8月14日的行程比较轻松,八点半吃完早饭,九点才出发。
仍然还是走昨天的路线,沿B2高速路南下鲸湾港。其实最合理的安排是这两晚不要都住在斯瓦科普蒙德,最起码13号晚应当直接住在鲸湾港市区,这样可以省下两次往返奔波。但我猜测肯定是鲸湾港附近住宿费用很高,旅行社从经济角度考虑才作此安排。
不到十点钟我们到了昨天曾两次路过的这座泻湖,开阔的水面上聚集着火烈鸟们。
仔细观察,才发现原来近处浅滩是火烈鸟群Flamingo的天下,而远一点的深水区则集结着大队的鹈鹕Pelican。
前面的火烈鸟在振翅飞翔,后面的鹈鹕们则安静地在水面上浮游。
因为湖水的盐碱性水质和纳米比亚沙漠强烈的阳光,在这里形成了藻类孳生的良好条件。而暗绿色的螺旋藻正是火烈鸟赖以为生的主要食物,所以这里时常会聚集无数色彩鲜艳的火烈鸟。
火烈鸟们为了适应以水藻为食的条件,都生有一个极其别致的长喙。
这个长喙上平下弯,尖端呈钩状。每到浅滩觅食,火烈鸟就将其头埋到水中,用其长喙在水中搅动。这样,水中的有机物,特别是那些藻类浮游生物,就飘浮到水面。火烈鸟趁机一股脑儿吞到口中。它的嘴中还生有一种薄筛状的过滤板,能将螺*旋*藻从浑水中过滤出来,然后吞下肚去。火烈鸟是自然界唯一用这种过滤办法觅食的禽鸟。
一只火烈鸟每天大约吸食半斤螺*旋*藻。螺*旋*藻中除含有大量蛋白质外,还含有一种特殊的叶红素。火烈鸟浑身的粉红色,就是这种色素作用的结果。
加载更多
就在泻湖的马路对面,是当地的一处高档社区聚集地,漂亮的小楼,大片的草坪。
这些小楼中有现代风格的、有当地土著风格的,还有厚重的德式风格。有钱人住在这里,透过客厅的玻璃窗,就可以欣赏火烈鸟了,真是好日子:)
离开泻湖到鲸湾港市区,跟斯瓦科普蒙德差不多,街道宽阔。路边还有肯德基,真是延伸到世界每一角落啊。
在这家大型超市,我们再次停车补充给养。
从鲸湾港走C14向东南方向,开始一小段还是柏油路面。路边是他们当地的高压电塔架,都是木头杆造的。
太阳从头顶的云层射下来,形成的光芒四射的效果。
三位骑士骑着马沿与公路并行的铁道线和我们一起行进。
然后在一处上坡,Gabriel停下车,带我们去看纳米比亚的国树——箭袋树。哦,先看看树后面这条路。
这就是我们过来的C14公路,淡淡的烟雾中让人有一种很缥缈的感觉。
箭袋树,这个国家的国树,其实是一种树生芦荟。
本地的土著人常常砍下这些树枝,挖空其海绵组织,用它们来当作箭筒,所以被称为箭袋树。Gabriel还给我们介绍说,这种树的会分泌一种奇特的树汁,沙漠里的野生动物如果受了伤,可以啃破箭袋树的树皮,把汁液蹭在身上的伤口处,伤口很快就会痊愈。
其实,箭袋树的神奇不止于此。请看下面这篇文章,2008年发表于《意林》杂志上。
箭袋树的舍弃
——只有抛开重负,才能走得更远。
在非洲纳米比亚沙漠的南部,几乎永远不下雨,并且酷热难耐。干旱、酷热的环境,让生命望而却步,但是,这里仍有一种树木在这里不屈的生长,因为沙漠里没有别的树木生存,这些树木就常常被土著人砍下、掏空做为箭袋所以,它们被称为箭袋树。箭袋树是终年得不到水分的,但又终日暴露在阳光下,所以,他们要生存,就用了许多办法来贮存水分。他们把水分涵养在肥厚的叶片里,潜藏在膨大的枝芽里。他们的叶片都覆盖着一层厚厚的外皮,而且皮孔的数目极少,已将水分蒸发减少到最少,同时他们又在树枝上覆盖里一层明亮的白色粉末,用来反射阳光,但是,这些办法还是远远不够的,箭袋树要生存,就得呼吸,呼吸就不可避免在产生水蒸气,他们必然会干枯而死。
从理论上讲,箭袋树必死无疑,但沙漠中却仍然可以看到箭袋树坚强挺立的身影。人们对这个有悖生存常理的结果惊叹不已,并终于发现了他们死中求活的秘诀——截肢。每到干渴欲枯,生死攸关之际,箭袋树就会突然自断肢体,无数正在生长的枝叶,纷纷断离树干,这些伤口会立刻牢牢封闭,只留下刀削般平滑的疤痕,向人们展示着生命的坚强与壮美。
箭袋树就是这样一种植物,为了生存,它们选择勇敢地去牺牲、去舍弃,这种强悍与勇敢,令人类也汗颜惊叹。
有许多像箭袋树一样的生命,它们能在绝境中存在,是因为它们珍惜并热爱自己的生命。而热爱生命的最高境界,应该是懂得去牺牲,去割舍生命中的某些部分。
这就是传说中的箭袋树啊。
视野中另外一棵箭袋树,孤零零地伫立于远山和原野之间。
在箭袋树的脚下,我们又有新发现。
这些岩石的表面闪烁着金属光泽,应该是富含某种矿物元素的,该不是金矿吧?捡两块带回去,发了。哈哈。
继续东行,阳光照耀下我们又要进山了。
这一带的山上基本没有像样的植被,黑乎乎的。
我们的车子在山谷之中穿行,路过一个垭口,岩石象鹰嘴一样突起。
路边难得一见的树木,夏季这些低洼地段的道路将会被水淹没。
山谷中盘旋的简陋公路。
驶出山谷之后是一段截然不同的地貌,大地仿佛被谁不小心泼洒了颜料。
加载更多
南回归线Tropic of Capricorn(北回归线则叫做Tropic of Cancer),是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时移到最南时所在的纬线,其实用白话说就是太阳能够直射到地球上最南端的边界,其纬度数值等于黄赤交角,大约在南纬23度26分。我们路过的这处南回归线只是树立了一个这样简单的标志,位于纳米比亚C14公路上大致在我划了一道红粗线的位置。
大家和铁牌子合影留念之后,我们就开始沿着C14向南走了。
这段路的景致又与前面完全不同了,草长得高起来而且比较密。
其是这张,整理照片时候我完全记不得还有这样平坦的一段路,好像又回到了埃托沙的稀树草原。
正午十二点半,我们抵达了纸牌小镇。
纸牌镇Solitaire是C14上一处很重要的城镇,也是早晨从鲸湾港出来后路过的第一个城镇。镇口挂着Welcome的牌子,上面写着这座城镇的人口数,有多少人口呢?目前是92人!天,这也算是城镇吗?
纸牌镇同时还是一个营地,从Welcome那里进来不足百米就到了营地,这是营地最重要的设施——洗手间。
营地洗手间旁边种满仙人掌类的植物。
道路两旁的花坛里面也是,完全叫不出它们各自的名字。仙人掌科植物属于丛生肉质灌木,常年生长于干燥少水的环境中,被称为“沙漠英雄花”。
加载更多
从Solitaire继续向南开,离我们今晚的营地已经不远了。
路遇一群剑羚,感觉很亲切。
不到四点钟就抵达了Agama River Camp营地,太阳依旧光芒四射。
这是营地的卫生间,有点原生态呀(里面的厕位连顶盖都没有,嘻嘻。)
我们今晚的住宿地,居然还有篱笆墙,嘿嘿。
营地里绿化的还不错呢,鲜花盛开。
柠檬树,我们第一次见到,原来是这样的呀。
沉甸甸的柠檬挂满枝头。
柠檬花。紫色花苞,纯白花瓣。
加载更多
8月15日是我们在纳米比亚旅行的第九天,今天我们将前往参观纳米布-诺克卢福Namib-Naukluft国家公园(也就是红沙丘公园),这也将是我们在纳米比亚旅行的最后一个高潮。
红沙丘国家公园占地5.4万平方公里,是纳米比亚最大的国家公园,涵盖了纳米布沙漠的大部分范畴,从鲸湾港开始沿着大西洋海岸边一直到南边的另一个重要城市吕德里茨为止。成形于八千万年前的纳米布沙漠被公认为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沙漠,也正是纳米布沙漠Namib给了纳米比亚这个国家现在的名字Namibia。
为了看纳米比沙漠必须要早起,因为此时太阳刚刚升起,色温较低,游客可以更好地感受沙丘瑰丽的红色。
由于我们没有能预订到红沙丘公园内部的营地,只能住在距离公园大门口近四十公里的Agama River Camp营地,所以需要起得更早,以便在日出前赶到国家公园。
清晨五点半钟,天还没有亮,大家便起床摸黑出发了,六点二十分左右我们到达红沙丘国家公园的门口,此时太阳还没有升起,公园尚未开放,很多车辆在门口排队。淡淡的雾气中,我拍下了这张照片。
六点半刚过,公园大门打开,长长的车队鱼贯而入。此时远处的群山后面,太阳刚刚升起。
我们的车子在公园内的沙土路面上飞驰。实际上,从公园大门前往我们准备攀爬的45号沙丘,还有半个多小时的车程呢。所以想要登沙丘看日出的同学,就必须要提前很久去预订公园内的营地或者酒店。
早就知道纳米布沙漠以艳丽的红色沙丘闻名于世,但真正亲眼看到第一片红沙丘的时候,还是让我们震惊了。
车子继续疾驰,窗外不停地闪过一座座鲜红的沙丘,在初升太阳的照耀下呈现各种奇妙的光影曲线。
加载更多
七点十分,我们抵达了第一个目的地——45号沙丘,早到的游客已经在攀爬了。
这是45号沙丘旁边的其他沙丘。
45号沙丘前的枯树,不知道它从什么时候开始生活在这里,也不知道它已经死去多少百年。
Gabriel和Manfred把车停在沙丘脚下,我们两家人开始攀登沙丘了。
沙丘的脊线十分平直,阳光把我们的影子投射到地上。
越登越高了,站得高看得远,沙丘向阴的一面。
这是沙丘面向太阳的一侧,站在沙脊上向下看感觉坡度很陡。
游客们沿着沙丘脊线顺次前行。
前面是一个高坡。
越往高处走看到的景色就越美丽。
加载更多
吃过早饭,我们驱车前往死亡谷。从45号沙丘(这一带其实同属于Sossusvlei)前往死亡谷大约十几公里,这些都是沿途的沙丘。
达到徒步前往死亡谷的出发点,一个十分简陋的停车场。
停车场旁边的石头上停着两只鸟,查一下叫Pied Crow,中文名字似乎是非洲白颈鸦,属于乌鸦的一种。
被我们的拍照惊扰了,起身飞离。
开始死亡谷的徒步之旅了,面对着这样一片充满未知的沙漠。
Manfred走得快,翻过一片沙丘就看不见人影了,Gabriel陪着我们。
Gabriel发现了沙地上的一排奇怪动物脚印,叫我们来猜是什么动物踩的,他说“Very fresh”。看着不像是大型动物,大伙半天猜不出。Manfred突然冒出来,拎着一个可乐瓶子哈哈大笑,原来是他用瓶子底在沙地上按出来的。
这时候还不到十点钟,天气比较凉爽,大家说说笑笑继续往前走。
太阳升高后,沙丘的颜色与早晨有了很大的不同。
加载更多
死亡谷Dead Vlei,另外还有名字叫Place of no return(有点吓人,有去无回之地),或者Deadmarsh,它是位于苏丝斯黎(也有人音译成索苏维来,Sossusvlei)盐沼地中的一片令人惊叹的白色粘土洼地的名字,也是红沙丘国家公园中最著名的景点之一。
前往游览死亡谷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像我们这样把车停在这个停车场然后步行五公里前往;另一种则是直接开到景区的四驱车站,付费乘坐四驱车,到站之后再步行一公里即可抵达。
我们去程是在两位导游的带领下徒步前往的,单程大约耗时130分钟(如果不带孩子的话90分钟差不多),游览之后回程乘坐四驱车返回(Wid Dog公司安排的,所以价格不知道)。要是有同学自驾游览的话,还是建议坐四驱车,因为从下车站便可以望到死亡谷了,不会走丢,而没有向导自己徒步的话,迷路将会很麻烦。但是乘坐四驱车往返就会错过很多沿途的风光了,也会很遗憾。
徒步前往的话一定记得多带饮用水,像我们这个季节平均每人至少一升,天热的话还要再多。
“死亡谷”Dead Vlei,在南非荷兰语(也就是布尔语)中,vlei的意思是沼泽的意思,也就是说这片盆地在远古年代曾经是一个湖泊,现在暴露在地表的就是原来曾经的湖底。
对于这一景观的形成,现在已经有了科学的解释:这片沙海是Tsauchab干河谷的终点,约在六万年前,沙丘将这条河流封闭在距离大西洋约50公里处的内陆。由于流入水源的枯竭,使这里变成了沼泽,虽然也曾经生长过很多骆驼刺,不过最后水分彻底蒸发,所有的树木全部枯死,湖盆内的高岭土也逐渐呈现出千变万化的白色裂纹。
而今数十年才有可能发生一次的大雨,偶尔也会使这块盆地泛滥,洪水带来的泥巴,再经日晒烘烤并龟裂,最终形成了覆盖地表的一幅画,一幅唯有上帝的手才能画出的画。
不过当地人则更相信他们的神话传说:说两个天神在激战,其中一方毁灭了另一方,并诅咒这一地区从此失去生机。获胜的天神用高耸的沙丘把死亡谷的四周围得水泄不通,死亡的远古树木显示了天神诅咒的巨大威力,于是在之后近千年的时间里,这里就寸草不生,再没有任何生命迹象。
我们来到死亡谷了。
参观死亡谷最主要的内容便是跟这些枯树们合影照相。
你可以随便找你喜欢的树木,以及你喜欢的角度,即使在纳米比亚旅游最旺的季节,也没人和你抢位置。
如果愿意,还可以找一片龟裂的土地带上。
加载更多
从死亡谷前往四驱车站的路。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从谷底到车站大约一公里远,在炎热的天气里也要走25分钟,我们此时已来到车站,正在树荫下休息。图中绿色箭头是从车站前往死亡谷,爬坡的路线;红色箭头则是向右绕过沙丘,走平路进入谷底。重复一遍,我建议走沙丘路线。
我们返程的四驱车,敞篷的,可以乘坐十几名游客,Gabriel 和Manfred与我们一起坐。
返程的路上,四驱车开得飞快。
碰到有游客自己驾驶四驱车前往死亡谷,结果陷在沙地上,三个人根本推不动,越加油陷得越深。
我们的司机拔刀相助替他开车,Gabriel也跳下去指挥大家一起“Shake”,使劲摇,终于把车弄出来了,图中最右侧的是芊芊爸爸哦。
回到停车场已经是一点多了,Gabriel驾车我们前往Sesriem营地吃午饭。
关于几个景点和营地的地理位置我再多罗嗦两句,红沙丘公园的Sesriem一般被音译成塞斯瑞姆,这个地方就在国家公园的入口处,这里还有个景点就是今天下午我们要去的塞斯瑞姆峡谷。它距离沙漠深处的苏丝斯黎Sossusvlei(就是我们才去过的45号沙丘、死亡谷一带)大约四五十公里。想提前预定红沙丘国家公园住宿的话,最佳选择是Sossusvlei Campsite营地,那里还有最好的沙漠酒店Sossus Dune Lodge;退而求其次的便是Sesriem营地,好歹也在公园内,不需要等公园开门便可以前去攀爬沙丘看日出。
这就是Sesriem营地中心的餐厅和便利店。
Sesriem营地的住宿区。
这个营地周围的沙地也都是红颜色的,植被还挺密集。
吃过午饭,Gabriel带我们去附近的塞斯瑞姆峡谷Sesriem Canyon。
说句实在话,这个峡谷的规模太小了,只能算是个鸡肋景点,要是自驾的话就没必要去参观了。我们站在峡谷边上,阳光把我们的影子映到岩壁上。
从峡谷边俯看,最深的地方也就十几米而已,真是个袖珍峡谷。
下到峡谷底部了,这里真是凉爽啊。正午沙漠的太阳高照,地面得有三十多度,谷底最少要低十度。
峡谷的岩壁被水流冲击得千疮百孔。
Gabriel带着大家在谷底穿行,一路给我们讲解这座峡谷是如何形成的。
游览完塞斯瑞姆峡谷,我们便驶上归途,下午五点钟左右回到了Agama River Camp营地。
然后仍然是在五点半左右,我们到营地的观景台看日落。天气晴朗,夕阳把云彩都镶上了美丽的金边。
这是我们第三次在纳米比亚看日落,明天就要离开这个神奇的国度了,真的有些依依不舍。
太阳虽然落山了,却依然放射出万道光芒。今晚是我们的散伙饭,Manfred准备的主菜是美味的烤羊排和烤肠,我们一边大快朵颐,一边畅饮着温得和克啤酒,与Gabriel和Manfred两位不停地说着依依惜别的I will miss you这些。
纳米比亚第九天行程结束,明天我们将飞往南非开普敦。
8月16日早八点我们离开住了两晚的Agama River Camp营地。营地大门口飘扬着各国国旗。
我们要先沿着C19公路返回纸牌小镇Solitaire。
半小时左右便抵达Solitaire,加油并短暂停留之后,我们即由此前往温得和克。从这里到温得和克大约有300公里,需要开四个多小时。按照旅行计划,Gabriel将会在下午两点钟把我们送到温得和克国际机场(这是Wid Dog公司的规定,必须在起飞前两小时以上把客人送到机场)。
从Solitaire我们没有直接走东北方向C24公路,而是走向东南的C14公路,然后经由D1206和M47再转回C24来。这段路还是要穿越连绵的山区。
看着这座山的造型,我觉得很像斯里兰卡的狮子岩(虽然我没去过,但是曾经想去的)。
路上看到当地的家庭乘坐的毛驴车赶路。
正在C24路上走着, Gabriel突然把车停到了路边,原来他听到拖车的声音不对。
经检查发现是小拖车左侧的轴承断掉了。两个人连忙把拖车卸下来,Gabriel开车去附近的村子买配件,Manfred用千斤顶把车顶起来,然后爬进去修理。
我们的运气还不错,车坏的地方离村子不远,Gabriel只用了十几分钟就赶回来了。两个人费力地更换轴承。
我们也帮不上忙,百无聊赖。刚好附近农家的两个男孩跑出来找驴(没错,就是找驴,他家的驴丢了),我端起相机给他们拍照。
小男孩特别可爱,看到我给他们照相,立刻停下脚步,冲着镜头摆好姿势,笑。实在太朴实了。
两个人鼓捣了一个多小时,期间Gabriel还不停地安慰我们,别担心,两点钟一定会把你们送到的。
终于把车修好了,重新上路,十二点多钟上了B1高速公路。
距离温得和克还有60公里,胜利在望。
限速100公里的牌子下看到一只狒狒。
呵呵,马路右侧也有,看来这一带是狒狒的聚居区啊。
Gabriel减慢车速,终于拍到一张大个头的。
前方即将进入温得和克市区了。
这是温得和克的市郊,一排排房子依山而建。我们向东转入B6高速,前往机场。
Gabriel告诉我们,马路右侧这一带的山上是总统居住的地方。
下午一点四十分,Gabriel还比原计划提前了20分钟把我们送到了机场。
不过由于修车耽误了一个多小时,我们损失掉了中午饭:)。和Gabriel与Manfred两位挥手告别,给他们俩每人2000纳元红包,到现在我都不知道是不是够。
这是温得和克国际机场的全称。
进入机场航站楼,机场太小了,出发和到达都在一起。“欢迎来到纳米比亚”,不过我们是要走了。
出站口旁边就是租车公司的柜台,赫兹、安飞士啥的大公司都有,我们在南非租车的Thrifty公司也有。
前往开普敦的飞机16点35分,提前两小时办理登机,我们先去机场里唯一的餐厅吃午饭。
餐厅很小,有自助餐和单点两种方式,汉堡餐基本上在50纳元左右,比咱首都机场还要便宜些。那汉堡的分量是相当地足,吃得我们饱饱的。
Check in之后,安检、办理出境手续,居然还要填写入境时候写过的那个单子,真是没事找事啊。
进入候机室了。这就是温得和克国际机场整个候机大厅,没错,整个!就这么大,我右手边是入口的玻璃门,身后就是墙了。
我们乘坐的航班是SW709。
候机室还有个小小的免税店,还不让我照相,算了。
提前半小时登机,大家都是这么从航站楼溜达过来上飞机。
飞机开始滑行,经过机场塔台。塔台后面的二层建筑应该是新修的航站楼吧,我猜的。
拜拜了,纳米比亚!辽阔的大地上竟然是如此地荒凉,什么都没有!
飞机飞越云层,下面看到的山同样都是光秃秃的。
清晰的河道,像鱼骨一样。
地面上这些条条是什么东西呢?
温得和克时间五点半,南非时间六点半,天渐黄昏。机翼下是夕阳照耀的丘陵,应该还是在纳米比亚境内。
看着舷窗外天空色彩慢慢变化,我们离开普敦越来越近了。
开普敦Cape Town是目前南非人口排名第二大城市,也是欧裔白人在南非建立的第一座城市。第一批到达此地的欧洲人是1486年的由迪亚士率领的。其后,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也在1497年开发由欧洲直达亚洲的航线途中到过此地。
开普敦与欧洲开始紧密联系始于1652年。荷兰船长赞•范里贝克与其他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职员获派遣至该地建立一个转为远航亚洲的途经船只提供补给的中途站,他们的三艘船只于1652年4月6日抵达,他们很快就建立起驻扎点、菜园和果园。1679年,荷兰首位派驻总督的西蒙•范德斯特尔到达开普敦,替代范里贝克成为当地领导者。他致力于种植葡萄和酿制葡萄酒,为这个日后的重要产业奠下了重大的基础。另一方面,他也致力于扩展殖民地的疆界和领土。十八世纪末,英军占领开普敦,并宣布开普敦成为自由港。后来,根据法国和英国之间的和平协议,开普敦于1802年被归还到荷兰人手上。1814年后,由于当时的荷兰国力已经开始衰败,财务上陷入严重赤字,无奈之下同意英国人出巨资永久买下开普敦,不过他们仍被允许以开普敦作船只维修和补给的中途站。自此之后,英国便将对开普敦的行政管理视为他们控制印度洋的基石。
正因为开普敦拥有南非最早的建城历史,才会被人们亲切称呼为“Mother City”。南非独立后,开普敦成为南非共和国的立法首都,国会及很多其他政府部门亦坐落于该市。而且它同时也是开普敦都会城区的组成部分、西开普省省会。它虽然地处非洲,但却充满多元欧洲殖民地文化色彩,欧洲和非洲人文、自然景观特色于一身,因此名列世界最美丽的都市之一,也是南非最受欢迎的观光都市。
当地时间七点二十分,我们的A319飞机降落在开普敦国际机场,终于来到大城市了!
开普敦机场通道,地上铺着厚厚的地毯,墙上是南非世界杯开普敦绿点足球场的招贴画。
大幅广告,黑人美女女甜蜜的微笑。
重新办理南非的入境手续(所以需要两次入境签证),然后来到机场的行李提取处。右边是一头大象装饰物。
前往出口的通道仿佛是个曼德拉展览馆,这是模拟的牢房。还有曼德拉的名言“LONG WALK TO FREEDOM”。
这些都是纳尔逊•曼德拉的生平照片。
航站楼的出口处,写着大字:WELCOME TO THE MOTHER CITY。
加载更多
到Thrifty公司,办理租车手续好慢,就我们一家来提车,还磨蹭半个小时,不知道人多的话得等多久。办手续时只需要出示预订单、护照和驾驶证原件就可以了,他们不需要看国内开具的驾照公证书(这个东西是准备给警察看的,不过运气还好,我们全程没用上)。
还有,他们这里的交费模式跟美国不一样,不仅按照预订单的约定,刷卡3320兰特作为租车费用,还要额外增刷一笔7500兰特的保证金(虽然只是扣额度),结果导致了我的信用卡额度不足(为防止盗刷,我的Visa国际信用卡都是在每次支付前调整到刚好够用的额度)。于是芊爸刷卡当老板,我则变成了副驾驶。不过直到最后走完全程这位主驾一公里也没开,都是副驾开的(租车公司没有七座的自动档车,而芊爸从没开过手动档,不敢冒险),哈哈。
回国之后,直到11月中旬,才收到Thrifty公司的结帐单,除了3320兰特的租车费用之外,收了一笔90.6兰特的加油费。还好,没有违章罚款,终于把心放下了。上面就是租车账单,对方还特意发文解释了一下,说他们收到还车之后,都会再次加油直至加满油箱,这笔费用(要多收10%手续费,账单中我涂红颜色的部分)从保证金中扣除。当时我们加满油后确实又跑了一段路,应该是差一点的,这个扣款确实没什么可说的。
终于拿到车钥匙到停车场提车。光线不好,草草检查了下外观,简单试了试离合和刹车,我就挂档出发了。
出机场,开上高速路,没几步路真是手忙脚乱,每次打转向灯都会拨雨刷,我都纳闷了这点事怎么就是记不住呢。芊爸在副驾驶的位置上也是忙得不亦乐乎,既要盯着导航仪,还要看路标,最重要的是还得不停地提醒“靠左靠左”。
下面是第一天的行驶路线图(这是理想线路图,实际上我们绕路了)。
我们入住南非开普敦的harbouredge apartments公寓式酒店,是在网上预订的有三间卧室的家庭间。
我前面TIPS部分介绍过了,这家酒店的位置真是开普敦的市中心,步行都可以去繁华的Waterfront。我们的房间拥有超大的客厅,还有宽敞的阳台和开放式厨房,旁边则是三间卧室和两个洗浴间。酒店还有地下车库,房客可以免费停车,非常安全。像我们这样的家庭间给分配了两个车位,办理入住时就可以直接拿到地下车库的门禁卡。
酒店房间的照片,当然,这是白天拍的了。
这么舒心的酒店每晚才人民币1680元,两家分摊之后每家840元。很推荐大家到开普敦时去住宿哦。
晚饭飞机上吃过了,到酒店后孩子们抓紧用WIFI上网,大人整理行李,要洗一大堆衣服,酒店有全自动滚筒洗衣机呢,十分方便。
非洲之行的第10天到此结束了,今天共驾驶26公里。
17号早晨起来,用从国内带来的真空封装大米熬了粥做早餐。八点半钟从酒店开车出发。
8月17日行程图。其中A为harbouredge apartments酒店;B为桌山缆车站;C为维多利亚阿尔弗雷德码头地下停车场。
今天的第一个目标是开普敦的代表景点——桌山。从酒店过去不足十公里路,不过因为市区车多坡多,还是开得很小心,特别是碰到有坡度的路面,我基本上就换一二档慢慢往上爬了。芊爸帮我照看导航仪,没顾上拍照片。芊妈坐在最后一排,路上拿手机拍了几张,这就是开普敦冬天的清晨。
开始上山了,往上基本都是连续的坡道了。
看着距离目的地只有四五百米了,路边慢慢停满了车,找到一处空地,我赶紧把车扎进去。这就是我们开了五整天的尼桑EVALIA,呵呵,基本是七座车里面最差的了
停车的位置马路对面就是另一个有名的景点,信号山。
从盘山道上向东北方向望去,淡淡的雾气中是桌湾港口。
桌山Table Mountain在当地的阿非利堪斯语中为Tafelberg,原意为“海角之城”,耸立于高而多岩石的开普半岛北端,可俯瞰开普敦市和桌湾。
“桌山”其实是一组群山的总称,包括狮子头、魔鬼峰,甚至还有刚才说过的信号山。连绵的山脉千姿百态,气势磅礴,各种植物郁郁葱葱。
尤其令人感到惊奇的是,海拔1067米的桌山主峰,山顶却十分平展,长达1500多米,宽有200多米,开阔无比,恰似一个巨大的桌面。由于该山脉地处两洋交汇的特殊地理位置,加上地中海式的奇特气候环境,致使山顶终年云雾缭绕,充满神奇莫测的气氛。当然有时云雾也会飘散而去,但这样的日子屈指可数,而且每次持续时间也不会很长。桌山的云层是在刮东南风时迅速形成的,它也是高原植被繁茂的主要因素。这里的五个高山水库贮存着由冬天西北风带来的雨水,山顶年降雨量高达1525毫米。
在马路上仰望桌山,因为离得太近,从这个角度并不能看出平顶的效果。
步行几分钟就看见了桌山缆车站Lowcable Station。
远远望去很多人在排队(其实我们看到的这些人只有排队人群的一半不到)。左边是公共汽车站牌,7路车,即使不自驾也可以很方便地到达这里。
缆车站的位置很好,站在排队的位置,西北方向是信号山主峰,东北则可以俯瞰整个港湾繁忙的作业,远近海景尽收眼底。
在排队的人流中,我们发现了这个白人小男孩,骑在爸爸的脖子上,十分可爱。晴晴一定要让我把他拍下来,回家拿去做QQ的头像。
排队排了整整一个小时才坐上缆车。
开始的时候要在马路北侧的栏杆里排,在我们用了半小时排到路南之后,我发现了点问题。请看这是路北的排队照片,这里的人们分两列,靠马路这边的这一列是提前买好电子票的,而外侧一列则是到现场窗口买票的。由于多数人都有电子票,所以现场买票的队伍很短,队尾就在红色大箭头的地方;而电子票的队伍则超出了我的镜头还要向右排很多。如果现场排队买票的游客在买好票之后再排到路北侧有电子票游客队伍的队尾,依次进场,这就是公平的。可是他们在买到票之后,却直接被安排到南侧队尾,这就造成了没票的游客反而比提前买好票的游客早进场很多的事实。所以提前买票未必是正确的选择,我谨此提醒各位。
桌山缆车的招贴画。
十点钟,我们终于上台阶进了大门,在这里可以看到缆车巨大的传动机构。
然后再排对上二楼,终于到了登车口。在这里可以近距离仰望桌山。
加载更多
离开桌山,我们的下一个目的地是维多利亚阿尔弗雷德码头。从那里我们将乘船前往罗本岛参观。
这段路也很短,而且基本上是沿原路返回。我逐渐适应了车辆,芊爸也可以放松点,腾出手拍几张街景照片。
12点一刻,我们已经接近了维多利亚阿尔弗雷德码头。
然后就路过了这家“中国大酒店”,大家一致同意今天晚上就到这里来解决晚饭。
不到12点半,我们驶入了维多利亚阿尔弗雷德码头庞大的地下停车场。这个地下停车场好大,一定要记住停车位的编号。停好车我们稀里糊涂地找了个步行出口,转出来就是NED银行的门前小广场。
过了NED银行就看到这座方方正正的建筑物“Nelson Mandela Gateway”。没错,它的名字就叫Gateway,实际上就是前往罗本岛的码头。因为现在南非的罗本岛事实上已经成为纳尔逊•曼德拉的纪念馆了。
这是曼德拉的生平照片,高高地悬挂在窗子顶上。
大概是今天的游客比较多,原本安排的一艘船坐不下,我们在后面还要继续排队等下一艘船,直到一点四十分才终于登上渡轮。在船上看到的维多利亚阿尔弗雷德码头上的建筑物,甚至还有一座摩天轮。
这面才是真正的码头,正在繁忙地进行装卸作业。
我们的轮渡慢慢驶出港口,这个角度正好看桌山全景。
再远一点,这是桌山和信号山的合影。
用长焦镜头拉过来的信号山和山下的绿点足球场,这座足球场确实颇具现代感。
罗本岛Robben Island面积13平方公里,距开普敦11公里。199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从17世纪开始,罗本岛就成为当地殖民者关押土著反抗运动首领的地方。1960年以后,罗本岛则成为南非当局关押政治犯的监狱,先后关押过3000多名黑人运动领袖和积极分子。1964年6月,曼德拉被当时南非白人政府判处终身监禁,开始在罗本岛服刑,直至1982年才被转移到波尔斯摩尔监狱。当时和曼德拉一起被关押在岛上的还有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元老西苏鲁、南非现任总统姆贝基以及纳米比亚“西南非洲人民组织”的领袖托伊沃。
到1996年底,罗本岛监狱的犯人被全部释放。1997年1月1日,罗本岛正式成为一座向公众开放的博物馆。如今的罗本岛还保持着当时监狱的原貌,平均每天要接待上千名游客,为了体现南非种族和解的精神,在罗本岛监狱担任导游的人中既有曾经关押在这里的政治犯,也有罗本岛以前的监狱看守。他们从各自的视角和记忆为游客讲解罗本岛的沉重历史。
罗本岛上荒草萋萋,铁丝网锈迹斑斑,在杂乱的灌木丛中排列着低矮的囚舍。B区牢房的30间牢房用来关押“最危险的政治犯人”,其中第5号牢房就是曼德拉曾经住过的。
罗本岛承载着几百年来南非种族隔离制度和反种族隔离斗争的厚重历史,是国内外游客游览开普敦不可不去的重要景点。
船行近四十分钟,罗本岛的轮廓慢慢显现。
长焦镜头下的罗本岛。一般人可能想象不到,这么小一座岛,面积只有十几平方公里,居然是整个南非沿海最大的岛屿了。
渐行渐近,罗本岛上绿草如茵,红色的屋顶分外显眼。
如果不是那些恐怖的监狱传说,还真让人感觉这里是一处世外桃源呢。
这是在渡轮进港时回望的桌山和开普敦。
我们的渡轮停靠在罗本岛码头,墙上张贴着曼德拉的名言“Freedom can not be manacled”,是不是可以翻译成“自由是不能够被束缚的”?
渡轮还没有停稳,一只黑背鸥飞过来,落在船头。
我还想走近再拍一张,黑背鸥展翅飞起,没有束缚的自由当然是最好的。
游客陆续下船,我们乘坐的这艘船叫作“SUSAN KRUGER”号。
这也是绘制在罗本岛码头墙上的一排图案。
加载更多
五点钟准时开船,仍然是近一个小时的航程。
抵近开普敦时已近傍晚六点,阳光斜射在桌山上。
夕阳中的维多利亚阿尔弗雷德码头,这也算是开普敦的主要景点之一了。
这座码头刚好位于罗本岛和桌山之间,面海背山,以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和阿尔弗雷德王子命名,直至现在仍然是一座运作良好的重要商业港口。
维多利亚阿尔弗雷德码头广场,一个巨大的黄框耸立在水边,刚好把桌山框在其中,成为开普敦旅游的名片。
码头广场这里是开普敦市中心最繁华的区域之一,也是开普敦最大的购物中心所在地。
这是其中之一,相对比较小的阿尔弗雷德ALFRED MALL。
阿尔弗雷德MALL里面的珠宝店。开普敦有世界上最好的钻石,不过我对这个兴趣不大(主要还是没这个预算,哈哈)。
孩子们对这个比较感兴趣,纪念品商店INDABA,这是一家连锁店,在约堡机场就看到过。
纪念品商店里面的各种玩意儿玲琅满目,在这里我们又采购了几样。
每次见到这些美轮美奂的鸵鸟壳工艺品都爱不释手。她们又不许我照相,哼,我这可是免费替她们做广告啊。
离开阿尔弗雷德MALL,我们步行前往超大的Waterfront MALL,就是水湾对面这个。
加载更多
8月18日行程图。其中A为harbouredge apartments酒店;B为西蒙镇博德斯海滩;C为好望角国家公园;D为赫曼努斯温莎酒店Windsor Hotel。
18号早晨先去办的第一件事是找银行取钱。
我们刚到非洲时在约堡机场取了5000兰特,已经在纳米比亚消耗掉一部分。考虑到接下来几天要离开大城市了,还是先取点现金在手里比较踏实。我和芊爸出门,酒店前台告诉我们距离很近的一处大厦就有各家银行的ATM取款机。
我们步出酒店,来到清晨的开普敦大街上,楼群后面就是桌山。
只有两三百米而已,就是这座大厦CAPE QUARTER,然后赫然发现楼下就是我们昨晚买食物的超市SPAR。
这座大厦里面都是一家家各种店面,太早了都还没开业,到楼上大堂,果然是各家银行的ATM机,我们当然还是使用熟悉的南非标准银行。
取完钱回到酒店,叫孩子们起床,吃早餐,准备出发。
八点半从酒店退房出发。路边的是棕榈类的植物,在我国南方的城市很常见。
一路南行,驶出市区,现在驾驶车辆已经比较熟练了。
限速一百公里,违章有电子眼拍照。路标也非常清晰。
很快就进入山区公路,在南非驾车,左转比较方便。
早晨就在山路上训练的自行车运动员。
白发老人开着辆敞篷豪车迎面疾驰而过。
前方山回路转。
远处山脚下的城镇,建筑物密集,在纳米比亚恐怕只有首都温得和克有这么大规模了。
半山腰上的建筑物。
加载更多
其实真正让西蒙镇有名起来的,还是因为这里可以看到企鹅,独特的南非企鹅。
1982年,当地渔民在西蒙镇附近发现了最初的两对企鹅。由于附近海湾中丰富的沙丁鱼和凤尾鱼给企鹅提供了充足的营养,加上当地政府和动物保护组织的大力保护,经过20多年的繁衍,到目前该地区的企鹅数量已超过了3000只。
这是西蒙镇的地图,在附近有几处海滩都可以看到企鹅。其中穿过西蒙镇中心的Bellevue Rd路边海滩(图中B停车场附近)是不用买票免费参观的,而且据说人比较少。于是我们就导航到此地的停车场。结果发现情况有变化,按照网友说的“向右边走,出停车场,正对着一个小栅栏门”,此地已经有工作人员值守,不许游客进入,只能向左边走,沿栈道回到Foxy Beach的游客中心(图中C处),买票进入参观。
刚进入停车场,就看见了这只可爱的小企鹅在路边悠闲地踱步。南非企鹅学名叫“南非斑点环企鹅”,又叫非洲小企鹅,是非洲独有的珍稀物种,企鹅家族中体型最小的mini宝贝。据说这些企鹅早年从南极大陆移民到此,已适应了当地炎热的气候,所以不怕热却怕冷,夏天时它们会躲在树丛中或大石头后面纳凉,而冬天如果气温太低它们就有被冻死的可能。这点完全不象南极企鹅,南极企鹅只会被热死,而在冰天雪地之中却愈冷愈快乐。
因为南非企鹅颈部有一圈黑色的毛,而且以像驴一样难以置信的持续的嚎叫声而著称,又常常被戏称为“叫驴企鹅Jackass”,这个单词在英语中实际上就是傻瓜的意思,哈哈,不过也挺形象的。
从停车场向北进入步行栈道,整条路清新整洁,绿意葱茏。
注意路边的草丛,你随时都可能发现企鹅们的身影。
除了企鹅另一个主角就是岩兔(也有人叫它蹄兔)了。我们在桌山就曾见过它们,现在可以近距离接触了。
加载更多
好望角是位于非洲西南端非常著名的岬角,北距开普敦52千米。“好望角”的英文是“Cape of Good Hope”,意思是“美好希望的海角”,但最初却被称为“风暴角”。苏伊士运河通航前,来往于亚欧之间的船舶都经过好望角。即使现在特大油轮由欧洲前往亚洲时,由于无法进入苏伊士运河,仍需取此道航行。
好望角是一条细长的岩石岬角,像一把利剑直插入海底,来自印度洋的温暖的莫桑比克厄加勒斯洋流和来自南极洲水域的寒冷的本格拉洋流在此汇合。强劲的西风急流掀起的惊涛骇浪常年不断,这里除了骇人的超级风暴之外,还常常有“杀人浪”出现。这种海浪前部犹如悬崖峭壁,后部则像缓缓的山坡,浪高15-20米,在冬季会频繁出现,还不时会加上极地风引起的旋转浪,当这两种海浪叠加在一起时,海况就更加恶劣;而且这里还有一很强的沿岸流,当浪与流相遇时,整个海面如同开锅似的翻滚,航行到这里的船舶往往遭难,因此,这里成为世界上最危险的航海地段。
1488年初葡萄牙人迪亚士的船队在纳米比亚南部遇到强风暴,在持续十多天的风暴里错过了好望角,最后在东边的莫塞尔湾登陆,返航时他们再次经过好望角,“船员们惊异地凝望着这个隐藏了多少世纪的壮美的岬角,他们不仅发现了一个突兀的海角,而且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感慨万千的迪亚士,据其经历将该海角命名为“风暴角”。1488年12月,迪亚士返回里斯本,向当时的国王约翰二世报告了航海过程,国王认为“风暴角”这个名字太不吉利,于是下令将其改为“好望角”,意思是经过这个海角就有希望到达富庶的东方,希望这个名字能给船员带来好运。十年之后,另一位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成功绕过好望角到达东方的印度,并从印度满载黄金与丝绸而归。
好望角作为非洲的一个标志,是每一个旅游爱好者必到的地方。俗话说,到南非不到开普敦,等于没来过南非;到开普敦不到好望角,等于没到开普敦。游客前去好望角到多是冲着“非洲最南端”和“两大洋交汇处”等名号而来,可是这却恰好是人们所犯的一个美丽误会。非洲的最南端事实上是距此地147公里的厄加勒斯角,而两大洋的实际交汇处也在这两大海域中间地带上,而非好望角。
不过这也不能成为人们遗憾的理由,因为好望角除了这些名头外,还是著名的自然保护区(1939年建立)。保护区内不仅生活着南非羚羊、鹿、斑马、猫鼬、鸵鸟、狒狒等动物,也是一个植物宝库,这里拥有全世界最古老、完全处于原生态的灌木层,有从来没有受过人类干扰的原始植物群,拥有研究植物进化不可多得的原始条件。1836年6月3日,达尔文也曾专程来到好望角,考察这里的植物资源及物种进化情况。
开车半小时左右,11点一刻,我们抵达了好望角入口处,这里同样属于“桌山国家公园”。
好望角的参观门票价格,成人105兰特,儿童50兰特。下面写着最迟的离园时间(也就是每天的日落时间),今天18:12,出来晚了将会被罚款500兰特(想在好望角看日落的话,提前准备500兰特吧)。在收费站需要先填个表,然后按人数交钱买票,工作人员会随票送给你园区地图。
其实公园里面的路并不复杂,不用地图,只要看清路标就好。我们先到开普角,从收费站二十分钟左右车程。
把车停在停车场,从这条小径上去就是开普点,可以在此标牌处拍照留念。标志性的建筑物就是山顶的灯塔。请注意照片左侧的提示牌“狒狒很危险”,我后面我会说到。
沿着小径向上走,很快可以看到右侧远处这个突出的岩角。
开始时我们还以为这个就是好望角,其实不是,好望角刚好被这个岩角挡住了,要登上山顶才能看见。
从这里爬山大约要20多分钟才能到山顶,不过你也可以选择乘坐轨道小火车上去。轨道车的往返票价是成人52兰特,儿童22兰特。如果步行的话,就是沿着轨道边上这条小路,要不是特别赶时间的话,其实没必要坐这个车,走走路也挺好的。
登上山头之后,便可以遥遥望见好望角了。正如前文所说“一条细长的岩石岬角像一把利剑直插入海底”。
这才是真正的“天涯海角”,时光倒退十年,我也许做梦都不会想到自己会亲身来到这里。
加载更多
轨道车站旁边就是开普角上著名的餐厅Two Oceans。
餐厅本身并不太起眼,但是由于地理位置好而令游客趋之若鹜,这家店的名字也是因为所谓“能观赏到印度洋和大西洋交汇的景观”而得(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前面解释过了)。
Two Oceans有很多露天的座位,在这里就餐可以更好地欣赏海上仙山的美景。不过因为我们下午还要赶往赫曼努斯,所以也没有时间在这里吃正餐,只是到旁边的一个卖比萨和三明治的快餐店买了些吃的作为午餐。
这是餐厅屋顶的狒狒,各位千万要小心呀。
台阶上也有,都是团伙作案。我们在那里停留不到二十分钟,就看见工作人员提着棍子赶跑它们两回。
在露天座位用餐的朋友尤其要当心,这帮家伙会突然窜过来,一把夺走你手中的食物。
在停车场,也有好些狒狒在流窜。我先把车门打开,让女儿一个人上去整理背包,突然就听到她一声尖叫。我赶紧冲过去,只见女儿一脸愕然,原来就在她打开包的一瞬间,一只狒狒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冲进车厢来从她手里把装面包的纸袋抢走了。缓过神来,还得谢天谢地,抢走的只是一包面包,而且没有伤到孩子。
我在这里给后去的朋友们提醒了,千万照看好你们的包,尤其是盛食物的包!
这是在开普角停车场出发前拍摄的,开得很艳,是不是迎春花?
离开停车场沿原路往出开没多远就可以看到一个环岛,有指示牌标明去往好望角“Cape of Good Hope”的路线。这是前往好望角路上随拍,自己开车的好处就是随时可以停下来。
到好望角很近,开二十分钟左右,其实这里没有啥好玩的,除了一个牌子之外就只有大海了。
不过这个大牌子可是每位游客必须前来合影的唯一标志物啊,要是你赶到此地的时候牌子前面没人,那一定记住什么都不要干,先过来照相。随时会有旅游大巴车停下来,满满一车车的人在这瞎挤着,也不排个队,都是冲上去就拍,结果大家照的都是跟不认识的人的合影。牌子的左侧是英语,右侧是南非荷兰语,写着“好望角——非洲大陆最西南端”,中间是经纬度坐标。我实在等不到拍没人的照片了,这个姑娘运气已经比较好了,拍照的时候别的游客还没来得及冲上来。
好望角的牌子后面是大海,白浪翻滚。旁边是座小山。
石头山不高,有小路上去,爬到顶也就十多分钟而已,不过这才是真正的好望角啊。
从半山腰的视角再看大海,下面拍照的人们看上去那么渺小。
好望角的山顶。远处便是开普角,新旧灯塔都可以看到。下午三点半,我们离开了好望角国家公园,驶往170多公里之外的小城赫曼努斯。
从好望角公园我们先向北回到西蒙镇,然后折向东走M32公路。
这段路紧靠大海,景致相当动人,完全可以作为花园大道的代言。据说春夏季节,路旁更是鲜花盛开。
公路一直与大海相伴,绿草红瓦,景色宜人。
海湾对面连绵的群山时隐时现。
路过一片居民区,虽然密度比较大,不过家家都是独立小房,有些还是二层楼,交通也方便,生活还是不错的,应该是当地的中产之家。
接下来这些住宅就比较差啦。
M32离开大海之后,开始进入内陆地区,公路左侧山脚下是一个牧场。
加载更多
这是我们的酒店——温莎酒店Windsor Hotel。
我前面说过,温莎酒店是此行中给我们最大惊喜的酒店,也是我最要向大家推荐的酒店。
我们入住的海景房,窗外就是碧波万顷的大洋,最重要的是如果运气好,你可以直接坐在沙发上看鲸鱼
这是酒店的图书室兼会客室。另外还有间乒乓球房,晚上我和芊爸顺便练了练手。
赫曼努斯街景。
因为路上比较顺(还因为取消了贝蒂湾游览计划),比原定时间早到一小时。趁着天亮我们去海边转转。
从酒店出门过马路就是Cliff Path Walk Way,这条步行道相当长,从城市西边的新港一直铺设到东边Grotto Beach,绵延近8公里。游客在此漫步,既可欣赏无边海景,还有可能看到路过的鲸鱼。
这一带完全没有沙滩,海边都是赭红色的岩石。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温莎酒店所在位置是个小海湾,向西望去,太阳即将落山。这边的海浪也在咆哮着一层层地扑上岸滩,在岩石上摔得粉碎,白沫漫空飞溅。
我们沿着Cliff Path往东走,海滩上盛开着马蹄莲。
加载更多
然后我们步行去吃晚饭。
出门时温莎酒店的前台给我们推荐了Lemon Butta餐厅,从Gearing Point走过去也只有不到300米距离。下面是赫曼努斯的卫星地图,其中A便是我们住的温莎酒店;B点是Gearing Point,我们看海豚和鲸鱼都是在这附近;C点则是Lemon Butta餐厅。
走过赫曼努斯的黄昏。
早晨七点钟不到,孩子还在睡梦中,我就独自起床出门了。酒店门前的马路上空无一人。
我沿着海边步道往东走,太阳正在升起,天上浓重的云朵都被染红。
很快来到Gearing Point,有三三两两的游客陆续开车过来。不过鲸鱼和海豚却一直没有现身。寂静中等了半个多小时,突然听到远处传来悠长的呼鲸号角声。很快我也发现了鲸鱼的踪迹。
鲸鱼的脊背露出水面。
鲸鱼尾巴。都是我用300mm焦距的镜头拍摄的。
可惜,鲸鱼露了那么一小下,然后就再也找不见了。已经快八点了,太阳从山背后探出了头。
我怏怏地沿着马路往回走。昨晚拍过这棵树了。
海鸥从低空掠过。
还没走到酒店门口,妈妈带晴晴出来了,我告诉她们看不到鲸鱼了回去吧,孩子很失望。
于是就在岸边拍拍海浪吧。应该是早晨正在涨潮的时间,海浪比昨晚更加凶猛。
加载更多
然后,粗发,在满天浓云中奔向非洲大陆最南端!
从赫曼努斯前往厄加勒斯角大约有130公里,不到两小时车程。首先沿R43公路向东,在山脚下穿行。
这一带土壤肥沃,气候适宜,是南非重要的农作物产区。
看到这里停放的各种农机,好几台拖拉机。
然后转入了R326公路,这条公路沿线是大片的油菜田,满山遍野油菜花开。
加载更多
这就是厄加勒斯角灯塔。
这座灯塔建成于1848年,塔高27米,塔顶的灯光每10秒旋转一周,可以照射到三十海里范围的洋面,为途经附近海域的轮船指引航向。该灯塔是开普敦地区目前为止还在使用的第二古老的灯塔。
灯塔前面就是厄加勒斯国家公园的入口处,没有收费站,也看不到工作人员,我们就直接开进去了,也不知道是否需要买票。
进入公园之后再往前开几百米变成一条砂土路,差不多到尽头大家都把车停在路边。下车后看到的指示牌。
然后就有通往海边的步行栈道,就这样的,还有扶手。这是在步道上回望灯塔方向。
这是栈道旁的展板,关于厄加勒斯角国家公园以及两洋交汇情况的介绍。
沿着栈道走向非洲大陆最南端。岩缝里到处都是这种肉嘟嘟的植物。
还有这样很大叶片的。
虽然南半球正值寒冬季节,但是厄加勒斯角已经鲜花盛开。
加载更多
下午一点半左右离开厄加勒斯角,走R319原路返回布雷达斯多普小城,在路边的肯德基餐厅吃点东西。
穿过布雷达斯多普后我们就离开了进来时的路线,在这里继续走R319奔向斯韦伦丹。公路旁依旧是田园风光。
散养的牛群(哈哈,老搭档冯巩不在哦),很好奇好多牛的脸都是白色的,不知是什么品种。
这些牛就没有白脸的了。
山坡上的羊群,完全是鱼米之乡的感脚啦,太富庶了。
又是油菜花田,我真是舍不得不发,南非的油菜花实在好看啊。
加载更多
根据GPS的指引,我们准确地找到了Impangele酒店,从这里上坡便是。
这是酒店的房间之一。
说是酒店,其实就是一位白人老爷爷把自家房子拿出来租给客人住而已。老爷爷十分和蔼可亲,站在院子里迎候我们。他雇用了几位黑人服务员,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
这栋蓝色的房子是我们的住处,号称六人间,实际只有两个双人卧室,我和芊芊爸爸睡客厅的折叠床。不过这里的好处一方面价格便宜(每晚折合人民币380多元,分摊后才190块),另一方面它位于镇郊,比较清静。
酒店院子的平台上摆着方桌,要是带副麻将,正好在这儿开战。夏天就坐在葡萄藤底下了,够惬意的。
摆在房头的沙发和茶几,也可以在这喝喝茶聊聊天。
厨房门口另一个平台,到处都是看得见风景的座位:)
这是其中一间卧室,布置很简单。
套房的客厅,非洲风格的装饰画。右边的门是唯一一个卫生间。
放下行李,在小院子里转一转,鲜花盛开。
时间还早,我们出门去镇上看看。Impangele门口,建筑物是1922年的,都快一百年了,真是古老的小镇。
小街拐角处的一棵树,几乎看不见叶子,只有红色的花朵。
顺着坡往下走,街上没什么行人,整洁干净。资料介绍,斯韦伦丹Swellendam号称“南非最古老小镇的第三名”。但就因为它的古老,人们更愿意保留它原来的模样。小镇安静地躺在大山之间,只有一条宽大的街道,街道两边散落着邮局、店铺、超市、教堂还有B&B,没有花哨的广告牌,唯有那份宁静吸引着每个在大都市中忙昏了头的人。
斯韦伦丹小镇的人们过着真正闲适的生活,食物都是从附近的农场买来,几乎没有超过三公里外的食材。清晨的小鸟将人们唤醒,晨雾还萦绕在山间。温润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地让这里成为种植各种浆果的好地方,一年四季这些鲜艳美丽的果子一批批在这里成熟,来自世界各地的人都会在这里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如果天气好,附近还有不少农庄和田园适合野餐,装一篮轻便的小点心,就能尽情享受阳光与大自然的美好。
街边的建筑物,玫瑰花园B&B。
这座小别墅掩映在花丛之中,漂亮的天堂鸟。
只走了两三百米就到了斯韦伦丹小镇的主街,这是醒目的教堂,据说建成于1911年。
开普荷兰风格的尖顶建筑物。
这座则建成于1838年,历史都够悠久的。一百七十多年中,屋顶圆表的指针一直指向三点钟。
这是一家肉铺。连卖肉的房子都这么拽啊。
斯韦伦丹的主街是如此的安静。
路边奇形怪状的植物,前面还有那种开满红花的树。
标准银行,在南非的城乡经常可以看到。
这是我们沿着主街走到的最远点,看到前面路边有四五个黑人小伙子在晃荡,我们就掉头往回走了。
镇上有华人开的服装店,我们进去聊了几句,请他推荐个吃饭的地方,就是这家De Vagebond’。餐厅有个不太大的院子,好些遮阳伞,看来夏天可以在院子里面用餐。
加载更多
8月20日早早起来,妈妈们在厨房熬了大米粥配上昨晚采购的食品做早餐。
不到八点钟我们就告别老爷爷,开车奔向奥兹胡恩方向,今天的路程将是我们自驾中最长的一天。从斯韦伦丹前往奥兹胡恩有两条路线,可以走南线N2高速或者北线R62,其中北线路程近一点,但是Google给出的时间都是三小时多一点。
奥茨胡恩Oudtshoorn同样位于南非西开普省,距离开普敦350公里,离斯韦伦丹则有230公里左右。奥茨胡恩也是一座古老的城镇,始建于1857年。由于这一地区位于南部高原之上,气候相对干燥,十分适合饲养鸵鸟。据说,奥茨胡恩的鸵鸟饲养量可以占南非国内的90%以上,被称为南非的“鸵鸟之都”。
8月20日行程图。其中A为斯韦伦丹的Impangele酒店;B为奥兹胡恩的鸵鸟农场Highgate Ostrich Show Farm;C为莫塞尔湾的迪亚士博物馆Dias Museum;D为克尼斯纳的酒店Overmeer Guest House。
离开斯韦伦丹驶上了R62公路,前面又是连绵的山峦。
这段山路与前面的路不一样,完全深入到群山中,在沟壑盘山中穿行。山路很窄,而且都是连续弯道,有点像从北京去十渡野三坡的公路差不多。
拍到了路边的一只狒狒。
这个山坡上开满了很多紫色的花朵。
今天天气依旧不错,还是蓝天白云。不过云朵都很低,压在山头上。
开了两个多小时,还没有钻出大山中。这里的山脚下是农田和牧场。
加载更多
十点五十分,比原计划提前十分钟抵达了奥兹胡恩Highgate Ostrich Show Farm农场。
Highgate农场接待处前面的棕榈树与仙人掌类植物。
这里就是餐厅了,参观活动之后的鸵鸟大餐就在这里吃。等候期间,服务员殷勤地给我们倒咖啡,免费的。
树上的鸟巢和离巢的鸟儿。我查不到是什么品种,对照图册,感觉都像又都不像。
鸟儿表演杂技。
振翅飞翔。
这是农场的工作用房,后面那栋屋子则是纪念品商店。
纪念品商店里面主要是出售各种以鸵鸟羽毛和蛋壳为原料的纪念品。
加载更多
一点半钟,我们告别了鸵鸟农场,驶向了下一个目的地—莫塞尔湾。
就是沿着R328公路一直向南,从群山中穿出抵达海边便到了。
群山环抱中的小湖泊。
山坡上的居民区,应该是没钱人住的地方。
路边的牛群。
继续前行,南非的公路大部分时间是空空荡荡的。
远远地望见了蓝色的海湾,我们即将抵达莫塞尔湾。
莫塞尔湾Mossel Bay是一个欧洲风格的海滨城镇。1487年,葡萄牙探险家迪亚士(Bartholomeu Dias)受国王委托,率领船队从首都里斯本出发,寻找非洲大陆的最南端,以开辟一条通往东方印度的新航路。1488年初,船队在纳米比亚南部的吕德里茨海岸遇到猛烈的风暴,无法靠岸。于是迪亚士命令船员笔直向南,在海上挣扎了13个昼夜后,风浪渐息,船队转向东航行试图靠岸。但连续航行几天始终不见陆地的踪影,迪亚士意识到他已经越过了非洲大陆最南端,连忙掉头转向西北方向寻找海岸。1488年2月,船队终于驶进了一个风平浪静、草木繁茂的海湾,这就是今天的莫塞尔湾。
至于莫塞尔湾这个名字的来历,其实是因为第一批来自欧洲的定居者在此地发现蛤贝(也就是平时说的青口)而得名,荷兰语蛤贝的发音为“Mossel”。
人们为纪念迪亚士登陆500年,在这座小镇上专门修建了一个博物馆群,命名为迪亚士博物馆Dias Museum(注意,是这个博物馆群的整体叫做迪亚士博物馆,其中又包含海事博物馆Maritime Museum、贝壳博物馆Shell Museum,还有著名的邮政树Post Officee Tree等。原来我搞不清楚这几个名字之间的关系,去看了才知道的)。
不到下午三点,我们就进入了莫塞尔湾市区,从奥茨胡恩到这里大约80公里路程。
我们来到莫塞尔湾最主要的目的也是参观迪亚士博物馆。
可惜忘了在门口拍一张照片了,就直接用Google map的截图了。右手边是停车场,收费很便宜的。
在博物馆门口买票,刚好赶上门票半价优惠,成人每位20兰特,儿童则只要5兰特(这还是包括登船的价格,如果不登船票价还要便宜一点)。
穿过走廊后出门,豁然开朗,来到了博物馆的庭院中,绿草如茵,视野开阔。
这是别具特色的路标,指向“海事博物馆”、“贝壳博物馆”、“邮政树”等。
我们首先参观旁边的海事博物馆。
海事博物馆里最主要的展品就是这艘船。
它位于大厅中央,是人们以当年迪亚士的古沉船为蓝本,按照1比1比例复制而成的,是五百年前那个时代里最先进的多桅轻快帆船。15世纪后期,迪亚士以及其他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航海探险家数次远航探险成功,要相当程度上归功于这种帆船的设计,它的多桅船帆灵活自如,能适应不同的风向,从而保障了帆船在各种恶劣条件下安全顺利航行。
船头镌刻着花体字,既是探险家的名字,也是船的名字。
我们通过二次检票上船参观,孩子们好奇地东摸摸西摸摸。
要是不上船,也真没什么好看的了,所以这几块钱实在不能省滴。甲板上横放着小艇。
这是船上的厨房。
加载更多
下午四点一刻,我们意犹未尽地离开了迪亚士博物馆。
从开普敦机场租车到莫塞尔湾,我们的小尼桑已经跑了850公里,油表指针快到底了,就在路边随便找了个加油站。
这家加油站倒是跟国内差不多,车一停下来,工作人员马上过来持枪给我们加油,“加满”。看着加油机上的数字吱吱往上蹦,我正盘算着这加满油箱得要多少兰特呢,猛然看见油枪上面一行字“Diesel”。“我靠!”,当时就感觉像有个炸雷在脑子里打响似的,她给我们加的是柴油!赶紧把芊爸叫过来告诉他,他的脸马上也绿了,这时候我们俩的脑子里就光想着到哪里去修车了。
赶紧冲上去喊停工作人员,那黑姑娘还一脸茫然。我们说你给加错了,这是柴油!她迷惑地说,是柴油啊。嘿!你怎么也不问问上来就给加柴油啊?我们急了。姑娘把我俩引到车旁,翻开油箱盖,上面赫然写着“Diesel”,原来我们开了四天多的小尼桑居然是柴油车!我俩同时长出一口气,真要被吓死了。赶紧跟人家姑娘道歉。谁知道在南非这样的车还有柴油版的啊,实在太孤陋寡闻了。
在这里我提醒租车的同学,加油的时候一定翻开油箱盖看看,千万别加错了,加油机上的红枪是汽油Gasoline,绿枪是柴油Diesel。
有惊无险加完油,打出小票不到600兰特,这就是我们跑800多公里的油钱,确实够省的了。
我们一路向北离开莫塞尔湾市区。
然后就开上N2高速公路。这是一条我们熟悉的公路,从开普敦开始沿着海岸线一直向东延伸。
大家所说的南非“花园大道”,基本上都是按广义来理解,也就是从开普敦到东开普省的伊丽莎白港这整段路。实际上狭义的“花园大道”,一般就是指从莫塞尔湾开始,到齐齐卡马国家公园这二百多公里的路段。
N2高速公路沿着海岸线疾驰,金黄色的沙滩和霭霭暮气中的远山。
从Mossel Bay到Gerorge,然后再到原野小镇Wilderness,这一段路上只有城镇附近才有出口。不过靠海边的一侧有些位置会有停车区,乘客可以下来观景拍照。但是由于南非是左侧通行,我们由西向东走就在远离海岸的一侧,没法过去的,所以我感觉自驾花园大道从东往西走可能更舒服一些。
很快抵达原野小镇附近。
原野小镇Wilderness在乔治镇以东大约30公里远,是印度洋海岸线上风景秀丽的小镇。小镇附近有一处湖群,由五个湖泊组成,是赏鸟者的天堂及水上运动爱好者的乐园。另外附近还有一座小山,因形似非洲地图而闻名。小镇附近的卡伊曼河Kaaiman River河口是眺望印度洋风景的最佳地点,此河的河水颜色乌黑,当地人戏称之为可口可乐河,土著居民相信其具有治疗疾病的功能。在河水入海处有一座铁桥,是“啾啾火车Choo-Tjoe Train”铁路经过之处,又有可口可乐桥之称。
从原野小镇到克尼斯纳Knysna之间的湖光山色。
加载更多
下午五点半驶入克尼斯纳,不过我们的酒店overmeer guest house并不在市区,而是在山上,起伏的山路。
这几座建筑物就是酒店了,山路的坡度很陡,出来进去挺费劲的。
酒店的院子。看这大坡,我们的车动力差,出去时都得让芊爸在上面马路拦车,我挂一档使劲踩油门往上冲。
我们房间门前的休闲桌椅,看见这个我又想打麻将了:)
这次订的套房里面有三个标准卧室,整洁干净。而且有两个卫生间。很推荐这家酒店,早餐也不错哦。
酒店距离市中心的Waterfront有两公里多点的路程,我们开车前往,夕阳的光芒透过云层洒向山顶。
资料上说,克尼斯纳镇Knysna是英国乔治三世国王之子乔治雷克斯建造的闻名遐迩的度假胜地。在面海的小山坡上,有各种各样的类似童话世界里的欧式别墅点缀在青山绿水中(我们住的也差不多嘛)。克尼斯纳也是花园大道最为华丽的城市之一。
克尼斯纳有美丽的环礁湖,入海口有两座岬角(被命名为崖头,The Heads,这里明早我会前往参观),周围还有茂密的森林区。乘坐豪华轮周游环礁湖是最精彩的观光节目之一。另外一个精彩节目是在悠闲岛自然保护区观光以及品尝当地的生蚝(这个马上就进行)。
克尼斯纳泻湖码头上有很多美味的海鲜餐馆,临湖的位子总是早早被预订一空。这里最著名的海鲜就是生蚝。得益于独特的地形,加上小镇没有受到污染的水质,克尼斯纳的泻湖孕育出全世界最美味的生蚝,口感清凉甘甜,没有丝毫的腥味。坐在窗边座位上,要上一打当天捕获的生蚝,撬开外壳,浇上餐厅所配的调料,把嫩嫩的生蚝肉含进口中,就着夕阳、和着湖边的轻风,再喝上两杯当地的白葡萄酒,陶醉着、感慨着美好的人生,任那鲜滑、细腻、爽口的蚝肉滋润心头,这不是神仙胜似神仙的感觉相信谁也不愿错过的。
哈哈,说得好!
来到克尼斯纳的水前广场Waterfront(南非人都喜欢起这个名字,开普敦也有),各国的旗帜在飘扬。
克尼斯纳的的冬天,街上店铺大多都在傍晚五点半就打烊了,看来南非人也够清闲的,享受生活啊。
找到了一家仍在营业的纪念品商店,孩子们又扎进去寻找小玩意儿。
这条街走到头就是前面介绍的泻湖码头,临海建筑的上下两层都是海鲜餐馆。餐馆的二层环廊上挑着各国国旗,这次基本都是大国的,我们还能认出来。
芊爸上去选海鲜馆,我在水边走走。码头边停泊着一排排的机帆船。
这是海鲜拼盘,量大实惠,有鱼有虾有青口贝,还配薯条柠檬。
点了一瓶红酒,芊妈拍照留念。
加载更多
8月21日行程图。其中A为克尼斯纳的酒店Overmeer Guest House;B为克尼斯纳崖头The Heads;C普利登堡湾Plettenberg bay;D为齐齐卡马国家公园TsitsiKamma Natioanal Park;E为伊丽莎白港机场Port Elizabeth Airport。
overmeer guest house酒店的早餐不错,而且餐厅的位置也好,在二楼,就餐时正好欣赏泻湖景致。
这是酒店的游泳池,昨天晚上没来得及看:),当然这个季节是没法游泳的。
he Heads在克尼斯纳的东边,距离市中心只有七八公里远,就是泻湖入海口的两个岬角。
去看The Heads时,有两个景点,分别是在山顶和海边。开到山脚下就开始出现观景点的路标提示,不过这些路标都是指向山顶观景平台的。于是我们就选择先去山顶。
今天是我们自驾的最后一天,行程较宽松。吃完早餐休息一下,九点钟才出发。
前往The Heads路上的湿地景观。水里面站着长腿的鸟儿,看见了没?
远处这些都是绵羊哦。
山路崎岖蜿蜒,不太好开。我们到达停车场,旁边是一座待售的院落,此地风景绝佳啊。
从停车场穿过树丛,来到观景平台上,眼前顿时豁然开朗,泻湖风光一览无余。
停车场附近有高低两个不同的观景台,相距不远,视角略有差异,这里可以看到水岸边的白塔。
泻湖口对面的山,距离很近。
这才是真正的Head,面前就是一望无际的印度洋。
水鸟排着队在湖面上飞翔。
想把两侧的Head收到一张照片里,还是有点难度的。
这张也只能算勉强,左边的岩石就是从我们脚下的Head延伸过去的。印度洋面呈现出微微的曲线,天气很好,在雨季的南非南部旅行,已经连续五天没下雨了(连阴天都不多),我们觉得相当相当幸运。
回望背后的泻湖,房屋密集的地方就是克尼斯纳的市区。
加载更多
资料介绍,普利登堡湾Plettenberg bay是南非最著名的海滨度假胜地,是一座拥有三个幽美海滩的古老小城,在沙滩上还建有一座外形非常有特色的“空中酒店”(这个不知道在哪里)。
普利登堡湾拥有美丽的白色沙滩、广阔的泻湖、缓缓的河流和红色的砂岩悬崖,被视为是原始森林和印度洋的分界线。其自然保护区以拥有种类齐全的海洋植物,海豚和鸟类而著称。普利登堡湾还拥有世界上最美丽的软珊瑚礁,是海星、海绵、贝类以及南非海洋观赏明星——稀有的沙钱的栖息地。
只有短短25公里的路程,我们就抵达了普利登堡湾。
普利登堡湾的沙滩,沙粒相当细,这么大一片沙滩只有几个人,简直是私家海滩。
这是我们到南非后第一次带孩子到沙滩上玩,可惜海水太凉,最多就是光着脚踩踩而已,不过即使这样,孩子们也很开心了。
海水的颜色由黄绿、绿,再到蓝绿,直至深蓝。
印度洋的海浪一层层地涌上沙滩。
海滩的左侧(东侧)则布满了礁石。
沙滩上有不少这样的海螺。捏起来之后,它就会把整个身体从硬壳里面探出来,尽情舒展着。
把海螺轻轻地放入沙坑。
海浪涌上来,再退去,刚才的沙坑很快被抹平,海螺慢慢地钻进沙里,地上只留下一个个小洞。
十一点钟我们告别普利登堡湾,驶向下一个目的地,也是非洲之旅的最后一个参观点—齐齐卡马国国家公园。
N2高速公路继续沿海岸线逶迤前行。蓝天大海远山,与近处的金色沙滩相映。
然后转入内陆,公路边我们发现了狒狒一家,爸爸妈妈领着三个宝贝,这位爸爸看起来十分地强壮。
11点半,我们的车子经过齐齐卡马大桥Tsitsikamma Bridge(又名Bloukrans Bridge)。
过了齐齐卡马大桥,这段路两侧鲜花盛开,让我们颇找到了点“花园大道”的感觉。
前面主路上有个收费站,要收取每辆车40兰特过路费,这是我们在南非开车唯一一次碰到公路收费。
路边有路标指示离开N2高速的出口,可以前往齐齐卡马国家公园“风暴河口”景区。
齐齐卡马国家公园是非洲的第一个海洋公园,位于齐齐卡马山脉脚下。条条河流在古老的森林中冲刷出深深的沟壑,徒步其中可以看到极其壮观的景象,使这里有了“白人的天堂养老院”之称。
齐齐卡马国家公园涵盖了超过80千米长的海岸线,公园里地貌多样,不仅包括海岸线、珊瑚礁,还有湍急的河流和茂密的森林。在这里,海滩与原始森林比邻,海滩上怪石林立,岸边是陡峭的山峰与茂密的森林,原始而荒凉,十分壮观。
齐齐卡马国家公园中的森林以温带森林和高山硬叶灌木群落为主,古老的河流从森林中缓缓汇入大海,广阔的海域和茂密的森林,也成了众多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其中一部分是当地所特有的,非常珍贵稀有。比如海豚、江豚、非洲黑蛎鹬、克尼斯纳Lourie、开普敦Clawless水獭和蓝色小羚羊等,这些珍稀的动物受到保护区妥善专业的保护,并吸引了众多游人。
齐齐卡马公园收费站。开车进入公园大门要先填个表格,按人头收费。门票还分过夜和不过夜两种,普通的参观票就是每人80兰特,不区分成人和儿童。售票员会给一张公园的地图,上面标注了哪些位置可以看见什么野生动物。
从收费站往里开车走十几分钟,就可以看到浩瀚的印度洋。开到公路的尽头便是海边的游客中心。我们把车停在停车场,沿着步道来欣赏海景。
还是要感慨一下这样的好天气,碧海蓝天一望无际,确实太给力了。
2013年暑假在加利福尼亚最著名的1号公路自驾,连着三个大阴天,太平洋完全都是灰蒙蒙的,我们遗憾得不得了。老天也是公平的,前面亏欠的全都在花园大道加倍补偿给我们了。
然后我们就开始了前往风暴河口的徒步活动。
齐齐卡马公园开辟有几条不同级别的徒步路线,分别有几小时到几天不同时长与难度的线路。其中我们走的就是最短的线路,名字叫The Mouth Trail,单程大概只有1公里多,从营地餐厅旁出发,一直走到风暴河Storms River的河口,所以才得此名,风暴河口的标志就是最有名的吊桥了。
当然,公园里面更长的徒步路线可以看到更多的美丽风景,例如人气非常高的从风暴河至自然谷Nature's Valley的长达42公里的Otter Trail小道,据说风景绝佳,途中穿越海滩、悬崖、荒野和原始森林,全程需要五天四夜,有体力有时间的同学可以一试。这里还有好多其它的游乐项目,比方说也有树顶漫步,瀑布速降或者坐丛林观光车进入原始森林等,大家都可以选择。
我们从游客中心出发,沿着指示标志开始Tail,开始时候是海边步道。经过这个小沙滩,沙滩很袖珍,但是环境实在很Nice!
步道很快就要延伸进树丛了,回望游客中心。
高大的树木和遍地藤条,营造出原始森林的氛围。
路上经常有这样的台阶,不过并不陡,整段路还是比较好走的。
加载更多
在公园游客中心的餐厅简单吃了三明治、汉堡作午餐,下午三点钟我们驾车驶离齐齐卡马国家公园。
仍然走在N2高速路上,浓云罩住了山峰。
山脊是一排孤零零的树木,很少见到的场景。
东开普省也有风力发电设备。
四点钟左右驶过杰佛瑞湾Jeffreys Bay,这段路途中N2也是紧贴着海岸线,算是花园大道的绝响了。
抵达伊丽莎白港前的最后一段路又是农田。整个下午天气阴晴不定。
不到五点钟,我们驶进了伊港城区。
伊丽莎白港Port Elizabeth这座城市比我们想象的要大,资料上说它有150万人口,排名南非第五大城市。远远地突然望见了世界杯赛场,于是手忙脚乱地拍照。
没想到七拐八拐,居然开到了赛场门前,这座球场原名叫原名叫“纳尔逊•曼德拉湾球场”,为了承办2010年的世界杯比赛进行改建,之后改名“伊丽莎白港球场”。球场三面环水,其屋顶设计别有洞天,每块天顶都犹如花瓣一般,将整座球场围成一朵在水边含苞欲放的“莲花”,确实非常漂亮。
我们的飞机是晚上八点四十五分的,而此时才不到五点半,大家决定找个Shopping Mall去逛逛,好歹也是南非的大城市啊。根据导航仪的指引,我们来到城郊这家店,停车场很空旷。
这是店面的主入口之一,叫做Greenacres。
商场相当大,主要是卖品牌服装和各种鞋帽的。换算了一下,耐克阿迪等跟国内价格相差无几。
也有卖一些家居用品的。逛到快六点半,也没买到什么东西,算了,去机场吧。这时候开始下雨了。
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开车二十分钟就到了伊丽莎白港的机场。机场不大,Thrifty公司的店面更加袖珍。还车手续很简单,简单地看了看车:“Everything is well”折合每公里费用1.32元人民币。。今天全天共开了300公里。总结一下此次自驾:租车五天,全程行驶1250公里,含保险的租车总费用约2500元人民币。其中预订时向网站支付人民币500元,提车时刷卡支付3320兰特。全程只交了100多兰特的停车费和过路费;整个自驾过程加油两次,总费用约1100兰特,加上后来租车公司又从信用卡中扣掉的90兰特油钱,总共合人民币720元。这样,全程用车费用约为3300元人民币,分摊之后每家1650元
穿过Thrifty门店,马路对面就是机场的航站楼,我们冒着小雨跑进去。办票大厅也是空空荡荡的。
在航站楼二层的快餐厅又吃了顿汉堡加三明治的晚餐,然后安检进入候机区,依旧是空空荡荡,人少的国家真好啊,羡慕,嘻嘻。
八点过了,飞机没动静,我们守候的登机口前的显示屏却从“Johannesburg”变成了“Durban”,不由得有点心慌,去问工作人员,人家回答得很干脆:On time。
八点半还真准时登机了,螺旋桨的支线小飞机,叫“DH4”,总共只有四五十个座位。两位妈妈坐后面,我和芊爸带孩子们坐在前排。走道对过的座位上是位华裔女人,坐下来不知怎么想起来问我们去哪儿,告诉她:“约堡啊”,没想到她一下子蹦起来,到行李架上去拽背包,还一边嚷着“我坐错飞机啦,我是去德班的”,然后又跑去问空乘。结果居然是:这架飞机就是去!德!班!那我们岂不是坐错啦?然后又得到解释,先去德班,再去约堡!
于是芊爸很不满意,怎么买了个经停的航班?我靠,我冤枉啊,这个垃圾航空公司,把去德班的航班取消掉,再把那些乘客塞到我们的飞机上,先去德班,再去约堡,你征求我们的意见了吗?看来这种霸王行为不光在国内有(再说现在国内也都收敛了),南非更厉害。
光气愤可也没办法。飞机起飞,一个小时之后降落到德班机场。这就是SA Express公司免费赠送的景点——德班机场。
到德班的旅客鱼贯下机,两位妈妈也跟着走到门口,被孩子们拉住。
“走啊”, “这不是约堡,是德班”。 “啊?” 两位妈妈全然不知,还说觉得飞机很准时啊。我们就笑,差点走丢啦。
因为事先预约了约堡机场附近的酒店aero guest lodge免费接机,赶紧给人家打电话说航班延误,对方态度倒很好,“Anytime”。
快十一点钟飞机重新起飞,午夜十二点多终于抵达了我们的目的地——约翰内斯堡。不愧是南非最大的城市,都半夜了还灯火辉煌。
下飞机,给小飞机拍一张,DH4。顺利找到了等候我们的司机,酒店确实很近,十多分钟就到了,抓紧时间休息。第十五天结束。
22号早晨九点才起床,到酒店的餐厅用早餐。餐厅被软帘隔成室内和室外两部分。
餐厅外面的雕像,浑身斑驳。雕像身后的围墙上拉着电网。
餐厅墙上挂着的装饰画,一水儿的苗条黑姑娘。
昨晚就约了司机十点钟送我们去机场,吃完早饭在院子里转一下,环境还不错。
酒店的游泳池,这个天气里基本都是摆设,不过很干净。
十点整面包车送我们前往约堡机场,出门几分钟就上了高速。
从酒店发车到抵达航站楼,一共才11分钟。这家酒店确是在约堡转机住宿的好选择。
前往香港的国泰航班在B楼办理登机手续,周围就都是华人面孔了。
然后出关、安检,进入候机区。
手里还剩不少兰特,除了早就答应女儿在机场给她买Swatch手表之外,还有七百多要花。于是再逛纪念品商店,这些品牌连锁都很熟悉了。
卖红酒的柜台很多。
逛了半天,最后选择每人一件T恤衫,印有非洲地图的,兼具纪念品和实用价值,这季节回北京正好穿。
起飞时间是12:30,不到十二点钟我们准时登机。不过最后还是晚了半个多小时,一点都过了才从停机位推出,滑过航站楼,视线左前方停靠的是肯尼亚航空公司的飞机,等着我啊,还要再去东非看我的野生动物朋友们!
就要走了,等待我们的将是13个小时的漫长飞行,10686公里航程。
本来游记到此就可以结束了,不过由于我一直把相机带在手边,拍了整个航程的照片,就以此作为结尾吧。
飞机起飞,约堡机场附近几乎没有稍微高一点的建筑物。
空中转向,地面的建筑布局很整齐。
开始平飞,大地斑驳,可以看到很多圆形的图案。感觉远处都是烟雾茫茫的。
这么大的烟,空气污染很严重啊。
看到了烟雾的源头之一。看来南非环境治理也有很长的路要走啊。
依然是烟雾弥漫的污染和污染的制造者。
连绵的山区,也躲不过滚滚的烟尘。
我们的飞机飞越南非海岸线,依旧能看到河边的工厂在排放浓烟。难道这是成长必须付出的代价吗?
非洲大陆的海岸线真是平直啊,海面光滑可鉴。
进入马达加斯加的领空,机翼下面是一条宽阔的大河。
加载更多
23日早晨7点45分,我们的飞机平稳降落在香港赤鱲角国际机场的跑道上。四个小时后,我们搭乘的港龙航空班机飞抵北京,全程历时十八天,难忘的非洲之旅至此结束。
评论(1)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