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出行的一共三人,相识逾十年,
一直想要一去出去看看,
去哪?
海岛无趣,越南反华,欧美又太远,
那就去看看高棉的微笑,
顺便还能看看清迈与曼谷。
一趟出行,两个国家,三座城市,
三种截然不同的感受。
清迈的清新隽永,曼谷的华丽繁华,以及暹粒的吴哥古迹。
清迈:4-7凌晨由杭州飞往清迈
Day1 清迈古城+夜间动物园
Day2 湄登大象营
Day3 素贴寺+宁曼路
曼谷:4-10晚由清迈飞往曼谷
Day4 大皇宫+卧佛寺+曼谷市区购物
暹粒:4-11晚由曼谷飞往暹粒
Day5 吴哥小圈
Day6 吴哥大圈
Day7 吴哥外圈
为不虚此行,
出发前特意新入了一台Nikon D750,
囊肿羞涩的我,
也终于由此踏入了全幅的世界。
此行中,我们一行三人用到的器材有:
Nikon D750 + 24-120/F4
Nikon D3200 + 35/F1.8
Canon EOS 650D + 17-40/F4
以及供自拍娱乐用的拍立得一台,手机若干。
下文中主要的图片都是由D750拍摄。
杭州到清迈,亚航经常有特价机票。
半夜的红颜航班,虽然辛苦点,倒也剩下了路上的时间,
前一天还在紧张工作,第二天一早便可以开始游览清迈,体验慢生活,
恍若隔世。
“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若是你到小城来收获特别多。
看似一幅画,听像一首歌,人生境界真善美,这里已包括。”
来到清迈,脑中不知不觉就想起这首歌,
一是因为邓丽君人生的终点便在清迈,
二是因为歌中的小城与眼前的清迈是如此的相似,
宁静,安逸,甚至有些慵懒,
处处鸟语花香,人人淳朴好客,清迈便是这样一座充满真善美的小城。
清迈古城位于清迈的正中心,
古城为四方形,有护城河及城墙围绕四周。
古城内皆是羊肠小道,纵横交错。
看起来有些杂乱但却出人意料的干净,路边伴有鲜花和古木。
大大小小的佛寺点缀其中。
闲逛在古城中,悠然自得,安逸闲适。
古城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但个中滋味,只有来到古城,慢慢品味才能领略。
古城漫步的大致路线:
三王纪念碑 - 清曼寺 - 塔佩门 - 契迪龙寺 - 帕辛寺
古城的路边,总有繁花盛开。
给炎炎烈日下旅行者带来一丝凉意。
用双脚去丈量,用心灵去感受,
清迈古城的慢与漫。
清迈的双条车,
招手既停,告诉司机想去的地方,
车上会有其它旅客,顺路的,不顺路的,
耐心等待,司机终会把你送到你想去的地方。
一次只要几十泰铢,经济实惠。
在古城逛累了,选择它代步是不错的选择。
古城的路边,
到处都有精美的装饰,
值得慢慢闲逛,品味。
古城内看起来很杂乱,
蜘蛛网般的电线,横七竖八的突突车,
但却丝毫没给人带来不适,
盛开的鲜花,整洁的街道,与杂乱形成了微妙的平衡。
一切事物在这座古城内都变得和谐,宁静,美好。
古城漫步的第一站 —— 三王纪念碑
三王纪念碑是为纪念三位对清迈有重大贡献的人物:兰甘亨王(King Ramkamhaeng)、孟莱王(King Mingral)和南蒙王(King Ngam Muang)。
他们共同抵御外敌,守卫领土,并计划建立了清迈城。
很多当地人会在此祷告,祈求国王的英灵能带给他们好运。
对于游客的我们来说,也许看看就好。
在仅有20万人口的清迈城内,却又300多间寺庙。
在古城中的每个角落,都能看到各种寺庙。
他们或精致小巧,或大气辉煌,无论哪种都能感受到当地人对佛的虔诚。
走在古城中,参观各式寺庙自然是理所当然的。
走着走着我们便到了古城漫步第二站 —— 清曼寺(Wat Chiang Mun)
清曼寺位于古城东北部,建造于1297年,是清迈城内最古老的寺庙。
寺内大殿旁有一座饰以大象雕刻的佛塔。
塔尖覆着金箔,塔底的基座被15头大象围绕着。
古朴沧桑的石雕与金色的塔尖形成鲜明的对比。
象之于泰国人,大概就类似龙之于中国人。
在泰国大象的雕塑和画像几乎无处不在。
历经千年的象塑佛塔,
在此迎来送往,经历沧海桑田。
带着当初修建者的美好夙愿,默默的守护着当地的居民。
古城漫步第三站——塔佩门
它在古城最东,城门由红砖砌成。
清迈古城的城墙由于岁月的磨砺,已所剩无几。
唯独此道塔佩门依然屹立在此,
默默诉说着古城的沧桑。
城门外的广场上放养着很多鸽子,
不怕人,甚至还会飞到你的手上来觅食。
蓝天,红墙,白鸽,
便是古城隽永淡雅的美。
古城漫步第四站——契迪龙寺
它位于古城的正中央。
是清迈古城内最大的一间寺庙。
在古城,很远就能看到契迪龙寺的标志建筑——大佛塔。
佛塔高约60米,
清迈民众出于对大佛塔的尊敬,
500年来始终让它作为的清迈古城的最高建筑。
巨型佛塔有一角残缺,据传是因为发生于1545年的一场地震造成的。
如今,大佛塔依旧残缺的矗立在古城的正中央。
古城漫步的最后一站——帕辛寺。
帕辛寺因寺内供奉着狮佛帕辛而得名。
寺庙的大殿内还供奉着几尊在帕辛寺圆寂高僧的等身打坐蜡像。
夜间动物园位于清迈近郊,是泰国最大的动物园之一。
它利用肉食动物喜好夜晚活动的特性,开辟了夜间游览项目。
坐上观光车,可以近距离观察各种动物。
进入夜间动物园正门前可以先到门口的长颈鹿餐厅喂食长颈鹿。
呆萌的长颈鹿会出舌头尽力的卷食游客手中的蔬果。
餐厅门口还放养着很多梅花鹿。
喂食完成后,还可以去另一边欣赏精彩的动物表演。
可爱的动物们,会在格式诱饵的引导下,爬栏杆,走钢丝。
凶猛的野兽,也会被引导,做出各种高难度动作。
整个表演很有趣,参观夜间动物园千万不要错过。
看完表演后就可以开始动物园的重头戏,
乘坐游览车进行夜间动物之旅。
游览区分两部分,车上导游会为大家用中英文介绍。
不过导游的中文不怎么样,只能听个大概。
食草动物可以带蔬果喂食,食肉动物就只能远远观望了。
入夜,动物园中央广场上还有人妖,喷泉表演。
加载更多
在清迈,我们住在@Chiang Mai酒店。
酒店位于古城内,离三王纪念碑仅几步之遥。
每次推开房门,就能看到高耸的契迪龙寺寺佛塔。
酒店的杯子与餐具都很有泰国特色。
手柄均为大象型,非常讨人喜欢。
去大象营前都会顺路经过兰花和蝴蝶园。
暖房中有七彩蝴蝶翩翩起舞。
种植园中还有兰花怒放。
在清迈,无论在哪里都能看到盛放的鲜花。
花开四季,让清迈变得无比的精致与优雅。
湄登大象营,在营内,
如果时间紧张,可以看看大象表演,坐在大象背上穿越热带雨林,
如果时间充足,则可以参加大象保育院,帮助孵育大象成长。
坐在大象背上,还可以买几串香蕉,犒劳辛劳的大象。
有同路者觉得骑象对大象来说是残忍的。
其实大可不必有此想法,
大象自古以来就是泰国人生产生活的重要伙伴。
营中的大象无论大小都与象夫有着深厚的感情,
在一起工作劳动,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相对于安逸坐在象背上的我们,
鬼佬玩的更狂野些,直接骑上大象,
同大象有更多亲密接触。
大象营中还有精彩的大象表演。
大象独立。
大象转呼啦圈。
大象戴帽子。
骑牛车,
这里的牛背上有一块巨大的突起,因此叫瘤牛。
漂流,
坐在竹排上,顺流而下,体验热带雨林。
加载更多
在大象营旁还有一个长颈族村。
长颈族原本是缅甸山区的一支少数名族,为躲避战乱而移居至泰北。
成为无国籍的难民。
当地的女子认为在颈部套上铜环是美丽与财富的象征,
因此,从10岁开始,每一年都会在脖子上套上一个重达1kg的铜环,
直到长大成人为止。
他们的颈部长度和普通人并没有什么两样,
但她们的锁骨和肩骨因常年佩戴沉重的铜圈而受压迫下陷,
因此看起来脖子极长。
可以说,长颈是一种病态,残缺的美。
由于他们奇异的装饰,吸引了许多猎奇的游客。
如今参观长颈族村已成为一门生意,
长颈族村落被围起并向游客收取门票。
但与此同时,长颈族大都生活在贫困中,
他们仅有的收入来源便是游客进村游览的门票,
和向游客兜售他们手中编织着的围巾。
尽管能以长颈来吸引游客,
却无法改变他们困窘的命运。
素贴寺是清迈另一间极富盛名的寺庙。
它位于清迈近郊的素贴山上。
从古城可以搭乘双条车到清迈大学,再换专用的上山双条车抵达。
素贴寺的选址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在纳兰王朝时期,库纳王与苏玛那泰拉埋了其中一粒舍粒子在松达寺后,不知道该将另外一粒供奉在何处,便找到了只大象,让它背着舍粒子,象走到哪儿,就要在哪儿盖寺庙与塔供奉,这只象最后走到素贴山的位置,转了三转便倒地而亡,于是库纳王便把舍利子埋在这里, 并盖了一座7公尺高的塔。
素贴寺门口有一条长石梯,两旁由两条纳加(Naga)守护。故名为纳加阶梯。
纳加似蛇,这种生物在南传佛教和印度教中经常出现。
而对于国人,它更像传说中的巨龙,因此,便得了双龙寺这个外号。
纳加阶梯共306级,通往位于山顶的素贴寺。
如腿脚不便,可从入口的另一边选择缆车上山。
纳加身上的鳞片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寺内高达12米的佛塔上镀有金箔,
塔尖由5层金伞组成,下面镶有钻石999颗及9种颜色的宝石各一颗。
这座金光闪闪的佛塔供奉的便是佛祖的舍利。
佛塔四周还各伴有一把金伞,
镂空雕花,精美繁复。
寺内有白象驮舍利子上山的雕塑。
加载更多
宁曼路就在下山后不远的地方,搭乘双条车很快就能到达。
其实宁曼路和大学路挺像的,或许是因为周围都是大学的缘故。
一些带一些小资有带一些书卷气的小店集中在此。
但是宁曼路路给人的感觉更加清新,跟加精致。
这应该是清迈这座城市独有的气质决定的。
宁曼路并不只是一条路,
而是由一条主路和一系列的小路组成,地方不小,商铺众多。
Salad Concept顾名思义是主打色拉的一家餐厅。
就在宁曼路主路上,色拉和意面的口味都不错。
Mango Tango看名字也就知道主营的是芒果糯米饭。
门口有个芒果大叔,也还算好找。
这家店在国内各大攻略里都有提到,因此里面满是国人。
如果不是英文菜单,你会以为自己在大学路或者田子坊里。
虽然糯米饭口味不错,但实在有些嘈杂。
iBerry这家餐厅也是各大攻略排行榜的常客。
这里的食物乏善可陈,但装饰非常有特色。
门口的庭院内有一只粉红色的大狗。
非常显眼,经常有游客特此来和它合影。
我当然也不满俗套的来了一张。
庭院布置的非常别致。
其实走完宁曼路这次的清迈行就以临近尾声了,
在去机场前,我们选择再次回到古城。
再次回味这座清新秀丽的小城。
顺便也带些纪念品回家。
在塔佩门附近,有一个小的跳蚤市场。
华丽的庙堂旁,各路商贩依次排开,
兜售着当地特色的手工艺品。
肥皂花亦是当地的特色。
当五彩的肥皂被手工雕成睡莲形,
肥皂从日用品化身成为了艺术品。
我们来到清迈的日子恰好临近当地的宋干节(泼水节)。
当地人在街道两边插上了纸旗,
增添节日的气氛。
Wawee咖啡,泰国当地的连锁咖啡品牌。
口味偏甜,更像奶茶。
兰纳建筑中心是一栋漂亮的二层小楼,
原本是Burirat Maha的故居,后被用于介绍兰纳王朝时期的建筑风格。
楼外的草坪上布置了一些景观,
在这里摄影非常漂亮。
清迈之行只有短短的三天。
记得在清迈,有一个卖木瓜冰(Shake)的阿姨,
每次做冰沙都会多做一些,
她卖出的每一杯冰沙都是满满的。
有时一杯甚至装不下,
她就会让客人先喝一口,再把多余的冰沙装到杯中。
阿姨的动作很慢,
清迈的人就是这样,淳朴,善良,做事慢慢来。
一座城市给游客的感受,
便是从这座城市中每一个人的点滴细节中累积起来。
不紧不慢,从容不迫,清迈由此变得优雅。
由清迈来到曼谷,仿佛来到了另一个世界。
清迈,是一座安逸清静的边城,曼谷,则是一座喧闹繁华的都市。
这里,有一切大城市所拥有的,
喧闹的人群,堵塞的街道,繁华的商场,便利的轨交。
但这也有其它城市所没有的,
玉佛寺,大皇宫,卧佛寺,
使这里成为了无数游人的目的地。
大皇宫和玉佛寺位于湄南河岸,
是泰国诸多王宫之一,是历代王宫保存最完美、规模最大、最有民族特色的王宫。
现在,大皇宫除了用于举行加冕典礼、宫廷庆祝等仪式和活动外,平时对游客开放。
大皇宫中包括一间为国王举行宗教仪式的佛寺——玉佛寺。
玉佛寺的门口由一对6米高的门神守卫。
碧隆天神殿殿顶为四层重檐,上边又有塔,塔尖镶嵌有一颗皇冠。
宫殿两边角落又有两座尖塔,
是一世皇为了纪念父母所建,称“双金塔”。
大雄宝殿位于寺庙正中,里面供奉着一尊国宝级的玉佛。
玉佛高66厘米,由整块翡翠雕琢而成。
在1464年,在清莱府的一座佛塔中被发现,
后因为战乱,辗转流离,
先后被供奉在,南奔,清迈,万象。
最终于1784年被迎请至现在的玉佛寺内。
大雄宝殿有三层重檐,
屋檐上有龙首,龙鳞,凤尾等结构装饰。
加载更多
大皇宫门口,经常可以看到换防的皇家守卫。
每到整点,还有皇家卫队的游行表演。
节基殿,是大皇宫里规模最大的宫殿。建成于1876年五世皇在位期间。
节基是帝王的意思,也是曼谷皇朝的名称。
宫殿的主体结构属于英女皇维多利亚时代的建筑风格。
殿顶有三个属于泰国传统建筑风格的方形尖塔。
可以说是泰西合璧。
大皇宫外墙为白色,开有多做城门,长约1900米。
但游客只能从威悉猜悉门(北门)进入游览。
1. 大皇宫是国内旅行团必去的景点,因此游客非常非常多。
2. 游览玉佛寺必须穿长裤,在入口处有可供租借的长裤。
3. 玉佛寺的大雄宝殿内尽量不要拍照。
从大皇宫向南走不远就能到卧佛寺(WAT PHO)。
相比大皇宫熙熙攘攘的人群,这里清静不少。
跟团的游客一般不会来到这里。
卧佛寺建于16世纪大城王朝,修建于18世纪末拉玛一世时期,
是曼谷最古老也是最大的寺院,也是传统泰式按摩的起源地。
其中文名称因寺内供奉有一尊卧佛而来。
该卧佛,是世界最大卧佛之一,全长46米,身高15米,
足掌长度5米,宽1.5米,两脚掌相叠,各装饰有珍珠母贝壳镶嵌而成的108个吉祥图案。
在卧佛寺的门口,
一对“情侣”正“卿卿我我”。
大雄宝殿(Phra Ubosot)是卧佛寺内最为高大的建筑,
三层重檐和高大的立柱,让大殿显得威严庄重。
泰国的寺庙在修建时都非常注重细节,
所有的窗户都镶嵌有繁复华丽的宝石并覆以镀金,
修建者的耐心和对佛祖的虔诚,可见一斑。
卧佛寺之中,佛塔林立,
大小佛塔加起来近百之多,高7米的佛塔就有71座,有“塔林”之称。
这些佛塔或贴满金箔,或镶满彩瓷,
还有高41米的大型摩诃佛塔4座,尤为壮观。
1. 同玉佛寺一样,参观卧佛寺需着长裤。
2. 卧佛寺的门票内含免费的水一瓶,可以在寺内领取。
3. 拜谒卧佛时,可在门口换取零钱,置入佛堂内的一排钵内,许下美好心愿。
由于曼谷只是我们此行的中转地,
因此只是匆匆造访,走马观花。
但华丽的大皇宫,清静的卧佛寺还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来不及更多都逗留,
我们便要启程前往此行的最后一站——暹粒。
如果说,
清迈,像清新淳朴的懵懂少女。
曼谷,像热情奔放的摩登女郎。
那暹粒/吴哥,更像藏居深山,过着原始生活的隐者。
他显得神秘莫测,它不为世人熟识,他却蕴含深厚的历史。
来到暹粒,千年前的吴哥王朝如画卷一般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
这里过往的辉煌岁月,
这里现在的残垣断壁。
都等着我们走进它,发现他,思考它,回味它。
柬埔寨,是一个苦难深重的国家,
西方殖民者的暴力统治,越南和美国的残酷入侵,红色高棉的残暴屠杀。
让这个民族血迹斑斑,不忍卒睹。
吴哥遗迹也在这动乱中,遭受了巨大的破坏。
如今,刚刚走出战乱的柬埔寨,仍积贫积弱,
唯有高棉的微笑依然留存于这片土地,千年不灭。
由曼谷抵达暹粒已是深夜。
之前听闻当地的海关会向入关者索要小费,果然传言不虚。
但如果坚持不给,海关也不会把你怎么样,
坚持原则,在此时显得尤其重要,该不给的还是不要给吧。
吴哥景点的中文翻译千差万别,因此我会都注以英文标注,如有异义请以英文为准。
吴哥小圈包含了一些吴哥遗迹内最精华的景点,
是每一个来到吴哥的游人都不能错过的:
大吴哥城(Angkor Thom) , 塔布笼寺(Ta Prohm),斑黛喀蒂(Banteay Kdei),
吴哥寺/窟(Angkor Wat)
其中大吴哥城(Angkor Thom)中又包括了:
南门(South Gate),巴戎寺(Bayon),巴芳寺(Baphoun),
空中宫殿(Phimeanakas),战象平台(Elephants Terrace)等景点。
车行如大吴哥城(Angkor Thom) 南门(South Gate),
横跨护城河的石桥两边各有27尊佛像。
左侧的石像潜心微笑,面目慈祥,他们代表着天神/修罗(Suras)。
右侧的石像怒目圆睁,面目狰狞,他们代表着恶魔/阿修罗(Asuras)。
他们共同手执纳加(Naga),搅动乳海。
搅动乳海是印度教的创始神话,
因为一点小事,众修罗(Suras)之首因陀罗(Indra)得罪了敝衣仙人陶尔梵刹斯(Durvasas),
他并不知道这位正是湿婆(Shiva)的分身之一。
湿婆(Shiva)的诅咒立刻降临,
因陀罗(Indra)以下的众修罗(Suras)因此失去了法力,地位,日渐枯槁。
因陀罗(Indra)只好向毗湿奴(Vishnu)求助。
毗湿奴(Vishnu)告知只有通过搅动乳海,
取得不死甘露(Amrita),方可解除诅咒。
但衰弱的修罗(Suras)无力完成如此浩大工程,
只得以分享不死甘露为诱饵,求阿修罗(Asuras)合力。
于是毗湿奴(Vishnu)拔取曼荼罗山(Mount Mandara)作为搅海之杵,以纳加(Naga)为绳。
经过数百年的搅拌,依次从中浮现多种生物,宇宙因此而始。
直至最终创造出手持永生甘露(Amrita)瓶子的医神檀凡陀厘(Dhanvantari)。
搅动乳海的故事的整个吴哥遗迹的建筑中大量体现。
各寺庙入口的石桥,吴哥寺/窟(Angkor Wat)中更是有长达数十米的浮雕壁画来讲述这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然而,再精彩的故事也抵挡不住人为地破坏。
大吴哥城(Angkor Thom) 南门口的诸多雕像都被人为野蛮地割去头部,
纳加(Naga)的蛇身和蛇头也早已不知去踪。
后期的修复也许是故意做的粗糙,让游客一眼就能看出这里曾经的创伤。
石像上的伤疤,正是人类文明的伤疤。
大吴哥城(Angkor Thom)的共有五座城门。
每个城门上方有三座石塔,
中间稍高的塔上有正反两座佛像,各朝门的进出两个方向,
旁边两座矮些的塔上各有一座面朝其他两个方向的佛像。
佛像面带微笑,这便是闻名于世的“高棉的微笑”。
它的修建者是阇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 VII),
吴哥王朝从他开始改信佛教,
因此,有人认为佛像是观音菩萨。
也有人认为是印度教主神之一四面大梵天(Brahma)。
更有人大胆地认为它是阇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 VII)的自画像。
巴戎寺(Bayon)位于大吴哥城(Angkor Thom)的正中央。
在寺内共有49座尖塔,每座尖塔上都刻有四面佛像。
在这里,“高棉的微笑”无处不在,
无论在寺庙的哪个角落,
它总是看着你,向着你静穆的微笑。
在寺内,你或可以静坐,你或可以穿行,你或可以一层层的向寺中央攀爬。
佛像却总在哪里微笑,亘古不变。
这片土地经历过太多的磨难,
战乱,饥荒,贫穷,伤残,
唯有保持微笑,是化解与包容这一切的力量。
千年前,阇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 VII)留下的巴戎寺,
直到如今仍帮助着人们,在困苦中坚持下去。
巴戎寺(Bayon)曾经过多次改造,才成了如今所见塔林式结构。
在寺内既可以看到阇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 VII)所笃信的佛教雕像,
也可以见到原先吴哥王朝所信奉的印度教雕刻。
寺周围还伴有精美浮雕,讲述吴哥王朝普通百姓生活,以及当时战争场面的精美浮雕。
巴芳寺(Baphuon)是11世纪中叶由,
陀耶迭多跋摩二世(Udayadityavarman II)于1060年修建献给湿婆(Shiva)的国寺。
它位于当时都城的中心,现巴扬寺西北200米,紧邻皇家宫殿的南围墙。
寺门口有一道长达172米的引道。
引道由入口开始,由1米高的石柱架高,上面铺有石板。
圆柱的间距很密,上下柱头都有雕花,
这样的设计使得引道显得特别庄严,肃穆。寺庙为金字塔型建筑,象征须弥山(Mount Meru)。
须弥山(Mount Meru)是印度教主神湿婆(Shiva)所居住的神山,宇宙中心。
寺庙共5层,在1,3,5层各有封闭式的回廊,
但如今,都已塌陷,所剩无几。
寺庙背后有一尊巨大涅槃的卧佛,
据推测是在15世纪前后,为了将该寺庙改建为佛教寺庙时,
拆除了部分原有建筑而建造出来的。
在此时,吴哥王朝已彻底由印度教改信佛教。
佛像是刚修复的,
它的原貌或许只有佛寺周围的千年古木才知道了。
空中宫殿(Phimeanakas),是吴哥皇宫内为数不多的保留较为完好的建筑,
高三层,约12米。楼梯非常的陡峭。
罗因陀罗跋摩二世(Rājendravarman II)在位时修建,
它非常神秘,只有国王本人可以上去,
相传,空中宫殿的金塔是国王的寝宫,国王每夜必到金塔中睡眠。
金塔内住着九头蛇精,为女身,与国王同寝交媾,虽王后也不敢入内。
二鼓方才出来与王后同寝。
如蛇精一日不见,则国王死期将近,如国王一日不去,必定有灾祸降临。
这类传说的真假,已无法考证。
但它的背后象征着国王与天神之间的交流,
具有特别的仪式以为,也代表着君权神授。
这是整个吴哥王朝统治的根基。
战象平台(Elephants Terrace)是当年国王阅兵的平台,
正对着通往胜利之门的大道,
从胜利门凯旋而归的将士们就在这里接受国王的检阅。
战象平台(Elephants Terrace)上有多只大象石雕,
头戴宝冠,象牙向外突出,象鼻下垂和地面连接在一起。
雕刻生动形象。
东北面,还有一处7米高的台基,
台基上的建筑已不复存在,但台基内依然保留着精美的石雕。
因石材变质,石雕上显出苔斑,仿佛得了皮肤病。
因此也称这里为癞王台(Laper King Terrace)。
吴哥的景区周围都会有许多孩子,
向游客兜售着各种纪念品,
明信片,钥匙圈,纱笼裤等等。
本该天真的孩童,脸上却为困窘生活所迫的,愁眉不展。
多少买一些,权当结缘。
塔布笼寺(Ta Prohm)是阇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 VII)为了纪念他的母亲而修建的。
寺庙的损坏很严重,大多只剩残垣断壁。
古老的石墙与回廊早已被生命力旺盛树根穿透,
古寺只得在大树的根部苟延残喘,坚持着不被压垮。
《古墓丽影》中那些震撼人的照片就是在这里拍摄的,
这也是很多影迷前来感受神秘气息的原因之一。
如今的塔布笼寺(Ta Prohm)依然被压在树根之下,
树根与寺庙已经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
如果强行破坏这种结合,有可能让古寺和古木同时受损。
因此,我们现在只能眼看着两者更深地结合……
在这里,古木的盘绕与古寺的坚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石墙上的藤蔓与浮雕构成一幅更加繁复与美丽的画面。
吴哥寺(Angkor Wat)又称吴哥窟,是作柬埔寨国宝,和世界上最大的庙宇。
吴哥王朝国王苏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 II)希望在平地兴建一座规模宏伟的石窟寺庙,作为吴哥王朝的国都和国寺。
因此举全国之力,并花了大约35年建造。
它是吴哥遗迹中保存得最完好的建筑,以建筑宏伟与浮雕细致闻名于世。
吴哥寺(Angkor Wat)的四周有宽达190米的护城河和城墙。
与其说它是一间寺庙,不如说它更像一座城市。
它的占地面积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吴哥王朝对印度教的虔诚由此可见一斑。
吴哥寺(Angkor Wat)亦是一座模仿须弥山(Mount Meru)的建筑。
高耸而层层向上的寺塔,象征着世界的中心与创始,
作为陵墓,苏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 II)在死后回到这里,
与神合二为一。
吴哥寺(Angkor Wat)的外圈回廊的石壁上雕刻着大规模的浮雕。
浮雕上印刻着印度教两大诗史《搅动乳海》及《摩呵婆罗多》的图像故事,
生动形象,优美动人,可以称得上人类神话美术史上的奇迹。
来到这里的每个人都会为这精美的浮雕驻足停留,
阳光每每透过外侧的廊柱,映照在回廊里,
光与影,明与暗,美轮美奂。
从寺庙正面可见三座巍峨的寺塔,稍侧身则可看到五座。
四座下层的寺塔围绕着中央最高的中心塔,呈梅花状布置。
加载更多
早晨,我们再度来到吴哥寺(Angkor Wat)。
此时的寺内已有人如织,
不为别的,只为等候天边那一道曙光,
一场盛大的黎明。
此时的吴哥寺倒映在前方的池塘之中,
恰如“镜中花”“水中月”,虚实掩映之间,
虚幻而又华美。
天边的色彩慢慢变红,红透了又变成灿烂的金色。
终于太阳出来了,
闪耀的金光照射下,仿佛寺中一切都在苏醒。
盛大的黎明中,仿佛看到了当年吴哥王朝的荣光。
日出之后,游人逐渐散去,
新的一天开始了。
看完日出,回去小歇一会后开始了吴哥大圈的行程。
吴哥大圈包括了:
圣剑寺(Preah Khan),龙蟠水池(Neak Pean),
东梅奔寺(East Mebon),比粒寺(Pre Rup)。
大圈同样会经过小圈中的大多数地方,
如果对小圈意犹未尽还可以再度造访。
圣剑寺(Preah Khan)它是在12世纪时,
阇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 VII)为供奉自己的父亲而修建的。
据说当时大吴哥城(Angkor Thom)正在修建,这里曾作为国王临时的住所。
吴哥遗迹中诸多寺庙的入口,
基本都是用搅动乳海的雕像作为装饰。
圣剑寺(Preah Khan)的建筑风格同前一天参观的塔布笼寺(Ta Prohm)相似。
其实也很好理解,
它们分别是阇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 VII)为供奉自己的父亲和母亲所建的。
巧合的是,两座寺庙历经千年后,
都与参天古木缠结在了一起,无法分离。
在圣剑寺(Preah Khan)东边有一座两层建筑物,
相传这座房子是用来存放圣剑的,它的圆形支柱很像地中海建筑风格。
这也是该寺庙得名的由来。
加载更多
龙蟠水池(Neak Pean)因水池中央有两条缠绕的纳加(Naga)而得名.
周边有一尊飞鸟救难石雕,说的是菩萨化身救难的故事。
据说这里以前是具有神奇医疗效果的圣池,
时至今日仍有当地人相信这里的池水可以治病。
东梅奔寺(East Mebon)本身是建立在东池(East Baray)平台上。
四周环水,寺底层有好几个伸出来的平台,用来停靠到访寺庙的小船。
如今东池(East Baray)已经干涸,
东梅奔寺(East Mebon)也已车行可达。
寺庙共有三层,以后土和岩石作为地基。
每一层的角落都有大象石雕,印度教中相信大象能撑起蓝天。
五座砖砌的宝塔竖立在顶层台阶之上,塔身多有损毁。
而其他建筑亦大都倒塌,只余石雕的门框和廊柱在勉强支撑著。
比粒寺(Pre Rup),又名变身塔。
据说这里曾是吴哥王朝皇家使用的火葬场。
印度教中相信,肉体会在一次又一次的死亡里不断的转变形式,
变身塔因此得名。
在吴哥王朝较为早期的建筑中,
多会使用砖砌结构,浮雕使用灰泥。
如今天所见的:比粒寺(Pre Rup)和东梅奔寺(East Mebon)。
而公元1000年以后的建筑中,
则多使用石雕。
吴哥寺(Angkor Wat)是它们中典型的代表。
皇家浴池(Sras Srang),远看是一片湖泊。
近看才发现四周修有岸堤,为人工建造。
据说,这里以前曾是专供皇室沐浴祈祷净身的浴池。
班提色玛寺(Banteay Samre)与吴哥寺(Angkor Wat)建于同一个年代,
建筑风格也比较相近。
尽管在过去的20年间,由于它地处偏远,所以多次遭到劫掠,
但是大规模的修复还是使它保持了相当良好的状态。
它有一座中心寺庙和4座侧殿,还有一条走廊和2座藏书室。
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有一条内护城河,
可惜如今已经干涸。
原先护城河的壕沟很深,在游览时要穿越它比较辛苦。
吴哥外圈包括了离暹粒较远的一些吴哥遗迹,
包括:女王宫(Banteay Seri),崩密列(Beng Mealea),罗洛士遗址群(Rolous Group)
其中罗洛士遗址群包括:神牛寺(Preah Ko),巴空寺(Bakong),罗累寺(Lolei)
女王宫(Banteay Seri),译名其实是一处谬误。
初到吴哥法国人在丛林中发现了这处小巧精美的建筑。
因为建筑小巧,且龛内的女性雕像华丽妩媚,
便顺理成章的认为这是古代吴哥嫔妃们居住的宫殿。
女王宫的名字由此而来。
而事实上,根据深入的考古发现,
这座建筑并不是皇宫,而是供高僧隐修的寺院。
但似乎,女王宫的名字更能引起游客的兴趣,
因此,如今依然以女王宫的译名依然被人们以讹传讹的沿用着。
来到女王宫(Banteay Seri),
每个游客都会惊叹于这里精美的石雕。
这里的建筑选用的砂岩带有浅浅的粉色光泽,
上面的石刻无比的繁复,每一处都让人眼花缭乱。
这里没有高大的建筑,没有陡峭的阶梯,
但仅仅凭精细如刺绣一般的石雕,
这里就是吴哥遗迹中不可不去的地方。
这里的门框,低矮,似乎没有实际功能,
只是为了承载雕刻于上的繁复雕花。
门楣上跳着欢快舞蹈的仙女(Apsara),
印度教神话中的诸神,
栩栩如生的动物,
都被镌刻在此,成为了永恒。
加载更多
崩密列(Beng Mealea),位于女王宫东北方约10公里,距暹粒80公里。
因为路途遥远,而且已经完全陷落于荒野之中,
因此它显得非常神秘。
崩密列(Beng Mealea)的建筑蓝图几乎与吴哥寺(Angkor Wat)一模一样。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吴哥寺(Angkor Wat)未被发现前在丛林中沉睡的模样,
它被丛林严密包裹着,无法尽览全貌。
它的周围原来是一条长1.2公里,宽900米的护城河,如今早已干涸。
在这里看到的只有残垣断壁,
目力所及之处几乎没有完好的建筑。
它与吴哥寺(Angkor Wat)之间的对比是鲜明而有趣的,
吴哥正是在这破灭与新生不断延续。
罗洛士遗址(Rolous Group)是在公元9世纪的吴哥王朝时期建成,
当时吴哥王朝的国都还不在大吴哥城(Angkor Thom)。
阇耶跋摩二世(Jayavarman II)一统柬埔寨地区后,
将首都建立于洞里萨湖北边的诃里诃罗洛耶(Hariharalaya),
也就是在现在所称的罗洛士遗址(Rolous Group)。
如果说大吴哥城(Angkor Thom)是令人怀旧凭吊的废墟之城,
而罗洛士遗址群则就是废墟中的废墟了。
神牛寺(Preah Ko),是罗洛士遗址(Rolous Group)中第二大的建筑物,
从庙宇底部开始的高台基上,筑起6卒刻有梵文的高塔,
用来供奉湿婆和国王的祖先。
寺中的宝塔上有3头神牛。
它们是在公元880年修建献给他神化的先祖的。
寺庙也因此而得名。
寺庙内的门框用砂石和灰泥浮雕装饰,
它的石膏浮雕是吴哥保存最完好的。
每座宝塔的门柱上都精心篆刻着古印度梵文。
巴空寺(Bakong)是罗洛士遗址中(Rolous Group)规模最大并且是最重要的庙宇。
曾经是城市中心的大型庙宇。
巴空寺(Bakong)同样是象征须弥山(Mount Meru)的结构。
五层平台逐级向上缩小,
最上层的寺塔高15米,建筑风格与吴哥寺(Angkor Wat)的寺塔相同。
加载更多
暹粒行至此告一段落,
吴哥遗迹毫无疑问是人类文明史上一颗闪耀的明珠。
尽管饱受战乱,天灾的摧残,
曾经辉煌的文明,被历史所湮灭,被丛林所覆盖,
高墙倒塌,藤蔓蔓延,瓦砾遍地,逐渐被世人所遗忘。
但一旦再度为世人所知,
高棉的微笑便再度传遍世界。
因为微笑,文明在一次次的起落兴衰中延续着。
评论(13)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