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司衙署/公鹅坳长官司遗址/忆土司文化的终结/太虚问道/龙虎奇形钟鼓逸韵/万佛攒崖金沙灿地……
其长官世袭,直接受皇帝管制,在其辖区内享有特权。
公鹅坳长官司是石阡县境内建制最早、废除最晚的一处。
从元代建立一直到清康熙中晚期废除,至今已经有七百多年历史,是石阡至今唯一幸存的长官司署旧址。
纵观全国,与公鹅坳副长官司署同一时代建置,迄今衙署仍然存在的早已是凤毛麟角。
公鹅坳长官司署位于石固乡一个名叫公鹅坳的小山村中,寨中住户基本都是童姓长官的后代。
司署坐南朝北,砖砌的院墙中间开一外宽内窄的“八”字形龙门,由于年代久远,龙门的木架破败得倾斜了身子,上边的瓦片显得七零八落,下边的石阶被人们的双脚打磨得溜光,留下深深的凹痕,使人未进院门便已深深地感到了这片古宅的沧桑。
进入龙门,迎面是一块长、宽各十多米的天井(院子),天井里长满了青苔和小草,一左一右各建一栋二层三间的回廊式厢房。厢房的下部残破不堪,上部的走廊花栏、房间尚保存完好,至今仍有人居住。
左边一栋现为村民童祖强、童祖华两户的住房,其下部曾是长官司时的钱粮房,用于装粮食和柴草。
据说,长官司时当差人员的报酬是粮食和柴草,按月领取,称之为领“薪水”。右边一栋现为村民童祖宣的住房,其下部曾是长官司时的马厩。两厢房的上边为长官司时办事、当差人员的住房。
加载更多
洞前建有太虚阁,阁为三层,高11米,阁底有戏台。洞顶右山修有观音寺,四周重峦叠嶂,古树参天,洞室高大宏阔,入口处又分为上中下三洞,形同迷宫。
洞内钟乳奇石绚丽多彩,尤以龙虎奇形、钟鼓逸韵、和尚拜观音、万佛攒崖、金沙灿地、骊外井田、漏莹仙室为洞中奇观,素有“黔南第一景”和“第一仙洞”之美誉。
该洞早在明代便开发,建有亭、台、楼、阁,供人游览,每逢节日还会上演傩戏和说唱戏文,历代文人墨士尚留有崖石刻40余处,现代人每逢礼拜节假日便相携往游。
评论(0)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