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古称京口,位于江苏省南部,是一座底蕴深厚、人文荟萃的历史文化名城,3000多年文字记载的悠久历史,吴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它不仅是“白娘子水漫金山”等传说发源地,也曾是三国东吴孙权建立的都城。
镇江市区沿江自西向东镶嵌着金山、北固山、焦山,组成风景各异的“三山”风景区。
镇江街景俯瞰
镇江街景近观
镇江博物馆
西津渡古街全长约 1000 米 ,始创于六朝时期,历经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的建设,留下了如今的规模,整条街随处可见六朝至清代的历史踪迹,仿佛是天然历史博物馆。
这里原先紧临长江,滚滚江水就从脚下流过。清代以后,由于江滩淤涨,江岸逐渐北移,当年的西津古渡现在离长江江岸已有 300 多米距离。
西津渡的主要景点
老码头文化园
现代重修的仿古街
骑驴上金山
明显地看出由工厂厂房改建
能推上坡吗?
加载更多
元代建造的过街石塔。是我国惟一保存完好、年代最久的过街石塔。按照佛教的解释,塔就是佛,所以我们从塔下的券门经过就是礼佛,是对佛的顶礼膜拜。
石塔旁的救生会,顾名思义就是济渡救生的意思,始建于康熙三十一年(1693),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
观音洞:据说观世音菩萨脚踩祥云途经镇江,亲眼目睹了江面上船毁人亡的惨烈一幕,
观音于是伸出援手,将挣扎在波涛中的遇难者救上了岸。
沿着古街一路往西走,街道两边鳞次栉比的两层小楼把我们带回到那笙歌曼舞的年代。
北宋年间,王安石应召赴京,从西津渡扬舟北去,写下了著名的《泊船瓜洲》诗: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唐代诗人张祜在这里写下《题金陵渡》: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古街上的建筑多为明清时期的遗迹。砖木结构,飞檐雕花的窗栏给人以"飞阁流丹"的感觉。
短短的几百米长的街道上竟有各式店铺 150 多家。
酒坊为何称吴勾
镇江美食“三怪”为肴肉、香醋、锅盖面,有俗语;“香醋摆不坏,肴肉不当菜,面汤里面煮锅盖”。
肴肉+锅盖面
镇江香醋
走向古渡口:当年元朝时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 · 波罗从扬州到镇江来,就是在西津渡登岸。
焦山,国家AAAAA级旅游区,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镇江的东北面,是万里长江中唯一的一座四面环水可供游人观光探幽的岛屿,犹如中流砥柱,满山苍翠,宛若碧玉浮江。
焦山又名樵山。东汉末年,焦光隐居在此,汉献帝曾三次下诏书请他出山做官,但他不愿和腐败朝廷同流合污,拒不应召,他在山上采药l炼丹,治病救人,后人为了纪念他,改樵山为焦山。
从长江边上与焦山对峙的象山脚下的渡口摆渡过江
踏上绿色的小岛——焦山。
与金山“寺裹山”不同的是,焦山因寺庙楼阁等建筑均掩映于漫山苍松翠柏修竹茂林之中,故有“焦山山裹寺”之说。
迎壁对联的横披“海不扬波”四个大字,为明代书法家胡缵宗所书。
焦山顶上的万佛塔是一座明清式具有江南风格的仿古塔。七级八面,上有天宫,下有地宫。
焦山大门,一对石狮镇守,门旁左右悬挂着清代光绪年间巴州廖伦所写的一副楹联“长江此天堑,中国有圣人”
八百年古银杏树下有一座千年古刹,即定慧寺。
定慧寺原名普济禅寺,始建于东汉兴平年间,距今一千八百多年。
寺庙现仍保持明代的建筑风格。
天王殿严格按照规制
韦驮菩萨杵拄在地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小寺庙,不能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
大雄宝殿内雕龙描凤的屋顶不用钉子,全部用小方快木头拼合而成,图案美观,还有飞檐、斗拱,艺术高妙,国内少见
后面仍然是藏经阁
弘一大师罗汉图
加载更多
焦山行宫是清乾隆皇帝南巡时下榻最多的地方。据《焦山志》载,乾隆皇帝十分喜爱焦山的山水,他六下江南八上焦山五次入住焦山。
著名的焦山碑林,摩崖石刻内涵丰富,被誉为“书法之山”
碑林内珍藏着历代碑刻四百多块,数量之多,仅次于西安碑林,为江南第一大碑林。
御碑亭,正面碑文是乾隆皇帝第一次南巡时作
“碑中之王”的《瘗鹤铭》,是我国保存价值极高的“二铭”之一
宋代书法家黄庭坚认为,大字无过《瘗鹤铭》,推此为“大字之祖”
八个用石灰土夯实的炮堡,呈扇形,面对着长江的入海口
临江风光
加载更多
北固山,横枕大江,石壁嵯峨,山势险固,因此得名北固山。与金山、焦山成犄角之势。三国时"甘露寺刘备招亲"的故事就发生在北固山,因辛弃疾的怀古诗词而名扬海内外。
北固山高55.2米,长约200米,北临长江,形势险固。
东吴古道:前峰原为东吴古宫殿遗址
长廊
上镌"天下第一江山"六个大字的条石,相传为梁武帝所书。
凌云亭又称祭江亭,传说刘夫人孙尚香在听到刘备去世的消息后,曾在此遥祭,而后投江自尽。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梁武帝萧衍所书"天下江山第一楼"的匾额,高悬在楼额之上。
加载更多
评论(3)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