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要去龙脊看梯田,从4月份说去看油菜花,结果同学结婚,改去了杭州,后来桂林开始暴雨,接着又是南方洪涝,又是漓江筏工罢工。我这个文盲,一直因为“金秋十月”以为秋收时10月份的事情,想着干脆等过了国庆假期再去好了,结果等我去的时候,龙脊已经从8号开始收割,我到时正在焚烧麦秸秆,当时我那个懊悔哟。
每人花费:火车票300,旅游专线往返105,景区门票47(学生证)
三人花费:住宿400,早晚餐200
特产:80
到龙脊3种方式:1、汽车站发往龙胜的大巴,在龙脊服务区转景区大巴,此种方式花费最低25块,耗时最长,转车时,你会看到这个鼓楼,并在进入旁边的服务区后,缴纳门票95,学生票47(不验身份证),广西本地人也是47。同时,如果你打算徒步上山,行李箱最好也在此寄存下,每天30。
2、自驾,如果开车技术不好,道路不熟,或者节假日,对着盘山公路你能崩溃死,朋友9月30日下午3点离开桂林,凌晨2点多还没到达龙脊的客栈;
3、旅行社的专线:火车站出发,45-50元/人,如果从火车北站、火车西站出发,额外增加10-15元/人,如果是两江机场,需要先坐机场大巴到桂林,25元/人,如果从机场包车到桂林100元/车(每车4个座),车是直接开到停车场,而不是山下的服务区,所以半途会在服务区停下,售票员上车售门票。
如果是第一次来龙脊,个人建议第三种方式,从桂林大巴到龙脊山下2个多小时,从山下服务区到山上停车场还得50多分钟。这50多分钟的盘山路,让不晕车的也能有头疼晕眩的感觉。即使不头疼,等下了车开始爬山,不出10分钟,都会有各种体力不支的感觉。别以为是这山难爬,还是之前车坐久的缘故。更别提那些第一次来龙脊开车的人了。
因此,我们三人就选择了坐火车到北站,从北站在坐旅行社专线。中间会有倒车,从北站给你先拉到桂林郊区,与桂林站到龙脊的人汇合。
到停车场后,有3种方式上山:
1、一种是包车,越野车,150元/辆,可以坐4人。
2、一种是索道,直接到3号观景台,单程60,往返110。
3、一种是徒步,过了大瑶寨的牌坊,接着穿过风雨桥,此时又分为两条上山路,一条北向路,沿着石板路一直走,可以到达1号观景台;另一条沿着南向的石板路,可以到达2号观景台。到达2号观景台后,有一条斜着的土路、石板路交替着的路,可以通往1号观景台。我们3个人,干脆兵分两路,每种路都各自体验。
朋友选择通往2号观景台的南向路,起始点会有指示牌——千砌石墙
之后道路如下图,如果是下雨季节,不建议你来,泥泞不说,那个石板路的石板外侧是向下倾斜的,并且很滑,如果鞋不是很合适,体力很不错的,不建议走这条路。同时这也是我之前建议大家有行李箱寄存的原因。
走南项路,从山下到2号观景台的沿途风景是这样的
我选择北向路:
先经过一个小学
回头就是远方山上的客栈群
拾级而上
石板路,不建议拉行李箱上,虽然比南向路路况好些,但是石板还是很毁车轱辘。
大概不到半个小时,就到半山腰,也就是在山下看到的客栈群。这里到处都是特色客栈和废旧的木屋。
此时我们并没有选择住宿,虽然坐了一天的车,实在想休息。但考虑到第二天,如果想要看日出,还要再向上爬,还是咬牙背着扛着我的几个包,继续向上爬。直到来到这家客栈——龙胜龙脊云舍客栈 。选择这家店,因为它有梯田唯一的一间星空房(最后没住,阴天,星星看不到)。而且除了观景平台外,房子前方没有任何遮挡,并且是东朝向,在房间床上,就可以躺着看日出。此时距离斜上方的1号观景台15分钟的路程,距离斜下方的2号观景台10分钟,3号观景台1个半小时。
1楼大厅,空间挺大
客栈东侧是客房,西侧是飘窗。
最后定了圆床房,当时400一晚,房间南侧、东侧双面观景
客栈的观景平台
早晨躺在床上看日出,还是比较省事的,适合我这种爱赖床又爱装文艺的困难户
早晨躺在床上看日出,还是比较省事的,适合我这种爱赖床又爱装文艺的困难户
早晨躺在床上看日出,还是比较省事的,适合我这种爱赖床又爱装文艺的困难户
加载更多
沿途看到的景色是这样的:
第一天爬上山时,已经是将近下午6点,放好行李天已经擦黑,只等着填饱肚子,冲个澡,即使距离观景台很近,也不想动。所以第二天在床上看完日出,又睡了个回笼觉,挣扎半天才起床吃饭。饭后,20分钟爬上1号观景台,又花了半个小时,来到2号观景台,途中经过客栈。在去1号观景台的路上,会看到一座风雨桥,整个桥没有一个丁。
基本就是靠这种结构来连接的。
1、糯米酒不该带,飞机不让托运,只能选择火车上。车厢上周围还有人问,有人喝醉酒了吗?这么大酒精味。当时我那个头低的呀,恨不得一叶障目这个词变成现实。
2、去的时间不对,如果是灌溉或者夏天出苗,或者国庆假期之前去,都是美景,结果我把照片发到朋友圈,他们吐槽:“你确定你去的是龙脊梯田,不是黄土高坡?”
朋友圈别人拍的照片(国庆前)
朋友圈别人拍的照片(国庆)
朋友圈别人拍的照片(暑假)
10.10我拍的“黄土高坡”
评论(3)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