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南方人,我也不知道自己对北方的向往是从何而来,也许是自小以来在书本、影视里看到的那些文字、画面,在我的脑海中构造出了这样一个深沉、清朗、广阔的北方的想象。而北方最美的季节,就是秋天,层林尽染、落叶纷纷、清澈的秋水、高远的天空。这些都是南方看不到的,尤其在雾霾越来越厉害的今天。
寻找这样的北方,最佳的候选也许就是东北最北的那一个“旮旯”,那里是人烟稀少,空气清新,风貌原始的大兴安岭林区,有着最纯正的北方的森林。具体来说,大概就是南到扎兰屯,西到室韦,北至漠河,东到呼玛的这一块矩形地区,这是中国唯一的寒温带气候区,是广袤的西伯利亚森林往南的延伸地。毫不夸张地说,这就是中国境内的西伯利亚,有着与别处大为不同的树种和景观。
《中国自然地理图集》上可以看到,东北大兴安岭北部这块地区(扎兰屯、室韦、漠河、呼玛四边形区),在很多方面都是全中国独有的,比如气候、树种、土壤等。
中国唯一落叶松林
唯一寒温带
唯一寒温带针叶林区
多年冻土层。这个矩形地区还有很多方面在中国都具有独特性。所以这个四边形的选择不是随意的。如果你认为北方的森林都差不多,那就错了。在这个四边形以外的地方,你看到更多的是杨树、槐树这样的落叶阔叶林,属于中温带气候,倒是与欧洲大部分地方在温度和植被上类似。但是这个四边形不一样,它比欧洲大部分地方还要冷,属于西伯利亚气候与植被区。它的北面不远的俄罗斯境内就是世界最冷的城镇:雅库茨克。“四边形区”的冬季温度常在零下30度,极端低温-60多度。从平均温度来看,这里比欧洲大部分更高纬度的地方还要冷。因为这里受寒冷的西伯利亚大陆气团控制,而欧洲则有大西洋暖流可以调节气温。
看一下全球等温线就明白了,东北亚某地的年均气温,相当于欧洲高十几个纬度的地方的温度,我国东北最北这块地方的年均温度,相当于欧洲最北端北极圈内(芬兰北部)的年均气温,比莫斯科都冷得多!世界最耐寒的民族,看来不是传说中的北欧海盗,而是生活在东西伯利亚的土著民族:通古斯人、雅库特人、鄂温克人、楚科奇人等(从体态和习俗看这些其实都是同一种民族)。
这块地区的秋天比中国别处都来得早,大约在9月下旬,树叶就开始变黄,最早是白桦树,然后是兴安松等,到10月上旬结束,树叶就基本落完,这场灿烂的秋的盛宴,只会持续不到半个月。而每年因为冷空气来的时间和强度不同,这半个月黄叶期的起止时间又会相应变化。比如今年就属于暖冬,所以当我们9月25日左右到的时候,许多地方叶子还黄得不够,直到10月3日返回的时候才是刚好。
9月底10月初的大兴安岭北部,日间气温大约5-15度,夜间最低零下5度左右,如果夜间不到户外活动,就不需要带特别厚的衣服,否则建议带一件中等厚度羽绒衣。北方的风有时很大,特别是在很多高处的观景台上。风会迅速带走体温,此时一套防风的冲锋衣裤很有必要。此外,保暖手套和帽子也绝对是必需的。这片地区食宿条件都不错,一般的自驾或乘车旅行不需要带宿营装备和食品储备,但如果赶时间,可以带一些山屋或山之厨冻干食品,找饭店要一点开水就可以泡着吃。
路线方面,这块区域除了上述的几个顶点外,还有一个关键点:根河县城。这是这块区域的交通中心,北上漠河、东至呼玛或者黑河、西去额尔古纳河周边、南到牙克石,都有不错的公路。所以,可以首先到根河。之后根据天气情况,选择东西北三个目的地之一。最好的情况,也是原先的计划是先去西面的额尔古纳河,因为那里距离根河最近,然后去漠河和黑河。但这次到根河后,发现南部云量太多,所以只能先往北去漠河,然后到黑河,把西线留到了最后。
D1 杭州-哈尔滨-齐齐哈尔
D2 齐齐哈尔-牙克石-根河(敖鲁古雅民族乡、驯鹿园)
D3 根河-满归-漠河县城
D4 九曲十八弯-北红村-龙江第一湾-乌苏里浅滩(真正的最北点)
D5 龙江第一湾-呼玛
D6 呼玛-黑河
D7 布拉戈维申斯克
D8 布拉戈维申斯克-加格达奇
D9 加格达奇-室韦(俄罗斯族乡)
D10 室韦-临江(鹰嘴岩)-太平川-月亮湾-莫尔道嘎森林公园(白鹿岛等多个景点)-莫尔道嘎(龙山公园)-室韦
D11 室韦-恩和(俄罗斯族乡村民居、晨雾、哈乌尔河景区)-额尔古纳(根河湿地公园、铁山冷饮厅、桦树林)-海拉尔-绥满高速大兴安岭服务区
D12 绥满高速大兴安岭服务区-杭州
特别提示,这片区域到处都是纯自然的风景,大部分的美景都在路上,尤其那些穿行于森林间的路。而那些比较知名的景点,可以拍到一些不错的照片,但因为人多、旅游开发痕迹重,往往反而找不到感觉。重要的是,我们到这里来,是体验纯净、宁静和遥远这些感觉,所以只有独自被大森林包围的时候,才是最好的时刻。
这次实际路线,以黑河为全程中点,蓝色是去程,黄色回程(齐齐哈尔到哈尔滨段没有包括)。全程十天4500多公里
早上7点多的飞机,中午12点到哈尔滨。太平机场距离市区至少20公里,但有好几路大巴。坐了一趟到中央大街的。路上看到哈尔滨的树木几乎都还是绿的,这里的气温也丝毫不比杭州低。我直接穿成了短袖。希望更远的北边,气温能低一些,树叶已经变色。
中央大街是哈尔滨最有特色的地方,纯步行街。两边大都是俄式建筑,别有风情。但也有很多新建筑和改造过的,打乱了整体的风格。我想这里最有感觉的时候,应该是冬日的夜晚,各种彩灯勾勒出的建筑和街景。
索菲亚大教堂,其实只是个展览馆了。里面展出的是哈尔滨的历史,似乎没有看到任何教堂内部应有的陈设。哈尔滨是俄国人在中东铁路基础上建设起来的,类似香港,都是从无到有。原先的居民很多是俄国人。教堂内展出了他们当时的生活照片。不过自从918后,苏俄的势力也被驱逐出满洲,之后再也没回来。东正教也如此,不像其他宗教在中国各地全面复兴,东正教也许是带着太强的俄罗斯民族性,所以很难在缺少俄罗斯人的地方延续和传播。
索菲亚大教堂,是典型的拜占庭风格。俄罗斯帝国认为自己是东罗马帝国的正统传承人,所以包括建筑风格到宗教,以及礼仪等各方面都借鉴了拜占庭传统。
哈尔滨是一座很有魅力的城市,从整体到许多细节,都带着一些异国色彩,以及典型的北方城市的味道。但我要急着赶路,就没有细细品味。在市区租车的地方拿到车,就立马往西出发了。
沿着绥满高速,车子在一望无际的松嫩平原上向西北行驶。外面是大片的湿地、麦田,或者已经收割过的黑土地。田野的尺寸都很大,没有太多河流或者田垄之类的隔断,与南方不同。也看不到一座小山丘。几个小时的路上都是这样。
路过大庆,我还想起初中地理课本最前面的彩色图片里,有一张大庆的照片曾经迷了我很久,那是几个油井塔,在辽阔的天空中的晚霞背景下,排列向远方。那时候我常一边听着随身听里的英文歌《Sailing》,一边看着那张照片发呆、联想。所以我特别在路过的时候多看了看大庆周围几眼,虽然刚好也是傍晚时分,但却并没有找到太多当年的感觉。时间、地点、人都变了。只有那辽阔的天空和大地,与照片的感觉是一样的。
晚上到达齐齐哈尔,开始感觉冷了,温度大约在5度以下。黑黝黝的天空下,黄色的灯光映照着小小的俄式风格火车站,在冬季,这里一定到处是几十厘米深的积雪,刮着寒冷的北风。街道很冷清,真的是又”冷“,又”清爽“。
第二天起来,五楼房间的窗外是湛蓝的天空,带着几片白云。这种云是我们那里没有的,很难形容,通常呈现出厚实的条状,而且很稳定,似乎只有靠近极地的大陆地区才有,后来的旅途中经常遇到,也成了我拍摄的重要对象或背景。窗玻璃外是冷凝的水珠,唤起了我当年在北京的回忆。这是北方的冬天才有的景象。
此以后,只要是晴天,一路的天空都是这般湛蓝,景物都是通透清晰,从这里往北,空气都很好。写游记这几天,看新闻东北严重雾霾,主要原因是供暖和焚烧秸秆。我想在大兴安岭地区,应该要比其他地方好得多,毕竟第一人口稀少,碳排放少;第二农田少,秸秆焚烧也会少,而且大兴安岭在松嫩平原的西部上风处,后者的污染物不会吹过来,只会飘到东南方向。
早上在齐齐哈尔买早点,顺便逛了下菜场,各种稀奇有趣的体验。
离开齐齐哈尔继续往西不久,就过了黑蒙交界大门,到了内蒙古。大地开始有了起伏,周围出现了树林,越来越茂密。而且有许多已经变黄,但没有黄透。路在不知不觉地上升,沿着大兴安岭东麓。路边竟然开始出现了积雪,9月20多就有雪了!这里已经是中国寒温带的南沿。
初见北方的森林,这里相对还是靠南,树叶没怎么变黄。
空寂的大兴安岭服务区。这里是绥满高速跨越大兴安岭的最高点,再往西就一路下坡,进入山脉的西麓了。
在牙克石离开高速,往北去根河。牙克石往西就进入呼伦贝尔大草原,而要看寒温带森林,就应该从这里往北了。
牙克石街景,北方的建筑喜欢用鲜明的色调。
中饭,没有经验,按照南方的习惯点了三个菜。看到端上来三个盆直接傻了,死命吃也没有吃掉三分之一。特别提醒南方朋友,到北方点菜,点的品类应该是南方的一半以下。
牙克石往北去根河的这条路,网上没有任何攻略或者照片,全程260多公里,所以有点忐忑。尤其是刚出城那段,全是凹凸不平的土路。好在不久路况就改善,之后一直到根河都是铺装路面。这条路风景可以说美爆了,没有辜负我之前一番谷歌地球的研究。一开始是在农田与树林间隔地区,后来就完全进入大兴安岭林区,在丘陵间的树林里穿行,这里开始有成片成片的白桦林,伴着偶尔出现的伐木场旧址和小村庄,到处都是画一般的景色。可惜当天阳光有云遮挡,后来天色又晚了,所以拍的图不多。
通往北方的路,杨树已经黄了。
这段路全程伴随着一条铁路。我一直很向往北方的铁路,有那种特别强烈的远方的感觉。
告别森林,昔日的伐木场如今都停止了伐木。运木头的履带车变成了纪念碑。当年大兴安岭的森林几乎被剃了一个遍,以至于现在能看到的大多都是树龄很短的次生林,不是那种枝干粗大的原始森林,那恐怕要到西伯利亚才能看到。
我对履带总有一种特殊的情感。
夕阳西下,兴安松展现出迷人的色调。这种落叶的松树每到秋季也会变黄,只有大兴安岭和西伯利亚东部才有。
傍晚时分,停车走入这片树林中,第一次看到成片的白桦树,白色的树干是如此地纯洁,明净,让心灵也为之变得清朗。
加载更多
此后就是一直在莽莽的林海中向着北方行进,路况还好,弯道比较多,但不急,有些地方会有海浪般的大起伏,应该是路基下的冻土造成的。车里一直放着苏联歌曲,非常有感觉。而正前方的北方,是黑黝黝的天空。
车外的空气已经很冷,大概在一个叫伊图里河的小镇,火车的鸣笛刺破寒冷,可以看见铁路的那一边有一排建筑,被很亮的灯照着,好像是库房或者卸货区,没有人。过道闸的时候看着一辆机车隆隆驶过。铁路另一边有很多公寓楼,像是宿舍,每个房间亮着日光灯,楼下是很多小饭馆。路上有不少人。这里的生活会是怎样的呢?贾樟柯老师一定可以拍出一部很有味道的片子来。
半夜左右到达根河,这是一座挺大也很干净整洁的县城。而且居然已经开始供暖,空气中飘着我熟悉的北方的气息:烧煤的味道。这里据说是中国的“冷极”,因为特殊的环境和海拔关系,比更北面的漠河还要冷,每年只有6-8月不供暖。
东北最北的这块区域,都习惯吃烤肉。根河大半的饭店都是烤羊肉,可惜我牙齿疼,没有福气享受。只能品尝了羊肉串。烤羊肉价格不便宜,人多的话比较合算,再就着啤酒花生米,边吃边吹牛,就是这里人们晚上爱做的事。
第二天早起,一个人开车四处兜。在根河火车站附近的铁路。
刚拍完铁轨,回头一看,东面的地平线上是一整片火红的朝霞,仿佛整个天空燃起了大火,但并不亮,根本不像是自然的景象,好像是有人在那边的一片幕布上突然用油彩画上去的火焰。可惜当时前面有树木和烟囱等,我连忙上车去找开阔地。然而几分钟后开到大路上时,这片朝霞已经没有了刚才那种颜色,变得太亮了。可惜,这样的美景竟然仅仅持续了几分钟。最美的东西总是最短暂的!
根河边的一小块湿地,一群候鸟正往南飞
一位捞鱼的人
水面倒映着天空与朝霞,格外美丽
日出
铁路在北方和俄罗斯,都是一个常见的主题。纪录片《铁西区》以冬天的铁路开头,贾樟柯的《站台》等片子有大量的铁路场景。俄罗斯歌曲《山楂树》写到了远处的列车,《安娜卡列尼娜》女主角选择卧轨,最近的一部电影《边疆》也是以铁路为主题……这样的例子非常多。不知道为什么,寒冷地区的人似乎更钟爱这种交通方式。可以理解的部分原因是,在广袤的北方土地上,公路与河流容易受冰雪影响,只有铁路最可靠,成为长期以来人们走向远方的唯一方式。
蓝色的河水上,铁路桥。
根河边的铁路
刚好驶来一列客车
这列车是海拉尔——莫尔道嘎的,绿皮车,很有感觉。连接着两大景区,从草原到森林,沿途景色肯定不错。强烈推荐有机会的朋友去感受一下。
车过后,留下一片寂静。
朝阳下的根河。
这里的天空,蓝就可以蓝得这样纯粹。房屋,就像人们的性格一样简单、直线,色彩分明。
根河县城附近就是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自治乡,鄂温克人原本是大兴安岭森林中的渔猎民族,长期在山中生活,驯养驯鹿,这些驯鹿据说是他们的祖先从更北的地方带来的。几年前政府禁猎,鄂温克人被安排住进城镇边的新居名点,并被试图改造为农民。但不出两年,这些猎人的后代就发现他们根本不擅长也不喜爱种地,其他的生活方式也很难适应。除了少数年轻人,这些无所适从的人们大多数选择了在家闲着,或者回到林区,成为了护林员,虽然打猎和传统的生活方式是一去不返了,但至少他们还可以与林子为伴,这种感情也许渗透在他们的血液中。
政府的本意是好的,就与禁伐一样,为的是恢复和保护大兴安岭的生态环境。不过,牺牲的是鄂温克人的民族传统。就像一位鄂温克族画家的作品比喻的那样:一付在草原上的驯鹿的枯骨。驯鹿只吃森林中的苔藓,不能吃草原的草,一旦离开森林就会饿死。
其实鄂温克人的狩猎对生态的破坏也许是个伪命题,与世界其他地方的渔猎部落一样,鄂温克人很了解自己与自然的关系,没有人比他们更懂得保护环境。世界上那么多渔猎民族,从来没听说哪一个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原因很简单,任何破坏环境的部落就是自杀,都早灭绝了。只有爱惜环境的才能延续数千年存活下来,与自然共生息。这一点,倒是外面的人应该好好向他们学习和讨教。
偶尔出现一个鄂温克人的传统仙人柱
全木质的建筑,厚实隔热。
定居点不远的树林里有一个驯鹿园。根河确实冷,这里的树林已经都黄透了。
走在这样的林子里,内心总会很静。一直在照片和电影中就很向往这种寒温带森林。
终于看到了东北人常说的狍子是啥样了。以前以为是一种类似猞猁之类的猫科动物,结果原来是一种鹿。这里的森林中有许多狍子,是以前猎人的主要猎物之一,狍子皮可以做帽子和衣服。
驯鹿几乎是一种人见人爱的动物,皮毛多为白、灰或者褐色,温和优雅。分布于全世界的北极地区,靠吃苔藓为生。这里的驯鹿是鄂温克人的祖先从更北的地方带来的。
隐秘的森林深处,那个沉睡的你。
鄂温克传统的“仙人柱”。
向漠河进发,一路上都是美丽的落叶松和白桦树
一条静静流淌的大河,我从没见过水可以这么蓝,这么清,让人有想纵身一跃而入的冲动,图片完全还原当时的色彩,没有任何夸张。
河畔那一片高大整齐的树林
路过满归镇,这个地方曾经是中国北方铁路的最终点。小时候下“铁路棋”里面就有这个站。宽广整洁的街道,崭新的大楼,带着俄式的气息。但这条大路一直往下,会进入另一个世界,那里是成片的棚户区、狭窄而肮脏的街道,拥挤的人与车。
在棚户区的一家饭店吃午饭,刚好碰到两个ZF人员来和老板娘谈棚户区改造拆迁的事。拆迁费只有1万,老板娘根本不愿意,说她房子装修的钱都好几万。
一路所闻,这片地区都在做棚户改造,当然是好事,但好像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认为获得了合适的补偿。
成吉思汗的雕塑,据说蒙古族最早是从这里的大兴安岭西麓、额尔古纳河畔起源的。
走到路边的一条小土路上,特别有感觉。
夕阳光下的落叶松,又是美得让人心醉,路边已经铺满了落下的黄色松叶
白桦林外晚霞映照的天空,这样的景色一路看到了许多,终于忍不住停下拍一张
月上树梢
渐渐上了一座山,最高处就是黑蒙边界的大门,又进入黑龙江省了。
之前看资料,满归到漠河的公路在黑龙江境内是土路,一直在修,经常需要绕远。所以有点担心,然而进入黑龙江后发现路已是全程水泥铺装,看得出是刚刚修好的。于是一路快速前进,向着中国的“北极”冲刺,在天黑前到达了漠河县城外。
漠河属于热门旅游区,旅社很多,但此时几乎没有什么游客。旺季是夏天、冬天和五一、十一长假。夏天人们来避暑,冬天来看雪。而人们之所以来,大多有一个愿望,就是到祖国的最北端“找到北”。
其实漠河县的范围很大,县城距离最北的国界附近还有100多公里路,那里的几个景区:北极村、北红村、乌苏里浅滩和龙江第一弯之间,彼此距离也非常遥远。而且要命的是,出了县城之后沿国界的这一大片地区都没有什么加油站。我这次严重低估了“北极”的荒凉程度和空间范围,结果被迫两次买高价的散装汽油。自驾的亲们,一定要在漠河县城加满油。如果要去乌苏里浅滩,特别是打算不走回头路,往呼玛或者塔河方向走的话,更要省着点开,这一趟至少四五百公里都没有加油站。从呼玛方向过来也同理,我们就在乌苏里浅滩景区门口遇到两小伙子骑摩托走国境线的,从东边过来,也是快没油了。
漠河县城大部都是俄式建筑,街头很冷清,据说天更冷了后,街上的人就更少了。
从漠河出发,到北红村的路上,一开始有一段几乎是高速路。
加载更多
离开省道,去北红村的路上。靠近国境线的森林似乎更原始一些,有许多枝干粗大的白桦树。
景区里都是土路,路况还可以,轿车也基本没什么问题,路越小,景越美。
一路都仿佛在油画中
景区中有一些岔道,具体怎么走,事先可以问一下大门收费的人。有些路导航上没有,有一些导航上有的其实不能走,我后来就吃了这个亏。从景区大门到乌苏里浅滩,再到龙江第一湾,大致上是一个三角形。后两个景点都在中俄边界的黑龙江边。
因为是国境线地区,所以这里的一些路都是边防巡逻路。
一番寻找,终于到了中国最北点,乌苏里浅滩,这是浅滩上的标柱,北纬53.33度。大概相当于柏林的纬度,也快和莫斯科一样北了。后面是黑龙江,对岸就是俄罗斯了。
走上浅滩,我站的位置就是浅滩的最北点,也就是中国真正的最北点。
傍晚
在黑龙江第一湾不远的一家客栈住了一晚,这个景区开发地晚,各方面都不如北红村,肯定更比不上北极村。客栈就一个单层的小房子,住宿条件很简陋,点菜又贵又差,即使只是老板自己在屋旁种的菜。这里距离漠河县城一百多公里,中间没有任何像样的乡镇,所以条件艰苦也是可以理解的。物质条件越差,景色越纯净,这是颠补不破的真理,所以想看到不一般风景的人,必须付出忍受身体不适的代价,还要学习户外生存本领。
第二天一早就起来,走到江边,可惜江面没有雾,天又是阴的。即使如此,独自面对这在森林间静静流淌,绵延数千公里的中俄界河,还是有一种别样的感动。
龙江第一弯和怒江、金沙江第一弯一样,都需要在山上俯瞰才看得到。上山有两条路,一条在江边沿着栈道爬上去,另一条是路况不怎么样的土路,可以直接开到山上的观景台。我选择了后者。沿路看到的美呆了的森林。
黑龙江第一湾,看过许多它的照片,有阳光的早晨或傍晚最好,或者冬天,江面结冰覆盖着雪,是白色的,也很美。不过即使阴天,它也让我们震撼了,那种居高临下俯瞰的开阔感。这个方向是正北,江对面的半岛是俄罗斯,更远处就是辽阔无垠的西伯利亚了。
头顶上是乌云,天边却是一条金色的带子,那里天气应该比较好。
油表已经告急,只能行驶不到50公里了,打听到附近一个小镇可能有卖油。为了省油,沿着导航上的一条去呼玛方向的近路开,不过这条路很快变成了这样,就像车里放的苏联歌曲《小路》里描述的一样。
虽然导航这次很坑爹,但我也并没有太懊恼,因为这条全程行驶的最小的路,景色是最纯净的,你可以亲密接触两边的树林,它们的树枝不断地碰到车子(可怜的车),像是在穿越树丛。前方只有细细长长的小路通向未知的远方。两旁是茂密的森林,巨大、幽深而广阔,绵延数万平方公里。
这一路完全没看到车,只有一些深深的车辙印,看起来像是大卡车压出来的。但根据两边的树林生长过来的样子,似乎也已经很久没有车经过了。
停车了
开始在周围寻找大木头,准备……架桥,好大一根白桦木,好在周围的林子里地上的木头多得很
之前这段小路已经遇到过一些水塘,但这个实在太大了,最深的地方估计超过30cm。下面是淤泥。所以,轿车进去,说不准就陷车、进水。打算右侧轮压路肩,左侧轮压中间的木头“桥梁”。开始一根根地搬木头,Goretex登山鞋这时候用处就出来了。
初具规模,还要小心木头上方不能有尖刺刺破轮胎。罗特米斯特罗夫将军的近卫坦克第五集团军正在白俄罗斯泥泞的小道上架设浮桥,顽强推进。
同时在路肩的最窄处开挖运河,将水导向路侧的低洼处。
加载更多
在景区门口,买了200块的散油(只按壶卖的)。下一个有加油站的地方是十八站,有两百多公里。只能赌一赌,实在不行就在中途继续买散油。这里遇到两个从中国东极黑瞎子岛骑摩托过来的兄弟,似乎是大学生,他们在纠结是否买门票进景区,又纠结是否也买油。他们的油也不够了,就算不进景区这70多公里,去漠河县城也够呛。
平生第一次用最省油的方式开车,下坡的地方尽量空挡滑行,维持80码的最佳速度。估计这样开,能省不少的油耗。但就是太憋屈了。
距离十八站还有50多公里的时候,眼看油表又不行了,保险起见,还是在一个叫二十一站的地方,买了两大可乐瓶的散油,也是两百多。顺便吃了两碗蛋炒饭。这块区域,百十公里没有人烟是很正常的。全是林海。村庄基本也是原先的伐木基地留下的一点点人。十八站、二十一站。。。这些地名听着就像是运木材的车站。
这地方的人喜欢把一切事情简单化处理。在寒冷艰苦的地方,人不会想太多花花哨哨的主意,也不想在一件事情上反复来回折腾,一分钟内谈不拢就拜拜。
静静的西伯利亚林子
回到大路,还是只能从景区大门出去。远处可见典型的北方冬季的云层。
路上的风景还是不错的
到了十八站,终于看到加油站,加满油继续往南,又是几百公里的路途,晚上到达了呼玛县城。漠河这两天就像在文明之外苦逼挣扎的两天,看到呼玛满街的饭店商店,喜悦之情难以言表。立马找到一家叫玛利亚的冰淇淋店,吃了几个手工冰淇淋。
后在一家当地人推荐的酒店住下,装修很有异国情调啊。
呼玛也在黑龙江畔,对岸就是俄罗斯。这座知青宾馆有点俄式风格。
呼玛边的黑龙江,风很大,远处是边防部队的船。
呼玛江滨公园的秋色
吃早饭路过呼玛菜场,黑龙江里的鲟鱼,鲟鱼好像是欧洲才有,中国别的地方很少见。个头很大,嘴巴很尖,挺漂亮的,有点像鲨鱼。不知道味道怎么样。
呼玛—黑河路上,秋天的森林美不胜收。
路边的花
采一束,我还挺有插花天赋的。
红与黄
接近黑河市区的时候,收音机里面可以收到各种俄罗斯电台的节目。俄罗斯的流行音乐很好听,顿时我意识到,之前MP3放的那些苏联老歌,早已不是现在俄罗斯人听的东西了。我向往的那个国家,属于一个特定的时代,就像曾经的某个女孩。而今的她却已是另一个模样,只是在某些地方,兴许还能找到一些当年的影子罢了。
黑河,位于黑龙江畔。对岸就是俄罗斯远东第三大城市:布拉戈维申斯克;两座城市隔江相望,这是中俄边界上唯一的一处,所以这里的贸易也自然比较发达。城里很多俄式建筑和俄语标示,不时有俄罗斯人走过。
这座江畔的”母亲“雕塑,风格显然也很苏俄式,暮色中,北方的天空感觉如此辽远。
江对岸的俄罗斯
黑河的俄罗斯商品一条街。这是一只熊,不知道怎么穿。西伯利亚再大,承载力也有限,如果穿动物毛皮成为风尚,按照现代社会的人口,估计很多动物都会像其他地方一样濒临绝迹。
一家比较大的商店。除了皮毛用品,其他俄罗斯特产不外乎就是琥珀、蜜蜡、宝石、相应的首饰、套娃、巧克力和香肠等食品、鱼子酱、沙棘油等,当然,还有套娃。不过套娃连杭州河坊街上都卖了快十年了。我个人对于这些特产都没啥兴趣。我喜欢战斗民族的战斗用品,可惜这条商业街除了几个望远镜,基本看不到什么。
很奇怪的粉色的楼。
黑河夜景,大概是此行除了哈尔滨外我们看到的最繁华的城市了。
还有很多建筑的夜晚灯光效果非常赞,但没拍。
与此相比,对岸的布拉戈维申斯克晚上却是黑乎乎的一片。
很漂亮的宫殿式建筑
第二天按导游约好的7点半在口岸集合,排队过海关,乘船过江。天气很给力,黑龙江水一片蔚蓝。
船并不是直接过河,而是沿河航行了一段,才到了俄罗斯的码头。站在船尾,左侧是中国,右侧是俄罗斯。
与之前的印象不同,俄罗斯,至少布拉戈维申斯克,比想象的要干净、有秩序得多,人相对少,没有任何地方是拥挤的。满街看不到多少亚裔人,几乎没有任何中国文化的元素。就像瞬间到了欧美。感觉更像美国加州,而不像对岸的黑河。
布拉戈维申斯克是阿穆尔州首府,阿穆尔就是俄罗斯人对于黑龙江的称呼。这个州很大,沿着江与中国交界一千多公里。其实是当年瑷珲条约从清朝手里抢来的。布拉戈维申斯克原来的名字叫海兰泡,就和东北的任何一个普通的村庄一样,住着中国人和东北亚的少数民族。但瑷珲条约之后,这里就彻底被改造成一座标准的俄罗斯小城。
靠岸了,同一片天空下的另一个世界。金发白肤的俄罗斯工作人员。
商店都刚开门,一家甜品店
服务生小妹很清爽甜美
阿穆尔州博物馆,非常值得去的地方,还有会汉语的俄罗斯小哥讲解。
西伯利亚盛产各种世界罕见的奇珍异宝。这是一块陨石。
刚好碰到当地小学的科普活动,老师们穿得很敬业啊,剑齿虎。。。
俄国的形象代言动物,必须要拍。
北方森林里的各种动物标本,中间那个有点像驯鹿,但应该不是。
中国东北和西伯利亚老虎,现在已经很少见了。
俄罗斯国徽,好像就是原来沙皇时代的。这都联邦了,怎么还顶着个皇冠。
加载更多
站牌
满大街的美女,太赏心悦目了,可惜直接对着拍会很不礼貌,偷拍又很难控制对焦和构图。这时候发现长焦太大了,尤其还是白色的。这种时候还是小数码更好,虽然效果差点,至少可以拍得多。
俄罗斯人天生是衣架子,随便什么衣服都可以穿得很美。而且她们品味也很好,喜欢化妆,那种妆换做中国人会显得太浓,但和她们棱角分明的五官、鲜艳的头发却很搭配。
乘着同伴还在吃中饭,在饭店外扫了一会街,十几分钟而已。至少走过了二十个世界小姐,三十个超模,四十个空姐。。。。
他们也喜欢用色彩鲜艳的建筑
公交车
郊区一户人家,感觉不错。
圣母报喜大教堂,一直很喜欢俄式教堂,许多油画里面都有。
首先进的是旁边的木质教堂。
纯白的背景配上这样的鲜花,特别地宁静、圣洁。
加载更多
仔细看,居然用的是T34-76坦克的炮塔。
整个这片区域充分体现了战斗民族的特点。到处是战争相关的展示。这是在二战烈士墓旁,一家人在玩一门二战100mm反坦克炮,这种火炮可以轻易击穿德军重型坦克的装甲。老爸带着儿子操作火炮,老妈也在研究,真是战斗从娃娃抓起。
俄罗斯街头有最现代的车,也有很多这样的老爷车,可以追溯到苏联时期。拉达、吉斯,款式很老,但车很新。其实挺有感觉的。很想弄一辆开开
俄罗斯最常见的吉普车
够古老,够硬气
这种两厢小拉达,很Q
酒店就在布市火车站边,俄罗斯小城的火车站没有什么出入限制,可以进去随意拍。
开往远方的列车
夕阳之下
苏联时期的老蒸汽火车头
车厢内部,透过窗子拍摄。
就像阿兰·德波顿《旅行的艺术》里说的,车站、机场这样的地方,总是具有一种独特的意味。这是一种混合的感觉,意味着分离、远方、思念与重逢。铁轨与列车,是最好的表现空间的载体,而这样的夕阳下,又让人想起时间的流逝。这种时空的交错,总是最令人着迷的时刻。
加载更多
很干净又漂亮的房间
晚上大家一起去超市逛了逛,然后去酒店下的一个酒吧吃晚饭。布市没有什么高楼大厦,也没有灯光艺术,连路灯都不够亮。难怪从黑河那边看来晚上一片黑。
吧台一角
一身爱尔兰风穿着但不会说英语的服务生小妹,在给我们打啤酒。
晚餐,对于一个户外党来说,这样的已经很棒了。罗宋汤很不错,每顿都有,其他的俄餐也很对胃。反正说实话,比东北那边一路吃的好太多了(东北人不要打我,可能我们这一路去的都比较荒凉,没什么好的饭馆)
长辈们上去休息后,我们三个年轻人闲不住,就回到楼下的酒吧看看,据说可能会有舞会。可惜今天没有,人很少。就坐在那里喝啤酒瞎聊。这里的啤酒真心好喝。
和毛子的沟通,两台手机加翻译软件,成功率80%。
这一天对我来说比前一天无聊多了。因为大部分时间导游带着其他人在购物,包括HH,他们挑来挑去,我就没事干。该死的导游又不带我去看军品商店。最后应我和另一个老伯要求,终于匆匆地看了一家,里面卖很多枪支,各种型号我如数家珍,但有些欧美款式我怀疑就是Airsoft——BB弹气枪,不过就是这种,拿到中国也算真枪,直接判刑的。除此之外,毛子的军服这家店很少,而且还都是商业版为主,老板跟导游说了一通,我都能猜到意思是另一个地方有卖军队的服装,但导游就是没翻译给我。
结果这一天那些菇凉大妈们买得欢乐无比,行囊满满的同时,我只在一家百货店买了两只狗熊的工艺品摆件,下面标签还写着义乌制造。不过我个人还是很喜欢,因为一大一小两只熊在倒下的大树边,那形态很像希什金那副名画《森林的早晨》,那幅画是我印象特别深的,也是引起我对俄罗斯的向往的艺术品之一。
但是后来所有看到这对熊的女生都说,丑爆了。然后HH一个劲地跟我分享她买的琥珀手链、戒指,问我漂不漂亮,我也真心没什么兴趣。男人和女人真的不是一个物种。
快走的时候,不甘心,又买了几个瓷盘装饰画,很精美,这个倒是大家都喜欢,也是国内比较少见的,不像什么套娃。可惜没看到什么好的俄罗斯风景油画,哪怕是印刷品。据说,真品的油画俄罗斯海关不允许随便出境。
尼玛,我下定决心要学初级俄语,以后就自助游了。
第二天天气依然超级无比给力,一幢又是颜色极其鲜明的建筑。
继续购物中,一家商店门口很搞笑的俄式汉文标示。
商场里的每一个售货员都是美爆了,他们购物,我就看看售货员了。某位售货员,感谢HH的合影大法,一般的俄罗斯妹子是不喜欢随便被拍的。
不知道是什么纪念碑
街景,电影院
最后一站去超市买吃的,买了一大包。但是俄罗斯巧克力凭心而论不好吃,香肠不错,有些糖果也很好,国内买不到,但也不是俄罗斯的牌子的,比如斯波德巧克力的很多口味,还有我特别爱吃的超甜的椰子夹心巧克力。伏特加,国酒,带回去送礼的。几十种品牌种类,这个包装不错,纯正的北国风味。
Farewell, Russia,美丽的土地,我很快会再来的。除了景色,这个民族最吸引我的就是他们对物质生活的相对轻视,和对精神生活的重视,与欧洲一些国家类似,这里的人更享受生活,活得很悠哉,哪怕物质条件并不像欧美那么好。俄罗斯很大气,也有做事粗糙甚至粗暴的一面。这个民族说话和思维也都直线条,不喜欢拐弯抹角,不太会撒谎玩心计,与这样的人相处,其实更轻松和容易。
回到黑河,重新开车往西,再次进入大兴安岭林区,跨越山脉,到内蒙古境内。晚上在加格达奇住宿。第二天继续向西,经过根河南郊,经过得耳布尔、莫尔道嘎,因为天气是阴天,打算先到室韦住下,第二天再沿额尔古纳河去莫尔道嘎。
室韦就在中俄边界的额尔古纳河边,这里是东北最北地区的西边缘,往南开始,草原就增多,往北则是寒温带森林,莫尔道嘎森林公园就是其中一部分,另外还有很多区域不对外开放。室韦这个名字在历史上很有名,是蒙古族最早的部落名称。据说成吉思汗一脉的蒙古人就是从这里起源的。但现在,这里的蒙古族不多,而更多是俄罗斯族,以及鄂伦春等少数民族,到处都是俄罗斯纪念品店、俄罗斯建筑风格的小旅馆。我们来的时候刚好已经是十一长假第一天,已经有不少游客了,但绝对不像内地黄金周时景区那样拥挤。
看过布市,这里的俄罗斯元素对我没有吸引力。就像许多人说的,这里已经过度商业化。实际上,南边的恩和、北面的临江,甚至几年前号称最纯净的村庄的太平川,我们也发现早已不纯粹。但额尔古纳河就像她的名字一样美丽,它比黑龙江更小,两旁不完全是森林,而间或分布着草场、牧场,感觉又与漠河等地方不同。
根河至莫尔道嘎的路
森林里的小铁路
此时,这里白桦树的叶子已经落得差不多,这张我个人特别喜欢,很有北方的感觉。
快到室韦,阴沉的天色带来列维坦油画的色调。
第二天很早醒来,睡不着,就先出门了。天还全黑着,月亮照在半空,先到河边看了看,还是没看到晨雾。索性开车离开室韦,走夜路往临江方向,期望临江的景色能更纯净一些,可以在日出时分有所收获。
这段路只有十公里。到临江后,走上一个小山坡,可以俯瞰村子,这里已经有色友在蹲点了。我看到有一个很高的瞭望塔,就直接爬上去,那里俯瞰村子更好。
黎明的朝霞
日出临江
为了更好的阳光,躲在瞭望塔的铁皮房里面避风,在这个塔上至少呆了两个小时,摄影人不容易啊。
太阳时而在云间露出来,抓紧时机拍下朝阳中的临江,远处是额尔古纳河。
瞭望塔上俯瞰北面的大地。
加载更多
在一个岔道,往右走就是去太平川,也可以选择继续沿额尔古纳河往北,去一个叫月亮湾的地方,然后折回太平川。事实证明这条路选对了,越往北走,景色就越纯净荒芜。
月亮湾的路上
一阵阵的秋风中,树叶纷纷扬扬地在空中起舞,卸妆是为了漫长的冬天。
秋日的额尔古纳河边
遍地落叶
最美的时节与你相遇
染尽那层林
加载更多
停车爬上路边的山坡,就可以看到月亮湾。
离开月亮湾, 沿着一段山路到太平川,很遗憾,这里没有我感兴趣的东西了。与后面的恩和一样,除了简朴的俄罗斯式农宅、院子,就是新翻修的旅舍与饭店。这块地区,除了奇乾我没有去,其他去过的村庄,个人觉得都没什么看点,很遗憾,应该是来得太晚了。
从太平川到莫尔道嘎森林公园的一路风景倒是不错,但是为赶在太阳落山前到达白鹿岛,就没停车。
到达莫尔道嘎森林公园的柏油大路后,往北狂奔。这个公园非常大,光是从南面的正门到白鹿岛就有近100公里!这里以前是一个大林场,后来改为公园。门票140。但是从太平川的岔路中途进来,没有售票和检票点。只是在几个主要的景点会有检票,另外,快到白鹿岛时会有个道闸,如果只去白鹿岛,可以在这里买80元的单票。
莫尔道嘎森林公园的路边
一片蓝色的河水,应该就是激流河了,这条河贯穿整个公园,汇入额尔古纳河。事实上,前几天从根河去满归的路上,看到的那条美丽的大河也是它,在这里的上游。
电影《紫日》就在莫尔道嘎公园拍摄,当年就对里面那秋天北方的森林美景印象很深。这次来前还专门又看了一遍。里面有一个得知日本投降消息后,苏联女兵跳入蓝色的河流游泳的片段。有点像在这里。
交了80的门票,赶到白鹿岛,但发现这里的观景台只能看到这样的景色,而且此时北方已经开始过来大量的阴云。
网上看到的那种大拐弯式的景色是在哪拍的?我为此专门爬上了后面的一座山,至少有200米高,上面还有一个瞭望塔,但上去后依然看不出那个大拐弯。此时天色已经彻底阴沉。气温骤降,西伯利亚的冷空气来了。风很大很冷。这个后山的栈道让我以为上面是观景台。
山顶都是高大的松树,只有这个瞭望塔,高出树冠。
爬到瞭望塔上,还是没看到网上那个大椭圆拐弯。说好的白鹿岛呢?我怀疑可能是在更低的地方拍摄的。天气如果好的话, 这里看景色也确实不错,但此时北风呼啸,不一会儿,冰雹和雪点就袭来了。
回程的路上,公园里下起了大雪,周围的树木瞬间就变成了白色,秋天很短暂,冬天来了。一年中大约一半的时间,这里都是银装素裹的世界。
回到室韦又住了一晚。第二天开始往回走,要在两天时间内赶到哈尔滨。
室韦-恩和的路边,一片积雪的白桦林,传达着肃穆的气息。
岁月
倒下的桦树,像白色的巨鲸,搁浅在无人知晓的,北方森林深处。落尽了叶的树梢后,铅灰色的云飘过。我仿佛听见了他们的叹息,是入睡的时候了。
室韦,中国境内唯一的俄罗斯族乡。完全是俄罗斯式的村庄。不过也已经有大量的纪念品店、餐馆和旅店。便利,但不够纯正。
房屋
继续往南,去额尔古纳市(原拉布大林镇)。这一路遇到了一片正在落叶的白桦林,风吹得叶子漫天飞舞,沙沙作响。正值十一假期,车子很多,许多人都停下拍照了。
路边的白桦林
飘落的黄叶与初降的雪
长着菌菇的树墩
越往南,草原和牧场就越多。拉布大林就位于草原和森林的交界区。这个地级市有许多俄式建筑,有一家冷山冰淇淋店很有名,特意去品尝了,果然名不虚传,虽然他们几十年只卖一款纯奶冰淇淋!这里还有很多俄式面包房。
拉布大林的一座很豪迈的建筑,上面的那么多洋葱头让我想起了不同口味的蛋筒冰淇淋。
从侧面远处看,是不是有点像莫斯科红场的圣瓦西里教堂。
此行最后一个景点,拉布大林西北的根河湿地公园,亚洲最大的湿地。并不能进入其中,只是在旁边的山上俯瞰。一开始,昨天的风雨依旧,阳光偶尔露出一点,都不够把湿地的多彩表现出来。只能等。好在我有先见之明,把手套和套头帽都带上了,就是衣服还是穿得不够。那个山顶上风非常大,几乎可以把人吹倒,有时候还飘来一阵冰雹。不过我看了云图,知道云量会慢慢减少。大部分游客都留个影就走人了,也有几个中年色友和我一样在坚持。好在上面有一个小卖部,可以躲在它的背风处,能暖和点。
等了一两个小时,终于出大太阳了,赶紧按快门。
蜿蜒的根河从湿地中穿过,这里看到的只是整个湿地的很小一部分。
等了四个小时至少,全靠这瓶蓝莓汁解渴。牙克石生产的这种蓝莓汁味道很好,而且很原生态,大兴安岭在初秋的时候盛产各种浆果。
根河湿地
这样的黄色与蓝色对比,摄人心魄。
西边的晚霞
下山顶可以选择走一公里左右的栈道,沿着山腰,我下来的时候已经很晚,没有光线了。
离开公园,往海拉尔方向开,出城不久,被天边的火烧云吸引,北方的云真的和南方不一样。为了避开第一张里的电线,我在寒冷广阔的东北黑土地上跑了大约一公里远。
到海拉尔上了绥满高速,一直开到来时停下过的那个没人影的大兴安岭服务区附近,这里海拔高,气温低,路上开始有暗冰,我又已经很累,就决定进服务区睡一会儿,先就着剩下的一点食物当晚饭(这个服务区除了厕所没有任何其他服务,也没有任何服务人员)。
车里从来睡不好,但好歹是睡着了。凌晨4点左右醒来就再也睡不着了。干脆启程,这里到哈尔滨还有近600公里,今天的飞机是晚上7点,还车时间是下午1点,早点上路更保险。
路上都是白色的冰雪和暗冰,只能很小心地开40马到60马。不知道多久以后,出了一个隧道,看见远处路上有警灯闪烁,然后一个人远远地示意我靠边停车。路边上已经停了一溜大货车了。
后来慢慢搞清楚了原委,昨晚10点左右,也就是我进服务区休息左右的时候,一辆大货车在前面的下坡弯道失控侧翻,肯定是暗冰的关系。之后一辆小车直接撞上去,更惨的是后面又有三辆大货车接连撞上,导致小车内两人当场死亡,小车被挤压得很扁。
我记得昨晚上车流量很小,那么这些追尾应该不是连续发生的,中间肯定有至少几分钟到十几分钟的间隔时间,即使如此,都不能避免这样的惨剧,也许前车的司机已经受伤无法下来放置警示,而后车发现情况的时候也都因为下坡和冰刹不住了。
如果当时我没有进服务区,说不定也会刚好赶上这起追尾。感谢上苍!
冰雪路,尤其是下坡弯道,永远要小心再小心,还要远离大车。去年在云南已经看到一起几乎同样起因和过程车祸。大车还好点,驾驶员一般只受点伤,小车,比如云南那起看到的普拉多,也是被撞得整个瘪了。
这排队想不到的是,一等就是差不多十个小时!没水没吃的。不知道是因为太偏远,还是相关部门工作效率有问题(记得云南那起事故只处理了一个多小时)。一直到下午1点左右,才算是放行了。开过事故现场,两边的栏杆都彻底变形,地上全是油。
一路狂赶,去原先的网点还车已经来不及,只好多掏钱直接到机场网点还。即使这样,也还是刚刚好赶上了飞机。五个小时开了600公里,人都快虚脱了。
凌晨时分的绥满高速大兴安岭路段,冰雪覆盖着路面,排队等待中。
这一天老天倒是很给力,可惜大好的阳光全浪费在高速路上了。临近哈尔滨时,来时还是绿色的杨树已经黄了,在夕阳下泛着红光,有一种梦幻般的美,再多看一眼吧,南方是没有的。
到家了。这里的树叶还要过一个多月后才黄,树种也完全不同:梧桐、银杏等等。大概唯一类似的就是杨树了,但南方的杨树和其他落叶树种,尤其是城市中的,总是无法黄得很透,而是带着枯萎的黑边,或者像被漂白过一样不够鲜艳。不知道是不是空气、温度和水土的关系。而且南方的常绿树很多,从没有一整片森林都齐齐地卸妆的盛况。真正美丽的秋天,永远要在北方的森林中去寻找,虽然那只是很短暂的一场美的盛宴。
浦东机场,北纬31度。
最后传一些俄罗斯19世纪风景画,大多为列维坦、萨符拉索夫等人的作品,可以看出,纵然时间过去一百多年,有些风景和情怀却从未改变。
加载更多
评论(14)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