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金山 -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城市
旧金山,位于太平洋与圣弗朗西斯科湾之间的半岛北端,经纬度:37°48’0”N,122°25’0”W 。又称“圣弗朗西斯科”、“三藩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太平洋岸海港、工商业大城市。市区面积116平方公里。人口71.3万(1984),大市区(包括奥克兰、伯克利等)325.3万(1980)。十九世纪中叶在采金热中迅速发展,华侨称为“金山”,后为区别于澳大利亚的墨尔本,改称“旧金山”。
旧金山(圣弗朗西斯科)是美国太平洋沿岸仅次于洛杉矶的第二大港市,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北部,市区面积119平方千米,包括大市区面积7 475平方千米,市区人口 74万,包括大市区人口 470万。城市坐落在介于太平洋与圣弗朗西斯科湾之间的一个半岛上,北临金门海峡。美国西部最大的金融中心。工业发达,主要有飞机、火箭部件、金属加工、造船、仪表、电子设备、食品、石油加工、化学、印刷等部门。华人和华侨较多,市区东北角的“中国城”为美国华人最大集中地。气候温和,景色优美,是著名的旅游城市。有金门大桥(Golden Gate Bridge)、海湾桥(Bay Bridge)等宏伟建筑和圣弗朗西斯科大学(1855年建)等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多所。旧金山(San Francisco),被华人称为三藩市。亦有别名“金门城市”、“湾边之城”、“雾城”),是加州唯一县市合一的行政区
地理位置
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西海岸圣弗朗西斯科半岛(37°48’0”N,122°25’0”W),面积47平方英里,三面环水,环境优美,是一座山 城。属于亚热带地中海气候,气候冬暖夏凉,阳光充足,被誉为“最受美国人欢迎的城市”。1769年西班牙人发现此地,1848年加入美联邦。全市人口约805,873人(截止到2011年6月),其中华人25万。旧金山住有很多艺术家,作家和演员,在20世纪及21世纪初一直是美国嘻皮文化和近代自由主义、进步主义的中心之一。1906年旧金山大地震对城市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但是很快就得到了重建。旧金山住有很多艺术家,作家和演员,在20世纪一直是叛逆文化和近代自由主义的中心之一。在很多方面,旧金山与纽约、波士顿的感觉很相似。
景点列表
金门大桥、市政大厅、M.H.德扬纪念馆、大盆地红杉国立公园、圣克鲁斯、科伊特塔、艺术宫、联合广场及周边繁华区、约塞米蒂国家公园、马要非洲乐园、双子丘、唐人街、亚洲美术馆、手工民间艺术博物馆、海狗岩与悬崖屋、硅谷、渔人码头、39号码头、海湾巡游、九曲花街、金门公园、日本城、阿尔卡特拉斯岛。
渔人码头
渔人码头(Fisherman's Wharf)过去曾是意大利渔夫的停泊码头(第39号码头,Pier 39),如今已是旧金山最热门的去处,终年热闹非凡。杰弗逊街和泰勒街交汇处的巨蟹标记是渔人码头的象征。各国观光客来到旧金山都要来这里享受一顿新鲜美味的海产宴。码头附近还有海洋公园博物馆等。
渔人码头的标志是一个画有大螃蟹的圆形广告牌,找到了“大螃蟹”,就到了渔人码头,也就到了旧金山品尝海鲜的首选地点。渔人码头附近沿海盛产鲜美的螃蟹、虾、鲍鱼、枪乌贼、海胆、鲑鱼、鲭鱼和鳕鱼等海产,品尝海鲜的最佳时节是每年11月到次年6月之间。这时候来到渔人码头,人们可以吃到上好的丹金尼斯大海蟹(Dungeness Crab)。海鲜烹饪的方法很简单,红烧、椒盐这些会损害海鲜原味的做法都被白灼取代。没有了调味料的掩盖,海鲜的新鲜程度、肥嫩程度以及烹饪时的火候被体现得淋漓尽致,鲜美的程度难以言表。
九曲花街
九曲花街是旧金山的一大特色。从浪巴街到利文街这一段是一个大下坡,市政当局为了防止交通事故,特意修筑花坛,车行至此,只能盘旋而下,时速不得超过5英里,这段街道因此有“世界上最弯曲的街道”之称。来到旧金山,游客大多要来这里考验一下自己的驾驶技术。车道两边的花坛里种满了玫瑰,街两边家家户户也都在门口养花种草,花开时节,远远望去,犹如一幅斜挂着的绒绣,美不胜收,“花街”的美名,因此而来。
旧金山唐人街
旧金山唐人街(Chinatown)是美国城市中最大的唐人街,有120余年的历史。入口处有深绿色中式牌楼和一
对石狮子,上书孙中山先生的天下为公四个大字,是唐人街的象征,也是中华文明的象征。其中主要的街道为格兰特街,两侧有许多具有中国色彩的纪念品商店和中国餐馆,来此观光购物的人潮经常挤得水泄不通。西侧与格兰特街平行的斯托克顿街则是当地华裔人士采买物品商店街。历史上华人社区的扩张受到来自市政府的强大阻挠,比如1870年就曾出台过一个旨在严格控制华人住房和工作的法案。1906年大地震引起的火灾烧毁了唐人街,市政府便策划把华人从这一地区驱赶出去以发展房地产,好在这一计划最终在全体华人的强烈抵制之下流产了。至今,唐人街仍安然无恙地呆在最繁华的金融区隔壁,但想继续横向发展却几乎不可能,于是只好在高度上想办法。在这里能见到很多造型诡异的楼房,那其实都不是一个时代建起来的。比如天后庙街的妈祖庙就建在了理发店和洗衣店的楼顶上。
金门大桥
金门大桥建于1937年,耗资3550万美元,是世界上最大的单孔吊桥之一,
金门桥长达2780米,从海面到桥中心部的高度约为67.84米。桥两端有两座高达227米的塔。金门桥桔黄色的桥梁两端矗立着钢柱,用粗钢索相连,钢索中点下垂,几乎接近桥身,钢索和桥身用一根根细钢绳连接起来。整座金门桥显得朴素无华而又雄伟壮观。为了纪念设计者工程师史特劳斯,人们把他的铜像安放在桥畔。金门桥落成当天,有20万人兴高采烈地走过大桥来庆祝这个日子。今天金门桥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桥梁之一,每天都约有10万辆汽车从桥上隆隆驶过。
金门大桥是世界著名大桥之一,被誉为近代桥梁工程的一项奇迹。金门大桥的设计者是工程师史特劳斯,人们把他的铜像安放在桥畔,用以纪念他对美国作出的贡献。大桥雄峙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宽1900多米的金门海峡之上。金门海峡为旧金山海湾入口处,两岸陡峻,航道水深,为1579年英国探险家弗朗西斯·德雷克发现,并由他命名。
旧金山(San Francisco),又译“三藩市”、“圣弗朗西斯科”,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太平洋沿岸港口城市,世界著名旅游胜地、加州(人口)第四大城市。旧金山临近世界著名高新技术产业区硅谷(Silicon Valley),是世界最重要的高新技术研发基地和美国西部最重要的金融中心。
旧金山属亚热带地中海气候,拥有独一无二的旧金山湾区、金门大桥和渔人码头,气候冬暖夏凉、阳光充足,临近众多美国国家公园(如约塞米蒂国家公园)和加州葡萄酒产地纳帕谷,被誉为“最受美国人欢迎的城市”。1769年西班牙人发现此地,1848年加入美联邦。19世纪中叶旧金山在淘金热中迅速发展,华侨称为“金山”,后为区别于澳大利亚的墨尔本,改称“旧金山” 。截止到2014年7月,全市人口约85万,其中华人18万 ,是西半球华人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华人总数量仅次于纽约。
旧金山湾区是世界最重要的科教文化中心之一,拥有的世界著名高等学府包括公立型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和私立型的斯坦福大学 ,以及世界顶级医学中心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 。截止2016年4月,逾百位诺贝尔奖得主(伯克利72位、斯坦福60位)、菲尔兹奖得主(伯克利13位、斯坦福7位) 和图灵奖得主(伯克利22位、斯坦福20位) 在湾区工作或求学;更有约200位奥运会冠军(斯坦福129枚金牌[、伯克利105枚金牌 )从旧金山湾区走出。旧金山湾区从20世纪起一直是美国嬉皮士文化、近代自由主义和进步主义的中心之一,还有全美最大的艺术设计院校——旧金山艺术大学。
名称汉译名称: 谐音直译:三藩市
至于三藩市之名,则是取自该市英文名称的头两个音节“San Fran”之谐音直译,是居住于此地为数不少的粤语族群较常用之译名,例如出身广东的中国国父孙中山在著作与书信中提及该市。
谐音直译②:圣弗朗西斯科
圣弗朗西斯科(San Francisco)是曾被西班牙统治的地区的常见地名,得名自方济会创始人圣弗朗西斯(意大利文“San Francesco d'Assisi”,英文“Saint Francis of Assisi”)。
典译:旧金山
19世纪这里是美国淘金热的中心地区,早期华人劳工移居美国后多居住于此,称之为“金山”,但直到在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发现金矿后,为了与被称作“新金山”的墨尔本做出区别,而改称圣弗朗西斯科为“旧金山”。
争议
长期以来关于圣弗朗西斯科这城市的中文译名,在没有明确的官方政策下,用法稍嫌纷乱。
美国之音和美国国务院都使用“旧金山”。如今,大部分驻于该市、拥有华文正式称呼的外事单位,都是使用“旧金山”之称呼,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旧金山总领事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官方文献及地图中,则多称其为“圣弗朗西斯科”,但旧金山市政府(SFGov)及下属各级市政单位的官方网站中文版上,却是分别使用了“旧金山”与“三藩市”这两种不同的译名,没有一致的标准,而这现象也普遍反应在居住于该市的华人社群之使用习惯上。
早期开发
欧洲人在1542年到旧金山湾区,旧金山区域在16世纪属于西班牙的上加利福尼亚省领土。西班牙将领嘉斯帕·德·伯特拉(Don Gaspar de Portola)于1769年带领他的属下在旧金山湾区探索地形。1776年3月28日,西班牙探险家胡安·鲍提斯塔·迪·安扎(Juan Bautista de Anza)在当地选了两个可建筑地点,一个作为军事用途,另一个则作为传教用途,但实质的施工却由安扎的两名同伴Jose Joaquin Moraga中尉及Francisco Palou神父监督。JoseJoaquin Moraga负责建立的是军事基地旧金山要塞(Presidio of San Francisco,现已改为要塞公园)。Francisco Palóu则负责建立的是教会,他将该地命名为阿西西的圣弗朗西斯科教会(Mission San Francisco de Asis),俗称都勒教会(Mission Dolores)。该区所有的一切行政事务皆经由教会管理。
1821年,墨西哥自西班牙独立,上加州也成为墨西哥领土。独立之后的墨西哥教会管辖的势力逐渐薄弱,教会所属的土地也逐渐规划成私人所拥有。来自英国的威廉·李察森(William Richardson)于1835年在半岛的西部(即现今位于中国城与金融区交界的花园角)建立了第一栋私人别宅。李察森经过他人帮助,开始规划住宅附近的街市,并将此区域称为芳草地(Yerba Buena)。墨西哥和美国战争爆发后,美国海军准将约翰·斯洛特(John D. Sloat)带领手下来到这里,1846年以美国名义占占领此城。1847年1月30日,海军上校约翰·蒙哥马利(John B. Montgomery)将城市更名为旧金山。
纳民建市
旧金山,原名耶瓦布埃纳,又名圣弗兰西斯科,华侨称为三藩市,是1847年墨西哥人以西班牙文命名的,当时这里的居民只有800多人。它本是西班牙的一个殖民据点,后由墨西哥接管,美墨战争之际为美军所占。1848年一月的Sacremento Valley,一名木匠在建造锯木厂时,在推动水车的水流中发现了黄金。这个消息不胫而走,引发了全世界的淘金热。短短三个月内旧金山人口便激增2.5万人。其中许多华人作为苦力贩卖至此挖金矿,修铁路,备尝艰辛。此后大批华工在这里安家落户,他们就称这座城市为旧金山(以区别澳大利亚的新金山)。旧金山的最强间是移民们迸发的热情,这是一个令人陶醉的文化;特色鲜明的意大利人,巴西人、西班牙人,华人等,不同的聚居区点缀在加州这块土地上。
淘金热
1848年1月,在于加州东北部的苏特坊(Sutter's Mill)发现黄金后,消息很快的就传开来,同年8月加州发现金矿的消息传到东部的纽约,各地许多怀着想一夕致富的人开始涌入旧金山港口。1849年起,加州淘金潮真正展开,从美国其他各地和其他国家搭船或者是从内陆来到加州梦想实现淘金梦的人络绎不绝,船上的的旅客、水手甚至船长下了船马上就前仆后继的前往苏特坊,当时旧金山港口的帆船到处可见,而市区的人口一夕间暴涨。这也让旧金山居民从1847-1870年之间,从500人增加到15万人口。后来所谓旧金山49人即是那些于1849年从各地来到旧金山想一夕致富的人。当时除了世界各地前来实现淘金梦的投机者外,许多人在旧金山开店提供淘金者需要的补给品,当时的公司有些至今存在,包括制造李维斯牛仔裤(1873年)的李维·斯特劳斯(Levi Strauss)、吉德利巧克力店(Ghirardelli,1852年)、FOLGERS 咖啡(1850年)和富国银行(1852年)、加州银行(Bank of California,1864年)。1848年发现黄金之前加州仍属于墨西哥领土,同年二月墨西哥于美墨战争中战败后,加州变成美国领土。加利福尼亚于1850年正式成美国联邦政府第31个州,旧金山是起初的一个县。旧金山联邦造币厂于1854年成立,主要打造金币用来流通市场。淘金热使得旧金山成为当时美国密西西比河以西最大的城市。
1906年4月18日早上5:12,旧金山发生了8.25级大地震。由于煤气管爆裂,城里各处引发了多起大火,火灾使该城迅速变为一片火海,在80公里外还清晰可见刺眼的火光及冲天的浓烟。大火整整烧了3天,旧金山成为了一片废墟。在这次地震中,有3200人丧生,25万人无家可归,514条街道、2.8万幢建筑焚毁倒塌。但是,旧金山在经历了这样大的灾难后却如浴火凤凰般,以不到六年的时间重新建设了一座更新、更现代化的城市。1915年的世界博览会在旧金山举行,标志着旧金山已经彻底从废墟中复活了!
太平洋世博会
旧金山为了庆祝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巴拿马运河竣工,另一方面显示在1906年大地震后重建的新市貌,而于1915年在现今的滨港区举行了巴拿马-太平洋世界博览会。地震后的旧金山重建非常迅速,地震时被震毁市政厅,也赶在1915年于原地重建完毕,在世界博览会举行时已经完全看不到地震灾后的影响。旧金山当时为了加速重建工程,许多建筑物省略了防震设计,忽略了当初地震所带来的警惕,这也导致后来1989年大地震造成许多建筑物损毁。世界博览会从1915年2月20日-12月4日,展地范围从东边梅森碉堡往西延伸到艺术宫。当时博览会金碧辉煌的建筑物在展后几乎全部拆除,只剩下艺术宫和其后面科博馆的建筑物,日本茶园(已移至 Belmot 市),还有市政厅旁的比尔·格雷厄姆市政礼堂。
1936年连接旧金山和奥克兰的海湾大桥竣工 1937年连接旧金山和马林县的金门大桥竣工 1939年于金银岛举行金门世界博览会 1945年联合国51个创始成员在旧金山签订联合国宪章1951年同盟国与日本签订《旧金山和约》,正式终止对日本的战争。1978年当时市长马斯可尼和市议员哈维·米尔克在市政厅内遭到枪杀。
普雷塔地震
1989年10月17日5:04pm,位于旧金山南边97公里的圣塔克鲁兹山区的圣安地列斯断层滑动,发生6.9级地震,位于同地震带的旧金山湾区亦造成许多伤亡。
旧金山的滨港区源为1906年大地震后填土造地所建,地震发生时引起了泥土液态化,土地随着震波上下摇摆,造成许多房屋损毁并引起大火。双层通行的海湾大桥位于奥克兰段的上层道路断裂,最严重的位于奥克兰市,连接海湾大桥的双层尼米兹高速公路的上层完全震垮,造成42人在车内被压死。当时旧金山南边的烛台球场正准备举行旧金山巨人队和奥克兰运动家的美国职棒世界大赛,此次地震经由电视转播即时传遍了世界各地,世界大赛因此延后了十日,这次地震后来又称为世界大赛大地震或是1989年大地震。
此次地震结果造成尼米兹880洲际高速公路改道重建,经由11年后直到2000年才竣工完毕,海湾大桥虽然在地震后一个月重建通行,但经过安全考量,海湾大桥奥克兰段必须改建新桥段,新桥段将于2013年建造完成。横跨旧金山码头区,连接海湾大桥和金门大桥的480双层高速公路在地震后拆除,480号高速公路拆除后让港口码头区重获新生,开放式的空间规划让港口码头区重新恢复20世纪初繁荣的景象。此次在地震中唯一没受影响的湾区捷运在地震后成为连接东湾和旧金山的主要交通工具,灾后头两个月的每日载客量从22万名旅客徒增到33万名旅客。当时已取消了多年的湾区接驳运输船,在地震后重新开辟阿拉米达、奥克兰、伯克利连接旧金山的路线。此次地震造成各地共57人死亡,一万两千栋房屋损毁,旧金山往后的都市计划因此大为改变,许多建筑物必须加强防震措施或是改建。大地震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今日。
位置境域
旧金山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西海岸圣弗朗西斯科半岛(37°48’0”N,122°25’0”W),面积121.73平方公里,三面环水,环境优美,是一座山城。
地形地貌
旧金山位于加州主要地震区。历史上最大的地震是在1906年,之前在1851年,1858年,1865年和1868年也发生过大型地震。最近的地震是1989年,市中心的街道出了几尺宽的裂口,其中包括上海湾大桥的路线。市区是典型的丘陵地带,城内有很多直上直下的街道。市内有三个最有名的山坡:Nob Hill,Russian Hill和Telegraph Hill。
气候特征
旧金山半岛三面环水,并受太平洋加利福尼亚寒流影响,旧金山是典型的凉夏型地中海式气候。因长期受海风影响,旧金山夏天的日高温通常只有20摄氏度(℃)左右,一年大约只有一个星期会因强劲陆风影响而超过30℃。9月是最暖和的月份。同时因太平洋水温长年在摄氏10-15℃间,夏天半夜也可能下降到10℃以下。旧金山因临近海边和金门海峡,下半夜和早上多受雾的影响,但夏季降雨极少,雨季为1-4月间,冬天虽冷,但鲜有降雪。
纵观当地房地产市场,旧金山经历了起起落落。从上世纪90年代末起,旧金山乃至整个世界都开启了互联网时代以及网络公司的热潮。任何跟互联网有关联的公司都会拥有一个以.Com为后缀的名字,就能受到世界各地风险投资人的青睐。互联网创业公司开始吸引大量投资热钱,并雇佣大批专业人才,以迅猛的态势成长起来。当地的房产市场从1995年开始历经了约100%的激进增长,一直到2001年房产泡沫破灭。2001年至2002年间房价跌了近10%。
然而很快,由于银行提供低利率房贷以及当时美国流行起房地产投机热潮等刺激因素,房价又呈上涨之势。这使得房价到2007年为止上涨了50%之多。
2008年到2009年的金融危机使得房价暴跌了约25%。
而从2012年开始,旧金山房地产市场又复苏了。截止到目前,旧金山房价在过去几年中已经涨了60-70%,其中很大原因依旧是科技创业公司所带动的对房产的极大需求。
如今,旧金山当地的房产市场依然很坚挺,尽管热度略有下降。虽然对房源的需求还是很大,但跟过去几年的热门程度相比,已经缓解了不少。高科技产业的平缓发展是否会对当地房产市场造成显著影响还不得而知。但根据媒体新闻报道显示,市面上主要风投机构就是否应该在现阶段投钱到硅谷创新型企业上表示出迟疑态度。这直接会导致一些创新企业会面临融资困难的局面,继而面临招不到优质人才的发展限制。诸如此类种种可能会使得未来几个月内房产市场略显冷却。尽管很多人都揣测旧金山是否会迎来新一轮房价下跌,但就过去30年的历史数据来看,旧金山房价从长远而言依然会是上升趋势。
民俗节庆:旧金山每月都有节庆活动。
一月/二月:旧金山每年的少数民族节日从中国的春节开始——具体日期根据中国的阴历而定。主要的庆祝节目是燃放鞭炮焰火,贴春联,举行全美唐人街小姐竞选和龙灯舞游行。
三月:爱尔兰后裔以宗教活动、美酒和3月17日(或离这天最近的周日)旌旗招展的大游行庆祝圣帕特克纪念日。尽管复活节并非旧金山的法定节日,旧金山人还是会举行相应的庆祝活动。“旧金山湾区音乐奖”在3月向当地音乐人颁发。
四月:旧金山的日本社区在四月中下旬庆祝樱花节,届时有从日本专程赶来的艺人登台演艺,还有在日本城举行的一些庆典。北美洲历史最悠久的旧金山电影节也在4月份拉开帷幔。
五月:5月5日是辛克德马友人纪念1862年墨西哥人战胜法军的节日,庆典的高潮是在市民中心给节日皇后加冕。
六月:6月的最后一个周日举着彩虹旗的‘男女同性恋自由日”游行队伍从金融区沿着市场街一路到卡斯特罗区。
七月:7月4日是美国的独立日,作为一个全国性的节日,届时在克雷斯广场和金门大桥放焰火。有轨缆车鸣钟锦标赛在联邦广场、鲍克大街广场举行。
八月/九月:除了日本城的街区集市外,8月份是比较安静的一个月。9月旧金山博览会在市政中心开幕,而另外几个博览会在福尔索姆街和卡斯特罗街举行。在八月的最后一个周末,旧金山布鲁斯节在梅森要塞登场。
10月:10月12日是哥伦布日,纪念这位热那亚探险家于1492年发现新大陆。届时北滩将举行意大利民间庆祝活动。传统的庆典节目包括在华盛顿广场圣彼得圣保罗教堂举行宗教仪式,游行到渔夫码头以祈祷渔业丰收。10月的最后一天是万圣节,这可是个办晚会的绝好机会——有南瓜灯,南瓜饼,上班族也换上了奇形怪状的万圣节化妆服。
11月:11月2日墨西哥社区举行纪念亡灵节。据说祖先的魂灵在这一天归来,米申区将举行夜间的送灵仪式。旧金山爵士乐节在11月开幕。11月的第四个周四是感恩节,也是非官方的节目彩排,圣诞节大购物就要开始啦!
12月:旧金山圣诞节期间各大百货商店都把橱窗装扮得特别的精美,新年是人们狂欢的良机。
中国名人慈善表彰日
张学友日:1995年 US 10月29日三藩市张学友日证书。
黎明日:1992年,旧金山市长将10月16日定为'黎明日'并颁予'荣誉市长'奖。
邵逸夫日:1991年,美国旧金山将每年的9月8日定为“邵逸夫日”,以表彰他在社会公益方面所做的贡献。
梅艳芳日:1993年,美国旧金山市将每年的4月18日定为“梅艳芳日”,以表彰她对当地华人社区的公益慈善贡献。2002年,梅艳芳获得美国加州州长颁发的“杰出慈善艺人”荣誉。
林志颖日:2003年林志颖至美国旧金山市领取“市长奖”,这个奖项主要表彰他在美国开展的一系列捐资学校、出任禁毒大使等公益活动。另外,旧金山政府将10月17日确定为“林志颖日”。
Twins日:2007年Twins首次到美加举行巡回演唱会,首站是三藩市(旧金山),她们的行程紧密,但也抽时间参与当地的慈善活动。Fans购买演唱会海报便得签名机会,筹得善款捐当地老人服务的经费;三藩市市政府为表扬Twins的善心,将9月14日定为「Twins日」。(Twins日谐音三藩市)颁发纪念奖状作表扬。
蔡依林日:2008年蔡依林“唯舞独尊”世界巡回演出会到达加州,参议员的夏乐伯亲临记者会代表加州议会颁给她一帧欢迎状,她也成为了亚洲第一位美国举行个人演唱会获颁加州政府议会"欢迎状"的女歌手。欢迎状上的美工字体写着:素来鼓励演艺专业的加州政府肯定蔡依林在歌唱与舞蹈方面的成就,以及在亚洲娱乐圈所享有的名声,加州各界为此对她的到访表达欢迎和祝福。演唱会当日人满为患,蔡依林也是首个于加州举办个唱全场满员的中国艺人。加州议会将11月29日定为“蔡依林日”。[18]
旧金山唐人街
旧金山不同区域有很不同的文化风格:
* Chinatown(唐人街):华人集中地,就像是中国的“街市”(准确的说是象“菜市”),但是每天都有很多的游客光临。
* The Castro:卡斯特罗区,全球最著名的同性恋聚落,同性恋者集中点,类似纽约的格林尼治村
* Haight-Ashbury:20世纪60年代嬉皮士的发源地
* Hunters Point:工业区,非常暖和
* 教会区(亦作米慎区;Mission District):旧金山市内阳光最灿烂的地方,原先主要是墨西哥餐馆和酒吧,已经有不少世界著名的各式餐馆,还有很多南美的说西班牙语的墨西哥人,据闻,相当一部分是非法移民。
* LGB Pride Parade:旧金山同志骄傲大游行,每年六月的第四个星期日,在旧金山市区的市场街(Market St.)便会举行同志大游行,是旧金山最热门的观光活动。
* Noe Valley:房子大都是维多利亚式样的大型住宅,居民一般很年轻。
* North Beach:[北岸区]意大利区和唐人街旁边的区域,最著名的是一家大蒜餐馆(“The Stinking Rose”),所有的菜肴都有大量的蒜。
* Pacific Heights:与Nob Hill同是是全市最贵的住宅区,这里可以看到全旧金山的全景。
* Potrero Hill:工业区附近,山上可以看到,海湾桥和对岸奥克兰的部分港口。
* South of Market(SOMA):市场街以南地区,酒吧,俱乐部和艺术家,也有很多价格不菲的新建公寓
* 列治文区(Richmond District):俄罗斯,巴西,阿拉伯文化。而该区有[19]
一条华人聚居的街道克莱门街(Clement Street)﹐故该区又被称为“新华埠”。和日落区分割的是金门公园,和它分隔的是海洋海滨.
* 日落区,有人认为落日区是新兴的唐人街,因为这里商店大多是中国店,而且也有很多华侨和华裔居民。这个区是在二战左右建造,有很多在30年代或40年代就搬进来的退休者。
* 田德隆区(The Tenderloin):市内最穷乱的区,有很多成人商店和电影院。路上也常看见醉汉,吸毒者和乞丐﹐同时亦是各类罪案的温床。但是它就在旅游区和商业区的边上,财富差别非常明显惊人。
旧金山物产丰富,渔人码头丰富的海鲜菜品向来都是旧金山的保留大餐。旧金山的饮食口味亦及多元,中餐馆是其中的重要部分。旧金山号称有全美最正宗的中餐,唐人街一向都是食客们的天下。
与旧金山族裔分布一致,各种族聚集的地方总有其自己的饮食文化。意大利社区“北滩”,自然就是品尝意大利餐点的不二之选。
墨西哥菜是旧金山的另一大菜系。日本菜也很常见。在移植到旧金山的同时,这些外来菜系都不可避免的遇到了些许“改良”,也就形成了当地特色的加州菜。
旧金山的咖啡是其饮食文化的一大组成部分,街头的咖啡店与快餐店一样随处可见,而花样繁多的咖啡品类更一度成为热衷此道之人的研究对象。
因为旧金山有许多移民,不同国籍的移民各据一方,形成了像中国城一般的小国度,充满异国风味的餐厅孕育而生。除了原汁原味的加州料理之外,还有很多异国料理。当地丰富的原料加上对国外烹饪的借鉴,旧金山的厨师们用全新的配方调配出色鲜味美而又符合营养科学规律的食物。旧金山有大批打破传统框框的厨师,有多语言绕口令似的菜单,的确是一个美食的天堂。
要品尝新鲜的海产,就要到海鲜宝库渔人码头,在靠近渔人码头标志周围成排的摊位上可以买到速食海鲜、如海鲜三明治、水煮螃蟹等。
旧金山最有特色的菜是邓奇斯蟹和老面包。旧金山最著名的两条美食街是唐人街和意大利餐饮街(北滩)。
在欧美首屈一指的唐人街中,中式餐厅多不胜数,除了晚餐外,这里的早点也相当丰富且精致。
北滩有小意大利之称,在北滩中心的哥伦布大道上,满是以意大利为代表的绿、白、红所点缀的时尚意式餐厅与咖啡馆。
另外,俄国菜、巴西菜、柬埔寨菜、韩国菜以及希腊菜、瑞典菜都可以让世界各国的美食家大快朵颐。当地报刊和旧金山市政旅游局的《旧金山手册》也有餐馆指南的部分。
出入境:航空
旧金山国际机场(SFO)位于圣布鲁诺,距离市中心14英里。奥克兰和圣何塞也有国际机场。旧金山机场分为三个相连的区域:南区、国际区和北区。上层离港,下层入港。机场的抵港大厅设有商店、租车、饭店登记和旅游咨询处等全方位的服务。国际机场巴士从机场下层发车,开往市中心旅馆区,到站用蓝色标出。私营的往返公共汽车在上、下层都有发车点,终点不限。从机场到市中心的车程在非交通高峰时间为半小时左右。
铁路
阿姆特拉克铁路连接着旧金山、洛杉矶、西雅图和芝加哥。米申街425号的越湾总站有火车售票处。旧金山火车站在第四大道和镇角街相邻处,也是加州铁路线到圣约瑟的终点站。
汽车
“灰狗”长途客运运营旧金山到全美各地的公路路线。“绿龟”客运虽然速度较慢,但比较便宜而且路线也很多。长途客车从米申街的越湾总站发车。旧金山市南的1号公路是从洛杉矶到旧金山风景最美的公路线,走与之平行的101国道能更快一点。市北的101国道从尤里卡穿过金门大桥由南向北。80号州际公路穿过湾桥从萨克拉门托向西南方向延伸。
市内交通
公共汽车
无轨电车:也叫MUNI,是旧金山最便宜的交通工具,小孩票价$0.75,大人票价$2,可在1.5小时无限换乘公车,非常经济。主要路线有:#42环状运行,途径汽车总站,Market St,渔人码头附近,中国城附近,Van Ness街,市政府,是参观旧金山市容最佳路线。也可换乘多条其他公共汽车路线。#38顺GEARY街横穿市区东西,途经中国总领事馆,日本城,直到西边太平洋海滩,海狗岩。#30可到中国城,联合广场,在Pierce或Scoff街下向南,在Lombard街换公共汽车#28#29到金门大桥。#5横穿市区东西途径金门公园。#1无轨电车东西向运行,经中国城可转#28至金门大桥。
有缆电车(Cable Car):旧金山最有特色的交通工具,是旅游热点之一。有三条路线其中从Powell街到渔人码头线是观光客常常乘用的。缆车行走缓慢,而且要等1-2小时才能上车。票价5美元。
BART地铁
在Market街有三个站通向奥克兰(Oakland),伯克利(Berkeley)和Fremont。
MUNI公共汽车发行一日,三日,七日票Passport。可在指定日内无限制使用,分别为6美元,10美元,15美元。也可以一次买10个汽车代币8美元,节省2美元。这些票在各缆车站和中国城的商店、书店出售。使用便利,省钱老有轨电车旧金山的市中心区,可以看到很多各型各色的古董有轨电车,沿着市场街街及海湾边的路上走.这些古董有轨电车,主要来往与市场大街及西端的CASTRO区,以及旧金山市区东北岸的渔人码头之间.有轨电车造型非常的特别且古色古香,特别受观光客的欢迎更带来怀旧色彩。
轻轨
1950年起,原有高速公路被废除后,旧金山大多以林荫大道取代之,有些路线建立了轻轨电车,既环保又便民,也为旧金山增添几许风情.
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是美国一所私立大学,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杰出的大学之一,在2015-16年US NEWS 世界大学排名第4名 、2015-2016年ARWU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第2 。它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帕拉阿图市(Palo Alto),位于旧金山南湾,临近硅谷。斯坦福大学拥有的资产属于世界大学中最大的之一。它占地33平方千米,是美国面积第六大的大学[22] 。相比美国东部的常春藤盟校(Ivy League)特别是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虽然历史较短,但无论是学术水准还是其他方面都能与常春藤名校相抗衡,例如,根据美国《福布斯》杂志2010年盘点的美国培养亿万富翁最多的大学,斯坦福大学名列第二,亿万富翁数量达到28位,仅次于哈佛大学。
入读斯坦福大学的竞争非常激烈,2015学年有42,497人申请,被录取的只占5.0%。最多人修读的科目是生物,其次是经济、心理学、英文、政治科学。斯坦福大学基金雄厚,经费充足,教学设备也极为充裕。图书馆藏有超过670万本书 籍及4万多本期刊。 校内另设有7000多部电脑供学生使用,亦设有多个电脑室及电脑中心为学生提供服务。学生可利用网络与校内的师生联系。此外,校内的体育设施也很多,有能容纳八万五千人的体育馆、高尔夫球场和游泳池等,充分体现了校园面积大的好处。
斯坦福大学位于旧金山南边约35英里的帕拉阿图市(Palo Alto),气候干爽,原为一富庶丰饶的农业区,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高科技产业密集崛起成立造就了世界科技重镇 “硅谷” (Silicon Valley),发源地之一的帕拉阿图成为了硅谷核心,加上一流的斯坦福大学学区坐落于此与宜人气候、交通便利等优越生活条件,使得当地的地价房价高得惊人。除了居高科技领导地位与热络的商业活动外,约有6万居民的帕拉阿图市,亦拥有100多年的历史文化与许多古迹与遗迹,因此新旧融合也是这个城市的一大特色。帕拉阿图市拥有许多公园绿地(至少 34 座)及广大的开放绿地空间,加上坐落于湾区,自然景观与休憩资源也相当丰富,因此虽然这城市地价高昂,但也提供了相对的优质生活环境,适合工作及定居。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简称伯克利(Cal),位于美国旧金山湾区东北部,是世界上最顶尖的公立大学、在学术界享有盛誉 ,位列2015-16年usnews世界大学排名世界第3 、2015-16年ARWU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世界第4。伯克利是加州大学(10所校区)的创始校区,也是美国最自由、最包容的大学之一;该校学生于1964年起发起的“言论自由运动”在美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改变了几代人对政治和道德的看法。(注:由于历史上的翻译误区,加州大学一个校区时常被称为“分校”,而实际上加州大学并没有所谓的“主校区”,除了行政管理方面,一个校区等价于一所独立的大学)
伯克利是世界数学、自然科学、计算机科学及工程学、人文社科最重要的研究教学中心之一,拥有世界排名第1的理科 、世界第3的工科及计算机科学 ,其人文社科也长期位列世界前5 。伯克利对于加利福尼亚州、整个美国社会乃至全世界都做出了巨大贡献。截止2015年,在伯克利工作或学习过的诺贝尔奖得主不少于72位(世界第六)、菲尔兹奖(数学界最高奖)得主不少于13位(世界第五) ;伯克利还拥有世界最多的22名图灵奖(计算机界最高奖)得主。
数学大师陈省身在此建立了美国国家数学科学研究所(MSRI) ;在此任教的“原子弹之父”罗伯特·奥本海默领导了曼哈顿计划(首席科学家)并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30] ,“氢弹之父”爱德华·泰勒在此建立了空间科学实验室(Space Sciences Lab);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欧内斯特·劳伦斯在此发明了回旋加速器,并建立了美国顶级国家实验室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ory)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格伦·西奥多·西博格等人在此发现了43号、85号以及93号-106号全部共十六种化学元素,在世界上遥遥领先,其中第97号元素“锫(Bk, Berkelium)”更是以“伯克利”命名 ;在工程和计算机科学领域,伯克利与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并驾齐驱,为旧金山南湾的硅谷培养了大量人才,包括英特尔创始人戈登·摩尔、安迪·葛洛夫和苹果公司创始人斯蒂夫·沃兹尼亚克。伯克利的师生和校友还发现了维生素E、首次鉴定出了流行性感冒病毒、发明了碳—14年代测定法、发现了氢同位素氘、发明了激光、发明了气泡室、发明了PCR技术、提出了“小行星撞击说”的恐龙灭绝假说等等,也是全美国首个无过失离婚法案起草的地方。
景点概况
旧金山是一个度假的天堂。文史景观赏心悦目,餐馆佳肴令人惊喜,大饭店的富丽超乎想象。游客所期望的美国大城市中的戏剧表演和体育运动,这里也应有尽有。旧金山的最强音是移民们迸发出的热情,这是一个令人陶醉的文化混合体:特色鲜明的意大利人,中国人、西班牙人、日本人和南亚人等不同的聚居区点缀在加州这块土地上。
正是这座城市,给了我们“垮掉的一代”、“嬉皮士”革命、同性恋的示威,还有雅皮士。不管您是喜欢狂言还是喜欢弗兰克.西纳特拉,是醉心于芭蕾还是偏爱滑板,您在这里都可以找到乐趣。旧金山欢迎您,因为它是美国最宽宏大度的城市,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城市之一。
从空中俯瞰旧金山,这座城市就象晶体管收音机一样整洁:精妙绝伦的维多利亚式的建筑群、四四方方的公园、条条海滨观光区,摩天大楼装饰精美,反光玻璃辉映着绚丽的街景,蜿蜒曲折的高速公路连绵伸向高耸入云的商业区。唐人街繁华的街景以浓缩的形式使游客品味到了中国的文化,加利福尼亚荣誉军团宫使人如同来到了巴黎的萨姆宫,市政大厅的宏大让人惊愕不已,M.H.德扬纪念馆(De Young Museum)又向游客展示了瑰丽的美国艺术。辽阔的公园里大树参天,圣克鲁斯的“木板路”有着悠久的历史。渡轮穿梭于海湾中,驶向阿尔卡特拉斯岛。有轨缆车在山间蜿蜒行驶,背景则是浓雾缭绕的金门大桥。穿过令人精神一振的大桥,再向南驶上1号公路,加州的红杉林就映入了眼帘。
景点列表:金门大桥、海湾大桥、缆车、泛美金字塔(又译“传斯美国金字塔”,“全美金字塔”,Transamerica Pyramid)、市政大厅、M.H.德扬纪念馆、大盆地红杉国立公园、圣克鲁斯、科伊特塔、艺术宫、联合广场及周边繁华区、约塞米蒂国家公园、马要非洲乐园、双子丘、唐人街、亚洲美术馆、手工民间艺术博物馆、海狗岩与悬崖屋、硅谷、渔人码头、海湾巡游、九曲花街、金门公园、日本城、阿尔卡特拉斯岛,等等。
旧金山著名景点有:金门大桥、渔人码头、九曲花街、唐人街、恶魔岛、天使岛、金银岛、金门公园、市政中心、旧金山艺术宫、阿拉莫广场、双子峰、北滩等。
旧金山游览:渔人码头、九曲花街、唐人街、联合广场、金门大桥、恶魔岛等
圣迭戈
同义词 圣地亚哥(美国加利福尼亚城市)一般指圣迭戈
圣迭戈(San Diego),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太平洋沿岸城市。位于美国本土的极端西南角,以温暖的气候和多处的沙滩著名。根据最新的人口普查,圣迭戈市的人口为1,345,895(2013年),都市区人口超过3,095,313(2013年)在人口上是加州的第二大城,美国的第八大城,美国的第17大都市区。同时也是圣迭戈县的首府和圣迭戈-卡尔斯巴德-圣马科斯都市圈的经济中心。世界顶尖学府UCSD(全称: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n San Diego)亦坐落于此。
经济方面,圣迭戈是加州经济第三强的城市,经济实力仅次于洛杉矶和旧金山。2013年,全市实现经济产值(GDP)3365.91亿美元
美军在圣迭戈市设有多处军事基地,以美国海军、美国海军陆战队、和美国海岸警卫队为主。目前有三艘航空母舰,即卡尔·文森号(CVN-70)、西奥多·罗斯福号(CVN-71)和罗纳德·里根号(CVN-76)[1] 。海军陆战队在此设有圣迭戈新训基地,为全美仅存两处的海军陆战队新兵训练中心之一。有人称圣迭戈为“海军航空兵的诞生处”(Birthplace of Naval Aviation)。
数艘美国海军的军舰为了纪念这个城市而以圣迭戈为名,最新的圣迭戈号两栖船坞运输舰(USS San Diego LPD-22)为一艘圣安东尼奥级的两栖船坞舰,2010年5月7日,“圣迭戈”号两栖船坞运输舰(USS San Diego, LPD 22)在诺·格公司位于帕斯卡古拉的英格尔斯船厂下水。 2011年12月19日,英格尔斯船厂向美国海军交付“圣地亚哥”号(LPD 22)两栖栖船坞运输舰。
南加利福尼亚海岸原是美国印第安人的故乡。这里土地肥沃,气候温暖,海洋资源丰富,印第安人在此以耕种、捕鱼、打猎为生。十六、十七世纪欧洲探险者来到这里,打乱了印第安人的生活,开始了欧洲殖民统治时期。 1542年,葡萄牙探险者首先抵达圣迭戈港,在随之而来的“航海时代”里,欧洲和大西洋诸国也纷纷来到这个当时很偏远的地方。
1821年,墨西哥从西班牙的统治下获得独立,加利福尼亚成为墨西哥国土的一部分。与此同时,位于东海岸的美国致力于开发美洲大陆西南部的土地,1846年,美国发起对墨西哥的战争,将墨西哥人逐出了加利福尼亚。
1848年,加利福尼亚正式成为美国的国土。同年,在加利福尼亚地区发现了金矿,淘金人的涌入使这里的人口剧增。1850年,圣迭戈市建立,加利福尼亚第一大县也以圣迭戈命名。
1885年,横贯大陆的桑塔弗铁路开通,使圣迭戈市迅速繁荣起来。加州南部干旱土地采用灌溉技术,可种植大量柑橘及其他经济作物。便利的交通运输和发达的农业,使许多移民来到这里。
1963年,加利福尼亚成为美国人口最多的州,大约有2600万人,其中南加利福尼亚的1600万人来自不同国家,包括不同种族,这里是一个不同文化和不同生活方式的熔炉。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太平洋沿岸港市。位于该州南端圣迭戈湾畔,南距墨西哥边境20公里,西经117.10度,北纬32.45度,离加州第一大城市洛杉矶市只有125英里的距离。市区面积为829平方公里,根据最新的人口普查,圣迭戈市的人口为1,345,895(2013年),都市区人口超过3,095,313(2013年)多墨西哥和西班牙人后裔;大市区包括附近各海滩和高地等,面积11020平方公里,东、北、南三面丘陵环抱,圣维森特山耸立于市区东北。
自然特征
迭戈市1月平均气温13℃,7月22℃,属热带沙漠气候;年降水量240毫米。加利福尼亚州最早的欧洲人定居地。迭戈市年平均气温约为华氏70度,有几种不同的小气候带。沿海地区气候温和,内陆则冬冷夏热,东部的高山地带冬季有时下雪,沙漠地区夏季温度高达华氏100度。总之,圣迭戈市冬季温暖,夏季凉爽,阳光充足,降雨较少,年均降水量约为10英寸。
种族人口
人口1197077人,居美国城市人口的第14位,其中男性占50.69%,女性占49.31%,平均人口年龄为33.2岁。在圣市白色人种的比例最大,约为53.30%,黑色人种占8.53%,亚洲人后裔占13.70%,葡萄牙、西班牙后裔占23.84%。
工业
现全市政府雇员约占职工总数的1/4,其中大多数在军事基地工作。导弹和飞机制造两大工业部门,拥有全市职工总数的1/4,在城市经济中占重要地位。电子和造船工业发展迅速,已具相当规模。
圣迭戈通信工业发达,CDMA的创始者通信巨头高通公司总部位于此。另外,第二大CDMA芯片厂商VIA的研发中心也设于此。
圣迭戈市的生物制药工业也很发达。
城市与交通
城市用水主要来自科罗拉多河引水渠。城郊盛产鳄梨。公共广场为市中心所在,附近是商业区。广场北面的米申谷地是主要居住区。谷地西部为旧城区,保存有许多早期建筑物。
有铁路与高速公路通洛杉矶和圣弗朗西斯科,1981年与墨西哥边界城市蒂华纳间建成长约26公里的电车线。港口年吞吐量约 200万吨。市中心西北湾畔有林德堡国际机场。终年阳光充足,气候温和宜人,为美国西海岸主要旅游、疗养地。多豪华旅社和游乐场所,如以展出动物品种繁多名闻世界的圣迭戈动物园和集美术馆、博物馆、剧场、花园、动物园、展览馆于一体的巴尔博亚公园以及包括各种水上运动设施的米申湾公园等。市内有5所大学。著名的帕洛马天文台位于城郊。
农业
圣迭戈主要农产品为鲜花、水果、坚果、蔬菜、家禽和家禽制品、田间作物、蜂蜜制品等。
就业、收入及住房状况
圣迭戈市约有劳动力578060人,其中就业人口有552850人,无业人口有25210人,失业率为4.4%。年人均收入为US$20410,每户年均收入为US$39214。在圣迭戈市,住房的平均价格为US$265688,共有住房457231套,其中公寓房占56%,独立住房占41.42%,可移动住房占1.33%。有45.88%的圣迭戈人拥有自己的房子,48.39%的人租住房子。
航空
圣迭戈国际机场(san diego international airport),也称林德博格国际机场(lindbergh international airport),是圣迭戈最主要的商业机场。该机场是美国最繁忙的单跑道机场,每年有超过1700万游客往返于该机场。往返于该机场的有美国国内航班,另外还有往返于墨西哥、加拿大等地区的国际航班。
水陆
圣迭戈港口(port of san diego)是美国重要的港口之一,每天都有游轮停靠或驶离圣迭戈港。而且,圣迭戈还是美国西海岸最大造船商——美国通用动力国家钢铁造船公司(general dynamics'' national steel and shipbuilding company,简称:nassco)的总部所在地。由此也不难看出圣迭戈港对于美国的重要性。 圣迭戈港是加州南部圣迭戈湾的天然良港,在地理位置、气候、现代化设备上占有优势,越来越多的货船来到这里,这使得圣迭戈港成为世界最优良、最繁忙的海港之一。这里的高速全自动集装箱吊车可处理20或40英尺的货物,对于重量大的货物可以使用浮吊。港口有一整套冷藏设备以保证新鲜蔬菜、水果和其他产品的运输,这套设备可提供10000平方米的冷藏区和10000平方米的接收、处理和消毒区。圣迭戈港分别在日本、韩国、东南亚和香港设有代理处。港口的“圣迭戈海洋博物馆”是圣迭戈的著名景观。
铁路
“美铁”(amtrak)和“蔻斯特”(coaster)列车沿海岸线将圣迭戈与洛杉矶、橘子郡(奥兰治县,Orange County)、圣贝纳迪诺(San Bernardino)等地相连。在圣迭戈有两座“美铁”火车站,一座位于旧城,另一座是位于市中心的联合车站(Union Station)。
公共交通
公共巴士、火车、高速公路、渡轮以及电车都是圣迭戈最为经济和方便的公共交通设施。城市不仅有着非常发达的美国国内城市间交通网,其本身城市内部的公共交通网同样非常发达。
近50公里长的轻轨电车线路环绕着圣迭戈市中心,同时还与东郡(East County)、旧城、南港(South bay)、米申谷(Mission Valley)等地相连。
圣迭戈城当地的公共巴士由圣迭戈通运公司(San Diego Transit Corporation)负责。大部分线路的常规价格为2.25美元。比较人性化的是,几乎所有的巴士都有轮椅升降梯,这为残疾人乘坐巴士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另外,每辆巴士还有可搁放两辆自行车的架子。
在机场、公交车站、火车站或港口码头都不需要叫出租车。不过,如果您需要去往其他地方,则可以通过拨打电话或是在路边叫出租车。
如果您只是在圣迭戈市区游览是不需要租车的,但如果您想去其他城市或是前往墨西哥,租车自驾无疑是最为方便快捷的方式。
美国军方在圣迭戈市设有多处军事基地,以美国海军、美国海军陆战队、和美国海岸警卫队为主。目前有两艘航空母舰,即尼米兹号(CVN-68)和里根号(CVN-76),数艘核潜艇,和一些其他军舰以圣迭戈为母港。海军陆战队在此设有全美仅存两处之一的新兵训练中心。有人称圣迭戈为美国海军飞行的诞生处,虽然佛罗里达州彭萨科拉(Pensacola)也自称为此。
数艘美国海军的军舰为了纪念这个城市而以圣迭戈为名,最新的圣迭戈号两栖船坞运输舰(USS San Diego LPD-22)为一艘圣安东尼奥级的两栖船坞舰,于2007年下水服役。
圣迭戈县自然景观享有盛名,开车一天的时间里便可以看到风格迥异的海滩、森林和沙漠。这里有60多个高尔夫球场,许多国家公园和科来晤兰德国家森林。
圣迭戈市著名的旅游景点有海港村、会议中心、柏贝公园、艺术博物馆、动物园、西班牙村等。
巴尔博亚公园 (Balboa Park)是美国最大的都市文化公园,也是美国最古老的公众娱乐设施之一,曾举办过各类大型展会博览会。园内建筑大多为西班牙殖民式风格,也在不同程度上融合了许多其他的建筑风格,如拜占庭和巴洛克,繁复的装饰和精美的细节处理,让人大为赞叹。每一座博物馆都具有丰富的馆藏,涉及范围广而深,几乎让人目不暇接,难以取舍。而植物园和露天音乐厅,则更是体现出了人类在建筑艺术与园林文化上极高的造诣追求。
96年来圣市的旅游者达14000000人,全年旅游收入为US$4000000000,从事旅游服务业人口为123800人。旅游业在经济中占有很大成分,是继制造业、军事制造业之后的第三大产业。
圣地亚哥动物园、巴尔博亚公园、圣地亚哥老城、科罗拉多岛
【票价】
【出发时间】20点
【到达时间】24点
【其他】阿尔伯克基国际机场是位于美国新墨西哥州伯纳利欧县阿尔伯克基中央商业区东南3英里(5公里)处的公共机场,是新墨西哥州最大的商业机场,2008年的客流量为6467263人次,为阿尔伯克基和圣达菲地区提供服务。
海港村、中途岛号航空母舰博物馆、卡布里奥纪念碑、日落崖自然公园、圣地亚哥海洋世界
阿伯克基(Albuquerque)——
阿科玛印第安村(天空之城)(Acoma pueblo,NM)
经由:I-40W
路程:106.56km
时间:1小时9分钟
出发时间:上午9:00
沿途:阿伯克基市容、新墨西哥大学、oldtown(印第安建筑风格)
注意事项:1)前晚租车
2)下午返回阿伯克基购物(cosco、中国超市)
3)准备旅行用品、食物
热气球节公园 Balloon Fiesta Park, 阿科玛印第安村 Acoma Pueblo, Atrisco Heritage Academy High School, 阿尔伯克基老城 Albuquerque Old Town, 房车公园 Enchanted Trails RV Park,
新墨西哥大学(简称UNM)是一所四年制公立大学,成立于1889年。全美各州立大学中,该大学的拉丁学生人数最多。事实上,大约四分一学生都是来自拉丁美洲的。较好的有人类学、西班牙文、心理学、摄影学、印刷、地质学、镭射光学和拉丁美洲事务。
学校历史
新墨西哥州立大学(New Mexico State University)从1888年起,始于农学院和预科学校,发展成世界知名的集教学、科研和服务为一体,培养本科和研究生的美国重点教学科研综合大学。1888年,拉斯克鲁斯市学院成立,后来被重新命名为新墨西哥农业与机械艺术学院。1916年,州法律正式任命新墨西哥农业与机械艺术学院为新墨西哥州立大学。纵观其历史,新墨西哥州立大学保留了许多传统,同时也加强了对艺术,人类学,社会及自然科学的重视。现在,新墨西哥州立大学是一所主要的高等教育院校。新墨西哥州立大学被美国联邦政府列为西班牙服务的唯一授权领地大学,被卡内基基金列为顶级博士后重点科研大学。新墨西哥州立大学也是美国国家航空和宇航局NASA空间项目研究基地。新墨西哥州立大学的研究中心和教学场地遍布全州的每一个县,使新墨西哥州正在发展的远程教育能提供给全州的每一位居民。
阿科玛印第安村落Acoma Pueblo(阿科马•普韦布洛)是一座建在平顶山上的北美印第安村落。村落位于新墨西哥西部,距离阿尔伯克基(Albuquerque)约65英里。阿克玛印第安村落包括三部分,天空之城(Sky City), Acomita,和McCartys。阿科马•普韦布洛始建于公元1150年左右,是北美历史最悠久的印第安聚居村落之一,这里的印第安人曾经遭受过西班牙人的屠杀。
地址:
Acoma Pueblo, NM 87034, USA(查看地图)
到达方式:
需要在博物馆购票,乘坐博物馆的游览车上山去参观村落。
开放时间:
天空之城博物馆开放时间为9:00-17:00。
地方不大,因为上过美食节目而出名,东西味道挺正宗的,但价格相对当地平均水平稍高,且没有免费salsa酱和chips。
地址:6313 4th Street Northwest, Los Ranchos de Albuquerque, NM 87107, USA(查看地图)
到达方式:自驾
营业时间:周一-周五 7:00-21:00, 周六9:00-21:00, 周日9:00-14:00.
人均消费:十美元
电话:(505) 345-3935
网址:http://www.urbanspoon.com/cities/60-albuquerque/restaurants/651109-sophia-s-place/menu
小贴士
即使相对价格较高,但是因为是老店加上上过电视,所以就餐高峰期还是人满为患,建议避开高峰期。
这里先点单付款然后才下单,用现金结算有免费饮料。
阿尔伯克基 (也有称--阿布奎基,常简称ABQ)英文名:Albuquerque阿尔伯克基俯视图
阿尔伯克基俯视图
,目前美国新墨西哥州最大的城市。位于新墨西哥州的中部地区,横跨格兰德河两岸。也是伯纳利欧(Bernalillo)县的县府所在地。阿尔布开克亦叫阿尔伯克基。
著名的新墨西哥大学(University of New Mexico, UNM),科特兰空军基地(Kitland Air Forces Base),桑迪亚国家实验室(Sandia National Laboratories)和石化森林国家历史文物馆(Petroglyph National Monument)就位于该城市。城市东部沿着桑迪亚山脉(Sandia Mountains)而行,格兰德河从北至南贯穿整个城市。
圣塔菲(英语:Santa Fe),是美国新墨西哥州的州府,它的名字来自于西班牙语,是神圣的信仰的意思。2000年人口普查时它有62,203居民。它也是圣塔菲的政府所在地。
为了保持当地地区性的建筑特色,1956年新墨西哥州发布了一道法令规定市内所有的新建筑都必须表现出西班牙村庄风格(泥草墙)和木头的结构。许多钢筋水泥建筑后来又添加了瓦的屋顶和泥草墙。1970年代内圣塔菲的艺术界和旅游业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其居民的收入和教育水平高于美国西南的平均。今天市中心和山谷的路上酒店、衣装点和美术馆成列。
圣塔菲海拔超过2000米,是美国海拔最高的州府城市。圣塔菲是1609年由西班牙人在一个印第安村落的基础上建立的。1680年,印第安人抢占了这座城市,但12年之后,西班牙人又夺回了该城。此后一直到1821年,墨西哥独立之前,该市一直都在西班牙人的统治之下。自1821年之后,圣塔菲成为一座墨西哥城市,直到1846年被美国军队占领。直到现在的新墨西哥于1912年成为美国的一个州,圣塔菲都保留首府地位。
该地区气候干旱,温差较大。圣塔菲是美国最早的行政首府,也是贸易和宗教的中枢,还是音乐、建筑、美术和休闲的胜地。它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人们惊叹它具有的新墨西哥州印第安式古朴之美,享受那里宜人的气候,赞美那丰富的西班牙和印第安文化。今天,这座城市是世界旅游胜地,这里又被称为美国仅次于纽约和洛杉矶的“第三大艺术圣地”今天,围绕着圣达菲国家历史地标广场有许多博物馆、不远处有圣弗兰西斯大教堂,市内,圣塔菲的的科技馆和海洋馆常是父母领着孩子增长知识的必到之处。
这里有很多高科技公司,其创始人与研究人员大多来自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世界知名的美国圣塔菲研究所(Santa Fe Institute---SFI);该所把复杂性科学[1]作为研究的中心议题,旨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对复杂理论的多学科研究。
而今中国一些小区楼盘、汽车、高尔夫球场等等也用圣塔菲命名,使一些看客困惑不已,这可能是由于”圣塔菲“在西班牙语中的吉祥意义,所以都借用”圣塔菲“这个名字吧,这恐怕是当年给圣塔菲这座城市起名字的人所没有想到的。
Taos Pueblo is the only living Native American community designated both a World Heritage Site by UNESCO and a National Historic Landmark. The multi-storied adobe buildings have been continuously inhabited for over 1000 years.
陶斯位于里奥格兰德河一个小支流的峡谷里,包括一系列的居民点和仪式中心,是分布在今天亚利桑那、新墨西哥州,犹它州与科罗拉多州边界地区的具有史前传统的阿那萨基印第安部落文化的典型代表。陶斯印第安村可能出现在公元1400年以前,并且是由瓜得鲁普爵士条约确定的边界北部保存的最好的村落。
地理气候
位于北美洲北半部,约在北纬41°~83°,西经52°~141°之间。陶斯印第安村陶斯印第安村它东濒大西洋,西滨太平洋,西北部邻美国阿拉斯加州,南接美国本土,北临北冰洋达北极圈。全国地貌呈西高东低状。西沿太平洋的落基山脉,有许多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峰,最高峰洛根峰海拔6046米。中部为大平原。
新墨西哥州主要河流有马更些河、育空河和圣劳伦斯河等。基保以马更些河最长全长4241公里。著名湖泊有大熊湖、大奴湖和休伦湖、安大略湖等。美国是世界上湖泊最多的国家之一。
部分地区属大陆性温带针叶林气候。东部气温稍低,年平均降水量为1000~1400毫米。南部气候适中。西部气候温和湿润,年降水量为2400~2700毫米。北部为寒带苔原气候,一年仅两三个月温度在0℃以上。北极群岛,终年严寒。
陶斯镇建于16世纪初,为早期西班牙人居民点之一。这座坐落在陶斯印第安村
陶斯印第安村
桑格·德·克里斯托山脉(另一资料为:圣克利·德·克里斯托山脉)西麓的小城镇位于美国西部的新墨西哥州。濒临格兰德河支流,风景秀丽,环境别致。小说家D·H·劳伦斯曾在此居住。以后这里成为作家和画家的聚集地。当地以印第安人节庆仪式的舞蹈闻名。
陶斯镇以土著部落著称,它是美国历史演化的一个片段写照,同时也是美国土著者的遗留小镇,仍保留着土著人的风俗传统。毫无疑问,美国西南部最优美、最古老,至今保存最完好的一个土著部落当属陶斯镇的土著部落。
陶斯镇有三个不同风格的部落遗址。分别是朗巧斯·德·陶斯、费尔南多·德·陶斯和圣杰诺尼莫·德·陶斯。朗巧斯·德·陶斯保存着大量西班牙殖民地时期住宅遗址。费尔南多·德·陶斯是西班牙血统的美国人住宅遗址。最著名的是圣杰诺尼莫·德·陶斯,是当地印第安人的一个小部落--普韦布罗部落的居住地。如今距离现代文明依旧非常遥远,仍处于土著部落阶段,与外界格格不入的居民仍保留着自己的传统。
普韦布罗部落的建筑是美国西南部最古老、最优美、保存最完好的印第安建筑之一。陶斯河的两岸聚集着大片的集合式房屋,被称做"北之家"和"南之家"。这些房屋的墙壁由晒干的砖坯砌成,外表涂上泥。房顶用绳子捆扎木梁而成。
房屋大小不一,一般都有四层或五层高。房屋地下都有三个专门进行祭祀活动的房间。用以烤制面包的炉灶等遗址也保存在这里。
在美国西部的新墨西哥州地区的印第安人,他们非常重视自己民族的信仰陶斯印第安村陶斯印第安村、习俗。例如在婚育中,孕妇不得在家中生产,而要到树林中另搭草棚,生起炉火,由生母接生,丈夫不得靠近。女人分娩生子不是仰卧,而采取蹲式。如果生的是女孩,几个月后就为她定亲,满7岁就搬到丈夫家住,但不能同居。待她来首次月经后,再搬回娘家,独居一个月,再由丈夫领到河边洗浴后完婚。在这种奇特的婚礼之后,姑娘才回到村子,与亲人欢歌跳舞。
印第安人的葬礼更有许多信仰、习俗,甚至令人毛骨悚然。在"亡灵节"期间,印第安人要砍下一段粗大的树干,竖放在村子的广场中央,用刀刮去一段树皮,在裸露部分画上图案,然后缠上大把的红、白、灰三色线,在树干顶部插上几根鲜艳夺目的羽毛。每一根树干象征着一名死者。黄昏后,燃起篝火,巫师在火旁边跳边念经。死者亲属在树干前号啕大哭,直到第二天的黎明。
这种祭典要持续好几天。参加活动的印第安人都打扮成半人半兽的形象(传说中一只公熊和一个印第安女人的后代),这就是"乌库库"。这些印第安人头上戴着厚实的毛风帽,只露出两只眼睛,身上披着羊驼皮。从手中挥动鞭子,在空中抽得啪啪作响。到了天气最冷的时候,"乌库库"们开始向无边的冰峰发动冲击。他们惟一所想的就是向上攀登,取下冰峰上的冰块,即冰神的心。当然上了冰峰他们也要背着沉重的冰块沿着杂技演员才能走的路下来。这一天,有成百公斤的冰被"乌库库"从山顶上背下来,放在一块巨大岩石的祭台上,奉献给印第安的祖先。他们深信这种冰能治百病。
每年的"冬至日",印第安人要举行祭祀太阳神的祭典。在祭祀太阳神的时候,要跳太阳舞。太阳舞对他们来说,是一种祭祀祷告。一旦太阳大放光芒,在祭司的示意下,大家欢呼雀跃而起,开始了祭祀的序幕。跳舞的人脱掉上衣,身上只穿红色短裤,头上戴着古加叶编织成的花环,围绕在由牛头骨和热石堆成的祭坛前。场地中央竖立一株棉花树干--圣树,这圣树是由土著长老专门在棉花树丛中,找到的一株向阳实心的新树。祭神开始时,歌手们打着大鼓唱着:"全能的神怜悯我!"舞蹈的人随着咚咚的节奏跳起舞来。他们一边跳着,一边睁大眼睛注视着灿烂的太阳。一连三天就这样持续着。第四天是最神圣的,等到天空有老鹰飞翔的时候,跳舞的人们一个个躺在圣树下。这时,祭司跪在他们身旁,俯身用锋利的刀子往他们的胸肌上一戳,顿时血流如注。祭司再用一根木条穿过伤口。木条尾端系着一条生牛皮,再将生牛皮绑到圣树上。这时在场外观礼的少女们,会高呼哭泣,并唱着《歌颂你,勇敢的心灵!》的赞歌。
1992年根据文化遗产评选标准C(IV)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评价:陶斯印第安村位于里奥格兰河的一个支流的山谷中,是用泥砖和石块建成的村落,它反映了亚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的印第安人文明程度。
陶斯印第安村位于里奥格兰德河一个小支流的峡谷里,建于16世纪初,是用泥砖和石块建成的村落,包括一系列的居民点和仪式中心,它反映了亚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的印第安人文明程度。
【价格】住宿:
酒店:科罗拉多斯普林斯驿马汽车旅馆 29.6D/人
(Stagecoach Motel Coloradosprings)
【地址】
【电话】
【其他】
阿伯克基(Albuquerque)——圣塔菲(Santa fe,NM)
经由:I-25N
路程:102.88km
时间:1小时4分钟
出发时间:上午8:00
圣塔菲(Santa fe,NM)——陶斯(Taos,NM)
经由:NM-68N/US-84W和US-285N
路程:112.16km
时间:1小时26分钟
出发时间:上午11:00
沿途:陶斯艺术小镇、野生温泉
陶斯(Taos,NM) ——科罗拉多斯普林斯(Colorado Springs,CO)
经由:I-25N
路程:348.8km
时间:3小时31分钟
出发时间:下午3:00
科罗拉多斯普斯气候:6°c -20°c
科罗拉多斯普林斯
科罗拉多斯普林斯(英语:Colorado Springs)是美国科罗拉多州的第二大、美国第49大城市,也是艾尔帕索县的首府。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2005年的估计,科罗拉多斯普林斯市约有人口36万9815人。它位于科罗拉多州最大城市丹佛约100公里的南方,距离科罗拉多州地理中心东方约101公里(63英里)。城市平均海拔超过1英哩许多,为1839米(6035英呎),也是一个"哩高城"。整个城市位于著名的派克斯峰(Pikes Peak)山脚,洛矶山脉的东部边缘。
科罗拉多斯普林斯拥有一个温和的冬天,1月平均最高与最低温度分别为-10 °C/5.5 °C(14 °F/42 °F),7月夏天则为12.7 °C/29.4 °C(55 °F/85 °F)。大量积雪的情况在市中心并不常见,10月底到3/4月之间偶尔几天会有暴风雪与冰点以下的气温。科罗拉多斯普林斯是美国打雷最频繁的地方之一,尼古拉·特斯拉因为这个现象而在这设立他的一个实验室。科罗拉多斯普林斯史上最高温度为1874年6月7日记录的38.3 °C(101 °F),最低温度则为1883年1月20日的-35.5 °C(-32 °F)。
科罗拉多斯普林斯附近有众多与空防相关的军事设施,包括彼得森空军基地、西瑞佛空军基地、北美空防司令部总部等。市内的主要大学有科罗拉多学院(Colorado College)、科罗拉多斯普林斯科罗拉多大学(University of Colorado, Colorado Springs)、与美国空军学院(United States Air Force Academy)。
基本信息
城市名:科罗拉多斯普林斯市(City of Colorado Springs), 昵称:The Springs, 经纬度:北纬38度51分48秒,西经104度47分31秒 科罗拉多斯普林斯市市旗, 科罗拉多斯普林斯市市旗, 国家:美利坚合众国, 州:科罗拉多州, 县:艾尔帕索县, 市长:Lionel Rivera,
总面积:482.1 km² 陆地面积:481.1 km² 水域面积:1.0 km² 总人口:(2005) 36万9815 (市区内), 人口密度:767.25/km² 都会区:57万2240,
海拔:1839 m (6035 ft), 时区:MST(UTC-7), 夏令时间:MDT(UTC-6),
气候
科罗拉多斯普林斯拥有一个温和的冬天,1月平均最高与最低温度分别为-10°C/5.5°C(14°F/42°F),7月夏天则为12.7°C/29.4° C(55°F/85°F)。大量积雪的情况在市中心并不常见,10月底到3/4月之间偶尔几天会有暴风雪与冰点以下的气温。科罗拉多斯普林斯是美国打雷最频繁的地方之一,尼古拉·特斯拉因为这个现象而在这设立他的一个实验室。科罗拉多斯普林斯史上最高温度为1874年6月7日记录的38.3°C(101°F),最低温度则为1883年1月20日的-35.5°C(-32°F)。
气候是地球上某一地区多年时段大气的一般状态 ,是该时段各种天气过程的综合表现。气象要素(温度、降水、风等)的各种统计量(均值、极值、概率等)是表述气候的基本依据。气候与人类社会有密切关系,许多国家很早就有关于气候现象的记载。中国春秋时代用圭表测日影以确定季节,秦汉时期就有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的完整记载。气候一词源自古希腊文,意为倾斜,指各地气候的冷暖同太阳光线的倾斜程度有关。
教育
市内的主要大学有科罗拉多学院(Colorado College)、科罗拉多斯普林斯科罗拉多大学(University of Colorado, Colorado Springs)、与美国空军官校(United States Air Force Academy)。
派克峰/派克斯峰(Pikes Peak)
地址:科罗拉多州厄尔巴索(El Paso)县
美国落基山脉前岭山峰,在科罗拉多州厄尔巴索(El Paso)县,距科罗拉多斯普林斯(Colorado Springs)西16公里(10哩)。虽然在科罗拉多群峰中高度居第32位,海拔4,301公尺(14,110呎),但因便於攀登和眺望而远近闻名。山峰屹立於大平原边缘、派克国家森林东南角。西南面是有名的克里普尔克里克(Cripple Creek)黄金区。有齿轨铁路(14公里〔8.75哩〕)和收费汽车路(29公里〔18哩〕)通达峰顶(方圆24公顷〔60〕较平坦)。北坡积雪深约2.9公尺(9.5呎);南坡4.3公尺(14呎),可滑雪。科罗拉多斯普林斯的供水主要来自派克峰的分水岭。森林线在3,475∼3,658公尺(11,400∼12,000呎)。森林线以上约762公尺(2,500呎)无树木,花岗岩裸露。 派克峰(Pikes Peak)也可以是一个地区名,位于科罗拉多斯普林斯(Colorado Springs)。那儿整个山区的主峰就是Pikes Peak,是北美第二高峰。 海拔4300米(14110英尺)的派克峰(PikesPeak)属于绵亘不断的落基山脉,被称为“美国之山”。
历史沿革
根据2004年的估计,丹佛市在人口上在美国排名第25位。丹佛地区政府协(en:Denver Regional Council of Governments),丹佛在2008年时的人口为59万8707人;整个丹佛大都会区的人口则大约为283万人,是美国第23多人口的都会区。
丹佛的别名为里高城(The Mile-High City),因为在州议会大楼西侧第15阶阶梯测量的高度为离海平面1英里(5280呎,或1609公尺)。在丹佛国际机场测量的高度为5431呎(1655公尺)。丹佛国际机场为丹佛主要机场。它为全球第十一大最繁忙的机场。 2005年全年处理4,340万名旅客。为此,该地的大联盟球队科罗拉多洛矶把他们的主场库尔斯球场(Coors Field)里位于海平面1英里高以上的座位特别漆成他们队色之一的紫色。
丹佛在历史上曾被称为草原上的女王城(Queen City of the Plains),表示丹佛对洛基山脉东边平原上农业的重要性。美国海军也曾把数艘军舰命名为丹佛号(USS Denver)。
那里早先渺无人烟,直到1858年发现金矿后,才建立了最初的居民点。
1867年科罗拉多州首府从戈尔登迁至此地时,它还是一个偏僻的小镇。随落基山脉地区矿业和大平原农牧业的兴起,横贯大陆的中太平洋铁路通车,以及全国大规模的向西移民开发,城市迅速发展。食品工业占重要地位,为美国芝加哥以西最大的屠宰和肉类加工基地。新兴的工业部门有宇航、采矿机械、电子仪表、冶金等。
1975年这里开采出石油和天然气,一时间各地富商巨贾,蜂拥而至。丹佛市内,云集了上千家石油公司,一座座摩天大楼拔地而起,城外井架林立。丹佛从此身价百倍,发展迅猛,一跃而成为美国中西部著名城市。城郊建有原子能发电厂。
丹佛是美国西部交通枢纽。7 条铁路干线、多条高速公路在此交汇。城东北有斯泰普尔顿国际机场。城市紧靠景色秀丽的落基山,气候宜人,市内多公园、绿地,环境优美,成为旅游胜地。主要文教设施有科罗拉多州历史博物馆、丹佛艺术博物馆、红岩室外圆形剧场及丹佛大学等。
地理位置
丹佛市位于Colorado Front Range地区,西面有洛矶山脉、东面则有Great Plains。
整个城市总面积有401.3km²(154.9 mi²);其中4.1 km² (1.6 mi²),即1.03%为水面面积。
邻近地区:丹佛有79个邻近地区用来作规划及行政用途。邻近地区的勾勒边缘是不准确的,只是用作当地居民的地区分界的定义。丹佛有数个邻近地区不在行政分区区域中,有时这些分区会用作画分该区的居民身份;有时却会用作勾画出地产商于该区的物业。
经济发展
食品工业占重要地位,为美国芝加哥以西最大的屠宰和肉类 加工基地。一年一度的西部牲畜展览会在此举行,有规模巨大的牛、羊市场。甜菜制糖、面粉、酿酒等工业也较发达。
新兴的工业 部门有宇航、采矿机械、电子仪表、冶金等。工厂主要分布在南普拉特河沿岸。70年代中期以后,丹佛成为美国开发西部山区石 油、天然气、煤、油页岩、铀和太阳能的中心,市内涌现大批能源开发公司,城郊建有原子能发电厂。
十六街商圈
到丹佛,不能不去知名的十六街商圈(16th Street Mall),这里不仅是购物、旅游的天堂,而且是体现丹佛城市公共管理水平的一大亮点。作为丹佛主要的商业艺术步行街,从联合车站到市政中心两公里多长,这里集中了丹佛市的商业艺术精华,除数百家商店、餐饮外,还有多个文化、金融等重要机构。如丹佛公共图书馆、丹佛艺术博物馆、美国国家铸币局、美联储货币博物馆等。
而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与这里整体氛围配套的免费公交系统。在十六街与加州大道交界处的丹佛信息服务中心,汤姆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自豪地说:丹佛的免费公交服务是现今美国成功维持下来的唯一一家,现在已有31年的历史,起初丹佛附近曾有一些城市模仿丹佛的做法,但最终都未能坚持下来。据记者观察,十六街两端是城市公交转运站,两个车站间街区的人流则通过免费公交往返,街区内禁止其他车辆进入。据了解,免费公交每周服务7天,每天上午6点到深夜,不到2分钟就发一班,平均每天载客4万多人,仅此就减少了市中心50%的交通拥堵状况,还能降低空气污染程度。
据丹佛信息服务中心的汤姆先生的介绍,目前这种运营模式正式开始于1982年,期间也经历过一段发展演变过程。原来,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城郊日益成为人们向往的生活新区,市中心逐渐空洞化,由于市郊大型公园式购物中心的迅速发展,加上市中心区停车困难、上下班高峰时交通堵塞及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历史上长期繁荣的十六街周边都市环境开始恶化,商业活动明显衰退。于是,要求促使丹佛市中心复苏的呼声高涨,如何在解决城区交通拥堵的前提下,将人们更多地吸引到传统的商业区域进行商业与文化娱乐消费,以便持续保有老城区的固有活力,是当时人们开始探讨的问题,包括免费公交在内的十六街商圈就是在此背景下着手建设的。
美国科罗拉多州中北部城市。在丹佛西北35公里。是圆石县县治。面积65.7平方公里,2006年人口91,481人,是该州第十一大城市。1858年始建,1871年11月4日设市。在US NEWS排名中居86位的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位于本市。
为重要的科学研究中心,国家大气研究中心和科罗拉多大学所在地。附近有原子能工厂。为前往落基山国家公园出入口,旅游业发达。
【价格】住宿:丹佛
酒店:丹佛速8酒店(Super 8 Denver)
( 2人/381元+4人/446元)
【地址】
【电话】
【其他】
科罗拉多斯普林斯(Colorado Springs,CO) ——
派克斯峰(Pikes peak, CO)
经由:US-24W和Pikes peak toll Rd(海拔4301km)
路程:47.68km
时间:1小时10分钟
出发时间:上午8:00
注意事项:派克斯峰视情况确定全程或部分行程
派克斯峰(Pikes peak, CO) ——丹佛(Denver, CO)
经由:1-25N
路程:158.72km
时间:2小时13分钟
出发时间:上午11:00
沿途:丹佛景观
丹佛(Denver, CO) ——博尔德(Boulder, CO)
经由:US-36W/ Denver Boulder Turnpike
路程: 46.88km
时间:0小时36分钟
出发时间:待定
沿途:博尔德特色小镇
住宿:丹佛
酒店:丹佛速8酒店(Super 8 Denver)
( 2人/381元+4人/446元)
丹佛气候:8°c -23°c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3d82690102dwzn.html
在美国南达科他州西南部的黑山地区(Black Hills),有两个以整座山体雕凿而成的巨石雕像,相距仅30多公里。一个是世界闻名的拉什莫尔山的“总统巨石”,(详见我的上一篇博文:气势磅礴的美国总统巨石 多图),纪念的是美国卓越的四位前总统华盛顿、杰佛逊、林肯和罗斯福;而另一个是疯马巨石,纪念印第安人的民族英雄疯马(Crazy Horse)。后者虽然知名度小很多,而且还没有完工,但规模却大得多。如果全部完工的话,高达170多米,长200多米,比总统巨石要高大10倍,仅已完工的人物头像就有足9层楼高,可说是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雕像!
进入“疯马”景区,从观景平台向一千米外望去,但见整个山体已经有一大半有被雕刻的痕迹,巨大的人物头像赫然呈现在山头上。那张脸刻画的就是印第安人的民族英雄--疯马酋长。“疯马”原名Tashunca Uitco,1842年出生在黑山Rapid Creek的一个印第安人苏族部落(Sioux),15岁时便成为部落里一名骁勇善战的猎手,因在一次与阿拉巴霍人争夺土地的战斗中英勇作战,“就像一匹疯狂的战马”,在庆功会上被父亲改名为“疯马”(Crazy Horse)。他在1868年领导拉科他(Lakota)部族抵抗美国人的侵占,于1876年6月25日在小大角(Little Big Horn)战役中一举全歼美联邦卡斯特将军的部队而威名大振,享誉印地安人史册,成为抵抗运动的领袖。后于1877年被美联邦军队抓获刺死,年仅35岁。
1939年,当黑山地区的拉什莫尔山“总统巨石”雕像即将完工时,当地的印第安人决定也在这里建一座属于他们自己的雕像,因为这里是他们世代居住的家园。当时的部落酋长写了一封信给著名的雕塑家柯扎克(Korczak Ziolkowski),“我和我的伙伴希望白人知道,我们印地安人也有伟大的英雄。”
柯扎克生于波士顿,是一个波兰移民的后裔,他的雕塑作品曾获得过世界博览会一等奖。当时他正在协助波格伦(Gutzon Borglum)雕凿拉什莫尔山的“总统巨石”,而印第安人之所以找到他,据说除了他高超的雕刻才能外,还在于他和疯马同月同日生——印第安人甚至坚信,柯扎克就是“疯马转世”。而柯扎克也被酋长的信和疯马的故事深深打动,1941年当他一完成“总统巨石”雕像后,便只身来到这里,从1948年开始了艰苦的雕刻工作。
整个雕刻工作艰苦卓绝,旷日持久。从1948年开始,直到1982年74岁时去世,柯扎克在这座山头上整整工作了36个年头,其间他和印第安人曾两次拒绝了联邦政府和国家艺术基金会上千万美金的资助,所有的雕刻费用完全来自民间和疯马巨石景区每张10美元的门票收入。由于资金紧张,工程的进展极其缓慢。
1882年去世前,柯扎克将设计模型和施工图纸传给了其的妻子和孩子们。直至1998年,历时50年之久,柯扎克82岁的妻子路丝和她的儿子们终于完成了“疯马”的巨大头像,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见到的“疯马巨石”。虽然雕刻工程每天都在继续,但整座雕像何时能完成,至今仍是一个未知数,有人预计该项工程可能要持续到本世纪中期才能完成
美国南达科他州西南部城市。在怀俄明州州界以东70公里。人口4.6万(1980)。1876年始建,1882年设市,是通往黑山的门户。
拉皮德城 (Rapid City,夏延语:Haeohé-mahpe)是美国南达科他州[1]西部,是彭宁顿县县治。2000年人口59,607人。
1876年建镇,1883年建市。因拉皮德河而得名。
密苏里河以西地区的商业中心,家畜和金、铀、云母、银、铍等矿产的集散地。工业规模小,有木材、肉类加工、水泥和面粉等厂。有南达科他矿冶学校,内有地质陈列馆。城东有美国战略空军基地。黑山区为游览中心。
【价格】住宿:拉皮德城
酒店:拉皮德城速8酒店(Super 8 Rapid city) 含早
(4人/63.57D 平均15.89D/每人)
【地址】
【电话】
【其他】
丹佛(Denver, CO) ——疯马巨石(Crazy horse, SD)
经由:1-25N
路程:577.6km
时间:5小时37分钟
出发时间:上午8:00(更早)
沿途:西部风光
疯马巨石(Crazy horse, SD)——总统巨(Me,Rushmore,SD)
经由:US-16E/US-385N和US-16E
路程:43.2km
时间:0小时41分钟
出发时间:待定
总统巨石(Me,Rushmore,SD) ——拉皮德城(Bapid city, SD)
经由:US-16E
路程: 24.16km
时间:0小时24分钟
出发时间:待定
住宿:拉皮德城
酒店:拉皮德城速8酒店(Super 8 Rapid city) 含早
(4人/63.57D 平均15.89D/每人)
拉皮德城气候:7°c -18°c
【价格】住宿:西黄石
酒店:会所酒店 (含早)
(208.9D/4人 52.23D/每人)
【地址】
【电话】
【其他】
科迪(cody,WY)——
黄石国家公园(东门(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 WY)
经由:US-20W
路程:155.2km
时间:2小时11分钟
出发时间:上午8:00或更早
沿途:西部风光
黄石国家公园(东门(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 WY)——
西黄石(West Yellowstone,WY)
经由:黄石公园内东门——北门——西黄石(沿8形逆时针)
路程:约161.6km
时间:约2小时30分钟
出发时间:待定
沿途:黄石公园景观
注意事项:
住宿:西黄石
酒店:会所酒店 (含早)
(208.9D/4人 52.23D/每人)
黄石公园气候:0°c -20°c
美国黄石公园的西门,有一个小镇,“西黄石”。掐头去尾,我们整整在这个小镇停留了两个白天两个晚上。
很多很多年以前,这里无人居住更无小镇。一直到有了“黄石公园”,有了铁路,在铁路支线的末端,终于有了这座小镇,那时的世界时间已经走进了上个世纪。
早年的小镇,只是黄石公园游客临时歇脚之处,顶多喂一下饥饿的肚子,就去赶火车。
今天的小镇仍然很小,横竖也就两三条大街,围着小镇走一圈,还没有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三公里圈”用的时间长。
小镇虽小,但“五脏俱全”,有博物馆,图书馆,银行,警察局,还有一个我一直没有整明白的“商务部”。
小镇虽小,但酒店多,商铺多,餐馆多,甚至还有一个中餐馆“华城”。尽管一座小镇一半酒店,旅游高峰的时节,客房价格可以高达每晚一两百美元。
西黄石小镇,是美国黄石公园的门户小镇,宁静而秀美,仿若不食人间烟火。小镇不大,干净整洁是它最大的特色,镇内有博物馆、图书馆、银行、警察局,还有一个“商务部”。餐厅和商铺虽然不多,但却各具特色,整个环境轻松惬意,适合和家人朋友一同前往。
大蒂顿国家公园
大蒂顿国家公园位于怀俄明州,距离盐湖城东北约442.5公里,公园名称取自蒂顿山脉的最高峰--大蒂顿峰。大蒂顿国家公园于1950年设立。占地面积为1.26平方千米。大蒂顿峰海拔4197.1米,四周没有其他山丘,孑然耸立于怀俄明州之上,相对高度达2413.5米。
所在地: 怀俄明州西北部
建立日期: 1929年
面积: 1254平方公里
地形: 山脉、峡谷、湖泊、河谷
主要景点: 坎宁安小屋和孤独湖
野生动物: 黑熊和灰熊、驼鹿、麋鹿、鹿、山鳟、秃头鹰、鱼鹰、海狸和水獭
活动项目: 护林员带领自然步行、幻灯片交流、营火活动、参观印第安人圆锥帐篷以及观赏野生动植物;木筏漂流、爬山、骑自行车、骑马、钓鱼、冰钓、狗拉雪橇、越野滑雪以及背包徒步旅行。
游客可在园内进行很多活动,如观赏野生动植物、徒步旅行、骑自行车和游泳。 此外,到大蒂顿国家公园游览也非常方便。 在杰克逊洞地区有一个机场,可由此前往公园。园内有成群的美洲野牛、麋鹿和羚羊,温暖季节各种野花盛开,有些在雪中即已绽蕾。溪水中多游鱼。 大蒂顿国家公园风景
大蒂顿国家公园风景
在大蒂顿国家公园内,有一个高1920.2米的山谷"杰克逊洞",山谷以北是黄石国家公园,以西就是蒂顿山脉。 据传闻,为蒂顿山脉命名的是一位19世纪初的法国猎手,他认为这座山看上去宛若女性的乳房。
对于讲英语的美国人来说,这个法语名称虽不算贴切,但它描述的某些特质与如今的这座山脉还算相衬。 蒂顿山脉是梦幻之山,宛如拔地而起的一座座花岗岩巨塔。无论寒冬还是酷暑,大蒂顿国家公园都能让游客享受到众多户外活动,是一个真正的旅游胜地。
蛇河分支倒映出的杰克逊洞和蒂顿山脉
大蒂顿山包括五座相连的山,分别是中蒂顿山脉、南蒂顿山脉、欧文山、堤温诺特和内兹佩尔塞,它们占据着蒂顿山脉的中央。
北面是荒凉的花岗岩巨人莫瑞山,高3842米。 莫瑞山非常壮观,孑然耸立在杰克逊湖岸;蒂顿山脉脚下环绕着六个湖泊,其中杰克逊湖最大。
许多游览蒂顿山脉的游客第一眼看到这些崎岖不平的山脉时,都感到惊奇不已。 他们觉得这些山有些眼熟,似乎在西部片--如经典影片《原野奇侠》以及无数广告中见过。 大蒂顿公园已成为公认的美国西部的标志。
莫瑞山脚下,长达48.3公里的蛇河从杰克逊湖悄悄流出,贯穿整个公园。 蛇河有好几条分支,蜿蜒穿行,沿途草木丛生。 沿蛇河漂流,便能以独特的视角欣赏美国西部风光。
蛇河的河谷中有大量野生动植物。 秃头鹰和鱼鹰都在河流沿岸的枯树中筑巢,鱼鹰的眼睛非常敏锐,常常在河面上捕食山鳟。 驼鹿、水獭和河狸也常常在河边出没。
植物种类也很丰富,既有低海拔的开放草地和鼠尾草,也有亚高山带的扭叶松、英国针枞和花旗松。 每到夏天,蒂顿山脉就野花丛生。 常见的花卉包括野玫瑰、有"印地安人油漆刷子"之称的红色野花、蓝耧斗菜和黄香根。
如今,游客越来越喜欢冬天到大蒂顿国家公园游玩,因为这时可以参加很多户外活动,如穿雪鞋行走、越野滑雪以及到附近的麋鹿野生保护区观赏野生动植物。
但也有大部分游客选择夏天前来,那时园内小道上的积雪已经消融。
蒂顿山脉有一个又深又窄的"瀑布峡谷",位于公园北部,徒步穿行峡谷可充分体验公园的一些地质奇观。
这场徒步旅行的起点是珍妮湖西岸。 在峡谷下,湍急的水流像瀑布一样四处淌落,漫无止尽地侵蚀着花岗岩壁。 瀑布峡谷最初是由奔腾的水流分割成V字型。 但上一个冰期,冰川的剧烈活动对峡谷两侧进行了"雕琢",因此形成了现在的U字型。
走过一个个之字型急弯后,花岗岩壁就升到了609.6米至914.4米之上。 向峡谷中行进约3.2公里,就会看到高达1.6公里的山峰。 突然间峡谷消失了,岩石小道开始陡升,并通向宽敞的盆地,这时您会发现,自己居然已经走完一圈到达了大蒂顿国家公园北面。 走完11.3公里的全程后,就到了孤独湖。
孤独湖附近有一个异常美丽的山谷,空气清新、野花遍地。 大蒂顿峰和欧文山倒映在湖中,西边还矗立着一面环形的花岗岩壁。
目前公园分为三大景区:Jackson Lack Lodge,Colter Bay Village,Jenny Lake Lodge。三大景区的住宿、餐饮、游玩项目统一由Grand Teton Lodge Company承包。Jackson Lack Lodge为总部,主要景观项目包括雪山、漂流、骑马、游泳等;Colter Bay Village的特色住宿是木屋和野营,主要景观项目包括杰克逊湖周围的皮划艇和游艇、野营、骑马等;Jenny Lake Lodge区域包含很多小别墅,总体消费比较高,主要景观项目包括雪山、徒步。
蒂顿山脉奇特的地质情况是导致该地区出现反常现象的主要原因。 例如,下午会突然出现可怕的雷暴;深深的峡谷可以为熊和鹿提供庇护;宽广的河流盆地可供驼鹿觅食、麋鹿藏身;还有漫长而寒冷的冬天。 随意走入山峦之间的峡谷,就能直观了解这里的地质情况。
蒂顿山脉是典型的断块山。 这表示它是在地面断裂时推抬而成的。 当地幔深处的压力同时挤压裂缝两边时,西边的板块抬升形成山脉,东边的板块则下沉形成山谷。
有些山峰的花岗岩年龄已经超过30亿年,算得上是北美最古老的岩石。 但蒂顿山脉本身却是落基山脉中最年轻的。 它只有1200万年的历史,与其他有6000万年历史的山脉相比只能算是青年。 由于相对年轻,蒂顿山脉比落基山脉的其他山脉更为崎岖不平。 同时,与相对平缓的西面相比,山脉的东面显得更加陡峭壮观。
发掘历史
早在白人涉足北美大陆之前,就有人来到了杰克逊洞。 在公园北端发现的黑曜岩尖刀表明,11000年前这里就有人类出现。 第一批到达此处的可能是狩猎人和采集者。 1600年,肖松尼人和阿萨巴斯卡人发现了这个山谷。
1807年,刘易斯与克拉克远征队的成员约翰·寇特独自到黄石-杰克逊洞地区闲逛,惊奇地发现了正在喷发的间歇泉和无法穿越的山脉。为了纪念约翰·寇特,该地区最初被命名为"寇特地狱"。
首批永久定居者于19世纪80年代来到这里。 在杰克逊洞东面有一个原始住宅,即坎宁安家庭用原木搭建的平房,由于其历史价值而在公园中保留了下来。 从厨房窗户向外看,大蒂顿山脉的壮观景色仿佛在提醒游客,虽然与前人身处同一地点,但当初住在这里的一家人却历经了艰辛和严冬
摄影建议
蒂顿山脉风景迷人,从公园中任何一处都能拍到美景。有些地方的景色还格外动人,例如:
黑尾池塘俯瞰点:位于环型观景道上驼鹿聚集点以北约1.6公里处,是拍摄鱼鹰和驼鹿的最佳场所。
灵感点:前往这个俯瞰点需要相当艰苦的步行,但为了看到珍妮湖全景,这也值得。通往灵感点的小道始于孤独湖,攀爬高度超过121.9米。
蛇河俯瞰点:蛇河俯瞰点位于莫瑞山和环型观景道上驼鹿聚集点之间的东北路线边,被许多人看作拍摄蒂顿山脉全景的最佳场所。
U形弯:驼鹿、秃头鹰和麋鹿等珍奇野生动物经常出没在杰克洞地区,从U形弯望去,景色非凡。 在大路南面的一个岔道上,游客可以看到莫瑞山峰在蛇河中的倒影,闪闪发光、令人沉醉。
【价格】住宿:大蒂顿
酒店:客栈旅馆(The Hostel)
(115.56D/4人 平均25.46D/每人)
【地址】
【电话】
【其他】
西黄石(West Yellowstone,WY) ——
大蒂顿国家公园(Grand Teton National Park ,WY)
经由:US-19IS/US-89S
路程:177.6km
时间:2小时54分钟
出发时间:上午8:00
沿途:西部风光
注意事项:大蒂顿公园内可坐船,票价:10D
住宿:大蒂顿
酒店:客栈旅馆(The Hostel)
(115.56D/4人 平均25.46D/每人)
科迪气候:0°c -20°c
盐湖城 编辑词条
B 添加义项 ?
盐湖城(英语:Salt Lake City,S.L.C.),是美国犹他州的首府和最大城市,市内人口181,743(2000年),大都市区人口为1,018,826人,名列美国西部内陆城市的第三位,仅次于丹佛和凤凰城。如果包括了萨米特县及图埃勒县总人口达1,018,826人。盐湖城位于一个更大的市区称为瓦萨奇山前区(Wasatch Front),以及在2003年为止Ogden-Clearfield都会区是盐湖城的一部份。在瓦萨奇山前区总人口数目达2,150,000。城市位于一个山谷的北端,海拔1,320 m。周围的高山海拔达到3,582 m。以紧靠大盐湖而得名。
盐湖城是1847年由杨百翰率领一批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摩门教)的信徒在此拓荒所建成的一座城市。此后,该教会的总会一直位于盐湖城。目前超过半数的当地人士为该教会教徒。
采矿业和第一条横贯铁路的兴建带来了该市的经济繁荣,该市获得了"西部十字路口"的绰号。进入21世纪,该市大力发展户外活动旅游(包括滑雪和自行车),并且举办了2002年冬季奥运会。
城市以工业为主,电子产业和生物技术也相当发达。
盐湖城都市区是美国的金融中心,商业中心在兴旺的瓦萨奇山前区, 以及是度假胜地、其他小镇及国家公园的入口,包括犹他公园城、Snowbird滑雪度假村及拱门国家公园。自然特征
地理状况
盐湖城属于典型的高原气候地区,紫外线辐射力强。 盐湖城高原低压,缺氧环境对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将产生直接影响。
盐湖城位于犹他州北部,是尤他州州府所在地。地处北纬41度、西经111度,属美国西部内陆高原,冬季干燥寒冷;该地区的大盐湖是北美洲面积最大、盐分最高的咸水湖,面积约4500平方公里,与中国的青海湖面积相当(当然不是在该地区丰水期时)。为此盐湖城在气候、时差、饮食习惯、高原反应、冰质、雪质、观众等诸方面存在很大的适应问题。盐湖城同北京的时差为15个小时(向后推)。
盐湖市是以本州岛最享有声誉和特殊的景点而命名:大咸湖;它位在海平面 4,202 英尺(1280 米)上。此湖的咸度与死海的咸度相当,它的面积宽广,并且可看到平常只能于海岸地区欣赏到的海鸟生物。大咸湖最终于世界著名的 Bonneville Salt Flats 消失,它是本州岛另一神秘的地形。
环境气候
盐湖城的四季气候十分分明。该市年平均温度为11.1°C。降雪平均从11月6日到4月18日,平均总降雪160厘米,而盐湖城附近的分水岭山区平均的积雪量高度可达1,270厘米。每年的降雨量约为419厘米。每年的无雪期间大约从4月30日到10月15日,共167天。
在冬季从阿拉斯加海湾产生的暴风雪会向东南移动至盐湖城区域。 城市附近的大盐湖平均每年会影响盐湖城发生6至8次的大湖效应。大湖效应常会发生在秋季中期至冬季中期,有时候会造成局部地区的降雪过量。大湖效应也会影响一些暴风雨的产生,盐湖城每年大约有10%的降水量是由大湖效应所贡献的。在冬季中期,强烈的高压系统常常位于大盆地。这常常使得城市所在的山谷会有数天甚至数周笼罩在强烈的逆温反应而带来雾、霾以及带来污染物。 这也多少会对居民健康造成一些危害。盐湖城平均有26天的最高气温低于0°C。记录的最低温度是-34°C(1933年2月9日)。
在春季许多来自于太平洋的鳯梨快递现象而产生的风暴为盐湖城带来许多水汽。 春季是盐城湖最潮湿的季节,而且时常有规模更大、温度更低的风暴带来许多夜晚的降雪。通常大约在3月18日之前都还会一直有一定规模的降雪。
该市的夏季干热。雨季从7月中旬到9月开始,会产生局部而且强烈的雷暴。由于湿度低的关系,干燥但不带雨势的雷击常伴随着森林火灾方面的问题。在季风较弱的年份,可能会带来一些强大的大雷雨、偶发的龙卷风、过量的降雨以及造成淹水。每年至少有5天气温至少38°C,23天高于35°C,56天高于32°C [1]. 报告最高温度是41°C,这是1960年7月26日的记录,2002年7月13日再度录得41°C。在夏季许多市民逃到东面48千米的山上去避暑,那里气温比城里低6°C。
在10月,太平洋再次活跃起来,带来更多暴雨,其中转弱为低气压热带风暴,但这些暴雨通常不会比春季的雨势更大。通常在11月初出现第一次降雪,不过亦曾在9月上旬发生。降雪的多寡主宰了12月的降水量。在一年之中,秋季的气温变化是最大的,平均温度大约是50°F (10°C)。
城市概况
盐湖城(Salt Lake City,S.L.C.)是1847年由杨百翰(Brigham Young)率领一批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摩门教)的信徒在此拓荒所建成的一座城市。此后,该教会的总会一直位于盐湖城。超过半数的当地人士为该教会教徒。
采矿业和第一条横贯铁路的兴建带来了该市的经济繁荣,该市获得了“西部十字路口”的绰号。进入21世纪,该市大力发展户外活动旅游(包括滑雪和自行车),并且举办了2002年冬季奥运会。
城市以工业为主,电子产业和生物技术也相当发达。
盐湖城都市区是美国的金融中心和沿着迅速发展的Wasatch Front的商业中心,以及是度假胜地、其他小镇及国家公园的入口,包括犹他公园城、Snowbird滑雪度假村及Arches国家公园。
关于盐湖城 (Salt Lake City,S.L.C.)
面积
84904平方英里,其中陆地面积为82168平方英里,水域面积2736平方英里
人口
2,233,169
座右铭
Industry(工业)
盐湖城2
盐湖城2
盐湖城2
州别称:The Beehive State(“一窝蜂”)
州鸟
The California gull (加利福尼亚鸥)
州花 Sego Lily (美莲草)
州府
盐湖城 Salt Lake City,1896年1月4日加入美联邦, 拥有29郡(县) Counties 组成
地理位置
位于美国中部,与亚利桑那州(Arizona)、科罗拉多州(Colorado)、爱达荷州(Idaho)、内华达州(Nevada)、新墨西哥州(New Mexico(、(Wyoming) 接壤
节日
49 天游行、犹他州莎士比亚节庆、 Sundance 电影节、美国西部节庆、 Butch Cassidy 节庆、 HOF 冬季嘉年华会、 Outlaw 小径节庆、 Helper 的电灯游行及 Richfield 的圣诞灯游行。
标准时区-7 时区 UTC/GMT -7 个小时
夏时制:+1 个小时当地时区相当于:-6 时区 UTC/GMT -6 个小时
夏时制开始时间:2011-3-13 2:00:00
夏时制结束时间:2011-11-6 2:00:00
经纬度:纬度:北纬40°46’ 经度:西经111°52’
电话区号
国家区号:+1(美国)地区区号:385/435/801
盐湖市情
人口
根据2010年美国最新的人口普查统计,该市人口为27,6367人(比1990年的159,936人有所增加),占犹他州的8.1%,盐湖县的20.2%,盐湖城都市区的13.6%。盐湖城本市面积占盐湖县的14.2%。相比于都市圈的其他地区,盐湖城的人口密度较高,为每平方公里643.3人。
都市圈有71,461个家庭,当中有18岁以下孩子的占27.0%,41.1%是同住的已婚夫妇,10.2%的家庭主妇没有丈夫,44.3%不与家人同住。在这七万多个家庭中,未婚同居家庭占3,904个:当中3,047个是异性恋,458个是男同性恋,399个是女同性恋。全部家庭的33.2%由一人组成,而独居老人(65岁以上)占所有家庭的9.7%。每个家庭的同住平均人数是2.48,家庭平均人数则为3.24。
现时城市人口的比例是:
23.6% 18岁以下,15.2% 18岁至24岁,33.4% 25岁至44岁,16.7% 45岁至64岁,11.0% 65岁或以上,年龄的中位数是30岁。每100名女性有102.6名男性。每100名18岁以上女性有101.2名男性。家庭入息中位数是$36,944,家族中位数收入是$45,140。男性入息中位数为31,511美元,而女性则为26,403美元T 大约50%的盐湖城居民是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的成员。市效的成员更达80%,以整个犹他州计算,约占60%。
发展历程
盐湖城是美国西部山区的重要城市,犹他州的首府,因其优美的环境,良好的治安,发达的医疗水准,是美国最适合居住的城市之一。位于大盐湖东南,临约旦河,海拔1295米。市区面积145平方公里,市区内人口27,6367(2010年美国最新人口普查)。都市区人口139,4428(2010年),居民半数以上信奉摩门教。大市区包括盐湖等县,人口占全州的2/3。早期 为向西部拓荒者和采矿者的物资供应中心。1847年为摩门教徒所建,美国摩门教的主要中心,壮丽的摩门教总寺院为城市象征。1870年随铁路的到达而兴起。1896年成为州府。
盐湖城
盐湖城发展历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随着工商业的兴旺,城市也得到较快的发展。重要的交通枢纽。美国西部山区的矿业中心,金属冶炼和加工工业发达。城区东、西两侧的山区是国内重要的铜、铅、钻等金属矿产地。城西南的宾厄姆是世界著名铜矿区之一,矿石在城西的马格纳和加菲尔德冶炼加工。在城郊灌溉农业的基础上,建立了规模较大的食品工业,以制糖、罐头、食品、乳品、肉类加工等为主。电子工业发展很快,已成为主要工业部门;其他有矿山机械、炼油、宇航等。地当横贯大陆运输线的要冲,有多条铁路、公路伸向周围地区,又是重要的航空站,与全国各地联系称便。长期来为西部山区主要商业中心。市内有数条小溪穿越,外侧有一些隆起的阶地。
以坦普尔广场为中心,有一系列宗教建筑,如摩门教堂(建于1853-1893年)、圣殿、现代圣徒博物馆以及新落成的全市最高建筑-28层的摩门教堂办公大楼等,显示了这个美国摩门教中心的城市特色。市中心外侧为商业区和州议会大厦、盐宫、展览中心、银行大楼等建筑物。西面是州贸易市场,每年的州商品交易会在此举行;近处有许多工厂。东面是犹他大学(建于1850年)和住宅区。市内还有威斯敏斯特学院以及二百周年艺术中心等文化设施。
盐湖城是犹他州 (Utah) 首府和最大城市,是早期殖民者勤劳与远见的见证。这些人还创办了末世圣徒教会。如今,摩门教徒占人口不足一半,但在建设这座城市过程中,仍充当主要角色。
对于末世圣徒、滑雪人士、远足人士、骑爬山单车人士和任何喜欢享受户外活动奔放乐趣的人来说,这里是一个极棒的地方。这座广袤无垠、令人心旷神怡、忘却烦嚣的都市坐落于内陆海和顶部覆雪、高达 3千3 百米的山峰之间。
1847 年,末世圣徒教会信徒逃避迫害向西艰苦跋涉,他们的领袖杨百翰(Brigham Young) 将包裹放在大盐湖岸边,希望他的团体能最终在此和平地生活。他调查这片看似贫瘠的荒地后,说了这句至今仍非常闻名的话,“这就是我们要找的地方”。这座城市建成后,居住几乎全都是摩门教徒,直到1869 年,横穿大路的铁路才带进大批外来者。
盐湖城旅游
狮屋(LionHouse)
这是摩门教祖布莱汉杨与19名妻子及56个儿女的住所兼办公室,摩门教以一夫多妻制为宗旨。这里1918年改为主教馆。另有自各地来的摩门教徒在盐湖城各处建有许多小圆木屋,也很值得参观。
大盐湖(GreatSaltLake)
这是盐湖城最具吸引力的一个参观胜地,它是市区西北部的一座大盐水湖,它在世界上是仅次于死海盐分最高的地区,湖水含盐量高达百分之二十五,浮力特强,就是不会游泳的人跳到湖里去世不会下沉。每当夏季,有很多人到这里来戏水,湖滨还设有一座制盐厂。湖里没有鱼,只有一些可耐高度盐性的藻类和小虾可以生存。
湖水中含有76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具有天然杀菌效果,当地的印第安人用湖水和湖边的青草,树叶治病疗伤,把大盐湖视作“圣湖”。“大盐湖宝矿益”,就是提炼於大盐湖的湖水,含72种活性离子钙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营养品.
露天铜矿
露天铜矿位於盐湖城西南40公里处的一座世界最大的露天铜矿Bingham Canyon Copper Mine。远远望去一座山坡上有一个巨大的C字,是不是意味著cupper矿所在地。车子一直开到山顶上的访问中心,俯瞰被采掘成巨大深坑的“峡谷”中的 露天开采场,下面正在作业的人和车显得非常小,山岩壁的颜色呈浅黄色,据说宇航员可以看到地球上的两个人造物体,一个是长城,另一个就是这座大铜矿。
摩门圣殿(SaltLakeTemple)
摩门圣殿是盐湖城的标志,也是全世界摩门教徒的圣地,正式名称叫做末日圣徒圣殿,建于1853年,完工于1893年,是座哥德式典雅古朴的大建筑物,尖顶圆柱,十分宏伟壮丽,塔形大门由四根柱子连成,门顶上站立看一只老鹰的塑像。
摩门圣殿是当地居民活动的集散地。全城有56%的人口是摩门教徒,所以市容相当整洁,甚至连犯罪率都相当低。围绕着摩门圣殿的四周建筑物都有浓厚的宗教意涵,约瑟夫史密斯纪念大楼、狮子屋、蜂巢屋、教堂历史艺术博物馆、教堂广场等皆有着代表性的摩门意涵与纪念性价值。
大礼拜堂(Tabernade)
大礼拜堂是一座宽七十六公尺、深四十六公尺和高二十一公尺的圆形单层大建筑物,天花板是用四十四根砂岩柱石支撑的拱形木板,兴建於一八六四年,完工於一八六七年,一直到今天还保持原貌。大礼拜堂里有八千个座位,站席可以容纳一万二十人。游客们知能聆听一场教堂里摩门圣堂台唱团的演唱,会有馀音绕梁三日的感觉,但是非教徒不得入内。大礼拜堂的唱诗台上有一架号称全世界最大的管风琴,由大小不一的一万一千支管子组成。演奏时间是星期一到星期五的中午十二时,周末和星期天的下午四时。有名的唱诗班泰伯纳克尔合唱团彩排时间为星期四晚上八时,正式播放的时间为星期日的上午九时三十分。每年圣诞夜在这里演奏的圣乐,由广播电台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去。
大提顿国家公园
大提顿国家公园位于美国怀俄明州西北部的冰川山区,1929年建成,是盐湖城旅游线路中的经典去处。占地31万英亩,享有“最秀丽的国家公园”的称号。大提顿国家公园还是世界著名的野生生态系统,是全球最大的麋鹿群出没处,还有美洲野牛、羚羊、貂、河狸以及其它多种哺乳动物。其沼泽区是有名的鸟类栖息地,有200多种鸟类。
布莱斯峡谷国家公园
位于美国犹他州西南部的布莱斯峡谷国家公园并非真正的峡谷,而是沿着庞沙冈特高原东面,由风、河流里的水与冰侵蚀和湖床的沉积岩组成。红色、橙色与白色的岩石形成了奇特的自然景观,被誉为天然石俑的殿堂。
其它景点
随着加州淘金热,盐湖城除了早期的摩门教徒,淘金客也陆续来到这里。17世纪60年代意外发现盐湖城孕藏丰富矿产,这处不毛之地顿时摇身为富庶之城。
盐湖城邻近峡谷拥有古老的铜、金、银矿脉,当年矿场大亨在市区南端盖起富丽的大宅院,如今也成为观光景点。另外还有些著名的夜景、城市建筑等,也是值得一去的。
冬奥会举办
第十九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2002.2.8-24日,第十九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盐湖城召开,共有来自77个国家和地区的共2399名运动员参加了本届盛会(其中女运动员886名,男运动员1513名),夺取金牌的选手来自多达18个代表团,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本届冬奥会的设项增加到7个大项15个分项78个小项,新增加的两个项目是有舵雪橇和女子雪车两个大项目。其中有舵雪橇项目曾于1928年瑞士圣莫里茨奥运会上进行过比赛,分为男、女各一项比赛。而女子雪车则是首次进入奥运会,此次列入的是双人项目。
参与报道本届赛会的新闻记者共有8730名,其中文字记者2661名,广播记者6069名。共招募到22000名志愿服务者。
本次奥运会的火炬传递从2001年12月4日开始,历时两个余月。在2月8日的开幕式上,美国总统布什宣布了本届冬奥会开幕。随后,奥运圣火由曾于1980年夺得冬奥会冰球金牌的美国国家队全体成员点燃。有舵雪橇运动员吉姆·谢亚和高山滑雪裁判员阿兰·彻齐则分别代表运动员和裁判员进行了宣誓。
中国此次共派出了72名运动员参赛。在短道速滑女子500米决赛中,中国队的杨扬击败了保加利亚的叶夫根尼亚·拉达诺娃和队友王春露,夺取了冠军,为中国获得了第一枚冬奥会金牌。此后,她又与队友一起获得了女子3000米接力的银牌,并在女子1000米比赛中再夺金牌。而申雪/赵宏博也在欧美选手传统垄断的领域花样滑冰双人滑项目中奋力拼下了一枚铜牌。
大蒂顿国家公园(Grand Teton National Park ,WY)——
盐湖城(Sale Lake City ,UT)
经由:I-15 S
路程:456km
时间:4小时46分钟 4 hour 46 minutes
出发时间:上午8:00 am or earlier或更早
沿途:西部风光
注意事项:1、盐湖城中餐(lunch at Salt lake city);
2、中餐后浏览盐湖城景观(downtown)
住宿:盐湖城 salt lake city
酒店:待定
盐湖城气候:11°c -25°c
拱门国家公园 (Arches National Park) 位于美国犹他州东边,占地76,519英亩(309.7平方公里),每年约有85万访客。有些人来此地是为了研究地质学,或者是对大自然的演变感兴趣;当然更多的人是为了想一睹闻名遐迩的拱门,然后向别人描述经验。无论动机为何,它的雄伟壮观及研究价值绝对是受到肯定的。
Arches National Park is located in the east of Utah USAn area of 76,519 acres (309.7 square kilometers) .Each year about 850,000 visitors.Some people come here to study geology .Or is interested in the evolution of natureOf course, more people to want to see the famous arch .It then describes the experience to othersWhether motives.It's absolutely magnificent and research value are su
拱门国家公园(Arches National Park)它位于犹他州靠近摩押处,面积309平方公里,保存了包括世界知名的精致拱门在内的超过2000座天然岩石拱门。园内最高处象峰海拔1753米。最初于1929年4月12日成为国家历史遗迹,1971年11月12日成为国家公园。自1970年,已有42座拱门因侵蚀作用而倒塌。
在1929年,此地成立国家纪念地,但至1971年国家公园才诞生。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然沙岩拱门集中地之一,光是编入目录的就超过二千个,其中最小的只有3尺宽,最大的Landscape Arch则长达306尺。所有的石头上更有着颜色对比非常强烈的纹理。石头的成因为三亿年前这里曾是一片汪洋,海水消失以后又经过了很多年,盐床和其它碎片挤压成岩石并且越来越厚。之后,盐床底部不敌上方的压力而破碎,复经地壳隆起变动,加上风化侵蚀,一个个拱形石头就形成了。直到今天,新的拱门仍持续制造中;反之,老拱门也在逐渐走向毁灭。
公园里来回48里的景观道路连结所有壮丽的风景及各主要的拱门, 不过几乎都是远远的看,想近看就得走一段不算短的路。如果时间不充裕,在此列出几个笔者认为一定要看的。平衡石(Balanced Rock)就在路旁边,不走过去也看得很清楚,明信片里也找得到喔。幽雅拱门(Delicate Arch)应该是最有名的,犹他州标志上的图案就是它,而且还是少数只残留拱形的石头;不过想走到旁边可不简单,来回长达3里(4.8公里)。南窗和北窗这两个拱门是连成一线的,看起来好象一对眼睛,从停车场只能看见一个,走过去来回只有1.1公里。
形成原因
因拱门国家公园位于盐层上方,加上不同程度的侵蚀,而形成许多不同的拱门。
约三亿年前,这种盐层曾是海洋。海水消失的几百万年后,盐层被空气和水中的渣滓所覆盖,并和其它杂物挤压成岩石。后经地壳隆起以及天然风化,成为如今的拱门。
折叠地质特征
公园里不只有拱门,还有为数众多的大小尖塔、基座和平衡石等奇特的地质特征;所有的石头上更有着颜色对比非常强烈的纹理。
折叠海拔
拱门国家公园内最高处象峰,海拔1753米;最低处游客中心,海拔1245米。
主要景点
精致拱门或幽雅拱门(Delicate Arch)-经历长时间风雨侵蚀却没有倒塌,犹他州主要地标之一。
平衡石(Balanced Rock)-体积相当于三辆校巴的巨石立在岩顶。
双拱门(Double Arch)-两个相同大小的拱门。
景观拱门(Landscape Arch)-公园里最长的拱门。
恶魔花园(Devil's Garden)-因散布拱门而出名。Delicate Arch or the elegant arch--Through wind and rain for a long time but did not collapse, one of the main landmarks in Utah.
Balanced Rock--Volume equivalent to three school buses boulder standing in the rock roof,
Double Arch--Two arches of the same size.
Landscape Arch--The longest arch in the park
.Devil's Garden--Known for spreading Arches.
开放时间
拱门国家公园全年开放,不过圣诞节当天访客中心不开门。
Arches National Park is open year-round, but the visitor center is not open on Christmas Day.
住宿
公园里只有露营区,想住旅馆的游客,南边5里处的Moab有不少旅社和餐厅。走小径请当心,有些路段直接踩在石头上,小心滑倒和迷路。
Onlycamping park, visitors want to stay in a hotel, Moab 5 miles south of there are many hostels and restaurants.Be careful walking trails, some sections directly step on the stones, carefully slip and get lost.
交通
到公园只有一个出入口:I-70转191号公路往南。
Only one entrance to the park: I-70 south of Highway 191 turn.
最佳观赏时间
通常被认为清晨或黄昏是最好的观赏时间,因为太阳光的照射会使拱门呈深橙色。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dawn or dusk is the best time to watch, because sun exposure will arches dark orange.
【价格】住宿:布拉夫
酒店:莫奇汽车旅馆(Mokee Motel)
(4人/93.71D 平均23.43D/每人)
【地址】
【电话】
【其他】
布拉夫(Bluff)距因弗卡吉尔(Invercargill)仅仅27公里,既是一个优美小镇,也是一个海港,为新西兰本土最南端的小镇。这座面积不大的小镇具有重要的地理位置,是二十七公里之外因弗卡吉尔市的重要港口,以及前往新西兰第三大岛斯图尔特岛的渡轮码头。
始建于 1824 年的布拉夫不被当地的毛利人居住,而是欧洲殖民者在新西兰建立的最古老的一座城镇,拥有丰富多彩的历史。这片区域的主要毛利定居点是鲁阿普基岛(Ruapuke Island),曾是南岛大酋长 Tuhawaiki 的居住地。布拉夫雄踞着布拉夫山,这座锥形死火山阻挡了些许迎面而来的凛冽西风,为这座岛屿提供了一个屏障。沿着布拉夫的海岸线,分布着一条世界级的步道,穿越过原生丛林延伸到一处悬崖——由此得名的布拉夫镇亦即“悬崖镇”的意思,早期的捕鲸人将这座悬崖称为“老人崖”(Old Man's Bluff)。这里有地球最南端的路标,路标显示这里距伦敦18958km;距纽约15008km等。还有著名的斯特灵角灯塔,从北岛的雷恩加角灯塔到南岛的斯特灵角灯塔,就是新西兰陆地的全长。滨海步道上有船锚雕塑,就是全长2022公里、贯穿北岛和南岛的最长的新西兰1号公路的终点。港区分布在布拉夫湾的西北岸。布拉夫是一个因牡蛎而享誉全球的小镇,据说小镇出产的布拉夫牡蛎(Bluff oysters)是世界上最好吃的牡蛎,肥美多汁、香滑鲜嫩,最适宜生吃。
港区介绍
港区分布在布拉夫湾的西北岸,自西北至东南有:港岛码头,处在城镇北岸外的一个小岛东北岸,有海堤与陆岸相连。该港区有9个泊位,分布在突堤沿岸与顺岸,泊位编号自东南至西北,码头线总长1606米,沿岸水深8-10米,其中1和6号泊位用于装卸集装箱、滚装船;2号泊位用于装卸散粮。码头上有6600吨谷仓。装卸机能力为500吨/小时,3A、3-4号泊位用于装卸石油,码头上油罐容量4775吨;7号泊位用于装卸冷冻货;8号泊位用于装卸木屑。 城镇码头,处在城镇东北,为一“T”突堤,顶端3个泊位,总长550米,前沿水深8.3-10米,用于装卸石油、化肥、沥青、硫磺等;该突堤东岸东伸突堤为轮渡码头,长200米,水深7米;西部陆岸与港岛之间是渔港突堤。TIWAL码头,在港湾东岸TIWAL角之北,由炼铝厂西伸的突堤呈棒球状,用于装卸矿石和油料。全港10多个泊位,用以停靠出口乳制品、肉类、水产、木屑等及进口铝土矿粉、油类等的船只。
盐湖城(Sale Lake City ,UT) ——
拱门国家公园(Arcadia National Park UT)
经由:US-6E
路程:368km
时间:3小时30分钟
出发时间:上午8:00(更早)
沿途:西部风光
拱门国家公园(Arcadia National Park UT)——
布拉夫(Bluff ,UT)
经由:US-191S
路程:196.6km
时间:1小时52分钟
出发时间:待定
沿途:拱门公园景观
注意事项:1、步行往返5km至精致拱门(Delicate);
2、带足量饮水。
住宿:布拉夫
酒店:莫奇汽车旅馆(Mokee Motel)
(4人/93.71D 平均23.43D/每人)
布拉夫气候:11°c -25°c
羚羊峡谷是世界上著名的狭缝型峡谷之一,也是著名的摄影景点,位于美国亚利桑纳州北方,最靠近的城市为佩吉市,属于纳瓦荷原住民保护区。羚羊峡谷在地形上分为两个独立的部分,称为上羚羊峡谷与下羚羊峡谷。
中文名 羚羊峡谷 外文名 Antelope Canyon
地理位置 美国亚利桑纳州北方 成因; 洪水侵蚀、风蚀等
组成是谁第一次发现羚羊峡谷的记录已不可考。据纳瓦荷族的历史传述,该地过去是叉角羚羊栖息处,峡谷里也常有羚羊漫步,这也是此峡谷名为羚羊峡谷的由来。老一辈的纳瓦荷族曾将此地视为静思与大灵沟通的栖息地
地理位置
羚羊峡谷的出口只有一人多宽,山洪从这里喷涌而出。而这里的光线也千变万化,只有正午很短的一段时间阳光才能透过几处间隙照到谷底。亚利桑那州佩奇城附近的羚羊峡谷是北美最美丽的峡谷,它幽深、距离不长,但沿着山势深切地下。这里的地质构造是著名的红砂岩,谷内岩石被山洪冲刷得如梦幻世界。
峡谷位于印第安人保护区,自然的奇幻美景是游客们的“地下天堂”,但天堂需要印第安导游的带领才能入内。这不仅是为了自然和人文保护的需要,更是为了游客的人身安全。就算是峡谷上方阳光灿烂,但是如果一场暴雨突然降临,这狭窄的天堂瞬间就可能变成一处急流奔腾、绝无逃生可能的地狱。
形成原因
羚羊峡谷如同其他狭缝型峡谷般,是柔软的砂岩经过百万年的各种侵蚀力所形成。主要是暴洪的侵蚀,其次则是风蚀。该地在季风季节里常出现暴洪流入峡谷中,由于突然暴增的雨量,造成暴洪的流速相当快,加上狭窄通道将河道缩小,因此垂直侵蚀力也相对变大,形成了羚羊峡谷底部的走廊,以及谷壁上坚硬光滑、如同流水般的边缘。
大峡谷的形成并不仅靠科罗拉多河的水流。高原暴雨导致的山洪暴发,才是地表切割最主要的力量。越是干旱的荒山,一旦暴雨,山洪暴发的力量就越是惊人。极度干燥坚硬的地表吸水性很差,降雨顺地势冲刷,如果地表有些许裂隙,湍急的水流和携带着一路冲下的砂石几乎无坚不摧,日积月累,就能将地貌天翻地覆。
主要发展
今日羚羊峡谷是纳瓦荷原住民保留区内的主要观光收入来源,来访的除了观光客外,还有世界各地慕名而来的摄影玩家,在此峡谷中要拍出良好的摄影作品相当困难,由于光线只从峡谷上缘进入且谷壁表面不平整,造成许多反光,摄影光圈相当不容易调整(通常需加大到10EV以上),有时细心调整所拍摄出来的作品,可能还不如随手补捉的光影迷人。
主要景区
上羚羊峡谷在纳瓦荷语中称为“Tse bighanilini”;意思是“有水通过的岩石”,其经纬度在36.51'28"N, 111.22'20"W。由于谷地较广,且位于地面上,所以是游客最多的部分。要进入上羚羊峡谷,由于地形限制,在入口处必须停车步行在沙地上约两里,过去保护区允许私人的四轮传动车进入,现今所有的游客都必须搭乘保护区的大型四轮传动车,而且也取消了步行的许可,以免游客在烈日下步行发生意外。上羚羊峡谷的入口不是很明显,远远看去只有一条很细的裂缝,进入峡谷后,某些地方可能相当阴暗,没有光线直射到地面上,岩壁高耸约有20米,总长约150米,摄影师进入此区通常需备有脚架和闪光灯,由于游客众多,想要拍到一束日光射入和无人的景观,需要一些耐心。
下羚羊峡谷在纳瓦荷语中称为“Hasdeztwazi”;意思是“拱状的螺旋岩石”,整年中约有九个月不会开放。位于地底下,需要爬金属楼梯深入地底,中途还可能需要靠一些绳索才能走完下羚羊峡谷,由于其进入的难度比较高,游客较少。但摄影师较常在这边取景。入口仅有一人宽,与地面同高,远看无法辨识。进入后急降约50米,总长非常的长,一般游客只被允许走到中途点。下羚羊峡谷的谷地变化较多,某些通道不足人高,游客可能会碰撞到头部。
暴洪意外
上与下羚羊峡谷的参观都需要由纳瓦荷族导览引领。有时也有游客单独进入峡谷,在1997年8月12日,下羚羊峡谷中有12个游客没有纳瓦荷族导览引领进到峡谷中,其中有七位法国游客,两位美国游客,还有英国游客和瑞典游客。
当天峡谷所在地仅有零星的雨点,但在10英里的上游下了约1.5英寸的雨量,仅下了15分钟后,雨量降到0.75英寸。在降雨后30到45 分钟内形成了暴洪,并直接冲到了下羚羊峡谷中,这12位游客在谷中避之不及,被突然出现的暴洪冲走,其中有两位的尸体一直没有找到,研判是被冲到峡谷之外。最后仅有一位28岁的美国游客生还(被搜救队发现他被卡在岩架上)。
羚羊峡谷区域的暴洪不一定在下雨时出现,有时在远方的上游忽然下了一阵雷阵雨,就有可能急冲至下羚羊峡谷中。后来下羚羊峡谷中就增设了许多铁梯、安全网与绳索,以防意外再度发生。关于下羚羊峡谷是否要开放尾端步行的部分,也因为此意外而有众多争议。
马蹄湾
马蹄湾(Horseshoe Bend)是科罗拉多河(Colorado River)在亚利桑那州(Arizona)境内的一截U形的河道,也是格兰峡谷(Glen Canyon)其中的一小段,由于河湾环绕的巨岩形似马蹄,所以叫作了“马蹄湾”,也有人叫它科罗拉多河的大拐弯
马蹄湾坐落于亚利桑那州小镇PAGE附近,与羚羊谷相距不远。佩吉市(Page, Arizona)属于纳瓦荷原住民保护区,从拉斯维加斯驱车到达这里有将近500公里的路程,一早出发中午前后就可以到达了,如果有兴趣还可以在中途必经的Zion国家公园稍作停留。来到PAGE小镇,一定不能错过两个景点:一个是羚羊峡谷,另一个就是马蹄湾。马蹄湾不仅是免费的,更重要的是虽然它只有一个观望点,但就这个点的震撼程度来讲,世界上难以找出第二个。它的土质就像犹他的土质一样,因为含大量的铁和锰金属所以在阳光下闪耀着美丽的金属红色。其次,切出这个湾的科罗拉多河是翡翠般的绿色,红色的土和绿色的河相得益彰,从颜色上来说非常赏心悦目。再者,它的湾很圆润,从形状上来讲很美。最后,这个湾够深够大,所以这个湾才够气势!俯视科罗拉多河时,你可以望到其中的像苍蝇般小的船。
名称:美国马蹄湾/Horseshoe Bend
地址:佩吉市Horseshoe Bend, Coconino, AZ
景点类型:峡谷 江河
休闲方式:徒步 探险 摄影
适合人群:家庭 单身 情侣 小孩 老人 年轻人 摄影驴友
交通
从佩吉往南,沿89号公路行驶不到10分钟,会发现右侧有一个很大的停车场(+36°52'35.98", -111°30'5.71"附近),停好车后翻过一座山丘才可以看到马蹄湾的真容,马蹄湾是科罗拉多河(Colorado River)在亚利桑那州(Arizona)境内的一截U形的河道,也是格兰峡谷(Glen Canyon)其中的一小段,由于河湾环绕的巨岩形似马蹄,所以叫作了“马蹄湾”,也有人叫它科罗拉多河的大拐弯。
注意事项:
想拍到马蹄湾的全貌就必须站在对面的悬崖上,但在这里一切都是纯天然的,没有门票、没有工作人员,当然也没有你想象中的护栏,所以游客们都非常小心地在悬崖边挪动着脚步,甚至没有人大声说话。马蹄湾的景色是千变万化的,正午的时候往往是一湾碧水,而到了傍晚,河水则会映射出四周岩壁的颜色,深邃中更具魅力。
马蹄湾贴士:
1、一次带好需要的东西,从停车场翻过红土山丘要一公里多,如果来回一次至少半小时,这时候你往往会错过最好的拍照时机;
2、尽量使用三脚架,远离悬崖等危险区域;如果没有脚架,最好选择趴在地上拍照,以防发生意外。
3、可以携带广角镜头前往,否则很难拍摄到马蹄湾全景。
鲍威尔湖
鲍威尔湖(lake powell)是为纪念美国第一个漂流此河并建议开发水利的先驱而命名的。
其面积是米德湖的两倍多,有各种红色砂岩、石拱、峡谷和万面碧波,其风景远胜米德湖,已成为美国西南部的主要国家度假区。
鲍威尔湖是蜿蜒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和犹他州之间的天然水库,但同时也是西部水危机的最典型代表。至2015年4月,鲍威尔湖的储水量只有其正常状态的42%。
鲍威尔湖(lake powell)是为纪念美国第一个漂流此河并建议开发水利的先驱而命名的。
其面积是米德湖的两倍多,有各种红色砂岩、石拱、峡谷和万面碧波,其风景远胜米德湖,已成为美国西南部的主要国家度假区。
鲍威尔湖是蜿蜒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和犹他州之间的天然水库,但同时也是西部水危机的最典型代表。至2015年4月,鲍威尔湖的储水量只有其正常状态的42%。
发展历史
1956年,建筑格伦峡谷水坝时就已经着手建造鲍威尔湖了,但直到1980年将科罗拉多州、圣胡安州的河流以及埃斯卡兰特河流的水引入之后它才真正意义上完工。
鲍威尔湖的修葺史几乎就是这个地区的近代史,它能够唤起西部人和当地土著对于十九世纪欧洲殖民者对这里无情的掠夺的记忆。在这片土地成为广阔平静的湖面之前,它是属于纳瓦霍人的,他们被迫用这片肥沃的土地交换犹他州南部的相同大小的土地,但是那里的土地几乎不能用来耕种。
现在在美国已经有超过5百万土著人,而且他们的人数还在迅速增长。这些土著人很多都致力于收回他们祖先的土地,鲍威尔湖也许会再度成为纳瓦霍人的领地。
早在1972年鲍威尔湖就建立了水上休闲娱乐中心,每年的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有三百万之多。
位置境域
鲍威尔湖以探险者John Wesley Powell将军命名,是美国第二大人工湖。位于犹他州和亚利桑那州交界处的鲍威尔湖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湖之一。经测量,这个湖占地面积6.5万公顷,170米深,300公里长,同时拥有着3500千米长的海岸线。
鲍威尔湖是圣胡安河西部的一个分支。圣胡安河发源于科罗拉多州南部的一河流,流程约579公里(360英里),流经新墨西哥西北和犹他州东南后注入科罗拉多河。
生态问题
美国"陆地5"号卫星2010年4月7日拍到鲍威尔湖的东北部。从20世纪90年代末到2000年年中这10年里,科罗拉多河流域上游经历多年干旱,这导致鲍威尔湖的水位直线下降。人们对这条河的河水需求量,远远超过了河水的补给速度,2005年这个水库的蓄水量仅剩原来的33%。美国"陆地5"号卫星2010年4月7日拍到这张图片,它显示的是鲍威尔湖的东北部。科罗拉多河从米莉悬崖弯曲处流往这里,最后汇入鲍威尔湖。在狭窄山谷的西端,"脏魔河"在该湖的北部与之交水位降低水位降低汇。由于该水库的北部突然急转弯,水里的沉积物在这里混合在一起,沉入水底,使这里的水变成绿色,下游的水变成深蓝色。2010年的水位比10年前同一时期的水位更低,但是水位最低的一次发生在2005年。
据美国垦务局说,2010年4月鲍威尔湖的注入量平均是94.5%,比4月初的平均66%稍高一些。据该局2010年5月的总结显示,4月该湖的水流注入量比预期结果更大,可能是由冰雪更早融化造成的,因此,这可能并不是2010年春季的径流量比预测值更大的一个迹象。对西部水体管理人员来说,降雨量减少和城市人口激增,将成为未来需要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鲍威尔湖由于过度开发和干旱,水位线不断降低。由于流入湖内的水量一直很少,到2015年4月,鲍威尔湖的储水量只有其正常状态的42%。
葛兰峡谷大坝
葛兰峡谷大坝位于内华达州拉斯维加斯附近的布赖克峡谷。它控制着科罗拉多河的水流,并且能发电。 葛兰峡谷大坝以科罗拉多州的美好风景为背景,建于亚利桑那州的科罗拉多河上。可以从周围的环境看出,这地方比较干燥,而大坝的使命就是为美国这部分特别干旱的地区贮存水资源。它高达216米,拱形的顶部长达470米。它因对当地的动植物群有影响而遭受批评,但却满足着三个州的社区需求。这个水坝是利用此地葛兰峡谷的自然条件,在峡谷两岸垒起大坝拦截科罗拉多河水,进行水利发电和水利调节。
兴建原因
近一百年来,美国地方政府和国会一直认为,任令美西河流西向入海简直就是一种不可原谅的资源浪费:它们认为,除了可供农业灌溉和水力发电之外、这些丰沛的水资源还可以引入湖泊,成为颇具及引力的观光资源,并使这些湖泊具有调节水量的功能。在这种信念的催促之下,美国联邦及相关的州政府当局特别结合民间业者的力量,百年来累计在贫瘠的美西地区建造六百多座大小水坝。
历史编辑
1957--1963年建成,是美国第2高坝(216米)。大坝属于美国军方管理,提供免费的导游,可下到坝底的发电站参观。 1963年大坝建好后开始关闸蓄水,由此形成了鲍威尔湖(lake Powell),是为纪念那位第一个漂流此河并建议开发水利的先驱Powell 将军而命名的。由于体积巨大,一直蓄水17年,直到1980年才将此湖添满,现在是美国第2大人工湖。1972年建立了葛兰峡谷国家旅游度假区(Glen Canyon national recreation area),此度假区面积很大,跨尤他和亚历桑那两州,开发了很多水上运动,加上大湖两岸风光,是名副其实的度假地。
一九七0年代起,这些水坝开始成为争议的焦点;批评者认为,它们不但打乱可以保持生态平衡的大自然涌旱规律,更导致无数的鲑鱼因为无法人海而死亡。随着时代的演变,美国国会和地方政府对这件事的看法也已经出现微妙的转变。
09年二月,美国高山环保会大胆提出抽干「鲍威尔湖」的构想。这个人工湖是在高达七百一十英尺的巨型葛兰峡谷大坝竣工启用之后,于一九六三年蓄水成湖。多年来,葛兰峡谷大坝一直使得科罗拉多河的部分河道因为断流而淤塞,并使得葛兰峡谷一直低于水线。
09年九月,美国国会众议院的两个小组委员会特别针对此事召开听证会。高山环保会会长威尔巴赫表示,国会的听证使得此事正式搬上台面,虽然主张保留大坝的人士依旧为数不少,所举的理由看似冠冕堂皇,不过,美西水坝一些以往不为人知的秘密也从此渐渐公诸于世。比尔德指称、当初兴建这些大坝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解决经济和开发的问题、而是因为当年的国会议员诸公可以透过这些工程,堂而皇之的将大把大把的联邦建设经费挪用在自己的家乡;结果是,许多大坝最后并末发挥整体经济效益,鲍威尔湖的湖水甚至从末派上用场。
现状编辑
这座水坝的拆除并非绝无仅有,这个拆除作业却具有一定程度的历史象征意义。在往后几年里、美西地区将陆续拆除一些水坝。以布特河为例,当局就打算在明年春季继续拆除河上的另外两座水坝。华盛顿州艾尔瓦河的两座水坝使得为数大约五十万条的鲑鱼无法入海,如今,其中一座很可能在公元两千年拆除,另外一座更是难逃环保人士的严厉批判。
曾任美国联邦政府高阶水利官员的美国「全国奥杜邦学会」的比尔德表示:「朝野人士突然之间发现,拆除水坝是可行的。我在半年前根本想不到会有这种发展。」
无论如何,美国政府总算已经动手拆除一些小型水坝。除了发挥微不足道的水利发电功能之外,奥勒冈州和华盛顿州的一些小型水坝简直佬无其他经济效益可言,环保人士则愤愤的指称,这些水坝还会扼杀蛙鱼生路。在利不抵矢的大前提之下,许多美西水坝相继拆除只是早晚的问题。
水位下降
据美国宇航局网站报道,从20世纪90年代末到2000年年中这10年里,科罗拉多河流域上游经历多年干旱,这导致鲍威尔湖的水位直线下降。人们对这条河的河水需求量,远远超过了河水的补给速度,2005年这个水库的蓄水量仅剩原来的33%。
作用
多年来,这座以水泥、钢筋、木材等三种材质混合建成的小型水坝一直负责为面积达六万英亩的稻田提供灌溉用水。如今,随着水坝的拆除,布特河已经再现生机。
相关景点编辑
鲍威尔湖
鲍威尔湖(POWELL)是为纪念那位第一个漂流此河并建议开发水利的先驱而命名的。它的面积是米德湖的两倍多,有各种红色砂岩、石拱、峡谷和万面碧波,其风景远胜米德湖,已成为美国西南部的主要国家渡假区。
这是美国犹他州的鲍威尔湖,它是圣胡安河西部的一个分支。圣胡安河发源于科罗拉多州南部的一河流,流程约579公里(360英里),流经新墨西哥西北和犹他州东南后注入科罗拉多河。
位于犹他州和科罗拉多州交界处的鲍威尔湖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湖之一。经测量,这个湖占地面积6.5万公顷,170米深,300公里长,同时拥有着3500
【价格】住宿:哈奇
酒店:布莱斯峡谷哈奇汽车旅馆(Hatchi Station Bryce canyon)
(4人/88.56D 平均21.64D/每人)
【地址】
【电话】
【其他】
布拉夫(Bluff ,UT) ——羚羊谷(Antelope canyon,AZ)
经由:US-160W和AZ—98W
路程:256.6km
时间:2小时34分钟
出发时间:上午8:00(更早)
沿途:西部风光
羚羊谷(Antelope canyon,AZ)—马蹄湾(Houseshe Bend,AZ)
经由:AZ-98W
路程:15.52km
时间:0小时17分钟
出发时间:待定
注意事项:带足量饮水。
马蹄湾(Houseshe Bend,AZ)——哈奇(Hatch,UT)
经由:US-89
路程:206.4km
时间:2小时6分钟
出发时间:待定
沿途:鲍威尔湖(Lake Powell,AZ)、
格兰峡谷大坝(glen canyon DAM)
注意事项:89公路上小牌子“Houseshoe Overlook”
住宿:哈奇
酒店:布莱斯峡谷哈奇汽车旅馆(Hatchi Station Bryce canyon)
(4人/88.56D 平均21.64D/每人)
布拉夫气候:11°c -25°c
拉斯维加斯(Los Vegas , NV)——洛杉矶(Los Angeles, CA)
经由:I-15 W
路程:430.4km
时间:3小时56分钟
出发时间:上午8:00 中午到达洛杉矶
住地:洛杉矶
酒店:欧启明家 请欧启明同学安排住宿与行程
洛杉矶气候:16°c -25°c
布莱斯峡谷国家公园
布莱斯峡谷国家公园(Bryce Canyon National Park)是位于美国犹他州西南部的国家公园。其名字虽有峡谷一词,但其并非真正的峡谷,而是沿着庞沙冈特高原东面,由侵蚀而成的巨大自然露天剧场。
布莱斯峡谷国家公园 Bryce Canyon National Park
位于美国犹他州西南部,其名字虽有峡谷一词,但其并非真正的峡谷,而是沿着庞沙冈特高原东面,由侵蚀而成的巨大自然露天剧场。其独特的地理结构称为岩柱(hoodoos),由风、河流里的水与冰侵蚀和湖床的沉积岩组成。位于其内的红色、橙色与白色的岩石形成了奇特的自然景观,因此其被誉为天然石俑的殿堂。
布莱斯峡谷国家公园比邻近的宰恩国家公园与大峡谷处于更高海拔。其边缘大约高8,000英尺至9,000英尺 (2400米至2700米),而大峡谷南部边缘则为海拔7,000英尺 (2100米)。由于高度的不同,其拥有十分不同的自然生态与气候,所以经常使游客感到巨大差异 (指那些在同一假期里游览了全部三个公园的游客)。
峡谷地带由摩门教信徒首先于1850年代开发,并在1875年,埃本尼泽·布莱斯(Ebenezer Bryce)移居至此后命名。此附近的地带于1924年成为美国国家保护区,并于1928年被设计为国家公园。此公园面积大约为56平方英里(145平方公里)。其因此处偏远,所以游客数量较宰恩国家公园与大峡谷为低。犹他州的卡纳布市则位于此三地之正中。
地理
莱斯峡谷国家公园位于犹他州南部,大约在宰恩国家公园东北方50英里(80公里),并比其高1000英尺(300米)。所以其气候较冷并有较多降水现象。一个与其相似并且相邻但海拔较高的例子为锡达布雷克斯国家保护区。
布莱斯国家公园最高点是彩虹点,在这里,宝瓶星座高原、布莱斯露天剧场、亨利山脉、赤岩断崖、白岩断崖。
其位于科罗拉多高原并横越庞沙冈特高原的东南侧。游客通常会登上高原并望向其内的包含断层的山谷与其旁边的帕里亚河。而Kaiparowitz高原的边缘则将山谷的对面合上。宝瓶星座高原、布莱斯露天剧场、亨利山脉、赤岩断崖、白岩断崖。
皆可看到。从崖顶望下去十分壮观。布莱斯国家公园中的岩石层非常漂亮,在阳光的映照下,岩石的表面产生像火
一样的颜色。布莱斯峡谷并非由中央的水流侵蚀而成,所以其在技术上并非峡谷。其为向源侵蚀将庞沙冈特高原新生代的地层挖开而成。此侵蚀法制成了众多精巧与色彩缤纷的尖柱形岩石,名为岩柱,可高达200英尺(60米)。一系列的露天剧场在公园内延绵超过20英里(30公里)。其中最大的为布莱斯露天剧场,长12英里(19公里),阔3英里(5公里)与深800英尺(240米)。
其最高点为彩虹点,高9,105英尺(2,775米),为该风景走廊的尽处。在该点,宝瓶星座高原(Aquarius Plateau)、布莱斯露天剧场、亨利山脉、赤岩断崖、白岩断崖皆可看到。科普峡谷,其位于公园的东北角,为公园的出路,并且是公园的最低点,高约6,600英尺(2,011米)。
开发
峡谷地带由摩门教信徒首先于1850年代开发,并在1875年,(Ebenezer布莱斯 Bryce)移居至此后命名。此附近的地带于1924年成为美国国家保护区,并于1928年确立为国家公园。此公园面积大约为145平方公里。此国家公园亦将其名称借予三维塑模软件Bryce(布莱斯),其为崎岖地形的绚染软件。
人类足迹
美洲土著居住现代人对于早期人类在布莱斯峡谷地区居住的情况所知甚少。对于布莱斯峡谷国家公园与庞沙冈特高原所作的考古研究显示此地区最少在10,000年前已有人居住。有数千年历史的编筐时期的阿纳萨齐文化的工艺品在公园南部被发现。其他于普布罗时期与弗里蒙特文化(至公元12世纪中)的工艺品亦被发现。
派尤特人在其他文明离开的同时进驻此山谷与高原附近的土地。这些美国土著主要以打猎与采集野果为生,但亦会以种植部分产物来补充食物来源。派尤特人创造了一些关于布莱斯峡谷国家公园内岩柱的传说,其相信岩柱为传说里狡猾的郊狼变身而来的石头。最少一位年老的派尤特人称其文化将岩柱称为Anka-ku-wass-a-wits,在派尤特语里解作红色的脸。
白人开发与殖民
直至18世纪末与19世纪初时白人侵略者仍未开发此偏远与难抵的地区。摩门教信徒在1850年代初次侦察此地,以评估其开发农业的可能,并以其作牧场与定居地。
首次对此地区的科学探索是于1872年由美国陆军少校约翰·包威尔进行。包威尔与其地图制作者和地质学家团队,勘探了塞维尔与维琴河地区,此为其科罗拉多高原的大规模勘探的一部分。其地图制作者保留了很多派尤特人使用的地名。
小队摩门教信徒拓荒者伴随著其探索行动并尝试在布莱斯峡谷东面沿帕里亚河定居。在1873年,Kanarra牧牛公司开始于此地区放牧牛只。
摩门教派苏格兰移民埃本尼泽·布莱斯与其妻玛丽定居于帕里亚谷地,因为其认为埃本尼泽·布莱斯的木工技巧有助于开发此地区。布莱斯家庭选择在布莱斯峡谷右下方居住。布莱斯现在为公园边界的地方放牧牛只,据说其曾称此地为容易损失牛只的险恶地带。其亦建设了一条通往高原的道路以运送柴枝与木材,并建设了一条运河以灌溉其农作物与为其饲养的动物提供食水。其他定居者很多便将此地非正式地称为布莱斯的峡谷,并在其后正式定名为布莱斯峡谷。
干旱、过度放牧与河水泛滥使得派尤特人最终迁离此地区,并使得定居者尝试建立由塞维尔河取水的取水运河。当众多定居者,包括布莱斯家庭尝试兴建运河失败后,皆离开此地区。布莱斯将于1880年其家庭迁至亚利桑那州。剩下的定居者则挖通了一条长10英里(16公里)的水道,由塞维尔河东侧取水至特罗皮克山谷.
公园的建立
J.W.涵飞般的森林监察者推广布莱斯露天剧场的风景奇观,并于1918年全国性地派发相关文章,使人们产生兴趣。然而,遍远地区的交通不便与久缺食宿供应使得游客数量不多。
卢比·西莱特、哈洛·鲍曼与伯理兄弟在其后于此建立了简朴的居所,并在此地区建立旅游服务。西莱特于其后成为首位布莱斯峡谷的邮政局长。游客逐渐增多,在1920年代初期,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开始将其铁路扩展至犹他州西南部,使得游客数量更为增多。
与此同时,自然资源保护者开始关注高原上因过度放牧与伐木和无限制的游客游览而造成的破坏。很快地便有一个保护该地区的运动成立,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的主管史提芬·马瑟对此作出回应,并提议建立联邦公园。于是,犹他州政府与犹他州州议会要求联邦对此地区作出保护。马瑟因此亦将其提议提交给沃伦·哈定总统,在1923年6月8日,哈定总统宣布布莱斯峡谷国家保护区成立。
同年,一条通往高原的公路建成,以提供更便利的方法通往观赏露天剧场的观光点。于1924年至1925年,人们以该地的木材与石头建成布莱斯峡谷小屋。
在1924年,美国国会决定为布莱斯峡谷的保护地位由美国国家保护区提升至美国国家公园开始工作,以建立犹他州国家公园。将私有与州有的土地权转移至联邦政府的工作开始,犹他州公园公司负责商议转移事项。最后的一项收购行动于四年后完成,在1928年2月25日,布莱斯峡谷国家公园成立。
在1931年,赫伯特·胡佛总统在公园南方附加了一个地区,而在1942年,635英亩(2.57平方公里)的土地再被拨归公园,使得公园的总面积达至35,835英亩 (145.02平方公里)。参观步道,于1934年由公共资源保护队完成的风景走廊在今日仍在使用。由1956年开始,此公园的行政工作由附近的宰恩国家公园负责,其时亦为布莱斯峡谷首位主管开始工作。
近期历史
为了回应不断增加的游客数量与交通阻塞,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在2000年6月时开始实行一个暑期的公园内部往返接送计划。在2004年,公园内部古旧与不足的公路系统亦开始被重组。
地质情况编辑
莱
布莱斯峡谷国家公园景观
布莱斯峡谷国家公园景观 (26张)
斯峡谷地区由白垩纪后期至新生代初期出现沉积运动,其沉积运动在公园内不同位置有著不同程度:
·达科他沙岩与特罗皮克页岩被沉殿至暖、浅的白垩纪海路的水里,并在其内加工(其岩石显露面在公园边界外不远处被发现)。
·公园内五颜六色的精巧的岩柱,其由6千3百万年至4千万年前的水流与湖所形成的冷却系统所造成的沉殿物在经过千百年的侵蚀后形成像雕刻品的奇观(由古新世纪至始新世)。不同的沉殿物沉积在湖里,使湖变浅,并使海岸线与河流的三角洲迁移。
此外亦有少数其他形成物,于其后两个地壳隆起的世代因侵蚀作用而形成:
·拉拉米造山运动在7千万年前开始,影响了整个北美洲,并持绩了数百万年。这次运动帮助了落矶山脉的形成,并与白垩纪海路时期接近。那些悬崖、Wahweap与Kaiparowits高原的形成为此时地壳隆起的结果。
·科罗拉多高原在1千万年至1千5百万年前隆起并被细分为不同的高原 - 每个高原与其邻近的高原被断层分隔,因此各自的隆起速率不同。塞维尔河的形成在此隆起期被分离出来。
垂直节理经由此次隆起产生,最终(现在仍然)被优先侵蚀。最易被侵蚀的粉红悬崖上的荒原上较易形成被称为岩柱的平底尖柱形岩石,而较大抗蚀力的白岩悬崖则会形成独石柱。粉红色是因为氧化铁与锰。此外还形成了拱状岩石、天然石桥、墙壁与窗。岩柱则由软沉积岩组成,并且被较硬、不易被侵蚀的岩石覆盖,以保护其下的圆柱。布莱斯峡谷是地球上岩柱含量最高的地方之一。
在此公园里的形成物为整个大阶梯的一部分。而这连续地层的最古老部分在大峡谷里显露出来,中间层在宰恩国家公园里显露出来,而最年轻的部分则裸露地横卧在布莱斯峡谷地区。在各国公园里与附近地区,大阶梯的地层有少量的重叠。
生态编辑
布莱斯峡谷里的森林与草原为各类动物,由鸟类与小型哺乳类动物至狼与偶然出没的红猫、美洲狮与美洲黑熊提供了栖息地。骡鹿为公园里最常见的大型哺乳类动物。马鹿与叉角羚羊(pronghorn antelope)在最近又再在公园附近繁衍,间中会闯入公园里。每年有超过160种鸟类造访公园,包括雨燕与燕子。
大部分鸟类会在冬季里迁往较温暖的地区,但松鸦、渡鸦、五十雀、鹰与猫头鹰则会停留在此。在冬季,骡鹿、美洲狮与郊狼会迁移至较低海拔地区。黄鼠与旱獭会以冬眠方式过冬。
根据海拔的不同,可将公园分为三个生物区带:
·公园最低海拔的地区主要由沼泽松(pinyon pine)、桧、熊果、花楸(serviceberry)与antelope bitterbrush所组成的矮树林所主导。白杨/三角叶杨类、白桦与柳亦在此地区生长。
·美国黄松(Ponderosa Pine)森林、蓝云杉和黄杉、熊果和美洲苦树属形成的矮树丛覆盖了中等海拔,这里是水份充足地区。
·黄杉与科罗拉多冷杉(White Fir)与白杨和恩格尔曼氏云杉(Engelmann Spruce)在庞沙冈特高原形成了森林。在这最严苛的地区亦有著狐尾松(Limber Pine)与古刺果松(Great Basin Bristlecone Pine)。
此外,公园亦充满隐生土壤(cryptobiotic soil),此为地衣(lichen)、藻类、真菌与蓝菌混合而得。这些有机体慢僈地进行的侵蚀作用与将氮加至土壤里皆可帮助土壤保持水份。
虽然人类活动在美国大部分地区皆对野生生物的栖息地构成重大破坏,然而犹他州南部的低降雨量大大限制了人类的活动并使这地区的野生生物多样性得以加强,而较少受人类的影响。
活动编辑
大部分游客使用长18英里(29公里)风景走廊来观赏风景,通由此路,可以观赏到露天剧场的13个景点。
布莱斯峡谷有著8个被标记著与持续维护著的徒步小径,并且可以在少于一日的时间内行毕:
Mossy Cave
(1小时,Utah State Route 12 特罗皮克西北方),
边缘径
(5-6小时,任何边缘地区),
Bristlecone Loop
(1小时,彩虹点)
皇后花园栈道
(1-2小时,日出点),这些为容易至中等的徒步径。
·纳瓦霍环线
(Navajo Loop)(1-2小时,日落点)
塔桥
(2-3小时,日出点北)方,这些为中等徒步径。
·仙境环线
(Fairyland Loop)(4-5小时,仙境点)与
躲迷藏环线
(Peekaboo Loop)(3-4小时,布莱斯点),这些为艰辛的徒步径。
部分路线会重叠,使徒步旅行者可以通由合并路线来增加挑战性。
公园有亦有著两条路径供人彻夜步行;9英里(14公里)长的Riggs环线与23英里(37公里)长的位于边缘径下的路径。两者皆需得到边缘地区露营准许。而公园里总共有50英里(80公里)长的路径。
仙境环线、帕瑞雅(Paria)与边缘径共有超过10英里(16公里)的标记著但并未加修饰的滑雪路径。
在Yovimpa点、彩虹点、纳瓦霍山与凯巴伯高原等地,通常天朗气清,可远望至90英里(140公里)外的亚利桑那州。若是万里无云的日子,则200多英里(320公里)外的东亚利桑那州与西新墨西哥州皆可看到。公园亦有著北美洲最黑暗的夜空。天文学家可以以肉眼看到约7500颗星星,而大部分地方因为光害的影响只可看到少于2000颗星星(很多大城市里只可看到数颗星星)。
这里有著两个营地,北营地与南营地。通往北营地的A环线是全年开放的。在晚春至早秋间则会开放附加环线与日落营地。拥有114间房间的布莱斯峡谷小屋是另一个在公园里渡宿的方法。
【价格】住地:拉斯维加斯
酒店:拉斯维加斯马戏团娱乐场度假村(Circus Circus Las Vegas )
(双人/50.40D 平均25.2D/每人)
【地址】
【电话】
【其他】
哈奇(Hatch,UT)——
布莱斯峡谷国家公园(Bryce canyon National Park UT)
经由:US-89N和UT-12E
路程:39.04km
时间:0小时27分钟
出发时间:上午8:00
沿途:西部风光
布莱斯峡谷国家公园(Bryce canyon National Park UT)—拉斯维加斯(Los Vegas , NV)
经由:I-15S
路程:416km
时间:3小时48分钟
出发时间:待定
住地:拉斯维加斯
酒店:拉斯维加斯马戏团娱乐场度假村(Circus Circus Las Vegas )
(双人/50.40D 平均25.2D/每人)
拉斯维加斯气候:20°c -34°c
洛杉矶 - 美国第二大城市
洛杉矶(Los Angeles),是一座位于美国西海岸的城市,又称为"天使之城"。它的面积为1214.9Km²。洛杉矶-长滩-圣安娜都会区拥有人口13485631(2013年)。大洛杉矶地区所涵盖的范围更大,包括5个县,大约1800万人口。
洛杉矶GDP为6931.16亿美元(截止2014年6月)排名世界第三(仅次于纽约和东京)。洛杉矶位于美国加州西南部,是美国的第二大城市,仅次于纽约,也同时是西部最大都会,美国最大的海港。全世界的文化、科学、技术、国际贸易和高等教育中心之一,还拥有世界知名的各种专业与文化领域的机构。该市及紧邻的区域,洛杉矶已为美国石油化工、海洋、航天工业和电子业的最大基地,它是美国科技的主要中心之一,拥有美国西部最大的海港,享有"科技之城"的称号。洛杉矶成为在美国仅次于纽约的金融中心。2014年3月5日洛杉矶决定在部分公共场合(餐厅、酒吧、公园和其他禁烟区域)禁止吸电子烟。洛杉矶湖人队大当家科比是城市招牌之一。
坐落在美国西海岸加利福尼亚州南部的洛杉矶(Los Angeles)是仅次于纽约的美国第二大城市,以其旋漪的风光、大都市的气派、集繁华与宁馨于一身,是美国西海岸边一座风景秀丽、璀璨夺目的海滨城市。人口383万 (截至2009年7月)。
洛杉矶濒临浩瀚的太平洋东侧的圣佩德罗湾和圣莫尼卡湾沿岸,背靠莽莽的圣加布里埃尔山,面积1200多平方公里。大市区包括洛杉矶县和奥兰治、文图拉两县的一部分,以及贝弗利希尔斯、帕萨迪纳、长滩等80余个大小城镇,总面积10567平方公里。城市座落在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的开阔盆地中,除局部为丘陵外,地面平坦,平均海拨84米,最高点埃尔西峰高1549米。一年四季阳光明媚,干燥少雨,气候温和宜人,平均气温12度左右,1月平均气温13.7℃,7月23.4℃。年降水量仅357毫米,以冬雨为主。
1769年8月2日(天主教圣母节第二天),西班牙远征队为寻找开设教会地点来到这里,1781年在建镇,并把这里称为“天使女王圣母马丽亚的城镇”,后简称“天使之城”(西班牙语的音译即洛杉矶)。洛杉矶原为印第安人的牧区村落,1781年成为西班牙殖民地。1818年美国人首次到此。1821年归属墨西哥。1846年美、墨战争后割让给美国,成为美国领土。1848年西部“淘金热”吸引来大批移民。1850年设市,同年加利福尼亚成为美国第31个州,当时洛杉矶人口仅1600人。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石油的发现,洛杉矶开始崛起,迅速发展成美国西部一个最大的城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现代工业的崛起,商业、金融业和旅游业繁荣,移民激增,城区不断向四周扩展,洛杉矶成为美国的特大城市。现在的洛杉矶,已成为美国石油化工、海洋、航天工业和电子业的最大基地。近年来,洛杉矶的金融业和商业也迅速发展,数百家银行在洛杉矶设有办事处,包括许多著名的国际大财团,如洛克希德,诺思罗普,罗克韦尔等,洛杉矶已成为仅次于纽约的金融中心。
除拥有发达的工业和金融业,洛杉矶还是美国的文化娱乐中心。一望无垠的沙滩和明媚的阳光、闻名遐迩的“电影王国”好莱坞、引人入胜的迪斯尼乐园、峰秀地灵的贝佛利山庄......使洛杉矶成为一座举世闻名的“电影城”和“旅游城”。洛杉矶市区广阔,布局分散,整座城市是以千千万万栋一家一户的小住宅为基础。绿荫丛中,鳞次栉比的庭院式建筑,色彩淡雅,造型精巧,风格各异,遍布于平地山丘上。市中心有十几幢数十层的高楼。高速公路与城市街道纵横交错、密如蛛网,四通八达。洛杉矶道路面积占全市面积百分之三十左右,是美国高速公路最发达的城市,也是全美拥有汽车最多的城市。
洛杉矶的文化和教育事业也很发达。这里有世界著名的加州理工学院、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南加利福尼亚大学,亨廷顿图书馆、格蒂博物馆等。洛杉矶公共图书馆藏书量居全美第三位。洛杉矶还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举办过两届夏季奥运会的城市。
洛杉矶是美国西部最大的工业中心,制造业产值约占加利福尼亚州的1/2,居全国第三位。洛杉矶还是设备现代化的深水海港。附近的长滩有著名的瑟摩斯工程,是开采石油的人工岛,岛上有世界独一无二的大斜井。
大量的移民使洛杉矶成为一个多民族、多种文化色彩的国际性城市,少数民族占全市人口的一半左右,并拥有众多移民社区,各色人种聚居的地区形成了各自的“城”。洛杉矶也是美国华人的主要聚集地之一,约有40万左右华人。中国城是一新一老的“唐人街”,新唐人街建于20世纪中期,位于北百老汇区的闹市和高山区之间。1981年12月8日,洛杉矶与广州结为友好城市。2001年为庆祝两市缔结友好城市20周年,广州市向洛杉矶市赠送了一尊仿西汉南越王墓中出土的青铜“甬钟”,以作为两个城市人民之间永久友谊的象征,安放在2003年落成的中国城蓝线火车站上。
地理位置
洛杉矶濒临浩瀚的太平洋东侧的圣佩德罗湾和圣莫尼卡湾沿岸,背靠莽莽的圣加布里埃尔山,面积1,290.6平方公里。大都会区包括洛杉矶县(Los Angles County)、奥兰治县(Orange County)、文图拉县(Ventura County)、河畔县(Riverside County)以及圣伯纳迪诺县(San Bernadino County)的一部分,以及贝弗利希尔斯、帕萨迪纳、长滩等80余个大小城镇,总面积10,567平方公里。城市坐落在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的开阔盆地中,除局部为丘陵外,地面平坦,平均海拔84米,最高点埃尔西峰高1,548米。
自然气候
洛杉矶位于地中海型气候带,气候温和。大体上终年干燥少雨,只是在冬季降雨稍多。全年阳光明媚,基本上极少时间会在冰点以下,因此降雪的机率也不是很高。年降水量仅378毫米,以冬雨为主。洛杉矶日夜温差较大,日间比较炎热,就算是冬季,日间气温经也有摄氏20度,夏季日间温度则常超越35度,甚至常因热浪袭击而造成山林失火的情况。平均最高气温23.3摄氏度,平均最低气温13。降雨主要集中在冬季和春季,2月是最潮湿的季节。
行政区划
洛杉矶都会区
洛杉矶是一个很有名的同核城市群,从形式上来看,洛杉矶有市县各种体制的设立;但从城市形态来看,洛杉矶是一个由接近100个同核城市组成的大都市。这些城市紧凑有序地排列在接近1万平方公里的长方形地块,轮廓鲜明。洛杉矶没有一个起支配作用的市中心,每天数百万辆的车流并没有向心或辐射般地通过一个城市的中心点。
洛杉矶县
洛杉矶县现在人口约1024万,是美国最大的县。县的职能有实施法律、评估财产、征税、公共卫生、公共社会服务和救济贫民,此外还有防洪、水资源保护、公园和一些文化娱乐服务。洛杉矶县内有88个市,自治程度各不相同,有37个市和县协议由县提供全部市政服务。洛杉矶县内65%的地区没有成立市镇等自治体,大约有100万人生活在这个范围内,这个区域的市政服务由县提供。
等级
洛杉矶式的地方“县——市”(广域地方——基础地方)之间的关系,按照东方人的习惯,就是“市分等”。
一等市,市内所有行政由市政府办理。
二等市,市内行政部分由市办理,部分交由市际联合政府,或其上位的县办理。
三等市,市内行政基本上由县办理,市政府只负责很少的行政。
人口则一等最多,后面少。主要的分等标准,就是人口。
旅游景区
好莱坞:如果想第一天就HIGH到尽兴,就先来好莱坞。环球影城、星光大道、杜莎夫人蜡像馆、柯达剧场、中国剧场都聚集在这里。格里菲斯公园 (Griffith Park)最好晚上去,那儿有着全好莱坞最美最壮观的夜景观景台,好莱坞的巨型标牌就在公园的山顶,没有比这儿更好的摄影地点了。要想真的玩儿痛快,一天时间可是不够的,最好在好莱坞多住上一晚。[1]Sunfire提示:中国戏院最吸引人的还是戏院前庭那173位明星所留下的足印,每个到此一游的游客,不是忙着拍摄自己偶像的足印,就是把自己的手放在明星手印上好好比对一番。很多著名好莱坞影星如丹泽尔?华盛顿、汤姆?汉克斯、哈里森?福特、梅尔?吉布森、汤姆?克鲁斯、阿诺德?施瓦辛格都在这里留下了纪念,就连唐老鸭也在这里留下了可爱的脚印。 洛杉矶的迪士尼乐园是建立最早的一个。这里不但是孩子们的天堂,也是成人们体验新奇的冒险,享受最简单的快乐的地方。乐园分为两个部分,你可以选择购买或者全部购买,可以买一日票或多日票。
TIP: 迪士尼的开放时间会随时更改,你必须要提前到官方网站去查询。觉得够刺激的、够新奇的、够高科技的景点都满足了,是时候去洛杉矶的海滩转转了。特别推荐圣塔莫尼卡海滩,那好玩的地方数不胜数,日落美到不行,码头更是很多电影电视的最佳外景地,还有层出不穷的有趣活动,你可以在这里放松身心,或与恋人舒舒服服沿海滩来次浪漫步行,还可以与朋友边走边看,到处都有让你大开眼界的妙景。[2]
必游景点
格里菲斯公园 (Griffith Park) 迪士尼乐园(DisneyLand Park) 环球影城 (Universal Studio) 六旗魔术山主题公园 (Six Flags Magic Mountain) 圣塔莫妮卡海滩 (Santa Monica Beach) 日落大道 (Sunset Blvd) 好莱坞星光大道( Hollywood Walk of Fame) 柯达剧院/杜比剧院 (Kodak/Dolby Theater) 杜莎夫人蜡像馆 (Madame Tussauds Hollywood)
唐人街
唐人街坐落在洛杉矶市中心,是华人聚居的地方,有浓郁的中华文化。最受人好评的莫过于饮茶加晚餐的中国餐馆。但要注意夜间前往最好利用出租车。 洛杉矶华人主要聚居在洛杉矶东部市郊的圣盖博谷地区 (San Gabriel Valley),其中以蒙特利公园市(Monterey Park),阿罕布拉市(Alhambra),圣盖博市(San Gabriel),柔似蜜市(Rosemead),天普市(Temple City),亚凯迪亚市(Arcadia),圣马利诺市(San Marino),南帕萨迪纳市(South Pasadena),哈仙达岗(Hacienda Heights),罗兰岗(Rowland Heights),钻石吧市(Diamond Bar),核桃市(Walnut)这些地区为主。
小东京
美国最大的日本人街道。其中美籍日裔博物馆值得一看,小东京以南为洛杉矶治安恶劣区域,不要随意前往。
欧威拉街
欧威拉街是洛杉矶的发祥地,有墨西哥风格的餐厅、工艺品商店。附近被指定为州立历史公园,园内保存了27幢古老的建筑。街道不过200米,却集中了很多银器、玻璃器皿、皮革制品、民族服装等商店,非常繁华。
格里菲斯公园
格里菲斯公园是全美最大的城市公园。位于好莱坞以北,面积1600万平方米。内有高尔夫球场及网球场、骑马道、天文台、动物园等。
洛杉矶交响乐团
洛杉矶交响乐团是闻名全球的交响乐团。每年夏季都在洛杉矶城内举办露天音乐会,演出季节长达三个月。尤其是在好莱坞露天剧场的演出能使人们体会到欢愉的洛杉矶风情。
地址:135N,Grand Ave.Los Angeles Philharmony
好莱坞
好莱坞是全球最著名的影视娱乐和旅游热门地点,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市区西北郊。这里依山傍水,景色宜人。最先是由摄影师寻找外景地所发现的,大约在20世纪初,这里便吸引了许多拍摄者,而后一些是为了逃避专利公司控制的小公司和独立制片商们纷纷涌来,逐渐形成了一个电影中心。
环球影城
环球影城是以电影式主题乐园闻名洛杉矶的环球影城,不但有许多宛如电影场景重现的游乐项目,与环球影城比邻而居的City Walk,各商店、餐厅、电影院都以色彩鲜明、造型活泼的巨型招牌吸引游客,让游客一踏进环球影城,立即享受视觉感官的强烈刺激。为了扩大片厂的需要,影界巨擘Carl Laemmle于1915年,将他的影厂从好莱坞迁至占地更大的现址,并设计了「环球影城之旅」,25年来带领许多游客参观拍片过程,直到1964年改用目前园中使用的电车(Backlot Tram Tour),继续带各国参观者前往各知名场景。游玩环球影城,最好空出整整一天的时间,才能玩得尽兴。早上先在City Walk拍拍照,Hard Rock Cafe的大吉他、大金刚、Wizardz、环球圆形剧场(Universal Amphitheater)等,都是拍照的好地点。
圣塔莫尼卡
圣塔莫尼卡是洛杉矶最有名的海滩之一,这里有一个突堤码头,这个码头最早是建于 1908年。在突堤码头上有一个游乐场和一些餐厅,在这里有脚踏车的小径,在海滩上可以打排球、溜直排轮鞋,爬上山坡后还有一片草地,值得一提的是距离海滩不远处有一个适合逛街的行人徒步区-三街Third Street。
洛杉矶迪士尼乐园
迪士尼乐园位于洛杉矶市区东南,是世界上最大的综合游乐场。1955年,美国动画片大师沃尔特·迪士尼在洛杉矶附近创办了第一座迪士尼游乐园。主题游乐公园有主街、冒险乐园、新奥尔良广场、动物王国、拓荒者之地、米奇卡通城、梦幻乐团、未来王国八个主题公园。中央大街上有优雅的老式马车、古色古香的店铺和餐厅茶室等;走在迪士尼世界中,还经常会碰到一些演员扮成的米老鼠、唐老鸭、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游客来此还可以到附近的海滩游泳、滑冰、驾帆船,到深海捕鱼,乘汽球升空,或是参观附近的名胜古迹。
盖蒂中心
盖蒂中心(Gety Center)位于圣塔莫尼卡(Santa Monica)山脚。鸟瞰洛杉矶全景的盖蒂中心是由世界一流建筑师理查德·迈耶(Richard Meier)设计的。简洁的线条,明快的色调,自然的采光,室内天井与室外花园浑然一体,开放的空间集具细腻与粗糙的和谐美感。盖蒂中心予人的第一印象是直径75英呎,挑高三层的门厅,在门厅可以看到被馆舍包围的庭园,庭园的观念源自马里布的盖蒂博物馆。 由于新博物馆规模巨大,迈尔有心借着串连不同时代的展览室之际,让参观者不时地接触自然,发挥基地本身的特色,让参观者有机会...[4]
注意事项
1、吸烟规定
由于处在地震区,洛杉矶的建筑以木质为主要材料,因此洛杉矶严厉反对吸烟。在大部分的建筑、餐厅、公司和酒吧均禁止吸烟,一般只有在野外可以吸烟。请严格遵守,否则会收到警察的罚单。
2、治安状况
洛杉矶部分街区的治安状况较差,在旅行时请注意以下几点:
晚上使用自动取款机时,要小心周围,确认安全后使用(洛杉矶的很多警察局都备有自动取款机,可在车中直接使用)。不要带着大量现金长时间呆在一个地方。尽量晚上不上街。在宾馆内不要给陌生人开门。逛街时,尽量别让行李离开身边。汽车里边也并不安全,所以不要将贵重物品留在车内。
洛杉矶的治安在近几年已经有了巨大的改善,随着城市街区的复兴计划的实施,市中心区及周边地区的治安逐步转好,白天的大部分区域比较安全,但是位于市中心南区的南加州大学(USC)附近街区最好不要只身在街上行走,尤其是晚上要特别注意。
旅游指南
旅游概述
洛杉矶,英文Los Angeles,又名天使之城!去洛杉矶旅游,从不用担心玩什么,只需要考虑从哪里开始玩起。洛杉矶作为众多著名旅游景点如好莱坞、星光大道、环球影城等的发源地,每年有超过4千万人前来观光旅游,已经超越迈阿密,成为游客访问量仅次于纽约的美国城市。此外,洛杉矶还是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推荐的一生必去50个地方之一,除了各种主题游乐园,地标建筑和艺术博物馆,洛杉矶的海滩更是让人沉迷…这个季节就去洛杉矶的海边感受加州阳光的温暖吧![4]
交通
巴士MTA 巴士(Metropolitan Transit Authority Bus) 连接洛杉矶市内和郊外主要地点的巴士,在交通拥挤的洛杉矶市是市民的代步工具。因为票价便宜,记熟乘车、下车的方法和各条路线,就可享受花钱少而有趣的巴士旅行。MTA 巴士是白底有桔色线条的车辆,有大约200条线路。票价是市内一律1.25美元,如果做一天的旅游可以在火车站或bus服务中心购买5美元的一天通票加上智能卡一共7美元,如果同一方向25美分在一个小时内换乘2次(需要向司机索要换乘票)。市中心循环巴士(DASH)DASH是巡回市中心的小型巴士,有A至E的5个循环路线。经过购物中心、美术馆、百老汇、唐人街、联合站、奥尔维拉街等市中心主要观光点,所以对游客来说特别方便。此外,去好莱坞也有路线。DASH每隔5-15分钟运行一趟,周日和节日不营运。站点间的距离大概一个街区左右,每个站点均有'DASH'标志。费用是25美分。换乘别的路线免费。要换乘别的路线,应该跟第一次乘车时的司机要一张换乘票。
各市巴士 除DASH以外各市也有巴士路线。
圣莫尼卡市立巴士(Municipal Bus Lines) 也叫大蓝巴士(Big Blue Bus)。便于从洛杉矶国际机场到圣莫尼卡,从圣莫尼卡到西木等地方。
在圣莫尼卡旅游局可以得到路线地图。票价是50美分,换乘免费。
长滩线(Long Beach Transit)
以地铁(Metro)蓝线(Blue Line)的长滩线车站为中心,
有到王后玛丽(Queen Mary)、海港村庄、圣彼得等地方的路线。问讯处在长滩
线车站内。票价是75美分,换乘5美分,换乘MTA巴士25美分。
OCTD 巴士(Orange Count Transit District)
以奥兰治县(Orange County)为中心,有很多路线,去海边非常方便。票价90美分,换乘免费。
地铁蓝线(Blue Line)
窄幅铁轨上跑的小型地铁,连接市中心的7Th St.地铁中心到长滩的市中心的路线。大约一个小时的路程,经过22个站点。票价1.25美元。 红线(Red Line) 洛杉矶最早的正式地铁,开通了联合站到中央威尔士(Mid-Wilshire)方面的约6.5公里。舒适安全,票价1.25美元。
绿线(Green Line) 洛杉矶国际机场里敦道海滩到诺尔沃克(Norwalk)。各站点和MTA等巴士路线相联,票价1.25美元。 (如果有metro一天的通票地铁也可以乘坐,因为这个和metro bus是一个公司的)
洛杉矶大众捷运系统洛杉矶大众捷运系统是美国加州洛杉矶地区的城市大众捷运系统,由洛杉矶大都会交通运输局负责营运。于二十世纪初中叶营运的太平洋电力铁路红色列车(Pacific Electric Red Car system)与洛杉矶铁路的黄色列车(Los Angeles Railway Yellow Car lines),可视为今日系统的前身。目前,此系统拥有三条轻轨系统与两条地下铁路,路线总长共计117.64公里,62个车站。根据 2006年6月统计,于非假日,每日运量约为276,900人次。
出租车收费比别的城市贵一点,市区面积也大,要花不少钱。但是是最容易、直接到达目的地的交通手段。和我国不同,不能在路边叫车,要用车时,在旅馆或餐厅用电话叫车或巴士站附近的出租车停靠区(Taxi Zone) 乘坐即可。携带大件行李时,可能有额外费用,另外,记价器打出来的价钱外加10%-15%的小费。
租车在大洛杉矶市自由旅游最有效率的交通手段是租车。只要把速公路上的标志记熟后就可轻松驾驶了。在洛杉矶市内到处都可见的租车公司里很容易租到车辆。按汽车大小和种类、租期不同,租金也各异;一般小型车(Economy Type)比大型车(Standard type)便宜。 租车时,需要护照、国际驾照、信用卡。保险也一定要买。租金各公司有所差异,估计在每天25到30美元之间。
机场洛杉矶国际机场(Los Angles International Airport,LAX) 2006年,洛杉矶国际机场共接待旅客6100万
人和200万吨货物,是世界上第5繁忙的机场,同时也是最大、距离市区最近的机场。游客到达洛杉矶国际机场的时候,所有的往返交通工具,出租车,巴士,轻轨汽车和其他车辆就已经排成了方阵,等待着把他们迅速运往城市的各个角落。想知道如何选择最好的陆上交通工具,快捷地抵达您想要去的地方吗?您只要进入位于LAX内或者周围的电脑终端系统——“便捷助手”,问题就能迎刃而解;而如果您开车去朋友家或者任何其它地方,您也可以使用该系统找一个附近空闲的停车位。LAX在市区东35英里的地方,服务地区包括经济发展迅速的圣贝纳迪诺和利弗赛德郡、东洛杉矶郡和北方奥兰吉郡的一部分,每年的客流量高达六百万。仅在2003年一年,就有六百五十万位乘客选择在该机场接受服务,同时机场的货物航运量也达到了547,461吨。 其他主要机场 该地区其他主要的商业机场还有: 洛杉矶世界机场(LAWA)、鲍勃·霍普机场(Bob Hope Airport)、长滩机场(Long Beach Airport)、约翰·韦恩机场(John Wayne Airport) 、帕姆代尔地区机场(Palmdale Regional Airport)、范-纳依斯机场(Van Nuys Airport)、安大略国际机场(Ontario International Airport)。
美食
在洛杉矶可以品尝到世界各国的美味。其中美国菜味道清淡,主菜以肉、鱼、鸡类为主。一餐中一般只有一道主菜,而沙拉和咖啡是绝不能少的。热狗和汉堡包是最流行的两种快餐食品,经济而实惠。 在市区有犹太族餐馆与东欧餐馆,在洛杉矶东部有墨西哥餐馆, 在小东京(Little Tokyo)与唐人街(China Town) 附近有日本餐厅与中国菜馆, 沿着海边有新鲜的海产品店。
Schatzi on Main这是著名影星施瓦辛格与他妻子共同经营的餐馆。据说这位大明星常常到他自己的餐馆吃早餐,对他的影迷来说,这当然是不能放过的好机会。
果酱及草莓派果酱店有各式各样Knott's Berry农场的果酱,甚至有薄荷口味
的苹果酱。284克的瓶装只售1.7美元,经济实惠。挪特草莓的特制派好吃量又大,即使对蛋糕没兴趣的人也会喜欢。
美味可口的鸡肉餐厅在农夫广场正门前有Knott's Berry农场的鸡肉餐厅,50年代的传统菜肴。
Maple Drive
由电影名星经营,口味纯正,据称麦当娜等走红演员经常光顾此处。 50年代情调的Ed Dedevic's是恋人们的最佳约会场所,以其50年代情调备受欢迎。店内装潢、侍者服饰全为50年代风格。有时会有很热烈的摇滚乐表演。
购物
洛杉矶是一个完美的购物天堂;我们之所以为您提供一本必到之处的旅行指南,原因也在于此。如果您想以最合理的价格在各种顶级商品中选取最好的,无需犹豫不决,洛杉矶就是您的不二之选。洛杉矶市拥有280多个不同的名牌服饰。无论是庄重典雅的,还是休闲时尚的,您都能找到自己喜爱的服饰。很多世界知名的商店都处于第7大道和第9大道之间(但这里不是购物中心),原因在于运动和休闲服装店都位于桑蒂&洛杉矶的14、15和16大道之间。附近的一带地区拥有大量的儿童服装店,而且价格也非常合理。
时尚街区洛杉矶时尚街区,又称“女人街”,为世界第二大时尚专区;80多个街区中遍布着世界最知名服装品牌的商店。街区北起第5大道,南至第10高速公路(圣莫尼卡),西起Spring and Main,东至圣佩德罗大道。 商业区业主协会曾经启动一个特别计划,负责商业区的升级;自从那时以来,时装街区就成为最受公众欢迎的购物地点。 时尚街区有近80%的服装店专售女性服饰,所有的商店数量超过700家。
罗迪欧大道罗迪欧大道是洛杉矶市最高档、最精美的服饰商业街,这里聚集了世界闻名、最受公众欢迎的国际顶级大师的设计作品。 罗迪欧大道占据了洛杉矶最为有利地势,位于比弗利山附近;这里有最高档的服装店:阿玛尼(Giorgio Armani)、香奈儿(Chanel)、杜嘉班纳(Dolce & Gabbana)、巴特莉密赛卡(Badgley & Mischka)。
格罗芙格罗芙于2002年开业,位于第三大道和费尔法克斯大道之间,现已成为运动服装爱好者的首选购物场所。诺德斯特龙是一家拥有14个放映屏幕的剧院,是该购物餐饮中心的招牌店。他们还为国际旅游者启动了一个特殊项目,其店员都能够使用25余种语言同顾客进行顺畅的交流。
好莱坞风格的免税商店在洛杉矶还有一种在免税商店购买商品的方法。DFS(免税商店)公司最近在好莱坞高地娱乐中心开了一家分店;凡是在机场的商店中能够找到的商品您都能在这里见到,品种也更齐全,而且您也不必再为是否会耽误飞机起飞的钟点而担心了。在您打算离开洛杉矶时,您选购的商品将会准时运送到机场中,放在您所乘坐的飞机的登机门首。
历史文化
1769年8月2日(天主教圣母节第二天),西班牙远征队为寻找开设教会地点来到这里,1781年在这里建镇,并把这里称为“天使女王圣母玛利亚的城镇(Village of Our Lady, the Queen of the Angels of Porciúncula)”,后简称“天使之城”(西班牙语音译:洛斯安赫莱斯)。
发现
在洛杉矶沿海地区,Tongva人(Gabrielenos)、Chumash人和和早期印第安人已经居住了数千年之久。1542年,第一批到达这里的欧洲人,由葡萄牙探险家Juan Rodríguez Cabrillo|Joao Cabrilho带领,宣布这个地区是西班牙帝国的天国(the City of God),但并未长留至此。再一次抵达这里已经过了227年。1769年8月2日,Gaspar de Portolà和方济各会教士Juan Crespi一起来到今天洛杉矶所在的地方。
辗转
1781年,洛杉矶成为西班牙殖民地。1818年,美国人首次到此。1821年,洛杉矶归属墨西哥。1846年,美墨战争中墨西哥失败,后将加利福尼亚割让给美国,洛杉矶成为美国领土。1848年,西部“淘金热”吸引来大批移民来到洛杉矶。1850年,洛杉矶正式设市,同年加利福尼亚成为美国第31个州,而当时的洛杉矶人口仅有1600人。
崛起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石油的发现,洛杉矶开始崛起,迅
速发展成美国西部一个最大的城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现代工业的崛起,商业、金融业和旅游业繁荣,移民激增,城区不断向四周扩展,洛杉矶成为美国的特大城市。到了20世纪20年代,电影业和航空工业都聚集在洛杉矶,促进了该市进一步的发展。 洛杉矶成功举办了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洛杉矶是重金属音乐之都。尽管1992年洛杉矶的暴乱,1994年和2002年的地震带来了不小的损失,但洛杉矶承受住了考验。
政治经济
工商业
现在的洛杉矶,已成为美国石油化工、海洋、航天工业和电子业的最大基地。它是美国科技的主要中心之一,拥有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的数量位居全美第一,享有“科技之城”的称号。近年来,洛杉矶的金融业和商业也迅速发展,数百家银行在洛杉矶设有办事处,包括许多著名的国际大财团,如诺思罗普(Northrop),罗克韦尔(Rockwell)等,洛杉矶已成为仅次于纽约的金融中心。 洛杉矶是美国西部最大的工业中心,制造业产值约占加利福尼亚州的1/2,居全国第三位。洛杉矶设有现代化的深水海港,附近的长滩有著名的瑟摩斯工程,是开采石油的人工岛,岛上有世界独一无二的大斜井。
娱乐
洛杉矶一望无垠的沙滩和明媚的阳光、闻名遐迩的“电影王国”好莱坞、引人入胜的迪斯尼乐园、峰秀地灵的贝佛利山庄使洛杉矶成为一座举世闻名的“电影城”和“旅游城”。洛杉矶市区广阔,布局分散,整座城市是以千千万万栋一家一户的小住宅为基础。绿荫丛中,鳞次栉比的庭院式建筑,色彩淡雅,造型精巧,风格各异,遍布于平地山丘上。市中心有十几幢数十层的高楼。高速公路与城市街道纵横交错、密如蛛网,四通八达。洛杉矶道路面积占全市面积30%左右,是美国高速公路最发达的城市,也是全美拥有汽车最多的城市。
文化
洛杉矶的文化和教育事业也很发达。这里有世界著名的加州理工学院、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南加利福尼亚大学,亨廷顿图书馆、格蒂博物馆等。洛杉矶公共图书馆藏书量居全美第三位。洛杉矶还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举办过两届夏季奥运会的城市。
贸易
洛杉矶也是美国西岸的贸易、运输、物流、仓储产业的重心,更是美国与亚洲的进出口贸易中心。位于圣佩德罗(San Pedro)的洛杉矶港和副港长滩位于市区南面,是全美国最大的海港所在地,一共大约处理了美国西海岸70%的总货柜量。
地位
洛杉矶地区是加州最大的经济中心,占加州劳动力市场的30%,产值为加州的三分之一,占加州零售和批发量的四分之一以上。洛杉矶港是美国主要的港口。好莱坞是传统的电影之都,今天片场和制片中心分布在好莱坞四周,也集中了许多唱片业者。由于同娱乐业的紧密关系,洛杉矶已成为主要的多媒体产业的中心。
洛杉矶唐人街、小东京、柯比剧院、星光大道;
【票价】洛杉矶—华盛顿杜勒斯机场VX114(ARNK)
经济舱 晚 23:45 —早07:40
【出发时间】23:45
【到达时间】07:40(第二天)
【其他】
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大学、比弗利山、盖帝艺术中心、圣莫尼卡海滩、
洛杉矶—华盛顿杜勒斯机场VX114(ARNK)
经济舱 晚 23:45 —早07:40
洛杉矶气候:16°c -25°c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Washington, D.C.),简称华盛顿,美利坚合众国的首都,靠近弗吉尼亚州和马里兰州,位于美国的东北部、中大西洋地区,是1790年作为首都而设置、由美国国会直接管辖的特别行政区划,因此不属于美国的任何一州。位于北纬38°53.707′度,西经77°02.182度,UTC-5 EST 东部标准时区,使用东部标准时间。市区面积178平方千米。2012年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人口为64.6 万,位列全美各州第49位,其中58%为黑人。
华盛顿是美国的政治中心,因此经济色彩不浓,是大多数美国联邦政府机关与各国驻美国大使馆的所在地,也是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美洲国家组织等国际组织总部的所在地,还拥有为数众多的博物馆与文化史迹。
华盛顿位于马里兰州和弗吉尼亚州之间。这里原是一片灌木丛生之地,只有一些村舍散落其间。1789年,美国邦联政府正式成立,乔治·华盛顿当选为首任总统。当国会在纽约召开第一次会议时,建都选址问题引起激烈争吵,南北两方的议员都想把首都设在本方境内。1790年国会最后达成妥协,由总统华盛顿选定南北方的天然分界线--波托马克河畔长宽各为16公里的地区作为首都地址,并请法国工程师皮埃尔·夏尔·朗方主持首都的总体规划和设计。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最高权力机构为美国国会,通过华盛顿市政府实施管理。但是华盛顿市民在众议院仅有一名没有选举权的代表,在参议院没有代表。
名称来源
华盛顿总统为了纪念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将特区命名为哥伦布。新都尚未建成,华盛顿便于1799年去世。联邦政府及国会为了纪念他,在翌年(1800年)建成时把新都命名为华盛顿。一般人所说的"首都",即指联邦政府机构所占有的地区;如说"哥伦比亚特区",即指居民所占有的地区。政府机构所占有的地面,约占特区面积的1/2。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英语:Washington,D.C.)是美国的首都,同时是联邦区域。英文名称的两部分反映其双重身份,Washington(华盛顿市)是作为首都的名称,而D.C.则为“District of Columbia”(哥伦比亚特区)的缩写,是联邦直接管辖的区域。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通常汉译为华府,以避免和位于太平洋岸同名的华盛顿州混淆。
哥伦比亚特区[2] 的土地最初来自马里兰州和弗吉尼亚州。哥伦比亚特区建立时,波多马克河北岸包括乔治城(Georgetown,D.C.),华盛顿市(Washington City,D.C.)和华盛顿县(Washington County,D.C.)。1878年,三地合并为“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和华盛顿市成为具有双重政治意义由同一个政府机构管理的同一块土地。其英文名称中的逗号表明其双重含义。哥伦比亚特区建立时波多马克河南岸包括亚历山大县,写作亚历山德里亚县(Alexandria County,D.C.),但是当地居民一直反对脱离弗吉尼亚,在当地居民多次请愿后,美国国会于1846年7月9日通过法案并经弗吉尼亚人民大会批准将波多马克河南岸的土地从1847年交还弗吉尼亚。
“哥伦比亚”是美国的旧诗歌名称,MT。"District of Columbia"的含义为“美国区”。中文翻译中通常加上“特”字表明其特殊地位。
建制沿革
美国建国后对首都的位置发生了争执。北方希望将首都定在纽约。而南方希望将首都定于南方。最终美国南北双方作出让步,在美国南方离北方不远的地方新建一个城市作为美国的首都。地理位置是由麦迪逊(James Madison,1751-1836,美国第四任总统)和亚历山大·汉密尔顿(Alexander Hamilton,1757年1月11日 - 1804年7月12日 ,宪法的起草人之一,是美国的第一任财政部长)在托马斯杰斐逊(1743年4月13日─1826年7月4日为美利坚合众国第三任总统。同时也是美国独立宣言主要起草人)请的一次晚宴上讨论出来的。当时的“联邦”城规划为一个面积100平方英里的菱形区域。其位于波多马克河上的实际地点是由华盛顿总统决定的,华盛顿本人还建议美国首都称为“联邦市”。但是1791年9月9日美国首都被命名为华盛顿市。华盛顿本人尽管居住在离华盛顿不远的弗农山庄,但是他很少访问华盛顿市。
华盛顿是由美国陆军少校Pierre Charles L'Enfant规划的,Pierre Charles L'Enfant还设计过纽约的联邦大厅。当时的规划
是基于马车作为基本交通工具为基础的,因此华盛顿的道路系统并不适合现代汽车交通系统。目前华盛顿被认为是美国道路交通条件最差的城市。1791-1792年 Andrew Ellicott和非洲裔的自由人Benjamin Banneker勘测了哥伦比亚特区的边界,每英里埋设了一个界碑。其中很多界碑仍然存在。1792年10月13日白宫奠基。
1814年8月24日,在1812年战争中英军攻占了哥伦比亚特区并烧毁了大部分公共建筑。美国军队没有能够组织有效的防御并在烧毁了海军船厂之后溃逃。英国军队则烧毁了美国议会,白宫和财政部等美国政府建筑。一般认为英军烧毁华盛顿是对美军入侵并烧毁多伦多(当时称约克)的报复。但是英军的行动仅仅限于公共建筑,而美军在烧毁多伦多时破坏了很多民居,导致很多加拿大人在冬天露宿街头。
1847年,波多马克河南岸土地归还弗吉尼亚。在美国内战爆发之前华盛顿一直是仅仅有几千人居住的小城。美国内战爆发后由于战争需要,美国政府急剧扩张,华盛顿居民显著增加。
1864年,Jubal A. Early率领南方军队短时间占领了蒙哥马利县境内的多处地方并进攻到哥伦比亚特区。7月11日,南方军队经Rockville和Wheaton顺Rockville Pike (MD-355),New Cut Road(现Viers Mill Road MD-586)进攻到哥伦比亚特区境内距离白宫只有5英里的Fort Stevens。7月12日,林肯亲自到Fort Stevens视察战况,成为美国唯一一个在就任期间上战场的总统。林肯旁边的一个军官在林肯所在城堡的矮墙后面观察敌情的时候中弹身亡。Jubal A. Early的部队的第二指挥官是林肯的前任副总统John Cabell Breckenridge。7月13日,Jubal A. Early在发现北方军队得到大量增援之后经蒙哥马利县撤出。en:Battle of Fort Stevens
1870年哥伦比亚特区设立了地方政府机构,但由于当时的地方政府首脑过于铺张浪费,美国议会很快又撤销了地方政府机构对哥伦比亚特区实施了近一个世纪的直接管理。
1888年华盛顿纪念碑开放。
1950年哥伦比亚特区居民人口达到最高的802,178。随后人口由于居民逐步向城市外围迁移而减少。
1961年3月29日,哥伦比亚特区居民获得总统选举权。是人均选举人票最多的地区。
1974年Walter Washington成为哥伦比亚特区第一任民选市长。
1976年华盛顿地铁开通。
1978年Marion Barry成为哥伦比亚特区市长。1990年此人因吸毒被判6个月徒刑。
1990年 Sharon Pratt Kelly成为美国历史上同等重要的城市里第一位黑人女市长。
1994年Marion Barry再度当选市长。在其1994年任期内哥伦比亚特区几乎破产,以致美国议会直接指派了一个财政委员会。
1998年Anthony Williams当选市长,在其任期内哥伦比亚特区财政得以恢复。此人于2002年再度当选。
2004年9月29日,大联盟的Montreal Expos正式迁至华盛顿,改名为Washington Nationals,在行政上由联邦政府直辖,不属于任何一个州。
1984年5月15日,华盛顿与北京结为友好城市。
地理环境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Washington,District of Columbia/ Washington D. C.)位于美国的东北部,靠近维吉尼亚州和马里兰州。它位于北纬38.913611度,西经-77.013222度,总面积177平方公里,其中有10.16%的地区是水。
华盛顿西南同弗吉尼亚州相连,边界为波多马克河南岸。其它三面同马里兰州相连。
地形地貌
有三条河流经华盛顿,分别为波多马克河,Anacostia河和Rock Creek。Anacostia河和Rock Creek都是波多马克河的支流。华盛顿的最高点为海拔125米,位于Tenleytown,最低西北区L街和西北区纽约大道,而不是一般认为的国会球顶。[1]
气候
华盛顿属副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温变化相对和缓,全年降水分配均匀。冬季冷凉,微潮,时而偏向寒冷,日最低气温低于0℃的日数有64天;夏季相对炎热潮湿,日最高气温超过90 °F(约合32.2℃)的日数年均有37天,超过100°F(约合37.8°℃)的有1.2天。最冷月(1月)均温2.2℃,极端最低气温-26℃(1899年2月11日)。最热月(7月)均温26.6℃,极端最高气温41℃(1918年8月6日,1930年7月20日)。无霜期平均为235天,由于热岛效应的影响,市中心的无霜期较西北郊可多出30天以上。年均降水量约1008毫米,年均降雪量为39.6厘米(约合15.6英寸)。降雪年际变化较大。
人口编辑
2012年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人口为64.6 万,位列全美各州第49位,其中58%为黑人,白人占30.5%,亚洲人3.5%,印第安人0.3%,其他种族4.1%,0.1%是太平洋岛屿居民。[1]
根据2000年统计数字,5岁以上的华盛顿居民在家中83.2%会说英语,9.2%会说西班牙语,1.8%会说法语,1%会说非洲语言,0.5%会说汉语。
根据2001年调查数据,72%的华盛顿居民为基督宗教信徒(27%天主教徒,19%浸信会教友,26%新教徒),13%不信教者,4%佛教徒,2%穆斯林,1%犹太教徒。
华盛顿白天的人口约为982,853,夜晚流动出华盛顿的人口为410,000,占常驻人口的72%。此比例为仅次于纽约的美国第二高数字。
经济
2012年,华盛顿市实际GDP为1059.9亿美元,人均收入7.5万美元,分列美国各州(含DC)第35和第1位;失业率为9.1%,列各州第7位,处于较高水平。
贸易状况:2011年出口总额为10.38亿美元,2012年2季度全美出口额排名第47位。主要出口商品为飞机及其零部件、军事装备、贵金属以及无线电设备等。2012年来,华盛顿市和中国的贸易往来日渐频繁。
税收:根据税收基金会(Tax Foundation)研究,“哥伦比亚特区的企业税负低于全美平均水平”,2009年,华盛顿市的州税和地方税的比例为企业收入的9.6%,低于全美9.8%的平均水平。哥伦比亚特区的税负已经由1977年的11.5%(全美第七)下降至2009年的9.6%(全美第二十四)。
交通
机场
一般所指的华盛顿都会区机场有三个,但没有一个在华盛顿特区内。
巴尔的摩─华盛顿国际机场(BWI)─位于马利兰州巴尔的摩近郊,离华盛顿特区一个小时车程。西南航空主要营运点之一。
里根华盛顿国家机场(DCA)─位于弗吉尼亚州阿灵顿,离华盛顿约11公里)。以全美航空和达美航空的接驳班机为主。
华盛顿─杜勒斯国际机场(IAD)─位于维吉尼亚州,离特区约半个小时车程。联合航空及独立航空(Independence Air)的转运中心。
公路
95号州际公路(I-95)
495号州际公路 / 首都环状高速公路(I-495 / Capital Beltway)
395号州际公路(I-395)
295号州际公路(I-295)
270号州际公路(I-270)
66号州际公路(I-66)
乔治华盛顿纪念公园路(George Washington Memorial Parkway)
地铁
华盛顿地铁为美国第二繁忙的地铁系统,仅次于纽约地铁,通车于1976年。服务范围包含特区及邻近马里兰州的乔治王子县、蒙哥马利县、及弗吉尼亚州的费尔法克斯县、阿灵顿县、亚历山卓市,目前共有红、橙、蓝、绿、黄五线,共有86个车站及171千米长的轨道。
华盛顿地铁及公共汽车由华盛顿都会区交通局(Washington Metropolitan Area Transit Authority, WMATA)拥有及操作。且不同于纽约市、费城及波士顿的单一票价制,华盛顿地铁同时依里程及时段(分为尖锋、一般、折价)计费,较为复杂。I-495─首都环状高速公路(Capital Belt Way)。
社会
博物馆
世界知名的史密森尼博物馆(Smithsonian Museum)的大多数博物馆都坐落于华盛顿市区。史密森尼博物馆属下的博物馆包括 阿瑟·M.萨克勒美术馆,赫什霍恩博物馆和雕塑园,国家航空和航天博物馆,国立美国历史博物馆,国立美国原住民博物馆,国立自然历史博物馆,国立肖像馆,国立美国邮政博物馆,美国艺术博物馆,史密森国立动物公园等。国立动物园是美国少数几个城市有大熊猫的展览。史密森尼博物馆还有一些展览和研究机构设在马里兰州和弗吉尼亚州等地。其中的弗里尔美术馆和萨克勒美术馆(Freer and Sackler Galleries)以收藏亚洲艺术品为主,里面也一个中国馆。
美国国家画廊附属于史密森尼博物馆,但是独立运作。国会图书馆和国家档案馆也是重要的博物馆类型机构。国家档案馆藏有美国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原件。
很多在特区的博物馆都是免费对外开放。其中的航天博物馆最受欢迎。[5]
报纸
《华盛顿邮报》是在华盛顿地区最重要的报纸,同时也是美国最有影响力的日报之一。每日发行的《华盛顿时报》和每周发行的《华盛顿城市报》也有很大的读者群。2005年,面向城市外围居民的《杂志报》重组为《华盛顿检查家》。每周发行的《华盛顿刀锋》则主要讨论同性恋话题。《华盛顿知情人》则专注非洲裔美国人读者。世界最大中文报纸“星岛日报”大华府分社则设立在邻近马里兰州的洛克维尔市(Rockville)。
电视
总部设在华盛顿的有线电视台包括以报道国会会议为主的C-SPAN,和以非洲裔美国人娱乐节目为主的BET。探索频道的总部设于华盛顿外围的马里兰州银泉。由于华盛顿的政治重要性,NBC、ABC、CBS、Fox及CNN等美国主要广播公司以及来自海外的BBC、CBC和半岛电视台都有重要分支机构。
广播
“XM卫星广播”和“国家公共广播”以及“美国之音”的总部设于华盛顿。
华盛顿地区主要的广播电台有WARW 94.7FM(经典摇滚),WIHT 99.5 FM(Top 40), WWDC 101.1 FM(另类摇滚)。城市电台包括 WPGC 95.5 FM,WHUR 96.3 FM,WMMJ 102.3 FM,Radio CPR 97.5 FM, WTEM 980 AM (体育),WTOP 820 AM,103.5 FM,107.7 FM (新闻,交通),华盛顿邮报电台AM1500。
表演艺术
华盛顿是美国一个主要的表演艺术中心。Arena Stage是美国第一批非盈利性剧场之一。约翰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是美国国家交响乐团,华盛顿国家歌剧院和华盛顿芭蕾舞团的主要演出场所。著名的地方音乐俱乐部包括位于Adams Morgan的Madam's Organ Blues Bar, 位于Dupont Circle的Eighteen Street Lounge以及位于西北区U街的Black Cat,the 9:30 Club和the Bhemian Cavern jazz club。U街是华盛顿的酒吧和爵士乐聚集区。
华盛顿当地的音乐流派叫做"go-go",这是一种后朋克,打击乐驱动的R&B,掺杂有大量的即兴演出和舞蹈节奏。go-go的名字来源与"go and go and go."。最著名的go-go音乐家为Chuck Brown。
华盛顿还是美国朋克摇滚的重要中心。华盛顿在印的摇滚发展中也有一定影响力。
华盛顿还是很多电视剧故事的发生地,这些电视剧大多数以政府机关,安全机构或者与前两者相关的机构为背景。
教育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美国社区学院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mmunity Colleges)的发源地。
哥伦比亚特区大学(University of the District of Columbia),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唯一的公立大学。
国家国防大学(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美国大学(American University)
美国天主教大学(Catholic University of American)
可可然艺术学校(Corcoran School of Art)
乔治·华盛顿大学(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乔治城大学(Georgetown University)
哈沃德大学(Howard University)
维嫩山学院(Mount Vernon College)
奥伯雷特学院(Oblate College)
东南大学(Southeastern University)
史脆瑞尔学院(Strayer College)
三圣学院(Trinity College)
盖路德特大学(Gallaudet University):专门收耳聋与听力损伤的学生。
运动编辑
美式足球
NFL
华盛顿红人 (Washington Redskins)
NCAA
马里兰大学 (Terrapins)
棒球
大联盟 MLB
华盛顿国民 (Washington Nationals)
篮球
NBA
华盛顿奇才队(Washington Wizards)
NCAA
乔治城大学(Hoyas)
乔治·梅森大学(Patriots) (弗吉尼亚州)
马里兰大学(Terrapins) (马里兰州)
WNBA
华盛顿神秘 (Washington Mystics)
冰球
NHL
华盛顿首都 (Washington Capitals)
足球
MLS
华盛顿特区联(D.C. United)
旅游景点
华盛顿有众多的人文景观,例如美国华盛顿国家广场有美国国会大厦、白宫、
华盛顿纪念碑、杰斐逊纪念堂、林肯纪念堂、富兰克林·罗斯福纪念碑、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纪念碑、朝鲜战争老兵纪念碑、越南战争老兵纪念碑、哥伦比亚特区第一次世界大战纪念碑和爱因斯坦纪念碑。和特区内的博物馆一样,大多免费开放。华盛顿纪念碑可乘电梯到顶,观赏特区的景色。
其他人文景观还包括唐人街(中国城)、老邮局大楼、美国大屠杀纪念博物馆、华盛顿国家大教堂等。唐人街和世界其他的地方一样,也有一座中国牌坊,号称第一大。那里还有一个普通公寓改成的观音庙。那里也有中国餐馆、华人商店等。大屠杀纪念博物馆是犹太人合资兴建的,在美国很多犹太人建造的大屠杀纪念馆都是免费对外开放。
早07:40到达华盛顿杜勒斯机场,请胡京生同学接机并安排住宿与行程
林肯纪念堂、二点战纪念馆、华盛顿纪念碑、白宫、国家美术馆、五角大楼、肯尼迪中心、杰弗逊纪念堂、
布法罗 (美国城市)
布法罗(Buffalo),又称水牛城,是美国纽约州西部伊利湖东岸的港口城市,纽约州第二大城市(仅次于纽约市)。布法罗位于尼亚加拉河南口,西与加拿大伊利堡隔尼亚加拉河相望。旅美侨胞们常把这座城市叫做水牛城,因为布法罗本是水牛的意思。不过此地从未见过水牛,古时倒是有野牛出没,也是印第安人狩猎的地方。北美野牛俗称布法罗,这才是该市得名的由来。市区面积为136.0平方公里,人口32.8万,其中黑人占1/4以上。都市区包括8个县,面积为4058.5平方公里。地处湖滨平原,平均海拔146米。冬季寒冷多雪,平均气温在0℃以下;夏季暖热,平均气温超过20℃。年降水量约900毫米。
贸易发展
1758年法国皮货商在此建立皮毛贸易站,白人开始在此定居。
1790年荷兰人在此地建立了城市,1803年正式设市。1825年伊利运河开通,成为湖区和伊利运河水道的交接点,布法罗逐渐繁荣起来。1959年圣劳伦斯航道通航后,进一步发展成世界性港口(也是陆、空交通运输枢纽)。滨水区长达37英里,沿岸巨型仓库林立,为美国和加拿大小麦的主要转运港,也是世界著名的面粉工业中心,而且一向是梅萨比铁矿石出口地,钢铁、冶炼、汽车、机器等重工业十分发达。工业区主要在尼亚加拉河东岸和市南伊利湖沿岸。布法罗是从大西洋沿岸到西部内陆的门户。有6条铁路干线汇集,为美国和加拿大两国间的铁路货运中心。公路网稠密,有纽约州高速公路和肯辛顿高速公路。市东有现代化国际机场。
总统故乡
布法罗在美国史上小有名气,这里是两位总统(米勒德·菲尔曼尔和格罗弗·克利夫兰)的故乡。1901年,麦金利总统来布法罗参观泛美世界博览会,讲演时,一名刺客向他开枪,几天后因伤重去世。如今市中心的尼亚加拉广场上立有这位总统的纪念碑。麦金利死后,匆匆赶来的副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就在此地的威尔科克斯宅第宣誓就任总统。这座宅第已作为国家古迹保护起来,并对游客开放。
布法罗是近代兴起的大城市,城区按首都华盛顿的规划设计,有9条主要街道作轮辐状自中心闹市区向外射出,城市依河、湖之利发展而成。湖滨矗立着高达40层的玛丽娜·米德兰中心大厦,为全市最高的建筑。跨于尼亚加拉河上的和平桥,造型优美,与加拿大的伊利堡相通。市内名所首推奥尔布赖特—诺克斯艺术陈列馆,它是一座气势宏伟的新古典式建筑,收藏有大量雕刻与当代油画作品,包括毕加索和罗丹这些世界级大师的作品。市内公园遍布,最大的特拉华公园占地365英亩。布法罗动物园也享有盛名。城区遍植树木,环境清幽宜人,从飞机上俯瞰,布法罗俨若一座森林城。市内博物馆和座落在休姆博尔特公园的布法罗科学博物馆主要展出当地地质、动植物和有关文物。不过,游人来到布法罗,最渴望的不是在市内游览,而是到市西北30公里的尼亚加拉瀑布观看天然奇景。罗伯特·摩西和亚当·贝克水电站、圣劳伦斯航道、韦兰运河水闸、水族馆和古尼亚加拉堡等地也是游人不愿错过的地方。伊利湖和尼亚加拉河及其附近水域,盛产鲈鱼、鲟鱼、梭子鱼,是垂钓的好去处。总之,旅游业和瀑布提供的巨大能源有力地促进了布法罗一带广大地区的繁荣与发展。
历史
开埠于1801年,原名伊利湖,后改为水牛溪(Buffalo Creek),最后缩写成Buffalo。最初这个词是法语里面美丽河流,后来依声音定名Buffalo(水牛),buffalo原意是亚洲水牛或者非洲水牛,但这里是指美洲牛(American bison)。曾经是“地下铁路”的终站之一。1851年建市。在19世纪曾经与美国几位总统结下缘份:米勒德·菲尔莫尔当选前是当地永久居民,并且是布法罗大学(即今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的首任校长。格罗弗·克利夫兰在1854至1882年间在当地居住,并在1882至1883年任市长。威廉·麦金莱在1901年9月6日在泛美博览会上遇刺,八日后去世。副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当日在Wilcox Mansion宣誓接任(现为老罗斯福就任国家史迹)。
得益于尼亚加拉瀑布的发电厂,成为北美洲第一个大规模供电的城市,故有“光城”的外号。在20世纪初期,由于地处五大湖区与伊利运河的交界,吸引了来自爱尔兰、意大利、德国和波兰在钢铁及面粉业工作。由于人口迁移 (流出量是高峰期人口的50%,而且是少数人口100万以上的都会区出现人口减少的现象)和圣劳伦斯水道的开通,城市在近半世纪走向衰落。在上世纪90年代当地美式足球队布法罗比尔Buffalo Bills连续四年在超级杯比赛中落败后,有报章归咎于“麦金莱之诅咒”,并以此解释足球及冰球队(Buffalo Sabres)从来无法赢得联赛锦标。但这个神话并不能解释世纪初的繁荣以及曾经发生过总统刺杀事件的华盛顿和达拉斯的优秀成绩。今日布法罗正抛掉过去工业城市的形象,重新自我定位为文化、教育和医疗中心。2005年被《读者文摘》选为美国最清洁城市第三位。2001年被《今日美国报》选为“美国最友善城市”。在1996年及2002年赢得全美城市奖。
布法罗有“全美规划最好的城市”的美誉,它得益于多位世界著名建筑师和规划师的共同努力。设计中央公园的奥姆斯特倾心为布法罗打造了完善的公园系统,一直被保留至今。布法罗在1940s到1950s时期处于鼎盛阶段,甚至当时纽约的许多建筑也是模仿布法罗而建的。
2005年选出了当地第一位非裔美国人市长。
自然气候
布法罗以严酷天气见称,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在东北部所有主要城
市中,布法罗是最干燥和日照最丰富的,当然降雨仍然足以保持植物青绿繁茂,结果令夏末天气颇为潮湿。而很多居民安装空调并开挖游泳池,令满以为那里只有冰雪的旅客大吃一惊。当地冬天的确比较其他地区漫长,而在大湖效应的影响下,平均降雪比多数北方城市多,但中间也有不少和缓的日子。市南郊的滑雪场比降雪市区多一倍,使之成为东北部最佳冬季渡假胜地。
引起偶然暴雪的成因,是冷风吹向伊利湖温暖的水面。形成的降雪带不过是16-24公里阔。某处天朗气清,而两三公里外却是飘扬著从湖上来的白雪。由于伊利湖水比其余四个浅,冬天部份湖面会封冻,那时候雪就会停下来。历史最有名的暴雪可能是1977年的那一次,还有2000年11月20日和2001年圣诞节前后。布法罗每年都与纽约上州其他大城市角逐“金雪球奖”(以该年冬季降雪量分胜负)。
有一个被传媒忽略的事实是布法罗也受益于伊利湖的调节。清凉的西
南风,舒缓最热的日子,故夏天十分宜人。根据官方气象记录,全美国只有三个城市从未录得华氏100度以上的气温,其中一个正是布法罗 (讽刺的是,另外两个是迈阿密和檀香山)。当地亦是全美国人均私人游泳池最多的大城市。各种水上活动盛行,而钓鱼的条件,更因住拥全美国最丰富的淡水鱼资源而得天独厚(在尼亚加拉河、伊利湖和各支流均可钓鱼,包括玻璃梭鲈、黄鲈,大、小口鲈、鳟鱼、北梭鱼、北美狗鱼和进口鲑鱼)
人口构成
跟五大湖地区其他的老工业城市一样,布法罗经历了由于工厂倒闭,运河航运量下降及郊区化带来的长达半个世纪的人口衰减和城市衰落。城市人口在1950年的时候达到顶峰,而当时它是美国第十五大城市,拥有58万的人口。从此之后,它的人口就开始下降,尤其是70年代,该城流失了22.7%的人口。根据2010年美国人口统计数据显示,布法罗的人口为261,310,仅稍高于1890年的水平,经历了一场近120年的轮回。[2]
根据2010年的人口统计,布法罗市中心仅有26万多人,2013年的估测展现了进一步的衰落,为258,959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565.8人。根据2010年普查,白人占50.4%(非西班牙/拉美裔白人占45.8%),非洲裔38.6%,亚裔3.2%,印第安族裔0.8%,其他种族3.9%,混合种族3.1%,西班牙/拉美裔(可能属于以上的任何种族)10.5%。在2000年,根据祖先的国籍,人口最多的5大族群分别是德裔 (13.6%),爱尔兰裔 (12.2%),意大利裔 (11.7%),波兰裔 (11.7%),和英裔 (4.0%)。在全市12万多户里面,有28.6%的住户有18岁以下未成年人,27.6%是结婚的夫妻,22.3%是单身女性,45.4%是无家庭独身居住者。37.7%的住户是同居在一起的个人,12.1%是65岁以上的空巢单身老人。平均住户人口为2.29人每户,平均家庭人口数为3.07人。[2]
城市人口中有26.3%的18岁以下未成年人,11.3%介于18岁和24岁(青年),29.3%介于25岁和44岁(壮年),19.6%介于45岁和64岁(中年),以及13.4%的65岁以上老年人。中间年龄为34岁。每100个女性对应88.6个男性,而每100个成年女性对应83.5个成年男性。总体来讲女多男少。
城市里面每户的年收入相对较低,仅有$24,536美元。而家庭中间收入则为$30,614美元。男性平均收入为$30,938美元,而女性则为$23,982美元。城市的人均收入仅有$14,991美元。有26.6%的人口和23%的家庭处于贫困线以下。总人口中38.4%为18岁以下未成年人,还有14%的65岁以上老年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在2006年,伊利县和尼亚加拉县合计共有人口月115万多,其中白人占82.2%,非洲裔13%,西班牙裔3.3%,亚裔1.32%,印第安族裔0.6%,其他族裔1.4%。在大都会区有近40%的人口在18岁以下或者64岁以上,中间年龄为38岁。总人口的82.88%拥有高中毕业文凭,其中23.2%拥有大学本科文凭。家庭年收入的中间数为48400美元,而人均年收入则只有39000美元。大约有8%的人口处于贫困线一下。
另外在尼亚加拉瀑布地区有较多印度人,他们多工作于当地大赌场。在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印度留学生大约有一千多人,中国留学生约有一千人,韩国留学生大约五百多人,日本留学生大约有两三百人。
工业背景
布法罗及周边地区曾经长期从事商业铁路、钢铁工业、汽车制造、五大湖航运以及
谷物储藏,而这些产业如今大多都已销声匿迹了。主要的炼钢业巨头都已经不在这附近了,只有少数小钢厂的管理部门得以保存,比如直布罗陀工业公司,它曾经是一个主要的建筑、工业、车用钢铁的制造、加工、运输企业,它的总部仍然在布法罗。布法罗工业产业链的土崩瓦解是美国五大湖老工业基地(俗称“铁锈带”)的衰落的一部分,其他情况类似的城市还有克利夫兰、底特律、匹兹堡和扬斯敦,它们都必须做出调整使经济状况得到改善。与匹兹堡调整后得到的经济状况的好转不同,布法罗基本上和克利夫兰一样从上个世纪中叶开始一蹶不振,直到现在仍然面对长期以来的经济衰退问题和人口锐减问题。
另外,福特汽车公司至今仍然保留了它在布法罗南部的一个冲压工厂。雪佛莱也有两个工厂,一个制造工厂在布法罗北边的塔纳万达市(Tonawanda)附近,另一个工具和钢模厂在市中心。汽车使用的雨刷是在布法罗发明的,一个叫Trico的小公司仍然在当地生产。而曾经所有的这些工业都是布法罗兴旺一时的基础,
当时的布法罗也是仅次于芝加哥的美国第二大铁路枢纽。
经济现状
高失业率。从整体看,布法罗的就业率随着人口的外迁和减少而持续恶化。2005年的失业率高达6.6%,这比纽约州5.0%平均水平高出32%。而从2005年第四季度到2006年第四季度,布法罗没有任何新增就业机会,在全美326个最大县中排在271位。而近两年的失业率随着新增就业机会的增加而有好转趋势,已经从2005年的6.6%和2006年的5.2%下降到了2007年7月份的4.9%。工业企业的就业机会持续减少,是第二大就业机会减少原因,2006年年初同比2005年净减少一万七千个就业岗位。而其他的产业部门则表现良好,有了长足发展。教育和医疗仅2006年一年就新增就业岗位三万余个,超过两万个新增就业岗位集中于高技术和商业(金融业)领域。2009年根据美国经济分析局(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 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资料其城市gdp排在全美36名“Buffalo-Niagara Falls, NY MSA 1,164,721 36”。
生物科技
进入21世纪,布法罗已经成为生物讯息及人类基因研究中心,当中包括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及罗斯维尔帕克(Roswell Park)癌症研究中心研究人员的参与。分校亦致力研发具抗震能力的建筑物。
银行业
布法罗的主要银行有汇丰银行、美洲银行、M&T银行、Key银行、Citizen银行等。汇丰银行是本地最大银行、其次是M&T(本地商业银行主要业务在纽约州西部),本地没有花旗银行。
布法罗曾经是汇丰银行北美总部。汇丰银行的全球总部1997年香港主权移交后从香港搬到了伦敦,而之后收购了当时美国的大银行“海丰银行”(Marine Midland Bank),就把设于布法罗的高达40层的“海丰银行大楼”设为汇丰美国总部,命名为“一号汇丰大楼”(One HSBC Tower)。美国汇丰之所以没有把总部设到纽约市主要是当时看中了这里是兼顾到美国纽约市和加拿大多伦多的重要枢纽、当然还有纽约昂贵的房价。之后于1999年收购了纽约公共国家银行(Republic National Bank)之后,将总部迁往纽约市。
教育
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UB: University at Buffalo, SUNY),国家一级大学,美国大学协会(AAU)成员,纽约州立大学系统中规模最大、综合性最强的公立旗舰大学,被誉为”皇冠上的明珠“。
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州立学院(Buffalo State, SUNY),公立综合大学。
伊利县学院(ECC: Erie County College)
事件
Beef on Weck (一种烤牛肉三明治)、Sahlen's热狗、软糖、东欧式饺子和炸鱼都是当地受欢迎的
食品。
1964年10月3日Anchor Bar的店主/主厨 Teressa Bellissimo 发明了著名的Buffalo Wings布法罗辣鸡翅。正如当地地处纽约和芝加哥之间,当地的比萨饼也具有界乎两者之间的特点 (纽约饼皮薄脆而芝加哥饼皮较高)。
布法罗坠机事件
2009年,美国大陆航空公司一架通勤飞机当地时间12日晚在纽约北部坠毁。经证实,事故共造成50人遇难、若干人受伤。
当地时间12日22时20分(北京时间13日11时20分),这架飞机在离预定降落时间不到5分钟的时候,坠毁在纽约州布法罗机场附近克莱伦斯中心的一栋房屋上,随即引起熊熊大火和浓烟。
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13日说,一名女性中国公民在坠机事故中遇难。
华盛顿+大瀑布+波士顿+纽约五日游布 (参团编号Tour Code)
6日乘车时间/地点Travel time / location
6月6日星期一06:45出发地点:1、假日酒店盖盖瑟斯堡假日酒店大堂;2、蒙哥马利村大道,盖瑟斯堡,医学博士,20879
行程:华盛顿—康宁玻璃中心—尼加拉瀑布;
7日行程:尼加拉瀑布—波士顿;
8日行程:波士顿—纽约;
9日行程:纽约一日游;
尼亚加拉瀑布 (加拿大和美国交界跨国瀑布)
尼亚加拉瀑布(Niagara Falls)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和美国纽约州的交界处,是世界第一大跨国瀑布。
尼亚加拉瀑布源头为尼亚加拉河,平均流量2,407立方米/秒,主瀑布位于加拿大境内,形似马蹄,是瀑布的最佳观赏地,在美国境内瀑布由月亮岛隔开,观赏到的则是瀑布的侧面。
尼亚加拉河的水流冲下悬崖至下游重新汇合,在不足2公里长的河段里以每小时35.4公里的速度跌荡而下15.8米的落差,演绎出世界上最狂野的漩涡急流,经过左岸加拿大的昆斯顿、右岸美国的利维斯顿,冲过“魔鬼洞急流”,沿着最后的“利维斯顿支流峡谷”由西向东进入安大略湖。
尼亚加拉瀑布与伊瓜苏瀑布、维多利亚瀑布并称为世界三大跨国瀑布。
历史沿革 名称来源
“尼亚加拉瀑布”也直译作拉格科瀑布,“尼亚加拉”在印第安语中意为“雷神之水”,印第安人认为瀑布的轰鸣是雷神说话的声音。在他们实际上见到瀑布之前,就听到酷似持续不断打雷的声音,故他们把它称为“Onguiaahra” (后称Niagara),意即“巨大的水雷”。
新大陆之前
尼亚加拉这一奇迹一直不为西方人所知。直到1678年,一位叫路易斯·亨尼平(Louis Hennepin)的法国传教士来到这里传教,发现了这一大瀑布,禁不住为它“不可思议的美”赞叹不已,并细心地记下了自己的见闻 ,对这绝妙的人间仙境做了传神的描述,把这一胜景介绍给了欧洲人。1625年,欧洲探险者雷勒门特第一个写下了这条大河与瀑布的名字,称其为“Niagara” (尼亚加拉)。但让尼亚加拉瀑布真正声名鹊起的是法国皇帝拿破仑的兄弟吉罗姆·波拿巴,当时吉罗姆带着他的新娘不远万里从新奥尔良搭乘马车来到尼亚加拉瀑布度蜜月,回到欧洲后在皇族中大肆宣扬这里的美景,于是,欧洲兴起了到尼亚加拉度蜜月的风气。时至今日,到这里度蜜月仍是一种时尚。
1812战争
历史上,为了争夺这块宝地,美、加(当时属英国)两国曾于1812年至1814年间进行过激烈的战争,战争结束后,两国签定了“根特协定”,规定尼亚加拉河为两国共有,主航道中心线为两国边界。从那时起,两国在瀑布两侧各建一个叫做尼亚加拉瀑布城的姐妹城,一个隶属于加拿大的安大略省,加一个隶属于美国的纽约州,两城隔河相望,由彩虹桥连接,桥中央飘扬着美国、加拿大和联合国的旗帜,星条旗在南,枫叶旗在北,联合国旗居中。两国在此不设一兵一卒,人民自由往来,无需办理过境手续。和平的环境也使尼亚加拉瀑布丰富的旅游资源为两国带来了更多的的回报。除发达的旅游业及随后兴起的赌博业外,食品加工、化学制品、汽车零件、金属、纸张、酿酒等也发展起来。尼亚加拉是国与国之间和平开发自然资源的典范,也验证着中国“和为贵”的箴言。
地理环境 组成
尼亚加拉瀑布实际由3部分组成,从大到小,依次为:马蹄型瀑布(Horseshoe Falls))、美利坚瀑布(American Falls)和新娘面纱瀑布(Veil of the Bride Falls)。马蹄形瀑布,位于加拿大境内,其形如马蹄;美利坚瀑布在美国境内,由山羊岛隔开;新娘面纱瀑布,也在美国境内,由月亮岛隔开了其他两瀑布。 事实上,在美国境内看到的只是尼亚加拉瀑布的侧面,而在加拿大可以一览全貌。
地质构造
瀑布的形成在于不寻常的地质构造。在尼亚加拉峡谷中,岩石层是接近水平的,每英里仅下降19-22英尺。岩石的顶层由坚硬的大理石构成,下面则是易被水力侵蚀的松软的地质层。水流能够从瀑布顶部的悬崖边缘笔直地飞泻而下,正是由松软地层上的那层坚硬的大理石地质层所起的作用。更新世时期,巨大的大陆冰川后撤,大理石层暴露出来,被从伊利湖流来的洪流淹没,形成了如今的尼亚加拉大瀑布。通过推算冰川后撤的速度,瀑布至少在7000年前就形成了,最早则有可能是在2.5万年前形成的。当时瀑布应该位于安大略湖的南岸,高度应在100米以上,声势之大,应远非今天所见瀑布之能比拟。
尼亚加拉瀑布
尼亚加拉瀑布 (4张)
尼亚加拉瀑布及由它冲出来的尼亚加拉峡谷的形成有着特殊的地质条件,目尼亚加拉瀑布所在地的表层岩石属于古生代志留纪的白云岩,抗侵蚀能力极强,但这层岩石之下却是脆弱的页岩和沙质岩层,瀑布的常年冲蚀,使得石灰岩崖壁不断坍塌,致使尼亚加拉瀑布逐步向上游方向后退。据1842~1927年观测记录,平均每年后退1.02米,落差也在逐渐减小,照此下去,再过5万年左右,瀑布将完全消失。
为了挽救尼亚加拉瀑布,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美、加两国政府耗费巨资采取了控制水流、用混凝土加固崖壁等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瀑布后退速度控制在每年不到3厘米。
瀑布水流无沉积物,清澈的水质为瀑布增添了秀色。安大略省和纽约州深知这一自然奇景的重要性,因而保留或获得了瀑布毗邻地区的土地所有权,将这些土地辟为公园。
气候
尼亚加拉瀑布属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
水文
尼亚加拉河横跨美国纽约州与加拿大安大略省的边界,是连接伊利湖和安大略湖的一条水道,河流蜿蜒而曲折,南起美国纽约州的布法罗,北至加拿大安大略省的杨格镇,全长仅54公里,海拔却从174米直降至75米,上游河段河面宽2~3千米,水面落差仅15米,水流也较缓。从距伊利湖北岸32千米起河道变窄,水流加速,在一个90°急转弯处,河道上横亘了一道石灰岩构成的断崖,水量丰富的尼亚加拉河经此,骤然陡落,水势澎湃,声震如雷,形成了尼亚加拉瀑布。
尼亚加拉瀑布的水流冲下悬崖至下游重新汇合之后,在峡谷里继续翻滚腾跃,在不足2公里长的河段上以高于大瀑布的流速每小时35.4公里跌荡而下15.8米的落差,演绎出世界上最狂野、最恐怖、最危险的漩涡急流;又冲进深38米的漩涡潭,然后一个蛟龙翻身,经过左岸加拿大的昆斯顿、右岸美国的利维斯顿,冲过“魔鬼洞急流”,沿着最后的“利维斯顿支流峡谷”由西向东进入安大略湖。
尼亚加拉瀑布总的最大流量可达每秒6000立方米,但是只有30%的水量流向尼亚加拉河河谷断层处,形成瀑布,其余70%的水量被用于发电。为使旅游开发和水力发电更好的相协调,1950年加拿大和美国签订了协议,双方商定在旅游旺季必须保证瀑布有足够的水量,流量为3000立方米/秒,平时可保持在1500立方米/秒的流量。
跨国瀑布
尼亚加拉瀑布其实不是一个瀑布。有人说它由两个瀑布组成,“加拿大瀑布”,“美国瀑布”——加拿大人多半这么说;如照美国人的说法,则是3个瀑布:“马蹄瀑布”(Horseshoe Falls,就是“加拿大瀑布”,它状如马蹄)、“美国瀑布”(American Falls)和“新娘面纱瀑布”(Bridal Veil Falls)。“新娘面纱”在宽阔的“美国瀑布”旁边,尽管只细细一缕,却自成一支,所以美国人“宣告”了它的“独立”。尼亚加拉的三条瀑布流面宽达1160米(如果加上两个岛屿,宽可达1240米),虽然分成三股,却是同一水源,同一归宿——尼亚加拉河。
湖水经过河床绝壁上宽350米的公羊岛(Goat Island),分成两部分,分别流入
美国和加拿大,形成三个瀑布,美国一边较大的瀑布称为美国瀑布(American Falls),在美国纽约州境内,高达50米,瀑布的岸长度305米,在美国瀑布旁边有一个鲁纳岛,水流又被其一分为二,分出了一条宽80米,落差50米的小瀑布,因其水流较小,飞落化雾如同一位带着面纱的新娘,故称“新娘面纱瀑布”。最大的瀑布在加拿大一侧,称为加拿大瀑布或马蹄瀑布(Horseshoe Falls),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境内,高达56米,岸长约675米。不过这两个瀑布的高度和幅宽是随水量的变动而变动的。两个瀑布的水源来自同一处,可是只有6%的水从美国瀑布流下,其他94%的水是从马蹄瀑布流下。马蹄瀑布的水量大,水冲到河里呈青色,而美国瀑布的水则呈蓝色。尼亚加拉瀑布的水在尼亚加拉河下游形成了一个长湖,主航道是加美领水分界。这两个岛屿分别是山羊岛和鲁纳岛。它们像两尊中流砥柱将瀑布一分为三,岛上绿树成荫,景致优雅。传说印第安人曾把山羊岛视为圣地,将已故首领安葬在岛上,以求升入天堂,称其为“快活岛”。后来,欧洲殖民者入侵这里,“快活岛”也难逃厄运,墓地被盗掘一空,印第安人惨遭杀戮,只有一群山羊留在岛上。严冬到来时,大群山羊被冻死,唯有一只公羊活到了第二年春天。因此这个岛屿的名字就改成了“山羊岛”。
而紧挨“美国瀑布”的“婚纱瀑布”则极为宽广细致,由于湖底是凹凸
不平的岩石,水量又不大,因此水流呈漩涡状落下,跌到无数块硕大的岩石上,卷起千堆雪,与垂直而下的大瀑布大异其趣。它有流水潺潺、银花飞溅的迷人景色。同旁边蔚为壮观的瀑布相比,它显然别具一格,另有一番风韵。似一片月光,柔和地洒在绝壁之上,令游客陶醉。因此尼亚加拉瀑布也成为了一个情侣幽会和新婚夫妇度蜜月的胜地。
美国瀑布水线长335米、落差54米,与窄窄的新娘面纱瀑布以岩壁上的一块凸起相隔。这块凸出的岩石叫“月亮岛”(Luna Island),据说从前,在满月之夜,水雾中会出现月光彩虹,因而得名。如今如此浪漫的景色没有了,夜间从加拿大一侧照射过来的强光灯,制造了另一种人工的旖旎。月亮岛也有岩石松落的问题,也曾几次加固,否则新娘面纱与美国瀑布早就合二为一了。岛上还有一个竖井,可以让游客下到瀑布底下仰望。
这两个瀑布虽然一个在加拿大,一个在美国,可是两个瀑布都是面向加拿大,如果要一睹瀑布的真面目,都要到加拿大这一边,或者坐船到瀑布底下的尼亚加拉河才能看得清楚。冲向美国瀑布的那一段尼亚加拉河是由美加两国分享的,河上筑有一座彩虹桥(Rainbow Bridge),这座桥也根据河内边界而划分,一端属于加拿大,一端属美国。游客在桥上分界处,一脚踏一边,可以得意地说:“我同时踏在两国的国土上了!”
美国瀑布与马蹄瀑布的高度是随水位的高低而变动的。水从30多公尺的高处冲下,到了河底,溅起的浪花也有30多公尺高,尤其是马蹄瀑布,由于水量大,真是以雷霆万钧、涛万顷之势直冲而下,溅起的浪花和水汽,有时高达100多公尺,如果你走到瀑布的近处,浪花会溅的你“满头雨水”,同时那浪花和水汽也会令你对马蹄瀑布有“高深莫测”的感觉
开发利用
电力开发
发电引走瀑布上游大量的水,已减低了侵蚀的速度。上游各种巧妙设计的控制工程维持了美、加两边瀑布流量的均衡,而瀑布的水帘也未受影响。瀑布上游一大部分水流被引入四条大渠道中,供下游各发电厂使用。因为担心发生大型岩石坍塌事故,1969年时曾将河水引离美利坚瀑布,对基岩进行加固,并实施了一项广泛的钻孔和采样计画。同年11月,河水再度引回美利坚瀑布。有关方面决定应该对前来参观的公众实行安全防范措施,而企图阻止自然进程的措施则既耗资巨大又毫无必要。
旅游开发
美加两国一直很重视尼亚加拉瀑布的旅游开发。到19世纪20年代,尼亚加拉瀑布城就已成为旅游胜地。1888年5月24日,尼亚加拉瀑布公园正式对外开放。除了分别建立一个尼亚加拉瀑布市的旅游城市用于发展旅游业之外,早在1885年加拿大建国之初,加拿大政府就建立起尼亚加拉公园管理委员会,负责保护这一地区的自然、人文遗迹,规划景区的建设,安大略省政府还把尼亚加拉瀑布附近的3000英亩土地收归国有,用来建设旅游设施。
尼亚加拉瀑布周围建设了一系列游乐设施,在加拿大一侧划为维多利亚女王公园,美国一侧划为尼亚加拉公园,瀑布四周建立四座高塔,游人可乘电梯登塔,了望全景,也可乘电梯深入地下隧道,钻到大瀑布下,倾听瀑布落下时洪钏雷鸣般的响声。美国居民或游客也只有来到加拿大境内,才能完整地观赏瀑布壮丽景色,每年前来这里参观的游客高达1400万。尼亚加拉瀑布是一幅壮丽的立体画卷,从不同的角度观赏,有不同的感受。面对大瀑布,人们一荡胸怀,在大自然这个惊天动地的杰作之中,增几分天地正气,减几许尘寰猥琐。
坐船欣赏尼亚加拉,早已不算新鲜事。自1846年开始,著名的“MaidoftheMist”号游船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引领游客与瀑布亲密接触。上船前,每人领一件透明的蓝色雨衣。游船分上下两层,中央位置设了一些座位,但几乎没有人去坐。美景当前,暂且不讲风度,大家争先恐后地抢占上层船头的绝好观景位置。我跑得虽慢,却捡了个便宜,钻在两个人高马大的美国佬当中。游船先开往“美国瀑布”,因为河底有礁石,只能停在远处。接着,船慢慢转向“马蹄瀑布”,它气势宏大,水的颜色也特别漂亮——水帘一冲到底击出一个个白色小漩涡,河水呈青色,很清澈。靠近瀑布,游船和满船的游人就被巨大的水雾罩住了,大家顿时顾不得欣赏风景,一齐手忙脚乱拉扯雨衣。水雾浓重,把照相机藏在袖子里,还是湿了镜头,裤子、鞋子也很快湿透。狼狈地左顾右盼,发觉船上人人都这副模样,可怜兮兮、顾影自怜,这时才真正弄懂游船的名字——“雾中少女”的意思。船离瀑布只有10米远了!这时我努力睁大眼睛,才能透过水雾看见从天而降的大瀑布,加上震耳欲聋的水声,错觉自己就要被这个巨大的怪物吞没……
观赏方式
观赏这个与众不同的瀑布,可以有不同的方式,而最特别的莫过于乘搭雾少女号观光船,穿上一身防水工具于瀑布下参观,穿梭于波涛汹涌的瀑布之间,到扑朔迷离的水雾之中,涛声惊心动魄,雾水涤尽尘嚣。
陆上观赏
来到尼亚加拉瀑布处,人们可以从多种角度欣赏其风采。那里有著名的“前景观望台”,巍峨耸立。高达86米。人们只要肯用力攀登,便可将尼亚加拉大瀑布一览无余。如果想仰视大瀑布倾泻的景色,可以沿着山边崎呕小路,前往“风岩”,那就算站在了大瀑布的脚下。翘首仰望,便会看见大瀑布以铺天盖地的磅礴气势飞流直下,不禁使人心里涌起一股激情,与大自然产生共鸣。游客在此必须穿上雨衣,否则飞珠落玉衣衫尽湿。但是要看大瀑布正面全景,最理想的地方还是站在彩虹桥上。桥跨瀑布下游的尼亚加拉河,在桥上步行五分钟,便可从美国走到加拿大。传说拿破仑的兄弟曾从新奥尔良搭乘驿马车到尼亚加拉瀑布度蜜月。后来人们纷纷仿效这一做法,每年到这里观光的有不少是新婚燕尔的年轻人,使得尼加拉瀑布蜜月之旅蔚为潮流,亦成为这旅游点的一大特色。因而彩虹桥又获得“蜜月小径”这样一个动听的美称。
另外为了让游客更好地观看尼亚加拉瀑布的全景,美、加两国的境内错落有致地设有四座高大的了望塔,三个在加拿大境内,一个在美国境内。距离马里瀑布最近的一座是施格林了望塔(Skylon Tower,5200 Robinson Street),它的名字里含有“天塔”的意思,是加拿大CP旅馆系统最高的塔楼,高达百余米。通往塔顶了望台的电梯一半镶着玻璃,可以在电梯升降的同时欣赏风景。塔里设有剧院和游戏场所,最上层是旋转餐厅。不远处的恩淇朗了望塔高达150米,呈锥形,直插云霄。登塔俯瞰,马蹄瀑布犹如一幅巨大的凹弧形银幕,又像一个深不可测的巨大洞穴,三面悬流,波澜壮阔。美国一侧的奥尼达了望塔仅有1\3高出地面,在河畔抬头正视着美国瀑布。正面望去,美国瀑布像一面白色纱幔,倒悬于蓝天白云、青山碧水之间,水波层层叠叠,倾注河底,化出一片迷朦。
雾中少女
在尼亚加拉瀑布,为了让游客充分观赏瀑布并领略瀑布的磅礴气势,这里准备了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美、加两国在河的两岸个建造了一个码头,配备了4艘游船,每艘能载客数百人,其中“雾中少女”(Maid of the Mist)号游船最为有名。自1846年开始,这艘游船著名的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引领游客与瀑布亲密接触。
游船取名“雾中少女”也有来历,据说300年前,居住在当地的印第安人震慑于自然的威力,于每年收获季节时选一天,集合全村少女,酋长站立中央,引弓对天放箭,箭尖下落,离哪位少女近,这一少女即被选为代表,被送上独木舟,舟中装满谷物水果,从上游顺着激湍冲下,坠入飞瀑中,于是人们都说尼亚加拉瀑布的雾气,便是少女的化身。
“雾中少女”的乘船码头在美国瀑布的正面,购票后先乘坐缆车到河边,然后每人领取一件雨衣。游船先经过美国瀑布,然后开往加拿大瀑布,在这里可以很真切地感受到瀑布狂泻直下而产生的巨大水汽与浪花,水势汹涌有如千军万马,惊心动魄。大瀑布总是敞开胸怀欢迎所有的来访者,游船只是略略靠近瀑布,便被落下的水浪冲击的大幅摆动,暴风雨般的水珠会劈头盖脸地砸来,此时再好的雨衣也无法抵御大瀑布的盛情,所有的乘客都会随着雷鸣般的水声兴奋地欢呼起来。这与其说是观赏瀑布,不如说是亲身体验瀑布。游船穿梭于瀑布激起的千万层水汽中,从岸上看,真是如同“雾中少女”一般。
高空观赏
尼亚加拉瀑布公园还开设了直升机和热气球的游览项目,游客可以搭乘直升飞机或热气球从空中观看大瀑布的壮丽景色,从几百米上空俯视伊利湖水倾注到安大略湖。从高空俯视尼亚加拉瀑布,感觉和地面真的很不一样。你可以清楚看到一条河把安大略湖和伊利湖连通起来,水流从地势较高的那个湖中涌出,变作瀑布飞流直下,汇入深而窄的河谷,宛若雄劲流畅的书法线条。飞机螺旋桨声、热气球火苗的呼呼声和大瀑布的跌水声共鸣,观光者的血液也跟着激流的轰鸣而沸腾。这时,大瀑布不再是一个单一的景点,它和湖、河、山、峡融为一体,飞动在秋日叶色微红的树林中,水绿、树红、浪白,着实很美。但是,直升飞机和热气球的价格都很贵,这让许多游客不得不望而却步。也有许多游客选择了比较经济实惠的西班牙式高空缆车(the Spanish Whirlpool Aero Car),也可以享受到与前两种方式相似的观赏感受,缆绳大约有500米长。
瀑布隧道
另一个到访尼亚加拉瀑布必去的景点是加拿大境内的“Journey Behind the Falls”(瀑布后之旅),这是由西尼克隧道改建的用来欣赏尼亚加拉瀑布的极佳的观景点。在Table Rock House内的入口处领一件黄色的斗篷,然后搭乘电梯降到几十米深的地下,沿着两条隧道就可以来到突出的平台上欣赏加拿大瀑布的正侧面,仿佛置身于瀑布之中。在这个伸手即可触摸到瀑布的地方,瀑布的雄伟英姿离游客只有咫尺之遥,而瀑布的波澜壮阔更是令游客无不叹为观止。
夜观大瀑布
尼亚加拉瀑布在白天看波澜壮阔,入夜后则是另一番景象。在红日西坠时,珠幔般的水花,在夕阳映照下,七彩虹霓,灿然入目。当夜幕降临之际,瀑布水色渐显灰黯,此时围绕着瀑布周围的巨型聚光灯,突然齐放绿光,使原已灰黯的瀑布,顿时大放光彩,变得晶莹透澈,熠熠生辉。尤其从塔顶望出去,到处是五颜六色的灯光,瀑布的景象比白天更加多姿多彩。在夏季的每个星期五,尼亚加拉瀑布上空还有焰火表演。美国瀑布和新娘婚纱瀑布在晚上用不同色彩的灯光照去时,大小瀑布的颜色不同,煞是好看。马蹄瀑布在晚上的水流较小,因此浪花和水气不大,灯光照去,看得比白天更清晰,犹如万斛珠玑,自天倾泻,此时水势的汹涌,水珠的跳跃,水气的弥漾,呈现出不同于白天雄伟的神态。随着灯光颜色的变换,水色由白转为浅红,由浅红转为浅蓝,由浅蓝转为翠绿,五彩缤纷,多姿奇丽,迷离神奇。瀑布原为自然景观,现加上人工点缀,其五光十色,千变万化,使整个瀑布浸润在一种缥缈迷离的梦境中,也成为了世界名瀑中独一无二的特色。
冬日美景
人们多在春、夏、秋三季去大瀑布参观。很少有人想像得出大瀑布冬季的景色。到了冬天,随着气温的下降,整个大瀑布从上到下都会结冰,最厚的地方可达15英尺厚,成为一座冰桥。各种冰柱垂岩而下,形成千奇百怪的冰雕。此时大瀑布的流量会大大减缓。据说1848年3月29日,瀑布曾经被突袭的寒流完全封冻,令人称奇。
虽然大瀑布在冬天的景色别有一番情趣,但是想在冬季参观大瀑布绝非易事。尼亚加拉瀑布处于北纬43度,相当于中国的沈阳和长春之间。这里的气候受大湖影响,夏天温度适宜,最高气温不超过27℃,而冬天从11月份开始便频频降雪,12月和1月则是降雪的高峰期,积雪可达半米以上,即使是久经沙场的老司机,碰到这样的暴风雪也不免出事。
冰瀑美景
尼亚加拉瀑布遭遇极寒变冰瀑
2015年2月19日,加拿大安大略省,尼亚加拉瀑布成了被冰封的世界[6] 。
安全防范编辑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几乎每周都有人到尼亚加拉瀑布自杀或冒险,如此高的频率让当局不得不加强了安全的防范,河两岸加固了防护栏,尼亚加拉瀑布公园管理委员为此专门制定了一套游园法规,其中规定禁止任何个人或团体在没有事先通知的情况下进入瀑布景区进行有危险的活动,否则将受到刑事处罚。但是类似事件还是层出不穷,还是有人选择到这壮观柔美的瀑布前,挑战自我或者结束生命。有的冒险者干脆连铁桶这样的保护都舍弃了,赤手空拳的站在峡谷边上,看准了深潭的位置就纵身一跳。这非正常的状态引起了科学家的注意,人类何以对瀑布如此着迷?研究的初步结论是,尼亚加拉瀑布巨大的落差,让跌入深谷的水流飞溅起100多米高的浪花和水汽,由于空气中弥漫着丰富的水离子,极容易作用人的大脑中枢神经,产生亢奋和冲动。
附近景观编辑
1、百年紫丁香花园--百年紫丁香花园及花钟(Centennial Lilac Gardens and the Floral Clock):游览尼亚加拉瀑布的游客一般都要到加拿大境内的维多利亚公园看看。 园内林木繁盛,鲜花盛开,绿草如茵。秋分时节,满园撒落鲜红的枫叶,萧瑟静穆又浓烈醉人。
2、格雷特峡谷探险(Grate Gorge Adventure)
3、尼亚加拉古要塞--位于美国和加拿大的边境,安大略湖边上的一块峭壁上,毗邻尼亚加拉州立公园,是法国人Pierre Pouchot于1726年为了防止印第安人袭击而建的防御性堡垒,内设法国式造型的博物馆,馆内陈列有18、19世纪的军事建筑和防御工事。
4、尼亚加拉峡谷(Niagara Glen)---还可看到许多小瀑布,环境幽境如诗如画。这些地方虽然与瀑布的景象不同,但各具特色,同样美景无限,如诗如画,非常值得一游。
5、尼亚加拉瀑布博物馆--设于彩虹桥旁边。它建于1827年,是北美历史最悠久的博物馆之一。里面展示了美洲早期的史迹,古代的武器与石器,有雀鸟的标本,古埃及的木乃伊,超过15米长的鲸鱼骨骼。最难得的是还可以看到取自美国加里福尼亚森林的世界最大的红杉。
6、离开瀑布约2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占地30公顷的“海景园与游乐场”,入口处是一个设计有点像古堡,又像农庄的建筑。“海景园与游乐场”内设有一个2000个座位的水上戏院,表演的节目包括海豹嘴顶气球,海豚跳水等。这里还养了200只鹿,此外还有犀牛、熊、驴子、兔子,主要是一些驯养动物,因为多数动物都是放它们在场地里自由走动,有些小孩子用奶瓶装牛奶来饲喂小动物,有些人甚至把小熊抱上桌子喂它们吃东西。
其他旅游点
温室及芳香花园(Green House and Fragrance Garden)
路易士石桥(Louise Stone Bridge)
搭乘尼亚加拉号(Ride Niagara)
人文历史编辑
冒险
尼亚加拉有过太多冒险故事,每年这里都有一些冒险者涉水在大瀑布横切出的峡谷边缘寻求刺激。这中间也不乏挑战自我和厌世的人,所以,每年当地的媒体上,都可以看到不少冒险者用种种奇特的方式随瀑布坠落峡谷和自杀者跳崖跌入谷底报道。
从1901年起,曾有16人试图成功跳入尼亚加拉瀑布,他们都采取了保护措施,但只有10人生还,因为物体从尼亚加拉瀑布上落下的速度可达352.8公里/小时。1901年,密执安州女教师安妮·埃德森·泰勒将自己和自己的爱猫装进一个木桶里从瀑布上冲下来,希望为学校集资,她和自己的小猫毫发无伤,可也没获得多少资助。如今,木桶的仿制品在大瀑布博物馆里展出,每年被几百万人抚摸;2003年10月21日,一名名叫科克·琼斯的美国男子跳入尼亚加拉瀑布,结果奇迹般生还,
但却被罚款2260美元,并被命令一年内不准靠近尼亚加拉瀑布公园;逃生大师威廉·赫尔也曾在一只木桶里放了14只汽车轮胎和厚厚的棉垫,有20万人观看他从大瀑布上翻滚下来。
许多杂技表演艺术家也经常来到尼亚加拉瀑布一展身手。最早在尼亚加拉瀑布上走钢丝的人是法国走钢丝演员查理·布隆丹,1859年,他从一条长335米,悬于瀑布水流汹涌处上方49米的钢丝上走过。至今,还没有人打破他创下的记录。2005年“高空王子”科克伦用一根27公斤的竿子平衡,在大瀑布上表演走钢丝;2005年6月15日,一名61岁加拿大老人在大瀑布上的一根650英尺长,400英尺高的钢丝上一天两次行走,为传说儿童慈善团体筹集资金。
尼亚加拉有这样一个传说:传说在这尼亚加拉峡谷中住着一个古老的印地安部落,族里规定女孩成年后通常是由父母私定终身。有一位很美丽的印地安少女在成年仪式上,被父母许诺给了一位又老又丑的老头,少女顿觉痛不欲生,跑到尼亚加拉大瀑布前哭泣了一天一夜,最终竟坐着竹筏漂进了大瀑布中,再没有回来。也许就是这美丽而动人的传说,使许多人相信大瀑布后还有另一个美好的世界,有一个美丽的少女,因此每年从尼亚加拉瀑布跳下的人不计其数。每年在这里还举行一次冒险挑战的死亡游戏,参加这项游戏的选手带着食物和氧气,进入密封的木桶里,从瀑布源头滚下来,随着瀑布的巨大的冲力,在深渊中翻腾十多次,最后被冲到下游。最终的胜利者属于安全到达目的地的选手,这些侥幸活下来的人可以拿到一笔奖金。但在这过程中每年都有人被瀑布冲的粉身碎骨。尼亚加拉博物馆里还保存有许多木桶,向人们讲述着那些勇敢者的故事。
赞颂 狄更斯
19世纪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来尼亚加拉瀑布游览之后,深受震撼,在他的《美国札记》中描绘道:“我们走过瀑布地区的每个角落,从不同角度观赏瀑布……即使特纳在其全盛时期创作的最好的水彩画,也未能表现出我所能看到的如此清灵,如此虚幻,而又如此辉煌的色彩。我感到我自己象是腾空飞起,进入天堂……
“那深不可测的水国坟墓里,永远有着浪花和鬼魂,巨大得无物可与伦比,强悍得永远不受降伏。在宇宙还是一片混沌,黑暗还覆盖着水面时,在漫天的巨浸---洪水---以前的另一个漫天巨浸---光还没有遵从上帝的命令而弥漫宇宙的时候,就在这里庄严地呈异显灵……
“尼亚加拉瀑布,优美华丽,深深刻上我的心田;铭记着,永不磨灭,永不迁移,直到她的脉搏停止跳动,永远,永远。”
夏多布里昂
同样在19世纪,法国文豪夏多布里昂来此,见瀑布似“十万急流”“汹涌似海”“闪烁千道彩虹”,霎时一腔心潮,突发从谷底观瀑之奇想。他攀附崖畔藤梯而下,结果跌落在裸岩上,摔折了左臂。幸亏印第安人及时将其救助,抬回他们部落养伤。后来,夏氏写了《阿塔拉》,让小说的尾声在尼亚加拉瀑布声中回响。
玛丽·何塞·埃雷迪亚
1824年古巴诗人玛丽·何塞·埃雷迪亚因反抗西班牙殖民暴政争取独立而被迫流亡,流亡中的她来到了尼亚加拉大瀑布旁,写下了一首《尼亚加拉瀑布颂》:“哦,狂潮!/令人心悸地奔腾,/一如命运不可抗拒的怒涛……/尼亚加拉,可敬的瀑布呀,/且听诗人最终的呼声,/我名誉的返照……”
交通信息编辑
由尼亚加拉公园管理委员会运营的尼亚加拉公国PeopleMover观光巴士。
尼加拉瀑布
波士顿 (美国马萨诸塞州的首府和最大城市)
波士顿(Boston)是美国马萨诸塞州的首府和最大城市,也是新英格兰地区的最大城市。
波士顿位于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创建于1630年,是美国最古老、最有文化价值的城市之一。美国历史上发生的波士顿倾茶事件,最终引起著名的美国独立战争。
波士顿是美国东北部高等教育和医疗保健的中心,是全美人口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城市。它的经济基础是科研、金融与技术—特别是生物工程,并被认为是一个全球性城市或世界性城市。
2015年1月8号, 美国奥委会宣布,波士顿将代表美国申办2024年夏季奥运会。 但是因为民众支持率低而选择放弃。[
这些政治事件已经影响了整个国家的历史,正在塑造来到这个伟大国家的人民的思想,波士顿在其中扮演了领头的角色。 ——亨利·卡伯特·洛奇
1630年9月17日,来自英国的清教徒移民创建了波士顿。1620年11月21日,马萨诸塞湾殖民地和附近60千米外建立的普利茅斯殖民地(位于今天的布里斯托尔县、普利茅斯县和巴恩斯特布尔县)这2个清教徒团体在宗教实行方面截然不同,互相不太有来往。这2个分开的殖民地直到1691年才联合起来,形成马萨诸塞湾省。
波士顿建造在一个半岛上, 通过一个狭窄的地峡与大陆相连,并被马萨诸塞湾和后湾--查尔斯河的河口所环绕。波士顿的早期欧洲移民最初根据这里的三座小山丘命名为三山城(Triqountaine);后来根据移民中一些杰出人物的家乡--英格兰波士顿 (林肯郡)的名称重新命名。当时,波士顿的居民绝大多数是来自英国的清教徒。马萨诸塞湾殖民地最初的统治者约翰·温斯罗普发表过一篇著名的布道词,题为“基督徒慈善的典范”,认为波士顿与上帝之间存在着特别的契约。温斯罗普还带动了剑桥协定的签署,这份协定被认为是创建该市的关键文献。清教徒的道德规范在波士顿塑造了一个极端稳定、结构良好的社会。例如,在波士顿建立不久,清教徒就创立了美国第一所公立学校波士顿拉丁学校(1635年),和美国第一所大学哈佛大学(1636年)。直到今天,努力工作、道德正直、重视教育仍然是波士顿文化的一部分。
1770年代初,英国人尝试全面控制13个殖民地,主要通过征税,促使波士顿人发动了美国革命。波士顿屠杀、波士顿茶叶事件,以及美国革命几个早期的战役——列克星敦和康科德战役、邦克山战役和波士顿围城战,都发生在该市或附近的地方。保罗·里维尔著名的午夜骑行也发生在这一时期。
美国革命以后一段时期内,由于波士顿是美国距离欧洲最近的一个主要港口,因而它迅速发展了海外贸易,向欧洲出口朗姆酒、鱼、食盐和烟草,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富裕的国际商港之一。这一时期,一些波士顿名门世家的后代成为了美国社会文化的精英;他们后来被称为波士顿婆罗门。1822年,波士顿得到特许状,正式取得了城市身份。
19世纪中叶,波士顿的制造业在重要性上压倒了国际贸易。此后直到20世纪初,波士顿仍然是美国最大的制造业中心之一,其中特别以服装、皮革制品和机械工业著称。该市通过附近的小型河流连接了附近地区,方便的货运使工厂的增设成为可能。后来,密集的铁路网更加促进了该地区的工商业繁荣。从19世纪中后期起,波士顿的文化开始繁荣起来,以慷慨的艺术捐助者著称。这一时期的波士顿还成了废奴主义运动的一个中心。
1820年代,由于第一波欧洲移民潮的到来,波士顿的人口构成开始发生戏剧性的变化。大批爱尔兰人和意大利人移居该市,将他们的罗马天主教也带到这座城市。截止至2013年,天主教是波士顿最大的宗教团体,从20世纪初起,爱尔兰人开始在波士顿政治中扮演重要角色,肯尼迪家族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之一。
从1630年到1890年,通过填平沼泽、海滨泥滩和码头之间的缝隙,波士顿的城市规模扩大了三倍。[7] 在19世纪进行了巨大的“削山填海”的改造工程。1807年开始,灯塔山的山顶被用于填平一个面积50英亩(20公顷)的池塘,后来那里形成了干草市场广场。今天,马萨诸塞州政府就坐落在变矮后的灯塔山的山顶。19世纪中叶的工程形成了波士顿南区、波士顿西区、金融区、和波士顿唐人街。1872年波士顿大火之后,工人用碎石重建了濒水的市中心地区。在19世纪中后期,工人们用铁轨从尼达姆高地取来泥土,填平了波士顿西面大约600英亩(2.4㎞²)的查尔斯河沼泽地。另外,该市陆续合并了附近的市镇——洛克斯伯里(1868年)、多尔切斯特(1870年)、布莱顿、西洛克斯伯里、查尔斯镇和海德公园。1874年,波士顿最后一次合并了3个镇,从此市区界限固定了下来,未再变动。
20世纪早期和中期,波士顿由于工厂陈旧老化开始衰落,工厂纷纷迁往劳动力更低廉的地区。波士顿做出了反应,开始建造各种城市更新项目,包括拆除业已陈旧的西区,和建造波士顿政府中心。1970年代,波士顿在长达30年的经济低迷时期之后恢复了繁荣,并带动了共同基金的发展。波士顿因其卓越的医疗服务享有盛誉,麻省总医院、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和布莱根妇女医院等医院在疾病治疗和医疗创新方面在全美国领先。哈佛大学(HARVARD)、麻省理工学院(MIT)、波士顿学院(BC)、东北大学(NEU)和波士顿大学(BU)等高等学府吸引了许多学生来到波士顿都会区求学深造。
21世纪初,波士顿已经成为一个智力、技术与政治思想的中心。不过,该市还必须解决1990年代以来因房价急剧上涨造成生活费用过高的问题。2004年,波士顿大都会区已经成为全美国生活开支最高的地方,而马萨诸塞州是全国唯一人口下降的州。
由于定型较早的缘故,波士顿非常紧凑。根据美国人口调查局资料,
该市的总面积为89.6平方英里(232.1㎞²);其中陆地面积为48.4平方英里(125.4㎞²),水域面积为41.2平方英里(106.7㎞²,占46.0%)。而其它许多人口相仿的城市,如丹佛有154.9平方英里,而夏洛特有280.5平方英里。在50万人口以上的美国城市中,只有旧金山和华盛顿的面积小于波士顿。波士顿的海拔高度,以洛根国际机场为标准,是19英尺(5.8米)。波士顿的最高点是贝勒维尔山,海拔330英尺(101米)。与波士顿毗邻的城镇有温索普、里维尔、切尔西、艾弗瑞、萨默维尔、剑桥、水城、牛顿、布鲁克兰、尼达姆、戴得汉姆、坎顿、米尔顿和昆西,通常都被认为是大波士顿的一部分。后湾和波士顿南区的大部分是用垃圾碎石填海形成,面积是波士顿最初的3座小山区域的2倍半。最初的3座小山中只有最小的灯塔山被削低以后被保留了部分。市中心区域及近邻地区主要由低层砖砌或石砌建筑组成,有许多联邦建筑风格的古老建筑,其中一些与现代高层建筑混杂在一起,特别是在金融区、政府中心、南波士顿滨水地区和后湾,有波士顿公共图书馆、基督教科学派教堂、科普来广场、纽伯里街等许多杰出的地标建筑,还有新英格兰最高的2座建筑:约翰·汉考克塔楼和慎重塔楼。约翰·汉考克塔楼的近旁有伯克莱大厦(老约翰·汉考克大厦)及其醒目的气象塔。在由单户居住的别墅和多户居住的砖木结构的联排式房屋构成的住宅区中,则散布着一些较小的商业区。街区。
波士顿公园(Boston Common)位于金融区和灯塔山附近,是美国最古老的公园。连同附近的波士顿公共花园,都属于“翡翠项链”(一系列环绕城市的公园)的一部分,并且都是由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泰德所设计。主要公园还有沿着查尔斯河的河岸休闲公园。其他公园则散布全市。主要的公园与海滩都靠近查尔斯镇、城堡岛,或沿着多尔切斯特、南波士顿和东波士顿的海岸线。该市最大的公园是弗兰克林公园,包括动物园、阿诺德植物园,和石溪国家保留地。查尔斯河将波士顿市区和剑桥、水城以及邻近的查尔斯镇分隔开来,向东面是波士顿港和波士顿港岛国家休闲区。尼本赛特河构成波士顿南区与昆西、米尔顿2市的界河。神秘河则将查尔斯镇与切尔西和艾弗瑞分开,而切尔西溪与波士顿港将波士顿和东波士顿分开。
波士顿的春天可能变得很热,气温升到华氏90度;但也可能到5月下旬还很寒冷,只有华氏40度,由于寒冷的海水。最热的月份在7月,平均气温为27.7摄氏度,最低气温为18.4摄氏度,通常很潮湿。最冷的月份是1月,平均气温为35.8华氏度(2.1摄氏度),最低气温为21.6华氏度(-5.6摄氏度)。夏季气温超过90华氏度,冬季气温低于10华氏度并不罕见,但很少会持续多日。记录的最高气温是104华氏度(40摄氏度)1911年, 7月4日。有记录的最低气温是 -18华氏度(-28摄氏度),1934年2月9日。波士顿和整个新英格兰地区一样,属于大陆性气候。但是由于濒临大西洋的地理位置,气候也明显受到海洋的影响。波士顿的气候变化迅速,气温突然连续几天升到华氏85度以上并不罕见。夏季炎热潮湿,而冬季寒冷,多风并且多雪。甚至在5月和10月也降过雪,当然这极为罕见。
该市年平均降雨量为42英寸(108厘米),平均降雪正好也是42英寸(108厘米),远高于远离该市的内陆地区。马萨诸塞伸入北大西洋的地理位置也使它极易受东北风影响,一次暴风雪就可能降雪超过20英寸(50厘米)。雾极为常见,特别在春季和初夏。热带风暴或飓风偶尔也会袭击该地区,特别是在初秋。
都市风光
邦克山Bunker Hill Monument1775年6月,由清莱斯科多上校指
挥的独立军,被命令占据彭加山。独立军乃先攻占附近的普利兹山。普利兹山形势除要,能俯瞰波士顿全市。英军为夺回该山。曾两度猛扑,均为独立军所击退,使英军死伤达1,000人。但英军续作三度攻击,独立军终因弹尽粮绝,不支后撤。这一场激烈的战役,使人们对独立军的战力刮目相看。就在那时候,乔治·华盛顿被任命为独立军总司令。邦克乃是美国独立史上最著名的一个古战场。
老北教堂
老北教堂 (Old North Church)是波士顿最古老的教堂,建于1723年。1775年4月,英军计划袭击位于波士顿郊外康可特的弹药库,事为鲍尔·利维拉所悉,乃于该教堂尖塔上悬挂出两盏石油灯示警,自己连夜骑马前往康可特和雷克辛顿方面报讯。雷克辛顿方面民兵(独立军前身)得以从容迎击翌晨出现的英军。这一仗揭开了美国独立战分的序幕。坚立在教堂前的骑马铜像,即为建有殊动的鲍尔·利维拉。
法尼尔厅
法尼尔厅(Faneuil Hall)原由彼得·法尼尔兴建,作为市场之用,但在独立战争爆发前,波士顿市民即利用这一建筑物,以常集会,讨论独立与自由等大问题。因而获得“自由的摇篮”CradleofLiberty的别称。2012年,市民们仍习惯性利用二楼大厅举行各类集会。一楼为市场,三楼则是波士顿炮兵团本部所属的博物馆。
葛兰奈莱墓地
葛兰奈莱墓地 (Granary Burying Ground)过去是市区内的杂物仓库,现已变成了公园,佛兰克林双亲、历任市长,以生于1770年的“波士顿大屠杀”的殉难者均长眠于此墓地。
波士顿图书馆
波士顿图书馆( Boston Public Library)具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风格,是一个颇有来头的建筑物。精致的壁画、雕刻,以及青铜的门等均值得仔细鉴赏。馆内还收藏着古籍及珍本。创立于1895年。
波士顿约翰.肯尼迪图书馆(上白色)为纪念约翰.肯尼迪总统而建立的。
Boston Athenaeum是波士顿最古老的图书馆,距离Massachusetts State House 仅300米,需要申请入会交纳会费才能使用。
波士顿的唐人街是美国第三大的华人聚集区,同时也是波士顿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坐落在电影院和金融区之间,在唐人街可以找到全部的生活所需。
PARK STREET CHURCH-公园街教堂
波士顿市中心有片著名的绿地叫,“波士顿公共绿地(BOSTON COMMON)”,绿地东侧的小街叫公园街(PARK STREET),公园街南端一角,就是漂亮的公园街教堂(PARK STREET CHURCH)。波士顿人几乎没有人不知道这座教堂,来访波士顿的旅游者也必来观赏这座教堂。教堂是红砖墙,圆门厅,白塔尖。她脚踏绿地,直矗蓝天 ,就像一个赞美生活的大叹号 !每次进城看见公园街教堂,便立刻怀起一种好心情,总觉得那天就是星期日-在忙碌的日子里,那一天比星期日更令人愉快!
来到美国,急于补习英语,听人说公园街教堂里有一个免费英语班,叫:FOCUS,便在一个星期日找了去。一进教堂,正巧看到一位中年男子,像是位牧师,便上前问他关于英语补习班的事。他告诉我星期二早九点半来,带着护照。我星期二按时来到教堂,遇见很多报名补习英语的人,大家排队注册,通过简单考试,然后按成绩被分配到不同班级。同学们来自许多不同国家,最多的是中国人和日本人。后来才知道,告诉我星期二来教堂的那位牧师就是FOCUS的创办人-约瑟夫萨邦基,他当年就已经开办这个学习中心二十一年了。补习班分为八个年级,各班老师都是义务教课的美国人,上课时间为每星期二、四上午和星期五晚上,星期日还有查经班。我在那里一学就是两年,从四年级一值上到八年级,其收获不仅是英文进步,朋友增加,而且还学习了圣经旧约和新约里的许多篇章。
和公园街教堂有这样一段情缘,自然对她怀有热情,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却对她的历史毫无了解,后来才慢慢在一些书中陆续读到,积累起来可以为公园街教堂画出一个历史的轮廓:她建于1809年,被后人誉为"基督教建筑的经典之作",亨利-詹姆斯描述她:"是美国最有情趣的一组红砖和沙石的组合体"。不过在这座漂亮的教堂出现以前,她的原址却是一个大谷仓。谷仓因老鼠和蛀虫成灾,原主人把它卖掉,新房主把它打扫干净后,用于商务场所,但不久就因老旧而倒塌废弃了。这时,来了一位著名的英国教堂建筑师,叫彼得巴纳(PETER-BANNER),他当时刚刚在康州完成了耶鲁大学的设计。彼得巴纳在设计公园街教堂的时候,吸收了两位著名前辈建筑师的风格,一位是美国著名建筑师宝凡弛(CHARLES-BULFINCH,是波士顿州政府和华盛顿国会大厦的设计师),另一位是英国著名建筑师瑞恩(CHRISTOPHER-WREN),所以建成后的公园街教堂呈现出 "美国式"的主体结构和"伦敦式"的高耸塔尖,既淳朴又不失优雅。之后,公园街教堂便矗立在波士顿城中,成了美国历史各个时代的见证人。
十八世纪时在经济困难时期,教堂曾经租出一些房子开差馆,以补经费不足,后来发现有女子在茶馆里抽烟(当时抽烟很盛行),才又停掉。1812年南北战争时期,波士顿扮演着"解放黑奴,保卫联邦"的重要角色,教堂的地下室曾被用做火药贮存库。1817年,美国基督教的第一个星期日查经班在这里开始,第一批派往夏威夷的传教团从这里出发。1832年,美国最著名的歌曲:"我美丽的家园"第一次在这里唱起。还有不少著名的演讲是在这个教堂里进行的,比如,1829年格里森第一次提出反奴隶制的演讲,1849年萨姆纳"国家战争系统"的演讲,等等。1895年,教堂还发生了一件趣事:有位牧师正在准备第二天的礼拜仪式,轰然一声,不远处的一个窗户倒蹋下来,他跑得及时才幸免于难。19世纪末,教堂附近修建地铁,一片杂乱,主水道也被挖破了,有位牧师在礼拜时曾狠狠诅咒地铁是一条"恶魔之洞"。然而那条地铁却是美国的第一条地铁线,美国的第一趟地铁列车便是从公园街教堂附近的地铁站开出的。公园街教堂至今还不到200年,比起中国历史,她简直太年轻了。然而她却像一部美国的"史记",记录着代代移民们的奋斗和追求。公园街教堂从旧谷仓上站起来,用红砖砌出主体结构还不行,要在上面再挺起一个洁白的塔尖,于是这个城市才变得美丽,进出教堂的人们才在这里完成了一种从务实到理想的升华.
自由之路
是市政当局为游人设计的观光路线,在地上用红砖和红油漆弄出。不是串联其高楼大厦,而是串联了其古老的建筑。起点为波士顿公园(Boston common)终结于邦克山纪念碑,共长2.5km,景点十余个。具体路线可在市政厅旁的昆西市场免费拿地图。
州政府大厦波士顿实行实权市长制度,市长被授予广泛的行政权力,每四年选举一次。市议会每2年选举一次,有9个席位按照每个选区进行多数投票,另有4个席位进行普选,每个投票者直接对普选候选人进行投票。每个候选人只能投票一次。得票最高的4名候选人当选。议长由议员们选举产生。学校委员会由市长指定。
波士顿现任市长为Martin J. Walsh[3] ,2014年1月6日当选为波士顿第54任市长。Martin J. Walsh 拥有波士顿学院(BOSTON COLLEGE) 的政治学学位。
在2016年1月4日的波士顿市议会投票中,出生并成长于芝加哥的30岁华裔吴弭(Michelle Wu)成功当选为波士顿市历史上首位亚裔议长,同时也是首位担任此要职的有色人种女性[4] 。吴弭(Michelle Wu)拥有哈佛大学(HAVARD UNIVERSITY) 的学历。
作为马萨诸塞州首府,波士顿在马萨诸塞州政治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波士顿还是美国联邦政府在新英格兰的中心,建有约翰·肯尼迪联邦办公大楼和托马斯·奥尼尔联邦大厦。该市还设有美国第一巡回上诉法院、马萨诸塞地区法院,以及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联储第一区)总部。该市属于美国众议院马萨诸塞州第8选区和第9选区。
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波士顿的低犯罪率要归功于波士顿警察局与社区、教会的合作,以阻止青少年加入犯罪团伙。因而被誉为“波士顿奇迹”。该市的谋杀案从1990年的152起(谋杀率为十万分之26.5)下降到了1999年的31起(谋杀率为十万分之5.26,其中没有一起是青少年犯罪)。此后几年中,谋杀案件以50%的幅度上下波动:2002年为60起,2003年为39起,2004年为64起,2005年为75起。尽管数字还远不及1990年那样高,但是谋杀率的再度提高已经使许多波士顿人深感不安,开始讨论波士顿警察局是否应该要调整其与犯罪作战的方法。
财政金融
波士顿的大学是影响该市和整个区域经济的主要因素。他们不仅是主要的雇主,而且将高技术产业吸引到该市及附近地区,包括计算机硬件与软件公司,以及生物工程公司(如千禧年医药)。波士顿每年从国家健康协会得到的资金是所有美国城市中最多的。
其他重要产业有金融业(特别是共同基金)和保险业。以波士顿为基地的富达投资(Fidelity)在1980年代帮助普及共同基金,使得波士顿成为美国的顶级金融城市之一。该市还拥有主要银行的地区总部如美洲银行和王者银行(Sovereign),风险资本的中心.波士顿还是一个印刷与出版业中心。教科书出版商霍顿·米夫林出版社的总部设在市内。该市拥有4个主要的会议中心:海恩斯会议中心在后湾,贝赛德博览中心在多尔切斯特,波士顿世界贸易中心和波士顿会议展览中心位于南波士顿的濒水地区。由于它拥有州首府和联邦政府地区中心的地位,法律与政府是该市经济的另一个主要成分。
总部位于该市的大公司有吉列公司(由宝洁公司拥有)和泰瑞达公司(Teradyne),后者是世界顶级的半导体和其他电子试验设备制造商之一。新百伦(New Balance)将总部设在波士顿。其他大公司则将总部设在市区以外,主要是沿着马萨诸塞128号公路。波士顿港是美国东海岸的主要海港之一,也是西半球最古老的仍然活跃的商港和渔港之一。
洛根国际机场位于邻近的东波士顿,运营波士顿的大部分定期客运业务。在城市30英里(48千米)半径范围内还有许多小型机场。
波士顿市中心的街道没有规则可循,因为它们是在几个世纪以前根据需要而形成,并未经过规划,逐渐填满了小小的半岛。一些迂回曲折的街道,每一段都有不同的名称,忽而消失,忽而又随意的分成数条小巷。2006年3月的自行车杂志将波士顿列为美国最不适合骑自行车的城市之一。波士顿被描绘成一个“广场之城”,传统上将主要大道的交叉点用该市的历史名人命名。另一方面,后湾、东波士顿、波士顿南区和南波士顿的街道则用方格系统命名。这些方格路网建造在该市早期形成的杂乱街道外围。
波士顿是90号州际公路(又称为马萨诸塞收费公路)的东部起点,直通西雅图;95号州际公路环绕该市,当地称为马萨诸塞128号公路,直通迈阿密;93号州际公路从北到南纵贯该市,北到佛蒙特。穿过波士顿市中心的中央动脉车流量极大,于是改为通过一条地下大隧道(Big Dig)通过市中心。
波士顿地铁是美国第一个地下快速运输系统现已扩展到65.5 英里长,北到马尔登,南到Braintree,西到牛顿,一共红橙蓝绿灰5条。波士顿的郊区通勤铁路长度超过200英里北到梅里迈克河谷,西到伍斯特,南到普罗维登斯。波士顿最远还有通费吉尼亚州的火车。波士顿有31.5%的通勤者使用公共交通。由于城市布局紧凑,学生数量众多,在波士顿步行者的数量达到13%,远比美国同规模城市为多。
艺术时尚
Hatch Shell 露天表演台
波士顿夏天的音乐或表演活动,到处都有,其中以位于查尔斯河(Charlies River)畔的Hatch Shell,最为有名。Hatch Shell是一座露天表演台,有点类似音乐台,所不同的是它的规模要大得多,附近的腹地也大得多,美丽得多。Hatch Shell的前面是一大片草地,四周则是广大开阔的河滨带状公园,民众可以随意找个喜爱的角落或坐或卧,轻松欣赏表演。
波士顿夏天有名的表演活动大约有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在Hatch Shell举行, 这里一次可以容纳三、四万人同时在此聆听或观看表演,而不会影响到附近的交通。
波士顿全民运动
这里的节目,除了在六月底到七月四日这一个礼拜是〞夜夜笙歌〞之外,每周大约有二、到三场表演,内容大多是不同乐团的演奏,也有舞蹈,其中每周五晚上则是固定放映电影。
对于外来的观光客,也不必担心会错过任何一场你想看的节目,因为到Hatch Shell听音乐、看表演,已是波士顿人的传统,也是“全民运动”,走在路上几乎你所碰到的波士顿人都会清楚的告诉你任何你想知道的讯息。再不然,你到现场去,也会拿到一份完整的节目表。节目表是免费的,当然,如果你愿意捐个二毛五美金给主办单位,那会更受欢迎。
交响乐团
七月四日美国国庆日Hatch Shell。它是波士顿有名的传统节目,游客不能不知。
晚上八时到十时听波士顿交响乐团演奏,然后大家留在原地看烟火施放表演而已。因为波士顿交响乐团的演奏水准是一流的,平时想听,得去买很贵的票,而且是在室内举行,只有国庆日这天,是他们移到户外,而且是免费的。很多美国人一年就等这么一天来尽情享受这场高水平的音乐飨宴的。
至于乐团的成员们也是以能在此参加演出为荣,例如该交响乐团的前任指挥约翰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在一九九三年退休时,就是选择在国庆日当晚于Hatch Shell做退休前的临别演出。那天,主办单位曾发给在场观众每人一支电子萤光蜡烛,等演出到最高潮时,全场的灯光忽然熄灭,只见一支支明明灭灭的萤光蜡烛到处挥动,全场观众并不断随着音乐的节拍高喊着“John! ”、“John!”以及“Thank you,John!”、“Thank you,John!”,场面十分感人。以这样的方式来欢送一位杰出音乐家的荣退,比任何的官方仪式或赠勋活动要来得有意义得多。
文化波士顿和整个新英格兰地区一样,拥有独特的不发r音的口音,称为新英格兰口音或波士顿口音(波士顿英语);而当地烹调的材质取用海鲜和乳制品较多。
爱尔兰裔美国人在波士顿政治和宗教机构中影响很大。
许多人认为波士顿是一个很有教养的城市,也许是因为知识分子的名声;波士顿许多文起源于它的大学。[27] 该市拥有一些华丽的剧院,有卡特拉庄严剧院(Cutler Majestic Theatre)、波士顿歌剧院、王安表演艺术中心、舒伯特剧院和Orpheum 剧院。著名的表演艺术团体有波士顿芭蕾舞团、波士顿交响乐团、波士顿抒情歌剧团、波士顿巴洛克和亨德尔与海顿协会(美国最古老的合唱队)。这里每年还有许多重要事件,如新年前夕的首夜演出,和在美国独立日期间持续一周的海港节(Harborfest),举行波士顿流行音乐会,并在查尔斯河岸燃放焰火。
由于该市在美国革命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一些与该时期有关的历史遗迹被作为波士顿国家历史公园的一部分得到保护。其中许多是沿着自由之路(Freedom Trail),这条路线是用一条红色线或植入地面的砖块标出来。该市还拥有几个优秀的美术馆,包括波士顿美术博物馆和加德纳博物馆。马萨诸塞大学在哥伦比亚角的校园内设有约翰·肯尼迪图书馆。市内还有波士顿图书馆 (Boston Athenaeum,美国最古老的独立图书馆之一)、波士顿儿童博物馆、公牛与小莺酒馆(Bull & Finch Pub,该建筑因拍摄电视剧《干杯》而著称)、波士顿科学博物馆和新英格兰水族馆。
波士顿还是音乐流派硬核朋克(hardcore punk)的诞生地之一。波士顿的音乐家对这种音乐形式贡献甚大。1990年代,波士顿拥有顶级的第三波斯卡(third wave ska)和斯卡朋克(ska punk)现场表演,著名乐队有麦迪麦迪波斯顿(The Mighty Mighty Bosstones)、The Allstonians、Skavoovie and the Epitones、Dropkick Murphys等。1980年代,硬核朋克摇滚组织了一次这种音乐流派的乐队荟萃演出“这是波士顿,不是洛杉矶”。当时一些夜总会都以这种流派的乐队表演著称,不过所有那些夜总会均已在城市改造时被夷为平地。
媒体
《波士顿环球报》(由纽约时报公司拥有)和《波士顿先驱报》是波士顿主要的2份日报。该市的其他出版物还有《波士顿凤凰报》、《波士顿杂志》、《每周深入报道》、《不合时宜的波士顿人》和《Metro 国际》的波士顿版。《波士顿环球报》还专为该市的公立中学发行一种学生版。报纸《Teens in Print》(T.i.P.)由该市十几岁的孩子写作,每季度发行一期。
波士顿拥有新英格兰最大的广播市场,在全美国排名第11位。[28] 主要的调幅电台有谈话台WRKO 680 AM、体育台/谈话台WEEI 850 AM和新闻台WBZ 1030 AM。多种调频电台服务该地区,例如国家公共广播(NPR)。大学广播电台有WTBU(波士顿大学),WZBC(波士顿学院)、WERS(爱默生学院)、WUMB(UMass Boston)和WMFO(塔夫茨大学)。
划给波士顿电视台的指定市场区域(DMA)包括曼彻斯特(新罕布什尔州),是美国第七大市场。[29] 在波士顿经营电视业务的有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的WBZ 4、美国广播公司(ABC)的WCVB 5、国家广播公司(NBC)的WHDH 7、福克斯广播公司的WFXT 25等。波士顿还是公共广播公司(PBS)的WGBH 2节目的主要制作地点。大部分波士顿电视台都将发射台设在尼达姆和牛顿附近。
波士顿被誉为“美国雅典”,是因为在波士顿大都会区拥有超过100所大学,超过25万名大学生在此接受教育。在市区内,东北大学是一所大型的私立大学,在芬威区有一座校园。波士顿大学(BOSTON UNIVERSITY)是世界上最大的大学之一,位于查尔斯河畔的联邦大道。惠洛克学院、西蒙斯学院、马萨诸塞药学院和温沃斯理工学院组成了芬威大学群,毗邻东北大学。萨福克大学是一所小型私立大学,以法学院著称,校园坐落在灯塔山。新英格兰法学院是一所小型的私立法学院,位于剧院区,创建时是美国唯一的一所女子法学院。爱默生学院是一所小型的私立学院,在表演艺术领域、新闻、写作和电影方面有很高的声望,位置靠近波士顿公园。该市还拥有几所音乐学校和美术学校,包括马萨诸塞美术学院、新英格兰音乐学院(美国最古老的独立音乐学校)、波士顿音乐学校、波士顿美术博物馆学校和伯克利音乐学院。波士顿主要的公立大学是马萨诸塞大学波士顿分校,位于多尔切斯特的哥伦比亚角,该市的2所社区学院是洛克斯布里社区学院和邦克山社区学院。
几所美国主要的大学都位于波士顿外围,在该市有重要影响。哈佛大学(HARVARD)是美国最古老的高等教育机构,位于查尔斯河对岸的剑桥。哈佛商学院和哈佛医学院位于波士顿,并正在计划在波士顿的阿尔斯顿附近进行重大扩展。麻省理工学院(MIT)最初位于波士顿市内,很长时期称为“波士顿理工学院”(1865-1916),在1916年才跨过查尔斯河迁往剑桥。塔夫茨大学(TUFTS)管理着它的医学院和牙科学院,塔夫茨-新英格兰医疗中心是一个拥有451个床位的医学学术机构,拥有一个科室齐全的成人医院和流动的儿童医院。波士顿学院(BC)是波士顿最早的高等教育机构,也是美国最古老的教会大学之一,BC现在的主校区位于波士顿西郊的栗树山(CHESTNUT HILL),同时在邻近的牛顿(Newton)和布莱顿(Brighton)设立有分校区[5] 。而位于沃尔瑟姆镇的布兰迪斯大学(BRANDEIS)则是一所全新型的私立综合性大学,学术和校园气氛活跃,虽然仅有60多年的建校历史但却早已声名卓著。哈佛大学(HARVARD)、麻省理工学院(MIT)、塔夫茨大学(TUFTS)、波士顿学院(BOSTON COLLEGE)、布兰迪斯大学(BRANDEIS)这五所私立顶级名校实行精英教育,教育质量优良, 常年在美国大学US NEWS 综合排名中名列前茅, 这五所综合性大学被称为“波士顿五大名校”。
波士顿公立学校是美国最古老的公立学校系统,从幼儿园到12年级,共有58,600名学生。该系统包括145所学校,其中包括波士顿拉丁学校(最古老的公立学校,成立于1635年;有7-12年级,在7-9年级通过公开考试招收学生),英文中学(最古老的公立中学,成立于1821年)和马特学校(最古老的公立小学,成立于1639年。3,000名少数族裔学生通过大都会教育机会委员会(METCO)得到在郊区学校就学的机会。2002年,福布斯杂志将波士顿公立学校系统列为美国最好的大城市学校系统,毕业率达到82%。此外波士顿还拥有不少优质的私立学校、特许学校(charter school)和教会学校。其中波士顿学院高中(BC High)成立于1863年, 位于波士顿市内,是一所历史悠久的男校。
波士顿红袜(俗称“袜子”)是美国职棒大联盟的创始成员之一,该队的主场芬威球场(Fenway Park)兴建于1912年,是美国四大职业运动项目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运动场地。1903年,在波士顿举行了第一场世界职业棒球大赛,对手是波士顿红袜(当时称为“朝圣者”)和匹兹堡海盗。
TD北岸花园球馆(旧名舰队街)靠近北站,是波士顿棕熊队和波士顿凯尔特人队2队的主场。波士顿棕熊队是国家冰球联盟的第一个成员,拥有“创始6人”的特权。波士顿凯尔特人队则是国家篮球协会的创始会员。波士顿凯尔特人队因在1957年到1986年获得16次总冠军,并于2008年共17次夺得NBA总冠军,是NBA中获得总冠军次数最多的球队。
尽管新英格兰爱国者队自从1971年就搬到郊区的佛克斯波洛,它仍然是波士顿的美式足球队。该队成立于1960年,是美式橄榄球大联盟的发起成员之一。该队自2001年赛季以来已经4次赢得超级碗大联盟冠军(2001年、2003年、2004年、2015年)。该队与属于美国职业足球大联盟的新英格兰革命队(英式足球)共享吉列体育场。
波士顿许多大学在体育方面都很活跃。波士顿地区有4个全国大学体育协会(NCAA)成员:波士顿学院(BC)、波士顿大学(BU)、东北大学 (NEU)和哈佛大学(HARVARD)。4所大学的冰球队每年二月的第二个星期一晚上,都在TD北方银行花园球馆进行一场“豆锅锦标赛”(Beanpot Tournament)。
波士顿马拉松是该市最著名的一项体育赛事之一,赛程长42千米,从霍普金顿到后湾的科普来广场。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马拉松比赛,在每年4月16日的爱国者日举行,参加比赛者人数甚多。
主要有以下几所大学[7]
哈佛大学(HARVARD)
麻省理工学院(MIT)
塔夫茨大学(TUFTS)
波士顿学院(BOSTON COLLEGE)
布兰迪斯大学(BRANDEIS)
波士顿大学(BOSTON UNIVERSITY)
东北大学(NEU)
麻省大学 (UMass)
本特利大学 (Bentley)
萨福克大学
爱默生学院
威廉姆斯学院
阿莫斯特学院
曼荷莲学院 (美国第一所女子学院 “七姐妹”女校)
史密斯学院(“七姐妹”女校之一)
新英格兰音乐学院
伯克利音乐学院
根据2006年美国人口统计GR2,该市拥有596,638人口,239,528个住户,和115,212个家庭。人口密度为12,166人/平方英里(4,697人/㎞²)。住户平均密度为5,203/平方英里(2,009/km²)。不过,波士顿白天的人口将增加到大约120万人。人口的起伏是由于郊区居民到市区上班、上学、就医,以及从事其它事情。根据人口统计,该市的种族构成为白人占54.47%,黑人占25.33%,印第安人占0.40%,亚裔美国人占7.52%,0.06%为太平洋群岛人,7.83%为其它,4.39%为2个或2个以上种族的混血。14.44%的人口为西班牙裔美国人或拉丁美洲人,可能是任何一个种族。
大波士顿地区的个人平均所得爱尔兰裔是该市最大的族裔集团,占人口的15.8%。意大利人也构成该市人口的重要部分,占人口的8.3%。西印度群岛人后裔也有一定的规模(6.4%);其中一半是海地裔。在多尔切斯特等一些地方,在过去几年中接受了流入的越南人居民。
在239,528个住户中,有22.7%的家庭里有18岁以下的孩子同住,有27.4%的家庭只有一对夫妇住在一起,有16.4%的家庭户主为女性,没有丈夫同住,51.9%为非家庭。37.1%的住户为一个人独居,9.1%的住户为65岁以上的人独自居住。平均住户规模为2.31人,而平均家庭规模为3.17人。
该市人口中,低于18岁者占19.8%,18-24岁占16.2%,25-44岁占35.8%,45-64岁占17.8%,65岁以上者占10.4%。年龄中值为31岁。男女性别比为92.8:100,在18岁以上人群中,男女性别比为90.2:100。
该市住户收入中值为39,629美元,而家庭收入中值为44,151美元。男性收入中值为37,435美元,而女性收入中值为32,421美元。该市的个人平均所得为23,353美元。19.5%的人口和15.3%的家庭生活低于贫困线。其中25.6%为18岁以下人口,18.2%为65岁以上人口。
长木医学区是波士顿地区医疗与研究设施的集中地,包括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布莱根妇女医院、儿童医院、达纳-法伯癌症研究所和哈佛医学院。
波士顿的许多医疗设施都与大学有关。长木医学区和麻省总医院是世界知名的医学研究中心,与哈佛医学院有关。新英格兰医学中心位于唐人街南部,与塔夫脱大学有关。波士顿医学中心位于南区,主要是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的教学医院,也是波士顿地区最大的外伤中心;它是由波士顿大学医院和波士顿市立医院合并而成。
医疗卫生
长木医学区是波士顿地区医疗与研究设施的集中地,包括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布莱根妇女医院、儿童医院、达纳-法伯癌症研究所和哈佛医学院。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和布莱根妇女医院都经历过合并:前者由贝斯以色列医院和新英格兰女执事医院合并而成,后者由彼得·本特·布莱根医院和波士顿妇女医院合并而成。麻省总医院(MGH)靠近灯塔山,附近还有麻省眼耳医院和斯保定康复医院。波士顿还有VA医学中心。
波士顿的许多医疗设施都与大学有关。长木医学区和麻省总医院是世界知名的医学研究中心,与哈佛医学院有关。新英格兰医学中心位于唐人街南部,与塔夫茨大学有关。波士顿医学中心位于南区,主要是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的教学医院,也是波士顿地区最大的外伤中心; 它是由波士顿大学医院和波士顿市立医院合并而成。
世界第一条电灯街道来自 波士顿
世界第一条电话线来自 波士顿
NBA联盟第一个王朝 历史8连的 也是波士顿凯尔特人队
NBA联盟历史上夺冠最多的 也是波士顿凯尔特人队
美国高等学府麻省理工与哈佛大学 坐落在 波士顿
美国国球发源地 波士顿
美国篮球发源地 波士顿的一个乡村
波士顿: 都市风光、自由之路、 老北教堂、
想要征服纽约,只来一次是远远不够的。 不妨先去看看那些必到之地——帝国大厦、自由女神像、中央公园、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然后选择一条较为冷门的游览路线,参观修道院艺术博物馆或城市中的某个图书馆。 流连于西村 (West Village) 的波西米亚商店,或在上西区 (Upper West Side) 享用精致餐点。 大中央车站内的市井繁华最能体现原汁原味的纽约风情。
纽约(New York),是纽约都会区的核心,也是美国最大城市,同时也是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为了与其所在的纽约州相区分,被称为纽约市(New York City,官方名称为:The City of New York)。
纽约位于美国东海岸的东北部,是美国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个多族裔聚居的多元化城市,拥有来自97个国家和地区的移民,在此使用的语言达到800种。截至2014年,纽约市大约有849万人,居住在789平方千米的土地上。而纽约大都市圈则有2000万人左右。
纽约是一座世界级国际化大都市,直接影响着全球的经济、金融、媒体、政治、教育、娱乐与时尚界。其GDP于2013年超越东京,位居世界第一。
纽约在商业和金融的方面也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纽约的金融区,以曼哈顿下城的华尔街为龙头,被称为世界的金融中心。纽约证券交易所是世界第二大证交所,它曾是最大的交易所,直到1996年它的交易量被纳斯达克超过。纽约时报广场位于百老汇剧院区枢纽,被称作“世界的十字路口”,亦是世界娱乐产业的中心之一。纽约曼哈顿的唐人街是西半球最为密集的华人集中地。
纽约地铁是世界上最为发达的快速交通系统之一,提供一日24小时、一周七日的服务。 纽约拥有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和洛克菲勒大学等名校。
名称由来
纽约虽然一般写作“New York City”,但“City of New York”才是官方名称。纽约(New York)意为“新约克郡”—英荷战争结束后,荷兰战败被迫将新阿姆斯特丹割让给英国,当时正好是英王查理二世的弟弟,约克公爵的生日,于是将新阿姆斯特丹改名为新约克郡,作为送给约克公爵的礼物。另外由于在二十世纪初,纽约对外来移民来说是个崭新天地,机会到处都是。因此纽约常被昵称为“大苹果”(the Big Apple),便是取“好看、好吃,人人都想咬一口”之意。
纽约市有官方拉丁语名称Novum Eboracum用于市徽上,意为“新艾伯拉肯”。其中艾伯拉肯就是前述约克在罗马帝国时期的拉丁语旧名。
◎ 早期历史
在前殖民时期,纽约现今所在的地区为阿尔冈昆部落所居。勒纳佩人是其中的一支,他们居住在斯塔滕岛、长岛西部(包括现今的布鲁克林区和皇后区)、曼哈顿及下哈德逊河河谷(包括布朗克斯区)。
◎ 发现纽约(公元1492—1609年)
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欧洲各国殖民者纷纷涌来建立殖民贸易点,这里逐渐形成自由港,这就是纽约的前身。1524年,意大利人乔瓦尼·达韦拉扎诺来到河口地区,成为第一个历史记载的造访纽约的欧洲人。[8] 达韦拉扎诺是一名来自佛罗伦萨的探险者,效忠于法国。他乘着太子妃号进入了今日的纽约港区,宣布此地为法国所有,并将之命名为新昂古莱姆。
1602年荷兰派遣亨利·哈德逊前往北美洲找寻新乐土,1609年抵达纽约湾并沿着河流北上,隔年哈德逊带着北美洲的土产和毛皮回到荷兰,许多荷兰商人对这片拥有丰富资源的土地,产生高度的兴趣并定居于此,荷兰人并以“新尼德兰”(New Nederland)命名。
◎ 曼哈顿诞生(公元1624—公元1626年)
1624年,荷兰人在加弗纳斯岛建立皮草贸易点,由此欧洲人在新尼德兰开始了正式的永久居留。1625年,阿姆斯特在曼哈顿岛上开始兴建,后称作“新阿姆斯特丹”(Nieuw Amsterdam)。1626年,荷兰殖民总督彼得·米纽特从当地勒纳佩人手中,以60荷兰盾(2006年约为1000美元)买下曼哈顿岛。建立贸易站,并按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的名字,将这个地方命名为“新阿姆斯特丹”,荷兰人在此建立家园落地生根,居民约300人。[8]
◎ 纽约诞生(公元1651—公元1770年)
1651年爆发英荷之战,原住民之间的内战和欧洲殖民者
带来的疾病使得勒纳佩人的数量在1660年至1670年间大幅减少。1664年,英国舰队开到这里,荷兰人自知无力与之抗争,新尼德兰总督彼得·斯特伊维桑特投降,将新阿姆斯特丹拱手相让。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将这片地方交给他的弟弟管辖,于是,国王的弟弟便将自己的领地从英国的约克郡迁到新阿姆斯特丹,并将地名改为“纽约”,即“新约克”。以与荷兰交换印度尼西亚的伦岛。[8] 英国取得“新阿姆斯特丹”的领土,命名为“纽约”(New York),成为英国的殖民地。17世纪下半叶,纽约人口愈来愈多并成为商业中心,丰富的农产品得以出口,工业制品的进口,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在缺乏劳力的情况下,至1770年,勒纳佩人的数量已经下降至200人。[8] 使得纽约成为黑奴市场的大本营,人口贩卖相当的盛行,却也种下美国日后反黑奴的种子。
◎ 独立宣言(公元1773年—公元1775年)
由英国移居于此的新移民,建立不同于英国本土的新制度,成立了北美十三州的殖民地,原本以为可以在此安居乐业,却因为英国政府的财政困难而美梦破裂,殖民地的人民被课以重税,更加深殖民地人民独立的决心。1773年,“茶叶事件”成为独立战争的导火线,殖民地人民以“不自由,毋宁死”的口号发动战争。1776年7月4日,托马斯·杰弗逊在费城召开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纽约也成为英军和美军的决战之地,由于抵挡不住英军强势的攻击,纽约再度沦入英军之手,美军转而向法国求援。1781年10月17日,美法联军取得最后的胜利,纽约重回美军的怀抱。[1]
◎ 独立战争(公元1776年—1783年)
美国独立战争中规模最大的战役长岛会战于1776年8月在今日的布鲁克林区内进行。美国在此战中失败,由此在纽约的军事冲突减少,该城也成为英国在北美的军事和政治中心。纽约此时成为了保皇派和脱逃奴隶(英国承诺给予加入本方的脱逃奴隶自由)的庇护所,至少1万名脱逃奴隶在英国占领纽约时涌入城内。1776年9月11日,英美代表在斯塔滕岛会面,这也是战时唯一一次双方试图和平解决冲突。美方代表包括本杰明·富兰克林,英方代表包括豪勋爵。在英国占领纽约后不久,纽约爆发大火,近四分之一的市区建筑被毁。1776年底,美利坚合众国独立,1781年英美双方签定《巴黎和约》 ,英国承认美国独立,划分密西西比河以东的土地给美国。
1783年撤离日英国从纽约撤出(纽约也是英国最后一个撤离的港口),并将3000名获得自由的奴隶安置到了新斯科舍。其他自由奴隶则去了英格兰和加勒比地区。
◎ 地位陡升(1785年—1790年)
1785年,邦联会议将纽约定为美国首都。纽约是《邦联条例》18世纪的纽约街头
18世纪的纽约街头下的最后一个美国首都,也是美国宪法下的第一个美国首都。1789年,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在华尔街联邦厅宣誓就职。在同一地点还召集了美国第一届国会和最高法院,起草了《美国权利法案》。1790年,纽约超越费城成为美国第一大城市。
◎ 废奴法案(1799—1840年)
在纽约州1799年颁布的《渐进废奴法案》之下,奴隶母亲的孩子生来将为契约劳工,直至二十五岁之后方可获得自由。在独立战争之后获得解放的和脱逃的奴隶共同组成了曼哈顿为数众多的自由黑人人口。在几位开国元勋如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和约翰·杰伊的支持之下,纽约奴隶解放会致力于推动奴隶制的彻底废除,并建立非裔人自由学校以教育黑人儿童。直至1827年,奴隶制才在纽约州彻底被废除,而此后黑人也仍然面临着歧视的问题。纽约的废奴运动持续了下去,其中许多运动领袖都是自由学校的毕业生。1840年,纽约市的黑人人口超过16000。
◎ 人才涌入(1819年—1857年)19世纪,在贸易的持续发展和欧洲移民的推动下,纽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1811年委员会计划》下,城市的街道覆盖至整个曼哈顿。1819年伊利运河开通,将纽约港与北美内陆市场(农作物及其他商品)通过哈德逊河和五大湖连接起来。同时,纽约的政治也开始受到坦慕尼协会(爱尔兰和德国移民支持的政治机构)的导。在19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有许多知名的美国文坛人物居住在纽约,其中包括威廉·卡伦·布莱恩特、华盛顿·欧文、赫尔曼·梅尔维尔、鲁弗斯·维尔莫特·格里斯沃尔德、约翰·基斯、纳撒尼尔·帕克·威利斯以及埃德加·爱伦·坡。在旧商界精英的游说推动下,1857年中央公园建立起来,成为全美国第一个景观公园。
◎ 移民内迁(1860年)爱尔兰大饥荒使大批爱尔兰移民涌入纽约,到1860年,四个纽约人中就有一个出生于爱尔兰(总共超过20万人)。同时,德意志革命也使德国移民大量迁入,1860年,有四分之一的城市人口来自德国。
◎ 征兵暴动(1861年—1863年)民主党候选人在选举中屡屡获胜,纽约与美国南方也产生了紧密的联系。1861年市长费尔南多·伍德号召纽约跟随南方退出联邦,但他的这一号召最终没有成行。在南北战争期间,对于征兵法律的不满导致了1863年由爱尔兰裔工人阶级领导的纽约征兵暴动。
◎ 纽约合并(1898年)1898年,布鲁克林(当时为一个独立城市)、纽约县(包括布朗克斯的一部分)、里士满县和皇后县的西部合并,正式成为了现代的纽约市。
◎ 经济萧条(公元1929年)由于未受到战争直接影响,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综合国力有所增强,也带动美国经济的繁荣,全国沉醉在一片欣欣向荣的景气之中。但在1929年10月24日这一天,华尔街的股市暴跌,三天之内损失了100亿美元,远远超过流通在市场上的通货,造成经济大恐慌,美国股市崩盘的连锁效应影响全世界,全球经济陷入一片愁云惨雾之中。
◎ 战争财富(公元1933年—公元1941年)
1933年罗斯福总统就任。1939年的欧洲战争让美国从恐慌中重新站起来,罗斯福总统的武器援助一案,随后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向日本及德意等轴心国宣战,全面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机器的全面启动,使纽约人民就业状况极大改善,年轻力壮的男人去前线打仗,剩余的男人和广大妇女进入工厂生产武器弹药及各种军需品,有力地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美国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成为世界上最强的国家,纽约也成为了世界最富有的城市之一。
◎ 世界中心(1904—1950年)1904年,纽约的地铁系统开始合并运作,帮助巩固了这座全新的城市。20世纪上半叶,纽约成为了世界工业、商业和通讯业的中心。
1890年,纽约的非白人人口为36620人。20世纪20年代,纽约成为了非裔美国人从南部移民的重要目的地,到1916年,纽约已成为北美最大的非裔城市聚居地。在禁酒时期,哈莱姆文艺复兴运动展开,黑人文学和文化生活得到兴旺。经济的繁荣推动了大量摩天大楼的建设,塑造了纽约的20世纪天际线。
20年代初,纽约超越伦敦,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区。纽约城市圈的人口在30年代超过1000万,成为世界上第一座特大城市。大萧条时期,改革家菲奥雷洛·拉瓜迪亚当选市长,带领纽约复苏,同时坦慕尼协会垮台,结束了其八十年的政治霸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纽约经济再次繁荣。在战时该城毫发未伤,由此也成为了世界的领头城市,华尔街也成为了美国经济霸权的龙头。联合国总部(1950年)的建设奠定了纽约的政治影响,抽象表现主义艺术的崛起使纽约超越巴黎成为世界艺术的中心。
位置境域
纽约市地处美国东北纽约州东南哈德森河口,[9] 大约在华盛顿特区和波士顿中间位置,紧邻的哈德逊河让纽约市享有运航之便,使其快速发展成为一个贸易重镇。纽约城区大多落在曼哈顿、斯塔滕岛和长岛,因为土地狭小所以人口密度很高。纽约市整体面积约468.9平方英里(1214平方千米),其中164.1平方英里(425平方千米)为水域,304.8平方英里(789平方千米)为陆地。
气候
纽约市属于北温带,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气候宜人。夏季平均温度为23摄氏度,冬季平均温度为1摄氏度。
水文
纽约哈德逊河流经哈德逊河谷,进入纽约湾,为纽约市和新泽西州的分界线。一样位在纽约市的东河流经长岛海湾,将布朗克斯和曼哈顿与长岛隔开。哈莱姆河位于东河与哈德逊河之间,分隔曼哈顿和布朗克斯两行政区。布朗克斯河流经布朗克斯和威斯特彻斯特郡,是纽约市唯一皆为淡水的河流
地形地貌
纽约城内最高海拔位在斯塔滕岛的托德山,约409.8英尺(124.9米),是缅因州以南的东部沿岸的最高地。 纽约市大部分的土地遭人为变动过,从荷兰统治时期开始就有大量的填海造地工程,特别是在曼哈顿下城,如1970至1980年代的炮台公园城市计划。
纽约市,濒临大西洋。它由五个区组成:布朗克斯区(The Bronx)、布鲁克林区(Brooklyn)、曼哈顿(Manhattan)、皇后区(昆斯区)(Queens)、斯塔滕岛(Staten Island)。全市总面积达1214.4平方公里。
纽约郡和曼哈顿区的边界相同,纽约市的下属,此郡下没有进一步的政治区域划分。面积包括整个曼哈顿岛(Manhattan Island),东河(East River)、哈莱姆河(Harlem River)与哈得孙河(Hudson River)环绕。也包括一些小岛,如罗斯福岛(Roosevelt Island)(以前叫做“Welfare岛”),再之前叫做(“Blackwell岛”)、吴丹岛(U Thant Island,官方名字为“Belmont岛”)以及北美大陆的一小部分(Marble Hill),和布朗克斯区接壤。
◎ 布朗克斯区
最北的行政区,纽约洋基的主场洋基体育场位于此地。除了曼哈顿的大理石丘外,布朗克斯是纽约市唯一与美国本土相接的区域。世界上最大的市内动物园布朗克斯动物园也位于此地,面积达265英亩(1.07平方千米),居住动物达6千头。同时,布朗克斯还是饶舌乐和嘻哈文化的发源地。[1]
陆地面积:44平方英里
◎ 布鲁克林区
布鲁克林区人口最多的行政区,位于长岛西端,在1898年以前仍是独立的城市。此区的文化、社会和种族极富多元性,带有独立艺术情调以及建筑传统。除了曼哈顿外,布鲁克林是唯一有中心商业区的行政区。此外,此区还有一条长海岸线,其中的科尼岛于19世纪70年代设立,是全美国最早的游乐设施之一。人口:超过240万陆地面积:82平方英里
◎ 曼哈顿区
曼哈顿岛是纽约的核心,在五个区中面积最小,仅57.91平方公里。但这个东西窄、南北长的小岛却是美国的金融中心,美国最大的500家公司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把总部设在曼哈顿。7家大银行中的6家以及各大垄断组织的总部都在这里设立中心据点。这里还集中了世界金融、证券、期货及保险等行业的精华。位于曼哈顿岛南部的华尔街是美国财富和经济实力的象征,也是美国垄断资本的大本营和金融寡头的代名词。这条长度仅540米的狭窄街道两旁有2900多家金融和外贸机构。著名的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美国证券交易所均设于此。人口:超过150万,陆地面积:24平方英里
◎ 皇后区
面积最大的行政区,位于长岛布鲁克林的东侧,也是全美种族最多元的郡,其人口成长的速度将会使该区打破布鲁克林成为人口最多的行政区。过去此区由一些荷兰移民所创立的小城镇和村庄组成,今日则发展为重要的商业和住宅区。这里也是全美唯一一个非裔美国人收入大于白人的县(年收入约$5.2万)。皇后区有纽约大都会的花旗球场,是美国网球公开赛的举办地。交通方面,纽约都会区的三个主要机场重有两个——肯尼迪国际机场和拉瓜地亚机场——位于此区(第三个是位于新泽西州纽瓦克的纽瓦克自由国际机场)。人口:超过220万,陆地面积:112平方英里
◎ 斯塔滕岛
斯塔滕岛是纽约市人口最少的一个区(尽管其面积是曼哈顿的 2.5 倍)。它拥有众多的历史、文化胜地、体育场馆和自然风光。一半的享受来自于乘坐斯塔滕岛渡轮(Staten Island Ferry)前来这里的旅程。行程 20 分钟的免费渡轮每天摆渡往来于曼哈顿下城的乘客,乘客可在其中一览无余地观看纽约港和自由女神像。人口:超过44.3万,陆地面积:60平方英里
纽约是全美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个多族裔聚居的城市,拥有来自97个国家和地区的移民,截至2012年,纽约市人口为8336697人。其中包括西裔在内的白人约占67.9%、非裔15.9%、亚裔5.5%。
美国人口调查局在2010年统计纽约人口为8175133人,但前任市长迈克尔·布隆伯格立即表示这一数字偏低。根据统计局数字,纽约市的人口占到全纽约州的40%。2006年,人口统计学家预测2030年纽约的人口将达到920万至950万。2010年纽约人口44%为白人(33.3%非拉丁裔白人),25.5%为黑人(23%非拉丁裔黑人),0.7%为美洲原住民,12.7%为亚裔。拉丁裔美国人占总人口的28.6%,而亚裔则为2000年至2010年间数量上升最快的群体;非拉丁裔白人人口下降了3%,这也是数十年来最小的下降额;自南北战争以来,黑人人口首次在十年中下降。
2010年,纽约的人口密度为27,532人每平方英里(10630人每平方公里),在全美人口超过10万的城市中排名第一,但根据2000年数据,临近位于新泽西州哈德逊县的一些小城市(人口少于10万)人口密度要更高。曼哈顿(纽约县)的人口密度为66,940人每平方英里(25846人每平方公里),为全美人口最稠密的县,密度比任何一个美国城市都要大。
在1892年至1924年间就有超过1200万欧洲移民经由埃利斯岛入境美国。“大熔炉”一词最早便被用于形容下东城许多移民密集居住的街区。至1900年,德国人成为纽约最大的移民团体,其次为爱尔兰人、犹太人和意大利人。1940年,白人占全市人口的92%。
纽约近37%的人口出生于海外。截至2011年,十个最主要的海外出生人口来源地为:多米尼加共和国、中国、墨西哥、圭亚那、牙买加、厄瓜多尔、海地、印度、俄罗斯及特立尼达和多巴哥,而孟加拉裔移民则增长最快,2013年达到7.4万人。2012年,纽约达到近8336697人,为历史新高,且多于第二大(洛杉矶)和第三大(芝加哥)城市人口的总和。纽约地区仍然是合法移民的最主要入境城市,在数目上远超两大次主要入境城市——洛杉矶和迈阿密的总和。
概况
纽约是世界的经济中心,也是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另外两个为伦敦和香港)。据财经日报辛科迪亚斯统计,截至2008年底,纽约控制着全球40%的财政资金,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中心。纽约证券交易所拥有全球最大上市公司总市值,全球市值为15万亿美元。有超过2800家公司在此上市。根据美国联邦政府的报告,截止到2013年底,纽约市的所有财产总值为879万亿美元。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有73家企业位于纽约。曼哈顿中城是世界上最大的CBD及摩天大楼集中地,曼哈顿下城是全美第三大的CBD(仅次于芝加哥)。由于在2013年日元兑美元单边大幅度贬值20%[12] 等因素,2013年纽约GDP超越东京,现位居世界第一。人均GDP13.88万美元,居世界城市第一名。2010年大纽约都会区GDP为27544亿美元。 在2013新华-道琼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指数位居世界第一。
纽约是服装、印刷、化妆品等行业均居全美国首位,机器制造、军火生产、石油加工和食品加工也占有重要地位。时报广场联盟公布的一项报告显示,位于纽约市中心著名的时报广场2011年创造的经济价值高达1100亿美元。虽然占地面积只有纽约市区的0.1%,但时报广场街区却汇集了纽约市11%的经济活动,10%的纽约市民在这里工作。
综述
2011年,纽约GDP为11579.69亿美元,同比增长2.5%;实际GDP为10163.5亿美元,比2010年增长1.1%,位居加利福尼亚州和德克萨斯州之后,在全美排名第3。当年,纽约州人均实际GDP为51931美元,在全美排名第4。
2013年3月底,纽约州劳动力总规模为957.92万人,就业人口为879.44万人,失业人口为78.48万人,失业率为8.2%。
第一产业
纽约的农业和林业资源也相当丰富,拥有农场4万家,约占全州土地面积的25%,年产值约30亿美元。奶制品、苹果、葡萄和酸草莓产量丰富,食品加工业也相当发达。森林面积占全州的35%,为木材、木制品、家具和造纸业提供了大量原材料。
第二产业
纽约州有13个产业集群,主要包括计算机硬件与电子、工业机器与系统、交通设备、生物医药、材料加工、光学与成像、软件、食品加工、金融服务、通讯与传媒、金融与保险服务业等。纽约州光电子制造业就业数在全美排名第1位,国防电子制造业排名第2位,高技术制造业排名第3位。生物医药和纳米技术产业在纽约州也呈现强劲发展势头,州政府拟投资2.25亿美元进一步发展该产业;全球12个最大的芯片制造公司将联手在纽约建立新一代芯片研究中心,预计以纳米电子为主导的纳米技术产业也将使纽约州成为全美纳米技术的“硅谷”。
纽约州有82个技术孵化器,包涵企业600家,雇用员工4000多人。自2003年以来,纽约州技术孵化器的数目增长了25%。纽约州的每个区都有至少1个孵化器,纽约市有14个孵化器。纽约州有13个先进技术中心和多个研究中心,这些中心集中在计算机科学、纳米技术与微电子、电子器件和信息技术、生命科学、光电子和图像与传感器、环境与能源系统、材料科学与材料加工等领域。
此外,分子生物学方面的冷泉港实验室,高能物理方面的布鲁克海文实验室,爱滋病研究方面的爱伦戴蒙实验室,康乃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以及罗切斯特大学等集聚了许多优势科技资源。一些杰出的美籍华裔科学家也集中在纽约市。
纽约州97%的公司,约41万家属于小企业(公司员工在100人以下),他们创造了纽约40%的就业。这些企业的发展和不断出现改善了由于大企业结构调整和缩小规模造成的就业减少状况。
制造业在州经济中所占比例虽不断减小,但仍创造了近100万个就业岗位,年产值高达1500亿美元。纽约州在服装、印刷、出版、仪器及相关行业力量雄厚,全美领先。25万多家制造业企业包括了各行各业,产品十分广泛。
第三产业
纽约是美国的贸易和金融中心,2012年《财富》美国500强企业中,有50家企业的总部设在纽约州,在全美仅次于加利福尼亚和德克萨斯州,其中45家在纽约市,使纽约市成为美国最大的国际金融和商业活动中心。2012年,纽约州金融、证券、保险业就业人数高达67.1万人,从事法律、咨询、会计、审计、研发、管理等领域专业服务的人员超过117.5万人。
纽约:自由女神像>华尔街>世贸中心>布鲁克林大桥
◎ 恐怖袭击(公元2001年)美国时间2001年9月11日早上8点45分左右,伊斯兰教激进份劫持两架民航飞机撞上了世贸大厦,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事件,震惊全球。
饮食
纽约的饮食文化受到许多外来移民的影响,因此非常多元,东欧和意大利的移民带来了纽约市最负盛名的贝果、起司蛋糕和纽约式披萨。市内约有4,000个领有执照的小吃摊贩,许多都是由外来移民经营,因此街上可看到许多中东食物,如炸豆丸子和羊肉串,但是热狗和椒盐卷饼仍然是主流摊贩小吃。除了摊贩外,纽约市也是高级餐厅的聚集地。纽约市常见的异国饮食有意大利、法国、西班牙、俄罗斯、英国、希腊、摩洛哥、中国、巴西和日本等国料理。纽约市有超过 18,000 家餐馆,可以尝遍阿富汗、克里奥尔、埃塞俄比亚、夏威夷、牙买加等国风味食品。
评论(0)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