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大沙漠、神秘的尼罗河、神秘的古神庙、神秘的金字塔、神秘的狮身人面像,还有那神秘的充满传奇色彩的埃及艳后……在埃及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神秘。
怀着对N个神秘的向往,我在女儿的陪同下于2015年2月22日随旅行社踏上了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
第一站,阿斯旺。包机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出发,经过11个小时的漫长飞行,于次日上午九点抵达阿斯旺机场。
这是一座埃及南方的文化古城,位于首都开罗以南900公里的尼罗河东岸,是埃及的南大门,也是黑非洲的门户。
我们的旅行团分成水路(游船)和陆路(大巴)两拨向埃及腹地进发。我们选择了水路,以期饱览尼罗河风光。
第一个景点,阿斯旺大坝。一上大巴,发现前面有警车开道,车上有警察押阵,不由人心里阵阵打颤。心想以我等身份,也不至于享受此等待遇吧?后来向埃及哈皮皮(朋友)打听,方知从阿斯旺到阿布辛贝要经过撒哈拉沙漠,由于曾经出现过针对游客的恐怖袭击事件,前几年埃及政府曾规定只能乘飞机前往阿布辛贝。后来才允许旅游大巴前往了,但是大巴必须在规定地点集合并由警察护送集体出发。
车行一小时,即来到世界七大水坝之一的阿斯旺大坝。
阿斯旺曾经的方尖碑采石场。旁边是民居。您别以为这是烂尾楼,埃及人为了合理避税,房子永远不结顶。
阿斯旺曾经的采石场及失败的的方尖碑。令人困惑的是4000年前的古埃及人是如何将这30米高、300多吨重的方尖碑从山体分离出来并运到卢克索神庙的。
这座神庙位于阿斯旺以南280千米处,是拉美西斯二世法老修建的(距今已有3300年的历史),坐落于纳赛尔湖西岸。共有两座由岩石雕刻而成的巨型神庙,分别为:献给普塔赫神、阿蒙神(太阳神)、拉-哈勒刻特神和神化的拉美西斯二世的大神庙及附近的献给女神哈托尔和拉美西斯二世最宠爱的夫人奈菲尔塔瑞王后的小神庙。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阿斯旺大坝建成,使得水位上升,这座伟大的遗址随时有被淹没之虞。1963年至1967年间由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领头做了国际性援救,将神庙切割成1000多个石块并迁移到更高更为安全的地方重新组建。
阿布辛贝神庙边的纳赛尔湖。为世界第二大人工湖。
游船房间的毛巾小饰品——鳄鱼
尼罗河上的快艇
尼罗河边的村庄1
尼罗河边的村庄2
尼罗河边1
尼罗河边2
科翁坡(在古埃及语中意为"金城")神庙位于卢克索和阿斯旺之间尼罗河边的一座小山丘上,建造于托勒密王朝。庙殿因残破而显得苍凉,颇具沧桑感。与众不同的是,此神庙同时供奉着鹰首神荷鲁斯(古代埃及神话中法老王的一个守护神,奥西里斯和伊西丝之子。头部呈鹰形,右手握生命的钥匙,左手拿长权杖。是勇敢和年少有为的象征。它的双眼分别代表太阳和月亮)和鳄鱼神索贝克,因此科翁波神庙又被称为“双神庙”。在古埃及神话里,鳄鱼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它是凶残、危险的象征;另一方面又是亲切的保护者。当一位法老死去,祭司会下令制作鳄鱼木乃伊引导他到达冥界之神欧西里斯(Osiris)面前。而鹰神Horus则是埃及九大主神之一,在人间的地位至高无上,象征神圣的王权,历任法老都被看做"活着的Horus"。在庙殿我们看到,一条中轴线把它分成互相对称的两部分,各供奉一个神。它有两个大门。一个大门是专为鹰神荷鲁斯所建的,另一个是专为鳄鱼神所建。从进大门开始,会发现左、右两边无论是建筑还是雕刻都自成体系,互不相干。
乌云笼罩下的双神庙,使人难免涌起一股沧桑感。
双神庙——沧桑变幻,世事如烟。
比起国内的伪古建,我宁愿喜欢这断壁残垣。
双神庙1
双神庙2
双神庙2
科翁波神庙里,处处都有与鹰神与鳄鱼神相关的壁画。最大的特色在于留有石头榫接痕迹,壁画刻有手术刀等医疗器具,还有鳄鱼木乃伊等等。
鳄鱼馆
双神庙4
双神庙5
加载更多
第二站,鹰首神庙。这是一座坐落在尼罗河西岸高地上专门供奉鹰首人身的荷鲁斯的神庙,也是全埃及唯一保存完好的古代神庙(因为神庙在建好之后曾有很长时间被风沙掩埋,从而避免了受到人为破坏和风力的侵蚀,直到出土之后才得以重见天日,并展示着它独特而完整的美丽)。此外,庙内墙壁的铭文也为学者提供了不少古埃及于希腊罗马时期在语言、神话及宗教方面的资料。
神庙入口处两侧置有以黑色花岗岩雕成的荷鲁斯鹰像,塔门上有4个供插旗的凹槽。塔门墙身刻着托勒密十二世在鹰首人身的荷鲁斯及他的母亲、女神哈索尔面前打败敌人的画面。只见托勒密十二世一手抓着众多俘虏的头发,一手用武器重击他们。他把俘虏献给鹰神荷鲁斯,而鹰神则把象征胜利的武器赠给这位国王。
鹰首神庙1
鹰首神庙2
鹰首神庙3
鹰首神庙4
尼罗河落日
尼罗河水灌溉的农作物
尼罗河沙尘暴1
尼罗河沙尘暴2
尼罗河日出
第三天早上,我们弃船坐车继续开始新的行程。
第一个景点,哈塞普苏女王祀殿(埃及唯一的女法老王祀殿)。
说是女王,但其雕像却是男性的,这是为什么?原来,哈塞普苏知道,历史上只有男性才能成为法老。自己虽然是埃及第一位女性君主,但获得权力的过程并不是正大光明的。于是,她决定重新塑造自己,甚至不惜改变性别。
这座为哈塞普苏女王打造的祀殿,坐落在危崖环伺的谷地中,面向尼罗河,背后的峭壁就像一个巨大的屏障,气势雄伟,规模浩大,景致十分壮观。整座建筑分三层,一层比一层推进,至第三层已掘进到山壁里去了。每一层都要以29根方正的石柱横向排开,中间有一宽阔的坡道上下连接,既干净利落又气势恢弘,远远看去,极像一座构思新颖的现代建筑。
女王祀殿
女王殿石刻1
女王殿石刻2
女王殿石刻3
女王殿石刻4
门农巨像。高大而残破地坐着,高大得让人自卑,残破得面目全非。身后空空荡荡,只有它们,留下了当时世界上最豪华都市底比斯的记忆。
据说这两尊石像雕的是同一个人——阿蒙霍特帕四世,但欧洲人却把它们叫做门农。很久以前,门农在每天日出时分会说话,近似竖琴或琵琶弦断的声音。说话时,眼中还会涌出泪滴。后来罗马人前来整修了一次,从此,门农便不再说话只会流泪了。有专家说,石像发音是因为风入洞穴,流泪是因为露水所积。一修,把洞穴堵住了,也就不能发声啦。
太阳神庙(卢克索,开罗以南700千米处的尼罗河东岸)。
太阳神阿蒙神的崇拜中心,是埃及最大的神庙,也是地球上最大的用柱子支撑的神庙。它是古埃及第18王朝的第19个法老为祭奉太阳神阿蒙和他的妃子及儿子月亮神修建而成的。据说,3000多年前,每一个法老上任,都要到太阳神庙来朝拜(法老均自称太阳神阿蒙的儿子),然后毕其一生在这里留下自己的拓建。经过如此约1000年的陆续建造,神庙形成了空前巨大的规模。
整座神庙由塔门、庭院、柱厅、方尖碑、放生池和诸神殿等构成。主入口塔门由两堵高大的石墙组成,让人联想到金字塔的厚重。
整个神庙范围内有许多大小神殿和数量极多的各种房间及建筑物,其中塔门就有10座,殿内石柱有如原始森林,内有134根柱子,分16行排列,其中中央两列柱高21.08m,直径3.58m,可容纳100个人在上面站立。柱头为开放的纸草花,所有柱身上都饰有上色的浮雕。仅以中部与两旁屋面高差形成的高侧窗采光,被横梁和柱头分去一半后,光线渐次阴暗,形成了法老所需要的"王权神化"的神秘压抑的气氛。这些巨大的形象震撼人心,精神在物质的重量下感到压抑,而这些压抑之感正是崇拜的起始点,这也就是卡纳克阿蒙神庙艺术构思的基点。
太阳神庙石柱1
太阳神庙石柱2
太阳神庙石柱3
塔门前是拉美西斯二世巨大石雕像和方尖碑。
最神奇的当数哈塞普苏女王的方尖碑,高30米,重320吨,也不知它是怎么从阿斯旺的山体上分离出来,又如何在卡纳克神庙竖起的。而柱上,墙上,神像基座上优美的图像以及象形文字又让人十分着迷。如今,方尖碑只剩下一根,另一根被弄到法国巴黎的协和广场,成为哥特式建筑的陪衬。
方尖碑是除金字塔外古埃及文明最富特色的象征。是古埃及人崇拜太阳的纪念碑;同时也是法老权威的象征。常成对竖立于神庙的入口,高度不等,已知最高者达50余米。用整块花岗岩制成,碑身刻有象形文字的阴刻图案。外形呈尖顶方柱状,由下而上逐渐缩小,顶端形似金字塔尖。以金、铜或金银合金包裹,当旭日东升照到碑尖时,它象耀眼的太阳一样闪闪发光。
加载更多
卢克索1
卢克索2
卢克索3
卢克索4
卢克索5
卢克索菜农
从卢克索到红海路上的沙漠
我们住的酒店
红海的海滩是大自然精美的馈赠。这里以闪光的沙滩、美丽的珊瑚海、丰富的海洋生物及一流的饭店等闻名于世。因海水透明度绝佳,使人们能够尽情观赏美轮美奂的海底自然美景,为世界上最适宜浮潜的海域之一,也是水上运动者的天堂。正如著名的潜水摄影师大卫•杜比勒所描绘的“在红海海底,每日每夜都非常热闹,珊瑚礁都在魔术般地默默地有节奏地跳着舞蹈……”
红海游船上的自助游戏
加载更多
第六天,金字塔。
埃及的金字塔建于4500年前,作为法老陵墓的金字塔,它不但是法老死后的家,还是通往开国的梯子。因此被修建得十分高大。因为法老自称是太阳神的后裔,所以角锥体的金字塔也表示了对太阳神的崇拜。它象征的就是刺破青天的太阳光芒。死后永生的信念导致了两件事情的发生:一是干尸即木乃伊的制做(古埃及人相信,人死后,如果失去了今世的寄身之躯,他的灵魂就无法进入天国);一是坚固宏伟的坟墓的修建。
埃及迄今已发现大大小小的金字塔110座,大多建于埃及古王朝时期。在埃及已发现的金字塔中,最大最有名的是位于开罗西南面的吉萨高地上的祖孙三代金字塔。它们是大金字塔(也称胡夫金字塔)、海夫拉金字塔和门卡乌拉金字塔,与其周围众多的小金字塔形成金字塔群,为埃及金字塔建筑艺术的顶峰。
大金字塔是埃及现存规模最大的金字塔,被喻为“世界古代七大奇观之一”( 1979年登入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古代世界七大建筑奇迹中最古老且唯一尚存的建筑物)。它建于埃及第四王朝第二位法老胡夫统治时期(约公元前2670年),原高146.59米,因顶端剥落,现高136.5米,塔基呈正方形,每边长约230多米。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组成,它们大小不一,分别重达1.5吨至160吨,平均重约2.5吨。据考证,为建成大金字塔,一共动用了10万人花了20年时间。
门卡乌拉金字塔的底边边长108.5米,塔高66.5米。1839年,一名英国探险家首次打开这座金字塔,在墓室中发现一具花岗岩石棺及法老木乃伊。但装运这些文物的船只在返回英国途中遭遇意外,石棺和木乃伊都沉入大西洋。
另外,金字塔的建造也同古王国时期(约公元前2686~2181年,第三至第六王朝)加强王权神化的思想有关(金字塔的黄金时代也正是在古王国时期)。国王死后将成为太阳神(阿蒙神)的思想使金字塔从最初的凳子形演变成国王可以由此登天的阶梯形,最后成为尖锥形,因为它更能体现升天入云的气势,而且从远处看,棱形的塔身就像太阳的光芒。
金字塔旁扬鞭策马
金字塔东侧还屹立着一座巨人-狮身人面像(斯芬克斯)。它双目凝视东方,面容阴沉忧郁,既似昏睡又似清醒,蕴含着一股雄壮的气势,给人以神秘的遐想。多少年过去了,经过几千年的风吹日晒雨淋,一切都在变化之中,然而狮身人面像却一直默默地守护在尼罗河畔,似乎在捍卫着什么,守望着什么。然而又是谁建造了它,保护了它,为它除沙除尘呢?
在古代埃及神话中,狮身人面像是巨人与妖蛇生下的怪物,人头狮身,有翅膀,名叫斯芬克斯。在国内,仅泉州开元寺大殿的石阶上有类似狮身人面像的石刻,当然很小很小。
金字塔旁
公元1789 年7 月21 日,拿破仑率领他的远征军来到了埃及。当他在开罗遭遇到埃及统治者毛拉德本人指挥的军队阻拦时,面对着穆斯林的弯刀,这位科西嘉的小个子指着金字塔说:“4000年的历史在蔑视你们!”。而今,我也想弱弱地问一句:古埃及人创造了流芳千古的文明,如现在世界上通用的历法——公历,就产生于6000多年前的古埃及;发明了刀、剪、针、钳、勺、钩、探针、夹钳、柳叶刀等手术器械;知道可用莎草纸加工成薄片用来写字;设想将水从一个石制容器底部的小孔中匀速滴下,注入一个圆柱容器(容器分成十二等份),根据水面高度判断时间(使用水钟);懂得用方尖碑阴影来观察时间(太阳钟)等等。而如今的埃及呢?是不是埃及人在将法老遗体做成木乃伊的时候,将埃及的历史也固化了?
站在雄伟的金字塔前,顿感“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不由慨叹: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评论(6)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