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首都。曾经多次出差,却连长城也没爬过,实在说不过去。这次过来,主要是看望慰问在首都师范大学读书的小高同学,顺便一起游览几个著名的景点,圆一下长城之梦。
济南到北京,可算是得天独厚,高铁两个小时,就算是开车,也不过5个多小时,不过进入市区后就不好说了,要是赶上上下班高峰期或者节假日,光在市区走四五个小时也有可能。自驾的话,还是下午出发,到北京已经七八点左右,可以尽量避开高峰期。
当天下午4:00,从济青高速零点上高速,走新京沪高速G2线,就是济(南)乐(陵)高速。以前从济南到北京要经过德州,现在从济南直直向北,经过商河、乐陵就到河北沧州了。从济南导航到北京西三环,全程440公里,要比之前走德州少几十公里。9:00准时到达西三环的花园桥首都师范大学附近,整个行程算上在济南耽误的时间,共5.5个小时。
到北京后,去后海转换,大大小小的酒吧星罗棋布的散布在什刹海周边,依旧是那么热闹。不过三里屯要比后海有感觉。
住在西四环的定慧桥下,早上7:20从宾馆出发出发,吃过早饭再上四环,转到京藏高速入口已经快8:30。早就听说京藏高速巨堵,可是还是大意了,几十公里的高度足足走了近3个小时。到八达岭的时候已经接近11:00。告诫周末从市区自驾八达岭的同志们,万万要7:00之前上京藏高速,要不然就等着中午到八达岭吧。中间路过居庸关常常和水长城,从路边一睹尊荣。
11:00登上爬长城的接驳车。长城太出名了,以至于到来之后几乎没有惊喜,因为样子太熟悉了。
先普及一下百科知识: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中保存最好的一段,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一段,是明代长城的精华,是长城重要关口居庸关的前哨,海拔高达1015米,地势险要,城关坚固。八达岭长城史称天下九塞之一,是万里长城的精华和杰出代表,是向游人开放最早的地段。"不到长城非好汉",到北京不登长城,犹如到上海不游城隍庙一样,是不可想象的。迄今为止,已有包括尼克松、撒切尔夫人等在内的三百多位世界知名人士曾登上八达岭。
1488年永乐大帝时期,八达岭长城开始全面修筑。270年间,先后共有18次大规模的修筑工程。东起鸭绿江边,西止于甘肃省嘉峪关以西,全长7000多公里,经过七个省、市、自治区。我们今天看到的万里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连结于秦始皇时期,完善于明王朝。明代万里长城,是“层层布防”的纵深防御体系,重点地区还修筑了多道城墙、关隘。宁夏、陕西、山西、河北等地,都修筑了长城复线,山西设置的长城复线就有四条这多。在重要的交通军事要地,修筑多座关城和多道较短的墙,如雁门关的十里山谷,有28道石墙,可谓“寸土设障,步步为营”。
东门楣题额为“居庸外镇”,修建于明嘉靖十八年。在“居庸外镇”关城的城台上,原来嵌有一块石碑,为明朝万历年间刻制。从碑文可以看一带长城,先后经80多年时间才完成。这碑中还记录着修筑长城的时间、长度、主持官和管工头、烧头、窑匠头、泥瓦匠头和名字,以明确责任。站在城上向下看,我们中以看到来往不断的车辆和从门洞穿过的游人。
向远处看,可以发现这里的长城分为南、北两峰,蜿蜒于山脊之上,龙腾虎跃、气象万千,景色十分壮观。因为万里长城的著名关口“居庸关”,这条峡谷因此得名叫“关沟”。八达岭高踞关沟北端最高处。这里,两峰夹峙,一道中开,居高临下,形势极其险要。自八达岭下视居庸关,如建瓴,如窥井。“古人有居庸之险,不在关城,而在八达岭”之说。
加载更多
早饭在首都师范大学食堂吃,物美价廉。早饭过后,地铁转车后到天坛,9:30左右。天坛景区面积很大,但是核心景点就是位于中轴线的三个建筑,全部游览下来差不多要1.5个小时。
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乾隆、光绪时曾重修改建。为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谷丰登之场所。天坛是圜丘、祈谷两坛的总称,有坛墙两重,形成内外坛,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主要建筑在内坛,圜丘坛在南、祈谷坛在北,二坛同在一条南北轴线上,中间有墙相隔。圜丘坛内主要建筑有圜丘坛、皇穹宇等等,祈谷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门等。
据史料记载,有正式祭祀天地的活动,可追溯到公元前两千年,尚处于奴隶制社会的夏朝。中国古代帝王自称“天子”,他们对天地非常崇敬。天坛是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仿南京形制建天地坛,合祭皇天后土,当时是在大祀殿行祭典。嘉靖九年(1530年)嘉靖皇帝听大臣言:“古者祀天于圜丘,祀地于方丘。圜丘者,南郊地上之丘,丘圜而高,以象天也。方丘者,北郊泽中之丘,丘方而下,以象地也。”于是决定天地分祭,在大祀殿南建圜丘祭天,在北城安定门外另建方泽坛祭地。嘉靖十三年(1534年)圜丘改名天坛,方泽改名地坛。大祀殿废弃后,改为祈谷坛。嘉靖十七年(1538年)祈谷坛被废,于十九年在坛上另建大享殿,二十四年建成。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改名祈年殿.
祈年殿在天坛的北部,也称为祈谷坛,原名大祈殿、泰享殿,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天坛最早的建筑物。乾隆十六年(1751年)修缮后,改名为祈年殿。光绪十五年(1889年)毁于雷火,数年后按原样重建。目前的祈年殿是一座直径32.72米的圆形建筑,鎏金宝顶蓝瓦三重檐攒尖顶,层层收进,总高38米。祈年殿内有28根金丝楠木大柱,里圈的四根寓意春夏秋冬四季,中间一圈12根寓意12个月,最外一圈12根寓意12时辰以及周天星宿。
加载更多
评论(40)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