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似乎需要说明一下,我不是利用年假或者公共假期之类出去旅游的上班族。在2014这一年,我辞职旅行,有充裕的时间。在西藏待的时间比较久,前后总共有一个月吧,所以行程其实很松散,并没有一天几个景点那样赶场似的走马观花,而是基本每天自然醒,随意溜达,除了不工作,似有几分生活在西藏的感觉。我更喜欢把这样慢节奏的日子称作旅行。
到达拉萨是2014年7月12日的中午,在市区边缘告别一位中年大哥的顺风车。
终于踏上这圣洁土地的激动之情让我有种想背着20多斤的背包走到布达拉宫跟前朝(zi)圣(pai)的冲动。不过这冲动还是在小伙伴告诉我入住的客栈在前往布达拉的路上时渐渐冷却。
放下背包,和前一天分开的小伙伴们胜利会合,大吃一顿后,我们踏上了前往布达拉的最后一小段路。
广场靠近布达拉宫的一侧摆放了很多色彩艳丽的格桑花。夏天正是这里万物茂盛的时节,艳丽的格桑花掩映下的布达拉依然雄伟。
粉色的花居多,其实格桑花到底是哪一种花我也并不清楚,朋友告诉我,格桑花其实可以用来代指所有高原花卉。
广场附近到处都是编彩辫的商贩,爱美的菇凉禁不住诱惑,编了一头五彩的辫子,肿么样,好看不?
我们住的是同行小伙伴的朋友开的一家客栈,朋友是小伙伴半年前去东北认识的,同样是路上之人。
客栈在江苏东路的一条巷子深处,有些不好找,不过比较幽静,远离喧嚣。客栈是个大院子,有个两层小楼,呈L状,大概10间客房,多人间标间什么的都有,78月的旺季开始涨钱了,不过还是给了我们友情价,也就是淡季的价格。
加载更多
第二天,也就是7月12号上午,我们启程前往纳木错。
拉萨距离纳木错只有100多公里,几个小时就能到,我们踏踏实实的睡了个自然醒才起床。由于只计划在那里住一夜,于是我们把大件行李通通寄存在了客栈,只拿上相机和生活必需品(哪里有什么生活必需品这一说,反正到那边也无法洗澡)就出发了。
在市区内无法搭到车,我们就乘坐公共汽车沿109国道出城。公交车所能到达的最远、最荒的地方是羊达乡,距离市区已经将近20公里了,道路周边零零散散的还有些小商铺,不错,符合我们的预期,蹲点开始!
重新开始搭车之路的我们相当兴奋啊,补充一下,由于小伙伴的行程安排不同,我们最初的五个人现在只剩下三个了,两男一女的组合。
一位开着皮卡的福建大叔把我们仨都搭上了,大叔独自一人来西藏很多年了,像我们这样的旅行者也见过很多,他说只要条件允许,他都会捎上一程。大叔一路上讲述着自己在西藏工作的故事,遇到景点,比如羊八井,或者其他值得一提的地方,还会给我们介绍一番。
距离纳木错还有20公里左右的地方有一道大门拦住了车辆的去路,所有游客都要在这里购买门票,当然,当地居民以及当地的商人工作人员等是不需要购票的,福建大叔看我们没有大包小包,便告诉我们不要说话,他去跟售票人员解释,居然就直接通过了!
大叔要去当雄县办事,我们就和大叔在纳木错与当雄的岔路口道别。
距离纳木错依然还有不短的距离,这一路也有不少观景台,我们又搭了一辆自驾客的车,通过了让我们买门票的“关卡”(最终还是买了半价的学生票,幸亏我们都长的很嫩,嘿嘿),最终到达了纳木错。
最后这一路风风雨雨走来,虽然只有十几公里,但风云变幻莫测,时而雷雨大做,时而艳阳高照,我们还险些湿身。由于下雨,我们的车辆也没有在纳木错跟前的垭口停车拍照,但远远看到那蓝宝石一样的湖面时,我们激动的心情,是一点也没有减少的。
纳木错虽然很大,但开发出的可以被游客到达的,则只有很小一部分,也就是从当雄县向西北方向进入这一条路。
纳木错景区的住宿整体都比较简单,高端一些的有宾馆的标间,根据条件不同价格大概100多,简单些的就是藏民的家庭旅馆客栈,每个床位30块左右,木有卫生间,只能去景区的公厕。我们自然是选择了后者。
远处白色的雪山,就是念青唐古拉山。
一路走下来的我们三个小伙伴,靠谱搞怪应有尽有。
我是照片右侧的男生,这件绿色的冲锋衣,就是拉萨客栈老板借给我的,别说,还真挺合身儿的。
希希,也就是照片中的女生,去年某时,曾经来过纳木错,拍过一张类似上图这样的照片。当然,大长手都是骗人的,我才不会告诉你我用的广角镜头,嘿嘿。
加载更多
趁着9点来钟大规模的自驾客返程,我们便在出入景区的必经之路上伸出了大拇指。
不过大概由于自驾都满载的原因吧,将近一个小时都没搭到车,只是乘坐一位在景区工作的大爷的运货摩托,和大爷大妈们一起回到了检票口。
看看我们手里的东西吧,这就是我们的装备,哪里有个背包客的样子嘛,哈哈。
等到中午时分,我们才幸运的搭到了一对夫妇的车。他们从西宁自驾而来,车是在西宁租的。男主人似乎过于享受良好的路况了,一不留神超了速,在景区大门口被罚了点钱,唉。
到了当雄,天降小雨,这时一辆贼拉亮眼的粉色SUV停了下来——车里是一对年轻情侣,男生本来不想搭我们,架不住女生非常热情,愣是让男生停了车并收拾出了三个人的位置。男生不是第一次来拉萨了,但是在即将进入拉萨城区时,依然选择了郑钧的“回到拉萨”,大展歌喉,初到拉萨的激情与澎湃一点不比我们少。
回程在拉萨市区西面下车,不经意的一瞥看到了青藏川藏公路纪念碑。纪念碑坐落拉萨河畔。1984年12月25日,为纪念青藏公路和川藏公路通车30周年,铭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光辉业绩和巨大牺牲而建。这里算不上什么景点,却对如今的西藏起到了无比重要的作用——绝大多数人都是通过这两条公路进藏的。
时间还早,天气尚好,记得布达拉宫旁的北京中路上有可以直接到客栈的公交车,索性慢慢溜达几步过去。
走上过街天桥,还是头一次以这个角度欣赏布达拉宫,不由得按动了快门,虽然说不上有多美,终归是个不同的角度。
走到可以仰视布达拉的角度,一摸兜,正好有一张50块,来一张吧,纪念一下走遍各面值人民币的背面景观。
是夜的主要内容是四川火锅和休息。西藏的生意人大多都是来自四川,所以如果你吃不惯蔵餐,那么满大街的川菜馆和火锅店随你挑,怪不得不少四川人把西藏成为“小四川”(虽说西藏的面积比四川大多了吧)。
第四天,也就是7月15日的上午,我们都起的挺早,因为要去尼泊尔领馆交材料办签证了。我们后面的旅行计划是沿日喀则南下樟木过境到尼泊尔,由于暑期正是尼泊尔旅行的旺季,每个工作日的上午递交护照的人群都可以排起好长一个队。为了不影响后面的行程,只好早点来排队了。
领馆9点半开门,我们9点多一点到的,前面已经弯弯曲曲拍了一百来号人了,一边排队一边填表,11点左右才终于轮到我们。
就近吃了午饭,小伙伴们回去休息了,我则留下来到附近的西藏博物馆去了。
西藏博物馆坐落于罗布林卡东南角,是西藏第一座具有现代化功能的博物馆,1999年10月西藏民主改革40周年之际落成开馆。博物馆占地面积五万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3508平方米,展厅面积10451平方米。西藏博物馆具有鲜明的藏族传统建筑艺术特点,从历史的角度将一个全方位的西藏介绍给了广大参观者。
西藏博物馆免费不免票,不过凭身份证即可领票。博物馆每日限流,会根据馆内人数分批放行,另外就是和其他博物馆一样,每周一闭馆。
牦牛酸奶坊在布达拉宫西侧停车场旁边,门脸不算小,充满藏式风情黑门帘里面坐满了各种来尝鲜的客人,不过大多都是我们这样的游客。店内大概7、8桌,能坐25-30位客人吧。
牦牛酸奶坊在布达拉宫西侧停车场旁边,门脸不算小,充满藏式风情黑门帘里面坐满了各种来尝鲜的客人,不过大多都是我们这样的游客。店内大概7、8桌,能坐25-30位客人吧。
我们点了一碗蜂蜜酸奶,一碗葡萄干酸奶,以及一份水果酸奶,价格相差不太多,都是10-15块左右。
酸奶比较稠,颗粒细腻,入口比较酸,有一点淡淡的“藏味”,所以虽然加葡萄干的和水果的看起来不错,但其实口感最能被内地游客接受的,还是蜂蜜酸奶。
我们再一次穿过布达拉宫广场,向八廓街方向走去。
几个小伙伴对各式珠子手串很感兴趣,八廓街(八角街与八廓街是一回事啦)是各种商铺以及游商的聚集地,本来既不懂也不感兴趣的我,被带领着对五颜六色的饰品所吸引。在小伙伴以及商家的介绍下,俺也稍微开了点窍儿,知道了星月菩提怎么辨别品质,也明白了其实蜜蜡基本都是假的。
虽然八廓街已经日趋商业化了,尤其在大昭寺周围,各种餐馆、小酒吧、纪念品店占据了大片视野,但八廓街的周围以及深处,还是可以看到寻常的藏式建筑与百姓。
雨停了,走累了,回到八廓街与北京东路交叉口,东南角100米左右的位置就是光明茶馆。有句话说得好,要想知道哪家饭菜香,看看哪家人多就知道了,茶馆同样适用这个道理。
光明港琼甜茶馆牌匾很大,里面更大。不算很明亮的大厅内密密麻麻的散落着很多张木质桌椅,要想一眼找个能坐4个人的座位还真不太容易。
小伙伴去售卖处询问买奶茶,这里的价格还真是便宜,上图这样的一小杯只要七毛线,喝完续杯可以直接把钱放在桌面上,服务员看到了就会过来加满顺便收钱。另外一种方式则是按重量购买,10块4磅(记得不太清楚了,可能不准),我们四个人买了10块钱的,又另外来了一盘下图的炸薯条,不是KFC大M那样的薯条哦,这里的薯条比较粗大,肉呼呼的,而且还放了一些辣椒,挺有藏式特色的,味道大众都可以接受。
喝着甜甜的很像超市里的阿萨姆奶茶的西藏甜茶,吃着咸辣的薯条,听着陌生的语言在旁边海阔天空,我们也侃着我们自己的大山,虽然环境并不多么整洁,但,这才是西藏。
光明港琼甜茶馆分新店和老店,上图中的招牌为新店。老店后来我们也去了,相比之下,新店更大,环境也稍微整洁一些,位置也比老店好找的多(老店在大昭寺旁一个很深的巷子里,没人带路真不一定找得到),不过两家的价格和味道都是一样的,童叟无欺。
喝过茶,也到了晚饭时间,不过又是酸奶又是甜茶的,我们都不怎么饿,随便吃了点面条就草草收工回客栈了。打算买手串的小伙伴在客栈向老板及众朋友咨询着如何鉴别怎么挑之类的技术问题,我则翻看着尼泊尔攻略查收着自己的邮箱,不远处的尼泊尔义工之行在等着我。
罗布林卡内有好几处“颇章”,也就是宫殿,宫殿门口会有对该建筑的简要介绍,不过由于不懂佛教,也不太了解西藏的历史,对这些背景知识显得一知半解,虽然很想多记住一些,但大多数还是忘记了。
罗布林卡由格桑颇章、金色颇章、达旦明久颇章等几组宫殿建筑组成,每组建筑又分为宫区、宫前区和林区三个主要部分。以格桑颇章为主体的建筑群,位于第二重围墙内南院的东南部。以措吉颇章(湖心亭)为主体的建筑群,位于格桑颇章西北处,是罗布林卡中最美的景区。以金色颇章为主体的建筑群,位于罗布林卡西部。各组建筑均以木、石为主要材料建成,规划整齐,具有明显的藏式建筑风格。主要殿堂内的墙壁上均绘有精美的壁画。
各个宫殿门前都摆放着色彩极其艳丽的各色花卉,煞是好看。
虽然高原并非最适合花朵生长的地方,但也许恰恰因为它的地理位置的特殊,才是这里的花儿都美丽的如此不同寻常。
大昭寺位于布达拉宫东侧1000米左右,北京东路南侧八廓街的中心,很好找,哪里人最多哪里就是了。
大昭寺,又名“祖拉康”、“觉康”(藏语意为佛殿),是一座藏传佛教寺院,始建于唐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是藏王松赞干布建造,拉萨之所以有“圣地”之誉,与这座佛像有关。寺庙最初称“惹萨”,后来惹萨又成为这座城市的名称,并演化成当下的“拉萨”。大昭寺建成后,经过元、明、清历朝屡加修改扩建,才形成了现今的规模。大昭寺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大昭寺融合了藏、唐、尼泊尔、印度的建筑风格,成为藏式宗教建筑的千古典范。
大昭寺与八廓街的得名有着密切的联系,大昭寺因向外辐射出八条街道,因为叫“八廓街”。以大昭寺为中心,将布达拉宫、药王山、小昭寺包括进来的一大圈称为“林廓”。这从内到外的三个环型,便是藏民们行转经仪式的路线。
其中一位先于我们抵达的小伙伴住在另一家青旅中,我们吃完饭就跟随他去他的住处“参观”一番。
青旅位于大昭寺东面,八廓街边缘的小巷子内。他住三层,在这里已经算比较高了。我们来到他们五层的天台吹风喝酒聊天,意料之外却又情理之中的,这里能望到布达拉宫……没有几天我们就要离开拉萨,一路向南了,想到这,伤感与不舍涌上心头。
走你,喝酒吧!
广场中央的喷泉在随着音乐变幻着它的身姿,喷泉后面则是围着一层层虎视眈眈的围观群众,从相貌和装备上判断,既有常驻当地的新西藏人,也有我们这样的游客,还有一些似乎要拍摄些短片的专业人员。
我们坐在喷泉后面的空档里,端起相机,记录着隔着水雾薄纱的布达拉宫。
曾经在网络上看到过拍摄布达拉宫倒影的照片,十分向往,此时,在我的相机中,也看到了这一倒影,但又似乎觉得不够清晰,角度似乎也不够好。这时听旁边人说,一会喷泉停了,才是最佳时机,搜得寺内!
用单反拍了一段布达拉宫夜景小视频,随意感受下吧。
17号这一天,没有安排什么特别的活动。和几个小伙伴拿着老板的某超市会员卡去采购了一番,买了些西藏特色食品,比如奶茶牛肉干什么的,外加未来旅行路上用的到的日用品。当然了,我们不会傻乎乎的一路背着那些吃的,而是趁着还身在干什么都还比较方便的城市中,赶紧把它们快递回家。
剩下的时间,则徜徉在拉萨的蓝天白云,与眼花缭乱的手串摊位中了。
收拾行囊,告别可爱的客栈和善良的老板(不过我身上还穿着老板借给我的冲锋衣,从尼泊尔回来还会经过拉萨),我们踏上了向南的旅行,当然,还是搭车。
搭乘公交车,去往318国道上所能到达的最远处——拉萨火车站前的世纪大道,机场高速入口前。
重新开始搭车之路,找回熟悉的感觉,内心充满希望。去往机场方向的车辆很多,满载的也不少,不过总有一辆会为我们停下。
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去往尼泊尔,但这一路上的美景,自然也不能错过,比如离我们最近的羊卓雍错。
羊湖位于西藏山南地区的浪卡子县,在拉萨西南约70公里处,与纳木错、玛旁雍错并称西藏三大圣湖。羊湖不像纳木错那样围成收费景区,而是完全开放式的,再加上距离拉萨比较近,当天往返时间绰绰有余。
从拉萨租车自驾过去的游客,多半会顺路前往江孜或日喀则过夜,当然也有一些当地人常年奔波在羊湖周边的路上。
通往羊湖的路上,盘山路与落差上百米的垭口接连不断,车内虽然播放着的是俗的不能再俗的“小苹果”,但在山间与蓝天白云为伴,总会让人心情振奋。
翻过最后一座山后,道路渐缓,车辆也开始多了起来,似乎是羊湖就要出现了。而当车辆行驶到山的另一侧后,那一汪醉人的蓝色,终于呈现在了天地间。那颜色比青海湖的蓝更为静谧,比纳木错更为神秘,仿佛一块掉落凡间的蓝宝石,蜿蜒盘踞在蓝天与高山之间,是那么的不真实,那么的让人神往。
山顶人多车多,并不适宜过久停留。每个人都在这有限的时间内,贪婪地享受着那一片醉人的蓝色。
来到山脚下后,羊湖呈现出不一样的感觉——湖水当然还是无色的,那捉摸不透的蓝,是蓝天与特殊地形赐予它的。此时的羊湖,褪去了神秘的面纱,像邻家女孩一样,就在你身边。
第二天,我们搭乘昨天就熟识的甘肃车队继续前行。车队一共三辆车,我们则是4个人坐在其中两辆车内。车队基本都是家庭一起出行,气氛融洽,一路有说有笑。
一个多小时我们就抵达了西藏第二大城市日喀则。车队计划在这里停留一日不再赶路,看看表,还不到中午,挥别可爱的几家人,我们继续西行。
走到日喀则城外花了些工夫,但是我们人品爆发,居然刚到检查站就遇到主动要搭我们的大哥。后来才知道,他算是这里的小土豪了,家里是政府的,没事的时候就出去开车兜风,看到我们几个就热情的招呼上了,到达他的目的地后还请我们饱餐一顿,受宠若惊。
到达尼泊尔之前的最后一个目的地前,再也没有这样顺利过——先是误入新定日县城,绕了一点远,接下来则是苦等不到愿意搭乘我们的车辆,无奈,我们在老定日留宿一晚,继续等待。
你已经能猜到我们要去哪里了。亦或者你会赶到一丝疑惑:难道普通人也可以去么,那里难道是景区么?!
是的,你没想错,我们要去的正是许许多多人想都不敢想的地方——珠峰大本营。
不知从何时起,珠峰大本营已经作为自然保护区对外开放了,当然了,门票还是要收的。
上图这个地方,是上山的车辆的必经之地,也是检票处,我们也就是在这里等待了一天,跟检票的大爷都混熟了,而他也会主动帮我们询问车主是否愿意搭我们一程。
珠峰大本营
这里有一家帐篷邮局,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邮局,它的主要用处就是出售明信片了,当然,卖点正是他那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邮戳,不多说了,来一套吧!
5200米的高度与4000多米的定日地区气候相差很大:我们等待搭车的定日县明明还是阴雨绵绵,几个偶遇的小伙伴还因下雨而推迟上山,而珠峰大本营则是晴空白云,高原的天气本就不是你所能预测的到的。
这里的风很大,也很冷,四五级风是常事,穿羽绒服都不会感觉太热。只穿着单裤的我们此刻十分想念秋裤。。。
室外寒风凛凛,帐篷内则是温暖如春。烧着牛粪生着火的帐篷密不透风,裹着被子靠着墙,还是相当舒服的。
近道倒是确实近一些,但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山包越来越高,我们眼瞅着山脚下的石碑却找不到可以下山的路,而我们基本已经处在垂直落差100米左右的小山上了,最缓的坡也有将近60度!!!
原路返回显然是一个备选方案,但我们谁都没有提到这个方法,而我们的前方不远处就是围栏,我们已经不能再继续前进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也就只有选择最缓最不平坦的坡挪步而下了。此时的我,脑海中居然有了几分不想的预感。
上图就是我们选择的路,大约60度的碎石坡,或大或小的石子可以防止我们收不住脚滑到山下。我们侧着身几步一停,脚步扬起了层层灰尘。
时间在这一刻仿佛静止了一样,我们不知道花了多久才终于平安无事的到达了山脚下,边防武警早就在山下“恭候”我们了,恐怕我们这样玩了命似的从陡坡上下来的人,他们也是很少见到的,等待我们的自然是一顿深刻批评与教育。
好了,惊魂的一刻已经过去了,我们也几乎是这一天的最后一拨游客了,我们可以踏踏实实的和珠峰纪念碑合影了。
跳吧,笑吧,闹吧,人生中又有几次,能在海拔5000多米、离珠峰这么近的地方肆意狂欢,哪怕上气不接下气,又如何呢?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我们温暖的小屋,捧着价格并不离谱的热乎乎的蛋炒饭,生活是如此简单,如此幸福,拿着手机,打开朋友圈,居然还有网络信号,还有什么可以奢求的呢?
西藏,就是这么一个神奇的地方。
很多人来到这里,想要寻求一个他自己也说不清的信仰,一片纯净。而当你走遍西藏的土地,用心感受这里的宁静与美好,用真诚去面对这片土地上淳朴的人民,你会发现,你想要的答案其实并不在西藏,她其实,就在你的心里。
评论(14)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