岜(bia)沙,最后一个带枪部落,那里的人被称为最后的枪手。
枪,嗯,听起来就很威武很酷。
但
我看到的不仅是那扛金属枪杆的硬汉,
还有枪杆下的温柔。
岜沙,温柔与硬朗兼备,云烟与枪杆共存的神奇之地。
这次岜沙之旅我是随着故乡旅行去的。
故乡旅行是旅行社,但又不是旅行社。
没有导游,有的是兄弟和朋友。
我们这趟的兄弟叫往往,一个实在的当地小伙子。为了欢迎我们,大热天穿着不透气的传统服装,帮我们安排一切,让我们下他家的田,给我们煮他家的鱼。我一直不懂,是什么值得他这样为我们服务。
没有自拍,有的是跟拍摄影师。
两个一级劳模的摄影师抓住一切美景喊你来拍照,拍完还给你修图。每张图都是大片,每个人都是超模。
没有购物点没有人山人海,有的是特色、特色、和特色。
岜沙是一个旅游团只去半天的地方,我们去了三天,住的是民宿,吃的是当地人吃的家常菜,看的是特有的山野梯田。
这次旅行不算舒适,但非常难忘。
短短三天,我竟奇迹般地爱上了这个地方。
岜沙是寨子,地方小,没有酒店,也不需要酒店。
我们住的是民宿,叫火枪手。
岜沙的房子都是木房子,没有水泥没有钉子。
我们在民宿的客厅里和当地人一起吃饭、聊天,看他们捶布、染布。
感觉我也是这个家里的一员,那几天,我也是岜沙人。
从广州南站做火车去到从江再转大巴去岜沙。
历时4个多小时。
途径桂林、三江等地,窗外的美景让这四个小时过得飞快。
在车上还认识了一群去三江写生的孩子,收获了不少笑容。
有的时候,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从江到岜沙也就一个小时左右,一路上基本都是山路。
在距离岜沙苗寨门口几米处我们就下车了
然后就看见了几个带枪的岜沙汉子和几个拿着芦笙的岜沙乐手
他们是为我们而来的。
芦笙乐声和舞蹈是开场
鸣枪是欢迎我们的礼炮。
这是当地人欢迎宾客的礼节,
第一次看鸣枪小女子也是有点怕怕的,
猛烈的枪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嗯,估计这就是岜沙的声音。
之后的午餐是第一顿在岜沙吃的饭
那里的老板和我们的领队帮主很熟,说起话来就像和老朋友说话那样,不忌讳也不掩饰。
我们三天的餐食都在这里面搞定,为了满足我们的要求他们常常要付出更多。
他们的服务让我感觉像家里的母亲,为了让朋友吃好不辞辛劳地做菜最后只想看见他们吃得开心。
我们好像不是客人,是远道而来的朋友。
午休后大部队就前往表演场地了。
岜沙作为少数民族部落,自然有不少习俗和传统。
一个小时的表演包括了芦笙舞、镰刀剃头、婚俗展示、火枪舞、集体舞等。
高潮迭起,欢呼声络绎不绝。
最后的集体舞我们牵着手,跳着一样的步伐,不约而同地笑着。
男女配合的芦笙舞
最爱的是那些笑着跳舞的舞者
镰刀剃头
每个岜沙汉子都会用镰刀剃头,所以这里没有理发店
婚俗展示中派的糯米饭
为了表示谢意我们也回了礼金,多少都是心意,我就只给了两块钱,祝愿成双成对。
牵手跳着集体舞,或许你隔壁的人你并不认识,但那又如何,开心就行了。
岜沙对树有着特别的感情,这里的植被覆盖率达到百分之八十,所以表演之后我们就到这难得的林中走了走。
为了让孩子们能融入大自然,我们还安排了做叶脉书签,借此给他们以采摘树叶的任务专注于观察自然。
而对于我这样一个学生物的人,看见那么多绿植,心情舒畅啊~~~~
一直走,竟到了一处山巅,眼下全是绿油油的梯田,漫山遍野。
安静、和谐,仿佛能听见远处走来的放牛人的脚步声。
或许,这才是岜沙的声音。
冒着生命危险和牛合影。。
大家不要模仿哦
关注景色就好。
最美的我们
第二天早餐过后开始坐车往田里去。
什么叫稻花鱼?就是种下水稻时开始在水稻田里生长的鱼,鱼粪作为水稻的养料,叶子作为鱼饲料,到了水稻成熟了,鱼也长大了,稻田的主人就会用鱼犒劳来帮忙收割的友人。这些就是劳动者的智慧。
虽然山路陡峭,路途颠簸,而且还要步行一段山路,但这一切,在看到水稻田之后,都值了。
这是往兄弟的自家田
冒着稻田被破坏的潜在损失让我们下田抓鱼,还给我们示范如何抓鱼。
这就是真爱对吧
孩子也下田了,不再是温室里的花朵了,是勇敢无畏的小勇士了
满满两桶鱼,午餐就是田间全鱼宴!
现宰现腌现煮
这才是真正的农家菜
烤鱼的香味在田野和木屋间萦绕。
孩子们的笑声和大人们的闲谈在这片田野间显得特别和谐。
仿佛我退休了,什么野心,什么竞争,什么权益,都不及此刻眼前的一片净土。
上一秒还扛着枪的岜沙汉子下一秒就为我们下厨,
这里的每一个女子都会绣花,每一个汉子都会做饭。
汉子吆喝着上菜吃饭的声音,也是岜沙的一抹温柔。
这个展馆看的东西不算多,但却是拍照的好地方。
人品大爆发的我们还有幸偶遇了山间的云雾。
仙境和人间的距离仿佛只有几栋苗族木房子
仅看着这眼前的美景,谁能想到这每个房子里都住着枪手。
评论(1)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