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西安之行,总的印象是脚踏实地,味道浓厚。
没有去拜访人工奇迹和山水名胜,没有漂浮的感觉,走马观花浮光掠影,没有匆匆忙忙心急似火疲惫的赶路,没有忍饥挨饿口干舌燥的焦灼等待。信步闲庭,以轻松随意的心态应对,朴实简单,以若有若无的需求安排。可长可短的行程计划都是从最近的公交站点开始和结束,一切都不事荣华,不做得太辛苦,反正有大把的时间用来调配,我是自己时间的主人,不需要被刻意的安排搞得特狼狈。
住的地方是从网上预订来的,价钱公道,如果只是用来睡觉,就像家里一样最好,不讲排场,不竞豪奢,不用加了小心,担心弄脏了地毯,或是碰损了陈设,在退房时心里惴惴,一旦遭了服务员的白眼,真是颜面扫地。有空调和独立卫生间,电视,免费无线网,一把烧水的电壶,足以支撑出行人的全部需求。现代人的出行,就是需要一个落脚的地方,环境僻静,窗外没有车水马龙,休息好,这是第一位的;出门有公交车通向各处,四通八达,这里应该靠近都市的核心圈;可以连接外部世界的网络,及时获取准确的信息,去哪儿旅游可以为你预定好车、船、机、店,悠悠导航可以定位你的位置、方向和方式,明白放心和轻松自由的出行让人脱离了无穷路途上的行色匆匆,脱离了迷失方向时的茫然无助,脚步落下轻快,从容自信的神情,全无古人笔下的魂失魄落,面色枯槁,心如秋水,惬意着呢!
落脚的第二天,妻儿赶着去看兵马俑和华清池,一早七点半就匆匆而去,到下午的六点钟才折返,中间经历的精彩或是失望我不得而知,一个人看世界的角度和方法都有不同,喜欢事物的种类和迥然不同,比方说兵马俑和出土的文物,对于考古学家自然是贵到无价,对于古董商人却是买进和卖出之间的那一段钞票的厚度,对于画家来说就是那文彩的搭配,线条的柔和,对于热爱国家的人来说就是民族的历史成就里所蕴含的自豪和满足,对于一个求知者,这无非就是一段阅历,一点知识,增大了眼界和心胸。没有知识厚度的的观赏如何去公平看待所谓的世界奇迹,单凭人的眼底镜像认识,盛名之下很难相符。欣赏有故事的景观,是必须知道故事的大概的,如果对故事全然不知,景观的特点就全无是处,大都是看客的一张刻薄利嘴扁的一无是处,面目全非,落得个欺世盗名,骗人骗财。
所以,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如果不热闹,那就剩了乏味和空洞,往往还要发表一些意见,这些意见有多少是真知灼见,大多是很多无聊人说出很多无聊话,肤浅人看到粗糙丑陋的外皮,精华看不到,滋味不知道,眼前就没有景物,带着高标准严要求来扫描和放大景观的平实和丑陋处,其实不懂得如何欣赏,还自以为亲手触摸到了整个的“大象”,得到了事物的真谛。看景不如听景,说得其实就是这种情况。
要了解一个城市,就要深入到它的大街小巷,看一看风土人情,吃一些家常便饭,化些时间,静止的和细致的去咀嚼,就像尝一尝羊肉泡馍,喝一杯黄桂米酒,吃一碗臊子面,慢慢悠悠地吃,不要狼吞虎咽地用它来充饥。饮食一旦成为文化,就需要脱离开生存的基本依赖,才能获得精神上的享受。
从东大街上的案板街曲折向北,跨吉庆巷,西一路,进尚朴路,到西新街,向东行二百多米,入东新街,在与尚德路交汇处北行,跨西二、三、四路,到东五路,革命公园内逗留约一小时,再乘10路公交一路向西,途径西五路,莲湖路,出玉祥门,城外路北的公园稍事休息,古城门内外盘桓约半小时后,步行回到莲湖路,行走半小时到洒金桥,等待公交车准备到城南雁塔。在城北的这半日里,一半步行,一半公交,半行半驰,亦缓亦急,沿着新旧的街道,享用这古老与崭新交融城市的空气和阳光,欣赏走过的行人,仰望和俯视,左顾和右盼,驻足和行进,一切都是没有顾虑和犹疑的。街头的石凳,树下的联椅,可供歇息,畅快舒适,很生活,很自然,就像感受自己微微的喘息,律动的脉搏,一起一落间,标注着这座城市,勾勒着它的轮廓,渐至清晰。
洒金桥公交站牌处等606公交10余分钟。上车后主动为一老人让座,站立两站地后就座。公交车沿北大街,东大街,和平路,雁塔北路北段一路停停走走,甚是波折,终于在雁塔北路中段赛格电脑城抛锚。下车后没有转乘,而是一路南行,过雁塔立交桥,丈量了整个的雁塔北路南段。在小寨东路和西影路的交界处遥见大雁塔,西行100余米跨天桥,进入雁塔北广场。过慈恩寺遗址公园,雁塔南广场,沿雁塔南路到雁南一路东行,至大唐芙蓉园西门,此时微有饥饿感,已经是下午一点半以后了。这是整个城市路线的测量,主要为明天的市内游览做准备。我这次来西京的主要工作不是欣赏宏大景观,而是做一次深度游,同时为妻儿做半个向导,做足行程规划和景点布局的功课,大致了然显得尤为重要。以上两段文字是我五六个小时的测量规划功课,对于外人来讲,除了乏味和单调,没有任何的意义。不需要浪费自己的时间来理解,否则除了损坏大脑,扰乱神经,降低智力,浪费生命,没有任何的价值。
评论(1)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