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一名建筑设计师,我在旅游时的关注点和一般游客有所不同。对我而言,旅行是另外一项工作。我习惯记录每一处建筑的特点,以便在日常工作中能有更多设计灵感。说来惭愧,一直都在外地旅行的途中记录,却忽略了很多咱北京家门口的建筑。
这次趁高温假,我特意跑了趟鸟巢。鸟巢建造时候就有很多相关设计理念和技术应用的新闻。时隔近10年,我抱着学习的心态第一次真正的近距离去了解它。
去之前做了不少功课,对于普通游客,鸟巢可能是个体育场,而我则是去鸟巢上课的。所以规划的路线和一般游客也不同:
从鸟巢的KL口进入,直奔5层。因为KL是西北口,爬楼梯到5层你很快就能找到有代表性的K结构链接点了
在鸟巢的南北实际是钢结构最密集的地方,所以这里会有多点交会的现象。别小看这个点,施工时候可费了好大劲儿。这里的钢结构是分段吊装再焊接,吊装时候必须精准对接,而且在焊接过程中还需要足够的稳定性,这个“稳定”是动态稳定哦,即需要充分计算季节、温度、风力对焊接工程造成的细微位移,简直是不可完成的任务……但鸟巢做到了。这样的结构和焊接工艺,在国内是独一无二的。
从这张施工图就可以想象,看似简单的钢架网,要全部严丝合缝的对接焊接是很难的。
这样一座庞然大物对温度变化也十分敏感,为保证钢架巨巢能保持健康,鸟巢有一套先进的“鸟巢”结构检测系统,通过传感器传回实时的鸟巢钢架数据,因地下波动,天气温度,风力因素等对鸟巢结构造成的细微影响都会快速被绘成云图,供检测人员掌握第一手信息,保证鸟巢的健康。
这样的节点还有很多,除了对位是难点,焊接也同样不简单。据说每一条焊缝都需要2人以上才能完成,鸟巢总用钢量是11.8万吨,焊缝程度有320千米,能绕二环跑10圈了。
为了更近距离的观察钢结构,我直接从5层的北侧去了“顶美”,这里要说明下,顶美是看钢架森林最好的地方,而这里是单独收费的。所以在入口我就买了组合票:鸟巢普通游加顶美一共80元,如果是单独买,普通票50,顶美40,多出10块钱。所以建议你也先决定好旅游项目,可以省钱哦!
通往顶美的天梯,都是钢网。如果你恐高,在这里会腿软
这就是我来顶美的目的。内行看门道,看点有二:
钢架森林——编织ETFE与PTFE膜的桥梁。里面密密麻麻的钢架不同于鸟巢主体结构钢,钢架森林上下跨度40.1米,隔开了ETFE和PTEF膜。ETFE上膜为鸟巢遮风挡雨,是全透明膜。PTEF也称声学吊顶,顾名思义,它能吸收体育场内的杂音,让整个体育场音效更加清晰。同时半透明的PTEF膜还能对太阳光形成漫反射,让体育场内自然光更柔和。经过设计师的计算,即使鸟巢上部已经改成开放式结构,体育场内也不会出现刺眼的阳光影响运动员比赛和观众观看效果,这就是PTEF膜的功劳了
上层膜结构在顶美一览无余。
下层膜,以及钢架森林的厚度,在观众席间看的更清晰
“森林”间的看点二就是里面平行的圆管。这些就是雨洪系统的上端——雨水收集管。“鸟巢”有国际先进的雨洪利用系统,在场馆周围还建设有六个地下蓄水池,容积共12000立方米,每年储存水量5.8万吨。这些水有灌溉、冷却水、冲厕、浇灌绿化、消防等用途,每年能节约不少水,“老天的恩赐”一点儿都没浪费。
从顶美出来,就可以到5层和1层的看台走走,普通游客感受场内的奥运氛围,而我找的是散落在场内的鸟巢科技介绍。
绿色节能装置中,地热交换系统是绝不可忽略的。
地热交换系统的科技含量更高:在体育场地下五米处有换热装置,利用土壤对于温度变化的滞后性,夏天吸冷,冬天吸热,再供给鸟巢使用。
当然,利用地能转化,不能完全满足鸟巢的温度调节。在鸟巢设计方面,更多利用自然风调节场内温度。
钢结构是一条条钢筋巨龙架起的,中间空隙很大,让自然风畅通无阻。
加载更多
评论(0)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