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其实并不能算是一篇真正的游记,没有专门计划的行程,只能当作是一段时间和记忆短暂式的回放。这些照片里有相机拍的,也有手机和平板拍的;有盲拍的,也有用脚架拍的。所以写下来的文字也无法是一个完整的故事,而只是各种碎片的拼凑。
澳门这个城市,完全符合人们对小城的种种想象和憧憬。在半岛这边,道路狭窄,人群拥挤,就连那些低矮的建筑也被岁月擦拭的有些斑驳,但老旧往往意味着历史和情怀在这里沉淀,比起那些灯红酒绿的高楼大厦来说,一缕温情被时间根植在这个城市的肌肤之下。
在半岛的对面,便是氹仔,当年的孤单的离岛现在已经是灯火辉煌,繁景陆离。填海把它和路环连成一整片,造就了一块土地,也造就了一片天空。各种现代建筑鳞次栉比的拔地而起,把这座城市的旺盛的生命力表现的淋漓尽致,这里代表着澳门的未来,也代表着人们的希望。
在澳门辖区南部的尽头就是路环,它和澳门的维系大概类似于海南岛之于中国,遥远和蛮荒仿佛曾是这里的标签。路环有水库,有监狱,有黑色的沙滩,还有原生态的渔村,这里的世界与半岛相比又是一番截然不同,这里才是为居民而存在的,平静而真实。
大多数重要的城市都会有一座高塔,澳门也不例外。旅游塔是澳门的制高点,在这里可以俯瞰整个城市,在灯火之外,便是一水之隔的珠海。
拥挤的半岛像一个装满乐高积木的盒子,所有的大楼和民居堆放在一起,有一种混乱中的稳定感。在新马路,独特的新葡京总是一眼就能认出,有钱就是这么任性。
连接半岛和氹仔的有三座大桥,如果从拱北口岸去往氹仔,最好的选择是走东边的友谊大桥。而西湾大桥和澳氹大桥则是半岛的亚马喇前地最方便的路线。
澳门和珠海本是一衣带水,奈何同景不同天。
在半岛,通常不必搭乘交通工具,走走看看是最合适的方式。放慢节奏,去体会老旧的城区的魅力才是最有趣的事情。
炮台山也是很多人都会到访的地方。就像雅典的卫城一样,旧时城市的制高点往往都带有军事防卫的作用。
半岛北部还有一个炮台,叫望厦炮台。相比炮台山,几乎没有游人光顾。站在百年的钢筋水泥之上,整个半岛的历史就会像画卷一样在你的面前展现开来,而书写这段故事的就是这一幢幢凝固的文字。
摩托车是这个城市最好的交通工具,通行距离不长,气候温暖,狭窄的道路,稀少的车位,有什么理由不拥有一辆呢?
几年前我也曾一个人这般坐在这里,没有自己的照片,就记录下别人的身影吧。
加载更多
评论(6)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