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人常说:做人要“站着像开元塔、坐着像老君岩、躺着像洛阳桥”,来福建泉州,慢慢游,慢慢喜欢上这地方~
开元寺位于市区西街,建于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原名莲花寺,后改名为兴教寺、龙兴寺。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唐玄宗诏天下诸州各建一寺,以年号为名,遂改今名。
加载更多
开元寺位于市区西街,建于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原名莲花寺,后改名为兴教寺、龙兴寺。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唐玄宗诏天下诸州各建一寺,以年号为名,遂改今名。
郑成功父亲郑芝龙,出资修建,相传建殿之日有紫云飘落盖地,又称紫云大殿。
泉州开元寺就座落在平平无奇的鲤城区西街,与凡世的隔绝只靠山门前这堵象征性的屏障一紫云屏,这无形中缩短了尘世与佛门的距离。缺少名山大川的陪衬,却多了善男信女的亲近,这就是泉州开元寺的独特之处。
一次次的走进,一次次的被吸引
开元寺一如既往的沉默于闹市中,与凡世的隔绝只靠山门前一堵象征性的屏障~紫云屏,尘世与佛门的距离更近了。没有名山大川的陪衬,更多了善男信女的亲近~
开元寺的山门与天王殿合是二为一。它建于唐武则天垂拱三年(公元687年),现存建筑是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修建的。石柱上悬挂有一木制对联:此地方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这是南宋大理学家朱熹所撰,近代高僧弘一法师所写的。分坐在天王殿两旁的是按佛教密宗规制所配置的密迹金刚与梵王。怒目挺胸,状极威严,有人谑称它们为哼哈二将。
大雄宝殿,可以欣赏三大特色:
第一特色是五尊佛像,一般寺庙多半供奉三尊佛,代表过去未来现在,也就是三世佛。
开元寺供奉五尊佛,代表东西南北中,五的方位,也称五方佛。
第二特色是梁柱都是石柱,总共有86根两人合抱的大方柱。
加载更多
开元寺前有东西双塔,分别始建于唐和五代时期,东塔名“镇国塔”,通高48.24米,西塔是“仁寿塔”,高44.06米。 双塔都是五层八角仿木楼阁式建筑,雕刻精致,雄伟壮丽,是中国现存最大的一对石塔。
西为仁寿塔。
东西两塔历经风雨侵袭,地震摇撼,仍屹然挺立,表现了宋代泉州石构建筑和石雕艺术的高度成就,成了泉州古城的独特标志和象征。
东塔~镇国塔,依据五乘,雕刻佛、菩萨、高僧、罗汉、诸天神将共 80 尊,一则表现 他们之间道果境界深浅不同,一则表现他们在娑婆世界,负有自身修行和普化众 生的责任。
西塔~仁寿塔,每层门龛两旁有武士、天王、金刚、罗汉等浮雕像计八十尊。
加载更多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李叔同的离愁看破红尘的别绪?
还君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大师的温柔慈悲🙏🏻
动人的美男子~张爱玲谦卑说🙏🏻
弘一法师(1880-1942)俗名李叔同,浙江平息人,生于天津。
悲喜交集,这是大师在圆寂之时留下的。
大师说,若他离去,眼挂泪珠,不是因为留恋亲人和挂念凡世,是“悲喜交集!”
1942年10月13日,弘一写下“悲欣交集”四字。三天后,沐浴更衣,安详圆寂。
弘一法师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由绚丽至极归于平淡清寂的典型人物。
太虚大师曾为赠偈:
以教印心
以律严身
内外清净
菩提之因
赵朴初先生评价大师的一生为:
无尽奇珍供世眼一
轮圆月耀天心。
真实的他,63个流年,在俗39年,在佛24年,恪遵戒律,清苦自守,传经授禅,普度众生,却自号“二一老人”:
一事无成人渐老,一钱不值何消说。
还君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
《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
《送别》实际上是李叔同以送别朋友为缘由,传达出感悟人生、 看破红尘的觉悟。
加载更多
泉州湾古船陈列馆
泉州湾古船陈列馆设在鲤城区开元寺内,主要陈列室1974年从泉州湾后渚港发掘的宋代沉船及其伴随出土物。
沉船残长24.20米、残宽9.15米。船声扁阔,底尖,船壳板用2 至3重板叠合,有13个水密隔舱,主龙骨两端接合处均有“保寿孔”。
藤帽
加载更多
泉州香火最旺的地方当属关岳庙了,门前商贾云集,香客如织,老远就可以嗅到香火的气息~
泉州关岳庙,道教庙宇。俗称关帝庙。因主祀关圣帝君,附祀岳王,故名。始建于宋代,由主庙和左右的三义庙、崇先殿三座并列。庙内香火终年旺盛。
泉州香火最旺的地方当属关岳庙了,门前商贾云集,香客如织,老远就可以嗅到香火的气息~
通淮关岳庙俗称涂门关帝庙,主祀关羽,民国三年(1914年)增祀岳飞,故改现名。
关岳庙关公有神像,而岳飞没有,只有一块圣旨牌。
关岳庙,关羽和岳飞可以供奉在一起,泉州独有。
庙宇采用了很多闽南建筑构造的技艺,闽南的建筑构造是世界非遗
加载更多
从关岳庙出来步行几分钟就能到达,不过两建筑的风格却大相迥异。清净寺是寺如其名,清净且简约。
泉州清净寺,又称“艾苏哈卜清真寺”,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是年为回历400年)初名圣友寺。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伊斯兰教清真寺。
寺是仿照叙利亚大马士革伊斯兰教礼拜堂的形式建筑的。剧门楼北墙的阿拉伯碑刻记载,寺又名“艾苏哈卜大寺”。现存主要建筑有大门楼、奉天坛和明善堂。大门楼的外观具有传统的阿拉伯伊斯兰教建筑形式。
明成祖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为保护泉州清净寺,保护泉州伊斯兰教,明成祖朱棣特地颁发的谕令至今仍完整镶嵌在寺内。
永乐皇帝保护伊斯兰教圣旨
加载更多
姜母鸭,不一定用母鸭来做。闽南人称姜为姜母,给一个阴性的代称,说是母仪天下,什么鸭都能罩住~
姜母鸭
市区交通工具~三轮车
福建泉州府孔庙位于市区中心、百源川池西畔。现存占地10700平方米,是泉州古代文化教育的殿堂,也是泉州现存大型宋代建筑之一,在全国上千座孔庙里是罕见的。
文庙
泉州府文庙,始建于唐,宋太平兴国初(公元976-981年)移建今址。
大成殿的殿身为斗拱抬梁式结构。48根承托的白石柱和8根石雕盘龙柱,雄伟而古朴。
大成殿前有露台,须弥座束腰嵌有莲花、扶桑、山茶、牡丹、芙蓉等青草石浮雕。
台前为拜庭,庭中有半月形泮池,筑有元代石桥。桥面铺72块长方形条石,代表孔子的72个得意门生。
加载更多
泉州南音传习所
泉州南音传习所、夫子泉茶馆
晚上才有演出
听哀婉苍凉的南音,和老头老太一起摇头晃脑~
加载更多
路标
天后宫正对面为德济门遗址
德济门遗址。
古代泉州南城门的遗址。宋朝年间始建,经修筑翼城、改建“德济门”、扩建瓮城和城楼等多次建筑过程,渐成规模。跨宋、元、明、清,民国1948年毁于火,历七百余年,但如今只剩下地基和石柱子。
2001年经考古发掘建遗址公园加以保护。据考证,当时此处就是番商来华上岸的地方,船舶停靠于此处,商贸也热闹非凡。对面是天后宫,出海前的人们总会去烧伤一炷香,祈求妈祖娘娘保佑航程一路顺风。
紧接山门两侧为东西厥建筑,所谓“秦宫汉阙”以示天后宫之尊。建筑为二层楼阁,面临通衢,两楼高耸,楼上分置钟鼓,楼下塑造千里眼,顺风耳二神像,威武庄严。
天后正殿,虽历经沧桑,但明清木构建筑至今依旧保存完好。
正殿占地面积635.5平方米;筑于台基座,高出地面1米,采用花岗岩石砌筑的须弥座,束腰处浮雕“鲤鱼化龙”、雄狮、文房四宝“八骏云火”、仙家法器、鹤舞云中、宝盖莲花等图为二度空间动态艺术造型、雕刻刀法熟练,生动活泼,表现其神职至高无上与教属。
殿内木梁骨架,立于圆形花岗岩石柱,柱头浮雕仰莲连珠斗,挑出斗拱承托梁架作九架粱。
门窗弯枋雀替,雕花精致细密,纹饰丰富多彩,既有几何图案,又有花卉水族,鸟兽人物。托木部位有凤凰戏牡丹,寿梁中作如意访心,表现女性神庙。
加载更多
天后宫旁边有家“秉正堂”,冰冰甜甜QQ的四果汤、石花膏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泉州石花膏制作技艺
德济门遗址以西尚有李贽故居。李贽始祖元代入闽,族系分姓林里。故居建置于明永乐十九年。
刺桐花开了多少个春天
东西塔对望究竟多少年
多少人走过了洛阳桥
多少船驶出了泉州湾
现在轮到我走上桥来
从桥头的古榕步向北岸
从蔡公祠步向蔡公石像
一脚踏上了北宋年间 …
被誉为“爱神”的月光菩萨~~
为了使桥墩更为牢固,巧妙地利用繁殖“砺房”的方法,来联结胶固石块。这种用生物加固桥梁方法,古今中外,绝无仅有。
中国第一座跨海大桥——万安桥(洛阳桥)。碧水蓝天、白鹭、红树林,桥中还有被誉为“爱神”的月光菩萨~~
加载更多
刚来的时候觉得很平常,慢慢走向石桥深处,坐在桥墩石阶上,感受石头和海蛎的完美结合,看小螃蜞在泥滩气孔间欢快地穿梭,跳跳鱼在烈日下出穴跳跃觅食,想起余光中先生写的《洛阳桥》 …
第二次去看洛阳桥,参拜下此桥的奠基者,北宋的大学士~蔡襄。
洛阳桥建成后,蔡襄亲自撰写《万安渡石桥记》,刻碑立在左岸。此碑文章简约,书法遒劲,镌刻传神,被誉为“三绝”:即桥、碑、字三者相映生辉。
一、工程艰巨,名甲天下
二、蔡襄自撰万安桥碑
三、碑字风格
门楣顶匾额书“宋郡守蔡忠惠公祠”8个字。
大门有一副清光绪元年黄贻楫写的对联:
驾桥天地老
留笔惊鬼神
前文柱有对联:
晓虹跨江一千尺
乐事全归众人心
后文柱有对联:
四谏经邦昔日芳型垂史册
万安古渡今朝济众肃观瞻
正厅蔡襄坐像左右各立一杯,据说是蔡襄的真迹(上石为原件,下石毁后重刻)。
蔡襄书法以其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书法史上论及宋代书法,素有“苏、黄、米、蔡”四大书家的说法。
两石共153字,文曰:
泉州万安渡石桥,始造于皇有五年四月庚寅,以嘉有四年十二月辛未讫功。叠趾于渊,鲡水为四十七道,梁空以行。其长三千六百尺,广丈有五尺。翼以扶栏,如其长之数而两之。靡金钱一千四百万。求诸施者,渡实支海,去舟而徒,易危为安,民莫不利。职其事,卢锡、王实、许忠、浮图义波、宗善等十有五人。既成,太守莆阳蔡襄为之合乐晏饮而落之。明年秋,蒙□□□召还京,道由是出,因纪所作,勒于岸左。
加载更多
安平桥这一伟大的桥梁工程是继闻名天下的海内第一桥的洛阳桥(又名万安桥),以工程之艰巨,为世界首创的“筏型基础”,而产生泉州府地之建桥热,成为泉州“桥梁甲天下”。安平桥则以长度上被历代所赞誉,以“卧龙“、“巨虹”的壮丽称号,闻名海内外。
天下无桥长此桥~安平桥,我国现存古代最长的石桥
加载更多
据清代乾隆年间编纂的《泉州府志》记载:“石像天成,好事者略施雕琢。”说明它是一块形状肖似老翁的天然巨岩,是巧夺天工的民间工匠略施技艺,把它雕刻成春秋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道教开山鼻祖老子的坐像。
双耳垂肩、膝大无比,淡泊宁静,飘然不俗…他甚至没有眼珠,却能让人看到他那深邃的目光~~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言不辩,大智若愚”,“大视”“无视”吧~
历经千年风雨沧桑,依然栩翎如生,神采奕奕。“老子天下第一”倒也名符其实。老君岩是由一块天然的花岗岩石雕刻而成。石像呈席地而坐式,高5.63米,厚6.85米,宽8.01米席地面积55平方米,是我国现存最大,雕技最绝年代最久的道教石雕造像~
导游说:“青牛西去,紫气东来”,说的呢是一个关于老子的典故喔!据记载,西周末年衰败,老子逐弃周隐居,骑着青牛,悠悠然,出函谷关,关令伊喜见有紫气东来,料定有圣人过关啊,果然是圣人老子,伊喜久仰老子大名,要求老子写点东西给他,方可过关,于是老子提笔作了传世之作——<<道德经>>。好!大家看到上面写的几个字吗,众妙之门,这可是老子的名句哦~
清源山老君像原先有一些高大的道观围护,规模宏伟的真君殿、北斗殿等道教建筑慰为壮观,后来道观被焚毁,于是老君岩便从此屹立于天地之间,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而这恰巧与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不谋而合,达到了天人合一的超然境界。
老子姓李,名耳,谥日聃,是我国古代春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
在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尊他为教主,并且奉他的《道德经》为主要经典。
泉州有句方言:“摸到鼻,吃百二;摸到目,吃百六。”
意思是说:
摸到老君的鼻子,可以活上一百二,
摸到老君的眼睛,可以活上一百六。
禁止攀爬哈~~
下次与老君合影时,把手伸到老君的耳鼻处,拍哈!
老君岩的山门,请大家注意,眼前这曲尺型的上下两级平台,是阴阳太极八卦的变型图案,正前耸立的这方天然石头上镌刻着青牛西去,紫气东来八个篆字,还有这幢以盘根错节为窗饰挂落的石构山门,充满了山野气息,把老子崇尚自然的思想烘托得淋漓尽致,令人有进入物
老子姓李,名耳,谥日聃,是我国古代春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
在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尊他为教主,并且奉他的《道德经》为主要经典。
青牛西去 紫气东来
20130212
加载更多
蔡氏古民居位于南安市官桥镇漳里村,蔡启昌、蔡资深父子建于晚清,古民居现存较为完整15座宅第和1座宗祠,大小房间近400间,占地约40亩地。东西横向4座宅子,坐南朝北的4-5排。这些宅子还都住着居民,视宅子的主人意愿让不让你进去看~
15元门票。村口卫生间脏脏脏!!!另外一头有景区的卫生间锁着!
蔡氏古民居有闽南“小故宫”的美誉,也被誉为“闽南建筑的大观园”,是典型的闽南古建筑代表之一,与永定土楼并称为福建民居的两朵奇葩。
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主要是由蔡启昌及其子蔡资深于清同治年间至宣统三年兴建,历时40多年。
现存的古民居建筑群共有16座,有序地排列分布在一起,远处望去,好像是一把古朴厚重的琵琶,那些大理石堆砌而成的大石埕,就像是琵琶的乐弦一样。
闽南人迷信,对风水地理尤为重视,蔡家也不例外,他们深信一处好的风水宝地必定会为蔡家带来发达和兴旺,在南洋经商取得巨大成功的蔡启昌和大部分闽南人一样骨子里都有一种“根”的情结,衣锦还乡一定要在家乡修房置地,以此来显示自己的成就,光耀门楣。于是,他相中了这块叫“漳州寮”的风水宝地,
据民间传说,选址的地点是九天仙女不小心掉落琵琶的地方。因此,蔡氏古民居建筑群就称为“琵琶”形村落,据称在“琵琶穴”建房子,只要不断发出敲打石头的声音,就会财源滚滚。蔡氏房屋建了40多年,凿石声声,生意也越来越红火。
防火通道/石埕每座民居山墙之间都留有2米宽的防火通道,作人行、防火、排水三用。每一座民居内都有一处10多米宽的石埕,这些石埕是用花岗岩条石铺砌而成的,据说当时在铺这些石埕的时候,主人叫工匠在每一块条石两边各凿一个凹凸的形状,然后一块块拼接起来,这样,历经百年,这些石埕依然平整如初。
单体建筑多为三进或二进五开间的布局,轴线取南偏西5度,夏季南面日晒不入室内,冬季北风被后墙挡住,为闽南地区民居的最佳朝向。
蔡氏古民居一律青石墙脚、红砖墙身,还有红瓦顶和燕尾脊,属于典型的闽南皇宫起大厝。
“厝”在闽南语意为房屋。红厝,顾名思义就是红房子。红砖地面、红砖墙面、贴拼镶嵌墙是古居一大特色。
加载更多
据介绍,蔡氏古民居建筑群里,总共有五种雕刻艺术,包括石雕、木雕、砖雕、泥塑雕,还有一种雕刻艺术非常奇特,至今为止没有专家考证出来。而正是这样四种精美的雕刻以及一种不知名的工艺,让蔡氏古民居成就了闽南建筑的独特魅力,展现了独一无二的建筑特色。
古人以正月初一为岁之朝,是日案头必定要有花果,称作“岁朝清供”,以求来年红红火火、衣食无忧,寒冬时节也沾些春意。春节前后的“岁朝清供”一般是画瓶插红梅、盘养水仙,旁边散着几只佛手、柿子、如意。“清供之盛行,甚至成了书画、雕刻的一个重要题材,称作“清供图”。
“文案清供”
在古代,“佛手”除了因谐音福寿,用于表达福寿、吉祥、丰收喜悦之意。它的果实成熟后颜色金黄,并能时时溢出芳香。果实形态奇特、状若人手,馥郁芬芳,清香四溢,达官贵人、文人雅士更是将它用于文案清供,用于室内熏香、提神醒脑。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古厝书房内的木雕装饰中有着不少的佛手图案。
雕琢内容丰富多彩,有禽兽、花鸟、鱼虫、山水人物,图案古博。古民居精美的雕饰,不仅集中表现了闽南成熟的雕塑艺术,而且反映了受印度佛教、伊斯兰教及南洋文化和西方建筑艺术的影响,被誉为“闽南建筑的大观园”。
辉绿岩石雕,对看堵的石雕内容左边的是莲荷鹭鹭、水浪奇石,右边的是古老梅啼鹊。
户对,塌寿内门楣构件上的左右两边所置的圆盘状石质圆雕构件。此构件表现其“门当户对”之意。
户对
铜铃鬃毛,瑞兽麒麟,大瑞兽肩上还蹲着一只小小的麒麟,暗喻老小平安。
加载更多
清水岩位于福建省安溪县城西北的蓬莱山,始建于北宋, 至今已有950多年,内奉百仙之一清水祖师。清水岩是全国惟一主殿建设呈“帝”字形结构的岩寺,景区内楼阁殿宇巍峨宏伟,水色山光秀丽神奇,文物古迹星罗棋布。加上天造地设的自然景观,构成了令人神往的“蓬莱仙境”。
清水岩原名张岩,北宋永春岵山陈普足禅师在此修行,见泉石清冽,改名建寺。1101年普足禅师圆寂。乡人刻沉香木像敬奉,号“清水祖师”。随着乡民迁居,分炉敬祀,现台湾有清水祖师庙60多座。东南亚华侨聚区,如马来西亚槟城著名的“蛇庙”,也供奉清水祖师。
清水岩庙宇依山而筑,下临深壑,为三层楼阁式。一层昊天口,二层祖师殿,三层释迦楼。三层两边各有檀樾厅、观音厅、芳名厅。殿后有宋建清水祖师骨灰“真空塔”,上有新筑三重檐方亭。殿宇红砖墙、青灰瓦,危楼重阁,隐在青松翠竹、烟岚缭绕的山顶,典雅壮观。
从南宁景炎二年(1277年)到近代,清水岩经续建、重建、扩建、改建、重修达三十多次。岩宇依山面筑,面临深壑,作楼阁式,分三层。第一层昊天口,第二层祖师殿,第三层迦楼;左右翼钟、鼓楼、檀、观音厅、芳名厅、僧舍等分立于东西两边。崇楼曲阁,层迭回护,从远一看,外观犹如“帝”字,气势磅礴,巍壮观,相传有九十九间房屋,现存为明清及近代建筑。岩宇四周还有许多文物古迹,奇观异景点缀其间。殿后岩上有埋藏清水祖师骨灰的宋代“真空塔”🙏🏻
清水祖师又称“麻章上人”,闽南一带多称为“乌面祖师”,台湾则称为“祖师公”、“祖师爷”。全省近百座的清水祖师庙中,祖师爷的分身,别称“三代祖师”、“蓬莱祖师”、“显应祖师”、“照应祖师”、“辉应祖师”、“普庵祖师”。
相传清水祖师俗姓陈,名应(一说为陈昭或陈昭应),也有人叫陈荣祖,法名“普足”,宋仁宗庆历四年正月初六诞生于福建省泉州府永春县小姑乡。陈应自幼在大云院出家,因不堪寺院的虐待,于是到高太山结茅筑庵,闭关静坐,后经大静山明松禅师指点,参读佛典三年,终于悟道。明松禅师授他衣钵,并告诫他:“我佛最大功德,就是行仁,是故要舍弃万缘,以利物济世为职责”,陈应便在麻章施医济药,普救贫病,麻章人士尊他为“麻章上人”。
宋神宗元丰六年,清溪(福建安溪)永春一带大旱,乡人请他去祈雨,普足一到,立刻甘霖普降,因此被尊称为“清水祖师”。清溪人士便在蓬莱山上筑一精舍,延请麻章上人居住,并称此为“清水岩”。麻章上人在此修行十九年,独力募化,修桥铺路,人人称便,漳州、汀州一带的人都十分崇信他。宋徽宗靖国九年,五月十三日在说教中端坐而逝,享年65岁。地方人士感念其德泽,奉报朝廷,敕赐“昭应大师”封号。
清水法门:离开蓬莱祖殿昊天口,沿台阶拾级而下,不一会儿就到了法门,法门类似于佛教寺院的山门殿,内中供奉承赵、王、苏、李四位护法神,传说他们原是山鬼,被祖师心伏为护法神,他们法术高超,协助祖师驱邪镇妖。
枝枝向北树是一株七个孩童展手相拉难于合抱的古樟树,因地势,气流和风向的关系,它的枝枝权权几乎向北伸展。
加载更多
走在青石的小巷,在老房子间穿梭,期待下一个拐口的惊喜…找一块石凳坐下,静静的感受古镇、老街、番仔楼里的故事~
加载更多
昔日的围头曾是海防最前线,南距金门岛仅5.2海里,1958年“八· 二三”炮战,在不到3平方公里的小渔村里落下了5万多发炮弹。
大陆最贴近大金门的地方
加载更多
穿行在石厝石巷里,两边的墙壁伸手可及。石墙已是一片斑驳,如油画般~~泉港樟脚村
听说村里有一株700多年树龄的大樟树,人爬到树上去俯瞰,村子像在脚下一样:这是那个村庄名字的来历。慕名而来,没有找到大樟树。。。
那些房屋,通体用边角乱石一点儿也不经打磨堆叠垒砌起来——据说以前没有工具,从山上采到原石,挖一个坑,往坑里堆满柴草,点上火,把石头烧软,再把石头劈成小块,运回村里盖房子。烧出来的石头,难怪有青、橙、灰、褐等斑斓色彩。
这个村子六分之一人口属于蒙古族人——我知道,这山地里的蒙古族是元朝蒙古贵族木华黎的后裔,元末明初为避祸乱来到这里,隐姓埋名居住下来,主要聚居地在更北一点的小坝村。也许向外迁徙,又搬迁到这里来了。不知那些长年居住在帐篷里以游牧为生的蒙古人,如何能适应这山地石堡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
这石堡,嘉庆年间陆续兴建,应该说那些蒙古族人参与了古民居建设。他们元末明初就来到这里,已经在这里居住了几百年,早已融入了当地人的生活。从当地那些蒙古族人外表看来,他们个性鲜明的外形特征,也因长期通婚而变得和当地人一般无二,只留下一个奇怪的姓:出。这个姓,据说是为了纪念他们的先祖纳哈出而设。
加载更多
石牛山位于德化县水口镇境内,因山上有一巨石似牛而得名。主峰海拔1782米,以峰险、石怪、树奇、洞幽而闻名。去过两次了,每一次都有新的收获~~
德化石牛山是我国两处古火山放射状爆发口之一,是火山口保存较好的活标本,以水蚀花岗岩石蛋地貌、古火山地质地貌、水体景观和优良植被为特色,素以峰险、石怪、树奇、洞幽闻名,被复旦大学著名学者蔡尚思教授誉之为“天下第一奇石山”。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评论(0)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