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计划去穿越秦岭。
出发前,我敲下了这些文字:
我知道这一路未知,这一路刺激,这一路辛酸,但都是我生命中最宝贵的记忆。
我坐在电脑前把这些散落的片段拼回去 。给这场弥足珍贵,回忆起来又催人泪下的旅行画上一个句号
这是一篇很长的游记,我花了三天两夜才写完初稿,我很难相信有人会愿意看完。
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
所到之处,探幽寻秘,并记有游记,
记录观察到的各种现象、人文、地理、动植物等状况。
————徐霞客
从去年开始不间断的旅行,到现在已经整整一年多了,
我的朋友圈也随着我不断的刷新,让朋友误以为我永远在旅行。
我不是一个能说会道的人,但我却一直渴望用朴实的文字来记录生活,
诗和远方,我说过无数次的话,但我却始终不能落笔生花。
经历多了,也就对一切事物看的平淡。
我沿着徐霞客开辟的路线,去秦岭南麓找寻岁月留下的痕迹。
这是一条常人所不能去往的线路,我在秦岭深处冻的嘴角发紫也从未放弃。
历史与现实的碰撞,秦岭深处的最后一户人家。
棕色大熊猫,善良的金丝猴,深秋的红叶。以及被将军誉为现代徐霞客的我。
如果说这是一场旅行,倒不如说这是一次探险。
我一直渴望去往这蓝色星球上每一个想去的地方,秦岭和长白山一直是我想要去往的地方。胜过青藏高原,深处撒哈拉沙漠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每月都要去往一个未知的地方,当十月初我还在思考去哪里的时候,突然接到了好友的邀约。问我徒步去穿越秦岭南麓,去汉中赏红叶,在张良隐居之处探秘古栈道的遗迹。我没有思考便答应了下来。没想到十分钟以后就收到了她为我买好机票的信息。
国庆期间,我在去哪儿上找寻大量关于这条线路的资料,却寥寥无几。致电询问朋友后才得知,行程最开始我们要去的地方已经在多年前作为保护大熊猫的栖息地而封闭对外开放。而后续的行程是一个还在开发前夕的红叶谷, 既然找不到太多的资料,那就让一切都未知吧!静待这场旅行开始。
做好心在远方,眼在天堂,脚在地狱的准备吧。
DAY1: 成都——西安——佛坪
在飞机上看日出,看世界上现存唯一 一只棕色大熊猫,和金丝猴近距离牵手,
DAY2: 佛坪县城——凉风垭——三官庙
驱车去往凉风垭,由上而下沿着河流行走。在秦岭里认识各种东西。夜宿三官庙保护研究站。
DAY3:三官庙——太古坪村——岳坝——西岔河
离开保护站,探寻秦岭深处最后一户人家,看古栈道,沿河而下,回归佛坪县城
DAY4:驱车去往汉中留坝,在火烧村听静谧小镇的故事。
加载更多
这算是一场跋山涉水的旅程,几乎除了火车以外所有的交通工具都已经涉及。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徒步,
飞机——汽车——徒步——索道
成都——西安——佛坪(大熊猫保护园,金丝猴)——穿越秦岭——汉中——留坝火烧村——情人谷——紫柏山——红叶谷——张良庙——留坝古镇——汉中——成都
一场跋涉千里的旅程,几乎动用了所有的交通工具。
在这里应该感谢桑桑姐和宁风姐姐,几乎安排了整个行程中的吃住行。让我几乎是躺过这躺旅程。
从成都飞西安,从西安到佛坪安排的自驾。再从最后的汉中直飞成都。
虽然一开始我就知道长时间的徒步会非常辛酸,但忘记了北方的寒冷来的比南方早太多。
还有小伙伴没有出镜拍到合照,这也是此趟行程让我最遗憾的一点。
左上图一 为桑桑姐,图二为宁风姐姐,图三是我与海军少将张永刚(说我是他难兄难弟的幽默将军),图四就是本人 无尾象, 没能拍照合影的还有《求是》杂志 白老师,仲斌,那白,拍摄鸟类的高手来自二炮的张茂松老师,把一生奉献给秦岭大熊猫的粱教授,以及我们在路上遇见那些对我们帮助很多的秦岭人,虽然没能拍一张合照,但还是谢谢你们。
记得在秦岭徒步之时,我因为拍摄长曝溪水,和将军走在最后面。
我晃晃悠悠的和将军聊着天,结果前面的人已经没影了。
我:将军啊,他们在前面已经跑的没人影了。
将军:没事啊,我们两个难兄难弟搞的慢。我们慢慢拍,
DAY1:秦岭寓舍主题酒店 430元/间
DAY2:夜宿秦岭南麓三官庙
DAY3:秦岭寓舍主题酒店
DAY4:汉中留坝宾馆 178/间
DAY5:汉中留坝宾馆
DAY6:汉中田园酒店(因为包接送机服务)338/间
酒店部分推荐大家还是在网上预订吧,佛坪是在秦岭里一座小小的城,人口很少,但这里的慢节奏和静生活一定是你想要的
去旅行总有美食和爱情不可辜负,虽然我没有爱情,但我从不会亏待自己喜欢美食的热情。
汉中美食有一点偏向于四川风格,所以对于我这个四川人来说:可谓是美食在路上
以上两张图片是来自于:佛坪县的田园农家,简单的农家菜,却做的很精致
秦岭寓舍的简单早餐,一碗面皮,一杯 果汁,享受每一个简单的清晨
番茄鱼,汉中特色之一,位于:汉中去往留坝县城的虹桥鱼庄。简简单单的鱼,简单的做法,却有不一样的吃法
来自紫柏山景区的菜柴火土鸡,原生态农家土鸡。原生态的故事
《凤爪》这是离开汉中以前吃到的最后一顿饭,也是让我觉得最好的吃的一个菜
不要问我为什么,因为我光顾着吃,就只拍了这一个
电脑+鼠标+鼠标垫,手机,充电器,充电宝,数据线。
单反相机,18—105镜头,50定焦1.4镜头 ,70—200镜头。运动相机,耳机,
两套换洗的衣物(结果我把所有的衣服都穿在身下,太冷了), 最后还有手机。出行最有用的就是手机了,为此我现在已经有两个手机了,说不定未来要去更多的地方就会有三个呢?
只能给备用相机拍张照片了,主要是我的手机摄影拍的实在太烂
后期修图用PS+lr
拼图用:Picasa 3
南麓深秋,
小时候知道秦岭是因为翻看家里的地理书籍,从而知道秦岭这篇山脉把中国划分为南北两片地域,但那时候只是把这里当做图片书籍来翻阅。
后来我也如大多数人一样,迷上小说。在小说中我随作者梦游秦岭,把这里想象成一片龙脉之地。这里埋葬着古代帝王将相大量的宝贝。
当国庆前夕好友邀约穿越秦岭南麓拍摄大熊猫和金丝猴时,我便毫不考虑的回复:国庆结束我们就出发。
国庆期间我天天看着日历上的倒计时,离出发又再近一步了。
出发的前一晚我几乎在激动中一夜未眠,满脑子都是深山,薄雾,大熊猫,以及能和各位好友再聚相见。
可是当飞机起飞的时候,我却格外平静。
看着机舱外的日出,我似乎觉得自己终于逃离了成都的雾霾,
我于早上9点抵达咸阳,在机场等候着朋友们从北京飞过来汇合。
虽然我们在微信上聊的很嗨,却从未见过面。
当他们打来电话告知我在T2航站楼,我从T3走过去时,心里还是充满了忐忑。(有一种网友见面的既视感)。
顺利汇合后却显现出好友许久未见的感觉。大家一起吃完饭后便开启前往秦岭南麓的穿越之旅。
汽车沿途经过秦岭加油站。我们在这里休息整顿,巴蜀大地链接陕西的物质大都是从这里运送,很多运送南北物质的火车都会在这里休息整顿。 这里似乎成了一个连接南北的驿站。
没有做过多的停留,因为赶着时间去看大熊猫,所以大家休息整顿了不长的时间便即刻出发
在驱车三个小时以后我们达到了佛坪大熊猫保护园,并成功的赶上了熊猫吃晚餐时间。
刚一下车差点把我冻死,三个小时以前我还穿着短袖在喊热,赶紧的穿上了厚衣服。
因为刚刚过了旅游旺季,所以这里显的格外寂静,我们抓紧时间给第一只棕色大熊猫拍照。还好“七仔”(熊猫的名字)特别懂事,特别配合
“七仔”吃胡萝卜塞住牙缝了,在抠牙缝呢,当时这个动作差点把我萌哭了,你怎么可以这么可爱啊。
大熊猫七仔是2009年11月1日中午1时左右佛坪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在佛坪自然保护区内大熊猫分布的核心地带三官庙地区被发现的,是一只棕色大熊猫幼仔。当时,佛坪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梁启慧正跟另外4名工作人员例行巡山,当在竹丛中发现这只幼仔时,发现大熊猫身上通常生长黑色毛的部位,它却长着棕色的毛。在这只幼仔的周围,科技人员发现了一直在觅食和监护它的妈妈,大熊猫妈妈身上的毛却是黑白分明。“这是有科学记载以来所发现的第五只棕色大熊猫,也是佛坪自然保护区发现的第四只。
我所拍摄到的就是成年的大熊猫“七仔”
七仔抠完牙缝,继续吃胡萝卜,一边吃着胡萝卜,它看着手,感觉七仔好像在说:哎呀!好像这样会咬到手,我注意一点,应该就不会咬到手了。
萌哭了,我的全程心理反应
七仔吃完胡萝卜,然后就走远了。
呆呆的自己坐在草坪上,虽然知道七仔很可爱,可是当我得知它是自己一只熊住在这里的时候,我心理涌现出万分的孤独。
就像我也是一个人,虽然常年在四处旅行探险,但是当长时间没人和你说话,孤独感也会涌现上来。
我其实挺希望七仔能等来一个好朋友。把让它能开心一点。如果不行就随小象我去旅行吧。
去看遍世间的风景。
七仔回房子里躲起来了,我们便只能无奈的去看金丝狐,深秋的秦岭水格外刺骨。
偶尔从树上落下两片红叶。山林里传来鸟叫声,水声,风声。
呼吸着新鲜的空气,突然就放空了自己
秘境探寻之秦岭金丝猴,
特别可爱的金丝猴,看到人来不会逃跑,反而离的越来越近。一开始我以为他们要抢东西,也是害怕的不得了,可是当守猴人把我们像我们展示近距离喂苹果的时候,大家才尝试着靠的更近一点。
嘿,朋友,你的毛,颜色真好看
加载更多
今天是阳历10月10日,伴随着清晨的薄雾。
一大清早我们就出发了,深秋的秦岭,山里瘴气很大。但是大家还是起的很大。特别是老年人,那叫一个早啊,我还在酒店吃早饭的时候,将军已经去溜达一圈回来了。
桑桑姐姐阿姨 给我打电话说:让我把部分行李拿到仲斌他们那边放起来。尽量轻装。可是后来我把东西带上车的时候,看到别人的小背包,再看看自己的大背包,突然发现又被坑了。
出发吧,上车,用张老师的话说:我们去找猫猫(熊猫)
带上耳机,我看窗外飘着小雨。
大家都在聊天,我的心却仿佛已经飞向山里。
闭上眼睛继续睡觉,静待着这场徒步的开始,寻猫之旅
如果生命只剩最后一周,你会选择去做什么?
我想我必定会拿起相机去旅行,用5天去旅行,用一天去修图,用一天把旅行中的笔记写下来。
一个人的时候就像无尾象一样,多看看书,活出自己的态度。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我一直在准备着自己的环球之旅,在过去的300多白天里,我一直在寻找,却始终没能找寻到那个走进我生命里,与我一起去看世界的人,
在决定这件事以前,我就做好了最后自己一个人去旅行的态度。
在未来里。不强求,不放弃
在驱车行驶了三个小时候以后,我们一行终于达到了秦岭支脉 :凉风垭,从这里开始沿着河流步行下山,有20多公里,但是我们始终没能想到,就这样一段短短的路程,我们居然走了整整两天。只为能寻找到一只熊猫
这里属于管制地带,因为向导梁教授的带领,我们才能从进入这里,
来到这个一对熊猫眼的地方,这里已经属于是大熊猫的保护区了,以这里为中心往下走的20公里范围内,生活着一百多只大熊猫,这让我充满了无限的期待
我们一行人的旅途就在这里开始了,极差的天气,让我拍的图片质量非常差,山雾弥漫,伴随着小雨,梁教授便带领我们浩浩荡荡的向三官庙出发。
我的手机在这里变开启了失联,我们一行人只能依靠唯一的卫星电话与外面联系。看起来就像是一支失散的部队
刚走了没几步,梁教授便一边向我们介绍秦岭,一边给我们带路,偶然我发现了极为好看的蘑菇。
本来打算伸手去摘的我,被梁教授极力制止说:这个有毒,不要随意乱碰。这下我才收回了伸到一半的手。
回头又是对大熊猫的期待,期望可以遇到野生大熊猫
沿着这条小溪流开始往前走,梁教授告诉我,在高山区这里的竹叶是比较小的箭竹。
现在往下一点的竹叶比这个大片,所以熊猫在往更下面的地方。感觉好像野生熊猫离我们不远了
偏北的地方,红叶没有像四川那么红,还显得比较黄绿,看到
这是一条去往保护站的路,以前是一条泥泞路,水泥路也是断断续续,行走在路上,感觉给格外寒冷。 但是想到熊猫就生活在这样世界里,安慰下自己就不觉得冷了
两边基本上都是竹叶和我不认识的树。 只能边走边拍,边听梁教授现场教学
比如这一棵,水曲柳,刷新了我对柳树的认知,这么大的柳树,想必见过的应该没几人吧?
潮湿的空气让我感觉像是在洗肺。从出发到现在,没有喝过水。但是从未觉得口渴
一条泥泞的小路,一路充满着未知与冒险。远方偶尔会有红叶,在这山间,大家不敢停止说话,一旦停下说话,周围就会变的如死灰一般寂静。这是熊猫和人类共同开辟出来的道路,在秦岭里实属不易啊
但这就是冒险的趣味所在。
加载更多
秦岭的清晨格外冷,早早的我便起来打水洗脸。
可是我发现同行的伙伴居然一个都不在了,这着实让我吓了一跳。我蹲在河边刷牙的时候,桑桑姐姐阿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站在了我的旁边, 突然的开口脆,差点把我吓的掉到河里。
她:咦!你没出去啊?
我:啊?
她:将军他们一大早就出去拍鸟了。
我:噢!我枪法不好,在房间里面看书呢。
她:那你别出去了,等会儿就吃饭了。
然后我就相信了她的话,找了个没人的地方一直蹲着,等了两个小时,期间梁教授偶尔过来和我聊两句。
在那段时间里,我觉得自己已经神游了饿的发晕
吃过早饭,我们便打算立即出发,怕今天走不出去,因为沿途下去一段的路非常难走。
我们同保护站的人道别,和大狗和大马,以及献身这里年轻人一 一告别,然后我们便出发了。
告别难免有很多不舍,我是个多情的人,所以我拍完这张照片之后便转过头,背着身,举起手,再见了各位,请保重,有缘再见
接下来会遇到大熊猫吗?希望运气如今天的天气一样好
露珠还未滴下,湿润的空气孕育出很多小蘑菇,深邃的绿,绿的可爱。大概是因为我们来的季节和天气不对,虽然已经没有蛇了,但却 也没有拍到鸟
从保护站下来大概一公里处有一块墓碑。
梁教授说:这是第一位为保护大熊猫和献出生命的英雄。
我们一行人虔诚的向他鞠躬,长眠秦岭,永远与大熊猫在一起。但是我离开的时候有在上面看到熊猫脚印噢!
穿过河流,突然看见一大片的枣皮林。
终于我们来到了秦岭人家,最后居住在秦岭山区的一户人家。他们现在已经不打猎了,靠种植枣皮和养殖蜜蜂来生活,大部分的土地已经退耕还林,
我们把一切都还给大熊猫,希望他们能在这里生活得好一点。祈福
秦岭人家,泥泞的小路,有一些破旧的红瓦房。
用竹竿做起来的篱笆,里面是种植园,向导介绍说道:
这是这家人每年的希望,所以不想让熊猫给破坏了,所以才会修的这么严实
旧旧的竹篱笆,有很多你不知道的故事,秦岭人家。
我们只是匆匆的过客,匆匆而来,匆匆而去
秦岭人家,坚守在秦岭里,因为她们的根在这里
养殖蜜蜂,制作最好的秦岭蜂蜜,
这些都是退耕还林以后,梁教授一辈子为坚守的秦岭人和大熊猫引进的生活渠道
加载更多
早上的闹钟没有把我吵醒,结果桑桑姐姐阿姨打过来的电话让我吵醒了,
早起,吃饭, 因为我习惯晚睡,所以很少能够早起,出行在外每晚都是凌晨两点才睡,早上7点就起床了,
但是今天早上可以看到大熊猫和秦岭动物标本,所以我特别快的就穿好衣服下楼去了,
我在沙发上玩手机的时候,将军突然快速的向我走过来,握着我的手说:快来,快来,看动物标本。
我拿起相机就跟着他走向了位于酒店旁边的秦岭博物馆。
早饭,秦岭面皮
大熊猫,丹丹的标本因为光线,我没有拍,但是拍到了其它的大熊猫
野猪和猫头鹰,这个野猪干嘛一脸嫌弃的看着我,
本来在大自然中不能相处的动物,到了博物馆就成了一对好朋友
看完这些标本,我突然想到一部电影,
一部大部分人都看过的电影。
好了匆匆看完便驱车出发前往汉中,在汉中我们几个人也分开了,将军他们去打鸟了。我和白老师准备去留坝采风,看红叶
在去往留坝的路上,看到大山深处正在修建的西成高铁和高速。
大山里的另一道风景,公路上碧绿的汉江水
在路上,我们随便吃了个饭,路边几乎都是卖鱼的,
味道非常好,大概是因为这里的鱼好吃
一路向前,继续走
萧何追韩信处,立碑处便是当年两人追到此地。虽然现在这里已经让人忘记了历史,但历史消失。
两个在玩耍的小孩子,面对镜头显的有些腼腆。
对了!大家还记得以前在段子上炒的很火的两张图片吗?
萧何追韩信处,前方五百米收费站。然后萧何就追到韩信了
加载更多
今天的紫柏山,红叶谷之行。
昨晚一直希望今天会有个好天气,可惜天空不作美。今天的天气显的更差了。早上还伴着一丝小雨。
大家都起的挺早的,朋友叫我们做好心理准备。今年的红叶可能没有往年漂亮。但我完全没想到这场大雾成为了阻挡我拍摄的第一难度
同心锁,锁同心,我想不用过多的秒杀,大家都能懂,这就是锁。这就是情人谷。
踏进这里我才知道,为什么游人如此少,还要半个月红叶才算真的红,大家都在等着红叶全红了再来。还是怪我们算错了时间。
情人谷内机具特色的一座小桥。搭设在半山间。你从远方走来,我穿过断桥。我们在桥上相见,相识,相爱。
我相信有一天,你会从远方走来,如这山间清爽的风,走进我的生命里
黄绿交织在这山间,叶间的水滴甚是秋意。却更像跨不过这个秋天。
凉意瘆人,我想回去了今天早上仿佛又回到了秦岭深处
秋意渐浓,大家都往情人谷内走去,这下我才能静静的给自己拍张照骗。
我不知道该如何去评论自己,是一个忧伤的人?还是一个孤独的故事?
我喜欢摄影,大学却学的写代码,我喜欢安静的看书写作,却听的重金属歌,想去环球旅行,却觉得中国太美而一直在国内。
我是个矛盾体,却对自己未来看的格外清晰。
我就是无尾象
拍完自拍,我在景区门口等候着大家。继续启程前往紫柏山。
下车,继续坐索道。一条能坐20分钟的索道,两个人做一个索道,我和桑桑姐姐阿姨坐在小小的空间里,却格外反常的聊起了家事。拉家常。聊到了很多北京的故事。
我一直不知道自己以后是去北京呢?还是留在成都?还是一个人去环球旅行?
未来因为未知,所以才显得弥足珍贵
因为聊天,所以时间反而过的很快,紫柏山上,看对面山上红叶,黄叶,绿叶,枯叶,
一棵树,叶子却是五彩,五彩树是这样来的吗?
从这里往上还有好长一段路,我和白老师直接不喘气的就往上爬行。
石头,枯草,山上反而奇怪的一棵树也没有。
偶尔会看到很多山洞,土是新鲜的,白老师激动的说:这里有很多动物啊,
我却第一想到兔子,,哈哈
从坐索道的地方,我们大概爬行了40多分钟,便达到了紫柏山银顶,很失望
山上大雾,什么也看不见。让人很失望,我和白老师等了很长时间,雾却更加严重了
无奈之下,只能继续往下走,看着来时的路,几乎都是在岩石间踩踏出来的一条路
加载更多
出来一周了,今天也是我们结束旅程回家的日子了
早上起了个大早,赶在九点景区开门以前去再看一下被誉为 中国第一圣谋,汉初三杰,英雄神仙的张良庙。
很多未解之谜,一座埋藏在山间的庙祠。
从县城驱车大概20分钟便达到张良庙,我们在窗口买完门票(80元/人),在大家的建议下,我们决定请请一位导游,毕竟张良的故事是值得一听,
有人死轻于鸿毛,有人死重于泰山。张良是怎样一个人,让我们来揭开他的真面目吧
门口有一块残碑,虽然上面的字迹已经不太明显,但还是能看出过往的故事
这个福字特别有特点,虽然我不太明白,但是福字用蝙蝠来围绕是何用意呢?
我倒现在也一直没弄明白,等后面有时间了我要专门查询一下。如果以前好好学学历史,现在也不会这样啊
多读书,多看报,少吃零食多睡觉
古有“柴关岭雾气腾腾、张良庙赛北京故宫”之称。
侧殿才是张良庙的祠堂。门口第一块牌匾便是“帝王之师”从古至今,第一个拥有这块牌匾的人,便是张良!
张良与 萧何,韩信,并称为汉初三杰,
张良庙建筑群依山就势,自然天成,既有雄伟的北方宫殿式建筑,又有清雅别致的南方园林式建筑,布局为东半部主体建筑,西半部园林,依次为照壁、牌楼、进履桥、大山门、三清殿院、大殿院及其两侧的方丈院和斋堂院、南北花园、竹园以及后山的第三洞天、草亭、授书楼。自然环境优美,文化内涵丰厚,自古以来,游客络绎不绝,过必登,登必遍揽,数日徘徊不忍去,曾有小碑林之称。现存碑刻39通,摩崖51块,匾额53面,楹联48幅,篆、隶、楷、行、草书具全,这些作品或追古抚今或寄情山水。以密芾、赵贞吉、王世镗、于右任等的墨迹最引人注目,给人留下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最著名的景观有进履桥、张良殿、拜石亭;南、北花园、授书楼。
记录历史的石碑,仔细看就会发现很多断碑,虽然导游讲了很多,但是我能记住的还真是不多
侧殿走到尽头,便是张良塑像,从塑像和画上来看,张良长的还有点小帅小帅的
从右侧进入是一个花园,这里是去往授书楼的地方
花园里的龙头,用来往这里灌水的来源,千年前建造的地方,到现在也一直在使用
加载更多
我是在路上的无尾象,我在山间,在沙漠,在海边,在雪山,
我希望未来我能把我的足迹放到世界各地。
我希望有个如你一般的人,
如山间清爽的风,
如古城温暖的光。
从清晨到夜晚,
由山野到书房。
只要最后是你,就好!
————张嘉佳
摄影/撰稿:无尾象
如果有遇到什么问题的地方可以新浪微博:@无尾象
评论(8)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