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去桂林,完成小时候的心愿!时间再紧,也要完成!
恍惚间
人回来了,心却已留下
留在一汪碧波,一望山影
留在一倾青田,一目华灯
留在一刻倾情,一丝艳羡
留在一夜梦回,留在一心神往
明丽、秀雅、媚且娇
这些都是桂林山水留给我的感受,有些凌乱,需要我慢慢的梳理,慢慢的领悟
参透这山水之间的奥秘
关于交通、美食以及其他旅途中的建议和注意事项放在最后了。
端午小长假,很短,只有3天。
之所以选择去桂林,用的是排除法。我端午节前后都要在长沙,于是以此为中心画了一个2-3天可往返且能够游玩的区域,桂林、庐山和井冈山之间,最终我们选择了桂林,毕竟这个天气登山还是有些热了。
小学课文《桂林山水》里写到“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又说“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在我小小的心目中勾勒出难以想象也难以忘记的画面。小时候看的山水不多,生长的厂区,放眼望去,是林立的管道、巨型的机械设备和每天忙碌的工人们,远处有燕山山脉,却太依稀、太朦胧,更加没有灵秀、清澈、蜿蜒的水面可以欣赏。于是,桂林,似乎成为我对外面世界特别是山水风景的最初印象和终极想象,也在很多年中,成为我想要去走走看看的首选目标。
老同志比较辛苦,要从北京到桂林,在火车上晃一宿,我从长沙出发3个小时就到。高铁,果然是中短途出行的好帮手!
一进入全州,眼前的景色完全不同。
在长沙,到处是高高低低的山,火车往往是钻山而行。而这里,则是一片开阔的绿油油的田地,远处的山也是以一种优美的曲线隐隐约约的站着,没有在眼前的逼迫感。轻雾,天有些阴,太阳是看不到的,满眼的绿色就更显格外的深沉、浓重。
偶尔耸起几团毛茸茸的树,以一种格外可爱的姿态,踮着脚,在田野中遥望。
我预感,一段美好的旅程开始了。
随着火车高速的前进,绿油油的田野接连不断的冲进视野。那个时候,仿佛空气都随之清澈起来,氧份也更浓了些。绿色是让人放松的颜色,给人希望,让人平静。长期对着钢筋水泥和电脑屏幕的我,自然而然的会格外欣赏这样的景色,并沉醉其中,一时间困意全无,直到忘我。
到了桂林,出桂林火车站,过马路,上22路公交车,2站地下车,过西门桥,便到了酒店。
洗了个澡,下楼到银行换了10元零钱准备后面坐公交车投币。与老同志在酒店会合,整理行李,一个背包一个相机,下楼在当地人才去的小饭馆第一次吃了广西米粉。之后便开启了这次短暂而新奇的旅程。
曾经听过一首歌,《我想去桂林》,韩晓演唱的,准确地描述了我们这类人的生活状态。
“我想去桂林呀 我想去桂林
可是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
我想去桂林呀 我想去桂林
可是有了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
我经历了有时间而没钱的学生时代,又正在经历着有钱(不多,但足以去桂林)没时间的工作时期,曾经还在想也许真的要像歌里唱的“有位老爷爷他退休有钱有时间”才能去桂林吧。
然而,我,现在,就在这里。
第一站,当然是桂林的标志——象鼻山。
桂林之山绝不仅是象山,但象山一定是名列前茅。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在桂林有一头站在水里不停用鼻子吸水的大象。
象背是象山的最高点,是望远的好地方。站在这里,眺望因为雨季而犯浑的漓江,能看到远处的穿山、旁边的塔山以及山顶上的明代寿佛塔。江边,齐刷刷蓝色屋顶的房子,里面住的人估计对这里的山水熟悉到漠然了吧。物以稀为贵,我们这样30多年才第一次看到这景致的人,更能体会其中的新鲜和刺激。
江面上不停往来的游船和竹筏,突突的发动机声扰乱了江水的宁静,在缓缓流动的江面上划出一道道波纹。这波纹还没来得及慢慢散去,就被后面的游船赶上,轻快的碾了过去。
喀斯特地貌是桂林山水的主要特征。喀斯特即岩溶,是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石膏、岩盐等)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流水的冲蚀、潜蚀和崩塌等机械作用为辅的地质作用。对于喀斯特地貌的描述,我国晋代即有记载,《徐霞客游记》中也有详尽描述。
说起徐霞客,他曾经在桂林游历了一个半月,加上在阳朔的时间,用了63天,几乎踏遍了桂林的每一处角落。象鼻山、伏波山、叠彩山、西山、花桥、栖霞寺、七星岩、隐山,这些记载在他游记里的名字,至今仍然沿用。
在从桂林回来的路上,好奇心驱使,拜读了《徐霞客游记》的《粤西游日记》。他的游记还结合了地方史志、科学研究,游览也是科考,优美记叙,严谨考证。字里行间的精准、明快、简洁,使人敬佩,可以对着地图复原他当时的行进路线,又能体悟到沿途的美好景色。
比如“山踞省城东北隅,山门当两峰间,乱石层叠错立,如浪痕腾涌,花萼攒簇,令人目眩,所谓“叠彩”也”。
他游历桂林恰逢端阳节。初五,“晨起,雨大注”。他便与朋友一道聚餐、饮酒、赏乐,雨停后一起登山。很巧,我也是在端午节期间到桂林。我俩跨越时光,彼此重合了。
下象背,沿小路走到象鼻后大约耳朵的位置,有一溶洞,钻过去,就可以从象胸处向外面张望。象鼻和象腿之间是面积约一百五十平米的圆洞,江水穿洞而过,如明月浮水,也就是所谓的“象山水月”奇景。
“出其前,直盘至西北隅,是为象鼻岩,而水月洞现焉。盖一山而皆以形象异名也。飞崖自山顶飞跨,北插中流,东西俱高剜成门,阳江从城南来,流贯而合于漓。上既空明如月,下复内外潆波,“水月”之称以此。而插江之涯,下跨于水,上属于山,中垂外掀,有卷鼻之势,“象鼻”之称又以此。水洞之南,崖半又辟陆洞。其崖亦自山顶东跨江畔,中剜圆窍,长若行廊,直透水洞之上,〔北踞窍口,下瞰水洞,〕东西交穿互映之景,真为胜绝。”
在此,引用古人的佳作。
象山最好的角度是在隔水的对岸。这里有两只鸬鹚被主人拴在筏子上,成为收费合影的重要道具,10元一人次,小朋友最喜欢这里。两只黑色的水鸟,时不常的被游人唤起,或抓或弄,不得清闲。
沿岸一路走去,视野会逐渐开朗,直到一个取名“爱情岛”的小岛上,可正对江面,漓江从婉约变得浩瀚。
这附近一个大棚子,下设众多座椅,每小时会有10几分钟所谓的民俗表演。开始是壮族姑娘们跳舞,后面出来个咬字不清的小伙子一边扇乎气氛一边请出一位所谓的书法大家现场写字,直接改成作品销售环节,然后是推销小吃,最终以观众上场一起跳竹竿舞收尾。卖字和卖小吃的部分最卖力,其他地方都是敷衍应付的样子,这类情况给整个游览添了堵,而且相近的情况在后面还会屡次出现,不得不说是桂林旅游的一处败笔。
从公园出来,直接可以望到解放桥,左手方向是依仁路步行街。步行街和全国各地步行街相差不多,我们在这里的崇善米粉总店吃了螺丝粉和白果老鸭汤。街不算太长,出来继续沿着马路瞎逛,在桂林最繁华的中山路一处拐角偶遇桂林小城故事酒吧,我们到的时候关着门,这个大脑袋的小人,十分抓人眼球。
欧洲杯即将开始,赛程也贴出来了,球迷们又可以聚在一起熬夜畅饮看球了。
在这里沿街右转,会看到一处新设的街区,叫东西巷,仿古风味。过牌坊,面前一处高大的城墙就是靖江王城的城垣,里面就是明代藩王府——靖江王城。
千余年来,独秀峰处在王城内,做为政府和学府所在地,直到今天才真正向市民和游客开放。
徐霞客多次到这里申请登临独秀峰,但均未获准,在他的日记中,清晰的描述了未能登临独秀峰的经过与低落遗憾的心情。
令王城充满了骄傲的是独秀峰读书岩上镌刻着800年前南宋人王正功的千古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
王城比北京故宫早建34年,还是清朝唯一的汉人格格孔四贞的家,自清朝被改为广西贡院后,这里又走出多位的才人学子,直至今天成为广西师范大学及其前身的校址。这里的故事很多,很值得慢慢品读。
从王城出来,时间还早,就过了解放桥往七星公园去。
在桂林,此类公园的票价都比较贵,对本地人免票,但需要提供当地身份证件或者操着一口本地口音。我们到的时候已是晚上六点,估计工作人员也懒得出来查验,加上当地市民也多了,我们顺利入园。
过了花桥,华夏之光广场不久前刚刚录制了央视的“歌从漓江来”2016端午特别节目,现在只是一地狼藉。
园区内树非常多,也很高大,空气清新、湿润,时至傍晚,暑气渐消,树荫中反而透出一丝凉意,虽不能完全抵挡闷热,也是比白天舒服了很多。
七星岩那里被大铁门锁住,不能进去了。于是在公园里转了转、歇了歇,小雨后的桂林,像一块凝结着水汽的棉纱,轻薄而华润。
出了七星公园,原路返回解放桥,准备登船,夜游“两江四湖”。
在安置了六匹铜马的码头,船只如梭,行人如织,热闹而稍显烦乱。
桂林,整个城市似乎都是为了旅游而运转的,随处可见的旅行社、代售亭、宾馆和拉客的本地人,将桂林划分为两部分,出售美景和服务的,享受美景和服务的。这码头也是,本地市民了解这里正在上演的热闹场景,很少在此停留。盘踞在此的是大声吆喝着给照相的、挤作一团领取船票的、一字排开卖小商品的,还有一旁冷眼观察的保安、站在游船甲板上休息的船工,加之旅行团和散客,鱼龙混杂、声浪不断。
我们买的是20:20的船票,提前了近一小时到这里等待取票,顺便歇脚顺便看别人的热闹,也算是份乐趣。
码头对岸则多为本地市民。沿河堤排开长长的钓鱼大军,偶尔几个拖着浮标在江水里游泳的健将,散步的、歇脚的和这岸的喧闹形成鲜明的对比。本地人一定多少有些埋怨我们这些外来客,打扰了他们的清闲,使得交通更拥挤、人群更纷杂、环境更杂乱。我们慕这里的美景而来,却有意无意的成为“破坏者”。当然,也有些本地人以我们的到来为赚钱养家的机会,失了原本安贫乐道的清静,也跟着卷入到喧闹之中了。
站在解放桥上远眺,猛然觉得一幅中国山水画就立在眼前。
早年间的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李可染、关山月,还有更早的石涛,都画过桂林的山水,也有以此成名的。我不懂画,更不懂画派,桂林的山水是否自成一派,我不清楚。但就这么一打眼,马上和在博物馆、画展画册中见过的中国古典山水挂上了钩,感觉两者极为神似。
这片山水,有着难得的灵秀之气。
山势高高低低、形制各异,却能彼此应和、彼此衬托;山色深深浅浅,色泽相近却浓淡不一,近处的灵秀与远处的飘渺相映成趣。加上在蜿蜒广袤的水面上,倒影出波光粼粼的影子,这山仿佛动起来了、活起来了。偶尔穿梭在江面的游船,载着船上攒动的人群,拖着长长的水纹,向远山驶去,渐行渐远,一个转弯便不见了,山水又慢慢恢复了平静。山水之间,彼此晕染着,青葱树荫更加圆润了山形,界限朦胧,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我没有能力用文字总结出桂林山水的特殊之处。这完全是一种感觉,是全身心的体验,一次从朦胧中隐约醒来的过程,乃至是一种顿悟,是无法描述的发自内心的被吸引。
所谓:不知所起,一往情深。
渐夜,华灯初起。桂林亮了,我们的夜开始了
“两江四湖”最早形成于北宋年间,是市区的主要水系,夜游,是乘船穿过漓江、桃花江、杉湖、榕湖、桂湖、木龙湖,欣赏沿途或古或今、配着绚烂灯光的景致,仿佛置身奇幻世界。那山水俨然成为一座座建筑物的衬托,石、塔、亭、台,特别是千姿百态的桥,一路下来,开了眼界。
为了这番美景,“两江四湖”从1998年开始全面改造,到2002年形成今天的局面,桂林市民为此牺牲不小。
白天没能登上的叠彩山,在夜晚以这种闪亮亮的惊艳姿态闯入眼帘,在黑幕般的天地间,闪耀着硕大的光芒,漫山的青翠在灯光下更显浓郁。
日月双塔,桂林市的新地标,一座铜塔一座琉璃塔,都有来头,也都够绚烂。
西清桥,临西清湖,仿剑桥大学的数字桥。
中山北路桥,原来只是路没有桥,人工开挖木龙湖后建造的桥,仿法国塞纳河上的纳夫桥。
观漪桥,位于宝贤湖和丽泽湖的交界处,仿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圣特尼塔桥。
丽泽桥,中国第一座自锚式悬索桥,仿美国著名的金门大桥。
木龙桥,位于宋城公园内木龙湖上,桥身仿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的北宋木桥。
阳桥,仿罗马梵蒂冈大教堂的“维她桥”。
宝贤桥,倚靠老人山,横跨桂湖,仿著名的法国亚历山大桥。
榕溪桥,位于榕湖北路,在丽泽湖与榕湖相交处,桥型仿我国著名石拱桥赵州桥。
迎宾桥,仿布达佩斯锁桥,也有说是巴黎凯旋门和中国传统吊桥的结合。
让人眼花缭乱的桥,伴随着游客们一声声的惊呼,此起彼伏,让人目不暇接。这些桥既承担着日常的交通,又扮演着装扮城市的美景,一举两得。
在整理游记的时候看到有人专门汇总了桂林的这些桥,收获很大。
木龙湖升船机是我国第一个载客观光用垂直升降升船机。船进入船闸后,关闸门,升降机带着船和内部的水一起抬升(或下降)至达目标高度,开另一侧闸门,船就可以驶出了,也就是带着船和水坐电梯。
游船会经过另外一处船闸,原理于此不同,但和三峡大坝过船的原理是一样。船进入船闸,关闸门,向闸内注水(或放水)至水位到达目标高度,开另一侧船闸,船驶出。
这次在木龙湖升了一次船,在后面的船闸降了一次船,时间都不长,但是第一次进船闸,新鲜感占了上风。
游船过程中由于过闸、会船、排队、掉头等种种原因,船会放慢速度甚至暂时停船。为了不让游客感到无聊,这些地方借助周围的设施安排戏曲、民乐、民族舞蹈等表演,前后算来大概5处,处处不同,都是对着江面船只上的游客表演,感觉挺好。
因为这个点子,不同风格的乐曲伴着演员们的轻歌曼舞,为静止的景物增添了活动的表演。在一个半小时的游览过程中,给欣赏者带来几次观赏体验的转变作为休整。同时,我也大概了解了一些当地民族艺术的表演类型,是非常不错的安排。
当船经过桥下时,不同的桥底部结合周围的主题设置了不同风格的壁画或雕塑,每座桥都不同,比如路过少年宫时,桥底全是儿童画,很有设计感。
桂是“八桂”的简称,八桂一词源于《山海经》,是指广西一带多桂树(八,是多的意思)。
因此,在桂林,树也是主角。沿街、沿岸种满了榕树、银杏、桂花树、樟树、水杉、柏树以及多种多样的花草。比如这茂盛参天的大树,导游说有800岁了。它盘根错节的须根直插水下,枝叶肆意向外伸展,不单冲向天空,还横向直指湖心,其形之大、其貌之盛、其状之阔,对于我们在北方常见松柏的人来说,是很惊奇的景色了。
沿途“偶遇““船民”。他们披着蓑衣、赶着鸬鹚、点着幽暗的灯火、驾着竹筏逆流而来。经过游船时,他会用撑船的竹竿将鸬鹚挑上半空。黑鸟扑腾几下,落入水中,再摇摆摇摆自行登上竹筏。周而复始,它们也熟悉这表演的过程了。用现在流行的话:全是套路。
见到这种生动的场面,游人们都很开心,和“船民”互相挥手喊你好。
泛舟江上,那份悠然、自在和豁达的情趣在这得到充分体现。
第二天,起了个大早,在街上转了20分钟才找到一个早点摊,吃了米粉,坐在旅行社指定的路边等大巴来接。车比较准时,快到的时候手机响了,导游热情的招呼我车马上就到,话音未落,大巴已经停在眼前了。大巴走走停停,接到了全部客人后,终于全速向磨盘山码头进发。
车里都是散客,大家分别通过各种渠道订了从桂林顺漓江而下到阳朔的游船,大巴只是负责把我们送到码头。车上的所见所闻后面单独表述。
取了票,登了船,略显漫长的4.5小时行船开始了。关于船上的见闻,想说的太多,就都放在后面单写吧。
昨儿看的是桂林市内的山水,就像是拜访身边的街坊邻居。
今天则是远眺,等着山水扑面而来再擦身而去,像是在天安门城楼上检阅一个个游行的方阵,更“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
“漓江自桂林南来,两岸森壁回峰,中多洲渚分合,无翻流之石,直泻之湍,故舟行屈曲石穴间,无妨夜棹;第月起稽缓,暗行明止,未免怅怅。”
在顶层甲板上,风够大,好在阴天,否则一定会晒蔫儿了。
伴随江水唰唰的响声、游船轰轰的发动机声、游客们交谈、嬉笑的声音,360°的环绕动态美景,一波一波、一浪一浪,缓缓从远处走来,在几乎和你面对面的时候,又一下子侧身让道,欢快的转去后面了。这个过程,好像一个你倾慕已久却久未蒙面的恋人,一边挥着手、一边笑盈盈的从远处向你跑来,可就在你张开双手迎接她扑入怀中的霎那,她却转了下身,把你绕过继续向着远方跑去,同时还回过头来,继续对你笑着,露出甜甜的酒窝,留下一连串清脆、爽朗的笑声,以及你美好又遗憾的心情。
你明白,她是在逗你玩儿呢。于是,你并不怪她,看着她再一次奔向你,再一次错过你,再一次留恋的望着你。
路过杨堤的时候,看到众多的竹筏以及岸上的游人。都说杨堤到兴坪的一段是风景最好的,想必大家都是打算一睹精华之所在,所以这里是竹筏最多的地方。据说每当江水枯浅,桂林至杨堤段不能通航,杨堤就成为漓江游的起点。
现在是雨水旺盛的时节,江面因为涨水而浑浊,但山涧中雾气缭绕、太阳时隐时现、云层变幻莫测,营造了神秘的氛围,目之所及变化不断,各个角度都能有新鲜的发现。山石上,或是覆盖浓郁的绿树,或是袒露黑、黄、白各色的瘢痕,那是石灰岩受地下水长期溶蚀留下的,还有的悬挂着奇形怪状的钟乳,色彩丰富、造型各异。感觉这些山,或魁、或峻、或奇、或秀、或润、或隐,林林总总,难以概述。
在河滩边一丛丛的毛竹,随风轻摆,像密实的翠色毽子,随时会被背后的大山颠几下传给下一座山。
放眼望去,极少有人工修建的东西,偶尔路过几处房子、码头和游船,一路上都是古朴秀丽的山水。河面忽宽忽窄,裸露的河滩上偶尔能看到散步的游人,还有在岸边附近游泳的、垂钓的,躺在树下乘凉的,非常惬意。有机会也应该用脚丈量下这方神奇的土地。
“江左右自是皆石峰巑岏,争奇炫诡,靡不出人意表矣。”
九马画山,整座山十分高大,几乎是扑面而来,沿江的一面被斧劈一般凿开一个平面,不同山石颜色和植被隐约勾勒出一些图形,说是因为周总理看出了山上有九匹马,加上水中倒影一共十八匹马而声名鹊起。我是个资质愚钝的人,只看出四匹,就怎么也不行了。这山算是这一路所见到的最为壮观的一处场景了。
几乎整船的人都挤在甲板船头的地方,要么数马,要么照相。瞬间,自拍杆林立,拍照的人也排成队,纷纷抓住最佳的角度和时机与山体合影。数马的又得说都数出来了,生怕旁人不信,拉过对方让他站到所谓合适的角度,挥手一个圈一个圈的在半空中比划,还不停的说:这儿是头,那儿是腿,还有屁股,你还没看到?真笨真笨?快来,从这看!
一时间,热闹非凡。
眼前就是第五套人民币20元背后的这个景色,它随着钞票流传最广,但在这之前我还真不知道它有自己的名字叫“黄布倒影”。需等水面清静的时候,才能看到所谓“群峰倒影山浮水”的神奇美景。我们没赶上,可以再选更好的时节专门来看一次。
其实,一路上,名气什么的压根儿就不重要,每一次张望都能看到沉静、婉转、悠扬的景色。脑海里突然冒出了“山歌好比春江水”的旋律。看到好景色,人们会情不自禁的想要歌唱,仿佛一切语言都不如歌声更能表达自己的心情,一切比喻都不如眼前的一江春水。歌曲来自山水,来自人们对这片山水的喜爱与向往,把山歌比作江水,却反证了江水如歌。比江山如画的评价更多了韵律与灵动,比江山如美人的比喻更多了淳朴与天然。
山影的曼妙姿态依然留在脑海里了,闭上眼,只听风声,感受扑面而来的水汽,想象自己是沿江展翅的苍鹰,为这一方的秀美,久久盘旋,不忍离去。
过了兴坪,后40分钟,船行的速度更快了。从桂林到阳朔是顺江而下,需要4.5个小时,返程是逆水,要8个小时才到桂林,因此也就没有游船从阳朔返回桂林的行程。
到阳朔龙头山码头,下船,才发觉脚酸腿僵,全身乏力,真是有些累了。实在不想走动,直接在码头租了电瓶车,往阳朔西南找遇龙河去了。
老同志第一次开电瓶车,我第一次坐小摩托一样的电瓶车,开到40迈,就感觉耳边风声呼啸,不熟练加上在市区里的一段车多人杂,还整出了点惊心动魄的感觉。
跟着感觉,我们走在大山脚下的乡间小路。一路上遇到许多骑车的、徒步的,能近到水边的地方基本都被围起来,改造成漂流的码头了。
路两旁,隔三差五就有已经修好或正在修建的农家客栈,路过正在喝咖啡赏风景的外国人,路过缠满鲜花的空秋千,走进绿地毯样的田园,山更近了,就在手指点到的地方。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这是我最爱的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就那一句“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就勾勒出清华大学校园荷塘丰美、别致的概貌。
当然,这里是阳朔,是更广阔的天地,近处的树影变成了远处的山影,月色变成了日光,朱先生忧郁的心情也被成今天到访者爽朗的笑声所替代。一切似乎都不同了,但叶子依然是田田的,婀娜的顶着开放的荷花,一样遮住了脉脉的流水,一样更见风致。
整个村子基本都依靠旅游业生存,女人们在家里经营旅社、餐馆,搬运竹筏的筏工应该是留在村子里为数不多的壮劳力了。
就这样,我们顶着太阳,沿着乡村小路,电瓶车风生水起的自由奔跑着,逃脱身后烦扰的人群,喧闹的街市,摘掉各色灯红酒绿的招牌,不看地图,不看手机,不看路标,随心所欲,与脱去华丽包装的阳朔来一次偶遇。
总是希望获得真实的感受,交真心的朋友,那怎么能只看化过浓妆的新娘而无视她流着汗水面朝黄土插秧栽苗时涨红的脸庞呢?
对这儿没那么多要求,只是想知道,真实的你是什么样儿的。
用了三个小时,把自己成功的晒成个红彤彤的柿子,颠地屁股发麻,我俩总算回到市区。在阳朔公园门口交还了电瓶车,听了听公园里唱卡拉OK大叔声嘶力竭的表演,溜达着到了西街。
这种举世闻名的酒吧街,从装潢到摆设,都流露出一种风骚,明着卖弄,努着劲儿的抛媚眼,一股子要扑到谁的味道。
西街,这条始建于隋开皇十年(公元590年)的短短的小街全然没了自己古旧的风貌,没有了各种介绍里说的外国人慕名而来偷闲修养的自在,倒是浓浓的商业气息。
当然,这种中西合璧的风格已经是西街的特色,也是大家慕名而来想要看到的,也没什么不好。反正购物休闲美食美景,怎么都不算浪费。
夜里来,一定要夜里来,夜生活才是西街狂野本性的真实表达。
灯光下,夜幕中,酒过三巡,醉眼朦胧,正是肆意妄为、放松自己的最佳时机。
心里面怎么放肆都不为过,怎么荒诞都不离谱,灯光的斑斓、酒肆的暖闹、歌声乐曲的萦绕,一切都备好了,就是让你做一个完全不一样的自己,一个在平日里深深隐藏的自己。
这就是我眼中西街的意义。
走的太久了,找了家有沙发人又不太多的功夫餐厅,吃晚饭,歇脚,看着渐黑的天空发呆。第一天的精彩和第二天的华美,在脑海里交错着投放出来,人在这里,心在彼岸。一下子晃了神,两天,飞速度过了。
除了脊背的汗水和酸胀的双腿,一切都不太真实。
傍晚,挥别夜色中的西街,大巴车一路颠簸,坑坑洼洼的公路上时不时冒出个正在挖的大坑,到桂林已是晚上十点多了。疲惫的腿和兴奋的大脑让我纠结在睡与不睡之间,恍惚中,第三天了。
今天安排在市区里闲逛,于是妥妥的睡了懒觉,醒来看到窗外蒙蒙的细雨,又奢侈的回了个笼!
终于睡饱,出发到附近比较大的人人乐超市,挑选了当地的特产——桂花、罗汉果和三花酒,给亲戚朋友带回去。
又跑到阿甘酒家吃到了当地的啤酒鱼,休息够了,开始沿街,探索平实、质朴的桂林。
为了去博物馆,顺便到旁边的西山公园,作人一眼认出我不是本地人,让我去买票,蹭票计划失败。70元,感觉贵了,放弃,错过了隐山。
只是从栅栏外偷窥了一下公园内的山水。最深的印象就是,翠绿翠绿的。
一旁的桂林熊本友谊馆干脆大门紧锁,桂林博物馆里6个工作人员,除了负责安检的和我说了句“过安检”,其他要么玩手机,要么看电视,对我只是投来惊奇的一瞥,似乎很是惊讶我这唯一的参观者。介绍中所说的“桂林历史文物陈列”、广西少数民族风俗陈列”、“国际友人礼品陈列”、“明清瓷器陈列“都没看到,只有一个当代青年书画作品展示和阿拉善民俗展,郁闷的用30分钟走完。实在是为了没看到桂林而非常的遗憾。
向工作人员打听,也没听说有什么新馆,怎么这里就凋敝成这个样子?
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在看北京卫视,看到家乡台,有点亲切。
他们看的投入,完全网“我”。
我身处桂林,看着阿拉善牧民的衣食住行,听着电视里海军战舰的介绍,太分裂了。
失望,本来预留的时间空出来了。漫无目的的沿着街瞎走,竟然无意中闯入了李宗仁官邸。
哦,桂系!
白痴,我怎么才想到,“桂系”这个以广西籍军政人物为主要代表的军政集团的代名词,就是以桂林命名的!
李宗仁官邸旁就是日月双塔,呈现出与夜间不一样的低调。这铜塔内设有电梯,登顶后可以眺望整个桂林市,但今天阴云密布,上去了估计也看不到什么,于是把自己当一个桂林市民,在池塘边歇脚。
当太阳渐西,我终于要迎来和桂林的告别了。
走在石桥上,相遇的应该是在这里生活的人吧,她低头走路,一手撑伞、一手打手机,没有东张西望,也没做任何停留。
而我这个过客,却在放慢脚步,不停的环视周围,甚至仔细看了看脚下的石板。
桂林,我要离开了。
3天前我想到这里,3天后,我知道我还会再来。或者下一次,我就能像一个真正的本人敌人,在已经熟悉的环境里,体验更加真实的桂林。
前不久发布的一个排行榜把广西排到能吃辣的前十,辣这种口味不知何时成为比较特殊的一项,因为很少看到能吃咸、能吃甜、能吃苦这样的排行榜。广西与广东、湖南相邻,口味自然也会在两者区别巨大中寻求均衡,绝不是简单的辣。大菜比如啤酒鱼,小食比如米粉,都是大众可以接受的口味。
最有名的阳朔啤酒鱼,特别是阳朔西街,基本上可以看到“随便一个姓氏+大姐+啤酒鱼”这种命名格式的餐馆招牌挂满了每条街,似乎不卖啤酒鱼的就不是正宗的阳朔餐馆。可是,哪会有那么多的漓江野生的鱼呢?用漓江的水来煮,估计也是许久以前的事了。
因此,对哪儿的鱼、哪儿的水,不要太深究,重点关注口味即可。
活鲤鱼开膛破肚不刮鳞,先煎后炸,再倒入啤酒焖熟的制作手法,配以各色佐料,使得这道菜口味别致,外香脆内嫩滑,汁浓味厚,风味别致。
我们没在阳朔吃,是实在不能从众多类似的餐馆中找到物美价廉的真家伙,于是回到桂林才吃的,根据口味放入适当的辣,鱼的香味更浓。
还有是桂林的酸。在超市就见到好多腌酸菜的罐子,有酸笋、酸萝卜、酸豆角、酸姜、酸辣椒、酸黄瓜等等,炒菜用或者可直接食用。有的说,桂林人食酸,是从侗族等民族嗜酸的历史习俗中算起。我们点的是酸萝卜烩的三样(肝、肚、肺),果然酸爽去腻。
桂林的米粉也很有名,常见的是卤菜粉和汤粉。
卤菜粉是我第一次吃,把烫热的米粉滤干,再配以锅烧(炸酥的五花肉)、卤肉片等,加卤水、花生油、酥黄豆,再根据个人喜好加入辣椒、蒜蓉、葱花、各类酸菜等,搅拌入味。快见底的时候还可以添汤,原汤化原食。
汤粉跟湖南常吃的粉儿做法差不多,把切好调味的猪牛杂,放入小铁锅中煮熟,倒进盛有米粉的碗中,加上葱花、味精、胡椒、麻油。呼呼的吃完,能出一身汗,非常痛快!
螺蛳粉,来自柳州,就是米粉配上螺蛳肉和汤。用田螺肉或江河中的小螺蛳肉做配菜,另添上酸笋、空心菜,拌入各色调料,怕腥的就加点辣,有一种独有的浓厚鲜香味儿。
白果老鸭汤算不上桂林的特产,但桂林是白果的主产区,其中,灵川县海洋乡有银杏三万多株,年产1400吨,居全国乡级产量之冠,素有“银杏之乡”之称。由于桂林白果本身的特质,使得这道广东风味的汤也因此更加味正香醇。
还有一道桂林特色菜,是荔浦扣肉。
荔浦芋产于桂林地区位于阳朔南的荔浦县,是广西岁末进贡皇家的特选贡品,清朝乾隆年间达到了极盛,2008年又被指定为北京奥运会专用芋头,可见其优秀。一个是松软爽口的芋头,一个是油而不腻五花肉,加上桂林腐乳提味儿,使得两者相互融合,咸甜交汇,浓香四溢,这道菜即适合无肉不欢者,也适合口味寡淡者,十分推荐
在西街,可以看到外国人制作的德式热狗,还有万人迷恋的烧烤,清吧、咖啡馆、中西式餐厅各有特色,冷饮小吃水果快餐也多种多样,想吃当地特色还是异国风情,这里都能满足你。
在桂林吃饭比阳朔要便宜的多,而且口味也更好,特别是桂林本地人去的地方,品一品当地人的美食,也是非常享受的。
象山公园内有个桂林三花酒文化博物馆,看过后才知道,就在的岩洞内就三花酒的酒窖,它与车间、博物馆三位一体,是桂林三花酒传统酿造技艺这项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唯一传承地。听说每年在新春之前都开启象山酒窖,向市民销售。
三花酒是“桂林三宝”之一(另外两个是腐乳和辣椒酱),是中国米香型白酒的代表,被誉为米酒之王。我不喝酒,对于能根据其描述大致去理解。三花酒的特殊之处是用了漓江之水、漓江水灌溉的米和市郊特产药草制成的酒曲酿造,再装入陶瓷缸内,存放在石山岩洞中保存1-2年再开封出售。三花酒得名于清朝。据说,在摇动酒瓶时,品质好的酒可泛起无数泡花,酒花越细密、起数层越多的品质越好。桂林三花酒在入坛、入瓶和入杯都能起密密层层的酒花,故名“三花酒”。
桂花之于桂林,就像樱花之于日本,是当之无愧的代言人。
特意查了一下,全国有包括南通、苏州、信阳、南阳、新余、合肥、马鞍山、杭州、泸州、广元、老河口、桂林在内的14个城市以桂花作为市花,然而与其同名的只有桂林。“桂林桂林,桂木成林”,这座城市对于桂可谓是全情付出了。
在10月中旬,桂花进入最佳花期后,一夜之间香飘全城,那情景令人神往。桂花分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四个品种群,桂林的桂花品种之齐、种类之多,在国内名列前茅。桂花的制品多种多样,桂花糕、桂花酒、桂花油、桂花糖、桂花茶、桂花酱,几乎能想到的形式,它都具备了。
罗汉果主要产地在桂林临桂县、永福县,其中以永福县龙江乡最为出名,是“中国罗汉果之乡”。这东西的功效,就不在此罗列了,注意要买熟果哦!
这些都可以在桂林大一点点超市买到,价格、质量和品种还是比较信得过的。
相比于丰富的美食,桂林的手工艺感觉相对薄弱些。在东西巷内,有个大厅汇总了很多艺术学院的学生,他们按不同的手工艺品种分别展示销售美术陶、绣球、竹丝品、蜡染等作品,应该是政府在推广手工艺以及帮助学生实践的一项措施吧。
在阳朔,还有店铺展示手工织锦、编绣球的。
关于战争
太平天国把象山的云峰寺当作战地指挥部,第一次学会挖城墙,第一次启用女兵,在山顶的菩贤塔四周架设大炮轰击桂林城长大40多天。但这些时日久远,远比不了近代中国为抵抗侵略所做出的拼死抵抗给我们带来的震动。
在李济深、何香凝、徐悲鸿等名人的故居——桂林,曾经迎来郭沫若、茅盾、巴金、柳亚子在此躲避战火,却依然逃不过日军的魔爪。桂林保卫战,其惨烈程度在整个中日战争史上都屈指可数。
国民政府统帅部打算放弃桂林、柳州一线,但白崇僖要求坚守桂林。于是,在15万装备精良的日军面前,桂林守军只有广西桂军第131师,1万2千余人,加上自发进入桂林城的广西地方民团,总兵力不到2万人,只有22门火炮(加农炮2门,山炮12门,高射炮4门,战车防御炮4门)。
“守军将士把所有的房子都修成了碉堡,在所有的路口都建了防御工事,所有的水井都下了毒,实行焦土抗战。民团更是组成敢死队,以绑上手榴弹的身体,冲向日军的坦克和登陆艇。大家抱着必死决心,实现了与桂林共存亡的誓言。”——这样的描述,让我想起在被烧毁的长沙城。许多国际友人也来到桂林支援抗战,著名的陈纳德将军率领的飞虎队,驻扎在临桂,屡屡在空战中给日军迎头痛击。
日军的战报记载:“漓江之水为敌我两军之血染之为赤”。1944年11月10日,桂林城陷落。
大致学习了桂系的发展史,特别是“新桂系”,发现这股力量的坚韧、强横与野蛮,令人瞠目。
经历多次恶战,以李宗仁、白崇禧为代表的“新桂系”逐渐控制了广西全境,系统一广西后,先孙中山先生的国民政府联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七军,随后促成北伐,灭北洋军阀吴佩孚主力、击破孙传芳主力、战江南、攻安庆,联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在广西处决大批共产党员,又逼迫蒋介石下野促成“宁汉合流”、战胜唐生智扩张到两湖、联合李济深进入广东,直到1928年初,蒋介石趁“李唐之战”造成的影响复出后,新桂系才被迫暂停不断扩张的步伐。之后,新桂系随着“二次北伐”将势力扩展至河南和河北,最终在蒋介石发动的“蒋桂战争”中分崩离析。
新桂系为巩固其在广西的唯一统治权,进攻红军左右江根据地,清除广西境内无共产党势力。特别是在“中原大战”被蒋介石击败后,新桂系只得继续留守经营广西,不允许红军入境,亦不允许蒋介石的中央军和其他军系部队入境。新桂系部队还将尾随红军进入广西的中央军一部缴械,在得到蒋介石不进入广西的承诺后,才将这批部队人枪交还,俨然一个独立王国。他在内部战争的这趟回水中,越陷越深。
1936年,新桂系联合粤系的陈济棠,发动了“两广事变”,最终与蒋介石达成协议:新桂系拥戴蒋介石为领袖,并在全面抗战开始之时,出兵抗日;而蒋介石允诺不再动摇新桂系在广西之统治地位,“两广事变”才得以和平解决。由此看出,抗日是他们鲜明的态度。
李宗仁、白崇禧参与指挥了徐州战役、武汉会战、随枣战役、桂南会战、豫湘桂战役等,参加了台儿庄会战的外围作战。
徐悲鸿在39年写给李宗仁的信中,称赞道:“鄂中大捷举世腾欢。屈指台儿庄正届一载,此悲壮惨痛之五月将以我公之威,改变四万五千万人情绪,而友邦态度于以坚定,最后之胜利在望。“同时还表示将在星洲举行画展所得的国币三万金以献国家,并指定以半数捐与广西第五路军阵亡将士遗孤。可见李宗仁和他的广西将士们带给同胞的感动与鼓舞。在信的后文徐悲鸿写到:“凯旋之时,必当归来与民众共迎公与全军……”
关于交通:
这次是火车、公交、大巴、游船、摩托挨个都来了一遍。可以好好说说。
火车
北京到桂林端午期间机票很贵3个小时就到,班次也多,兜里有硬货的朋友可以考虑。我们是提前15天左右抢了Z5/Z6(往返)的硬卧,400多,但车程比较长,要19个小时。也有高铁能到,但10个小时都是在白天,且是卧铺一倍多的价格,坐下了估计是要废了。
长沙到桂林就方便的多,高铁3个半小时就到。推荐。
到了桂林,公交系统还算发达,基本上是投币2元,空调车,还有双层的,人多的时候稍等一会就有座位,车站间隙也比较短。
客车
主要是用于往返桂林市区到周边景区的,我们是从阳朔汽车北站坐车1个半小时回到桂林汽车总站,高级大巴车,25元一张票,20分钟左右一班,凭身份证购票(最少出示一个人的身份证)。在候车大厅看到一台自动取票机,应该是支持网络售票的。
这里还有从阳朔直接到桂林机场、柳州、南宁、广州的车次,车次和票价忘记拍照了。但这里没有到桂林北站或桂林西站的车。
桂林汽车总站离火车站坐公交车2-3站地的样子,还算近。
从西街步行到阳朔汽车北站,速度快一点的大约30多分钟,公交车没注意到,但有沿途揽客的电瓶车。
还有一些小巴、中巴类似郊区公交线路的车也在北站候车,但都是司乘人员自行吆喝售票,一般人满发车,票价不清楚,但车子的状况是差了不少,沿途会有上下客,行驶时间会稍长一些。
桂林去阳朔也有大巴,和上面说的情况差不多。
游船——桂林到阳朔
从桂林到阳朔的游船有普通船和贵宾船两类,通过旅行社问的价格是210元/人和310元/人,另外都要加50元/人的费用由旅行社安排车把人从市区运到码头。两种船的主要区别有几点:
1、出发地点不同,普通船在磨盘山码头上船,贵宾船在竹江码头上船
2、外宾只能买贵宾船船票
3、贵宾船人数少,舱室舒服些。我们坐的普通船,左边一排4个人,右边一排5个人,中间一个40公分宽的桌子,座椅是固定的不能调整,双向坐人,没有空调。有一个一等舱,是分房间坐的,有空调。在买船票时加50元/人可升舱,否则只能等一等舱是否有空位,才能临时加钱升舱。
4、午餐不同,普通船是一个饭盒,全白饭,几根榨菜丝,她们自己的工作人员都说:这能吃么?!贵宾船没去,听说是自助。
5、服务不同,普通船全过程都会听到各式各样的推销,忽悠,甚至有点威胁利诱的意思,贵宾船没去,不知道,可能是态度更好、技巧更好的忽悠吧。
夜游——桂林市内
要注意的是,这里有四湖(日夜均有)、一江四湖(日游)、两江四湖(夜游)很多种不同的组合。
我去的是两江四湖”。订票时要看好,这些游船分不同时间开船,在不同码头登船,每个码头的时间点是错开的,可以根据你住的酒店位置选择。好在各个码头离的都不太远。分普通船和豪华船,通过旅行社买票分别是160元/人和170元/人,和网上代售的票价都差不多,出发的码头不同,豪华船有空调,其他的区别就不太清楚了,反正我全程都是在甲板上看的,对于内部设施没什么要求。
还有更豪华的船,大约10人左右的,票价要在400以上了。可以根据情况做合适的选择。但所有船票在购买时都会告知你,根据游客人数情况可能会做调整,比如换个码头,或者调整时间,如果大不幸人太少了还可能会取消,当然旺季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一定要留好电话,随时关注可能的变动。
竹筏——阳朔周边
在兴坪和杨堤都看到大量坐竹筏游江的,基本都是单行顺江看漓江九马画山和黄布倒影那段。在象山的有小客船主要是看象鼻山,这个不属于公园管理范畴,要自己和游船老板谈价买票。在遇龙河主要是竹筏漂流,但水面稍小,不如漓江上感觉好。
以上都需要注意考虑回程,有的需要自己想办法走回来或者再坐小巴、打车,骑行过去的也要事先问好船家是否负责摆渡你的车。
这些我没坐,只是大概了解了一下情况,费用不太清楚。
除了阳朔的龙山码头就有个摊位,我们走的太累的,就直接在这里租了,也没砍价。沿途上还遇到好多租车的,大家可以放心。
这里租车是一口价,在晚上八点前还车都是一个价,过夜的可能要按两天算,还车的时候可以和老板约定,他一般会选择在阳朔公园门口交还,同时退回你的押金或证件,租车费先付。
普通自行车15元;山地车20元;小个的电瓶车60元,只适合一个人坐,大个的电瓶车80元,可以坐两个人,还附带一个顶棚,这东西在太阳天里非常管用。电瓶车的电是满格的,我们租的大个电瓶车,开了3个小时,中间稍作停留,掉了1个点,所以可以放心使用,只是上坡时被旁边的山地自行车超车了。
还有双人自行车,前后排、左右排的都有,没问价格,但感觉骑着挺累的,特别是打算去旧县村这样的乡下,推荐山地车或者电瓶车。
和租车的老板多聊几句,告诉他你想看什么、玩儿什么,他会告诉你更合适的路线,大致的时间,服务还是非常好的。
终于到不爽的部分了,特意放在后面,是因为不想在写游记的过程中让自己又一次不爽。
推销,这个事,应该是最不爽的。在路上随时可能遇到揽客的,你告诉她都安排好了、都买好票了,也就算了,对方也不会为难你。但是在去码头的车上、在游览的船上,你无处可逃的时候,他们就出现了。想不听还不行!高音的喇叭一遍接一遍,生怕你听不见,哪怕你闭眼休息,他也要在你耳边扯着脖子滔滔不绝!
推销的内容也是包罗万象。
1、推销照相。
在“两江四湖”等船和游览的时候,在从桂林到阳朔的游船上,自称专职专业的摄像师就跳出来了,先告诉你沿途美景瞬间即逝,再说我们用手机拍不好,得用他尼康****的专用设备,还有他们多年拍照的经验会帮你最快找到最合适的景点,一通说下来,还说不好看可以不买不满意可以不要!结果,就是路过景点的时候,把正在观赏的其他客人“请开”,把给他付费的客人安排在所谓合适的位置上。效果不说,但过程好烦!最可怕的是在去阳朔的船上,那摄影师的口头语基本就是:“你们好好听,我只说一遍!”“花了那么多钱来不留下一张满意的照片等于没来!”“最好的角度、最好的光线、最好的设备,你们都没有!”“你到外面找找看,还有没有比这景色更好的地方,不在最精彩的地方留个影,你来着是干什么的呢?”还伴着他不屑的表情,我真想把他踹江里。
2、推销舱位
主要发生在桂林去阳朔的游船。先是送客去码头的大巴,导游吹一通沿途的美景、贬一顿普通舱的低端、忽悠一下只有外宾和领导才能坐的一等舱,再说升舱靠运气,不一定能升上,先到先得,先付费没升到的再退款。营造一种物资紧缺大家争相抢购的虚假繁荣。结果,凡是想升舱的都买到票了,导游还说今天运气好什么的!
这还不算什么,等你开始游船后,服务员就会不停游说你到所谓的特等舱,比一等舱还好,只要点餐。大部分人会被说服去看看环境,但看过价格的基本又都回来了,据说2个人要点够600才行!当然主要推销的是漓江鱼鲜一类。说着还会拿出一个小铁盆,多半碗米饭上点点滴滴的几根咸菜,这就是今天船票里含的一顿免费的午餐!连他们自己都说,这东西可吃可不吃!!以此半胁迫的让你点菜。
之后会拿着菜单一桌一桌的让你看,说现在就得点,晚了就没了,一时间闹得整个船舱怨声载道。等这拨过去,如果点菜上楼的人不多,她们会悄悄和你商量降价,还说是只给你的优惠,点个百八十的也能升舱,没完没了的在你耳边叨叨!真的好烦人、好无聊、好扫兴!
3、推销纪念品
这点,可以料想,只不过方式很让人无语。当你在甲板上听到喇叭你招呼你吃午饭过时不候、听到最近20分钟的路程都没有景色可以下船休息等招呼的时候,都是他们推销小吃、围兜、茶叶、香水的时间。特别是最后一段说是要过检,必须全员在船舱里,她们就开始高音喇叭一段一段的给你推荐了,躲都没处躲。说道兜售的茶叶、香水更有意思。这东西在我们来的大巴上,导游已经兜售了一圈了,我们那车70%的人或多或少都买了,但到了船上,导购第一个批判的就是车上的那几个牌子的东西,说是假冒伪劣、以次充好,一定要买他们船上的!有好几个在车上买了的客人为此还生了一顿气。等我们到后面超市里看的时候,车上推销的、船上推销的牌子都没有。
大家可以想下,5瓶*250ml的香水100元,你觉得能用么?
这一路买了服务,也买了烦躁,躲不开的推销应该不是这里的特产,但确实是煞了风景、搅了雅兴!
说实话,靠着风景买点东西,是正常的,但这种不遗余力、声嘶力竭的劲儿真的是落伍了,脱了时代了。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出门旅游的人越来越相信民间流传的口碑而不是官方宣传了。一处山水若没有淡定、自信的自我营销方式,而是这种以牺牲口碑为代价的推销模式,将没法长久。桂林的山水是好,来过的人都会想再来,切莫因为这些短视的眼前利益,阻碍了他们口口相处的称赞和再次到访的脚步。
这次的分别,一定只是个暂别,不管对于广西还是桂林,我一定会再来,再找不同的季节,带着不同的心境,走访不同的地方。
桂林,你为广西开了个好头,你成功的掀开了我探访这里的欲望,我一定会再来!请等我,用更好的你,等我!
评论(3)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