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格拉纳达出发,我们沿A92号和A45号高速公路一路向北,跨过瓜达尔基维尔河后,在一直通往大西洋的安达卢西亚大道边的莫雷纳山麓,远远望见一片带有浓重古伊斯兰风格的建筑群——这里就是摩尔人在伊比利亚历史上最为辉煌的瞬间所留下的遗迹——科尔多瓦(CORDOBA)。
科尔多瓦直至公元11世纪初一直是伊斯兰教主要都市之一,与格拉纳达、塞维利亚并称为“摩尔人的铁三角”。科尔多瓦正处于这个铁三角指向北方基督王国的箭头位置。
我们在轻风拂面的清晨来到了这座古罗马桥,站在大桥所在的瓜达尔基维尔河南岸,向整个桥身及对岸的大清真寺法望去,会感觉仿佛穿越历史长河,回到了古罗马世界当中。这座穿越千年历史的大桥在晨辉的映衬下,显现出经历过沧桑历史变迁之后的古朴、威严与壮丽。
罗马桥坐落于西班牙科尔多瓦市区瓜达尔基维尔河上,是一座拥有二千年历史的石拱桥。整座桥长331米,宽9米,连接两岸的Campo de la Verdad区和主教座堂区(Barrio de la Catedral)。直至20世纪中叶下游的圣拉斐尔大桥(Puente de San Rafael)通车前,罗马桥一直是科尔多瓦唯一的桥梁,2004年起为保护古建筑仅供行人步行通过。桥身两侧均匀分布着半圆形平台,可以供步行的游客凭栏观赏两岸美景。
摩尔人统治时期在罗马桥瓜达尔基维尔河南岸所建的桥头堡—卡拉荷拉塔(Calahorra Tower)。
卡拉荷拉塔矗立在瓜达尔基维尔河河畔,面对着科尔多瓦。在14世纪中叶为了保卫科尔多瓦该塔作为通往进入科尔多瓦城的大门,发挥了重要的防卫作用。
桥头堡Calahorra Tower,如今作为安达卢斯博物馆(Museo Vivo De Al-Andalus)使用。博物馆内展示了科尔多瓦摩尔人统治时期的文明成果,包括以科尔多瓦——东西方的桥梁为主题的各种展品,还有阿贝洛埃斯、马莫尼德斯、阿布·阿尔·阿拉比和阿丰索十世等学者的肖像,更重要的是其宗教宽容的声誉。
大桥北岸的凯旋门(Puerta del Puente)。
从桥面可以远远望见露出围墙的大清真寺。
建于瓜达尔基维尔河岸的水车房。
一名科尔多瓦骑车的少女静静望着河里的野鸭,这些野鸭不会担心有人捕捉,根据当地法令捕捉这些野鸭是违法的。
瓜达尔基维尔河位于罗马桥下游的索托·德拉·阿尔伯拉斐亚(Sotos de la Albolafia)自然保护区,这里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
从墙上的观景台可以远远望见我们到达科尔多瓦时曾经过的,位于下游的Puente De San Rafael大桥。
废弃的磨房屋顶站满了栖息的候鸟。
罗马桥北岸沿河的Av. del Alcazar大街的伊斯兰风格建筑。
罗马桥北岸的凯旋门(Puerta del Puente)。它于1571年由埃尔南·路易斯三世改建,呈现了文艺复兴艺术风格。1928年在修复大桥时恢复了大门廊的建筑花纹。大门的一边是公元1765年-1781年间由建筑师Miguel Verdiguier修建的圣拉法埃尔凯旋门。
凯旋门门基的风格受到了罗马纳沃那广场喷泉风格的影响。
凯旋门的背面
穿过凯旋门来到一座矗立着更高的圣拉法埃尔雕像的广场。
从这个角度拍到的狄奥赛萨诺博物馆(Mueso Diocesano)、圣拉法埃尔·阿尔坎赫尔(San Reafael Arcangel)石雕像和科尔多瓦清真寺 ( La Mezquita de Córdoba )一角。
凯旋门后的广场上矗立的科尔多瓦守护神——圣拉法埃尔·阿尔坎赫尔(San Reafael Arcangel)石雕像。
穿过凯旋门后的Hacienda Posada de Vallina酒店西立面外观,极具伊斯兰建筑风格。
犹太街区的建筑物和大清真寺仅相隔一个不太宽阔的Calle De Torrijos大街。
Calle De Torrijos街边游客中心餐饮店悬挂的火腿。
游客中心典型安达卢西亚风格的中庭。
个人制作的大清真寺及其周边建筑相对方位如上图(根据Google三维地图编辑标识)。
科尔多瓦大清真寺始建于公元786年。安达卢西亚的埃米尔阿卜杜·拉赫曼·达希勒建造此寺,该寺可与大马士革倭马亚大清真寺媲美。整座清真寺建筑工艺精妙,备受地理学家、考古学家和史学家赞赏,堪称伊斯兰建筑艺术的经典,并成为当时最大的伊斯兰学府,藏书40万册,除宗教和语言等课程外,还传授哲学、人文科学及自然科学知识,吸引了不少西欧穆斯林和基督教徒前来求学。梵蒂冈教廷的一位大主教也曾赴此求学,该寺被誉为“西方伊斯兰教的克尔白”(克尔白:穆斯林做礼拜时的正向)。虽然在它已被改建为天主教堂,但在感觉上仍是伊斯兰建筑。
大清真寺的围墙面较为粗糙,虽经历了千年风化墙面的建筑材料比较容易剥落,但依然雄伟。
晨辉照耀下,在略显阴沉的清真寺高墙下拍摄的对方。
进入大清真寺首先需要通过橘院。我们从大清真寺西门向橘院展望,见到一名伊斯兰风格着装的妇女气定神闲的站在门后欣赏着其祖先们建造的这座伟大建筑物及庭院。我想凡是阿拉伯人见到其祖先们曾经创造的辉煌,应该会由一种由衷的自豪感吧。
蓝天、棕榈树和橘树映衬下的钟塔显得分外高耸。
橘院中的树木灌溉系统设计。
科尔多瓦大清真寺建立的过程十分漫长,经历了罗马人始建(天主教修道院)—摩尔人改建(大清真寺)—西班牙天主教徒再改建的漫长时期,从公元8世纪一直延续到公元13世纪,前后时间跨度竟长达500年。
大清真寺初建于阿卜杜·拉赫曼一世治下的9世纪中叶。
第一次扩建是阿卜杜·拉赫曼二世时期的961年。在现今的比拉比修萨(Villaviciosa)中心修建了一个叫做卢塞纳里奥(lucernario)的建筑,该建筑直接面对那9个殿堂,而那9个殿堂又通往哈里发及其全家的恢宏的保留地和一个叫做米拉普(mihrab)祈祷圣地。 米拉普是科尔多瓦清真寺建筑群中最辉煌的地方。
第二次扩建时,阿尔·哈卡姆二世请求拜占庭皇帝运来建筑材料和工匠,这位皇帝用大船送来了320担重的琉璃嵌面石用作米拉普的围墙。
清真寺最后一次扩建的规模最大,是在曼苏尔治下的987年前后。 这次扩建与前二次不同,它把重点放在地面上。扩建用的大理石就是现在常用的暗红色铺地石,但这次扩建从美学角度存在较大争议,在政治宣传上遭到了道义上的打击。主要原因是清真寺的9个殿堂的屋顶下,都吊着曼苏尔于公元997年7月3日入侵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Santiago de Compostela,现属于西班牙加利西亚自治区)时作为战利品掠来的铃铛。
为便于理解,个人按照扩建顺序区域大致绘制如下——科尔多瓦大清真寺扩建区域顺序图。在参观的时候可以加以对照四个建造时期的特点和风格加以甄别。
沿着这条主通道通向曼苏尔治时期的改建部分,可以明显区分出扩建区的地板采用暗红色铺地石。朝拜的方向正是面向东方的麦加。
大清真寺正殿的双层马蹄形石柱。
这些石柱由斑岩、碧玉和各种颜色的大理石构筑而成。这些石柱主要来自法国的尼姆、西班牙的塞维利亚、或从迦太基的古建废墟上精选。初建时还曾从君士坦丁堡派遣熟练工匠参加,并运来16吨各种玉石和象牙镶嵌图案 。经加工石柱统一成科林思建筑的柱头和4 米的标准高度。
目前殿内尚存石柱850根,将正殿分成南北19行,每行各有29个拱门的翼廊,每个拱门又各有上下两层马蹄形的拱券,整座正殿玉柱林立、拱廊纵横。由于不同区域的采光不同,石柱排列时而悠远、时而深沉、时而幽暗、时而明快。
加载更多
临走前,我们对于大清真寺石柱再次回眸。遥想一千年以前,这里曾经万盏摇曳、灯火齐鸣,万人匍匐,一切都是那么肃穆而神圣,也许令东方阿拉伯世界的《一千零一夜》传说也黯然失色。
对于最早的建设者——阿卜杜·拉赫曼一世来说,科尔多瓦的繁华和大清真寺的肃穆之下,饱含着这位远离故土、漂泊他乡国王的无比思乡之情,也许在无数个夜晚的睡梦中,他曾梦见厚实雄壮的清真寺外墙所包裹的是大马士革永不被攻破的城墙;高大的免罪之门开启的是圣地麦加的大门;每个华丽的宫殿都是遥望中东方阿拉伯世界无数个浪漫美丽的殿堂;星罗密布的阿拉伯石柱是家乡一望无际的果园;石柱上的马蹄是故土的旭日,或是挂满枝头熟透了的葡萄、无花果和仙人果……
摩尔人在伊比利亚的盛世之梦,无需在科尔多瓦留下什么豪华的宫殿或是繁荣的集市,当我们亲手触摸大清真寺冰冷的高墙细柱,从指尖传来的却是隐隐悲凉。繁华落尽,雄伟、美丽、迷幻的清真寺依在。
科尔多瓦旧犹太人街区(La Juderia)紧邻大清真寺,宛如迷宫的狭窄巷弄和清一色的白色房舍,是这个街区最大的特色。
顾名思义,旧犹太人街区(La Juderia)是犹太人曾经居住过的地方。在西班牙很多城市都有旧犹太人区的遗迹,科尔多瓦的旧犹太人区因比较完好的保持了原始风貌,因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整片街区狭窄精致且曲径通幽,随处可见优美的小巷。其中的百花巷(Calleja de Las Flores)是这片街区最杰出代表。
上图:也许黑白风格的照片,更能复古的怀念旧犹太人街区悠久的历史。
而从大清真寺北侧的Cardental Herrero大街(免罪之门所在的大街)向东走不远,就是旧犹太人街区最具风格特色的百花巷。在大清真寺的光辉下,百花巷也许并不起眼。
上图:狭窄深邃的百花巷两侧,墙壁上挂满天竺葵——一种安达卢西亚最流行的花。
百花巷小巷两侧白色的墙壁上无论何时总是装点着当季的鲜花。据说当地人最开始装扮自己的庭院只是为了送走春天,迎接初夏的到来。久而久之形成邻里之间对庭院布置的互相攀比,最后通过这种庭院装饰活动,使日常习俗变成了某种展示风尚和品位的载体,并将这种庭院装饰传统延续到现在。如今庭院节已成为科尔多瓦著名的节日,每年庭院评选的优胜者会获得非常丰厚的奖金。
百花巷不愧为花的小巷。门前、窗外、壁上、巷间随处是盛开的鲜花。无论您随便哪条小巷,洁白的犹太风格建筑的墙壁错落有致地挂着各色天竺葵。在这里迷失的不仅是方向,还有陶醉的心智。
鲜花和橘树相映,使得你没有任何理由拒绝飘散在空气中的每一寸清香。
每年的五月是科尔多瓦的庭院节,据说庭院节期间每个庭院都会打开大门供人赏评。这些从摩尔人时期遗传至今的庭院,依靠鲜花、瓷砖、柠檬、橘树装饰装点得十分精美。富庶人家庭院正中会有喷泉,四周种满花草。如果院子没有喷泉,中庭也会摆满绿色植物和鲜花。
这些科尔多瓦庭院中间用彩砖铺地,花儿种到了墙上。我们来到科尔多瓦正值盛夏八月,在安达卢西亚炎热的气候下一走进这样的庭院,满目鲜花,水声潺潺,心境立刻凉爽下来。
通过百花巷狭窄的建筑间隙,偶尔抬头,望见大清真寺高耸的钟塔犹如航海中的灯塔,为几乎迷失于百花丛中的我们指明方向。
犹太人街区树叶繁茂的漂亮庭院,即使在炎热的夏季,也为长久以来在这里生活的人们提供了良好的避暑场所。据说这种庭院设计最早来源于古罗马,却被阿拉伯人延续并发扬。
回头便能欣赏到大清真寺钟楼一线天般夹在白色巷间。
这家店铺直译为“大清真寺”(冰激凌店),是不是很霸气呢?中间的“ice cream”相信大家都知道是什么意思,而Gelato是一种意大利风格的冰激凌(“Helados”回来查了不少资料没查到,恳请西语达人翻译)。
挂壁的鲜花,任何忧郁的心情恐怕都会因此一扫而空。
加载更多
玄关墙面以马赛克装饰,显得极具特色。
整洁四方的弄井。
整片旧犹太街区像类似这样的旅馆随处可见,有条件的话建议让时间在这里停留一晚。
Angel De Torres大街的青石路面,使得道路显得悠远而古朴。
不同的小巷立面和道路风格不尽相同。
连铁窗都布满鲜花。
早就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弯弯曲曲的小路,让人很容易在这里迷失自己,由于夏季炙烤的阳光能将温度提升到40多度,因此科尔多瓦人都将自己的房子粉刷成了白色,这也成了当地最有特色的一道风景。犹太人、穆斯林和基督徒曾经在一个时期内和平相处,那时也是科尔多瓦最强盛的时代。
走着走着遇见带有阿拉伯风格的古城城墙。
街区上的Massage店:60分钟60欧元,90分钟80欧元,价格不菲哦。
雕像所在的广场(Plaza Maimonlder)
科尔多瓦庭院风格的NH Collection Amistad Cordoba酒店。
犹太建筑的大门。
加载更多
旧犹太街区道路确如传说中所说的错综复杂,宛若迷宫,稍不留神很容易迷路。特意附上手绘图及西班牙语路名标识,另请自由行的同学注意:
1. 建议从大清真寺出来后,右拐走Calle Cardental Herrero大街(即免罪之门和钟塔的那条街),可直接从百花巷所在的Victor Bosco街为起点。
2. 地图上标识“逗留点”的地方,小路名为Colleja de las Flores,一定要进去,但建议原路返回至Victor Bosco街继续前行。进去后有个小型犹太人广场,返身正好可以取景一线天中的大清真寺钟塔(见本篇游记照片,这个取景在不少介绍大清真寺和百花巷的旅游书刊照片中经常可以看到)。小巷的庭院中还有一个喷泉和一位常年在那里弹吉他的大叔(但和他留影需要给小费,否则他会遮住脸不让你拍,挺有意思)。
3. 地图左上角(即西北角)的景点较为集中,包括斗牛博物馆(Museo Taurino)、犹太教堂(Sinagoga)和迈蒙尼德广场(Plaza Maimonlder),均不难找到,注意不要错过。犹太教堂和迈蒙尼德广场前文已经介绍过,而斗牛博物馆的原址前身为16世纪的贵族豪宅,展示的是科尔多瓦当地的斗牛历史,包括5位最著名斗牛士的照片、服饰、斗牛器具、旧海报、雕塑及绘画等文物,不过这个博物馆经常整修,是否恩能够入内参观全凭运气。
4. 地图左下角(即西南角)的皇家马场外墙和阿尔卡萨宫请注意不要错过。这两个景点一般拍一下外景照即可(如果行程中有阿尔罕布拉宫和赫内拉利费庭院),当然时间充裕也可以进去参观,里面有双王接见哥伦布的石像。
5. 下述线路终点就是Calle Ronda de Isasa大街,一般是旅游大巴的集散地。
6. 下图的线路主要为时间不太充裕的游客而建议,不会错过主要景点。
7. 如果时间充裕或是准备逗留一段时间也可以不参考(其实迷失在旧犹太街区也是一种乐趣),只要大致方向正确,可以兜得出来。
告别科尔多瓦主教座堂街区,由于我们要坐AVE高速列车前往下一站马德里,从里斯本一路载我们到这里的大巴将返回葡萄牙(从科尔多瓦回里斯本的车程大约需要七个小时)。我们每位游客提取行李的时候,均礼貌的向司机报以Gracias(西语:感谢)。异国旅行还是需要彰显中华礼仪之邦的风范。
科尔多瓦火车站的小卖部。
火车站的混凝土排架和波浪式穹顶。
火车站月台。
从科尔多瓦到马德里做的是AVE高速列车, AVE(Alta Velocidad Espa ola)意思为西班牙高速列车,在西班牙语中意思是“飞鸟”,列车时速达300公里,相当于中国的高铁。在西班牙设有5分钟承诺,保证不会晚于原定时间后5分钟,否则会全额退款。需要说明的是,在西班牙做AVE费用相当昂贵,如果想便宜一些建议从网站上(http://www.renfe.com)提前订购,提前时间越早越便宜,这点和国内的高铁不同。
科尔多瓦火车站并不大,车次并不频繁(当然是看惯了国内火车站的人山人海相比),非常干净整洁。
车厢内部,与我们的高铁类似。
从科尔多瓦开往首都马德里的班次很多。我们在车次牌上查到我们的车将在12:29分出发。
AVE的车头。
科尔多瓦是这次伊比利亚之旅在安达卢西亚的最后一站,随后我们将坐上全新的AVE列车,前往西班牙的首都马德里。
虽然只有短短四天的旅程,但是安达卢西亚成片随丘陵起伏的橄榄园、旖旎的马拉加海滩风光、各具特色的南部白色小镇、雄伟肃穆的大教堂和清真寺,各式风格的园林以及举世闻名的阿尔罕布拉宫,将欧洲、非洲、美洲、亚洲元素在伊比利亚半岛的南部大陆糅合;把腓尼基人、古罗马人、西哥特人、基督教光复后欧洲人的文明灿烂而残酷的碰撞;又令塞维利亚、格拉纳达、科尔多瓦的城市情调融入各种文明加以混血,从而幻化出这片奇境。
诚然,作为西班牙地形最多样的地区,真实的安达卢西亚还远远不止这些,我们留下对于未能感受内华达山脉的滑雪、赫雷斯的雪莉酒、多尼亚纳湿地的野生鸟群、卡索拉内崎岖的石灰石山丘、乌韦达、巴埃萨遗留的文艺复兴时期的精华的遗憾,不禁对下一次来到这片大陆的旅行充满憧憬。
窗外,簌簌摇曳的橄榄树仿佛在向我们默默道别。别了,安达卢西亚,西班牙的文艺复兴之路将从马德里、巴伦西亚和巴塞罗那开始……
评论(8)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