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想在这个烦热的夏天做点什么,无奈哪也去不了,当我无意中翻开过去在滇藏线的照片,有一种东西瞬间堵住了喉咙,高原啊,我魂牵梦萦的第二故乡,好怀念她。。。思绪也被拉回到2015年的那个夏天。。。
在钢铁丛林的都市生活久了会腻味,会受伤,会迷失。。。于是就想逃离,逃离都市的繁华,逃离闹市的喧嚣,逃离现实中不堪重负的林林种种,到草原上到森林里化身一匹野马,在辽阔的天地之间痛快地驰骋、自由地呼吸。。。
恰巧,朋友圈的集结号吹响了,那是2013年自驾西藏认识的领队杨队组织的“滇藏11天,穿越在天堂与地狱之间”有队员临时退出,差一人”。此君驾驶技术非常了得,人也实在,虽然他不是藏族,但出生在藏区,性格里少了圆滑多了藏族同胞的天然憨。我赶紧留言“报名”,并且打电话把这唯一的位置锁定了。现在想来有点冲动,因为手头还有很多事情待处理,但是不管啦,谁能了解我当时想要逃离,想要放纵的心境?QQ签名改成:我生命中的万水千山,我来了。
有些事情一旦爱上是会上瘾的。比如自从第一次去了高原从此就欲罢不能,甚至幻想自己上辈子一定是个藏家的姑娘,或者想嫁个藏族汉子从此过上放牦牛、捡牛粪的幸福生活。
虽然才时隔2年,对我而言却恍如隔世,分别的太久,相思成灾,必须马上回去,回到那片蓝天下、阳光里。。。
我忘不了出发前的那个夜晚,在丽江的一个小酒吧,我们19个人包场一样,占据了酒吧所有的空间,老板兼歌手的大帅哥和他女朋友兼服务员的大美女 陪着我们席地而坐围成一个圈子,要喝酒自己拿,要吃肉自己烤,在场所有人都嘴角上扬,醉眼迷离,闪着向往的光芒。。。
我忘不了通麦大桥被泥石流冲毁,看着山上滚石阵阵砸向地面的人群和车辆的那种恐惧,就像世界末日,就像整座山就要垮塌掩埋蝼蚁般的我们。正在大家惊慌失措的时候杨队大吼:跟我走。到达安全地带,杨队说去拉萨的路是不能走了,我重新规划了一条路。我是去过拉萨的,换线路无所谓,有些队员虽然遗憾但也对新鲜充满了期待。
经过了十几个小时的翻山越岭,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了地球上的最后一片净土、消失的地平线—稻城亚丁。路上翻越了五座大山,最高海拔4800多,有些队员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高反,杨队拿出鸡肝口服液和葡萄糖针剂给他们服用,所幸症状有所减轻。这是典型的从地狱到天堂,像逃离一场灾难一样逃离通麦大桥,来到了亚丁村,这个宁静的小村落。
终于可以暂时的停下赶路的步伐,终于可以将城市里带出来的疲惫的身心在这里拿出来,摊在洛绒牧场的草地上,让清风吹拂,让阳光照耀。。。不远处,明晃晃的三座神山比邻而立,安静恬淡如同羞涩的少女,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这不正是我们城市人经常挂在嘴边但又永远达不到的态度吗?放下得自在,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没有放下手头的工作和那些婆婆妈妈的烦心事,今天哪能躺在草地上闭着眼睛思考人生?没有你,地球照样转。
亚丁出来途径了日瓦乡再到巴塘,又到了西藏境内。在这高山之间,我们的车队如同火柴盒一般随着高山的颠簸而颠簸,起伏而起伏,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是渺小的,我喜欢这种感觉,让我置身在苍穹,像野马,像雄鹰,像河水,像风。。。
穿过巴塘,杨队说下一站是丙察察。
丙察察这个名字是在一个网络视频中见到,几个歪果仁坐在越野车里嗷嗷大叫,表情被恐惧扭曲得相当狰狞。看着那在悬崖峭壁边行驶的汽车轮胎,我大气不敢出,世界上居然有这么危险的路,世界上居然有这么大胆的人?这就是第一次对丙察察的认知,就知道它在梅里雪山后面,是一条挂在悬崖峭壁和万丈深渊之间的路,下面是凶悍的怒江。梅里雪山,多么美丽的名字,在电影《转山》里初睹了她的芳容,感觉那山上一定住着神仙,山下也一定是世外桃源般的村庄,从此,梅里雪山和丙察察就在心里住了下来,心心念念。
缘分总是在你不经意的时候不期而至,马上就要踏上我神往的那片土地。原来对丙察察的恐惧完全被抛到脑后,取而代之的是刺激、是兴奋、是期待、是憧憬,那种感觉像就要上战场的钢铁战士,总之就是牛逼到不行。
巴塘到左贡,左贡到然乌湖一路上的视觉享受如同行走在天堂,无法言语的美妙,然乌湖更是让我快要窒息,那雪山静卧在蓝色的湖水边,水里倒映着她端庄秀丽的脸庞,像我心中的女神,空气凝固了,我不敢大声说话,更不敢造次,生怕亵渎了她的圣洁,真想死在这里,化身泥土永远守护然乌湖。我的墓志铭就这样写:此女美死于此地,自愿永生守护然乌湖。
(自己拍的不好,网上借图)
加载更多
评论(41)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