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宝乡是攀枝花市唯一的苗族聚居乡,在红宝我们见到了68岁的马医生。马医生是一名中医,他不仅医术高明,还是远近闻名的大媒人,从16岁做媒人到现在,由他牵线搭桥成为夫妻的已有四十几对。
夕阳西下,我们用保暖内衣、高领毛衣和厚厚的外套来
武装自己,抵御渐渐来袭的冷。近七十高龄的马医生穿着单薄的夹衣,光脚穿凉鞋却毫无寒意。
马医生为我们讲述苗族的婚俗习惯,说起本民族说媒定亲的礼仪,他的话语和歌声就像欢腾在山涧的溪水,源源不断地弹奏出悦耳的音符。马医生声情并茂的演绎,让我们仿佛身处含蓄委婉的定亲场景和迎亲娶亲的热闹之中。
如果男方看上了谁家的姑娘,就请上大小两个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小媒人是男方自家的亲戚,大媒人则是经过专门训练的媒人。必须会唱58首歌曲才有资格做大媒人,因为媒人到了女方家里,所有提亲定亲的话语,都要用歌声来表达。
媒人穿着长衫来到女方家,大媒人唱着山歌向主人表明代表男方提亲的来意:
我们两个媒人,
住在九天路上,
婆家定下了日子,
拄着金棍来求我们,
要我们帮忙来说亲。
我们来到婆家,
二老直把姑娘夸。
他们朝思暮想,
从春天想到秋天,
从夏天想到冬天,
想把儿媳早些接到家。
随后,大媒人又唱着山歌向主人要吃要喝要床铺睡觉。媒人不带任何礼物去提亲,女方却是好酒好肉款待。同意与否不直接表明,奥妙全在怎样给媒人铺床。铺在堂屋的上方表示同意,铺在堂屋的两边则是委婉的拒绝。媒人一看床铺的位置,便知道能否进行下面的程序。
媒人若是在堂屋上方睡下的,第二天一早又唱着歌要洗脸水,唱着歌请求姑娘的父母不要上山去做活,把亲戚叫到家里,把亲事定下来。女方的亲戚到来后,大媒人先唱歌对耽误他们的农活致歉,然后唱歌征询女方对彩礼的要求。父母养育女儿不易,奶奶带孙女很辛苦,结婚时办酒席要花费......大媒人都一一唱歌询问女方需要男方出多少钱,女方则用高粱秆来代替回答,大媒人就用长衫一次次去接高粱秆,事后拿高粱秆给男方回话,男方一看高粱秆的根数就知道需要准备多少礼金。
女方要求的彩礼前些年才几百元,现在也不超过两千元,不过是象征性地收点,走程序而已。这个崇尚音乐的民族,含辛茹苦养大了女儿,就只是为了听媒人那一首又一首婉转悠扬的山歌?我想起了一句话:音乐催生善良,善良亦滋生音乐。苗家儿女的心灵正如他们服饰表现的白水和蓝天,清澈见底,纯净得没有一丝杂质!
迎亲时,在女方的酒席间,行媒(男方的媒人)要唱“迎娶歌”:
今天山村格外的闹热,
因为来了远方的客人,
这门亲事开得好啊!
我们来接新姑娘,
爬了九十九匹梁子,
过了八十八道弯弯,
我们半路吃晌午,
想早点来接新姑娘,
去当千年万辈的家,
当家理财过日子,
亲朋四友都欢喜。
晚上,新娘向亲人告别,用歌声表示依依不舍之情:
圆圆月儿照明窗,
阿妈抚我受寒霜,
阿爸为我吃尽苦,
离别你们我泪汪汪。
一辞爹妈莫远送,
二辞哥哥是兄长,
三辞弟妹情谊长,
别叔别舅别姑嫂,
女儿离娘心头焦。
第二天一早,新娘由伴娘打扮一新,与同龄的姐妹告别,大家一边抹着眼泪,一边轻轻唱着“分别歌”:
隔河望见柑子青,摘个柑子来尝新。
剥开柑子十二瓣,好耍姐妹要分散。
人人分散分田地,姊妹分散不分心。
高山下罩罩过沟,葛藤缠住马桑兜。
葛藤缠在马桑树,好耍朋友我不丢。
你要丢我来说过,二天看到好害羞。
迎亲送亲的队伍一路笙歌向新郎家进发,到达后,行媒和男方的亲戚要对歌致意、祝福、打趣、开玩笑。送亲客和新娘相互敬酒对歌。族中的长辈还要唱“谢酒歌”:
主人煮肥肥的请大家吃,
主人拿甜甜的让大家尝,
爹妈生了个女儿,标致能干,
公婆生了个儿子,敦厚聪明,
今天他们结婚,
名益大如山,
主人的盛情款待,
亲朋四友都称赞,
愿他们永结同心。
婚宴结束,客人们在葫芦笙和横笛的伴奏下,围着院坝中的篝火纷纷起舞,尽兴方休。
用苗语咏唱的山歌,是苗家儿女表达情感和愿望的工具,那清澄甜美、自然流畅的旋律,是月夜袅袅的花香,是林间徐徐的清风,是冬日暖暖的阳光......
评论(0)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