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古树,一座石桥,一条清澈的溪水,一户安静的农家,撑起一处风景。
初冬,大概都是萧瑟的。这是一个奇怪的季节,原本应该单调的时节,确总在不经意间带来惊喜,释放惊艳!金华的冬景还没有那么明显,温度降下来还是挡不住深秋遗留下来的浓墨重彩。金华有个地方,仅仅凭一棵树,就承包了这一季的所有彩色。
在义乌市最北面的村庄——大陈红峰有两棵古银杏树,一棵在红峰村外杨典桥旁。这棵古银杏树有着1100多年历史,植于唐代,虽历经沧桑,但仍苍劲挺拔,光主干就有十多层楼高,不仅树干粗大,而且枝繁叶茂。
杨典桥是离红峰村不远处的一座小拱桥,是架设在一条潺潺溪流上的一座弯月形的石拱桥,桥宽不过十余米,石砌的造型,藤蔓爬满桥身,典雅、端庄、古朴。紧靠桥的东侧,生长着一片古树群。 据传,杨典桥两岸也曾店铺林立,富甲一时。
转眼已是冬,不知是不是秋意犹未尽,迟迟不肯离去,还是今年的冬有些慵懒,姗姗来迟……落叶伴随着微风悄然飘落;又是一阵微风吹过,地上的落叶发出沙沙声在地上打着滚儿,似乎是那样的欢乐……
据说这银杏树是唐代骆宾王所栽,当年大诗人刘长卿陪伴义乌诗人骆宾王去诸暨,这是古官道两县交界必经之地,留宿此地赠诗一首:“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你可能想不到,据说此树还经历过三次火灾:一次是给雷劈而引起的火灾,第二次是日本人烧的,第三次是老叫花在树洞里烤叫花鸡不小心点起来的,可这树还是坚强地活着,成精了。
二十多年前《杨乃武与小白菜》、《鸡毛换糖》在此取景。
另一棵在红峰村金氏宗祠东侧门旁,有着六百多年树龄。两棵古银杏树虽相隔数百米,但彼此可相望。
加载更多
评论(0)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