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的这一周杭州的气温竟是意外的回升了,让我这颗准备冬眠的小心脏又开始活络了起来,虽然周五就是冬至,但还是和朋友决定出去走走,放松一下身心,目的地也是朋友做的决定,是一个叫做田鱼村的村落,做了相关的攻略之后,对田鱼村也有了一定的概念,背上小小的行囊我们坐上了开往丽水的高铁。
我住的离东站非常的近,靠一辆小白十分钟左右就能赶到了,杭州东站→青田站(2小时左右),青田站→龙现(田鱼)村(半个小时左右)。
方山乡龙现村,是1999年10月农业部命名的“中国田鱼村”,位于青田县城西南20公里,相比较而言我跟喜欢田鱼村这个名字,它更贴近于这里真实的生活面貌。在我国,稻田养鱼历史悠久,已有长达1200多年的历史,在这个村子有近700年的历史。最早的起源是农民利用溪水灌溉,溪水中的鱼就在稻田中自然生长,并经过长期的驯化、演变,形成了天然的稻鱼共生系统,孕育了青田特有的地方田鱼品种——青田田鱼。稻田养鱼,稻谷可以为鱼类提供遮阴和有机物质,田鱼可以为水提供氧气,吞食有害昆虫,有益于养分循环,稻鱼共生,相得益彰。稻田养鱼可以合理利用水田土地资源、水面资源、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生态、社会、经济效益明显。这种养殖方式,受到了联合国粮农组织所关注。
因为正值冬季,没能看到郁郁葱葱的“青色草原”,眼前的稻田表面漂着一层浮萍,几乎是完全的覆盖了这一整片农田,好像是为我们没能看到青绿色的稻田而做着补偿,不免心里感到一丝的安慰,望着它们簇拥在一块的模样,也觉得它们带有着一丝的人性,也害怕着孤单,所以拥挤着相互取暖,这样就能安然无恙的度过这个如期而至的冬天吧。
在前进的路途中,看到一汪浅浅的池塘,不曾想到会在这儿看到著名的田鱼了,田鱼一种变种的鲤鱼,有四种颜色。虽出自稻田而无泥腥味,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鳞片柔软可食,营养十分丰富,深受人们的喜爱,田鱼的营养价值也极高。
田面种稻,水体养鱼,鱼粪肥田,鱼稻共生,鱼粮共存。这里的鱼田共生的模式独树一帜,这不就是可持续发展的最好典范吗?
尽管我们错过了最好的时节(最好的月份是在6月左右),虽然有一点遗憾但也还有更多的美景等待着我去发掘。
如果不是在这样原汁原味的古老村庄想必无法看到这些黑瓦了吧,那些旧瓦已经爬满了青苔,也还有一些新瓦干干净净的卧在它们的身旁,一切都是一样,都在不断地更迭替换着。
向上的台阶与崭新的护栏有些格格不入,却又有些和谐。
看着堆积的整整齐齐的柴火,内心对过年充满着期待和一点迫不及待,因为家在乡下,所以打小火就成了我最温馨的寄托了,每年的那些天,总有不多的亲戚围坐在一起,大家都挨在一块,中间是一口废弃了的大锅,锅里燃着火,我们可以慢慢的等待着时间流逝,柴火房的树根也缓缓的被耗尽,嗑着瓜子,聊聊孩子的学业,谈谈最近的现状,可以无话不说无话不谈,等到夜深了人睡了,那锅里的树根碎成的炭火也依旧闪着亮光。
原来那稻田里的鱼都躲到这里来了啊,这些堂前屋后的池子也没有被浪费,勤劳与智慧果然都是相辅相成的。
田鱼村四面环山,中间小山丘错落有致,风景秀丽,房舍依山傍水,是绿谷田园,休闲胜地,是一卷经鬼斧神工雕琢、“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山水画。
不知不觉我们走出了村庄,就在这不远的地方就能看到这陡峭的崖壁,虽然不高,但也很吸引我,很是有一种江南的气质,柔中带刚。
走在山间的小径,能清楚的感受到冬日暖阳和山间微风带来的舒畅感,阳光在镜头前调皮的耍着花样,也成功的吸引了我的注意,身旁的草丛,一些已经枯萎,更多的是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吐着生气,我想一路走上去,不知道能走多远,只想一直走着。
盘算着时间也差不多了,远远的能看到一座不高的瀑布也就满足了,若是在夏季真想去感受一下山间清泉,躲在树荫下跟这片树林谈一下午的天,最后静静的道一声再见。
加载更多
评论(0)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