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山
本来约好几个朋友一起去游瓦屋山,但事到近前,一个个有了别的事,或别的原因去不成了。凡事都不能考虑太多,中午,我带上小侄女如期出发。
临走时,小侄女提议吃点东西,于是就应她的意,小女孩嘛总是喜欢吃的跟我们不一样,说是想吃钵钵鸡,我说她这东西哪里吃的饱嘛,但是还是跟她一路去了,她说峨眉卖钵钵鸡的很多,唯独青睐这家“古真记”,据说是乐山的老板开设的分店,位置在名山东路400号,就是沃尔玛的二楼13号,正式中午,吃东西的人蛮多,还挺挤的
菜品也很多很齐全,给人的感觉就是干净,卫生有食欲。
小侄女一看就是常客,说是点的他们招牌菜品,包浆豆腐,这个最近很火的一道菜我只听过,还没有尝过,点了一份钵钵鸡,一份饺子。还有一碗鸡汤饭。味道真的可以,颠覆了我对这种小吃的看法,以前我认为三餐一定是炒菜,汤菜,现在我我觉得这种味道这种形式的餐饮还是做的很好的。吃饱喝足就开始上路了。
从峨眉到瓦屋山并不是很远,但走的全是山路,一路风景也不错,只是七拐八弯,很快就把我转晕了,还好,刚才吃的饱饱儿的,虽然一路很辛苦,但身体也正好由山中的灵气来补充。
刚入山门拍的这一张
上山
当天晚上,我们就落脚于山腰的珙桐山庄,晚上很安静,除了能听到远处叮咚的流水声以外,半夜无话。次日凌晨三点钟即醒,开门观天象,只见薄雾迷蒙,不见星空,就知道今天的日出是看不成了。也好,不用着急了,等天亮慢慢地登山。
本想徒步上山顶的,但见到处设了禁止徒步上山的警示,工作人员又一再劝阻,意在怕出危险,也就只好服从管理趁上缆车上山。坐在缆车里,隔窗观景,一路风景犹如似睡将醒之间的梦境一般,悠悠坠落消逝在谷底迷雾中。本来四个多小时的景观路程,在索道上半个小时就给解决,对于腿脚不灵便或赶时间的人来说,索道的确是提供了方便,但今天的我却觉得是剥夺了对大自然的深入体验。
古树
进入瓦屋山原始森林,只见藤蔓灌木到处覆盖,几乎看不到山石。倒是那参天古木尤显大山气质,她们或林立于陡坡平台,或屹立于悬崖绝壁,她们历尽风雨雷电的打击、霜雪的欺凌,有的“杆无完皮”了,但依旧倔强地挺立在那里;有的“行将就木”了,但在这春天里还要固执地伸出一两枝新绿,你再看那托天的杆,迎风的枝,神韵依在,气度犹存,那姿态分明是在呼风唤雨,招云揽雾。
流水
据说瓦屋山大小72条瀑布,最驰名的要数兰溪瀑布、鸳溪瀑布、鸯溪瀑布。
远观那三条瀑布就是从一个平台上飞流直下的,又像瓦屋房檐上流下来的雨水,水的源头好像只有天上来的解释最为确切。兰溪瀑布落差1040米,也就是3120尺,用李白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来形容还不够呢!
wo们来到瀑布的上方,只见从林间条条小溪汇聚成大溪流,欢快地奔流着。人常得意地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孰不知人越走越窄,水却越流越宽。水流来到悬崖边,毫无顾忌地向下扑去,经与峭壁间的岩石撞击,以及与风的摩擦,部分水就散成了水气,顺着山谷上升的气流蒸腾,或有化作茫茫云雾弥漫山中,或有形成蒙蒙细雨飘落林间。
聚则成形,散则为气,水在这里瞬间就演绎了自然之无穷的奥秘。
拍照
自从有了照相机这东西,每到一个好的去处就多了一只眼睛。这一路走来,不停地寻寻觅觅,东瞧瞧西看看,时而俯身窥探、时而弓步瞄准、时而又匍匐追踪,仰拍、俯拍、快拍、慢拍,可拍照的事物可真多,一天下来竟也腰酸背痛的。我带来的两块电池都没电了,在一边的小侄女都怨我:还没有拍到日出呢!
想想,在以前没有照相机这玩意时,每到好去处玩得也舒心自在,现在玩还要借助机器,人却在很大程度上成了机器的奴隶,而且还总要平添这样那样无谓的遗憾。
看鸯溪瀑布最佳的位置就是从这个石缝里看过去
静坐
山中的晚上,万籁寂静,夜很长。我静静地坐着,尽量不要扰乱了其中的宁静。
不多时,只觉得自己犹如山中雾气一般氤氲弥漫开来,弥漫在树林,弥漫在深谷,弥漫在整个瓦屋山,以至弥漫到无边无际。
古人所谓天人合一、物我两忘不知是何等境界。
我觉得自己在弥漫中,还算不得天人合一吧!我知道我在弥漫,还算不得物我两忘吧!
也正是由于不能忘我,又有了这样那样的感想与专注的思考,就像雾气凝聚成云,进而成雨。
一滴滴雨儿轻轻落下,洗涤着我浑身的细胞,注入到我的心田,天还是天,我还是我,夜是寂静的夜。
住在这样的小木屋里,开窗即可看到风景,又有云蒸霞蔚,不是神仙也有神仙的感觉了。
加载更多
评论(0)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