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江南与我而言,似乎是一个解不开的结。
8年前,与先生一起参加毕业实习,初来乍到的是欢呼雀跃;
7年前,与母亲一起前来考研复试,心怀忐忑的是不知结果;
5年前,与表姐一起圆她的梦告我的别,青春年少的我们并肩走了很长很长的路。
一晃,江南离我已上千里,它的样子渐渐变得模糊、陌生。几经探讨,与先生,与母亲,与表姐决定一同再次前往梦里的水乡,在四月里,共赴一场梦。
综合考虑四人的出行需求,最终江南行程定为了无锡——上海——杭州(乌镇)——婺源四城。
我们太久没有出门旅行,还没感受到春意,花就要走了,还没来的及说想念你,我就要走了。
错过了樱花季的无锡,错过了油菜花季的婺源,错过了一场狂欢的春意,留给了心底一份平静。
叶子不再是新芽吐绿,已是郁郁葱葱,暮春的江南,或晴,或阴,或云,或雨。
风中的鼋头渚,花里的惠山镇,高楼中的魔都,人群里的乌镇,烟雨缭绕的婺源,在记忆里留下了淡妆浓抹总相宜的一笔。
鼋头渚万浪卷雪
太湖饭店
锡惠公园
惠山古镇
外滩
外滩
乌镇西栅
西栅夜景
三潭映月
加载更多
行程安排
D1:邯郸→无锡
D2:抵达无锡→太湖饭店→鼋头渚
D3:锡惠公园→惠山古镇→南长街
D4:上海外滩浦华酒店→陆家嘴→外滩
D5:那年晚村→乌镇西栅
D6:乌镇南栅→维景酒店→杭州西湖(三潭映月)
D7:杭州西湖(苏堤)→抵达婺源→悦亭民宿
D8:婺源李坑→汪口观景台→江湾
D9:彩虹桥→思溪延村→江岭→晓起
D10婺源→郑州→邯郸
此行花费,除去购物,人均约4930。
许久不坐的绿皮车,一夜晃晃荡荡,却又如此熟悉。
曾经有两年的时间里都是它带我去凌晨4点的金陵,一别已是5年。辗转醒来的时候刚好是南京站,可是这一次真的只能是个过客了。
坐了一夜车,抵达无锡刚好清晨7点。久违的气息,湿湿润润。
计程车师傅得知我们是前来旅行,滔滔不绝地讲了一路,期间还不忘播了段江南的小曲儿。
提前预定的太湖饭店,可能是清明节的缘故前一天居然客满,于是只得寄存了行李稍作休息便开启了此行第一站——鼋头渚。
近几年国内共享单车的普及极大地改变了出行方式,四人决定选择骑行前往。晴朗无云的太湖边风有点凛冽,4公里的环湖路大概用时半小时。
虽然提前已知樱花已落,进园后还是泛起了点失落。偌大的公园里少了樱花仿佛一下子从少女变成了大叔,了无情趣。樱花谷里只剩下寥寥几株晚樱与夏做着最后的抗争,引来了一群聊以慰藉的游客围观。
离开樱花谷,沿着山路前行,第二站是鹿顶迎晖。作为鼋头渚的至高点,这里可以俯瞰整个景区,高处不胜寒,两件毛衣裹身的我还是感受到了风的恶意。
随性偶尔也会吃亏,比如离开鹿顶迎晖,四人走了很长的一段路(十里芳径),从南门坐公交车才回到核心景区,而此时已是下午1点,吃到名声在外的广福寺素面已是下午2点,免不了一番狼吞虎咽。
觅食期间,表姐(国家吃货二级运动员)买了两次小笼包,第一次是有点难吃,第二次就可以把有点去掉了,后来我们提起鼋头渚第一印象就是小笼包,然后就是像小笼包一样的表姐在觅食小笼包。
收起了上午的掉以轻心,下午决定要计划游览(万浪卷雪——鼋头春涛——太湖绝佳——太湖仙岛)。从广福寺下山便是万浪卷雪了,据说,每当风作卷起万浪,涛声如吼滚滚而来,拍打湖堤水溅珠飞,恰如漫天雪花纷扬,如此得名,倒也是不虚传。
沿坡而行,午后3点抵达乘船码头,排队候船前往太湖仙岛。太湖仙岛原名三山,位于梅梁湖中。这里到处展示着古老的道教文化和神话色彩。搭乘末班船回程,恰逢夕阳西下,夕阳渐隐远山之下,余晖洒于湖面形成一道亮光,在水声与风声的交叠中,一切的烦恼开始变得虚无缥缈。
加载更多
锡惠公园——惠山古镇——古运河南长街
鸟语中醒来的早晨,透过纱帘是青山,短暂的逃离工作似乎连呼吸都变得轻快了许多。
原本计划上午锡惠公园,下午拈花湾,未曾想锡惠公园远超出预期值最终只得割爱放弃了拈花湾,安慰自己留有念想才有再来之缘。
锡惠公园游览路线:杜鹃花展—寄畅园—惠山寺—百年古银杏—天下第二泉—映山湖—杜鹃园。
杜鹃花展
买了联票,恰逢杜鹃花节,一入门便是长长的杜鹃花街。此时杜鹃开的正热烈,两排竹制花架,其内用风筝、鸟笼等做装饰。随着热闹的人潮走着,产生了过年庙会的错觉。
寄畅园
学园林的缘故自然是把寄畅园放在了第一站。寄畅园是一处始建于明代的古典园林建筑。万历十九年,秦燿寄抑郁之情于山水之间,构园景二十,取王羲之《答许椽》诗:“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句中的“寄畅”两字名园。“自然的山,精美的水,凝练的园,古拙的树,巧妙的景”,北京颐和园内的谐趣园便是仿寄畅园而建,其造园艺术之高不必多言了。
虽然学生时代走访了许多江南私家园林,但毕业后却是第一次,走在熟悉的粉墙黛瓦间,古树参天,竹影婆娑,一片幽静,老宅散发着历史的味道,每一块匾额都恰到好处,每一块置石都恰如其分。在“知鱼槛”小憩片刻,思索着古人的天人合一。与此同时,其他仨人正对建造如此一座私宅需要花费多少银两展开辩论,作为原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湖广巡抚事的秦燿官响是否够用,这样的辩论贯穿了整个旅行,诗与远方和柴米油盐携手前行。
惠山寺
出园进寺,600年古银杏映入眼帘。惠山寺始建于南北朝,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寺内现存古迹有:唐宋石经幢、金刚殿、香花桥、日月池、金莲桥、金莲池、御碑亭、听松石床、古银杏树、大同殿、竹炉山房、云起楼等。恰值中午,寺内游客罕至,诵经声不绝于耳。
加载更多
上次来魔都已是5年前,若不是为了圆母亲一个上海梦,我大概是不会专程再来的。出站计程车排队花掉多半个小时,司机大叔一脸不友好地让我们自行导航,上海市民的知名态度依然没有太大改变。
抵达酒店已是上午11点,前台经理再次给了升级服务,原本40㎡的房间被升级到50㎡,大大的落地窗心情也豁然开朗了。
陆家嘴
稍作休息便前往陆家嘴觅食,午饭选择了俏江南,味道只能说just so so。在陆家嘴终于得以近距离地观赏东方明珠,在号称创吉尼斯记录的世界最多种类的冰激凌店买了支最爱的抹茶甜筒,在烈日下的光反射中带来了一丝惬意。
作为上海的CBD,走在这里时时刻刻感受到的是一种压迫,三五成团的金融白领在高楼下抽着烟,眼神迷离,心里默默地想着哪怕同处同一时空我们也是不同的世界吧,比起陆家嘴的冷峻感,我似乎更喜欢小城的市井气吧。
加载更多
小插曲是在携程买成了前一日的大巴票,只得重买一次,选择了人民广场候车。大巴行驶了三个小时,期间睡了两觉,一直到午后1点才抵达乌镇,又晒又饿。
之前在墨意淌和那年晚村间无法取舍,后来索性都预定了,母亲和表姐住墨意淌,我和先生住那年晚村,两家民宿各有千秋,不过我更偏爱那年晚村一点,主要原因是离店有大礼包相送吧。
虽然早些年去过了周庄、同里和西塘,但对乌镇的向往依然强烈,毕竟奶茶的来过便不曾离开只属于乌镇。
写于2011年4月
去年冬天温习了电视剧似水年华,此后便一直心心念念,可惜去了才知,乌镇早已不是似水年华里的乌镇了,就向文和英,一个已变成了黄小厨满身烟火气了。
近几年乌镇在陈向宏的打造下持续走红,2014年成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后更是披上了华丽的外衣,景区内无不体现着互联网的便利,连点餐都是手机下单买单,不禁感叹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进景区排队乘船,因乘船错过了白日里的乌镇大剧院和木心美术馆,略感遗憾。西栅占地4.92平方公里,河道9000多米,古桥72座,河道密度和石桥数均为中国古镇之最。有明清建筑25万平方米,西栅老街长1.8公里,两岸临河水阁绵延1.8公里。北部是五万多平方米的天然湿地。
工作日的乌镇游客依然是比肩接踵,四人走在老街,表姐不停地买小食,母亲买了双布鞋,先生不停地在拍照,我写了张明信片寄给自己,只是,一个多月过去了还没收到,也许就像行前对似水年华的向往一样吧,丢在了不知的某年某月里。
加载更多
坐在入住民宿的小院子里不慌不忙地吃完早饭已是近10点。介于西栅的商业化放弃了东栅决定去南栅走走。相比西栅,南栅显的稍许杂乱,那种混着杂七杂八、小商小贩的生活气息让人觉得这里是活的,是真实的,若有下次,我定会直奔这里吧。
最终,握手言和,这是与生活唯一的出路。
约了1点前往杭州的车,也只能满怀不舍地离开。预定的维景酒店就在西湖湖滨商圈,只是设施略陈旧又中庸并不做推荐。
与先生同游西湖已是8年前,一群同学打打闹闹走遍了西湖的各个角落,当年老师对西湖造景的一一讲解如今已忘了大半,但9月的午后坐在曲院风荷看着泛黄的叶子打着转飘落的的画面却始终记得。
与母亲同游西湖已是7年前,两人便从曲院风荷开始的,徒步苏堤春晓,远眺三潭印月,游了花港观鱼,环湖而行途径南屏晚钟、雷峰夕照、柳浪闻莺,一直走到断桥残雪。暮春的夜和母亲并肩坐在白堤,月如银盘,不远处的印象西湖灯光辉煌,那时的我对未来满怀忐忑,如今顺利毕业已有5年了。
从酒店出来已过4点,四人决定乘船前往小瀛洲,第一次得以近距离观赏三潭映月。游船下午5点半停运,赶坐末班船回到了曲院风荷,晚饭选择了断桥旁的酒旗风,看着窗外的断桥,重逢在入夜的灯火里。
加载更多
订了下午2点去婺源的火车,思来想去最终还是决定走一走苏堤作为告别。阴天的西湖像极了一副水墨画。7年前和母亲的苏堤行是从北到南,这一次选择了从南到北,同样在四月,一次是桃红柳绿,一次是烟雨蒙蒙,切身领会了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美。
先生和表姐争论着东坡居士的生平事迹,两个吃货围绕东坡肉展开了一番辩论,一边欣赏着如画的西湖,一边听着两人的争论,格格不入的画风也是哭笑不得。
坐上火车,旅行开启了最后一站。下午6点抵达婺源站,雨后的清新扑鼻而入,打车前往订好的悦亭民宿,酒店饭店合二为一,在楼下吃过晚饭便早早休息了,几日的暴走体力已近极限。
婺源是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素有“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之称。各个景点较为分散,我们选择了租车自驾游,婺源站提车,虽然四个人都有驾照,但一路都是先生在开车。似乎小城的人们普遍起得较早,9点出门早餐店大多打烊了。
清明时节雨纷纷,一场淅淅沥沥的雨伴随了婺源的整个行程,干脆换上了酒店提供的塑料拖鞋出门了,两日来总被当地人询问冷不冷,表示真的不冷,而且拖着拖鞋走在湿哒哒的石板路上的感觉,简直太爽了。
相比前几日,婺源的感觉似乎让人更安心,小城算不上繁华,却也五脏俱全。零散分布的古村落,虽然满街的婺源皇茶却也不觉得商业气过重。商家大多是本地村民,随着近几年婺源旅游业的发展频频返乡,赚不到什么大钱却守着家小日子过的很惬意。
李坑
李坑是距婺源县城最近的一个村落,所以大多游客会把李坑放在第一站。抵达李坑已是10点,纠结再三还是放弃了篁岭买了联票。村落群山环抱,山清水秀,高铁从村南穿过,通向了外面也破坏了宁静。村中明清古建遍布、民居宅院沿溪而建,依山而立,粉墙黛瓦,参差错落;村内街巷溪水贯通、九曲十弯;青石板道纵横交错,石、木、砖各种溪桥数十座沟通两岸。
加载更多
行前看攻略说是婺源的东线和北线值得一去,昨天去了东线,今天决定去北线,选择了清化镇彩虹桥和思溪延村。
彩虹桥
彩虹桥位于清化镇,历史悠久,建于南宋,距今已有八百多年,是古徽州最古老、最长的廊桥,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廊桥之一”。
彩虹桥的精髓在于科学合理的选择了建桥的地理位置——建在最宽的河面上;分解洪水冲击力的半船形桥墩设计;根据洪水主流速桥墩之间的差异分布;条石砌法的紧密牢固;桥面设计理念的长远、实用,易于后人维修,充分体现越简单实用的工艺越容易传承、延续的哲学思想。
坐在彩虹桥上喝着酒酿看着雨中的青山碧水,祈愿一切安好。
思溪延村
离开彩虹桥驱车前往第二站——思溪延村。思溪延村位于思口镇境内,当时建村者俞氏以(鱼)思念清溪水而名,村名自带诗意。
整个村落以明清古建筑为主,村落内以青石板铺地,古建群背靠青山,面临清溪和稻田,四周都是绿地。
其实逛了三个古村后不免觉得婺源的古村虽然各有千秋,但也大同小异。
江岭
中午时分结束了北线的两个景点,母亲想去江岭看梯田,虽然错过了油菜花季,但江岭也绝对值得一去。
江岭是婺源田园风光的代表。下了高速前往江岭,公路始终在山间盘旋,车可以直接上到最高点,然后检票后再驱车下行。
错过了油菜花季的缘故,一路畅通无阻,置身一号观景台,层层梯田绵如链似带,云在半山腰漂浮着,点缀着的粉墙黛瓦,构成了此行最为震撼的一副山水大作。
据说旺季从山脚开车到山顶堵车要3个小时,观景台上也是人满为患,不禁有点小确幸,因为此时的江岭,此时的山与水,田与屋似乎只属于自己。
晓起
离开江岭时间尚早,决定再去一个古村,于是沿途选择了晓起(中国茶文化第一村),据传唐乾年间,歙县篁墩汪万武逃乱,至此天刚破晓,只见青山环绕,绿水潺潺,地沃草肥,便搭草棚在此住下,取名“晓起”,亦是自带诗意。
作为最后一站,要带些伴手礼回家,首选自然是晓起皇菊。选了晓起神樟旁边的一家茶店,看着神樟,品着皇菊,接近尾声的旅行对青山绿水有太多的不舍。
小插曲是回程高速因指示不明确,居然逆行了,慌乱之中掉头下高速,询问收费站服务人员被告知说没事,依然心怀忐忑地度过了半个月再长舒了一口气。
退房退车,10点23分的高铁,时间刚好是我的生日日期。
一路向北,看过了山水,回归了麦田。对于生活,我们需要不停地抽离现实摆脱纷扰,去赴一场诗与远方的约,可是回过头来,柴米油盐要继续,鸡毛蒜皮要继续,苟且也要继续。毕竟仰望星空,需要脚踏实地。
评论(5)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