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云南秘境
在中国称得上秘境的,第一梯队中,除了疆藏的大部分地区以外,一定还有滇西南,这颗历史上的遗珠。
这段悠久的历史起源于唐朝。
作为滇藏茶马古道的起点,滇西南的几大重镇:西双版纳、临沧、思茅(普洱)因盛产优质的大叶青种茶叶,而声名大噪。
等不到漫长的雨季过去,云南的商人就带领满载茶叶的驼队,翻过泥泞的横断山脉,向遥远的藏区进发。
他们北上至剑川、丽江,经奔子栏前行到盐井,再沿澜沧江顺势行走,至西藏芒康、左贡,分两道前往西藏。
这是一段孤独的旅程,通常持续一年的时间,他们从西藏换回马匹和珍贵的药材,再踏着积雪从原路返回家乡。
这种古老的交易方式,被称为“茶马互市”。
2、高山村寨
90%以上的普洱茶原料,来源于版纳、临沧、思茅三大茶区。再往下细分成县、山、寨(村),一般来说,寨,是最小的单位。
这些寨子,一般都分布在海拔1200-1800米的山腰上,那里植被茂盛,雨量充沛,物产丰富,四季可见云海。
为了抵抗潮湿,南糯山拔马古寨的哈尼族人,用整根的圆木为基、整块的木板为栏,建起了干栏式建筑。
他们用木桩将一层架空,放置农具和车辆,饲养家禽;二层才是居所、厨房和茶室,还设有专门的茶叶炒房和晾晒阴干房。
炒制而成的普洱生茶,就在这最熟悉的环境下,接受时间带来的转化。
临沧茶区双江镇,因小黑江汇入澜沧江而得名,而小黑江上游的冰岛湖,则孕育了冰岛村——这个茶中贵族的所在地。
每年的3月,经过一个冬季的休养,茶树积蓄了丰富的能量。
拉祜族采茶人在凌晨5点就出发,去往古茶树生长的后山,确保在日出后的2个小时内完成采摘工作。
由于产量稀少,冰岛村数百棵的百年老茶树,享受了单独采摘、炒制、存放的优待,送到两千公里之外的达官贵人的手中。
上冰岛村的山路极为泥泞艰险,加上公路又常遭受山体滑坡的损坏,所以冰岛村至今还有马帮的踪影。
芒种过后的两个月内,居住在思茅茶区景迈山下的布朗族人,也在清晨开始了他们的工作。
他们将动身前往景迈万亩生态茶园中,寻找一种独特的植物——螃蟹脚。
这是一种寄生在乔木上的植物,形状类似螃蟹的节肢。晒干后的螃蟹脚性甘,可以煲汤、入药;也可以与普洱熟茶一同冲泡,中和温热。
它们隐藏在茶树的枝桠中,经常与苔藓、兰科、蕨类植物混杂在一起,位置捉摸不定,让这场搜寻工作变得活泼而有趣。
由于夏季的普洱茶苦涩单薄,所以农人渐渐不再制作夏茶;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来寻找螃蟹脚——这项茶山给予的奖励。
3、哈尼饮食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由于生存环境的特殊,西双版纳的哈尼族人极少种植蔬菜,而是去山间寻找野菜。
而真正考验他们的是冬季。虽然版纳地处亚热带,但是高山上的冬天,让野菜的生长速度放缓。
哈尼人尝试把野生的芭蕉树破开,得到中间最嫩的部分——芭蕉心,从此这美味的草本植物,便写进了哈尼人的食谱。
主食鸡肉稀饭,辅以臭菜炒鸡蛋、蕨菜焖鸡内脏、炒芭蕉心,这是哈尼族人招待宾客的最高礼节。
哈尼族的米酒,被视为是天神赐予的,所以无论红白喜事,开心或者难过,都要饮酒,酒便成了哈尼人饮食之首。
围坐在哈尼族的餐桌上,享用来自山野馈赠的同时,总会听到“雅哟”和“雅米”(意为男人和女人)用哈尼族的语言,唱起那首祝酒歌:
让我们一起举起/这杯醇香的酒/大家一起干了/祝愿大家健康快乐
加载更多
评论(1)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