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杜荀鹤
80年代还藏在深闺中的周庄,因为旅美画家陈逸飞一幅《故乡的回忆》,而走向世界,成为“东方的威尼斯”,坐拥“中国第一水乡”的称号,可以说周庄因桥而得以闻名!
“镇为泽国,四面环水,咫尺往来,皆须舟楫”。
周庄四面环水,处于澄湖,白蚬湖,淀山湖和南湖的怀抱之中,古称摇城,是春秋战国时期是吴王少子摇和汉越摇君的封地,又名贞丰里,南北市河、后巷河、中市河,四条河道流经古镇,形成"井"字形,构成了水乡的灵魂。
➭周庄古桥分布图
有河有街必有桥,周庄14座建自元明清的古桥,横跨在“井”字型的河道上,古镇被分割形成8条街道,旧民宅临港背河,桥上行人,桥下通舟,桥成为联结河道彼岸人家的纽带,粉墙黛瓦乌篷船、小桥流水古人家构成的周庄的形态。
如今的周庄依然桥桥相望,桥桥相连,一座座石拱桥,犹如飞虹架河道之上,坐在游船上,穿桥过洞,行舟换景,颇有情趣。
周庄的桥中,最出名的便是陈逸飞笔下的双桥、富安桥、贞丰桥、梯云桥(外婆桥)、福洪桥、太平桥。
01、富 安 桥
打卡指数:★★★★★
摄影指数:★★★★★
建造于1355年
富安桥是周庄最古老的桥,建于元朝,江南水乡仅存的立体型桥楼合壁建筑,桥楼临波拔起,遥遥相对,气势非凡,四角房屋相邻,小桥流水人家,清晨炊烟袅袅。
富安桥横跨南北市河,通南北市街,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由里人杨钟建,初系青石面无级。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嘉靖元年(1522年)再次重修,为单孔拱桥,桥长17.4米,宽3.8米,跨度6.6米。清咸丰五年(1855年)重修,改成花岗石,东西有级梯,中间为平面,刻有浮雕图案,桥身四角有桥楼,临波拔起,遥遥相对。
据说沈万三的弟弟沈万四,因不愿重蹈其哥哥与朱元璋作对最终被发配充军的覆辙,而主动捐钱为乡里做好事,修建过此桥,而改名富安桥。
富安桥上有五块江南一带罕见的武康石,较长的一块在桥东作为行人坐歇的栏杆石,一块用作桥阶,较短的三块铺在西桥堍。
武康石采自浙江德清县的山崖间,石面布有细小的蜂窝眼,颜色深赭,不易磨损,雨雪天也不打滑,几百年来不知走过了多少脚步,仍基本保持原状。
周庄最精华的夜景便在富安桥,张厅和沈厅分别坐落在富安桥的两侧。站立于富安桥头,两侧华灯初上,水面青雾弥漫,景色却各不相同,一侧视野开阔,一侧河道狭窄屋舍林立!
02、贞 丰 桥
打卡指数:★★★★☆
摄影指数:★★★★☆
建造于13世纪中叶
贞丰桥是一座三百多年的单孔石拱桥,位于中市河西口,连接贞丰弄和西湾街,周庄古名贞丰里,因而得名。
明崇帧七年(163年)重修,清雍正四年(1726年)重建,桥长12.2米,宽2.8米,跨径44米。该桥拱洞完整,石隙里有构杞,古意盎然。
贞丰桥畔屋三间,一角迷楼夜未央,酒不醉人人自醉,风光宜人还迷。
贞丰桥西侧有一小楼,曾经是南社成员柳亚子、陈去病、王大觉、费公直等人聚会的地方,人称"迷楼"。
如今贞丰桥和迷楼仍保存如初,一桥一楼,桥楼互衬,窗外波光桥影,舟楫往来,美不胜收。
03、太 平 桥
打卡指数:★★★★★
摄影指数:★★★★★
建造于1522 - 1566年
太平桥位于周庄古镇后港东口,连接城隍埭和蚬江街,为单孔石拱桥,桥梁刻有“莲座”图案,清初整修,桥身石缝里长着藤蔓,遮掩着石拱洞券,桥旁是沈体兰的旧宅。
小桥、流水、人家,灰墙、漏窗、篱笆,高低错落的民居,清清的流水,成为周庄建筑内涵最丰富的一角,日本女画家桥本心泉的《周庄的某一天》画的就是太平桥。
04、双 桥(世德桥+永安桥)
打卡指数:★★★★★
摄影指数:★★★★★
建造于1573-1679年
双桥建于明代,由位于周庄中心位置的世德和永安两桥组成,两桥相连,一圆一方,样子很像古代的钥匙,又称钥匙桥,因出现于旅美画家陈逸飞的油画《故乡的回忆》中而闻名。
石拱桥横跨南北市河,桥东端有石阶引桥,伸人街巷;石梁桥平架在银子浜口,桥洞仅能容小船通过,桥栏由麻条石建成。
站在市河一侧举目望去,钥匙形的双桥连同不远处的太平桥,一个全景镜头可以拍下市河上的三座古桥。
余秋雨曾经也赞叹到:“斑剥的青灰色像清晨的残梦,交错的双桥坚致而又苍老,没有比这个图像更能概括江南小镇的了,而又没有比这样的江南小镇更能象征故乡的了”。
05、全 功 桥
打卡指数:★★★☆☆
摄影指数:★★★☆☆
建造于1646年
加载更多
评论(0)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