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不时,不食”的说法。即按照节令吃东西,也是顺应自然,按身体的循环摄入食物。人们心里的祈祷与祝福,都蕴涵在那随节气变化而变化的吃食之中了。
泉州 的秋天自成一脉,藏在热情的气温里、郁郁葱葱的绿水鲜花里,也藏在各式各样的小吃里。吃食上的变化,仿佛是秋天在 泉州 最大的存在感。
城隍老街古早味
古早味是什么味儿?这个问题到现在我也说不清,就暂且把它当做“吃一口就能产生怀旧感”的味道吧。
这种古早味在 泉州 并不难寻,一条老街、一间门面不大的点心铺、沿街支起的小摊……只要钻进老城区,几乎处处都是古早味,时间的流淌在这里好像格外地缓慢。
而城隍庙老街就藏着这种暖暖人心的古早味。
清晨,老街上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十分具有感染力,是那种舒缓自在又富有生机的感觉。店家吆喝叫卖着,阿公阿嬷正在讨价还价,偶遇的邻居街坊闲话家常。姜母鸭店门口两排砂锅正“噗噗”地冒着热腾腾的蒸汽,香味早已飘满街头巷尾……
在这里,刚出锅的小吃是最受欢迎的。刚炸好的菜粿、甜粿,才出炉的八斗糕,边蒸边卖的肉馅芋圆……现摊的润饼皮放上刚炒好的润饼菜,加上浒苔、麻粩和香菜卷起包好,咬上一口你就知道其实咸和甜也可以很配。
如果这些小吃摊实在让你眼花缭乱,不知道该吃什么好,那不妨就在卤味大排档找个位子坐下,让老板先给你切一碟卤味,蘸着酱醋慢慢思考,顺便还能听邻座三杯小酒已下肚的大叔们话虎……
逛吃西街
西街除了古文化的之外,更不能错过的就是西街的美食。
第一家去的就是比较远近驰名的“亚佛润饼店”,润饼这小吃可是大有来头,各个蔬菜被润饼包裹在一起,象征着团团圆圆,因为蔬菜含有胡萝卜,表皮嫩白,因为这个特性也被称为“金包银”,寓意着招财进宝。每每逢年过节,闽南人都爱吃上一卷,以祈求来年能够行大运。
虽说很多新开的小店都经常喜欢打老字号的旗号,但是吴氏手工麻糍并不一样,他是一直被顾客认为是一家老字号,用手揉捏麻糍并不能称为手工制作,真正的手工是从始至终的。吴氏麻糍从糯米团子的制作到麻糍的包裹,每一步都是纯手工做的。
每个闽南的小伙伴都吃过妈妈或者爷爷奶奶煮的米粉汤,浓厚的汤头,撒上少许葱花,再加上一些闽南地区熟悉的配料。
从西街十字路口右边走进去一段距离,一眼就能看到这家面线糊,当我进去的时候,来到这里吃早餐的不少,一碗面线糊,稍微一尝,熟悉的老味道,虽然这是一碗小小的面线糊,可是它却承载了 泉州 人满满的家乡味和情怀。
山间泡茶,云顶炊烟
肉饼、炸海蛎、炸紫菜、炸芋头、地瓜叶、白萝卜丸子汤、炸醋肉。虽然这些都是家常普通菜,但是只要是在清源山”泡一壶铁观音,再点几样如上的小吃,一边欣赏清源山的美景,一边品味地道的清源小吃,是再惬意不过的事了。
加载更多
评论(1)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