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斗门取排山古村从清朝乾隆43年(1778)建村至今,已经有230余年的历史,是珠海市保存最完整的古村落。
在2012年,排山村就入选了“广东省第三批广东省古村落”。 来到这儿,最让我震撼的便是这三合夯土墙了。由这种墙面建造的房屋纵横交错在小巷中,历时几百年依旧坚固完好。
村前有一个大池塘,名为“月牙塘”,也叫“子孙塘”,寓意为聚水聚财的聚宝盆。
据《香山县志》记载:乾隆十九年(1754年),排山村谭氏一族由湖南省衡州来广东贸易,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迁居排山。
历经两百年风雨的侵袭,排山村整体上保留了清末民初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征。至今保存较好的古民居有70多栋。
村内现存夯土建筑有70多栋,为土夯泥墙,瓦木结构,每栋约70平方米。泥雕、砖雕、木雕点缀其间,雕龙画凤,生动别致。
排山村三合夯土墙的夯筑就地取材,沙土中掺入糯米浆和红糖浆等传统工艺夯筑。夯筑出来的墙体用料均匀、细腻、板结性强、颜色匀称、舒适。
虽经历200多年,这些夯土建筑保存基本完好,外观依然温润细腻,赏心悦目,排水等基本设施尚能正常发挥作用,足见其做工精细。
53间清朝时期建造的糯米墙古屋,是珠三角地区保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糯米墙古屋的村落。
排山村的夯土建筑充分体现当时建筑技术,是珠海地区夯土墙最具代表性的典型,岭南古建筑的瑰宝。
加载更多
评论(0)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