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跟我说,游历山水一般有三个境界来,最初的境界是“看山就是山,看水就是水”。如果把山看成了水,把水看成了山,那就是没有看了。没有看不等于不看,没有看是一种懒惰,不看,可能就是一份傲气。所以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说明你真看了,带着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也带着对旅行意义的认知,认真地看过面前的山山水水,你才算得上一个旅行者。
真看之后就有一些感悟,就会加进一些个人的主观东西,如想象、信念、色彩或者其它。这个时候就进入了“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境界。到达这个境界,是很惬意的,但又很辛苦,你必须抽象出来,与山水相融,物我两忘,收获“累并快乐”的愉悦。大多数文化人都到达了这个境界,尤其是富于想象的文化人,比如小说家或诗人。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那是什么呢?什么都是,什么都不是,或者“说是也是,说不是也不是”。
我看巨石山,便处于这样的境地。当我第三次进入这个旅游胜地的时候,我没把它看成一座山,我看到的全是石头。山脚下的那片菜子湖,也不是湖,而是一面镜子,它把巨石山照得通透,通透的巨石山依然还是石头。
看满山的石头是一种境界,看那些满山石头中的某个石头,又是另一种境界,比如看龙头峰,这是巨石山的最高峰,形如龙头而得名。当遥望这道山峰时,便有了“山”的概念,但是那道山峰是由几个巨石构成的,我就只看那几个石头了,那几个石头巧妙地堆积在一起,成了一个龙头的样子,这时山的概念在我心中慢慢地淡化。我又看到,那几块巨石都是独立的,可以各自分离开来,一旦分离开来,哪里还有龙头的模样?这个时候山的概念完全消失了,石头的概念建立起来,所以说看山不是山,而是石头。
本来这地方是叫做大龙山、小龙山的,它从西边的天柱山走过来,一路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当来到安庆这座美丽的江边城市的时候,它不想再走了,长江和菜子湖之间这片辽阔的土地温润而肥沃,于是它完全停下来,在此“安营扎寨”了。
不少人作过这样的追问:“大龙山、小龙山,多好听的名字呀?为什么要叫巨石山呢?”
妙就妙在这里,追问是对巨石山的另一种赞美,因为,在广袤的九州大地上,诸如称作“大小龙山”的,没有一千,也有八百,唯有“巨石山”别开生面。
巨石山的石头从第一次登山的时候起,我就给它们铺上了一层色彩,我说所有的山石都是女娲补天的时候落下来的。还说:
女娲去了哪里?
补天的石头扔了一地,
雨水还是漏了下来。
你看,这就是所有游历者进入第二个境界的烦恼,生生地把一座山拆开来,拆成一块一块的石头,然后又把所有的石头,一块一块地拼凑起来,拼凑成巨石山。如同玩积木,颠扑反复,让山和石头的概念作抽象的转换,这种转换的意义在于丰富了我们的思想。
这样的思想,恐怕也只有在巨石山上才得以形成。
如果你想要丰富更多的思想,而不是走进烦恼,那么你就继续在巨石山上走下去,让我带你进入第三个境界。
朋友说:第三个境界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报告文学会会员、安庆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先后在《清明》、《安徽文学》、《阳光》、《上海故事》和《安徽日报》、《安庆日报》、《安庆晚报》、《合肥晚报》、《新安晚报》等报刊上发表文学作品。
出版著作有《浪迹精魂》、《逸庄》、《我把诗歌送给你》、《潜山玉》、《黄铺模式》和《山水田园铺锦绣》等,主编《潜山文选》。
多次获得各级主流平台的文学奖项和科技奖项。
评论(0)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