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四人各司其职,我和张老师负责攻略和摄影、王老师掌舵,林总主要沟通、财务和应酬。
最后原计划三天两夜的旅程,因为中途喝酒耽误,临时增加了一夜。最后开销total 2496元(含油费),平均每人624元。
先来个我的背影镇楼
坐骑
王老师的座驾——比亚迪唐、
住宿
D1、 惠安 金钳大酒店(四星级酒店)
D2、 德化 龙腾酒店(三星级酒店)
D3、 永春 亚洲 酒店(四星级酒店)
沿途拜访非遗技艺汇总
衙口花生制作技艺(省级非遗)
水密隔舱福船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
瓷画技艺(县级非遗)
德化 瓷烧技艺(国家级非遗)
永春 咯摊(县级非遗)
永春 醋猪脚(县级非遗)
【D1】厦门-晋江-石狮-惠安
福全古城
福全古城
第一天的行程主要沿着海岸线北上,临出发前得知市区 晋江 有一例特殊那啥,临时改变行程,取消 晋江 市区与南安行程,将第一站改为 晋江 金井的福全古城,由 厦门 出发沿着沈海高速约1个小时便到了 晋江 福全古城,古称福全所,始建于1387年,这是一座现存明代卫所制度下保存相对完整的所城,在当时可是与中左所( 厦门 古称)、 金门 所、高浦所( 厦门 杏林)同属于 永宁 卫下辖的五所之一。
现存夯土城基遗址长约2000米、宽5米,现存西门迎恩门以及北门,其中北门另设瓮城。城中多是石头房屋,也是 晋江 地区一大特色,目前尚保留较多完好古建筑,如宋代的留从效庙、明代摩崖石刻等,在城中制高点关帝庙一侧有一奇洞,需俯身方可进入,可容三人,洞中另有一小口正对海面,山风海风于此相遇,阴凉无比,而海边耸立的发电风车也是一大亮点。
迎恩门前有免费停车场,汽车可进入城中,不过城中道路狭窄拐角多,有时候需要多捣鼓几下。
福建 省 晋江 市金井镇福全村
游览时间:1-2小时
💰门票:免费
深沪美食
离开福全古城计划前往衙口吃午饭,中途会经过深沪镇,一个有着海底古森林的地方。此时已近正午,饥肠辘辘的一行人决定在镇子里先垫垫肚子。提起深沪美食,最出名的莫过于拳头母,一种以猪瘦肉和猪肉筋制成的大丸子,长相酷似拳头,因此得名。和肉丸一样用高汤煮开,吃的时候剪成小块,因为有肉筋的缘故,比起丸子更加Q弹。
路过的在这家大井头正宗肉粽壶仔饭除了拳头母,还有马鲛鱼羹以及壶仔饭,可惜壶仔饭售罄了,只好要了一份肉粽解解馋,肉粽相对于 厦门 的更加粘稠一些,口感很是不错。
马鲛鱼羹也是深沪镇的特产,马鲛鱼又名鲅鱼,这种鱼骨刺少,味道鲜美,民间有“山上鹧鸪獐,海里马鲛鱼”的赞誉,马鲛鱼肉做成鱼泥,再拌入闽南地区常用的地瓜粉,煮熟之后再勾芡成羹,吃起来保有鱼肉的鲜美,又有鱼羹的口感,特别美味。
施琅故里-衙口
施琅故里-衙口
从深沪镇到衙口村并不算远,衙口是明末清初 靖海 侯施琅的故乡,和郑 成功 一样收复 台湾 的名将,只不过阵营不同罢了,关于他们的恩怨情仇暂且不提,来衙口的目的有三,一是参观国 保靖 海侯府以及省保施氏大宗祠。二是吃传说中的衙口美食,三是非遗花生制作技艺。
遗憾的是,来到 靖海侯府,由于特殊原因并未开放。据说侯府为五开三进的闽南古厝,有大小房间60余间,绕着建筑走了一圈,都能感受到那种恢宏的气势。施氏大宗祠同样也没有开放。
两座建筑之中的小巷弄倒是个不错的拍照地。
回去的路上经过 永兴 花生厂,同样是铁将军把门, 永兴 花生厂创于1924年,初为“ 永兴 记”,由衙口人施能计创办,衙口花生是一种经过多道工序煮熟的花生,可以现吃也可以当做礼品馈赠亲朋。回到衙口村口的牌坊找到当地居民询问,得知此非遗认证为衙口花生制作技艺,为第五批省级非遗传统技艺,衙口这里的家家户户基本上都会制作这种花生,正巧街头有一家售卖 永兴 花生的小铺正在制作花生,便与店家闲聊了一会,店家也很热情做了介绍,算是弥补了遗憾。
靖海侯府没能进去也为下一次 泉州 行留了个念想。
靖海侯府
泉州 市 晋江 市龙湖镇衙口村
门票:免费
衙口美食
衙口美食
从深沪镇到衙口村并不远,作为一个拥有滨海度假区、重点历史古建筑、非遗技艺以及众多美食的小村落,衙口真的很适合做旅游,太推荐给大家了。衙口的美食有一个特点就是集中,从村口牌坊开始两侧都美食,一家连着一家,我们四个男生就这样一家家吃过去。到了第五家实在吃不动了,就此作罢。
超群芋圆店,一家传承了三代的老店。已经快午后二时,店内依然是人声鼎沸,一座难求。去之前一直以为芋圆是甜口的,还嘀咕着午饭怎么吃这个,到了才发现这个芋圆可是包着肉馅的,吃的时候从热腾腾的锅中捞出,细细剪开,再撒上花生粉,口感软糯,外甜里咸。还有一个就是瘦肉汤,用不锈钢杯炖肉,很有小时候的感觉,汤头清澈甘甜,以至于朋友回程的路上还一直心心念这一口汤。
纯炳肉羹汤,走进店内看到墙上挂满的奖牌就知道有多火,原本就想试一下肉羹汤的,结果不由自主点了一堆,炸猪扒也上了,若不是花生汤只能打包回去煮,都想来一份了。老板娘非常热情,一边吃着一边唠嗑,然后把鸡卷也点了。肉羹汤里的肉羹分量很大,肉羹脆鲜,汤头也很不错。猪扒看起来像西式猪扒,吃起来完全不一样,外脆里嫩,老板娘说因为是鲜肉不是外面那种做好的,难怪能得奖。鸡卷其实就是 厦门 叫五香卷的东西,很脆很香。
阿菇润饼菜, 厦门 叫薄饼, 泉州 则称为润饼,这家阿菇润饼菜不一样的地方是包进去了一整根的麻粩,麻粩也是一种闽 南特 产,脆脆的,香香的,然后在麻粩之上堆上润饼菜,最后卷起来,全部都是在店门口的小屋现做。已经吃了两家店的我们,惊呆了。不过一吃起来就停不下口了。
强记肉粽店走到他们家其实已经吃不太下了,四个人点了一个粽子、一碗肉燕汤,据说他们家以前就是叫老字号肉粽肉燕,粽子有大小之分,里面的馅料种类很多,吃起来也是糯糯的,肉燕里面包了黑木耳,脆脆的,汤底是排骨炖萝卜,萝卜也会跟着肉燕同呈,粉肠汤也是如此。掌柜说,搭配他们家的辣椒酒更好,辣椒酒也是第一次听说,味道还蛮独特。
清坦猪肉粕猪肉粕据说是 泉州 人小时候的回忆, 厦门 是少见的,看型制是三层肉炸出来的模样,咬一口感觉能出肉油,肉质干香,肥肉和瘦肉的口感不一样,当成小零食确实不错。
停车的话位置不多,很多人停在村口大榕树下,街道两边也有一些。
小岞狗仔尾与风车岛
小岞狗仔尾与风车岛
离开 晋江 石狮 ,往北进入 惠安 境内,小时候走在 厦门 街头,总能看到蓝花巾黑裤子还露出肚脐的 惠安 女在摆摊售卖特产,时代变迁,这些年 厦门 就几乎看不到了。
小岞,位于 惠安 东部,是一个狭长的半岛,一进入小岞,村民、路人很多都是熟悉的 惠安 女打扮,只不过大多上了年纪。来小岞原本只是为了风车岛,不想却闯进了一个没有人的天堂。
小岞美术馆没有开放,余下的时间开着车沿着小岞半岛下半部分探险,首先来到的港湾一号营销中心附近,看到的是大片的海草与天海相连,有一种草原的感觉,好奇这种草是怎么在海里存活下来的。
继续往前穿过羊尾山,来到 惠安县水产公司门前,一下车一股鱼腥味扑面而来,没有游人只有渔民在劳作,边上的鸭群也跟着渔民讨要小鱼虾,不远处的渔船上偶尔能见 惠安 女搏浪大海。这种淳朴自然的画面已经许久没有见到了,建议傍晚来这里,感觉很不错。
水产公司再往前就看到狗仔尾旅游风景区,个人认为这里绝对是一个拍照圣地,说是风景区,完全没有游人,进码头时一个画风很诙谐的骷髅就吸引了我们,码头的尽头是大牛屿,左侧是蔚蓝的大海,右边的港湾和民居在夕阳映照下竟然有一种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既视感。在这里一直等到日落,如果评选最美 福建 夕阳,这里应该能拍得上号吧?不过海风很大,游玩还是要注意安全,朋友眼镜在这里阵亡了,当然最好也不要戴帽子穿裙子来这里。
离开狗仔尾穿越 小岞镇 子是个很痛苦的过程,路窄人多,有时候需要前后捣鼓几次才能勉强通过,花了很长的时间才顺利逃出,开这段路的朋友感慨是一段难忘的人生经历,开车不建议入镇。
几经折腾总算逃离,大部分游人都会选择在环岛北路的后内沙滩看风车,我们直接将车开到了后澳宫附近的海湾,此时,天色已晚,头上就是巨大的风车,不停地闪着光,渔船陆续通过风车岛返回港湾,蒙蒙夜色下一片宁静祥和。
狗仔尾旅游风景区、风车岛、 惠安 县水产公司
门票:免费
Tips:小岞公共卫生间比较少,环岛北路一些私人旅游开发的厕所要收费。开车不要从半岛南部入镇穿越北路,即使导航告诉你有路,海边风大,注意安全,不是专业人员不要爬上码头的围栏。傍晚,夕阳会出现在大牛屿右侧,可以拍出很棒的剪影照。
惠安金钳国际酒店
第一晚入住 惠安 金钳大酒店,离风车岛并不算太远,是 惠安 为数不多的四星酒店之一,给了海景房离海还是蛮远得,算是个村景房吧,村子的后面才是海,还能看到风车,景色不错,客房蛮大的,送了欢迎水果,停车方便。第二天的自助早餐也蛮丰盛的。
金钳大酒店不在 惠安 县城,所以周边除了快餐小炒,边上这家糊涂餐馆住店的客人都选择来这里吃夜宵,做的乡村柴火鸡还蛮好吃的,劳累了一天,小酌一哈。
【D2】惠安-泉港-德化
国家非遗海丝福船博物馆
国家非遗海丝福船博物馆
享用完酒店自助早餐就该出发了,今天的行程继续北上 泉港区 , 惠安 到泉港非常近,不一会就按照导航标注的地点来到了国家非遗海丝福船博物馆,咦!怎么是块空地,赶紧到边上加油站问询,加油站的小姑娘用已经近乎听不懂的闽南话告诉我们,“还没建呢”,并且指点我们到峰尾古城的打银村,“那边可以看到造船”,小姑娘说。
重新设定导航找到位于峰尾镇打银村的国家非遗福船传承中心,一座屹立在海边的高楼,停好车我们惊讶地发现,大楼正在翻修!正黯然神伤准备离去之时,突然有个人朝我们走来,问明来意之后,表示愿意带我们到大楼底下临时的办公场所参观,来者便是中心主任林配宗,真是运气爆棚,朋友笑称未来的非遗馆长替我们讲解呢,还是独家的,要好好珍惜。
在中心,林主任向我们展示了福船的国家级非遗证书以及各种获奖奖牌,在临时的空间里,各种大小展品排列比较密集,而尺寸较大的福船也被其他博物馆借去展览了,几位老人正在制作缩小版的福船模型,全是手工制作。林主任说,等中心修缮完毕便会改善许多。
福船是 中国 四大古船之一,有很悠久的历史,在明朝初期,能适用于远洋航行的尖底船只有福船,再加上独特的水密隔舱设计,能够加强船身在风浪中的抗冲击力。因此福船也是当年郑和下西洋时混合船队的主力船型。福船的设计精美,船身还会绘上红黄蓝绿黑白几种组成的图案,点上“眼睛”。在闽南沿海现在还多能见到同款图案小渔船。但是大型的多桅风帆福船已经很少见了。
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最早的技艺传承保护牵头人便是林配宗主任,因为从小在造船氛围中长大,虽然母亲一系是造船世家,自己也很喜欢摆弄这些,却因为“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家规,无法传承而选择了出海,在大海中摸爬滚打多年归来,偶然发现村里掌握传统福船造船技艺的人越来越少了,而传统福船也在时代浪潮的革新中失去竞争力,慢慢退出历史舞台。林主任痛心疾首,逐一拜访还健在的老匠人,希望用影像和手书记录下这项技艺,以便后人整理传承。
和其他行业不一样,“说要造船,他们几个老人聚在一起喝几杯茶,抽几根烟,商量几个晚上,然后就开工了,根本就不需要图纸,全是凭经验和手艺,而且也不识字,传承起来非常困难。”林主任说。
目前 泉州 福船制作传承中心即将修缮完毕,位于泉港的国家非遗海丝福船博物馆也将开工,同时在 福州 三坊七巷也有福船文化馆展出展品,“未来合适的时候会考虑制作一艘1:1比例的福船下海展示。”林主任说。
泉州福船制作传承中心
地址: 泉州 市 泉港区 峰尾镇诚平村卧佛旁
门票:免费
峰尾卧佛
峰尾卧佛
临别时,林主任告诉我们可以到山下的滩涂一睹峰尾卧佛的风采,是不久前才发现的自然景观。沿着福船后面的小路一路往下开,再步行一小段便来了到滩涂,在岸上看了半天没有看到,下到滩涂果然一尊头戴冠的半身躺佛出现在面前,面部轮廓明显,惟妙惟肖。据说这片沙滩还有佛手石、螃蟹石等,可惜没有找到,到是我们几个在另一个角度发现卧佛上的一个小和尚,不知道是不是首次发现?像不像大家说看看嘛。
泉港美食
泉港美食
从泉港峰尾古城出来已近中午,一边驾车,一边搜寻美食,另一位朋友则已经在计划明天的行程,四个人出行还是比较合理的,各自分工,各司其职。
说起泉港美食,泉港浮粿和涂岭猪脚一定是不容错过的,那么到底哪一家好吃正宗呢?我们也不知道,说走就走来不及做攻略的我们,随便搜了几家评价不错又顺路的就上了,毕竟肚子饿得咕咕叫。泉港对于美食店的推荐实在太少了,很多只写美食不写店名,花了不少时间在搜索和问路,还好遇到的路人都很友好。
第一家来到位于郭厝村的郭厝姐妹浮粿,在路上的时候朋友笑称,不会像《非诚勿扰》里那四姐妹居酒屋这么爆笑吧。到了店里,我的天呐,人家可不只是四姐妹,五姐妹了都!而且个个风华正茂,五姐妹的妈妈也很好客健谈,一个个介绍她的女儿,此时此刻有一种唐僧师徒来到高老庄的感觉,那必须得坐下来多点一些东西吃咯,毕竟好久没有吃油炸食品了。
于是除了浮粿又多了鳗浮、蛏羹,朋友还在心心念 晋江 的瘦肉汤,这里也有瘦肉汤,上一碗。等待的过程看到墙壁上当地媒体 和美 食家的推荐,应该是不会踩雷吧。
浮粿,是泉港地区的特色,类似于 厦门 的海蛎饼,属于炸物,一般炸成六角型的,雪花状。据说还有硬的和软的两种,里面包的馅料就是海蛎、瘦肉,表皮是地瓜粉与米粒等等。刚出炉的浮粿非常香,本就喜欢海蛎饼的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海蛎感觉分量不多,后面查了原来是因为C9的原因海蛎不好买到了,如果海蛎更丰富,那味道要有多美?
鳗浮也是有特色的小吃,吃了各种浮,我总算明白了,浮在当地就是炸的意思,炸物在油锅里浮起来了,是不是很形象?鳗浮采用的是切段的鳗鱼,骨刺较少,腌制好的鳗鱼炸至七分熟放凉再炸第二遍,就成了外酥里嫩的鳗鱼炸了,吃起来竟然与鲨鱼炸有异曲同工之妙,鱼肉松软很是好吃。
店里也有各种羹,比较少见的是蛏羹,老蛏去壳取肉与蔬菜同熬成羹,蛏汁的鲜美融入到浓稠的羹中,每一口都是精华,蛏肉也很美味。相比起海蛎羹,我更能接受这一口。而朋友的瘦肉汤则是加了酒的,和想象中不一样,他有点接受不来现实,眼睁睁看着我们喝完他面前这碗汤。
在郭厝村可不能逗留太久,还有其他美食等着我们呢。一路飞驰前往南埔镇,寻找传说中的九层糕和园子汤,在菜市场溜达了一圈也没有找到,问了一下路边卖炸猪皮阿婆,告诉我们园子汤上午才有啊,你们要吃吗?我煮给你们吃,泉港人民真是太热情了,不过也不敢劳烦老人家,直接去下一站涂岭。
一样是一路打听来到这家涂岭细竹饭店,就在大道上非常顺路,停好车进去,墙上的牌匾显示这家店曾拿过某年度金牌猪脚奖。好,就你了!几个人合计着来一个涂岭猪脚就好了,你没有看错,一个。老板娘过来问了句“几个人呀?”答:4个。就在我们还在等老板娘拿菜单的时候,齐刷刷上来一盆猪脚、两个菜、还有白米饭,老板娘很热情地说,还有一个菜马上好,这可把我们惊呆了!
和老板娘闲聊中得知,原来这家饭店不需要点菜,是按着人头算的,四个人就上四个人的量,老板娘安排的,一个人过来还不给做呢。本着来都来了,那就吃吧的原则开动起来。涂岭猪脚声名远扬,为此当地还举办一年一度的猪脚节。涂岭猪脚是以白糖生姜等调料与猪脚同煮,或炖或煲,约30-60分钟,煮到猪脚入味,皮弹肉嫩,入口即化,加上小鱿鱼干的做法和 厦门 这边也很像,口味真的没得说,即使汤汁浇饭都觉得香,还有一个带鱼也很不错。
在细竹饭店直接把我们吃趴下了,个个摸着肚子吐泡泡,下一家吃什么?不存在的,寻味泉港就此完结吧。稍做休整奔赴 樟脚村 ,一个十年前就想去的美丽小山村。
途经一块很奇怪的石头,有在地的小伙伴知道这个是什么吗?
樟脚村
七彩石屋古民居樟脚村
从涂岭镇走县道313到 樟脚村 只要20分钟,11公里的路程有三分之一是山路,不过大 泉州 地区的路况还算不错,并没有什么难度。
樟脚村 名字的由来源自于村口那株700岁的大 樟树 ,爬到树上,整个村子如同在 樟树 脚下。当然,不管是你自己还是村里人都不希望有人爬上去吧,况且来 樟脚村 的人更多的是冲着那五色石头磊成的古民居群来的。因为这些彩色石头, 樟脚村 也被称为“油画村”。
进到村里遇到的一件麻烦事就是没地方停车,很多村民把他们家的院子开放给游客,每部车收费10元,往上开了一段确信无处停车之后也只能从了这些揽客的阿婆了。面对着大 樟树 ,左边是田野步道,一派田园景象,若不是天气炎热,走走也是不错的。而右边的小巷子穿进去找到一片甘蔗田,甘蔗田往后便见着那些石头房子了。
整个 樟脚村 的面积其实不大,一圈下来20分钟便可以走完,这些石头民居比较特别的一点就是依山而建,错落有致,似乎在建筑上并没有什么讲究,朝向也很随意,一户人家建好之后,另一户人家的大门可能就在你的屋顶或阳台上,立体感很强烈,加上偶尔探出的藤蔓,色彩很协调,拍出来的照片自然也好看。
如今的 樟脚村 已经把这些老建筑的居民迁出,房屋腾空重新修缮了,现在每个房屋都可以随意进入参观。有茶室入驻,走累的话可以停下来喝杯野茶,逗逗猫。村民还是比较热情的,会拿出自家种植的香蕉或龙眼售卖,阿婆也不例外。后山的手工豆皮据说挺有名,一路沿着路标箭头寻去,竟越走越慌,村民说还得走上一段,作罢。
仔细对比以前的照片,现在的 樟脚村 四周多了许多现代化的房屋,据说村民有了钱,便推倒一些石 头屋 也起了高楼,这些现代化元素不时就会闯进镜头和视线,破坏了原有的意境,有点可惜,而空荡荡的古民居群似乎也少了一些生活的气息。
意外见到几位乘凉的老人,询问得知这几位老人原来都住在这里,现在搬去附近的新屋了,来这里乘凉小聚,可能更多的是对这些老时光的眷恋吧。
樟脚村
地址: 泉州 市 泉港区 涂岭镇 樟脚村
门票:免费
夕拾山房
走累了到村口的夕拾山房小憩,在一座石 头屋 中,女主人的母亲和一位可爱的小姑娘热情招待我们,一壶当地特色野茶,几只喵,可以一坐就是一下午。女主人是一位小清新旅者,从照片中看到棉麻衣物胶片风,印象深刻。
德化 县是 泉州 最北部的地区,与 三明 的 大田 、 尤溪 接壤。不这次行程不能离开 泉州 境,因此从 莆田 仙游 上高 速就不可行了,走沈海高速回 泉州 环城高速接泉南高速,里程数和时间差不多,路况也较好,约1小时50分钟。
当晚入住 德化 龙腾酒店,在就 德化 县城最繁华处,龙腾酒店是 德化 三星级酒店,开业很多年了,设施比较老化,不过该有的还是有的,早餐比较简单,好在附近小吃也挺多,吃喝玩乐不愁。刚办好入住手续,上古陶瓷的卢总已经在酒店的宴会厅摆下一桌丰盛宴席等着我们,当然酒也没少喝,最后怎么回的房间大家也都忘了。
【D3】 德化-永春
德化
德化 县是与 景德镇 齐名的 中国 瓷都,在这里行走最大的感触就是到处都是陶瓷店、陶瓷厂,甚至还有陶瓷学院。 德化 也是目前我国的三大古瓷都之一,包括月记窖在内始建于明清时期的龙窖现存还有三座。走在街上,路人讨论最多的就是陶瓷,感觉整个县都是围绕陶瓷在运转。而我们此行便是要拜访几位与陶瓷有关的匠人。
德化 多山,一进入 德化 境内便感受到不停地上坡下坡,哪怕在县城也是如此。到了 德化 遇到的一件棘手的事情就是酒店都满房了,这让我们十分纳闷。最后还是在上古陶瓷卢华禹卢总的帮助下,联系了两间客房给我们,才不至于露宿街头。原来这几天石牛山景区开园活动,整个 德化 都酒店都爆满了,全是来踩第一波的游客。
瓷都德化的匠人匠心
上古陶瓷
在卢总的盛情邀请下参观上古陶瓷的制瓷工艺,来到刚乔迁的六层厂房,未来会建成生产销售展示和体验一体的陶瓷文化园。在园区内看到从瓷泥到瓷器的整个流程,别小看这样一个小小的茶杯,每一件 成功 的作品都是需要不停地计算、调整最后才能定型,一点点材料成分、时间、温度的变化都会对最终成品产生影响,整个制作过程需要极大的耐心和丰富的经验,也很耗时,整个过程卢总都做了精彩详细的介绍。而瓷器上的纹理画作也是瓷器本身的一大魅力。
瓷画非遗传承人——林晓芳
因此来上古陶瓷还有一大目的就是为了拜访 德化 县级瓷画非遗第八代传承人林晓芳女士,国家一级技师,目前在上古陶瓷担任瓷画主创与指导。在 德化 新秀园也有自己的工作室“肃雅堂”。
烧制到陶瓷里的图案,都要根据陶瓷的形制,首先在纸上画出底版,再根据底版绘制到瓷器上,这便是瓷画。林家从事瓷画最早于乾隆时期,林家先祖林明俊于 德化 成立的“金陞瓷”,当时是制作以瓷画为主的出口陶瓷。
之后林女士的祖父林质彬接过衣钵,被称为“ 福建 首位陶瓷彩画艺人”,代表作《雪景》被 福建 省博物馆永久收藏,《寒雪初下》更是被编入了 景德镇 陶瓷学院教材。其父亲、叔伯都是 德化 有名的陶瓷名家。现在林晓芳个人工作室“肃雅堂”还展有清末至今林氏一门的作品以及珍贵手稿。
仟信慈艺——苏巧龙
刚好知名设计师苏巧龙老师也在,一并走访他的仟信慈艺展馆,苏巧龙老师专注于陶瓷设计,很多作品被全国各地多家博物馆收藏了。这个私人展馆可是不太容易见到的,除了自己的作品,还有一些名人的作品在这里展出,真是大开眼界。我觉得吧,来这种展馆不太适合带孩子,特别是熊孩子,就怕碰坏了真赔不起了。
德化美食
原本预计在 德化 半天的行程,热情的 德化 朋友这可不乐意了,丰盛的两顿特色农家菜以及各种颜色的酒,三两下就把我们喝趴下去了,掌舵的王老师还丢了一块镜片,以至于后来晚上开车也戴着墨镜,这是后话。不过龙腾大酒店和佬农庄的菜烧的确实不错, 德化 除了红菇、黑兔、黑鸡、黑猪以及苦菜汤,其实每样菜都很符合我们的口味。
永春美食
永春美食
晕乎乎地在 德化 多呆了小半天,以至于后面 永春 、 安溪 以及南安来不及去了,只能留待他日,当晚星夜启程返回 厦门 ,想想来了 永春 怎么能不去试下咯摊呢?于是驶向 永春 蓬壶,寻思着吃完咯摊正好从此处 上高 速,也不会太绕路,而且蓬壶还有相当有名的肉羹汤。
可能是老天被我们这些吃货感动,一路上又是大风又是大雨的,还有那蜿蜒曲折的国道,好不容易到了蓬壶镇,蓬壶老牌肉羹汤说是七点就已经打烊了,好在镇子到处都是咯摊,找了家人多的但是很简陋的咯摊打打牙祭。不过锅底上来后,王老师,也就是 永春 女婿却连连摇头,这一锅清水飘着豆腐泡,在他看来似乎不太正宗,一行人吃起来自然也没有味道。
原来啊,咯摊是 永春 五里街镇的一种类似火锅的小吃,有猪肉、牛肉好几种,当然也有这种简配的快餐式,不过吃也吃了,就当打卡了。吃罢便往高速路口行进。
不知道是不是上天怜悯,雨越下越大,高速路口竟然封闭了。俗话说下雨天留客天,几个人一商量,干脆在 永春 多呆一晚再走吧,(其实也是怕王老师晚上戴着墨镜开车着实危险哈)。而且还可以顺道去五里街一品正宗咯摊。路上经过了香都达埔,这里的 永春 篾香非常有名,还有心心念的达埔麻粩,可惜雨实在太大了,眼睁睁看着一家家麻粩咻地一下过去,完全下不去车来买了。
阿炳牛肉咯摊是 永春 朋友推荐的,去之前就已经打电话安排好。到五里街的时候,这地方竟然完全没下过雨,八点多小城镇街上就没有人了,到店里老板把准备好的菜摆了满满一桌。牛肉咯摊是深色的,牛肉大块,热腾腾地捞出来,鲜嫩多汁,果然名不虚传。这锅锅底还可以拿来汆烫其他食材,非常美味。
众所周知, 永春 的老醋是非常有名的,源自于北宋初年,是与 镇江 香醋、 山西 老陈醋、保宁醋齐名的 中国 四 大名 醋,因此来 永春 ,这道 永春 老醋制作的醋猪脚一定不容错过,这猪脚就是用 永春 老醋熬到软烂,吃起来的感觉便是从酸到甜最后到香,非常美妙。还有 永春 的千年好酒一都红酒,尝一口肚子就暖暖的。除了这些还有爆炒猪舌也是这家店的一大特色。
酒足饭饱找了个落脚的酒店,顺便打包了 永春 的甜米酒,甜甜的米酒可以当成饮料,不会喝酒的人也可以喝,大块的酒糟也不能浪费,必须吃了。
永春亚洲酒店
永春 亚洲 酒店距离五里桥不远,不一会就到了,酒店就位于桃溪边上,从酒店可以远眺 永春 县城,天气晴朗的时候,感觉还是蛮好的,客房也比较大,停车方便。
【D4】永春-厦门
安溪
由于几位老师今天都有安排,一大早必须得往 厦门 赶了,到酒店吃了自助早餐,竟然还有花生汤,必须来一碗的。从 永春 到 厦门 车程约两个小时,途中会经过 安溪 地界,也算是打了个卡,不过 安溪 有名的豆干、茶叶服务区没有,那么就以福建高速标配的光饼结束本次自驾之旅吧。一路上两侧都是崇山峻岭,风景也算秀美,几个人约定待到采茶季,再到 安溪 弥补一下这次的遗憾。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