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自述: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物质条件虽然差,人们却好像更懂得珍惜和宝贝所拥有的东西。每天的日子相对纯粹许多,并且更容易在生活中获得想象力和创造力。而我们生活在一个衣食无忧的社会,物质丰盛了,精神反倒变的匮乏,不断地填补欲望的缺口,造成了很多时间、空间、物品的浪费,也导致了更多垃圾的产生。古人说“役物,而不是役于物”,这是内心的自足,不是向外抓取,而是向内探寻。
玛御谷新故乡达人活动的发起,正是主张“有品质的简朴,有节制的丰盛”。我们邀请了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珠宝学院(以下简称滇西大珠宝学院)的学生们,用天然的原材料和脑洞无限的创意,在山谷挥洒自己的想象力和激情,让小镇呈现更加简朴、安静、自然、自足的氛围。
对于滇西大珠宝学院的学生们来说这或许是一个很好的展示平台,而对于小镇来说,是青春活力的注入,也是为居住在小镇的人提供很好的榜样。或许一些废弃物做二次改造以后,让我们对生活中的物品会有更多的启示,废旧物经过再次创作、艺术化后,变成了另一种日常所要用到的工具、装饰品。
少一点垃圾制造,多一点变废为宝,我们将更热爱生活,居住环境也因此变得更美好。
玛御谷新故乡计划持续进行着,滇西大珠宝学院的学生们从11月29日“开工”以来,逐渐为小镇里看似不起眼的角落,增添了一些新“玩意”,山谷正慢慢向着更美好发生。
回归自然,找寻最天然的材料
因为好奇,所以探索,因为热爱,所以付诸行动。如果说新故乡计划是小镇绘制的蓝图,珠宝艺术学院的大学生们就是绘制蓝图的颜料。11月6日,创作达人们在小镇开始了第一次的环境观察。
小镇一直秉持着与自然融合、共生、分享的建设理念,所以小镇内的建筑元素几乎来自于大自然,比如火山石、木头、柱状节理,或许是对理念文化的认可和不谋而合,创作达人们在小镇短短的时间内就迸发出了许多灵感。历经三个周末的创意碰撞,不断地绘画创作、修改精进,很多概念性的装置模样,已经有了雏形,接下来就是实地取材,开始手工制作、改造。
11月29日,第一次上山“捡漏、搬运”,各种自然断掉的、被水冲刷的浮木都被一一“收入囊中”。创作达人们两两搭档,共同协作,整个队伍在原材料采集中随时调整合作模式,好像每个人都能很自然地与其他人搭配起来,因为心想着同一件事,彼此变得更加密切。刘队长说:“我也不知道为啥,大家直接就开始干起活来,几乎没有分歧,好像有用不完的精力和激情。”正是因为知道在做的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所以大家没有杂念,少了很多顾虑,事情的进展也尤其顺利。
回归质朴,赋予平常生活更多意义
艺术,能引领我们脱离庸常,疗愈自我,滋养生活。新故乡达人创作计划的目的不仅是让玛御谷各个角落有艺术文化的渗透,让更多“变废为宝”的行动疗愈这片土地,也是创作达人们自我的探索,让心智涌流,让创造力和生命力自我更新、自我成长。
创作达人们在玛御谷的第三周,冬天已经完全来临,秋收冬藏,万物开始“收敛”起来,正在为春天的繁茂蓄势。小镇道路两边的银杏叶渐渐掉落,无边落木萧萧下,这些都为他们的创意提供了无限的遐想。一片一片堆叠起来的银杏叶变成了一朵朵金黄的玫瑰,掉在地上的松木正在规划成垃圾桶,蕨则变成了装点的小景,看似无用和废弃的天然原材料,经过认真的思考和艺术的升华,变得灵动有趣。
当我们的心奔赴美好时,一切辛苦都变得不足一提。创作达人们一遍又一遍的修改方案,一根又一根的锯着断木,一次又一次的打磨木片,手上因为锯木而长的水泡在此刻黯然失色、滴落的汗水也变得甜美,山谷因为这群可爱又认真的孩子而更有温度。
加载更多
评论(0)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