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对我来说,毫不陌生,尽管出生和成长都在南方,但总感觉造物主在创造我的时候,顺手拿了一瓶tag为「东北」的灵魂粉末,撒入我的生命之盆。
以至于我每次游历东北,都有种回家的感觉。
它还有着一股神奇的力量,一旦我踏上那片土地,就能自动切换成 东北口音的普通话,以及迅速适应冬天室外和室内的巨大温差。
前三次不同时节的东北之行,让我领略了茫茫林海、千里沃野的壮丽。
如今我第四次造访白山黑水,又特意挑在寒冬腊月,则是怀揣着「极致中国行」的人生新目标,一路北上,直抵中国境内的最北端——漠河。
在追寻极北的同时,向极寒天气发起挑战。
这次入境东北的第一站,我和小伙伴们选在了吉林……对,就是吉林省吉林市的那个吉林。
选它作为「极北之旅」的起点,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那里有着中国四大自然奇观之一的吉林雾凇,以及,著名的松花湖滑雪场。
冬天去东北,最正确的打开方式莫过于——滑雪、溜冰、赏冰灯,在南方冬天体会不到的快乐,去东北全方位满足。
位于吉林市南郊的松花湖滑雪场,与其说是一座雪上运动中心,不如说它是一个冰雪主题度假山庄。
这里不仅有大型的多功能滑雪场,还设有直达山顶俯瞰全景的缆车索道,以及围绕雪场所建的吃喝玩住一条龙配套设施,俨然一副小镇生活圈的样子。
若是极度发烧的滑雪爱好者,在这儿呆上一整个冬天都不用下山。
不过对于我们这种非专业不狂热的雪地游客来说,体验一天就足够了。
松花湖滑雪场的门票针对不同的需求制定了多种阶梯票价,普通游客购买网价118元的「一日游」套票就行了,这个门票包括3小时的滑雪、2小时的雪圈和1次观光缆车,并能免费租用雪靴、雪杖和雪板。
但其他滑雪装备如头盔、护目镜之类的,如果自己没带的话就需要自费租赁,雪具大厅附近的户外用品商店有相应提供,还可以租一个箱柜存放随身背的行李。
换好一整套滑雪行头之后,就可以领取雪杖和雪板入场了。
穿着如机甲战靴一样沉重的雪靴在路面行走着实不便,但踩上白如 盐田 的雪地,立马顺滑起来。
这座专门为新手和业余玩家开放的「一日游」雪场,由教学道和初级道组成,这些雪道宽阔平缓,一直向远方的大青山延伸,尽头掩映在密布的树林里。
雪道两边有红色的绳网做隔离防护,一侧还装有露天的传送带,俗称「魔毯」,直接连人带雪板送上坡顶。
看到一个个滑雪客从斜坡潇洒地往下滑行,我就情不自禁地兴奋起来,迫不及待地想一试身手。
不过,由于这次同行的小伙伴都是第一次尝试滑雪运动,因此在我进入正题之前,还有一个任务就是指导他俩如何入门。
掌握平衡是滑雪的第一要义,既能让自己在平地顺利地启动,又能在下坡时稳稳地刹车,这样才体会得到冰雪里的速度与激情,不然就只剩疯狂摔跤、一蹶不振的湿度与悲情。
为什么我要强调湿度呢?
因为在雪地里摔跤,磕碰其实倒不是大问题,最麻烦的是当你自信满满地来趟短道速滑的时候,一个没控制住,摔个屁墩儿,雪板击起好几层雪花,变成冰碴子全扬到衣服里去了,刚开始还没感觉,过一阵子,你就会突然发现后背凉飕飕的,那叫一个酸爽……别问我怎么知道的。
滑雪的三个小时,时间流逝得飞快,小伙伴们刚能自主滑上一段距离,就快到点了。
所以千万别觉得时间多,不要因为害怕摔跤而踟蹰不前,放开手脚,在冰天雪地大干一场,才是滑雪的终极奥义……勇气,能够融化恐惧,升腾起一往无前的畅快。
我们离开雪场的时候,天空忽然飘起了零星的雪籽,随后在我们换下装备去山腰坐缆车的一路上,雪越下越大,像是大自然特意为我们上演的羽毛大秀。
那洁白无暇的雪片就在我们眼前,漆刷着房屋和街道,不一会儿,整座山庄都白了头。
加载更多
雾凇岛是吉林市北郊一片被松花江包围的洲屿,形状像一颗芒果,面积也不算小。
而观赏和拍摄雾凇最佳的地点,位于环岛沿岸的韩屯、曾通屯等村落,最佳时间是清晨6、7点钟,但是那里距离市区有近40公里的路程,因此我们连夜住到了韩屯村,晚上就睡在村里的农家民宿,体验一把暖烘烘、硬邦邦的 东北 大炕,以及花花绿绿、土潮土潮的棉被窝。
一大早天刚蒙蒙亮,民宿老板就开车带我们登岛。
和国内许多景区一样,这里也被建成了需要收门票才能入园的商业景点。
一人65元的门票,总体来说,削微有点不划算。不过,既然花银子了,那么就一定要把照片拍得足足的再打道回府。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雾凇岛上的树木过于稀疏,或是地势低平的缘故,当我端起相机时,总能不自觉地与昨日山间密集的雪淞林做对比,从总体上看,雾凇岛的树丛更像是公园里散养的「绿化带」,少了些原生态的粗犷和野性。
在熹微的晨光中,雪地映衬着地平线上方黛蓝混合淡紫色的天空,舍不得落下的银色月亮点缀在右上角,月下是八、九、十、十一棵老 榆树 ,仿佛出早操时排队立正的士兵。
在我的镜头里,多像是一幅意境朦胧的水墨画啊。
可能这就是雾凇岛的魅力所在吧,相比大气磅礴的林海雪原,它显得更加细腻精巧,大面积的留白给人以凝神遐思的无限空间。
当我走近观察这些荧荧发光的雾凇,我发现它既不是雪,也不是冰,而是犹如生长在树上的霜做的绒毛。
这些纤细的雪中精灵,并不是哪里都会出现的,它们只孕育在这数九寒天里终日不冻的松花江畔。
加载更多
论起「万物皆可冰糖葫芦」,我看 哈尔滨 人是把它发挥到了极致。
从 吉林 转战到 哈尔滨 之后,我们发现哈市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卖糖葫芦的商店和摊贩。
犹记得在老道外巴 洛克 风情街,一个三轮车拉的流动货摊上,我看到了我有生以来见过的最五花八门的冰糖葫芦品种。
一般标配的山楂、橘子、葡萄、苹果啥的就不说了,这里比较新奇的是蔬菜类的糖葫芦——有青椒、秋葵、黄瓜、大蒜等等;这还不算弄完,居然还有油条、麻团版的;更「丧心病狂」的是,连凤爪和大虾这种荤腥都没放过……我滴个天,简直是只要能串得起来的,都可以做成冰糖葫芦。
面对整车琳琅满目的糖葫芦,我想了想,还是只挑了一串黄澄澄的姑娘果口味的。
话说冬天在 哈尔滨 街头,一定要来一串冰糖葫芦,比夏天吃冰棍还痛快。
哈尔滨 不是第一次来了,这次取道冰城主要是为了搭乘开往漠河的火车,顺便在挑战极寒模式之前,先到这座中国最北的大都会休整一番。
必打卡的几个景点如圣索菲亚教堂、中央大街、防洪纪念塔之前都曾去过,此行陪小伙伴们故地重游,感觉夜幕下的哈尔滨还是不改当年的浪漫情怀,依然美丽「冻人」。
加载更多
接下来,就要重点讲讲哈尔滨的美食了。
我们第一顿就选择了去哈尔滨最出名的烧烤店——金刚山,打开味蕾。
要说在东北,「大碗吃肉、大碗喝酒」属于「基本操作」自不必多言,但这次来东北人的豪迈又刷新了我的认知。
我们就座以后,菜还没点齐,服务员就唰唰端上来免费的餐前小食——虾片、泡菜、酸黄瓜啥的倒也挺正常,海底捞也这么干……但是,后面竟然还送来了热气腾腾的饺子和玉米粥,我就有点不淡定了,这赠品也太实诚了吧,感觉啥也不点就能吃饱喽。
所以,为了留肚子吃正餐,我们都不太敢去碰饺子和粥,因为烧烤的分量也很大啊,尤其是招牌炸蛋,以为是类似 台湾 那种烤鸟蛋,结果上来一串三个,每个都跟鸭蛋那么大,一人一串都吃不下……嗐,我们还是太天真。
不过话说回来,东北烧烤的味道是没得说,性价比也超高,一桌菜吃到撑,人均不到50块,我真的是太爱这白山黑水了。
临走前,我们决定以一顿俄餐告别哈尔滨。
根据本地老饕的推荐,坐落在邮政街的老俄楼西餐厅成为了我们的探店目标。
这家餐厅不仅地理位置优越(就在哈工大斜对面,哈尔滨站正前方),而且「店如其名」地修在一栋老洋楼里,外观古拙规整,内饰典雅精致,一派清新的俄式风情。
坐在这样一个环境里就餐,胃口和心情指数都迅速攀升。
我们点了几道必吃的经典菜式——红酒牛排、俄式煎马哈鱼、猪肉饼、罐羊和罐豆腐,以及红菜汤、 沙拉 和一些小食。
这些菜品陆陆续续呈上来,摆满了一桌子,看起来非常有食欲。
牛排、煎鱼和汤最是美味,主食之后再配上酸甜的水果沙拉,幸福到让人产生「吃饱了就不想家了」的错觉。
要说这老俄楼的西餐,还真挺物美价廉的,团购一份多人套餐,折算下来人均才90多块钱,吃得舒舒服服。
吃饱喝足,还剩点时间,我们走去对街的哈工大打了个卡,然后就拉上行李,直奔哈尔滨火车站,登上K7039次列车,直指国境最北端——漠河,揭开此次「极北之旅」压轴大戏的帷幕。
黑龙江省是一个南北纵深很长的省份,所以即便同在一省的哈尔滨和漠河,相距都有1100多公里,我们搭乘的这趟K7039次列车从下午5时许出发,第二天早上8点才能抵达。
夜渐深,在车厢熄灯前,我去连接处的盥洗室洗漱,一推开厢门,一股凌冽的寒流直穿而过,冻得我一激灵。
然而更令我吃惊的是,连接处的地面上结着一层莹白的雪沫,对外的铁门布满了毛绒绒的雪挂,窗沿、门把手无一例外的都爬满了白霜,就好像我推开的不是车厢门,而是冰箱门一样,我被眼前的奇景怔住了……我从未见过如此酷炫的绿皮火车,直接翻拍《雪国列车》的话,后期特效都能省掉了。
早上东方既白,火车准时驶入漠河站。
一下火车,明显感觉比哈尔滨冷了几倍,我全身从脚尖到发梢隔着层层的防护都感受到了寒气的穿透力。
天气APP显示漠河的气温为-36℃,蓦地突破了我对寒冷的理解,我原以为零下20度以降,体感的冷就没有差别了,但事实证明,哈尔滨的-24℃和漠河的-36℃还是不可同日而语。
面对漠河的极寒挑战,我们每个人都拿出了自己最强力的御寒装备,最厚的户外羽绒服、羽绒裤、抓绒的登山靴,以及帽子、围巾、耳罩、口罩、手套、防风眼镜全部招呼上,就连手机都贴上了暖宝宝,单反也套上了羽绒罩。
把自己裹成一头胖熊之后,防寒是到位了,但活动起来就显得有些笨拙,隔着手套划手机也变成一个高难度动作,呼出去的水蒸气上升到睫毛和刘海立刻凝成霜花。不过,这种极端环境下的独特生存模式正是我们追寻的「极致人生体验」之一。
出站以后,网上约定好的包车师傅带我们进入漠河县城以北的林海雪原,那里广袤纯白的冰雪世界,很快便让我们把天寒地冻抛在了脑后。
说到我们的包车师傅,还真有得一提。他是一个很有经验的旅拍老司机,带我们解锁了很多新的拍摄姿势。
因为他侧脸颇像苏大强,所以我们昵称他为「大强哥」。
大强哥旅拍首站带我们来到了冰冻的额木尔河,河面上是六三大桥,他强烈呼吁我们躺在冰面上围成一个圈(包车团组了几个新的小伙伴),打开四肢,手脚相抵,组成一个人形的九芒星。
大强哥站在桥上,给我们俯拍合影,从空中视角来看,像一枚画在白色旗帜上的徽章。不得不说,大强哥挺有想法。
越过额木尔河,我们一行人向「中国地理最北点」——乌苏里浅滩进发。
这个极具仪式意义的地理位置,位于漠河县域的龙江第一湾景区内,隔黑龙江与俄罗斯相望。
在中国的一岸,设立了一座泰山石制成的地理标识碑,横向刻着「中国最北点」五个鲜红大字。
它的附近还有一块一人多高的界碑,上面标注了最北点的地理坐标:东经123°15′30″,北纬53°33′42″,海拔287米。
当我伸手触摸界碑上的那颗红五星时,我知道这意味着,此番「极致 中国 行」之「直到国境最北端」的旅行目标已达成,在我「人生必做清单」里划下重要一笔,顺带还解锁了有生以来经历的最低气温。
很显然,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但我的「极北之旅」远没有结束,甚至可以说,这场「寒风相拥、冰雪与共」的非凡旅程才刚刚开始。
太阳落山前,我们赶到乌苏里浅滩以东的红旗岭,攀援栈道,登临山顶,站在海拔400多米的观景台,眺望「龙江第一湾」。
绵延数千公里的 黑龙江 ,在这个地方连续转了两个U型湾,两湾之间形成一个江水环抱的半岛——金环岛(俄罗斯领土)。据说夏天的时候绿树成荫、花草繁盛,但冬天树林色彩尽褪,远看如篝火燃灭的灰烬铺在雪地上。
不过,有阳光映照的部分,能分辨出不同灰度的层次感,透着一股略带苍凉的抽象美。
晚上我们住在北红村的木屋客栈,夜里可以望见满天闪烁的繁星。
第二天拂晓,我们坐着马拉爬犁去 黑龙江 冰面上观摩小型的冬捕表演。
要说这民间演出还真的是迷你,用一把铁锹凿出一个脸盆大小的冰窟窿,然后用渔网拽出几条还没手指长的小银鱼,给你看一秒钟然后赶紧放回水里,不然小银鱼就变成小冰棍了。
没关系,这粗糙的开场秀并不是早晨的重点,等到8点半旭日东升——是时候表演真正的技术了,火遍全网的 东北 超人气Pose——「泼水成冰」即将闪亮登场。
大强哥领着我们来到村头一块开阔的院落空地,他手里提了四个开水壶,发给我们一个小的保温瓶,然后指导我们如何正确操作。
首先,这个保温瓶就很有讲究,最好挑那种瓶口小瓶身大的器型,而且得单手能握住,这样挥洒起来,可以保证瞬时出水量不会太多,还能有充足的储水进行持续输出。
然后,胳膊挥动的力度和轨迹是能否画出圆满形状的关键。
大强哥先给我们打了个样儿,看他的示范好像挺简单的,然而自己实操的时候就各种出状况,想要在空中画出完美的弧线还挺不容易的。
小伙伴们经过几次认真练习之后,总结经验,终于每个人都速成了「泼水成冰」技能。
大家排着队挨个上阵,其他人举起手机用慢镜头拍下水花喷涌的瞬间。
在别人的手机里,我看到了自己的一连贯动作。
双腿弓步站定,大臂带动小臂,手腕压着保温瓶的出水量,全程匀速抡圆胳膊,只见滚烫的开水冲出瓶口,冒着腾腾的热汽,在极寒的气温下急速凝结,刹那间飞雪四溅,像千万支细长的箭矢射向天空,在晨光映衬下,展开成一把镀上 金边 的巨大羽扇,远观犹如罕见的白孔雀开屏,煞是美幻。
就这样,一朵朵洁白的「孔雀尾」在半空中接力盛开,每个人都收获了「一泼成名」打榜「朋友圈最靓的崽」的喜悦。
日光灿灿的上午,我们启程离开北红村,奔向新的目的地——北极村。
这两个村庄虽一字之差,却隔着茫茫的白桦林,相距近100公里。
村庄的风貌也大不相同,北极村的开发程度要高很多。在北红村被认定为是真正地理意义上的最北点之前,北极村就跟它的名字一样,顶着一个「美丽错误」的头衔,成为人们纷至沓来的旅行胜地。
在旅游部门和社会资本的合力作用下,如今的北极村演变为一个商业化的游客集散地,类似于凤凰古城 ,进入 北极 村也需要购买门票,一人75块,里面最大的看点要属以「北」为主题建设的各种景点,包括金鸡之冠雕塑、北字广场、北字长廊、北极沙洲、神州北极广场等等,其中赫赫有名的「我找到北了」石碑也在这里。
▲金鸡之冠(四柱顶玺雕塑,寓意 中国 版图维度最高处)
▲北字广场(中心为篆体北字 石柱 ,周边是各式雪雕)
▲北字长廊(立柱设计成北字造型)
▲「我找到北了」石碑
我们一行人从金鸡之冠启程,一路徒步穿越江堤、林地、灌木丛,途径各种石雕、雪雕、文创摆件、游乐设施,最后踏着夕阳的余晖到达神州北极广场。
这一程想必是最惬意的,像春游逛公园一般,小伙伴们但凡看到一个长相奇特的物件就凑上去疯狂合影,也不怪他们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确实无论什么有色彩的东西,摆在白茫茫的雪地里就是格外绚丽……好不容易找到「北」的大家伙儿,又开心得找不到北了。
加载更多
在北极村度过了一个火树银花的华丽夜晚,一觉醒来,日上三竿。
大强哥挨个房间敲门喊我们起床,说吃完早饭以后带我们去一个好玩儿的地方,大家立马振作起来,整装待发。
其实,大强哥说的好玩儿的地方,也不是很稀奇,就是在大兴安岭林区开辟的一小块驯鹿园,而去过好几次东北的我,也不是第一次看驯鹿了……不过,我发现之前在夏季的呼伦贝尔跟冰天雪地的漠河感受还是很不一样的。
毕竟是雪地精灵,冬天才是驯鹿们的主场,越是寒冷,它们越是长得健硕威猛。一身厚实的皮毛,棕白相间,头上顶着树杈般的犄角,气宇轩昂……这配色和模样简直就是为林海雪原而生的。
然而,千万不要被驯鹿们萌帅的外表所迷惑,它们抢起食物来就原形毕露了。
当你手里攥着它们最爱吃的苔藓的时候,你就成为了他们眼中的「爱豆」,一大波驯鹿纷纷围上来,寸步不离地挨着你,抬起头眼巴巴地示意你投喂……然而但凡你稍有迟疑,对着你的就不是乌溜溜的大眼睛了,而是长而锐利的鹿角,你的身份立马从「爱豆」变成众矢之的,直到把你的苔藓全吃干净,才扬长而去……一旦你手里啥也没有,你瞬间就过气了,驯鹿们翻脸比翻书还快,对你爱答不理,你还得死乞白赖地追着它们合影,人家头也不回,分分钟转身给你来个冷屁股。
比起给这群被游客惯坏了的驯鹿们喂食,我更爱用相机拍下人与鹿亲密互动的众生相,各种追与被追的戏码令人捧腹,活脱脱一场即兴滑稽剧。
跟驯鹿们短兵相接了一上午,浑身冒汗,都不觉得那么冷了。趁着这股热乎劲儿,我们继续前往下一站——观音山。
观音山的神奇之处在于山脚下有一片盛产冰泡的湖泊,漠河冬天的极寒天气让封冻的湖水里冒出一大串凝固的水泡,像风格派画师握住了自然之笔,绘就了如此匠心独具的作品,真的感叹造物主的鬼斧神工。
据说观音山的冰泡湖是全世界仅有的3处冰泡湖之一、中国唯一的冰泡湖,确实令人大开眼界。
来这儿之前,我以为这种奇观只有上贝加尔湖才能看到。
漠河给我们的惊喜还在继续,最后一道风景,得爬上五层楼高的木制观景台,才能望见整片九曲十八弯的湿地保护区——中国最北的河流湿地。
眼前这条蜿蜒如盘龙的额木尔河,被封印在苍莽的北国雪境,流年不变地守护着这里的一草一木、鳞爪生灵,仿佛一首等待来人静静阅读的大地史诗。
那么,以这首林海冰河的诗篇作为「极北之旅」的终点,似乎再合适不过了。
松林的暗绿与河流的雪白是这片热土的颜色,为我如愿以偿地完成所有既定目标,渲染出色泽;而严寒中埋下的坚韧的种子也是我孜孜以求的生旅邮戳,上面印着触手可及的「北」,也见证了一个南方人御寒属性的究极进化。
不知道获得「最北Buff」加持以后,接下来的旅程会不会少一点「太南了」?不置可否,那就待到下次随我去国境之南寻找答案吧。
- END -
『更多独家旅行指南、最in游记、玩全攻略尽在VX公众号:LeonsPlanet,我在那里等你一起去探索这颗星球的非凡与温情~』
评论(3)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