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浏览游记之前,请先观看我在这趟旅程拍的一个小片段,剪辑不易多包涵~~
在这个时代,旅行其实是件很简单的事。还记得当时读村上春树的《舞舞舞》时,其中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旅行这东西就这样,宜快不宜迟,心血来潮就要马上动身,这是诀窍。
是啊,短暂脱离掐着秒表的紧凑生活节奏,想走就走吧,又不是去津巴布韦,又不是去加德满都,好像也没啥困难的。独行也好,自驾也罢,正值初夏,必须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最近刚好在皖南一带转悠,网上闲逛的时候看到了皖南川藏线的介绍,这吹的天花乱坠,什么十步一景,什么江南天路,瞄了一眼地图,决定趁周末自驾几天,感受一下这徽派川藏线。
毕竟我曾经真的走过川藏318,不管网上如何吹捧,还是自己对比感受下来得比较实在,实际跑下来发现,其实这条线的景色还挺怡人,没啥难度,出乎意料地舒适,完全是一条适合周末家庭出游的路线。
此行的根本目的地是皖南小川藏线,本想着直奔盘山公路去,剩下的时间再去周边逛逛,然而由于天气原因,调整了一下行程安排,于是我与宣城,就这样不期而遇了。
说起徽州,相信很多人应该都知道,徽墨宣笔。宣城作为有着浓郁书卷气息的城市之一,因为盛产宣纸、宣笔、徽墨而成为中国的文房四宝之乡。
据《史记》记载,秦代名将蒙恬在奉命南下讨伐楚国的时候,路过宣城中山,发现这里山兔的毛很长,于是命令工匠以兔毛为毫造出了毛笔。因此从秦到宋,这里一直是贡笔的出产地。
抱着对宣笔制作工艺的强烈好奇心,我来到了当地一家制笔厂观摩。宣笔的制作不仅精于选料,更注重工艺,前前后后总共可分为70多个操作工序,而非一朝一夕可学会,尤其是修笔和检验必须细之又细、精之又精,一支上品宣笔需要反复修笔多次,其背后付出的心血不可小觑。
制作笔头是生产毛笔过程中耗时最久的部分之一,将毛的根部理齐,把没用的绒毛梳理掉,再去除油脂后用骨制的刷子进行手工梳理,由于长时间接触凉水,制笔匠人的手上布满老茧和裂纹,宣笔严谨的制作工艺和制笔人付出的心血可见一斑。
宣笔的制作需经选料、水盆、制杆、齐毫、圆笔、修毫、装套、修笔等八大工序一百多个环节。这样繁琐且精细的制作工艺,成为一个合格的宣笔匠人起码需要三年时间,用三年的时间来学制笔,现在很多年轻人都静不下心,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如今会这门传统手艺的人已经不多了。
工人在上胶,这里制作宣笔用的胶并非普通的胶,而是用一种类似海蜇一样透明状的海产品熬制的。
制笔厂里看不见一台机械设备,虽然全手工制作的效率远比不了机械化的流水线,但是为了保证每一支笔的质量,直到今天正宗的宣笔还在坚持手工制作。
泾县的早晨,阳光早早挂上树枝,来到孤峰村,只为寻找记忆中的那一抹黄。车子开到昌桥乡,孤峰村有着每一个徽州村落的模样,上了年头的瓦片房前,老人躺在竹条椅上乘凉,斑驳泛黄的墙面,攀爬着枝丫的影子,在这个安静的村落里,藏匿着一个制造油布伞的手工作坊。
孤峰村以盛产毛竹闻名,历史上曾有“金孤峰银蔡村”之说,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给孤峰油布伞提供了天然基础,铸就了孤峰油布伞的成长发展。孤峰油布伞历史悠久,尤以郑家制伞最为出名,郑家祖祖辈辈都以制伞为生,在泾县,作坊虽小,名气却很大。
来到孤峰村的伞厂,地上堆满了毛竹原料和成堆的伞骨,车间里到处都是正在加工的原料和半成品,小院子里正在晾晒已经做好的伞,最大的黄色布伞目测至少有两米五,伞面直径达到3米。
孤峰油布伞的制作步骤分选材、量尺寸、刨竹节分片、打孔、排竹、套伞头、伞骨与伞头相连、制伞面、上布、刷桐油、盖章或署名、晾晒等12道工序,选料要求高,纯手工制作复杂,操作要领全凭多年的实践经验,所以一把油布伞从材料到成品一般需一周时间。制作完成后,制伞师傅会对着阳光,严格检验每把伞的质量问题。
当地山区的老毛竹、优质檀树以及棉布等原材料,经过这十几道工序的精心打磨,最终制作成一个个素雅而古朴的模样。这些沉甸甸的油布伞,在时代的飞快进展下,正在慢慢被遗忘。好在,一切都还在坚持着。
毛竹制成的伞柄和伞骨,拿在手上有一种沉甸甸的感觉,素雅的橙黄色,撑起来,仿佛回到了民国时光。现在的油布伞不仅是日用品,更是寄托着几代人情怀的文化印记,虽然没有纸伞的浪漫,也没有自动雨伞的轻盈,但坚固、廉价、实用,凝结着皖南手工艺人独有的技艺,而这门古老的传统伞技工艺理应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皖南川藏线,又称“江南天路,皖南318”,东起宁国的青龙乡,西至泾县的蔡村镇,其中最精华路段长达120公里,穿越皖东南最大的港口湾水库和最大的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有江南烟雨的秀丽、北疆喀纳斯的地貌、原始森林的神秘感和数条90度以上的连续弯道盘山公路,惊险程度不亚于川藏公路。这段简介听起来可能言过其实,但还是被其深深吸引,我终于来了!
进入泾县桃岭后,终于到了皖南线的精华路段——桃岭公路,这也可谓是江南天路最惊险的路段了。前面的路程还很平坦,现在才真正到了考验车技的时候,桃岭公路海拔在800米以上,上坡和下坡都有10公里,不仅弯道多,还窄!高低起伏蜿蜒盘绕的公路绝对惊险刺激。
桃岭公路酷似川藏线的“七十二拐”,所以被人戏称为“小西藏”。行驶在长约22公里的盘山公路上峰回路转,山路几乎呈S状,有些弯道的角度甚至超过180度,让每一次过弯都惊心动魄,即使是对我这云南老司机来说,也是对技术和心理的一大挑战~
沿着蜿蜒的山路,盘过几座山头,边欣赏着盘山公路环绕在山间的风光美景。桃岭公路的车道宽度仅够两辆车行驶,狭窄的地方车轮甚至需要压在路基外,开得让人手心冒汗。
山野边生长着各种不知名的植物,景色秀丽,旁边就是悬崖峭壁,四周是翠绿的青山,让人感觉既紧张刺激又心旷神怡。顺山而上抵达山顶,茂密的森林一望无际,终于让我体验了一把一览群山小的快感。驾驶一汽-大众SUV探岳一路翻山越岭,应对这一路复杂的路况,我也没有丝毫畏惧,快速过弯时车头的指向把控精准,制动踏板轻轻一点就有反馈,轮胎很好地发挥出了抓地力,加上越野模式和陡坡缓降,72拐不在话下,放心撒野。
虽然桃岭公路当时修建的只是一条土石路,却连接了桃岭人与山外的世界,如今,这条路修好了,桃岭人也结束了与世隔绝的状态,不得不说,这条路意义深重,是一条改变了桃岭人命运的路,行驶在这段公路上,一定要减速慢行、安全第一。
迎着初夏的凉风,驾车沿着大道一路奔去,沿途云淡风轻,遍野的绿植和枝丫争夺着势头,车内放上一首乡村摇滚,这样的风光,让我对储家滩就有了初始的好感。
虽然宁国是个不出名的县级城市,但境内风光美如画,可谓是一步一景,位于宁国市中心几里路程的储家滩是当地的生态自然村,这里有世外桃源般的山水美景,但由于交通不便,曾经在当地被视作穷乡僻壤之地。
沿途的风光美极了,果然如网上说的,皖南线向来能给人一种舒爽的感觉。省道、县道限速60码,好在路两旁都是城里人眼中的风景,也就不觉得困倦了。
储家滩这一带位于青龙湾的下游,实则是港口湾水库的一部分,现在已经成为一个休闲度假区,也是宁国重点打造的摄影点。从这个视角看仿佛闯入了仙境,蜿蜒曲折的山脉、静静流淌的河水与天空连成一片,青山中藏着白墙黛瓦的人家,像极了一幅唯美的水墨画。
山里的风很清,处处都是泥土草木的芳香,恍惚间逃离了烦忧,逃离了城市带来的压抑。
即便是白天,都能感受到从湖面吹来的微风,湖上静静漂着一叶小舟,这绝对是现实版的世外桃源,格外安静美好。
湖水清澈,薄雾飘渺,时而有不知名的鸟儿在低空翱翔,波光潋滟的湖面与四周峰峦叠嶂的山脉形成了天水一色的美丽画卷,这哪是穷乡僻壤,说是诗画水乡也不足为过。
把一汽-大众SUV探岳停在湖岸边,在太阳笼罩下的湖面镀上了一层金色的薄雾,宁静优美,与探岳车身的金漆相映成辉。
加载更多
一路向西,越过重重山路来到这个叫汀溪的地方,这一带有着小川藏线上最绮丽的山水和十万亩的原始林木,其中有林海茶园、奇花异树、嶙峋的怪石和白墙青瓦的徽式建筑,一派水墨丹青的古镇风光,算得上是“养在深闺中”的景点。
整个景区就是一条峡谷,盘龙般的溪流蜿蜒其间,流水和竹林伴随着步道,不时还能见到小瀑布。深入景区,探索皖南最后一片原生态“净土”,四季分明的汀溪,夏季就是一片新绿的样子,在美如画的青山绿水间释放内心简直再好不过。
静谧似乎是这里的代名词,站在小河边,听着哗哗的水流声,厌烦了城市的嘈杂,即便只是站在这发上半晌呆,也感觉十分惬意。
悠悠然漫步到景区深处,看不到几个游客,只见一个村妇在溪边刷碗。
踩着脚下的鹅卵石,徜徉在大山中,太阳在重重树林的遮挡下没有了刺眼的光线,山中绿色的树木和清澈的河水映入眼帘,浸润到肺里的冷空气,一下子就冲散了一路以来的周波劳顿。
每次出行最磨人的莫过于吃喝住宿问题,网上海量的攻略信息让人挑花了眼,然而循规蹈矩久了,总要来点不一样的,这次我选择,睡车里。一个人旅行,最大的好处就是自由,去哪、吃啥、干什么,全凭自己高兴就好。把探岳开到一处密林间,找个景色不错的空地停靠,这便是我今晚的营地了。
先别急着质疑车里怎么睡,来看看车内空间。打开车门的第一感觉就是沉稳, 内饰采用了单一熏黑的颜色。超大全景天窗不必赘述,这年头已是旅行自驾必备,打开几乎占据了我视野内整个天空的天窗,享受最美好的阳光和美景,树影随着太阳的移动在身上慢慢爬行,不管坐在前排还是后排,都不会感觉在车里坐着压抑。
将后排座椅放倒,放上车载充气床,铺上清新的北欧风床单,简单操作就能打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天堂。超大的后备空间,为我的流动住所提供了无限可能,后备箱里有电源插口,使用电动充气泵的话几分钟就能完成充气过程,可别傻乎乎的用嘴吹啊。
探岳的后排座椅支持靠背角度调节和前后移动调节,可调节的范围较大,整体滑向最前的时候,后备箱最小进深从原来的900mm扩充为1100mm,对于我这种要在后备箱里过夜的人来说,空间无疑又增大一截。
后排座椅位置不但有着独立空调口,最重要的是还有两个USB充电口,躺在床上玩手机的时候绝不担心电量问题。
连上carplay放一首应景的歌曲,Dynaudio 丹拿环绕音响确实音质不错,为山野露营的夜晚增添了几分情趣。
稍微打整之后,温馨的床已经初具雏形,空间表现良好,就这个宽度,躺两个人是绰绰有余的,我怎么就没想着带个姑娘一起出行呢。
支棱起桌椅炊具,看着不远处车内温馨的床铺,这感觉就像是把家背着到处跑一样,即使身在异乡,也有着满满的归属感。希望下次能这样拖家带口地出来玩,毕竟一个人睡似乎过于宽敞了些。独行的这些年,让人变得适应力更强,做饭、扎营、看地图,还学了许多当地语言,反正要是学不会的,也都回家呆着了。完全按着自己的节奏走,高兴了就蹦跶,累了随时可以躺下睡觉,人生短暂,如此方不枉此生。
生活中的情调不能少,在车里放上一个星空灯,给平平无奇的夜晚增添了一些跳跃的元素,即使没到夜晚,也能享受这专属于直男的浪漫,车内的氛围灯多色可调,通过中控的简单操作就能设置。在河边支上一两张桌椅,有时候,就是一个人也要活得像一个营。躺在自制的床铺上,透过超大的全景天窗,看着自然原始的密林,独自享受这一刻难能可贵静谧。
方塘乡有一片湖,生长了大片尖塔形的树林,这就是出了名的落羽杉林湿地。据说这些杉树本是生长在陆地上的,但由于当年修建水库的原因被水淹没,久而久之,杉树适应了水下生活,顽强地活了下来,才有了今天这样一幅诗情画意的景象。
这片落羽杉树形整齐,近似羽毛状的叶丛十分秀丽,一棵棵高耸入云,春夏季枝叶碧绿,到了深秋初冬,翠绿的落羽杉树叶就会渐渐变得金黄,随后全部变成红色。如果想记录这片美景,最好用无人机,因为从天上俯视的视角比地上仰视来得更壮观。
别不信,这地方的秋色真的会是另外一个样子,我P个色调你们就知道了,这地方我一定会再来一次。
向下俯看,只见漫山遍野都是黄绿相间,层层重叠却错落有致,仿佛上帝打翻的颜料盘,置身其中,真是令人犹如踏入世外桃源。
驾驶探岳行驶在平直的山间小路上,厚厚的云层遮盖住了天空,微凉的山风裹挟着温润的水气,感觉非常清爽。虽然路窄,但却一点也没有难度,两边都是山石河床,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等着我。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自古以来,徽州的绝美古镇便是无数人心中向往的圣地。在众多古镇中,查济古镇就像是一座凝固了老时光的城,它犹如一个隐者,美得惊艳,却又不问世俗,相遇的第一眼,我就觉得这里太适合定居了。
相比那些江南被玩遍了的水乡,大概许多人都不曾听过这个地方,这是一个隐藏在黄山脚下最后的明清古村落,同样是小桥流水人家,查济却依然鲜为人知。说句玩笑话,一开始我还以为查是念cha,后面被人纠正了这字念zha,那可不就是,炸机古镇么,对于爱飞无人机的我来说,心里还是有点压力的~~
走在古镇的青石板道上,浓厚的乡土气息袭来,好像在我的记忆里,村子从来不曾有这样多的溪水和小桥,或许这就是皖南吧。这里的桥很窄,长满了青翠的野花野草石板路,是说不出的灵动与浪漫,在群山包围下的查济,真的如李白的诗里写的那样:“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镇上有无数老房子,每一根梁,一块砖,都可能有着上千年的历史。。
查济,给我很深刻的印象就是随处可见的石板桥。因为村落沿河而建,为方便行走,村民们沿河建了许多拱桥、平桥、洞桥,这些大大小小的桥有的小巧精致,也有的厚重沧桑,造就了这里开门见河、推窗见桥的意境。
一路上随处可见的残垣断壁处肆意生长着野草、野花、为斑驳的墙面覆盖上一层新衣。沿着外沿的街道,走走停停,忍不住举起相机,把查济古镇的美景收录到我的镜头里。粉墙黛瓦,小桥流水,马头墙骄傲的棱角,是徽派民居独有的韵味。
老街里有几家店铺,卖当地的一些特色工艺品。
古村有无数民居,灰黑的瓦片屋顶,斑驳的老墙头连成一片,这里大部分的房子还住人。
随意进入居民家中转悠,主人早已习以为常,自管自忙活着,静待远方的客人慢慢品味。
古镇不大,走得快的话,半日就能逛完。这里古宅门框都是花岗石,屋内进深和开间都很大,有“一”字形或“四” 字形天井,窗户不多,大多是花格窗,雕工精致,采光通风良好。
这里处处都散发着浓浓的生活气息,甚至窗边挂着的一排腌火腿,几个年代久远的老坛子,都充满了历史精心描绘的年代感。
加载更多
评论(2)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