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春天总是让人着迷的。
柳芽抽穗,繁花盛开。吹面不寒的杨柳清风。
一整个冬日的萧瑟、烦闷,那些湿漉漉的凉意,那阵冷峻凛冽的寒风,被一股灵动、轻巧却不容置疑的新生气息,驱赶到了世界的尽头。
历史上那些感性的文人墨客,也似乎从不吝词句来赞美江南的旖旎春色。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说的是村。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提的是水。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赞的是花。
江南的春天,到底有多美?
只是因为打开窗,被带着清香的春风轻轻一吹,就让人心里痒痒的想要走出家门即刻出发,尽享眼前这一片好春光。
于是,我从一个江南的美好城市——杭州,到了另一个美好城市——南京。尽管尚且春寒料峭、细雨蒙蒙,却可以先于成群结队的游人,贪婪地享用,这片名为“金陵”之地的大好春光。
玄武湖的花比其他地方开得更早一些。气温尚低,这里却早早开启了一场热闹的春色盛宴。梁州上梅花的花期刚过,樱洲上的一片粉红早已经蓄势待发,湖的另一面,情侣园教堂前的空地上,郁金香正待盛放。
一年之初也是登山礼佛的好时间。位于城市近郊的牛首山,因创立“牛头禅”而得名,又因为这里长期供奉着佛顶骨舍利,前来膜拜者众多。金碧辉煌的佛顶宫本身就是一座美轮美奂的建筑艺术品,登上佛顶塔,整个山间美景一览无余。
入夜,淅淅沥沥的小雨还在下,就躲进这家由旧时防空洞改造而成的“先锋书店”。这家书店被评为“全球最美书店”,罗丹的《思想者》雕塑伫立在入口处,巨大的十字架荫蔽着一整片知识的海洋。灵魂,大地上的异乡者。在这里,寻找灵魂的归处。
每一次饥肠辘辘,南京的美食总能大显身手。小笼汤包、鸭血粉丝、牛肉锅贴、糖芋苗、叠元宵、狮子头......名声在外的金陵小吃还保留着初心和老味道,使每一次相隔多时的邂逅,都能找到记忆的交点,连贯成生命中绵长而美好的味觉回忆。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这一幕烟雨朦朦的江南春景图流传了一千多年。好像在所有的印象里,江南的春天应该是春雨绵绵、鲜有阳光的。很巧,仿佛为了印证古人的话,我此次的南京之旅也是伴着这样的天气。
天空乌云密布,江边狂风大作,连最坚固的枝芽也被裹挟着惊恐地摆动。但在一整个上午的肆虐后,天气开始变得温和。虽然阳光始终不愿露面,但阴沉沉的天空,氤氲的水汽,让这座城市更有了水墨画一般的色泽。
烟花三月,细雨绵绵,让我在这一场春日邂逅中真真正正感受到了韵味江南。
南京,金陵,建康,都属于眼下这座城市。在历史上,这些都是浓墨重彩的名字。
历史上的南京不仅是佛学研究的高峰,更是弘法传法的阵地。南朝是金陵佛教鼎盛的第一个时期,尤其以梁武帝萧衍在位时期为盛。那时,南梁一带的吴越地区,寺庙林立,僧侣众多。“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便是此种盛况最好的见证。
唐宋时期,南京慢慢远离了当时国家的政治中心,十分适合禅宗的发展。法融自成一派牛首宗,俗称“牛头禅”,以南京为中心,遍布江南。
牛头禅的诞生地,就在此行的一站——牛首山。
唐代时,牛首山就曾为中国佛教三大名山之一。2010年6月12日,世界现存唯一的释迦牟尼佛顶骨真身舍利于南京“盛世重光”,而后长期供奉于牛首山。2016年2月4日,36颗诸圣舍利被迎请供奉于牛首山佛顶宫中。
观瞻佛骨,敬佛祈福,这里攒动的人潮,便是佛教文化深深扎根于华夏大地的最好印证。
景区正大门进入后乘坐摆渡车,经过隐龙湖后就径直抵达了最重要的站点——佛顶宫。沿途一路都是绿树荫蔽的山间美景,一路繁花已经渐次盛开,到处是一片宜人的好春光。历史上记载,以往每年春季,金陵百姓皆倾城出游,前往城外的牛首山礼佛踏青,故在当地也有“春牛首”之称。
这里的一切都与佛有关:一整面墙的象征“吉祥海云相”的万字符,骆驼、象等诸多在佛教中颇具象征意义的动物形象,还有一面壮观的壁画与石雕组合,描绘着佛祖诞生时的场景。
景区依山势而建,山顶处的平台上,伫立着最重要的两幢建筑物——佛顶宫和佛顶塔。佛顶宫地上三层、地下六层,佛顶塔地上八层(第八层不开放)。佛顶宫一大一小两个穹顶,分别代表着佛教意义上的“外供养”与“内供养”,形如佛祖袈裟的大穹顶与犹如佛祖发髻的小穹顶,既是一件精美绝伦的建筑艺术品,又自每一处细节之中,传递出佛法无边。
小穹顶基座为莲花宝座造型,整个莲花宝座共由象征佛陀无量智慧的56座飞天菩提门,以及象征吉祥如意的56根云门如意柱组成。乍一看,这一部分的建筑很欧式,以至于刚刚到了这里的时候,感觉有点“中西结合”。细细观看才发现,浮雕、形制都是完全“中式”的,但对于国内通常以红色黄色为主配色的佛教圣地,这里的建筑风格确实与众不同。
环绕莲花宝座一圈的长廊纵深感极强,随手一拍都是一张超好看的大片。接近入口处游客比较多,建议可以逆向行走到另一侧,便可以独享整个取景框啦。
前往地下宫殿的路途中,随处可见的佛教元素布满整个空间,连任何一个小细节都不曾放过。在这里,能以最直接的感官体验领悟到,佛,无处不在。
禅境大观的核心是禅文化,由三个部分组成,佛出生的禅境花园、成道的禅境花园和中间的莲花剧场,共同表现了佛祖一生的故事。抬头观瞧,顶部是娑罗穹顶,图案来源于佛陀涅槃时的娑罗树杈。周围墙壁的壁龛中,塑有佛祖的雕像。
加载更多
穿过庄重威严的玄武门,就到了玄武湖。巍峨的城墙守护着一池春水,湖面开阔无垠,五个小洲由堤桥相连,又各是不同的风貌。登上这城墙,整个玄武湖美景尽入眼底。
杭州也有湖,但却不似这片湖有城墙相依。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兴建了这足以福佑子孙的高大城墙,如今,也成为这世界上最长、规模最大、保存原真性最好的古代城垣。
一城山水,十朝风尚。湖水波澜不惊,柳树每年又抽出新的枝丫,繁花开了又败。风和千年前的风很相似,人头攒动倒映在水中,似乎也并无差异。外面的世界以流动般的速度日新月异,湖水却始终静默如初。十朝也好,千载也罢,都化作深沉的倒影,被这片湖永久地记在心中。
又是繁花似锦。你看,转眼又是一年。
樱洲之上,有一条“樱花长廊”,一整片平整的空地上,已经密密麻麻开满了粉红色的樱花。花团锦簇,一派欣欣向荣。这大概是南京城开得最早的樱花,鸡鸣寺和江边的樱花树尚未从初春的寒意中苏醒,迟疑地躲在骨朵中不敢舒展身体,玄武湖上这片绿洲之上,早已经是争奇斗艳、春意盎然。
这样一来,好像在这片湖水之上,春天都要来的更早一些。
樱洲上以樱花为主题的书房,身后便是大片的樱花林。在这里读一本温暖的小书,觉得此时的时间再惬意不过。
加载更多
一定是这江边肆虐的狂风,让本该如约而至的春意迟疑了脚步。
如果说城市之中早已迫不及待绽放枝头的星星点点代表了“初春‘这个美妙时刻,那长江边的景况,大概只能用“暮冬”来形容。
几株急性子的早樱不顾寒冷开了张,总算是抚慰了远道而来的游客,那一颗迫切赏樱的小心脏。
江水看似绸幕般波澜不惊,靠近了才知道裹挟了多少势不两立的敌意。自远处呼啸而来的、带着水汽的风,恨不得将江边那双脚站立的整个掀翻。衣领翻起来了,精心系好的领结暴虐地随风狂舞,发丝被吹着直立在半空中,落下时带着些许湿漉漉的潮气。
这个景区,位于南京栖霞区的长江边,紧邻燕子矶码头,沿江而建总长约有5.7公里。沿着偌长的江岸南行了几公里,终于在一处避风处,找到了已然盛放的玉兰和樱花。
江上的轮渡一艘接一艘,路上的公交车隔几分钟驶来一辆。虽然距离市中心的新街口一带不过几公里,但这里似乎还未到游客盈门的时间,网约车叫不到,坐了两站公交车,终于上了一辆远道而来接上我们的出租车。
站在繁花盛开的树下,眼前的粉红突然在心中递上一股暖意。樱花季马上要到了,和所爱之人牵手穿行在这一片粉红之下,天地之间的烦恼,哪比得上这仿佛带着草莓味的回眸一笑?
这条江边绿道,如今是一个汇集了历史人文风光的休闲区域。据说,历史上金陵48景中有6景都在这里,江两岸的风貌极佳,游步道也铺成了适宜跑步和行走的塑胶跑道。沿江而行,是另一种大气磅礴的“江南味道”。
加载更多
同在栖霞区的仙林湖公园,盛开的玉兰花和枯黄的芦苇形成了最强烈的反差。
草色未绿,树木的枝丫尚且孤寂单薄,一池静静的湖水边,几棵早已进入盛花期的玉兰,在一片萧瑟之中,呈现出一种令人肃然起敬的生命力。
连绵的雨水让盛花期变得更加短暂。在寒风冷雨中含苞待放了许久,终于小心翼翼地绽放,却未在冷雨中坚持太久,花朵的根部逐渐显露出病态的褐黄色,映衬着这一场昙花一现的美丽。
如果是在湛蓝晴空的日子里,想必会是另一番生机勃勃的春日图景。
湖边的芦苇已生得相当高,如麦穗一般的顶部在风中随着韵律摆动。
樱花也已经崭露头角了。仙林湖公园里的樱花,是如雪一般的白色。没有了粉红色那种甜蜜与热烈,反而因为这一片阴雨蒙蒙的场景,而多了几分清冷的美感。
环湖而建,是仙林绿道。待春暖花开、草场莺飞的时节,在这湖边静静的行走,也是金陵赏春又一个美好的体验。
有“中国最美村镇”之称的世凹桃源也称“牛首文化第一村”。
如世外桃源般,这里春天繁花盛开的景象与白墙灰瓦的徽派建筑形成了和谐的呼应。
位于牛首山西门,虽然目前因为疫情原因这个出入口已经关闭,但仍然可以乘坐公交车抵达这里。
世凹桃源在南宋时期曾被称为“大师凹”,当年的岳飞将军在牛首山抗击金朝名将金兀术的大军,曾在此囤粮练兵,因其为三面环山的山凹地形,故被称为大师凹。后因“师”字代表军队,为了破除战争气息,将“师”改为世界的“世”,寓意着太平盛世。
这里如今,便是一片太平盛世的光景。
村中一隅静谧的池水,环绕一周生长的柳树、梅树、桃树,在身下的水面上交织出一幅色彩斑斓的倒影。
河边生出的连翘,有种“故事里小黄花”的感觉。
村子一头的高地入口处,巨石上书“天阙画苑”,沿着小路向上,就到了一处开阔的平台,平台上除了多年生的粗壮树木,竟然还建有亭台楼阁。中式的连廊沿山势迂回,镂空的窗映入一片绿意。有人在房屋内喝茶、聊天,墙壁上挂着几幅看不出名但颇有品味的中式书画。这里,更像是世外桃源之中的另一片桃源胜境。
村中开阔的田地里,油菜花已然盛放,这种“接地气”但又颇具实用性的小花,在江南一带的春日里似乎格外常见。
无限青青麦里,菜花黄。即使晴空难觅,这一片翠绿映衬下的金黄,也成为了春日里最耀眼的一束光。
加载更多
我曾经专程去过不少书店,也拍过不少书店。许多次匆忙的旅行,因为时间只够在书店拍拍照就走,让我倍感惭愧。
似乎是出于对自己灵魂的一种宽慰,买书和读书,成为我旅行之余最大的爱好。
仿佛指尖沾染上纸墨的香气,每一次触碰就会有了温度。灵魂有了文字和艺术的浸润,就有了实体、有了重量,刮再大的风也不会随风飘逝,踪影皆无。
先锋书店地上巨大的十字架上书:大地上的异乡者。是啊,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居于世间,我们的灵魂在漂泊、在流浪,书店,便是这艰难旅途的避难所。
幸好,在这个匆忙而市侩的社会里,尚有一种“先锋”的品格存在。
位于旧时防空洞里的先锋书店五台山总店,被评为“世界十大最美书店”。没有路标的指引,也没有华丽的装饰,小小的店面走进去才发现别有洞天。
入门处的罗丹《思想者》雕塑,让这里看起来,就和其他任何书店都不太一样。超大的藏书空间,按照书籍类别分类的同时,也把同个系列、同个主题的书摆放到了一起,还开辟了专门的“二手图书区”,细细逛起来,可以淘到不少好书。
找一个角落,在文脉书香中度过浮生半日,也让灵魂好好休息片刻。
单独开辟出的文创用品区域,展示和售卖着许多有南京特色和先锋特色的小物件。多年来读者写就的明信片,成为了一件天然的帷幕,写着许多人的许多故事,他们的人生长路,他们的悲欢离合。
加载更多
1800米的长江路,有1800年的历史,这里一面连接如今的市中心区域新街口,一边连接旧时的总统府,将南京这座城的历史与现代相连,也带来了艺术与文化的碰撞。
民国时期,南京城聚集着最显赫的政界要人和学术大家,是中西交会之地。受西风东渐之影响,民国时期的建筑、社会风尚都带着中西合璧的味道。这种影响,成为了长江路的文化基调。
总统府前的梧桐树枝繁叶茂。据传说,因为宋美龄喜欢法国梧桐,蒋介石在整个南京种满了梧桐树。爱一个人,倾一座城,如今这爱情故事为金陵的美好又增添了几份甜蜜的色泽。
1912街区得名于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先生于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是中国千年帝制终结,满清王朝覆亡,挽救民族危亡之际。如今,这里是南京地区以民国文化为建筑特点的商业建筑群,也是每当入夜之后,南京城最热闹的地方。
六朝博物馆、江苏省美术馆、南京图书馆、江宁织造博物馆、南京文化艺术中心等众多场馆都集中在这里。这近两公里的街上,串联起了南京城最多的历史和艺术宝库。
因为地处南京中华门以东,这片区域被称为“门东”。与之相对的,还有“老门西”。
这几片仍旧保持着旧貌的地区,当地人习惯称之为“老城南”。历史上,老城南曾是南京商业及居住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狭窄的乡弄与砖瓦墙,传统的中式木质房屋,头顶上交错着的马头墙,老南京的面貌就在这一砖一瓦中被岁月轻轻勾勒。
入夜,这里更加迷人。房前屋后的灯笼亮起,烟火气自乡弄深处飘飘袅袅地蒸腾到夜色之中,吆喝声、游客谈笑声此起彼伏,饭馆里觥筹交错的,是舌尖上的金陵美味。
市井坊间尽染六朝烟水气,布衣将相合书千古大文章。牌坊上楹联上二十几个字,勾勒出这一整片的繁华与儒雅。金陵,曾是六个朝代的政治、经济和商业中心,老门东,曾是这座城市最繁华的所在。
这老街深巷中,藏着一场金陵旧梦。
作为长江以南唯一一个有德云社小剧场的城市,南京的德云社设在游人如织的老门东,永远人声鼎沸,如今更是一票难求。相声,这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在传承了几千年、经历了大起大落之后,如今重新焕发了难以置信的生机。德云社门前,是纷至沓来前来打卡的“德云女孩”,听相声、唱戏,竟成为了这一代年轻人的爱好。
正巧,我也是其中一员。
就连星巴克咖啡,也入乡随俗,纯中式的设计,门前的大红灯笼毫不违和,成为了老门东街中一景。
主街上的食肆多是装修精致的淮扬菜饭店,老门东的乡弄深处,藏着更多惊喜:沿着指示牌穿过一条仅一人多宽的窄巷,窄巷尽头通向另一个未曾到达的区域,人声鼎沸,各式招牌交杂在头顶,大排长龙的人群,焦急地等待着热气腾腾的美味。
老门东最不可错过的,就是这里的老字号小吃。
一整排的档口中,当属陆氏梅花糕生意最火爆,据说,这家店一天光是梅花糕就要卖2000个,我们到时已经晚上八点,等候的客人还是几乎排满了半条街。
制作梅花糕的锅都是专门定制的,一个六角形的盒子里面有梅花形状的凹槽。每一份梅花糕都是现做现卖,趁热咬上一口,外表是焦脆的外皮,内里是满满的甜糯可口的豆沙馅,顶部还有软糯的小丸子。一口,就甜到心坎里。
“网红”小鱼锅贴排队的人超多,旁边档口的萝卜丝端子却少人问津,热乎乎刚炸出来的萝卜丝饼又香又糯,与温州的灯盏糕很相似。如此看来,萝卜丝和猪油瘦肉虾米一类简直是绝配。
加载更多
要说吃地道小吃,每次来南京,都必须要来一次南京大牌档。
虽然这家连锁店已经开至全国各处,但我最钟爱的,还是狮子桥那家老店。
时隔多年再来,往昔鼎沸的人声消却了好多,也许是疫情的缘故,这家以往动辄排队数小时的店,在周末的午后,竟然还未满座。
这顿中饭的进程于是突然被加快。门口的老先生引导着入座、点菜,二十分钟内,一整桌的金陵小吃整整齐齐满满当当,等待着接受检阅。
招牌美龄粥曾经是许多女孩子的最爱,以豆浆作为粥底,加入白米、山药等煲出的粥香浓顺滑,入口极为舒适,也兼具了润燥滋补的功效。
金陵炸臭干刚出锅酥香十足,一定要蘸着特制的辣酱,才能吃出最好的风味。
糖芋苗一直是我在这家店的最爱。白嫩的芋梗经过红糖汤底的长久熬煮,被渲染成红棕,香气已经深深地沁入了每一小块芋头的中心。撒上一把桂花,香甜的美味便挥发到了极致。
因时而食。每年的冬春季节,便是江南一带茨菇上市的季节。乍一看很像蘑菇,但茨菇其实淀粉含量极高,口感更像是不太软糯的芋头,但却是江南一带人最爱的一种春季食材。
莲藕中塞入糯米,置于糖水中长时间炖煮,至藕和米均已软糯,再淋上桂花。这道桂花糯米藕,不知成为多少食客在江南魂牵梦萦的牵挂。
大道至简,每餐最后,总要回归最为朴素的主食。阳春面便是其一。白面条只加入猪油、酱油和小葱,这几种简单的调料,却总觉得,有一种特别的鲜香清甜蕴藏其中。
在金庸先生的武侠剧里边,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桥段:“小二,来一碗阳春面,二斤牛肉,一斤女儿红”。不知不觉,阳春面带了些侠义江湖的气息。诚然,行走江湖,讲究的是轻装简行、无牵无挂,大英雄人在江湖,心系天下,哪里还顾得上雕蚶镂蛤、酒肉宴席?一把孤剑行天下,这一碗素净的面,顿时多了点让人肃然起敬的侠义味道。
岁时流转,朝代更迭,侠客、才子、佳人,成为了金陵历史上一个个不得不提的符号,成为了长长画卷上浓墨重彩的标志。那些承载着众多故事的食物,一根面条、一张烙饼,以存续于万家灯火中鲜活的生命力,终于成了历史与现实的一根纽带,把“金陵”这股气质,永久地留存下来。
评论(3)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