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岩风景区素有“九狮一象之奇,五潭二井之秀”的美誉。不仅拥有奇山怪石、连泉叠瀑、碧潭绿井、天然楼洞、古木茶花等奇特秀美的自然景致,最吸引人的还是她的人文历史,有内涵的景点很多,值得一一探寻。
我不排斥旅行中偶尔走马观花,但从不愿放过名胜古迹,听当地朋友说中国山水诗开山鼻祖谢灵运当年来过仙岩,兴趣大增。仙岩是“天下第二十六福地”,相传黄帝轩辕曾修炼于此。这里的三皇井、黄帝池令谢公心驰神往,在此写下了传颂后世的诗篇。
很多人来仙岩,都是慕名探访”三梅“(梅雨亭、梅雨瀑、梅雨潭),而因来去匆匆,对很多历史人文古迹免游错过。如果不是当地朋友带领,我们很难发现在门口的陈文节公祠,它被一排参差不齐的民居遮挡而容易为游客所忽视。其实公祠与景区入口处仅左拐几步之遥,在田野与绿篱合围中坐落着一座灰白色墙的四合院式建筑,门楣处”陈文节公祠“几个字低调隽秀。
公祠虽小,但处处精致而野趣横生,能感受到人工雕琢之处的用心,不迎合,天然而清雅,寂静而孤傲,移步换景,欲说还休的山水园林,传统含蓄地蕴籍着东方之美。
陈文节公祠在仙岩山积翠峰下,一座青瓦灰墙的院落,与相邻的古刹圣寿禅寺建筑相融在一起。
时日正值春雨细润,烟雾飘渺中我们踏访陈文节公祠,这座建筑是为了纪念陈傅良在温州的讲学经历和文化功绩而建。
陈傅良曾在仙岩山脚下,仙岩寺旁读书讲学、设馆授徒,创办了“仙岩书院”,积年教学,使得他声名远播,甚至上达天听。
南宋光宗皇帝曾给陈傅良赐联:“东瓯理学无双士,南宋文章第一家”,高度评价了陈傅良的成就。
斯人虽死犹生。他的道德与他作为永嘉学派的先锋旗手彪炳千秋,永载史册。
第一进台门上有一副对联“山中檀越天下贤人”。清康熙初,陈文节公祠年久失修,仙岩寺的主持天目和尚便拨寺银予以修葺,并书刻此联榜于台门,赞颂陈傅良,此事当时传为佳话。
人文典故是一段历史的灵魂,景区建设离不开人文历史支撑。
建筑美学也是极有魅力的注脚。陈文节公祠坐落在仙岩仙岩积翠峰下虎溪桥北。整座建筑占地约700平方米,坐北朝南,中轴线上依次为门房、正殿、东西厢房。门房和正殿皆面阔五间,达16.6米,门房进深两间,通进深4.5米。是非常有特色的江南庭院。公祠处处充满江南灵秀,在薄雾中更添一份诗意。
继续往前,路过一片绿油油的草地,雨后初晴,还带着露水的泥土味弥漫在空气中,有一面黄色墙面甚是醒目,偶有鸟鸣,生机盎然,想来是山中寺,果不其然,与陈文节公祠咫尺相隔的圣寿禅寺到了。
唐代诗人杜牧的那首《江南春》里面描述,“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形象描绘了南朝寺庙之多。南朝由于佛法兴盛,帝王提倡佛教而造寺塔者颇多,其后妃、公主兴造寺塔之风尤盛,故南朝寺院林立。
这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古寺。圣寿禅寺原名仙岩寺,位于大罗山南麓,创建于唐贞观年间,距今已有1300多年了。佛寺依山起势,一殿高于一殿。虽屡经兴废,但香火持续不断。
加载更多
评论(2)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