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福建是全国最“绿”的省份。
听说,三明市福建最“绿”的城市。
三明地质结构丰富,汇集岩溶、丹霞、火成岩等多种构景地貌;植被条件优越,森林覆盖率76.8%,为全国之最,被专家誉为“全国最绿省份的最绿城市”。
在三明,可与不可得的美好并不需要跋山涉水、千里迢迢,而只需要一双慧眼、近在咫尺。
在三明,这种感慨无时不再,因为三明的美好触手可及,不遥远、不稀有,在周边就处处惊喜。
春末夏初,正是三明绿意盎然的时刻。寻绿三明,我走过山河,走过村庄,走过巷弄,然后,满眼皆是绿意。
Hey,我是刘鲸鱼,北欧海归、三线城市的二手经济学家、误入旅行圈的撰稿人、随心所欲流签约摄影师......都是我的标签。
注:拍片不易,码字更艰,严禁各种形式盗文盗图。
Day 0 抵达三明
Day 1小蕉生活文创村-万寿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Day 2格氏栲国家森林公园-岩前镇忠山村-洋溪文旅小镇-清枫谷-麒麟山
Day 3瑞云山-余庆堂 返程
小蕉生活文创村位于三明市西郊的小蕉村内,距离市区10公里,驱车15分钟即可抵达。
很多人说,“想过一过李子柒一样的日子”。一边尽情享受着田园生活的悠闲美好,一边又默默承受着乡村山野背后的辛劳,囿于城市车马的人,免不得一眼沉沦。
搭炉灶、种庄稼、摘果子......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仿佛有一种魔力,让人浮躁的心瞬间清静下来,倘若向往如此三餐四季的田园牧歌,那么小蕉一定有你要找寻的那片宁静。
经过设计、建造、修整,目前小蕉村道路面、湖泊溪流、荷塘果岭、临樱步道等生态及硬件设施已修建完毕,从2020年中旬以来,逐渐被三明市民所熟知,并因其每周末举行的周日市集(赶圩)吸引了更多市民到此参与。
无论是踏青拍照游览打卡,还是摆摊买卖以物易物,都将小蕉生活文创村的好生态带入到大家的视野中。依托小蕉村古窑址,以陶人生活为载体,小蕉文化、小蕉生活、小蕉生意为内容,民宿、康养、精致农业让小蕉意外文艺起来。
说起万寿岩,可是三明鼎鼎大名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万寿岩的考古发现,把古人类在福建活动的历史提前到18.5万年前,是迄今为止福建境内发现最早的旧石器时代洞穴类型的居住遗址,被考古界誉为“南方周口店”。
来到万寿岩脚下,一个突兀的大山平地而起。
万寿岩由石灰岩构成,岩溶发育,生成十几个洞穴。灵峰洞和船帆洞内,船帆洞下层文化层发现的距今约二万年的人工石铺地面,属全国首次,世界罕见。出土的石制品、骨角器和动物化石等,年代分别为18万年和1-3万年。
万寿岩周边也是绿意盎然,农田和村庄充满诗意,让这一个穿越数万年的遗址更加引人入胜。
格氏栲,又名青钩栲,在广东人称吊皮锥,在海南叫蓑衣栲,台湾人谓其赤栲。二十世纪30年代,英国有位名叫格瑞米的植物学家到我国华南地区考察,根据国际植物学命名的惯例,该树种于是定名为“格氏栲”。
三明的万亩格氏栲林,形成历经数百年的沧桑历史,以“珍贵稀少、材质良好、全身是宝”享誉八闽内外,为国内罕见。除三明的三元区外,在我国其他地区仅报道过有小面积的混交林,目前已知仅零星分布于福建、江西、广东和广西,台湾省中部地带的玉山及其附近的日月潭、嘉义、南投、台中与太平山等地也有少量成林。
格氏栲保护区内的栲树大多树龄较长,约在150年以上,因此树形高大挺拔。自下而上观之,树根呈板状向四周延伸;树干或独枝粗壮挺直;或众多旁枝、分枝并肩耸立;树皮为灰褐色,有的纵裂长条形,有的浅裂鳞片状;树冠枝繁叶茂、绿荫如盖。站在树下,只觉栲树高耸入云、参天蔽日,气势恢宏。
走在格氏栲林中,仿佛在城市中穿越到丛林探险之中,呼吸着清新的而富氧的空气,仿佛所有烦恼都可以抛之脑后。
如果有古村镇、古民居情结,那么存续千年,唐、宋、元、明、清五朝古建尚存的忠山村十八寨,就是三明的首选目标古村寨.
十八寨位于三元区岩前镇忠山村,相传是由大大小小的18个寨子组成的,因此而得名。十八寨深藏在格氏栲景区西北5公里的崇山之中,但这也正是其能幸存千年的原因,村里有保存完好的古建筑二十多座,有许多文化内涵丰富的传统民俗。
沿着花岗岩条石街面,突兀的中线条石如同长虫躯干,两侧的横板则如爬虫的百脚,整条古街,好似一条大蜈蚣爬行在古村之中,由近及远蜿蜒而去,这样的街道“天下三条半,忠山有半条”。
与古朴的建筑和石街面相对应的,就是历史悠久的十八寨。忠山十八寨明洪武年间始更名,其开拓者最早为邓、罗、曹三姓人,唐朝会昌年间起就已十分繁荣,集资兴兴建永兴庵,元代筑围墙建城门,明代修桥铺路兴水利,至清代顺治年间已有十姓十三公聚集而居,户列四百余烟。
洋溪有村落、有街市、有农田,是地道的人间烟火和红色遗址。
中央坂农业产业园位于洋溪镇上街村,距离市区、沙县区15公里车程仅十分钟。园区建设依托上街村高优蔬菜基地,挖掘体现洋溪地域农耕特点、生产生活方式的乡土文化。
目前园区已引进农科院菊花种植、草莓采摘园、葡萄采摘园、蔬菜采摘园、水上钓场、阳光牧歌、昂和水培蔬菜种植等农业体验项目,为城市周边人群提供农业农事体验,供游客漫步休闲,尽览田园风光。
上街村是洋溪最出名的村庄,现留有古民居建筑20多座,古民居景观资源尤其丰富。村中古福利费祖房,古井、古桥、旧巷、古炮楼、教堂和庙会、圣经交融,具有乡村独特的魅力。
墙角堆放着的农具,处处散发着乡野的韵味儿,斑驳的墙体上有色彩斑斓的墙画,穿梭在也红色印记和时代烙印的青墙黛瓦的街巷中,走到属于自己的屋檐下,过一段缓慢的日子。
瑞云山位于三明市梅列区西北约5公里处,与三福高速公路三明北主入口相邻,距市区仅5公里。
这样一处临近城区的自然风光,竟然形成于一亿年前早白垩世火山喷发,是福建省最大的火山岩地貌风景区。
古火山遗迹,百丈岩裸露而陡峭的瑞云崖,令人叹为观止。吉祥的大自然景观,如 “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座佛”的天马岩,洞窟中的千年古寺。神奇的山水植被,如“幽谷飞瀑”、将军藤、飞流瀑和满山的苍松翠竹,如诗如画。
远看瑞云山不难发现,由火山口积淀而成的天然坐佛,“山是佛、佛为山”,不论正视还是侧视都酷似一尊佛。
面对天马峰的山麓,一尊稳稳安坐的大佛展现在眼前:山顶上茂密的林木和植被像佛的头顶,直削、裸露的火山岩壁像大佛圆硕的脸庞。真是鬼斧神工,天公造化。
三明的美食之多,让我这个北方人叹为观止。三明的美食不仅好吃,更重要就是绿色。
在三明,朋友们推荐了我一种名贵的食材,后来在三明的每顿饭,我都能发现它的痕迹。那就是“红菇”。
三明的红菇大小均匀、肉质丰厚脆嫩晒干后入水不破,煮熟后清甘鲜美,其味鲜甜,入口细嚼不涩不滑。
据说它有养血、滋补肝肾之功能,是宴席上的珍肴。红菇可炖鸡、炖蛋、煲汤,做成的菜肴如同鲜血般清凉透红,既美味又营养。
豆腐丸,福建省传统的汉族小吃。
关于豆腐丸的发明,有一则有趣的传说:从前有位大户人家宴客,厨子不慎,将一条做菜用的鲢鱼让猫叼走了。厨子急中生智,用豆腐做了一道假鱼丸。没想到上席后,吃的人个个叫好,从此,豆腐丸便传开了。豆腐丸如今属于闽菜系中的特色,我也有幸在三明品尝。
听说我爱吃芋头,三明的朋友又推荐我芋饺。芋饺也称“枷鞑仔”、“嘎拉泽”,是福建的传统面食。芋饺的做法很奇特,全是用手捏成,不选用芋头而用芋子,其质细腻、软糯,嫩滑,浓稠,有粘性。当芋子和蕃薯粉揉合在一起时,便诞生了一道三明人偏爱的美味。做成后,芋饺肉馅非常鲜美,吃起来既糯又柔,滑溜可口。
三明米粿是三明人逢年过节最传统的小吃,米粿的粿皮是由木桶蒸煮后的大米,经过乡民们一锤子一锤子反复锤打出来,形成有嚼劲的米皮。
再将馅料包在里面。软糯雪白,味香可口,馅料有笋、豆干、五花肉、葱、包菜、芋泥、酸菜等。
米粿不仅有白色的,也有绿色的,绿色的皮是由艾草做的,包上豆粉也是不错的选择。包米粿需要一个特殊的工具,才能将米粿的皮很快的压扁,也可以用酒瓶和擀面杖代替,米粿这个食物虽然在三明小吃里并不出名,但是却成为很多三明人儿时的回忆,小时候一个米粿能带给大家很多的温暖。
三明熏鸭之美,自古便享誉八闽。然而其走向全国,并为世人所称熟知熏味。
加载更多
评论(2)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