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某天,我读了一本书,《额尔古纳河右岸》。
一位鄂温克老妪的一生,也把我的记忆带回到将近十年前到访过的呼伦贝尔。
颠簸了近千公里的车程,那是我随父母第一次见到如此辽阔豪迈的草原。第一次坐在蒙古包门口看夕阳,第一次策马奔腾在草地上,眼前是目不暇接的绿意,把此起彼伏的尖叫声留给身后的空旷。
合上书本,我开始幻想着,再一次回到草原上,坐在牧民搭建起的毡房里,喝奶茶,吃羊肉。
夏天到了,这一天终于来了。
就这样,我又一次感受到了,那久违的、草原盛夏的风。
这风,带着不容置疑的强势,吹散清晨遮天蔽日的薄雾和厚重的云层,追赶风车的叶片,吹开姑娘额前的细发,和马的鬃毛。
这是属于草原的,豪迈的空气。随之一同降临到眼前的,是那个满是绿意的、永不衰落的盛夏。
盛夏的草原,是带着温度的。炙热的阳光肆无忌惮地散落在皮肤上,带来隐隐刺痛的灼烧感,大地的热气自脚底蒸腾起来,裹挟着青草年轻而热烈的生命力,四散到周围的空气中。
盛夏的草原,是飘着气味的。青草稚嫩的气息与野韭菜混合成这片草原专属的味觉符号。哒哒的马蹄踏过,尘土飞扬中,递进鼻腔一派荒蛮原始。
盛夏的草原,是溢着色彩的。目送着白昼离开的草原重归沉寂,怒放着光芒的天空刷刷点点,将世界变成绚丽之下的剪影。一朵、两朵、三朵......山坡上觅食的牛羊是这草地上开出的花朵。
草原的远处,是连绵不断的小山岗。山岗的另一头,无尽的草原拥挤着、起伏着,一直延伸到地平线能够触及到的最远的远方。
平原和平原,被整齐笔直的公路相连接,构成这辽阔草原上四通八达的骨骼,一如这草原自身般刚劲有力。千百年来,铁蹄征战的硝烟早已熄灭,成吉思汗的子子孙孙们,就通过这些公路,走向外面的世界。
迂回蜿蜒的河流缠绕于辽阔的土地上,草原上的人把它们当作生命之源,它们是这勃勃生机中流动的血脉。蒙古人在这片丰茂的大草原上代代相传,这“天下第一曲水”,便如他们的母亲河。蒙古族有许许多多赞美河流和歌曲,于大自然的子民而言,歌颂母亲,再多也都不为过。
遮天蔽日的白桦林,在草原一隅丰茂的土地上,棵棵清爽、挺拔,恰如草原少年般让人信赖。绵延的白桦林,是驯鹿的家园,偶尔一家几口悠闲走过,那长长的树枝般的鹿角,不知在多少夜晚伴着雪花闯入梦来。
置身国境边陲的城市,沾染着浓浓的异国气息,中蒙俄三字的牌匾,让人行走在街头却恍若身在异国他乡。曾经,这里街头时不时看到的黄头发蓝眼睛是游客们津津乐道的风景,如今,曾经热闹的街头稍显冷清,但风采依旧,入夜的灯火依然璀璨,回忆着、也迫切召唤着往日的辉煌。
草原那温柔的迷人的盛夏,我醉在这一场绿色的、童话般的梦里。
粉红色的夕阳温柔地呢喃,彩色泡泡包裹着草原的倒影,在柔声细语中,彼此追逐着飘向远方。
那久违了的,草原盛夏的风,用温柔的双手,轻拂过我的整个夏天。
出发之前,每个人都在担心。天气预报显示,接下来的几天,呼伦贝尔将是大雨倾盆。
从呼和浩特转机后一路北上,天空的云层越渐稀薄,湛蓝天空的背景下,逐渐铺展开来是越来越浓郁的绿色。平原河山接次相连,彼此簇拥着,延伸到目光可及的远方。
除了绿色,还是绿色。被强烈的阳光晃得耀眼的绿色。雨水似乎早已提前到达,勤快地把草原的天、草原的地、草原的空气洗刷的干干净净。云朵从空中投下一处阴影,也在起伏的绿意中更添了一点灵动。
“你看,羊群好像跑到天上来了!”
飞机距离目的地越来越近,城市的面貌开始显露:这座规模不大的城市四周被草原、河流环绕着,一侧有微微隆起的山,红蓝色的屋顶在绿色中显现出欢快的生活气息。这里是海拉尔,是茫茫草原中的中心城市之一。
蒙语中,这个名字的意思是“野韭菜”,这个极其依赖与崇拜大自然的民族,在起名字这件事上将这种依恋关系诠释得极其生动:常见的蒙古族名字腾格尔意为天空,其其格意为花朵,许多名字都取自天地之间,以万事万物的美好来表达对故土深深的热爱。
旅程的起点和终点,就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所有未知的相遇和难舍的离别,都交给了这片草原之上的明珠。
这场旅行,就源于一场未知的相遇。同行的十几个小伙伴,因为【未知饭局】集结在一起,其中的绝大部分,我们之前甚至彼此不认识,这是一次都不能算是“网友见面会”的饭局。第一天见面还在拘谨地彼此记住名字,临别前却已经成为无话不谈的好友。热爱旅行的人们,本身就是有这种闪闪发光的魅力啊!
草原第一餐,便是充满内蒙+东北地域特色的菜。酸菜炖羊肉、炸柳蒿芽丸子、溜肉段......“未知饭局”从饱餐一顿的“饭局”开始了。
大家来自天南海北,做着不同的工作,有着各自不同的故事,因为马蜂窝,相聚在这个草原的盛夏。
一起在草原上看夕阳,一起骑马上山岗,一起吹着夜风吃烧烤,也一起在音乐节上蹦迪。旅途中的每一个欢声笑语的当下、每一个闪闪发光的瞬间,都是属于这个盛夏独一无二的高光时刻。
人生的相聚,何尝不就是一场奇遇?这场旅行,就和一场草原盛夏吹过的风一样,温暖且难忘。
未知但奇妙,很高兴认识你们!
车子大清早驶离了城市,驶过穿城而过的河流,经过一座不太高的小山,一眨眼,我们身在草原上了。太阳被云层厚厚地遮挡了起来,远处的群山,显出一片墨绿色,带着影子一样地宁静祥和。平原,朦朦胧胧的远方,天空厚重的云像穹顶一样笼罩一切。
没有树、没有高山,只有绿色无边无际。分不清从哪儿开始,到哪儿结束。
在这里,绿色,掌握了大地的一切话语权。
一整片密集放置的风车、一个蒙古包、或只是某一个置身于绿意之中的奇特建筑,都足以引起我们的围观——以前,我们都离草原太远了。
当真正置身其中,闻着空气中充满着的青草和牲畜混合的气息,脚下踩着软绵绵的覆盖着青草的泥土,眼前开始有了小虫漫天飞舞,草原这才变得真实了。于是,我拍下了此行和草原的第一张合影。
【大草原旅行Tips】
1.草原上紫外线超级强,一定要做好防晒!
2.蚊虫较多,尽量穿长裤,做好防虫!
3.早晚温差较大,天气多变,建议带好薄外套/雨具等。
【大草原那达慕攻略】
1.什么是那达慕?
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传统的盛会,可以看作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
2.那达慕比赛有哪些好看的?
传统的那达慕大会有三个重要的比赛项目。
最新奇:瑟日比赛。选手需要徒手劈断牛骨,非常考验力量与技巧。
最热闹:赛马比赛。草原上群马奔腾的赛马比赛,绝对不可错过。
最养眼:博克比赛。蒙古族的摔跤比赛,光是看到健壮的小哥哥,就非常养眼了!比赛中,会决出部落的力量王者哦!
还未进入我们的目的地——哈萨尔游牧部落,已经先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热情。停车场上密密麻麻停满了前来参加盛会的车辆,入口外面,身着战甲的蒙古骑士列着马队整齐地欢迎着各方到来的客人。
每一位进入的宾客,先要接受哈达与蒙古欢迎酒:一条象征纯净天空的蓝色哈达被放置在颈上,在完成了“敬天、敬地、敬祖先”的一系列仪式之后,端起碗来豪饮而下。豪迈地向前走一步,今天,我们都是这蒙古部落的一员。
最早在小学课本上读到过,在遥远的内蒙古大草原,有一场热情狂欢的盛会——那达慕大会,相传自成吉思汗以来便有,多会用来庆祝胜利、丰收。时至今日,那达慕大会已经演变为草原各部落每年一度的狂欢盛会,今年这场规模超大,也因此吸引了许许多多游客前来参加。
简单的开幕式过后,那达慕上最经典的各项比赛便逐一展开。生在马背上的草原民族,向来崇尚强壮的身体和强大的武力,通过各种方式来展示“战斗能力”便成为了那达慕大会的重头戏。比赛名称都是以蒙古语来命名,其中“瑟日比赛”的“瑟日”汉语译为脊梁骨。在比赛中,通常选用牛骨的第一个或第二个骨节,在不借助任何外力和工具的情况下,将骨节敲断。坚硬的牛骨想要敲碎绝非易事,蛮力更是行不通,往往要借助独特的发力技巧和受力位置,才能一击成功。
每一块断开的牛骨节落地,都伴随着沸腾的欢呼声。
相比其他运动,摔跤这种原始粗犷的比赛方式显然能够最大程度地展现出草原汉子那满溢着的男性荷尔蒙。在那达慕,摔跤比赛被称为“博克比赛”,“博客”这个词本身,就意味着“结实、无法攻破”。
比赛赞歌响起,身着“卓得戈”服饰的选手们挥舞着壮实的双臂,跳着模仿狮子、鹿、鹰等姿态的舞步入场。比赛规则简单粗暴:两人对垒,膝盖以上任何部位先着地者为败。
冬天凛冽的寒风和夏日的燥热酷暑,勾勒出了草原上男子的面貌:深邃的眼睛、突出的颧骨、健康的肤色,最主要的,是那一身刚劲结实的肌肉。在这样一场比赛中,就是这种力与美的直接表达。
按照事先分配好的顺序,一组又一组选手接连登场,或是一击制胜,又或许胶着了几个回合而后一个突然的发力锁定胜局,炙热的草原中午被点燃了起来。随着一轮轮胜负的决出,留在场中央的选手越来越少......直至最后一摔,草原上力量的最强者,今天开始拥有了这里的最高荣耀。
周围目光所及,都是绵延的草原,趁着比赛的空隙,随时随地可以去草原上撒欢儿。
在蒙古部落,草原就是他们的家园,他们也从不吝惜与人分享家园的美好。走在部落宽阔的草场上,时不时有牧民骑马经过,或是遇到成群结队吃草散步的马群和羊群。
许是在城市中生活的太久了,当我亲自置身于这一片辽阔之中,只觉得心内的空间被骤然打开了,一阵温柔的空气吹进来,吹开了所有沉淀起的琐屑。
关于那些琐碎生活的烦恼。我没有。我不在乎。
天地之间所能拥有的最大程度的自由自在和无拘无束,我想,这片草原已经给我了。
加载更多
黄昏不知不觉降临了。地处纬度较高,夏日的呼伦贝尔日照时间也更长。忙碌了一天的马群,此时走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之上,在这夏日有些清凉的傍晚,悠闲地享用着晚餐。
天边渐渐生出了,那熊熊燃烧的、使一切自然界和人间的美都相形见绌的绚丽红霞。旷野上生长的草,猝不及防地被披上金粉色的妆容,云朵上、山梁上、马背上,都泛着令人动容的金色光芒。
那天呀,风也温柔,你也温柔。
夏日淡粉色的黄昏里,一阵带着甜味的空气滴落在我脸颊,在心底开出一朵闪着光的小花。你眼里的光芒,为我映射出一整个天空的色彩。
渐渐地、日头开始以目光可以分辨的速度直直下坠,自云层身后徐徐落幕,而后,逐渐隐身到面前这座山岗的背后。
怕这短暂的光芒转瞬即逝,迫不及待地想要把这束光拥入怀中。我们心灵手巧的摄影师征征,在这光芒万丈收敛之前,为我拍下了这一组夕阳下的照片。
光芒仍在,山坡上吃草的牛羊,此刻成为这光芒万丈间的一道剪影,与黑色的土地融为一体。一朵、两朵、三朵......山坡上觅食的牛羊是这草地上开出的花朵。
假如照片有情绪,那么这一组剪影,想说的也许是:这广袤天地的美景,怕是永远寻也寻不遍,看也看不厌。
所以,才为见你而远行,千千万万遍。
加载更多
这一晚,我们宿在边境小城满洲里。抵达时几近深夜,城市前方却灯火通明,灯光璀璨到不像是一个小城。这座在夜色中流光溢彩的边境小城,蒙语中意为“旺盛的泉水”。这里,是中国最大的陆路口岸,从前,来自俄罗斯的商人来此做生意,许多俄罗斯演员在这里演出谋生,甚至连普通的老百姓,也会经常来到满洲里采购日常用品。在同一座城市内,同时生活着中国人、蒙古人、俄罗斯人,城市的各处也都汇聚了三国的元素,因而,这里又被称为“东亚之窗”。
边境小城有许多个,像满洲里这般气派的却不多,尤其在疫情时期,大多数边境城市门庭冷落,这座城市却依然保持着以往的风度。金色的灯光勾勒着颇具欧式风格的建筑楼体,笔直宽敞的街道向前延伸。顾不得旅途劳累,小伙伴们纷纷拿出相机,趴在车窗上,想把这醉人的夜景尽入囊中。
草原小城的夜,非常醇厚,时不时让人有种微醺的感觉。一天的疲惫之后,我睡了个踏实又香甜的好觉。
第二天清晨拉开窗帘,酒店的湖景房迫不及待献上了令人惊艳的窗景:连绵的草甸成为绝佳的背景,典型的俄式建筑——红色尖顶的楼房构成了画面中最显著的元素。一半草原的豪迈,一半欧式的优雅,这座小城拥有让人沉醉的魔力。
【满洲里国门攻略】
国门看点:中俄两国国门、41号界碑、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线遗址、火车头广场、和平之门主体雕塑和满洲里历史雕塑等。
游览时间:约1-2小时。
中国的国门和俄罗斯的国门对向而立,中间隔着一片中间地带。对面,就是俄罗斯了。从1902年第一根标示着国境线的”木柱“开始算起,如今伫立在这边境线上,已经是第五代国门了。
上一次来的满洲里的国门,这里还只是一个孤零零的大门伫立在广场上,如今,国门已经发展成为完善的风景区,有41号界碑、国门、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线遗址、火车头广场、和平之门主体雕塑和满洲里历史雕塑等等景点。
带有41号标志的界碑,是1994年8月中俄两国勘界结束时定在中俄边境线上的界碑,正面是汉语,背面是俄语,身在这里,难免油然而生一种国家独立、领土完整的肃穆感。
最为引人注目的,便是雄伟壮观的国门,中间红色“中华人民共和国”七个大字百米之外清楚可见,镶嵌在中央的国徽闪闪发光,国门上方,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主体建筑可以进入参观,从一侧进入后爬上约五层楼的台阶,便到达国门中央宽敞的连廊处。在这里,真正可以体会到“一侧是故乡,一侧是他乡”的感觉。越过蓝色的用俄语书写的俄罗斯国门,身后便是俄罗斯边境小城后贝加尔斯克,小镇的房屋都清晰可见。一条条铁路将两个国家、两个城镇彼此连接了起来,每年,不计其数的中俄贸易正是通过这些铁路线完成的。
在国门的火车头广场,陈列着一台1940年日本制造的“亚西亚”型蒸汽机车,这台机车在中华大地上奔驰了半个多世纪,建国初毛主席就是乘坐这台机车牵引的火车出访苏联的。如今,这辆机车被保留了下来,一同展示的,还有中俄两国不同的铁轨宽度——跨越两国的火车,每次在跨越国境时都要重新更换轮轨。
国门东南有一座塔楼,与景区被密密麻麻的铁丝网相隔,塔体上“国门第一哨”五个大字鲜红醒目,这就是守卫国门数十载的十八里哨所。
这个塔楼始建于1965年,哨所战士们24小时轮流监控国门边境线,紧握钢枪,枕戈待旦。
位于景区出入口处的和平之门广场,上伫立着名为”和平之门“的不锈钢雕塑。雕塑整体的M造型和汉字“门”的拼音首字相同,同时又是满洲里三个字的拼音、俄文、英文书写的第一个字母。字母顶端的球体象征着地球,5只展翅飞翔的鸽子象征着和平。
【套娃广场攻略】
套娃广场看点:和套娃拍照、俄罗斯大马戏、套娃酒店用餐/住宿。
游览时间:约2-2.5小时(大马戏1小时)
洋葱头形状的教堂顶与彩绘套娃,是众多俄罗斯艺术中最值得骄傲的瑰宝。这两个元素彼此融合,于是有了满洲里这个俄罗斯版本的“童话世界”——套娃广场。
近十年前,这里还是一个由几组彩绘套娃和生肖雕像组合起来的小广场,如今,却已经成为了一个集俄式建筑、套娃艺术、俄罗斯大马戏、游乐场等等为一体的综合性主题乐园。光是蓝天映衬下的彩色屋顶,就足以让人联想到5000多公里外的莫斯科,那九个彼此簇拥着的彩色洋葱头。
一个巨大的套娃占据着广场上的醒目位置,周围密密麻麻分布着十二生肖的铜像和形状大小各异的小套娃,乍一看有点眼花缭乱。仔细看过去,每个套娃的主题和色彩搭配都各不相同,相比庞然大物的精雕细琢,一些小的更像是随意涂鸦为之。
此时最热闹的,便是在这其中pick其一合影留念。那天,穿着“红绿CP”的我和星子,刚好发现了一个与衣服颜色完美契合的套娃,于是,便拥有了这一张“CP照”。
套娃广场真的是个童话感十足的出片地,我们可爱的邻家妹妹黄小米,也在这层层叠叠的套娃大军中,给大家演示了“甜酷女孩拍照模板”。
【套娃广场拍照攻略:女生建议穿裙子!】
景区内,就连卫生间都贴心地设置成了“一家三口套娃”的形式,内容契合度满分。
入口处有景区官方的熊猫玩偶可以摆拍,原则上是景区官方帮忙拍摄并售卖照片,但是工作人员都很好,可以稍微通融一下自己拍摄几张照片。
蘑菇屋、长着人脸的树......景区里的许多布景谈不上出处,但童话感十足。游客不算多,想出片,往里面走走绝不会出错。
碰碰车、大摆锤、旋转木马......游乐设施更多是不太刺激、对儿童比较友好的,让我这个胆小的“大儿童”也能在这里解放天性、玩个痛快。
加载更多
从满洲里到额尔古纳,需要沿着中俄边境线行驶一段距离,蜿蜒的额尔古纳河一路相伴,目光所及,是翠海茫茫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此时在我们脚下的,是被称为“最美边境公路”的——中俄边防公路。沿着这条路经过的,都是呼伦贝尔大草原上美景的精华。
草原、河流、羊群......眼前的一切,向我们诠释了大草原“最美的风景在路上”。
和in老板一起,跟着马蜂窝来大草原撒欢儿吧!
这条公路车流量不算大,沿途也有几个停车点可以停车休息。若是想在路边拍照,一定要注意小心过往车辆(千万不要随意横穿马路或者在马路中央拍照!非常危险!!!)
不管看过多少次,草原上的日落总是充满着迷人的魅力。下过雨的草原,空气像被洗涤了一样干净。吃过晚餐走出室外,残阳如血,把蒙古包映射得也娇羞了起来。
每天夕阳时分,大草原就拱手献上了,它全部的温柔。
【牧民家攻略】
可参与的活动:骑马、射箭、蒙古服饰拍照、给小羊喂奶等。
美食体验:羊奶、酸奶、奶茶、蒙古烤肉等。
一钻进牧民家的蒙古包,扑面而来的是一股被奶制品经年累月浸润的味道。奶制品特有的膻气混合着发酵过后的酸味,一股脑地涌入鼻腔,脚下的地面,应该已经被奶汁“腌”得入味了。
简陋、闷热、空气不流通,现代人往往无法接受这种严苛的条件,但这确确实实是曾经草原上的人居住的,最传统的蒙古包。若不是到访牧民家,这种蒙古包,我们很难有机会真正走进去。
紧贴着地面的小矮桌上,主人早已准备好了他们最常见也最喜爱的待客饮品:羊奶、酸奶和热气腾腾的奶茶。
说它们是草原人的生命之源,也毫不夸张。牧民们长期靠牛和羊这两种动物作为最主要的饲养牲畜,更是将它们身上的物产利用到了极致:肉可以吃,奶可以饮用和做成各种奶制品,皮毛用来做衣服、毯子、甚至用来搭建蒙古包。
喝由砖茶煮成的咸奶茶,是蒙古族人们的传统饮茶习俗,有些人家在煮奶茶时甚至会加入几粒风干的牛肉干,让煮出来的奶茶更加醇香。热奶茶中再加入炒米、奶酪、奶皮子等,趁着热气一口喝下,感觉周身都暖和了起来,哪怕在马背上长路颠簸,也不会感觉饥饿。
在牧民家宽敞的草场上,还有各种草原上特色的活动可以体验,我和赵小奔,就在这里体会了一次真正的“蒙古射箭”。
换上传统的蒙古族服饰,自然是不能错过的宝藏体验。当甜大白换好衣服从蒙古包走出来的时候,每个人都在尖叫——这不就是蒙古公主吗?!
再往草场深处走,我们有了更加惊喜的发现:一头形单影只的奶牛,正在山坡的一处吃草。众人靠近,它却不以为然,于是,姑娘们的胆子也渐渐大了起来,靠近,牵起放牛绳,拍照......一气呵成。
于是,我也拥有了这样一组“蒙古牧童放牛图”。
相比孤单的奶牛,这个牧场内的羊随处可见。成群结队的羊自由散步着,想逮住一只拍张照却并不容易:看似慢条斯理的小羊羔,在我靠近伸出手的那一刻却总能以闪电般的速度逃离。追了几个回合,最后,目标锁定在角落里一只趴着的看似脾气很好的小羊,我的手触碰到它的时候,它意外地没有丝毫抗拒,只是在托起时——我似乎高估了自己的力量,这只看起来有十几二十多斤的小羊竟然这么重,勉强托起来拍了张照片,想必它也不太舒服,下半身已经坠下来了。匆忙放下来,我觉得自己浑身的力气,已经耗尽了。
果然,刚才那一碗羊奶,没有白喝。
于是我在牧民家,使出“吃奶”的力气徒手抓起一只羊。“抱着小羊合影”的愿望,达成了。
【马术基地攻略】
1.骑马体验需要穿戴护具,做好防晒哦!
2.在马匹周围注意安全,尽量不要站在马的身后!
3.骑在马背上一定不要松开缰绳!
缓慢地越过地平线,颠簸着走上高高的山岗。从高空俯瞰,我们的马队有着特别雄壮的气势。
一人一马就这么颠簸着行进,在头马的带领下,马匹自动地排成一队,沿着既定的路线前行,走上前方不太高的小山。转过身来,一整片碧绿的草原都在脚下铺展开来。我骑着马,站在这片草原之巅俯视,很难找到比这更让人热血沸腾的场景了。
这雄心勃勃的场景背后,我的内心却是一场激烈的大戏。坐上马鞍之前,我对“骑马”这件事充满了热切的期待,完全忘记自己这个恐高+平衡感差的人几分钟后会在马背上经历怎样的心理煎熬。
穿上护具的小A姐特别有骑士的感觉,随着大家都穿戴防护好,马背之旅正式开始了。
一个大跨步骑上马背,双脚离地的我开始感觉到了一阵眩晕和惶恐。马儿的任何一点移动,我的内心都是一阵翻腾,想尖叫却又怕惊到身下的它,一场精神耐力之旅就这样开始了。我们一人一马,开始颠簸着向前移动,每一步摇晃,都带来一次短暂的失重,浑身僵硬的我攥紧缰绳,甚至连头都不敢向左右看。生怕一个失去平衡,就人仰马翻。走了几步,我渐渐适应了它的节奏,身体可以自然地跟随住马前进的韵律,但双眼依旧紧紧盯着眼前的路:怕它摔跤,怕它发狂,也怕它突然失去与我合作的兴趣把我摔下身去。
我内心懂得,我必须完全信赖身下这高大的生灵,亦相信它已经过严格的训练足以应付和包容哪怕任何一个不甚投缘的人类。但本能让我不敢放松,握着缰绳的手早已大汗淋漓,每一道沟坎都足以让我血压升高心跳加速,轻声提醒我的这位“伙伴”当心脚下的路。每次它的脚步稍有加快,我紧张的“吁”声到的比加速度还快。除了紧张,还是紧张,马背上的我绷得比拉满弓的弦还要笔直。
许是本身颇有灵性,抑或是“老马识途”,每一次沟沟坎坎这匹马都行走的相当平稳,甚至在靠近马舍很多马都小跑着“着急下班”的时候,这匹马依然保持着不紧不慢地速度把我踏踏实实地送回了终点。终于,回来了,我脑中的那根拉满的线也迅速绷断了。
合影之后,我只有一个念头——让我回到地面上吧!
【白桦林攻略】
1.游览路线:进景区后乘坐观光车可以到达白桦林木栈道的入口,然后沿着栈道按指示牌步行游览,游览约需1小时。
2.白桦林景区内严禁吸烟和明火!!!
3.途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野生动物,尽量不要惊扰它们哦。
在大巴车上昏昏欲睡的下午,摇摇晃晃中睁开睡意惺忪的眼睛,窗外下起了大雨。说来就来,说走就走,草原上的雨好像向来这样自由随性。几分钟前雨水还疯狂冲刷着车窗让视线都几乎模糊不清,当我们到达白桦林景区门口时,天气竟然开始微微放晴了。
乘坐景区摆渡车到达了步行栈道处,雨后的阳光,已经从层层叠叠的树林中探出头来了。
我们此时所在的总面积约1000公顷的纯天然、原始的白桦林带,是大兴安岭呼伦贝尔唯一一块纯白桦林自然景观。在这里密集生长的,是额尔古纳的市树——白桦树。
挺拔、笔直、洁白得一尘不染,园内的白桦树经历了刚才那一场雨水的洗涤,显得愈发干净纯粹。
林中很多同根双株的白桦树,在这里,它们被当作美好爱情的象征。林中还专门开辟了一片“爱情世界”,有心形的栈道,满是浪漫的氛围。
曲径通幽的林中小路,通向唯美静谧的密林深处。雨后时分,空气中还保持着极大的湿度,树梢上不时有聚集的雨水滴落下来,整个林中清爽又澄净。带着湿度的空气有种树林里特有的清新味道,一呼一吸间,觉得周身都变得清爽起来。
密密麻麻的枝叶遮天蔽日,这里的白桦树,周身上下都是宝:桦皮可以做屋顶防雨材料,又可以引火,是制作桦皮画、桦皮饰品上好原料,树干可以做建筑材料,还可以榨营养丰富的桦汁饮料,就连寄生在树上的菌类——桦树茸,都是一种绝佳的天然保健品。
一阵铃铛声由远及近,那是生活在白桦林中的驯鹿散步过来了。这种以往只出现在圣诞老人传说中的动物,印象中应该存在于寒冷隐秘的北欧森林,但在这一片原始森林中,这种充满灵性的动物和古老鄂温克部落,共同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
鄂温克族是中国唯一饲养驯鹿的民族,驯鹿善于穿越森林和沼泽地,是狩猎鄂温克猎人的主要生产和交通运输工具。这种充满灵性的动物,与这个古老的民族共同,世世代代守护着他们深爱的森林和草原。
此时正值换毛的季节,每头驯鹿身上的毛皮都略显斑驳。石蕊一类的苔藓是驯鹿最喜欢的食物,这在雨季的森林里随处可见,至于到了干旱的季节,驯鹿们则会开始迁徙。在白桦林的驯鹿苑,可以购买苔藓亲自喂食驯鹿。
加载更多
灯光、烟雾、乐队的嘈杂声,额尔古纳的傍晚,小城的一隅沸腾了起来。
海东青音乐节,是属于草原音乐的一场嘉年华。
海东青,是威武霸气的草原雄鹰,从草原深处起飞,翱翔于天际。
从草原诞生的乐队和音乐人,在这个盛夏的草原夜晚,用节奏和歌声表达着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眷恋。
从马头琴到摇滚乐,草原上的音乐似乎天生有一种狂野不羁的感染力。即使是从未听到过的陌生旋律,也让我们迅速融入、沉浸其中,开始随着旋律摇摆了起来。
在草原音乐节蹦迪,听起来就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重磅登场的,是一种源自草原、舒展于草原之上的音乐——蒙古长调。
长调是蒙古族一种特有的民歌形式,多以抒情的曲调,歌颂牧民的田园式生活方式,飘飘荡荡,婉转悠扬,带有一种飘渺辽阔的意境。
歌手登场,高亢悠扬的长调随之响起来了。它在夜空之下,叩击着大地的胸膛。那节奏,时而疾飞向上,时而低哑呻吟,后一句追赶着前一句的回声,不断盘旋上升。霎时间,草原黑漆漆的深夜仿佛注入了新的血液,翻滚着、激荡着,随着歌声向天际传去。
从始至终,那歌手淡定着、并未有太大的动作和表情,就这么静静地吟唱着,却发出了最摄人心魄的旋律。这是属于草原的声音,属于草原上生命的、永不止息的歌唱。
我在这听着、听着,心头突然泛起一阵不舍。再过两天,我就要离开这片草原了。但此时的我,又多么希望,希望这个夏天永不结束,希望这音乐永远无限循环下去,飘飘渺渺永远依存在这片草原之上。
书中写着,在额尔古纳河右岸,居住着一支数百年前自贝加尔湖畔迁徙而至、与驯鹿相依为命的鄂温克族人。他们信仰萨满,逐驯鹿喜爱食物而搬迁,年年岁岁,享受着大自然恩赐。
蒙古语中,额尔古纳意味着“奉献”。在这片土地上,万物偎依着这河流诞生、成长、衰落,完成一个个生命的循环。额尔古纳,是他们的故乡、他们的供养,也是他们应许的归宿。它是这片土地上最无私的甘泉绿洲。
草原上,最不缺少的,就是生命。在这生命之舟上,人们偎依它、吮吸它,而这草原上的源泉雍容大度,用宽大的胸襟孕育着无穷无尽的生命,也承载着生命的喧嚣与孤独。
沧海滴水,何问其源?来自无限,归于无限。
【额尔古纳湿地攻略】
游览路线:景区规划好了木栈道,可以绕木栈道环行一周欣赏湿地,路程不算长有些山势起伏,总体对体力要求不高。游览结束,还可以去景区内的湿地博物馆看一看。
游览时间:约2小时,如果去的比较早就可以看到雾气萦绕的湿地啦!
那天早晨,我们起了个大早,驱车来到额尔古纳湿地。彼时的湿地还未苏醒,湖面上低低地流动着淡白色的浓雾,天上湿润的云彩拉成长长的薄丝,在峡谷的避风处和湖雾连成一片。
远远望去,白茫茫的一片,分不清哪里是陆地、哪里是水、哪里是长满植物的绿洲、哪里又是浮出水面的浅滩。
面前的额尔古纳湿地,被誉为“亚洲第一湿地”,是中国保持原状态最完好、面积较大的湿地。这里一年四季水系充足、植被丰富,是许多鸟类等野生动物的栖息天堂。
景区内的主要游览路线是一条沿着山势而建、可以俯瞰湿地的木栈道,可以沿着栈道绕行一周,看到在此蜿蜒流动、汇聚的各条河流。
同行的小伙伴angela,已经迫不及待把这湿地的美景记录了下来。
趁着雾气还未散去,一行人在起点处玩起了俄罗斯族的传统游戏——抢棍。每人手执一根一米左右的木棍随着音乐舞动,音乐停止时需要迅速松开自己手中的木棍并向右移一位扶住右边人的木棍,木棍落地即为失败。激烈的游戏进行了一轮,雾气也随着阳光的照射渐渐散退而去。
湿地开始露出本来的面貌了。
一望无尽的、被植被密密覆盖的陆地,被丰富充盈的水系环绕着,河漫滩、柳灌丛、盐碱草地......形式各异,充满着生命的蓬勃脉动。
800多年以前,额尔古纳河流域的“蒙兀室韦”部落诞生了一个手握凝血的婴儿,名叫铁木真——这里,是草原上孕育生命与骄傲的甘泉绿洲。
湿地最显眼处,一个半圆形的小岛自水面中凸显出来,当地人称之为“马蹄岛”。相传成吉思汗征战时遇到一只饿虎,它的战马英勇地将前蹄狠狠地踏在老虎腰间,用其全力把老虎深深地踩进泥沼里,便在此留下了一个马蹄型状的印记。自此,“骏马战胜恶虎”的英勇故事,也成为草原上代代传颂的英雄传说。
这个马蹄型状的小岛,也成为了额尔古纳市骄傲的标志。
天蓝的底色在空中若隐若现,远处的楼房影影绰绰显露了出来。你看,那城市从薄雾中升起了。
加载更多
【莫日格勒河攻略】
游览时间:约半小时。建议使用无人机,取景效果会更好。
在草原的多半时候是在行车,眼睛注视着前方无尽延伸的公路,却又茫茫然无所适从,偶尔侧面车窗切割出来让人惊喜的画面,还尚未来得及拿出相机就匆匆而过了。
时间一久,对那茫茫一片的绿,似乎有些倦怠了。
唤醒我的眼睛的,是九曲十八弯的莫日格勒河。
大巴车停在一个类似于私人牧场的外围,需要步行从草场上穿过,尽头是一个几米高落差的高地,我们走到高地边缘,便看到了脚下这蜿蜒流淌着的盈盈碧水。
莫日格勒就是这样一条蜿蜒的河流。平静地,在平原中闪着光。
它的河面不算宽,河水也不甚湍急,只是安分守己地流着。从呼伦贝尔的陈巴尔虎旗起始,一路向东,最终汇入海拉尔河。从地图上看,这条河几乎一直是在拐着弯的流淌,在茫茫大草原上穿行而过。所到之处,两岸水草丰美,为当地牧民带来了丰富的水源和无尽的福祉。
许多当地牧民,从小就在这河边出生、长大。牧民经常迁徙的生活习惯让他们没有固定的居住地点,这条河,就成为许多人心目当中的故乡。
在茫茫无际的大草原,找到了河,也就找到了家。
蓝天下的河流闪着迷人的光泽,河边水草丰茂牛羊肥美,我和星子,也已经迫不及待地把这美景悉数拥入怀中。
在呼伦贝尔,有两个与这片土地深深依存着的民族,一个是“马背上的民族”——蒙古族,另外一个,就是“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们”——鄂温克族。
相比于占据绝大人口的蒙古族,鄂温克族明显少为人所知,在读过《额尔古纳河右岸》之后,更让我对这个民族,有了更加浓厚的兴趣。
他们从哪里来?他们如何生活,又有怎样的精神信仰?停留在海拉尔等飞机的半天时间,我来到了位于海拉尔的——鄂温克博物馆。
鄂温克族,发源于贝加尔湖一带,主要居住于俄罗斯西伯利亚以及中国内蒙古和黑龙江两省区。博物馆内三个主要展馆——历史厅、自然厅和民俗厅,将这个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娓娓道来。
鄂温克,是具有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森林狩猎民族,最早从石器时代就开始有线索,在漫长的时光里,他们在森林中行走,也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从精致的石雕、青铜器饰品中便可见一斑。
在保家卫国的历史使命前,他们更是英雄辈出,诞生了海兰察等一众民族英雄,为国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鄂温克自治旗地处大兴安岭山地向呼伦贝尔大草原的过渡地段,自然资源非常丰富,迄今也出土了非常多的动植物化石。
鄂温克的民族文化,更是独具魅力。狩猎、游牧、农耕等多种文化彼此交融,他们普遍信奉萨满,拥有极其深厚的文学和艺术底蕴,并善于利用动植物产品进行生产生活.....一件件精美的器物,都展示着这个古老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
加载更多
于是,在这个盛夏,带着惊奇的际遇,我们沉浸在这片辽阔的草原之中。
有欣喜,有依恋,也有不舍。
我们曾经在历史的荒蛮处渴望文明、走向文明,却又在某个早已坐享其成多年的瞬间,突然想要慌不择路地逃窜开来。
我们开始拥抱纯真、质朴,向往村落稀疏、白云萦绕、山中清泉。
文明的最高形态是什么?
我想,是自然。
自然,让文明更加真实、更加纯粹、也更加和谐。
于是,置身于自然中的我们,才轻而易举地感受到了最纯粹的快乐。
是青草沁人心脾的清香,是微风送来的那一阵清凉,是黄昏洒下的那一缕霞光。
更是好友结伴出游时,那一起开过的玩笑,掷过的飞镖,一起去发掘的、世界的奇妙。
这旅程,是马蜂窝给我最棒的夏日礼物。
我会永远铭记那辽阔的草原、翠绿的山谷、蜿蜒的碧水。哪怕那草原、山谷、碧水从未记得我。
未知之旅,后会有期。
这次的行程一共有六天,除去抵达和返程,一共有四整天的时间在草原上。虽然是以精致小团的形式呈现的,但是全程没什么购物或者植入景点,去的全是这条路线上最精华的宝藏美景。这条路线,你值得拥有!
集合日:杭州出发抵达海拉尔,抵达后在酒店休整一下,可以去海拉尔市区逛一逛。傍晚同行的小伙伴们陆续抵达,一起吃晚饭彼此认识了一下,接下来的几天就要互相关照啦!(当天宿海拉尔)
第一日:海拉尔出发前往哈萨尔游牧部落参加草原那达慕,看牧民们骑马、摔跤、射箭,自己更是可以亲自参加“迷你那达慕”,体验一下在大草原上生活的感觉。在这个部落,可以品尝到许多美味小吃——烤肉、酸奶、牛肉干,观蒙古马诵表演,参加诈马宴(烤全牛、烤全羊)、篝火晚会,是丰富又热闹的一天!(当天宿满洲里)
第二日:睡到自然醒,当天要去的景点就在市区,不必匆忙赶路。上午去满洲里国门景区,可以看到对面的俄罗斯小城。下午游览套娃广场,并观看大马戏表演和俄罗斯歌舞表演。晚上,可以在这座小城感受美丽的夜景。(当天宿满洲里)
第三日:这天驱车从满洲里到额尔古纳,会经过“最美边境公路”,前往牧民家品尝最地道的草原奶制品,换上蒙古族服饰感受草原生活。下午在马术基地体验骑马登山,游览白桦林景区。(当天宿额尔古纳)
第四日:清晨出发,前往额尔古纳湿地,看着眼前这片“亚洲第一湿地”在清晨的薄雾中渐渐显露。下午经过“天下第一曲水”——莫日格勒河,而后返回海拉尔。(当天宿海拉尔)
返程日:大草原之旅圆满结束啦!和小伙伴们陆续告别,可以根据自己的航班时间安排活动,我自己去了鄂温克博物馆,又到了市区觅食,下午从海拉尔出发返回杭州。愉快的旅程结束了,期待下次还能和大家一起撒欢儿在大草原!
评论(1)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