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因琅琊山而出名,琅琊山因欧阳修而出名。欧阳修确实是那位使琅琊山名扬天下的“仙”,而且是一位“谪仙”。
欧阳修一生坎坷,命途多舛。先是童年坎坷,他幼年丧父,其母以荻杆画地教子。后是科举之路坎坷,前两次落榜,后曾在国子监的解试和礼部的省试中得过第一,所以第三次参加殿试觉得能中状元,结果才得了个十四名,中了进士。然后是仕途坎坷,一生三次被贬。第一次被贬往夷陵,第二次降职滁州太守,第三次出知亳州。
欧阳修为人乐观、豪爽、旷达。但因支持范仲淹改革第一次被贬夷陵时还是很郁闷的。路过黄溪时感慨良多,写下《黄溪夜泊》,有“暂到愁肠已九回”的愁苦,有“万树苍烟三峡暗”的苍凉,又有“满川明月一猿哀”的凄然。又是岁末年关,又是异地他乡,只好借酒浇愁,“慰客偏宜把酒杯”,心中谪居异地的愁绪和凄苦可想而知。但豁达的欧阳修很快就能自拔开脱,“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谪迁岂能来。”楚地尽管偏远,但风景奇异,如果不是被贬,又哪能欣赏得到?凄苦愁情转瞬变为旷达豪迈,如果没有这样的胸襟,哪有后来的精彩。
欧阳修被贬到滁州是第二次遭贬。这次人们没看到作为迁客的欧阳修的愁苦郁闷,而是以神仙的心态对待仕途,乐观从政。工作之余,经常带下属游山玩水,饮酒下棋。所以“蔚然深秀”的琅琊山成了他理想的去处。他的好朋友,琅琊寺的主持智仙,为了方便欧阳修游玩,筹资建了一座亭子,欧阳修以自号命名。
醉翁亭。和北京的陶然亭,长沙的爱晚亭,杭州的湖心亭并称“四大名亭”。
在《醉翁亭记》中,人们可以解读出欧阳修的各种“乐”。
无论是日出云归的朝朝暮暮,还是野芳幽香、佳木繁阴、风霜高洁、水落石出的春夏秋冬,琅琊山的景色随着时间的迁移而千变万化,而欧阳修寄情山水的乐趣没有变。
欧阳修和他的朋友们欣赏完山水秀色,再在溪边钓个鱼,用泉水酿个酒,打的野味,摘的野菜都摆上,与朋友们来一次野餐。等宴过酒酣,再投个壶下个棋,那个苍颜白发的醉老头醉醺醺地和众人一块起起坐坐,尽情欢乐。
加载更多
评论(4)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