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仙台很少有人把它作为第一次去日本旅行的目的地
所以
自由行的话
行程就很重要了
希望我认认真真的记录5天的仙台行程
能给大家的旅行带来帮助
DAY1 : 仙台机场-仙台场古迹
🥘牛舌料理-🏮居酒屋喝小酒
DAY2 :Reborn Art Festival 2019【草间弥生等艺术家作品】、圆通院、瑞严寺、松岛湾游览船
🥘午餐:牡蛎小屋 🍶品日本当地酒
DAY3 : 秋保工艺之乡做可爱小芥子、磊磊峡、秋保大瀑布、宝珠山立石寺、银山温泉、
🥘晚餐:伊豆之华——怀石料理
DAY4 本间美术馆、本间家旧府邸、山居仓库、五重塔
🥘午餐:超级新鲜,人气巨旺的:海鲜丼屋とびしま 🥘晚餐:山形乡土料理居酒屋
DAY5 御釜・蔵王(超美火山口)乘坐新干线142号直达东京
仙台是一个市镇,并不大;冬天冷得厉害;还没有中国的学生。
这是鲁迅先生笔下的仙台,节选自《藤野先生》,发表于1926年,距今94年。
1904年,鲁迅先生在仙台留学,认识了藤野先生。距今116年。
2019年,仙台已经是一个繁华的大都市,冬天依然很冷,已经有很多中国的学生了,但他们已经不盘油光可鉴的大辫子了。
100多年过去了,鲁迅先生,还能认出当年求学的那个仙台吗?医学院还在吗?除了藤野先生还有哪些故旧好友?周末喜欢去哪里逛逛呢?偶尔会去小酒馆或面馆坐坐吗?哪些变了,哪些至今没变?
仙台场古迹就是一部仙台建城史,对于一个只有400多年历史的遗址,还能如此重视和保护,确实让人钦佩。从最初的根基到历代的修复重建,脉络清晰,保留至今的断壁残垣,建筑构件、文物和影像资料,能让你看到一本完整的地方志。
不知道你会不会有相同的疑问?这如果是在咱中国,相当于明末的城市遗址,会不会有这样的待遇
仙台的一家百年牛舌老店,味道吗?你猜。百年老店至少需要2代人的持续经营,一直想问老板一个问题:1904-1906年有没有一个中国留学生来过,他是我最喜欢的一个先生。
不愧是老字号,能将牛舌做的如此鲜嫩入味,一丁点儿都不会老的手艺,还真挺佩服了
当一块鲜嫩无比的肉,连同香气四溢的米,一同被塞进嘴里的时候,我彻底被这个味道折服,真的太太太太好吃了。
在日本,最接地气就是遍布大街小巷的居酒屋,有点像现在国内的夜市,啤酒小龙虾加毛豆。又有点像过去的酒肆,小二,二斤牛肉三瓶女儿红。茶馆酒肆,早已远离我们的生活,举头已望不到明月,低头都在玩手机,我也一样,需要反思
每个人的喜好都不同,每个人选了自己喜欢的饮品
夜
就这样开始了
不停的有客人到访,三三两两,进进出出,他们或许早已习惯,每天像深夜食堂里的食客们一样,进来喝两杯,卸去一身的疲惫。
在征求意见后,小伙子很乐意让我拍几张
娴熟的开酒倒酒动作很帅气
日本除了居酒屋和便利店,店面打烊较早,到此结束一天的行程,醉熏熏回到酒店
第二天,睁开眼的一刹那,会有种忘记是在国外的错觉,又会有种像在国内的幻觉。或许日本的清酒更容易上头,一杯便醉了,也不知是酒醉,还是景醉,大都会酒店的景致真好看
艺术作品展,是一所废弃学校的再利用,如果我说我从没看懂过一件艺术作品你们会信吗?
上图就是在这个木头万花筒里面拍哒
里面五彩斑斓的东西
都是学生留下的玩具
波点奶奶的作品最令人费脑
我真的有点难理解
或许还需要修炼
除了能认出那个远古的手掌印,其他的都不认得,更别说理解了。我与艺术之间隔了层霾,但这些艺术家的作品我居然全部都看完了,舍不得漏掉一个
看完了所有的艺术品,才发觉这是所废弃的学校,这硬件设施,我心里有一万个徐悲鸿
仙台这样的三线城市,废弃学校残留的钢琴、游泳馆、化学实验室、电影教室,配套都如此全面,不禁感慨万千!
艺术家都是不吃饭的,我不是,所以特别能吃。别问我好不好吃,千万别问,不是没时间说话,真的。
没错
你猜对了
40分钟2000日元
不限量吃牡蛎
现在明白为何李白要酒后作诗,是因为没吃过牡蛎,我从吃第一口开始,就不停的叨叨,哇噻,真的一点都不腥呀,如果和国内沿海地区比较,味道不太像你吃过的牡蛎,而像一包鲜嫩的汤汁,如果和中西部地区比较,估计不是一个物种
日本的寺院要么不去,要么吃饱饭再去,认认真真的看完。在日本,最像中国的也就是这些散布各地大大小小的寺院,历史最悠久的也是这些寺院。
在日本,我去过最多的也是这些寺院。虽然有很多地方大同小异,但从没感到厌倦,每到一个寺院,我都会认真的走遍每一个角落,仔细观看每一件文物。
大部分文字你都能看懂,大部分文物你都能认得,大部分建筑你都是曾见过,从唐代一直到明代,都很像,又都不一样,很多国内消失和毁灭的东西,在这都能见到。有点熟悉,又有点陌生。
瑞岩寺亦是如此,更加讲究等级制度,入寺之门有三处,一门平常百姓,一门家族人丁,一门皇族。
加载更多
松岛湾有200多座大大小小的岛屿,有各种奇形怪状又特别小的岛,非常好的观赏夕阳的地方。此时此刻,我忍不住吟唱:这松岛,像一只船,在原野里摇啊摇~
昨晚在居酒屋的清酒还记忆犹新,日本的清酒,韩国的烧酒,中国的白酒,好像度数越来越高,北边的俄罗斯,就差喝酒精了。日本人除了喝清酒外,也喝烧酒和梅子酒。说好的今天不喝酒,但是梅子酒的味道真不错。
觅得一家卖酒的店铺
里面各种酒、酒器
全是精致的手工制品
晶莹剔透的水晶杯
名匠亲手烧制的陶杯
一个赛一个的好看
品一口只有山形才产的梅子酒
直接买了两瓶托运带回家
秋保是日本的工艺品之乡
这里聚集了很多传统手工艺匠人
他们对自己的作品精雕细刻
不求规模
只求极致
在我们看来或许很傻
无论传统美食还是手工艺
经常可以在不起眼的角落看到已经经营了2代或数代的店铺
你可以在店铺里亲手制作
画一个自己喜欢的可爱小芥子
就像这家
都好几代了
还是那么一间破旧的门脸
我们就是太聪明了
所以这种店面只会越来越少
有些可爱小芥子
只有指腹版大小
形形色色
表情各有千秋
都被大大小小的人们喜爱着
没错
这个吐舌头的小芥子
就是我画的
在日本但凡见到大字,请不要和国内的大字相提并论,自古以来,中国的大都是比较大,例如泰国的大皇宫,只是泰国人眼中的大,同理,秋保大瀑布,也是日本的大,和黄果树大瀑布和壶口大瀑布不是一个概念。
真是只是个小瀑布
磊磊峡也异常的可爱
一个心形的水坛
凑巧下雨
心形池里住满了水
煞是好看
黑色的楼梯
就架在这磊磊峡上
悠悠静谧
如果对比雄伟壮观,你会失望。日本的峡谷、瀑布或古建,需要换种眼光去看,他们的精致,他们保护的用心和细致,这些都是我们缺失的。
在日本的很多景区会让你感到禅意,在国内的很多景点会感到浮躁,我们完全可以比他们做的更好,却只涨门票价,不涨服务。
立石寺与瑞岩寺都由慈觉大师圆仁创建。公元838年,慈觉大师随遣唐使往大唐求法,在唐生活9年,足迹曾至五台山和长安,距今1182年。立石寺历经千年,依然香火旺盛,一句禅鸣入岩,道出了寺院灵气,在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保存的如此完善,太不可思议了。我们的很多古建,挺过了自然灾害,幸免于战火,却毁于自己的子孙,无人追究,无人反省,无人道歉,就这样悄悄的湮灭于历史中。
寺庙从进门开始
像这样的大树处处皆是
不知道几个转弯后
便能看到一处寺庙
登顶后
竟然可以看到周围村落的全貌
雨后的浓雾
仿佛这一切都在天上
寺院出口
有老奶奶做的魔芋丸子
Q弹好吃
日本温泉之多,有点像以前国内遍地的澡堂子。在日本,浴缸基本是家庭的标配,泡澡也是种文化,以前咱们澡堂子也是种文化,老百姓的市井文化,脱掉衣服,没有高低贵贱。这里的温泉有400多年历史。
据说这里傍晚5点-晚上11点最好看,还记得《千与千寻》中,天黑后浮现的汤婆婆的油屋吗?就是依此处作原型的!
遗憾没能订到银山温泉的房间,小伙伴说须提前两个月~半年才能订
但欣慰的是
订到了身处银山温泉里的怀石料理
日料当然还是日本最正宗
别的不说,就拿食材的新鲜度
日本的料理基本都是就地取材
国土面积小,运输短
中国就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所以新鲜度差点也是自然的事
日本美食好吃很正常
服务好也很正常
一分钱一分货
所以他们可以用匠心做一碗拉面
如果你去兰州吃一碗拉面
除了味道
价格也绝对能让你吃出感动
所以日本料理新鲜又好吃、
也算合理
本间家族史对大部分人都是陌生的
但这些保存完好的宅子和屋内陈设可以带你穿越回古代
虽然不是国剧的古代
国内也有很多古宅
多是空房,像这样庭院楼阁
日常起居都保存完整的并不多见
本间家美术馆有很多古玩字画,此类传世珍品比起挖掘和墓葬的艺术品,更多了岁月的温度,并且大部分都是中国人能看懂的,像禾手天目茶碗在中国早已踪迹难觅,断了,就接不上了。
100多年前的库房,木结构,又没有多高的艺术价值,近代几次大变局都没有被毁掉,只能说它太幸运了,或许不起眼的外观,没啥太值钱的东西,可能太低调才是它存活的重要原因
到了日本不吃海鲜就像到了陕西不吃面一样,是一种损失,日本四面环海,国土狭长,最不缺的估计也就是海鲜了,这家海鲜店,用一个形容最恰当——鲜。
佛塔在中国只保留下了砖塔和石塔,像这种千年木塔,在日本也不多见,最古老的是法隆寺五重塔,但中国也有个例外,应县木塔,例外中的例外,世间唯一。
通过这些斗拱飞檐,可以一窥隋唐木结构建筑的巧妙。就是因为圆仁大师们,我们才得以在异国见到这么多同源的文化,也因为日本文化的特性,让这些一直继承下来,没有中断。
无论如何定义,日本文化都属于东亚文化,东亚文化的代表还是中华文化。之所以中国游客爱来日本,因为熟悉的面孔,熟悉的文字,熟悉的文化,
旅游,吃住行,吃我永远都是放在第一位的。这家充满乡土气息的居酒屋不会让你失望,炭烤各种鱼,来之前先抹掉你各种烤鱼的记忆。
大家有没有发现,此次行程,每顿正餐我都没有错过,而且完全按照当地人的习惯。明天吃什么呢?
是不是有点像长白山天池,这也是个火山口,景色很美,一种日式的美。
臧王山除了滑雪
没想到夏季竟然如此的美丽
1936年,鲁迅先生逝世,一直未能与藤野先生见面,距今84年
1945年,藤野先生去世,因鲁迅而留着中国人记忆中,距今75年
《在仙台》1978年收录于小学课本,距今42年
仙台,因为一个人而记住一座城
评论(3)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