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浩瀚的太平洋到伟岸的落基山脉,从葱郁的峡谷到起伏的田野,从静谧的湖泊到连绵的雪山……正如不列颠哥伦比亚省(British Columbia,简称BC省)在省徽上的箴言:“Splendor sine Occasu”(拉丁语,意为:Beauty without end),没有什么比亲眼见证这些更能体会大自然的梦幻之美了。
乘坐加拿大航空抵达温哥华,8500公里,十个半小时的飞行,说不疲惫是不可能的。但我们还需要马不停蹄转机前往BC省的首府维多利亚,这趟加拿大之旅正是从BC省的这座闻名遐迩的花园城市开启的。
(P.S. 一路上我用全景相机拍了一些照片,回程后做了一个720°全景漫游,可以复制链接在浏览器或微信里打开:https://720yun.com/t/867jv7ewvy5)
正如多数人所知道的那样,加拿大国土纬度高,气候寒冷。但在西海岸的温哥华岛南端,北太平洋暖流与西风带就像一个天然空调器,用暖气流包裹着北纬48°25’的维多利亚(比哈尔滨纬度还高)。所以哪怕在冬季最冷的日子里,气温也很少低于摄氏零度。
能成为加拿大人退休后首选的居住和度假地,可不光是因为暖和——与多雨的温哥华不同,北面有座山阻隔寒流的维多利亚,阳光明媚得如同加州。我带的几件应对加拿大秋天的厚外套完全派不上用场,一件T恤再套上一件帽衫就刚刚好了。
在从机场前往橡树湾的路上,海滩驾车道(Beach Drive)两侧是连绵不绝的花园别墅、高尔夫球场和度假酒店,偶尔还能看到过马路的野鹿。鱼逐水草而居,鸟择良木而栖,于人于鹿,都是这个理儿。
酒店的选择对旅行的体验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前两晚我们无比明智地选择住在了橡树湾海滩酒店(Oak Bay Beach Hotel),房间正对着开阔的海湾,View无敌且不说,酒店的建筑有着近百年的历史,大堂、酒吧、餐厅和房间的陈设风格,在北美风的基础上又多了几分欧式的Old Money 范儿。
不光正对着大海,Oak Bay Beach Hotel也正对着东方——去海边拍日出太方便了。维多利亚干爽少雨,住的这两天里,我都如愿看到了日出日出。绕过酒店的海边矿物温泉浴池和船屋水疗Spa,有条小路通往海岸的礁石,太阳在海面缓缓升起的同时,一轮圆月也同时在身后酒店的头顶上落下。
一条栈道孤独地延伸向大海,和我一样早起的还有几只停在栏杆上歇脚的海鸥。海峡彼岸即是美国,覆盖着积雪的贝克山(Mount Baker)轮廓清晰可见,栈道、礁石、栏杆甚至我自己的剪影都是此刻最好的前景……
加载更多
既然这个季节来了维多利亚,那我怎么都不会错过赏鲸(Whale Watching Tour)——每年7月到10月间三文鱼的洄游产卵,都会吸引很多鲸鱼来维多利亚周围的海峡觅食——虎鲸、灰鲸、小须鲸还有座头鲸,光是想想都让人激动。
我们预订了虎鲸精神探险公司(Orca Spirit Adventures)的tour,和一群老外乘着赏鲸船出海码头,这个季节多数时候风平浪静,满船也见不到一个晕船的人。上船后,对这片海域了如指掌的专业向导就会一路上给我们介绍当地的海洋野生动物和不同鲸鱼品种外形和习性的差别。
穿越胡安・德富卡海峡(Juan de Fuca Strait),赏鲸船在一个建有灯塔的迷你小岛附近停了下来。岛上见不到一个人影,一群“嗷嗷”叫的海豹从容地躺在岸上晒着太阳,俨然将这里当做了自己的领土。看起来这小岛的附近海域今天还没有出现它们的天敌——虎鲸,不然它们不会这么从容。
虽然没看到虎鲸,但以小鱼小虾为食物的座头鲸还是有的,目光跟随着船员的提示,我们看到了不远处几只在水面上沉浮换气的座头鲸!
亲眼目睹二三十吨重的庞然巨物在水面上嬉戏,总感觉有一丢丢不真实感。它们也很善于制造“悬念”,在一个地方沉浮几次之后便消失不见,我们在船上只能保持耐心,等待数分钟之后,又会在完全不同的方向重新寻觅到它们的身姿。200mm的长焦镜头并不足以拍下座头鲸的特写,但是足够的安全距离是为了不惊扰到这些庞然巨物,适当的距离感意味着平等的尊重,面对鲸鱼如此,面对人类也是一样。
赏鲸船虽然会在鲸鱼出现的水域缓慢移动,尽可能靠近这些大家伙,但也严格遵守负责任赏鲸 (Responsible Whale Watching)条约,大船距离鲸鱼的距离不能低于200米,只能载十几人的小汽艇虽然可以跟进一步,但是也不能低于100米的距离。
看到了座头鲸和海狮,就可以心满意足地返回陆地寻找阳光的温暖了——如果是花团锦簇中的阳光那就更好了。距离维多利亚市中心20分钟车程的布查特花园(Butchart Gardens),光听名字的话,也许会让人误以为只是个小小的花园庭院,然而这里却是一个22公顷之大的花之王国。
这里是园艺师、摄影家和浪漫主义者的天堂,不同的季节,都会有不同的花儿绽放,同行的一个姑娘已经来逛过3次,每次都有不一样的景象。漫步在蜿蜒的小路上,穿越高大的林木和天鹅绒般的草坪,叫的上名字的和更多叫不上名字的奇花异草在四周争奇斗艳,不同主题的花园巧妙依托地势而设计。
日本庭园、意大利花园、玫瑰园……一个个不同主题的花园庭院,都有着让我停下脚步惊叹并痴迷的魔力。不过要说最最惊艳,或者过目不忘的,一定是由珍妮•布查特(Jennie Butchart)亲力亲为一手改造的下沉花园(Sunken Garden)。若不是看了那些老照片,谁能想到眼前这个伊甸园一般的花园,竟是由她丈夫的工厂采矿后遗留下的深坑逐步改建而成的。
最特别的是,花园里还有专门的码头连接着海湾,通过水上飞机和船也可以直达这座生机勃勃的属于色彩和香味的王国。我尤其推荐在花园里的The Dining Room享用下午茶——在芬芳和“美色”包围中吃着各式甜点,看着窗外的光影变幻,人生惬意不外如是。
当我在维多利亚downtown的Government Street第一眼看见John Adams,就想起了写过《空谷幽兰》的比尔•波特,他们有着一样的大胡子和白头发、一样的身型和一样的学者气质。这位老爷子很善于讲述“维多利亚的秘密”——当然指的不是Underwear,而是这座城市的尘封过往。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这里曾是英国殖民地,拥有着当年遗留的众多历史建筑,跟着这位当地历史学家在维多利亚的老街区漫步,是一件充满乐趣的事,路过的每一栋老建筑——很多只保留了老建筑的外壳,里面则是另一番天地——他讲起来都如数家珍。
在水上飞机码头,Adams指着对岸说道:“你们今天看到的港口很干净漂亮,但以前并不是这样的。之前港口附近遍布各种工厂,只是后来都搬走了,你们知道都搬到哪里去了吗?”我和同伴还在琢磨这个问题,他已经说出了答案——“where you live”。成为世界工厂,当然会有经济上这样那样的益处,但也必将付出环境的代价……
维多利亚市的历史与华人的奋斗有着莫大的关系,今天的唐人街依然能看到很多华人会馆。在台山宁阳总会馆楼下,见我们也是中国人,走出会馆的两位正聊着粤语的华人切换回有点生涩的普通话,热心地招呼我们上楼去看看。
唐人街最好逛的,大概是窄得不得了的番摊里巷(Fan Tan Alley)。巷子虽然只能容三人并行,但两侧有好些家很有逛头的文艺小店,比如一间叫做“The Turntable”的黑胶店,十几平米的空间塞得满满当当,在里面错身都很困难,匆匆买了三张也算有所收获,如果有时间的话,好想在这个时间黑洞里再多泡一会儿。
加载更多
维多利亚虽然只有30多万人口,但发动汽车,稍微开出城区,周边好逛的地方可还多着呢!顺着BC-1 N公路向着西北方向开,当狭长的苏维尼根湖在车窗右边闪过,金索尔高架桥(Kinsol Trestle)也就快到了。不用心急,从停车场到大桥还有一段十几分钟的徒步路程,步道穿梭在浓密的森林之间——这条路其实原本是铁路,后来废弃不用了——路边还能看到码放的老枕木。
深藏在考伊琴山谷(Cowichan Valley)的金索尔高架桥,是我特别喜欢的那种既古老又体量超大的建筑风格,长度超过182 米,距桥下河谷的最高处有15层楼那么高,全部由木料搭建组装而成——要知道百年前建造的这座桥可是用来通火车的!
如今再也听不到轰轰隆隆的火车声了,这里安静地可以听到山林里的每一只鸟叫。我趴在栏杆上拍照时,一对老人从前方骑着单车经过,抬手和我打着招呼——是的,这座桥如今已是徒步和骑行爱好者的天堂。
考伊琴山谷里不止有古老的铁路,纯净的自然环境和适宜温差也非常适合葡萄和苹果的生长,于是有了果园,而后自然就有了酒庄。酒,是人类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而酒庄,也是我一向偏爱的体验项目。
车子离开金索尔高架桥,行进在一条风景如画的乡间小路上,蜿蜒曲折地穿过农场和起伏的丘陵地带,第一站到了昂斯沃斯葡萄园(Unsworth Vineyards)。除了酿酒厂和葡萄园,昂斯沃斯家族还在这里将一个19世纪早期的农舍改建成了供应当地天然食品的餐厅。
初秋的澄澈阳光里,有什么比来几杯美酒更安逸的呢?主人Scott请我们试了昂斯沃斯几款黑比诺干红、灰比诺干白和甜红葡萄酒,然后带着我们参观酒庄。
与我在其他地方看到的不同,这里的葡萄园严实地围着一圈铁丝网,一问才知道是为了防止野兽偷葡萄,而且昨天就有两只熊在深夜“光顾”了这里。得知我们还要去梅里代尔苹果酒庄园,他笑着说:“比起葡萄,熊还是更喜欢吃那里的苹果。”
梅里代尔苹果酒庄园(Merridale Cidery) 是温哥华岛唯一的一家苹果酒厂,相距昂斯沃斯葡萄园只有几分钟车程,和后者一样,梅里代尔不光有苹果园和酿造车间,也有大片的草坪、纪念品商店和口碑上佳的餐厅,除此之外甚至还有几个蒙古包式的酒店房间——庄园也是热门的度假地和婚礼举行地。
考伊琴山谷肥沃的土地和宜人的气候可与欧洲著名的苹果酒产区相媲美,酿酒的秘方也传承自欧洲——其中一份秘方还是400年前伊丽莎白时代的手稿。酒庄里的苹果园,乍看起来与国内常见的没什么区别,除了地上落满了红彤彤的果子——这种用来酿酒的苹果没有人去树上采摘(并非因为这种特定品种的苹果吃起来味道酸涩),而是要等它们自然成熟落地,再捡拾集中起来,进行清洗、榨汁然后酿酒。
在厂房里参观介绍完苹果酒的酿造流程,酒庄主人Janete带着我们到了蒸馏室的吧台前——我最期待的品酒环节如期而至。苹果酒是很好的餐前酒,味道清爽微甜,而且很能促进食欲。梅里代尔的几款苹果酒口味各异,用来佐酒的食物——点心、cheese与火腿也各不相同。除了基本款的苹果酒,梅里代尔出品的“Cowichan Spirit”系列还有金酒、伏特加、苹果白兰地、干邑白兰地……那款43度的金酒入口压根不辣,特别smooth,而且带着鲜明的果香,Janete女士说她每天都要喝上几杯。
侍酒的小哥长得很像囧瑟夫,表情超级丰富,还很会制造气氛。这些酒经过了多重修炼,褪去了果实最初的形态,化为此刻口鼻中弥漫的醇香,让这样的一个下午悠长而回味无穷。讲真,充满乐趣且不会让人心生厌倦的工作不多,酿酒师绝对算一个,他们酿造的不光是酒,更是灵魂与回忆。
加载更多
作为在考伊琴山谷旅行的Ending,在艾里别墅度假村(Villa Eyrie Resort)住的那一晚再完美不过了。虽然矿泉泳池都没来得及游,但这里的视野和景观实在惊艳。
我住的这个房间虽然没有同行小伙伴房间那让我垂涎的大露台,但因为度假村位置坐落在马拉哈特峰(Malahat Summit),房间向南的窗户也能正对着旖旎的萨尼奇湾(Saanich Inlet)。而在餐厅露台和酒店停车场,更能清晰地俯瞰东边维多利亚市郊的灯火和贝克山的身姿。
清晨离开Villa Eyrie Resort,也意味着我们将离开温哥华岛,前往乔治亚海峡(Georgia Strait)对岸的温哥华市——虽然都得名自英国航海家乔治•温哥华,但温哥华市并不在温哥华岛上。其实温哥华与维多利亚的直线距离只有一百公里,坐飞机的话太无趣了,哪里比得上坐渡轮好玩,而且也是感受加拿大西海岸风情的最佳方式。
车子先开到史华兹湾(Swartz Bay)渡轮码头,前往温哥华的渡轮每小时一班,非常方便。汽车可以直接开进渡轮的底舱,锁好车上到渡轮的顶层,晒着太阳看着一个个甩在身后的岛屿,一个半小时的航程很快就过去了。别让视线离开海平面,谁也无法预料鲸鱼什么时候会在哪个方向露出水面。
城市旅行,酒店的位置绝顶重要,在温哥华玩的这三天我都住在特朗普国际酒店(Trump International Hotel & Tower)。没错!就是你想到的那个特朗普,酒店门口那几个大到夸张的字母很有Trump的风格。
绝佳的Downtown地理位置,不管shopping还是逛市中心景点,都是散着步就到了。房间迷你吧的Nespresso咖啡机和西班牙Natura Bissé的Diamond系列洗浴备品超级赞,楼下卅二公馆(Mott 32) 和香港米其林餐厅卅二公馆同气连枝,从卖相、口味、火候到摆盘都无可挑剔,你可以想象到在异国吃到顶级中餐的那份心满意足。
与明媚的维多利亚不同,温哥华气候多雨,在这停留的三天里都没见着太阳。不过我还是能get到,这座城市之所以能常年高居全世界最宜居城市榜单前茅的魔力。
从酒店出门到海边只有5分钟的步行距离,我沿着港湾散步,路过靠岸的异国邮轮,路过频繁起降的水上飞机,然后一路向西,按图索骥找到斯坦利公园的那棵大枫树,才发现一只不肯露脸的猫头鹰已经捷足先登,占据了红叶最为密集的那一条枝干。
这棵大枫树就位于斯坦利公园(Stanley Park)的边缘,再往深处走,没有大半天是逛不完的——骑单车环行一圈至少也得一个半小时。这个北美最大的城市森林公园(比纽约中央公园大了近1000亩)几乎占据了整座半岛,遮天蔽日的参天大树、宽阔平静的湖泊、形态各异的原住民图腾柱、面对着英吉利湾(English Bay)的沙滩,当然还有络绎不绝的在公园里运动和遛弯儿的人们,都是对我们来说很稀缺的城市风景。
公园里的原始森林的诞生是在1887年温哥华建市的时候就立法决定的,10月的斯坦利公园,不管走到哪都能被飘落一地的形状各异的红叶所震撼。但当地人会傲娇地告诉你,春天樱花季的时候才更是迷人呢!真是去过温哥华才知道,之前我对“宜居”标准的理解真的好低。
温哥华向来不缺都市的繁华与时尚——《暮光之城:破晓》、《北京遇上西雅图》、《五十度灰》、《死侍》、《猩球崛起》等多部在温哥华取景的电影里展现得足够充分了,更值得艳羡的是同时坐拥大自然的野性与安逸。
只需要10分钟车程,温哥华人就能从市中心切换到壮阔的山野模式。沿着99号公路纵贯斯坦利公园,跨过伟岸的狮门大桥(Lions Gate Bridge),再开上三四公里就到了卡佩兰奴吊桥公园(Capilano Suspension Bridge Park)。
一百多年前,当地原住民就用两条粗麻绳和雪松木板在湍急的卡佩兰奴河谷上建造了这座摇曳的吊桥。古老的吊桥距离河床足有二十层楼高,我眼看着有些恐高的游客紧抓着栏杆屈膝弓腰往前一点点挪步。走在上面虽然桥身也跟着颤颤悠悠,但能以上帝视角俯瞰河谷山林,让我不舍得走快半步。
越过吊桥便是一片原始森林,每一棵都是经过岁月洗礼的参天大树,空气中带着杉树所散发出的独有味道,一呼一吸间沁人心脾。我们在树下走着,头顶上也有人在“空中”漫步——巨大的杉树之间凌空架起了索桥。顺着树根的旋梯爬到树梢,我们就可以切换成松鼠或猫头鹰的日常视角,穿行在遮天蔽日的森林之巅,完全是另一种轻飘飘的奇妙感觉。
这还不算完,重新返回卡佩兰奴吊桥对岸,还有更刺激的绝岭小道(Cliffwalk)——从高悬在卡佩兰奴河上的花岗岩悬崖延伸而出,只要一阵风吹过,脚下的森林就泛起一波又一波的 “绿浪”……因为够高而且面前没有树木遮挡,所以这儿也是拍摄卡佩兰奴吊桥的最佳角度,当然前提是你不恐高。
从卡佩兰奴吊桥出来,再继续往北开上5分钟就到格劳斯山(Grouse Mountain)了。其实意译的话名字更为可爱——松鸡山,没错,这座山得名就是因为山上的针叶林里藏着很多松鸡。
但是格劳斯山上的野生动物多了去了,可不止松鸡,光是我亲眼看到的,就有松鼠、猫头鹰和棕熊,没看到的还有蜂鸟、松貂、驯鹿、鼠兔、郊狼……
上山的超级缆车(Super Skyride)是我之前曾坐过的最大的缆车缆车,一个厢体差不多能容纳七八十人。天气暖和的时候,甚至连缆车顶部都能站上十来个人——当然要拴上安全绳。不等到达3700英尺高的山顶,在空中缆车上就可以看到令人瞠目的温哥华城市全景、波光耀眼的海面还有远方白雪覆盖的山峰。
春夏秋三季,山顶上强度各异的高山步道和山间绳索探险是户外爱好者的天堂,最赞的是还有专供儿童参与的树冠冒险,看着四五岁的小家伙们,从犹豫不决到鼓起勇气,最后在树屋之间的绳索上欢快地飘来荡去,还挺“燃”的。
冬天山上化身白雪皑皑的仙境,下班的温哥华人开车载着雪板去滑夜场是他们的寻常生活滑雪。至于900磅重的棕熊——体重丝毫并不影响它眼神的犀利和动作的敏捷,以及呆萌的“海德薇”,当地人习以为常,却足以让我们这些游客激动不已。
从山野回归市区,身体上需要休憩,旅行的节奏也需要放得更悠闲舒缓一些。没有比格兰维尔岛(Granville Island)更适合的去处了,尤其当天空飘起了细雨,岛上比平日更多了几分慵懒自在的气氛——唯一还在忙碌的恐怕只有穿梭往返于码头的水上巴士了。
岛上充满现代艺术的浪漫气息——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中男女主角坠入爱河的场景正是在这里取景拍摄的——很难想象上世纪70年代时还是一片荒地。
在岛上可以充分体验温哥华当地人的生活方式,画廊、艺术家工作室和五花八门的文创店自然是标配,但更妙的是还有公共市场(Public Market)这样接地气的生活空间——新鲜的农产品和美食任何时刻都会让人心情大好。
我最早知道落基山,还是因为年少时听John Denver的那首《Rocky Mountain High》,不过严格说来,他唱的是科罗拉多州境内的那段落基山脉——落基山脉就是那么长,从加拿大BC省一直延伸到美国西南部的新墨西哥州,南北纵贯4800多公里!
雄奇的落基山脉除了发源出北美几乎所有的大河,还“馈赠”给美国和加拿大11个国家公园,如雷贯耳的班夫国家公园、贾斯珀国家公园和黄石国家公园都位列其中。加拿大落基山脉拥有波光粼粼的湖泊、巍然屹立的雪山和随处可见的野生动物,毫不吝啬地展现了令人惊叹的壮阔风景,是BBC所评出的“一生必去的50个地方”之一。
在加拿大,火车火车不仅仅是一种运输工具,更是一种独特旅行体验的休闲方式。“落基山之光”号(Rocky Mountaineer),这个从温哥华市中心穿越到落基山脉中心腹地的全景观光列车,就是一场关于BC省的,虚度诗意时光的绝美慢旅行,也是我这趟旅行中最期待的部分。然而,最开始的环节就和我想象的不一样——“落基山之光”豪华观光列车在温哥华太平洋中央车站旁还专门建了一个独立的火车站火车站。
火车站复古而精巧,除了我们一行几人之外,放眼望去几乎全是一水的欧美游客。办完check-in,托运完拉杆箱(大件行李不随火车走,会通过货车运到晚上将入住的酒店房间里),就可以窝在沙发里,从容不迫地喝着咖啡听着大厅的钢琴演奏,一边等待发车了,这和平日里赶火车或者飞机的匆忙节奏完全迥然。
极具穿透力的风笛声在车站大厅中响起,一听竟是“茉莉花”的熟悉旋律,原来今天是Rocky Mountaineer自1990年成立以来首次设立中文服务车厢——正是我们所在的那节车厢。
“落基山之光”豪华观光列车的车厢分成金枫(Gold Leaf) 和银枫(Silver Leaf)两个级别,我们所乘坐的Gold Leaf 是双层的车厢,顶层是有着360°全景透明穹顶的座位区,顶层车厢最前面是餐吧,整趟旅程中小吃、种类齐全的酒(两天里都没有点重过)和非酒精饮料都随时免费供应;下一层则是专属餐厅——用餐的时候下楼就好了,座位上的小桌板可完全摆不下“三道式”的美食。
这趟列车是英女王的最爱,在欧美也早已成为传奇。2007年被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世界最佳旅程”之一,美国旅行作家协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专业旅行记者和摄影师组织,也将Rocky Mountaineer评为2009年世界顶级火车之旅。
作为这趟火车的乘客,只需要坐下来,脱掉厚重的外套,把座椅调整到最舒服的角度和温度,剩下的事就是放松身心,忘掉凡尘琐事,做好准备迎接眼前即将接连出现的令人难以置信的美景吧。所以我觉得“落基山之光”上没有WiFi其实挺好的——不用因为分心于网络另一端的杂事而扫了兴致——当然实在有非操心不可的事,也简单,提前准备好漫游宝就OK了呗。
Rocky Mountaineer的路线有很多选择,我们预定的是最经典的加西走廊之旅:温哥华——坎卢普斯——露易丝湖——班夫, Rocky Mountaineer也是唯一一个在这条路线上运营的客运火车。至于价钱,两天的车票(包含在坎卢普斯和班夫的两晚酒店)价值2599加币(约13800人民币)!
火车沿着弗雷泽河 (Fraser River) 一路前行,穿过古朴的山间城镇,途经壮丽的山峰、静谧的湖泊与奔流的河水,360°全景车窗不会错过路边闪现的麋鹿、大角羊、熊、鱼鹰、白头鹰等各种动物园里都不一定能见到的野生动物。我在车上的节奏,就是拍照、尝点心、用餐、喝酒、吃水果、下午茶、看窗外的白头鹰、看路边觅食的熊、看河里洄游的三文鱼群……如此循环往复,妙不可言。
加载更多
很难找到像落基山这样一座景色如此多样性而且大气磅礴的山脉,只有身临其中时,才能感受到天地之浩瀚和自我之渺小。而像Rocky Mountaineer这样顶级体验的的豪华观光列车,何尝不是凤毛麟角。路过一个湖畔小镇时,讲解员提示我们看向车窗的左侧——一个老奶奶正在家门口张开双臂用力地对我们挥手,脸上满是开心的笑容。
原来“落基山之光”号每次路过她家门口,她都会像刚才那样对着列车挥手,二十多年如一日。后来Rocky Mountaineer决定送给她两张火车票作为礼物,而当她满心欢喜地坐上这趟火车,路过自己家的门口时,讶异地看到原本她站的位置,竟站着几个穿制服的列车员也在隔窗对着她挥手……这是多么sweet又多么有人情味的故事啊!
火车上的第一天,落基山的景色是初秋到深秋。第二天从坎卢普斯(Kamloops)出发,随着纬度和海拔的升高,一个个弯道转过,就从尚存绿意的深秋过渡到了银装素裹的雪国雪,“落基山之光”号秒变雪国列车,仿佛开进了《权力的游戏》中的北境之地。而在温暖的车厢里,穿着T恤就可以看尽翠玉似的绿野、冰川汇成的湖河和银装素裹的落基山脉。
本来我一直有“坐车犯困”的技能包,但在这两天悠长的火车旅程中,哪怕一秒钟我都没有闭上眼睛——因为永远不知道下一瞬间,窗外会变幻出什么样的迷雾山林和冷寂仙境。因为有了这种美好的不确定性,所以都不需要摄入额外的咖啡因来提神。
斜阳的金光从湖面升到树梢,再从树梢到山顶,最终消失在重重山峦的背后,窗外人迹罕至的落基山渐渐黯淡了下去,开出很久才能看到零星的一点灯火。这一幕让我想起了梭罗,也能体会到几分《瓦尔登湖》般的生活方式——“看到那些岁月如何奔驰,挨过了冬季,迎来了春天。”人类永恒不变的希望接近自然并与自然融合的愿望,在此刻成真。
虽然只有短短两天,但Rocky Mountaineer给我留下了太多美好的回忆。至于贵还是不贵,我觉得不是看数字这么简单,而是要衡量票价是否与带来的旅行体验对等。在我看来,这趟观光列车的体验足够稀缺且美好,早已值回票价了。
加载更多
BC省
BC省是加拿大最西部的省,座落在落基山脉和太平洋之间,北面是阿拉斯加,南面紧临美国华盛顿州、爱达荷州和蒙大拿州,东接加拿大艾伯塔省(Alberta)。BC省气候温和,十分多元化,境内有众多湖泊、湿地、河流和小溪,孕育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14%的土地被划为自然保护区,并拥有众多著名公园。
加拿大落基山脉
加拿大落基山脉 (The Canadian Rockies)是北美洲落基山脉在加拿大境内的总称,也是北美洲最为出名的旅游胜地之一,并以其奇特的山脉自然景观,在1984年被纳入联合国世界遗产行列。地质构造丰富,地貌种类多元化,有湖泊、雪山、草甸、原野、河流、森林、冰川、温泉、瀑布、峡谷和冰原等不同景色。
落基山之光Rocky Mountaineer
全球最大的私营豪华旅游列车公司之一,提供四条独特的铁路线路和超过65款度假套餐供游客选择。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时间安排度假方式,从风景到特色观光游览,玩遍加拿大落基山脉,尽享完美度假体验。
官网:www.rockymountaineer.com
时差
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大部分地区都使用太平洋标准时间,比北京时间晚16小时。实行夏时制(通常在每年三月第二个星期日到十一月第一个星期日)时比北京时间晚15个小时。
官方货币
加拿大元,1加拿大元≈5.3人民币
货币兑换及信用卡
机场及主要商业区的兑换点很多,CIBC(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花旗银行等银行分布在主要城市的ATM可接受银联卡提取加币现金。日常消费从超市、餐饮到休闲娱乐,带有Visa或Mastercard标志的信用卡都可使用。
评论(2)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