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巴车行驶在阿尔布费拉前往塞维利亚的高速路上,车窗外的橄榄树在伊比利亚半岛的烈日中呈现出大片灰绿色,车内鸦雀无声,同行的人大概都睡着了。那首古典吉他名曲《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在我耳机里悠然响起,闭上眼睛,一个人静静享受从葡萄牙前往西班牙的路途。
缘分这种事情很奇妙。去年我曾跟随Thomas Cook旅行团出行摩洛哥,站在非洲北端的斯帕特尔海角灯塔下眺望直布罗陀海峡。当地人指向远方对我说,“看见对岸的城市了吗?那是西班牙”。那一次远眺的第二年,就是这个夏天,Thomas Cook旅行团再次与我结伴而行,踏上伊比利亚半岛,前往两个携手开创大航海时代的国家——葡萄牙与西班牙。
加载更多
海上强国的黄金时代悄然远去,那段并不光彩的帝国崛起史很少再被人提起。失去话语权的葡萄牙在欧洲大地缄默无言,仿佛整个国家都在甘于平静的享受着伊比利亚的日光和大西洋的漫长海岸线。为数不多令我能想起这个国家的只有《北非谍影》中英格丽·褒曼将要飞去地方——葡萄牙的里斯本,以及那位伟大的葡萄牙诗人费尔南多·佩索阿。
我们在葡萄牙的旅途从波尔图开始,一路南下。 波尔图在葡萄牙的北部濒海处,是这个国家的第二大城市。关于葡萄牙的起源有不同的说法,其中一种说法称波尔图是葡萄牙的发源地,波尔图的名字Porto正是葡萄牙国名Portugal的由来。
杜罗河是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一条重要河流,发源于西班牙,自东向西经过葡萄牙,最终在波尔图汇入大西洋。杜罗河在波尔图,自然的将波尔图老城区与对岸的加亚新城分割开来,想要一览两岸风光和近距离观赏横跨两岸的雄伟大桥,乘坐河上游船是不错的选择。
就算不坐船,我建议你也可以来码头所在的大街逛一逛。岸边摆满琳琅满目的小摊位,卖艺人的乐声响起,氛围热烈欢快。蓝天下,色彩艳丽的房屋随着山坡起起伏伏。落地葡萄牙的第一时间便来到这里,坐在岸边的大树下休憩,时差和疲惫顿时无影无踪。
人在波尔图却没有喝过波特酒,总会有那么一些遗憾,这可是葡萄牙的国酒。除了葡萄牙的国名,波特酒的名字也来源于波尔图(虽然它是英国人发明的)。波特酒的定义很严格,葡萄种植和酿造过程都必须在葡萄牙杜罗河谷的法定地区完成,才能被称为波特酒。
我是一个甜酒爱好者,不喝红酒不喝啤酒,专嗜各种甜酒,之前热衷冰酒、贵腐,来到波尔图后又多了一个波特酒。波特酒的特别之处在于,它在葡萄发酵未完成时注入酒精度77%的白兰地,以此中止发酵,所以甜度高,酒精度数也高。品尝波特酒时需注意量的控制,甜甜的入口,等到身体有反应时,就已经喝醉了。
如果有条件,去往杜罗河谷的酒庄品尝波特酒是最好的体验。但如果时间有限,乘坐游船的码头大街上就有当地知名的波特酒品牌开设的供游客参观品尝的地下酒窖——SANDEMAN’S。它家不仅仅是出售上乘波特酒,还有向导带游客到地下酒窖里参加,为游客讲述波特酒的知识。
我在欧洲见过不少恢弘大气金碧辉煌的咖啡馆,相比之下Majestic Café在体量和装潢上并不出众。但是,对全球“哈利·波特”迷来说,这个创建于1921年咖啡厅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琳当年在波尔图生活时,常到这家咖啡馆写作,据说她正是在Majestic Café创作了《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前几章。貌似别的国家也有咖啡馆如此“据说”,或真或假,不必深究,就当是制造美好情结的white lie吧。
莱罗书店之于葡萄牙,既是回溯历史的大门,又是向世界展示本国文学的窗口。在过去十年里,它被《时代》杂志、《卫报》和《孤独星球》评为“世界上最美丽的书店之一”。这个title为葡萄牙旅游观光业增加了一处新的网红景点,游客自然极多。上午十一点,书店门口就排起了长队,队伍横穿街道一直向街角延伸。
“他们在一家名叫丽痕的书店里买了哈利上学要用的课本。这里书架上摆满了书,一直到天花板上,有大到像铺路石板的皮面精装书;也有邮票大小的绢面书;有的书里写满了各种奇特的符号,还有少数则是无字书。即使从来不读书的达力要是有幸能得到其中的一两本,也一定会欣喜若狂的。”
——《哈利·波特》
如果你热爱《哈利·波特》,那么J·K·罗琳的一句话会让你对这个书店充满向往。她这样描述莱罗书店,“是那个魔法书店带给我灵感”。哈利·波特里那个叫做“丽痕”的书店,多少都有着一些莱罗书店的影子。
如果你热爱建筑,那么这个书店对你来说还有更多细节可以挖掘。莱罗书店是原址夏多龙书店的翻新,设计者是一位热爱文学的工程师Xavier Esteves。是的,官方资料表明,Xavier Esteves并非建筑师,而是工程师,可这并不妨碍他成功的设计出世界上最独特最美丽的书店之一。新哥特式的雕花立面上,左右两侧各有一位女神像,代表了科学和艺术。内部装潢精致华丽,“书架上摆满了书,一直到天花板上”。书店正中深红色螺旋楼梯通向二楼,站在二楼远处看去,它像一座架在半空的小型桥梁,有人说这正是《哈利·波特》中移动楼梯的灵感来源。
葡萄牙的建筑物热衷镶嵌瓷砖,以瓷砖在墙面作画是属于葡萄牙的艺术,这是葡萄牙建筑区别欧洲其他城市的明显特征。在葡萄牙旅行就像在参观一个瓷砖艺术博物馆,所以它也有“瓷砖之国”的美称。
或许是崇尚海洋之色,大部分瓷砖画都是蓝白双色。启用于1916年的波尔图圣·本笃火车站,就因墙面上描绘葡萄牙历史的蓝白瓷砖画而著名。我们并没有在圣·本笃火车站乘车,但也不肯错过这个美丽的火车站,清晨特意步行前往参观,一进门果然就被墙面上巨大的瓷砖画给吸引了,乍眼一看,真有些像小时候用蓝色圆珠笔在白纸上画的画。
奥比多斯这个小城历来是葡萄牙国王赠予皇后的结婚礼物,因此得名“婚礼之城”,所以葡萄牙本地人甚至一些游客都会选择来到这里拍摄婚纱照,图个好意头。狭窄的鹅卵石小巷、白墙橙顶的房屋、沿街的小商铺和一座中世纪城堡,是构成这座小镇的基调。另外,街道两侧的商铺大多都会贩卖一种葡萄牙人结婚时饮用的巧克力樱桃酒,如瓶盖大小的巧克力小盖子,盛上樱桃酒,一饮而尽。
如果每个城市只能推荐一部影片,那属于里斯本的影片只能是《Lisbon Story》。这部电影穿插了所有属于里斯本甚至葡萄牙最精华的元素:里斯本的城市风光与人生百态、出生在里斯本的诗人费尔南多·佩索阿、流传葡萄牙150年之久的国乐Fodo,以及成立于1985年的葡萄牙乐团Madredeus……
作为首都,里斯本自然是葡萄牙最具代表性的城市。之于游人,欧洲任何一个城市最值得一游的绝对是城里的老城区,如果它还存在的话。里斯本也不例外,如果你匆匆路过里斯本,时间有限,那就去老城区逛逛吧,它能向你展示里斯本最原本的模样。
自1901年里斯本第一辆电车碾压轨道,第一声轰隆声响起至今,这个声音每日都伴随着里斯本人民。尽管它很古老,但依然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焕发着活力。造型复古的电车成为里斯本的标志,世界各地来到里斯本的游客,都将乘坐电车穿梭色彩缤纷的葡国街巷作为必打卡项目之一。
大航海时代,濒临大西洋的葡萄牙作为海事强国崛起,它的首都里斯本随之成为欧洲海洋探险的中心。为了保卫里斯本港口的安全,葡萄牙在濒海的特茹河北岸建起这座贝伦塔。
贝伦塔不仅是防御工事,也是里斯本的海上大门。在之后的岁月里,它先后被用作于海关、点报站、灯塔甚至监狱。历经五百年大西洋风雨的洗礼,贝伦塔依然屹立,它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里斯本最具标志性的地标之一。
贝伦塔附近不远处,有一座白色大理石纪念碑高耸在海边的广场上,身形犹如一艘在海洋中破浪远航的大船,这是里斯本的航海纪念碑。它基座上雕刻的那些人物都是为葡萄牙航海事业做出过贡献的人物。
辛特拉王宫位于里斯本北郊,它的千年历史始于穆斯林占领伊比利亚半岛时期。葡萄牙的第一任国王征服里斯本城时,摩尔人的宫殿便成为了葡萄牙王室的财产,所以在葡萄牙共和国成立之前,辛特拉王宫一直是国王的避暑宫殿。虽然经过多年的无数次重修,也没能将摩尔人的艺术痕迹抹净,宫殿里许多地方依然可以看出修建之初的摩尔人风格。
辛特拉宫殿是葡萄牙保存的最为完好的中世纪宫殿,几乎完好无损。清晨来到宫殿门前,非常明显的感受到这里比里斯本市区温度低了许多,难怪国王来这里避暑,提醒大家带件御寒的衣服,即使是在盛夏。
米其林推荐餐厅 Visconde da Luz
据说这是葡萄牙总统带着全家人光顾过的餐厅,这里必试菜品是葡萄牙的国菜,鳕鱼饭。葡萄牙人疯狂的热爱鳕鱼,有一种夸张的说法,号称葡萄牙人做鳕鱼能一年365天不重样。
Pasteis de Belem这家始于1837年百年老店是里斯本最著名的蛋挞店,没有之一,据说它家今天依然按照当初最原始的配方制作蛋挞。这家老店名气之大,客人之多,座无虚席,想找个座儿不排半小时队几乎不可能,烈日高悬的正午时分店门口依然站满手捧蛋挞大快朵颐的客人们。Thomas Cook的地陪非常贴心,我们在别处游玩时,他便早早去蛋挞店排队了。我很久没有这么轻松的旅行了,跟Thomas Cook出行就是这么轻松,不用站在路边焦灼的手机查询哪家餐厅好吃,不用费神规划路线,他们提供的一定是最优质的路线,挑选的一定是当地最值得一去的景点和餐厅。当我们游玩归来,便将热乎的蛋挞递到每个人手中。我迫不及待的咬了一口,外皮烤得酥脆,馅料柔嫩香浓,比起国内的蛋挞偏甜一些。
从葡萄牙前往西班牙路途遥远,Thomas Cook制定路线时选择阿尔布费拉作为歇脚点。很幸运,这样与这个由阿拉伯人建造的白色海边小镇相遇,我们住得离海滩很近。这个暂时还未出现在旅行热榜中的小镇有一种奇异的宁静氛围,傍晚日落前,我们顺着蜿蜒小路步行到海滩,惊奇的发现海面低垂着一轮明月,“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也就是如此了。我想很多年后当我回忆起葡萄牙,记忆最深刻也就是离开它前一晚的月光了吧。
在西班牙,人就是诗歌,是绘画,是建筑。人就是这个国家的哲学。这些黄金时代的西班牙人生活着,感受着,行动着,但他们并不思考。他们追求并发现的是生活,是骚动的、炽热的、热情的、多样的生活。激情是他们生命的种子,激情也是他们绽放的花朵。
——毛姆《西班牙主题变奏》
去年站在非洲最北端眺望西班牙时,我对这个国家的印象仅由一些零碎的元素构成。伊比利亚火腿和西班牙海鲜饭、弗拉门戈与大花裙、古典吉他与《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高迪和他的光怪陆离……以上提到的关键词,每一个都是我热爱的。真不敢相信,往返过欧洲多次的我,忍耐到现在才动身前往西班牙。
站在非洲最北岸,隔着一条细细的直布罗陀海峡就能望到的西班牙地区叫做安达卢西亚。我们从葡萄牙南下到达西班牙的第一个城市塞维利亚,它是安达卢西亚的首府。
安达卢西亚一度被叫做摩尔西班牙,它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必会受到北非的影响。罗马人和西哥特人的入侵,属于欧洲内部的斗争,唯有阿拉伯人的入侵,为这个国家带来了至今仍未消散的异域风情。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林达会在《西班牙笔记》一书中写到这样一句话:“所谓阿拉伯西班牙的故事,也就是安达卢西亚的故事。”
阿尔卡扎尔王宫是塞维利亚最能展现摩尔人统治痕迹的建筑。在西班牙,凡名字以“AL”开头的建筑,几乎都是阿拉伯人留下的遗产。
它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皇家宫殿之一,从摩尔人开始,各时代的文化经过塞维利亚,都会在阿尔卡扎尔王宫留下痕迹,可以说阿尔卡扎尔王宫鉴证了整个塞维利亚的历史变迁。
阿尔卡扎尔王宫一直是西班牙各时代国王的住所,直到今天,它依然是西班牙国王在塞维利亚的宫邸。国王没有忘记它,使得这座来自中世纪的建筑成为欧洲至今依然活跃的最古老的王宫。这些年火得一塌糊涂的连续剧《权力的游戏》也曾在此取景。
西班牙各个城市都有“西班牙广场”,但塞维利亚的西班牙广场公认是全西班牙最美的广场,它也是《星球大战》的取景地。我们在正午到达,烈日垂直高悬,直径170米的巨大圆形广场赤裸的暴露在日光中,广场地面没有一处供人歇凉的阴影。我本无意游览,躲在广场二楼阴凉处,但却被底层传来的奇怪节奏声吸引,顺着声源找了去。原来是一位身着绿群的卖艺女子在墙角跳起了弗拉门戈。橙红的墙面,绿色的缎带长裙裙摆飞舞,舞者的鞋子敲出激昂的声响,那画面简直太动人了,太西班牙了,兴奋的我不知不觉竟在烈日下驻足观看了二十多分钟。
想要了解一个民族的灵魂,最好的方式就是了解他们热爱的音乐和舞蹈。只是白天在街边匆匆观赏卖艺人的弗拉门戈怎么够,来到西班牙,尤其是来到安达卢西亚,To do list上其中一件就是观看一场正式的弗拉门戈演出,因为这里是弗拉门戈舞蹈的发源地。在塞维利亚的每一天,你都可以在各种俱乐部、餐厅和酒吧中找到真正的弗拉门戈舞蹈演出。
在晚餐秀上吃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得来一杯西班牙的“鲜血”——Sangria,西班牙的国酒。这个词源于西班牙语“Sangre”,意为鲜血。Sangria没有标准的做法,它以红酒和水果为基底,随意添加烈酒、白糖或碳酸饮料,可能还有些别的什么,发挥空间极大。有的店甚至还会往里加冰淇淋球,我特别喜欢。伴随着舞台上弗拉门戈舞者们的激昂节奏和律动舞姿,一杯Sangria下肚,你可别兴奋得想要上台去一较高下。
龙达小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罗马帝国时代,十九世纪之前它一直是一座与世隔绝的山中小镇,后来被外国游客发现,经过一些画家和作家宣传成为旅游胜地。龙达最标志性的元素莫过于斗牛,这里是西班牙站立式斗牛的发源地。在龙达最壮观的建筑是启用于1785年的龙达斗牛场,它是西班牙现存最古老最美丽的斗牛场之一。
据说海明威当年为了一睹龙达某位传奇斗牛士的风采,曾特意来到龙达。他是真的非常喜爱龙达,后来曾多次在不同的小说里提到过龙达,其中一本书里写下了关于龙达最著名的句子,“如果你想去西班牙度蜜月或者跟人私奔的话,龙达是最合适的地方,整个城目之所及都是浪漫的风景……如果在龙达度蜜月或私奔都没有成功的话,那最好去巴黎,分道扬镳、另觅新欢好了。”
小城里有个Tapas餐厅非常不错,可惜我并没有记下它的名字,只记得它对面有家冰淇淋店,门口放着红色的桌椅。Tapas是最能代表西班牙的美食,你能在西班牙每个餐厅和酒吧的菜单上看到它。虽然它被叫做小吃,可是tapas发展至今,许多餐厅逐渐变换花样、增加份量和复杂度,已经成为了西班牙的饮食国粹。
这家Tapas价格便宜,均价3、4欧一份,量也不算小。我们还点了一大份火腿,这是西班牙不可错过的美食之一。你如果跟我一样喜欢火腿,来到西班牙就是老鼠掉进了米缸了,全球最棒的火腿——伊比利亚火腿,就产自这里。国内售价较昂贵的火腿品牌Joselito的产品在这里会便宜很多,可惜带不回国,只能就地大快朵颐了。
在西班牙持续多个世纪的“光复运动”中,阿拉伯人几乎全被赶出了西班牙,唯独只有安达卢西亚还遗留着一块小小的阿拉伯城邦——格拉纳达。华盛顿·欧文在书中讲述了这个阿拉伯小王国幸存的原因:格拉纳达被当时的西班牙国王弗尔南多带兵团团围住,根本没有取胜的可能,于是格拉纳达的摩尔王独身走进弗尔南多的营地,向他跪下表示归顺和效忠。费尔南多大概是想要展示君主的大度与慷慨,允许这个摩尔王继续留在格拉纳达。从那以后,格拉纳达成为西班牙唯一一个摩尔人的“自治区”。
在西班牙失去土地的摩尔人纷纷逃亡格拉纳达,一时间这个弹丸之地汇聚了大量摩尔精英,伊斯兰艺术文化在这里被推向高峰。在这片土地上,伊斯兰建筑艺术登峰造极的证据就是大名鼎鼎的阿尔罕布拉宫。直到多年后的战争中,最后一位住在阿尔罕布拉宫中的摩尔王放弃抵抗交出宫殿,格拉纳达正式沦陷,西班牙帝国才算是真正完整。
格拉纳达的意思是“石榴”。现在西班牙的国徽正下方,有一颗小小的带着绿叶的石榴,那就代表了格拉纳达。
阿尔罕布拉宫是摩尔人在西班牙最后的宫殿,在这个宫殿里,出走了西班牙土地上最后一位摩尔王。这位年轻君主因为放弃抵抗无颜走出宫殿正门面对城中百姓,选择从一扇小门离开。“出走之门永远关闭”,应他所求,那扇小门被石块封死在石墙里,再也没有人通过。不要试图寻找这扇记录君王悲剧历史变革的小门,它已在拿破仑的进攻下,于众人的无知中被炸毁了。当这位充满悲情色彩的君主后脚迈出阿尔罕布拉宫那扇小门时,格拉纳达正式宣告沦陷,西班牙帝国的时代来了。这位年轻的摩尔王离开属于自己的宫殿后泪如雨下,他的母亲对他说出了那句流传千古恨铁不成钢的名言,“你倒是该像女人一样哭泣,哭的是没能像男人一样战斗”。
伊斯兰的建筑艺术风格不用赘述,由于伊斯兰教禁止描绘人物及鸟兽,阿尔罕布拉宫的装饰图案全都是几何纹、植物纹和阿拉伯书法纹。伊斯兰人多么热爱繁复重叠的花纹啊,它们如同人体的经脉一样,连续不断在整座建筑物上攀爬蔓延。
你可能在伊斯兰国家已经看过了一些代表伊斯兰建筑艺术最高水准的宫殿或清真寺,但也一定不要错过阿尔罕布拉宫。因为你只能在西班牙才能看到西班牙式的摩尔庭院,而阿尔罕布拉宫中的几处庭院是这一风格的最杰出的代表作。
“摩尔人征服西班牙后,结合当地的条件,创造了西班牙帕提欧的建筑形式。这种建筑形式的典型特征是,建筑环绕的方形的庭院或天井布置,形成围合空间。建筑多为阿拉伯式的拱廊,雕刻修饰十分精细。中庭的中轴线上,有一方形水池或者条形水渠、水池喷泉。在水池、水渠与周围建筑之间,种以灌木、乔爪。”
《阿尔罕布拉宫的分析及对本土化建筑的启示》
我比较推荐桃金娘中庭,它位于整个宫殿建筑群的中心,是阿尔汉布拉宫的标志性景观,因庭院里种植的桃金娘而得名。这些桃金娘是阿宫被西班牙人占领之后才种植的,名字应该是西班牙人取的。整个桃庭院被中间的平浅宽阔的矩形水池平均分割,呈现完美对称。水池像一面巨大的镜子清晰倒影出伊斯兰建筑纤细优雅的立柱撑起的七个拱门。
但我最喜欢的是达拉赛花园,它也叫橘子树花园。这个花园里种满了翠柏、金合欢、黄杨木及结满果实的橘子树,它们簇拥的花园正中的大理石喷泉却是文艺复兴式的。站在达拉赛花园里,觉得此刻橘子树下若是有人弹起那首最应景的曲子——《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那真是完美到令人心碎。这首轮指必练曲目来自西班牙国宝级的吉他大师塔雷加。古典吉他之于西班牙,也是一个不可不谈的关键词,只是我懂得太少,就不展开了。
我们在烈日最毒辣的时刻路过这个白色风车小村庄,停车观望了一会儿,大家抵不住烈日,纷纷表示还是离开吧。这个小镇,西班牙文学史上最声名显赫的塞万提斯,他的著作《堂吉诃德》里的风车巨人的原型,就是这些兀自屹立在山顶的巨大的白色风车。
托雷多是一座建在岩山上的小城,如今我们看来是座小城,当年可是西哥特时代西班牙的首都。它高耸在岩山上,脚底被河流环绕,居高临下的险峻地势或许是它被西哥特人选为首都的原因,但也它难以扩张发展被马德里取代的原因。
这座小山城至今仍保留着中世纪的风貌,观望这座城市全貌的最佳位置,是城门外的高坡。站在那里拍照能将小城与它脚下的山丘,连同汩汩河流一同收入画中。
塞戈维亚在马德里的近北边,来到这里就意味着离马德里不远了。它曾是卡斯提尔王国的首都,盛极一时。这里有座少女们必定打卡的阿尔卡萨尔古堡,据说是迪士尼动画片《白雪公主》中城堡的蓝本。但这里最吸引我的是城中的古罗马引水渠。
这个引水渠是两千多年前罗马人在西班牙留下的最宏伟的工程之一,它以28米的高度出现在塞戈维亚小镇最中心的位置,来到这里的游客没有人不为它感到震惊。巨大的石块一个叠一个,构筑起167个拱门,石块与石块之间没有使用类似水泥与灰浆之类的任何黏结剂。这一点我至今仍表示怀疑,没有黏结剂那不就像搭积木般摇摇欲坠吗?或许有其它无需使用黏结剂的固定技巧?这就需要懂古罗马建筑的专家来告诉我了。
在塞戈维亚,Thomas Cook为我们预定了一家以西班牙烤乳猪闻名的百年老店Meson de Candido。这家店在小城中心输水渠的脚底,楼上的餐厅打开窗户就能看到这个如今依然屹立的古罗马伟大建筑。
西班牙烤乳猪,是塞戈维亚著名的料理。这家百年老店的烤乳猪用未满三周的小猪烹制。烤好的乳猪被餐车推到桌前,老店的掌门人亲自来到桌前,用盘子将乳猪切分开来。我没有写错,是用盘子来切,表示乳猪已烤至酥嫩。这时你得注意,别被吓一大跳,切完乳猪,这位掌门人会毫无征兆突然的将盘子狠狠摔碎在地上,这可能是店里的传统吧。
在取代地势险峻的托雷多成为西班牙帝国的首都之后,马德里开始了蓬勃发展,最终成为如今的国际大都市。这个城市名字随着蔡依林的歌曲《马德里不思议》在我青少年时期出现了第一次,而男同学们认识它,恐怕无一不是因为足球俱乐部——皇家马德里。
现在的马德里皇宫建造在过去一座被大火毁掉的城堡的旧址上。或许是因为对火灾的忌讳,新建的马德里皇宫没有使用一根木板,主体结构全由石头和砖组成,再也没有大火能将这座宫殿烧得一干二净了。
从规模上来说,它是仅次于法国凡尔赛宫与奥地利维也纳皇宫的欧洲第三大皇宫。见过欧洲无数宫殿城堡的我,本来已经心如止水,毫不设防的顺着参观路线走进一间房,那是一间精致奢华到极致的巨大餐厅,几乎所有踏入餐厅的人都会情不自禁的惊叹出声来。那是我所见过的最华丽的餐厅,可惜皇宫内部大部分不允许拍摄,没能留下照片,你们只能亲自去看看了。
“马约尔”并非人名或地名,就是“major”的意思,意思就是“大广场”。跟西班牙广场一样,西班牙很多城市也都有马约尔广场,但最著名的理所当然是首都这一个。同其他首都广场一样,这里曾举办过各种民间庆典、斗牛、加冕和一些宗教仪式。但又如巴黎的协和广场,马德里的马约尔广场也曾是个行刑的地方。那些嘴硬的新教徒,就在广场中间,在群众的围观之下,被行刑处死。
我们来到的马约尔广场的时候,一个管弦乐队正在排练,清晨的阳光还不算炙热,广场上闲散游走的游客很多。或许是来得太早,围绕广场一周本应琳琅满目的商铺都还没开门。
西班牙的油条,其实跟咱们国内的油条很相似,我怀疑是大航海时代中国传入西班牙的。都是面粉做成条状用油炸,只是西班牙人用裱花筒挤面条,这样出来的油条细细的带着花边。最不同的一点是,西班牙油条是裹着巧克力酱入口的,通常会再配上一杯香浓的咖啡。
马约尔广场不远处有一家1894年开业的百年油条老店,大家一致决定前去品尝。我觉得热量负担有些大,没有进店,趁着清晨温和的阳光在附近街道逛逛。
San Gines是油条店所在街道的名字,这条街道只有六十米,我惊喜的发现了位于街道尽头的一家古老书店Librería San Gines,它有可能是马德里最古老的书店。书店上面标有1650的字样,不知道是建筑物的年份还是书店的年份。
知道是西班牙本身就满地散落这样的小城,还是Thomas Cook路线设计实在优秀。我们行程中每个路过歇脚的小城,都着实令人感到惊喜,这个叫做塔拉戈纳的小城尤甚。它建在滨海的高岗之上,在某条大街的尽头有一个落差极大的悬崖,这里是眺望地中海风光的最佳位置。我不想滥用“震惊”这个词,但当我来到这里向下眺望时,的确被突如其来的景象震惊了。
海天一色的美丽风光在伊比利亚半岛上固然常见,可就在海岸旁边,有一座古老沧桑的古罗马圆形剧场赤裸裸的暴露在众人目光之下。你要是去过罗马,看过那些至今保存尚好宏伟的大剧场,那这个建于公元2世纪的小型剧场可能在你眼里算不了什么。我认为许多伟大建筑,尤其是古罗马的圆形建筑,只有从远处空中俯瞰它的整体,才能体会更多的伟大与震撼。平时只能从无人机的航拍中大饱眼福,而此刻因为这个位置得天独厚的观景点,我能居高临下一览无遗的欣赏它。它的身旁便是地中海没有尽头的蔚蓝,这种视觉冲击力实在太强了。
行程接近尾声时,我们终于来到巴塞罗那。这个城市究竟有什么魅力,超越首都马德里成为前往西班牙旅行的人们的首选呢?肯定不是因为伍迪·艾伦的《午夜巴塞罗》,这个故事可以发生在任何城市,跟巴塞罗那也没多大关系。
每个人有不同的解读,但对我而言,我认为是高迪赋予了这座城市非同寻常的灵魂。我想这句话没有一个巴塞罗那人会反对,因为他们自称巴塞罗那为“高迪之城”。如果你在巴塞罗那没有看到过高迪为这座城市留下的“礼物”,那你一定是待在酒店没有出过门。
高迪为巴塞罗那留下的最令人瞩目的礼物,毫无疑问是圣家族大教堂,人们简称它为圣家堂。在世界近代史上,它是迄今为止修建时间最长的一座教堂。如果你跟我一样,往返欧洲多次,已经对各式各样的教堂感到审美疲劳,那么来看看圣家堂吧。即使在图片上已看过它多次,但当它出现在我眼前的那一瞬间,我也只能仰着头像个傻子一样惊诧得说不出话来。
作为教堂,圣家堂的造型是怪异的反常的,但却奇怪的与城市毫无冲突,又或许是高迪就是有本事让世人接受他制造的冲突。我还是那个看法,伟大的建筑一定要从空中俯瞰一次。如果你从空中俯瞰圣家堂,你会觉得它不是被建造在巴塞罗那,而是生长在巴塞罗那。
圣家堂如今依然在建,竣工或许要等到2026年以后了。同行摄影师对教堂背后的巨大机械悬臂感到恼怒,想要后期处理掉。我认为大可不必。伟大的建筑展示给世人的一幕,就是它本身最完美的一幕。这个完美的一幕有且只有一次,就是当下这一次,这一幕的时间、空间和状态都不能被更改和替代。
在我看来,教堂内部像是一片森林,一根根高耸的立柱如树枝向上蔓延,在穹顶绽放出建筑艺术的花朵。在这片森林里,光影是绝对的主角,室外光线透过墙上的彩绘花窗,在内部空间游离变换,圣家堂内呈现一片色彩斑斓。这是梦幻森林还是美妙天堂?抑或奇异太空?伟大的建筑师留给人们无限遐想的空间。
我曾经问过三位建筑师朋友同一个问题,重建和翻新哪个难度更大?三位建筑师朋友都回答,翻新更难。起初巴特罗之家的业主就计划推倒建于1877年的老屋重建一栋新房,但高迪决定翻新。
在巴塞罗那,天马行空这个词是专属于高迪的。从远处看,巴特罗之家外观整体披上了一层巨大花布,墙面上的彩色玻璃和陶瓷碎片在太阳光下波光粼粼。弧形阳台像是某种动物的骨骼,又像是舞会上的假面。屋顶如同剑龙危险的背脊,背脊上瓷片拼接的马赛克像它长出了五彩斑斓的鳞片。
室内最为人熟知的是主厅。因为高迪的弧线,主厅里那扇著名的巨大落地窗像波浪一样涌动,窗上蓝色的、青色的、透明的圆圈是海中的气泡吗?我也不确定,但它让我联想到了海洋。
注意看墙上的金色龟裂纹,那是某次巴特罗之家的修复团队在勘测维护时发现墙面多层油漆涂层下的原始涂层,这是高迪最初的设计,一个被时间隐藏的宝藏。经过团队的复原,它才得以重现。
同样精彩的还有高迪设计的最后一个私人住宅,米拉之家,它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将旅游、文化、住宅、行政和商业五种用途集于一身的建筑。当年西班牙各式各样的住宅层出不穷的涌现,源于有钱人之间的一场竞赛。他们各自聘请当时知名的建筑师为自己建造住宅,谁都想在西班牙拥有一套被众人津津乐道的住所。巴特罗之家和米拉之家正是这种情况下诞生的,两位业主有着共同的品味,他们都选择了高迪。米拉之家的业主跟高迪之间的合作不是很愉快,这个篇幅太长就不提了,感兴趣的可以上网搜搜。
你可能没有听过米拉之家这个名字,但很可能在明信片和画册里看到过它的屋顶。“建筑物必须有双层屋顶,就像人要有帽子和伞一样”,高迪本人如是说。米拉之家最著名的就是它的屋顶,你们看那些奇形怪状的类似柱形的物体,有的是通风塔,有的是烟囱,有的是通往屋顶的楼梯。
毕加索虽然是西班牙人,但他的艺术人生始于巴黎长于巴黎,西班牙人仿佛并不热衷提起自己国家出过这样一个伟大画家,尤其是在巴塞罗那这个被高迪光环密实覆盖的城市。但城中有个餐厅,却因为毕加索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这间创建于1897年的餐厅叫做四只猫餐厅,是毕加索举办平生第一次画展的地方。它家的海报和菜单封面也是毕加索设计。
Thomas Cook为我们预订了这家餐厅,在这里我们尝试了西班牙特色的海鲜饭Paella。Paella这个词本来是指平底锅,后来逐渐开始代表海鲜饭,因为正宗的海鲜饭就是用深度不超过三公分的双耳圆形平底锅来做的。国内西餐厅通常会将海鲜饭上摆上青口、鱿鱼和大虾之类的海鲜,看上去色彩鲜艳让人充满食欲。但其实西班牙人日常吃的海鲜并不讲究摆盘,海鲜会剁碎了混在饭里,端上桌时你可能会大吃一惊,“这根本不是我想象中的海鲜饭嘛!”而且国内的西班牙海鲜饭会为了适应中国人习惯,做得稍微偏软,但西班牙的海鲜饭偏硬,一部分中国游客会觉得米是夹生的。至于我嘛,我一直习惯吃硬米饭,所以西班牙的海鲜饭正合我的胃口。
BTW,电影《午夜巴塞罗那》中,男女主角就是这个餐厅相遇的。
我是一个不太喜欢阳光的人,伊比利亚半岛却是日光灼烈。尽管如此,被晒成小麦色的我在旅程结束后很快就下决心一定要再去一次葡萄牙和西班牙。这两个国家丰富到超乎我想象,一次无论如何也不够。下一次我要重温那一幕幕的震撼,偶遇更多突如其来的惊喜。我要在大西洋的岸边看月亮降临海面,要重走托雷多那嫁出西哥特公主的石桥,要穿上大花裙学一段弗拉门戈,要在地中海的红色三角梅下沐浴阳光,要等待一位卖艺人弹起我心爱的《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
评论(4)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