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龙
霸王龙即雷克斯暴龙,生存于今约6850万年到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最末期,是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前最后的非鸟类的恐龙种类之一。化石分布于北美洲的美国与加拿大,是最晚灭绝的恐龙之一。霸王龙属暴龙科中体型最大的一种。体长约11.5-14.7米。平均臀部高度约4米。最高臀高可达到5.2米左右,头高最高近6米。平均体重约9吨,(生态平均约7.6吨),最重14.85吨,头部长度最大约1.55米。咬合力一般9万牛顿—12万牛顿,嘴巴末端最大可达20万牛顿左右,同时也是体型最为粗壮的食肉恐龙。霸王龙位于白垩纪晚期的食物链顶端,当时北美洲的各种恐龙基本上都可以成为它的捕猎对象。霸王龙的最早的祖先来自三叠纪晚期的始盗龙。
霸王龙(复原图)
马门溪龙
中国发现的最大的蜥脚类恐龙之一,在宜宾市马鸣溪渡口发现其化石,马鸣溪是宜宾市柏溪地名。经科学鉴定,属蜥脚类亚马目。生存时代晚侏罗世,马门溪龙在蜥脚类演化史上属中间过渡类型,为距今 1.4亿年的晚侏罗世的早期种属,在侏罗纪末全部绝灭。此属动物全长约22米,体躯高将近7米。它的颈特别长,相当于体长的一半,不仅构成颈的每一颈椎长,且颈椎数亦多达19个,是蜥脚类中最多的一种。另外,颈部也是所有恐龙中最长的(最长颈部可达12.1米)。大部分时间在湖泊、沼泽中渡过,借水力浮起笨重身体。到泥沙较硬的地方休息、产卵。主要以多汁水生植物为食。生存于1.4亿年前的侏罗纪晚期,于白垩纪末期灭绝。
马门溪龙(复原图)
中加马门溪龙
中加马门溪龙为蜥臀目蜥脚下目恐龙的一属,属于马门溪龙科。生存于1.4亿年前的侏罗纪晚期,马门溪龙是一种食草恐龙,于白垩纪末期灭绝,广泛分布在东亚地区。马门溪龙的体长可达22到26米,而脖子占一半长度,马门溪龙是曾经生活在地球上的脖子最长的动物。但它与马门溪龙属中的其他种还是有区别的,无疑这是一个新种。为纪念中加科学家成功的合作,研究者把经定名为中加马门溪龙。 中加马门溪龙是中国乃至整个亚洲最大的恐龙。马门溪龙从头顶到尾尖长达22米,身高为7米,活着的时候体重达55吨,马门溪龙的颈部长达9米,是长颈鹿的3倍,包括长颈鹿在内,仅有7个颈椎,而马门溪龙却有19个颈椎。马门溪龙与另一种著名的恐龙――雷龙外形非常相似,唯一的不同就是脖子长度。
中加马门溪龙(复原图)
三角龙
三角龙鸟臀目角龙下目角龙科的草食性恐龙的一属,三角龙是最晚出现的恐龙之一,经常被作为晚白垩纪的代表化石。三角龙是一种中等大小的四足恐龙,全长7—9米、高2.4-2.8米、重5.5—10吨。他们有非常大的头盾,以及三根角状物,令人联想起现代犀牛。三角龙最显著的特征是它们的角和颈盾。它们的头盾可长至超过1.5米。三角龙的食物中可能包含棕榈科与苏铁。
三角龙
三角龙头骨
霍格华兹龙王龙头骨
龙王龙的模式种名为霍格华兹龙王龙,其命名是由年幼的印第安那儿童博物馆参观者所启发,并纪念龙及J·K·罗琳所着《哈利·波特》中的霍格沃茨魔法学校。龙王龙事实上有可能是肿头龙的祖先,龙王龙是厚头龙科下的一属恐龙,生存在白垩纪的北美洲地区。龙王龙是草食性的,头颅骨上铺满了小钉角及肿块,有长的口鼻。
加载更多
评论(3)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