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中秋,独自一人第一次踏上云南的土地。时隔三年,因为一次公差,再赴彩云之南,对昆明来了一次深度游。
38.5°
出发的凌晨,反复拉肚子到天亮,头晕晕沉沉地量了下体温,38,5度。这么长时间没有用到它了,心里抱着一丝侥幸:是不是体温计出毛病了?拖着疲惫的身体又买了一支体温计,才知道自己真的发烧了。内心的犹豫大战越来越激烈:还去不去?还能不能去?两个问题反复纠缠,把我整的更虚弱了。机票早已定好,全省统一的工作也决不能推迟,心一横,出发!一路上冷热交替,基本上是半躺着捱到了机场。尽管出发时冒险打了退烧针,但是两个小时后依然高烧不退。机场大门就在眼前,反而不再犹豫,内心甚至生出一种莫名的“幸运感”——幸亏是出公差期间发烧了,要是在家,不是还得被隔离吗?如果再倒查行踪,是不是要暴露我几天前的成都之行,是不是把我频频光顾火锅店和游览熊猫基地、三星堆的记录都要查个清清楚楚,那岂不是更糟糕!凭着绿色的健康码,居然混过了机场第一道大门,在等待办理机票手续的十分钟时间里,一杯热水后,一身汗出,我知道,我安全了。
昆明的城中村
下了飞机,按照既定的安排,五辆大巴一字排开在机场大门外,要把我们拉去600余公里外的清水河口岸。看见大巴,我早没了坐上去的勇气,感谢同行的理解,我留了下来。随机选了去市区的大巴,在去海埂大坝的公交上又随机选择了一站下车,我只想快点找个歇脚的地方。一片荒凉的城中村让我感觉不到这里位于昆明的什么位置,但这已经不重要,就像出发近一天来只吃的这一碗米线,尽管没有任何特色可言,但是能让我吃饱后好好地睡上一觉才是眼下所需,第二天醒来的神清气爽让我确信睡个好觉的确是一件重要的事。
海埂公园
为了重拾三年前的记忆,在高德上搜寻“海埂大坝”,发现路途不顺,那就选择了公交直达的海埂公园。这个季节可能是春城相对沉寂的时刻,来自西伯利亚的红嘴鸥到12月份才会赶来报到。整个公园游客稀少,但天气阳光都正好,沿着滇池的岸边悠闲自在地散步时,看远处青山如黛,滇池碧波荡漾,我竟生出了一种苦尽甘来的念头,庆幸自己没有在出发的时候就被吓倒,庆幸一路的折腾,到头来都是值得的。
电脑桌面
西 山
依傍着滇池的碧水,西山自被衬托的格外清秀。坐着缆车俯瞰脚下的一池碧波,自是心旷神怡,尤其是当缆车越过浩渺的滇池,徐徐减速似要停下却忽又加速向山顶爬去时,真的让人喜出望外,成了一趟名副其实的“山水之行”。山并不高,山上绿树荫荫,音乐家聂耳就长眠于此。在山中走走停停,用尽可能慢的步子在林间徘徊,让放空的大脑捕捉每一次鸟鸣。接近日落时分不能登上罗汉山去体会云蒸霞蔚的滇池日出,也错过了望海楼和凭栏远眺的龙门胜景,只待未知的某年某月再了心愿吧。在山上停留不多时,因担心下山步行的路程太远而选择了景区大巴,着实留下了几分的遗憾。下山又逢美食一条街,而我早在景区随意选择了一家米线,以至于此次行程中一直念念不忘的还是第一次到昆明时尝过的那家菊花状元米线。
一人一车 看远山如黛
俯视☞☜仰望
吐一个泡泡,挂在天上
加载更多
评论(0)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