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悉黑龙江绥芬河和平纪念馆曹馆长因病去世的噩耗,我的思绪又被带到了2019年初的那个冬天。
一次在黑龙江绥芬河采风的机会,我们来到天长山脚下的和平纪念馆。纪念馆只有一间平房,面积不大,布置得相当紧凑。也许这是一座最简陋的纪念馆,但了解背后的故事之后,你就会觉得这是一座最了不起的纪念馆。这是一位农民用三十多年时间和心血,凭一己之力累计投入三十多万元自筹自建的纪念馆,陈列了三千多件抗日战争留下的遗物,用铁一般的事实记录着那段沉痛而悲壮的历史。
纪念馆的主人曹立明是当地一位农民,住在天长山脚下,以种菜卖菜为生。天长山上有日本侵略者修筑的要塞,后被苏军炮火炸毁。八十年代,曹立明看到村里一位大爷在山上捡到一个锈迹斑斑的钢盔,拿过来一看,是抗战时期日军的钢盔,于是想方设法要过来,成了他的第一件收藏品。
从这天起,在曹立明脑海中出现了一个想法,把这些散落民间的战争遗物收集起来,展示出来,让更多的人看到。于是曹立明开始走街串巷,四处搜集。一些经历过战争的老人了解来意之后很支持他,有的人则漫天要价,曹立明拿不出那么多钱,只能软磨硬泡,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反复商量,为此费了不少功夫,也受了不少委屈。
除了在绥芬河收集,曹立明还曾多次长途跋涉外地寻找战争遗物。有一次他带着辛苦攒出来的2000元钱到福建寻找日军留下的防毒面具、军装等物品,钱花得连回家路费都没有了。于是曹立明就在当地找了一家小餐馆打工。这期间曹立明又发现了一些东西,就忘了买车票的事,掏出打工挣来的钱来又买来收藏。就这样,他在福建一直打了4个多月工,才攒够路费回家。
1995年的冬天,曹立明外出寻找战争遗物,妻子在蔬菜大棚外干活,3岁的女儿自己在大棚里玩耍时,照明的蜡烛引起了大火。女儿脸被烧伤,住院治疗有没有足够的钱,半个月后曹立明回家,女儿脸上已留下了疤痕。女儿上大学后才慢慢理解了父亲,上学期间在学校食堂打工,自力更生解决生活费用,以便父亲有更宽裕的钱去收集。
2000年曹立明申请建立和平纪念馆,妻子全力支持他,不仅拿出家中所有积蓄,还四处借钱。为了不让日军罪证流失国外,连家里最值钱的拖拉机都卖掉了。
2001年9月15日,第一个全民国防教育日这天,绥芬河和平纪念馆正式开馆。建馆20年来,免费接待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40多万人次。有人建议他也卖点门票,或者在馆里摆个捐款箱,以补贴开支,而曹立明却不愿这么做。他的和平纪念馆始终敞开大门,免费参观。他还写了一条横幅挂在馆里:“为了让孩子知道历史”。
很多人不理解曹立明,觉得他这么倾家荡产的投入,买来一堆没有用的东西,图什么?曹立明的回答是:“如果你经历了战争,就不会说这话了”。在抗战时期的绥芬河,有很多人被日军杀害,有的被抓去当劳工就再也没回来,据说被折磨得不成人样。曹立明的舅爷和舅舅都被日军抓去修筑要塞,最后被苏军解救才回到家中。老一辈亲人在战争中受到的伤害在他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曹立明走访了很多位抗战老战士,听他们讲述了许多悲惨的故事,更坚定了曹立明继续做下去的信念。
30多年来,曹立明为了收集战争罪证先后累计投入了30多万元,这个勤劳实干,靠种菜卖菜在八十年代先富起来的万元户到现在还过着简单清贫的生活,但他内心的富有却不是一般人可以相比的。
纪念馆收藏了三千多件抗日战争时期的遗物,我们看到这里既有武器、防护用品也有生活用具,可以看出当年日军对我国东北长期占领的野心。这些展品都是一件件罪证,曹馆长向我们一个个介绍,如数家珍,很多藏品都有不平凡的来历和背后的故事。侵华日军遗留下的糖盒是日本前首相安倍夫人的家族企业生产的。曹馆长拿起一顶被子弹洞穿的头盔告诉我们:一颗子弹穿过,头盔下面一个年轻鲜活的生命戛然而止,战争就是这么残酷。
为让收集起来的战争文物发挥更大的作用,曹立明还将很多藏品捐献出来。他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捐赠了军马刷等9件物品,给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捐赠了“慰安妇”证明资料等8件文物,给东北烈士纪念馆捐赠过抗联战士用的马灯、绑腿、子弹夹等100余件文物。这些年来,他向各地纪念馆捐赠物品300多件,价值10万多元。
加载更多
曹立明的家就在纪念馆旁边,狭小的房间不足40平米,既是卧室又是客厅厨房,一座灶台,一铺简陋的火炕,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当。一面鲜红的党旗挂在中央,告诉我们房子主人这份执着的信仰,支撑着他三十多年的坚守和奉献。虽然日子过得简单甚至有些寒酸,但他的内心充实而富有,这样的境界有几人能够达到呢?
虽然后来有过几次联系交流,但没想到第一次见面竟成了永别,直到现在还清晰的记得当我们告别的时候,曹馆长为我们鸣响这只用侵华日军航弹制作的警钟,告诉我们今天的岁月静好是因为前辈的流血牺牲,在我们享受和平幸福生活的时候,不能忘记那些为我们创造幸福的先烈。铭记历史,勿忘国耻,警钟长鸣。
评论(0)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