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拦腰断成两截、掉落在刽子手铡刀下的可怜人。
刽子手的利斧寒光凛凛,斧头一端极大,几乎占了整个斧柄的一半。
寒光一闪,前胸与腹部就地分离,摔落在地。」
立于秦始皇兵马俑前,我像是在目睹一场导弹横飞的现代战争。它充满了刀光剑戈与暴力美学,却很难与寻常巷陌扯上什么关系。而当我站在山王庄兵马俑坑前,俯下身与那些小小的陶俑对视,却第一次有了种横跨两千年的穿越感,好像肉身已身栖西汉深宫巍阙的入口。阙门外,是一排排归来的车马,和牵绳侍立的控马倌。门内是沾满了泥、满地打滚的肥猪,健硕的牛羊整整齐齐卧在地上,头顶陶罐的佣人急匆匆过了穿堂而去,只在地面留下一点点水渍,没一会就被阳光炙烤得没了踪迹。
相比于秦始皇陵兵马俑的浩荡,和隐藏在尖刃铠甲背后一个庞大帝国的威严,山王庄兵马俑无疑是市井的、烟火气十足的,是埋藏在地下的一个小小人间。但这并不代表这些陶俑背后站着的,只是普通的巷尾大族。秦汉时期,家庭的平均规模比较小,通常只有一对夫妇和他们的未婚子女,满横不过四五口人。较为庞大的家族,直到山王庄俑之后的东汉时期才开始出现。民间说“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便是此时家庭规模的典型写照。
毫无疑问,这座墓葬的主人是西汉王侯等级的人物,这座墓很可能就是齐国的王陵。它只是卸下了秦俑身上那件国之彩裳,擦去了那份浓妆艳抹的大国泱泱,转而将更生活化的、世俗化的一面呈现给了普罗大众。它当然代表不了底层民众的柴米油盐,却真真切切地反映了中国早期家族生活构成的重要特征。
拐过齐文化博物馆考古厅的前廊,眼前随即豁然开朗。成百上千个大大小小的陶俑,就规规整整地列队在一个巨大的玻璃罩内。这是国内绝无仅有的综合性兵马俑坑,是唯一一处以汉代奢华生活场景为主要内容的陶俑盛宴。我走上前,目不转睛地端详这些两千年前的艺术奇迹。
只几眼,我便被一个断成两截、掉落在刽子手铡刀下的可怜人吸引了眼球。
两千年前的某个黄昏,前院烟囱里正冒出缕缕炊烟,街道上飘过黍酒、薪柴的叫卖声。列队齐整的队伍已盛装归来,围成一团,见证这残酷但或许有些司空见惯的一幕。
这便是临淄山王庄兵马俑呈现给我的第一个震撼场景。巨大的利斧寒光凛凛,斧头一端极大,几乎占了整个斧柄的一半。刽子手模糊不清的面部被岁月涂上了更多阴冷色彩,片刻的寂静后,寒光一闪,前胸与腹部就地分离,摔落在地。
这一幕,就发生在俑队极不起眼的一个角落,却如一湾清水中点入小小一滴墨汁,瞬间便抓住了看客的心。这样一锤定音的视觉震撼力,绝不是兵俑数量的简单堆积和森严布阵就能替代的。
他究竟犯了什么罪?
刽子手和尸体旁边,是一个神情凶煞的兵士俑。他双腿微屈,双手和头部上扬,似乎正在发号施令。很明显,被腰斩的人多半是个犯了军纪的士兵或护卫,亦或许是个不听号令、甘愿受刑的俘虏。
在那个可怜人身后,就是行列规整、浩浩荡荡的车马队伍。锣鼓、战车、牛马、车夫、文吏、武官等一应俱全,十多辆车和四百余名随行人员整装待行,在聚光灯下铺展成两千年前某个时刻的真实样貌。
更有趣的是,这些陶俑的分布居然还是分层次的!从前往后,空间位置由阙、门房、楼房隔成前院和三进庭院,各段空间彼此相对独立,功能分明,互不喧宾夺主。
俑坑的四周,不规则地排列有64个武士俑,手持盾牌,面向坑外笔直地站着;
阙门前后,是排列森严的车马骑俑和护卫队伍,包含5辆独辕车和7组护卫骑俑,肌肉健硕的卧牛和双辕牛车也位列其间,带有较为明显的军事属性;
从前院大门内到后院大门前为第二部分,为步俑护卫方阵,主要步兵俑组成,可分为东西两组,西侧为站立步兵俑,手持盾牌,东侧主要为坐俑或蹲俑,中间有建鼓和击鼓手,并有个别的骑俑、文吏俑、侍从俑等;
第三部分为院主人出行仪仗,配备主从共4辆车,武士护卫俑、侍从俑若干。这样的方阵在兵马俑中是极其罕见的;
而到了整个建筑群的尽头,楼房背后的角落里,饲养鸡鸭猪羊的妇女顶着陶罐站着,一派田园气息,属于家族事务中较为低级的功能区分。
加载更多
指针回拨十五年,2007年底的临淄旧城区改造中,考古人员在胶济铁路南侧的山王庄东北处勘探发现了一个长5米、宽2米的长条形土坑,他们断定这极有可能是一个陪葬坑。
果然,考古人员在一个盗洞内发现了陶楼、陶瓦当、人物俑、车马俑等陶器残片。此后,临淄区文物局对整个俑坑进行了抢救性清理,整理出了5座汉代墓葬,并在其中发现了这座“微型”的兵马俑坑。
说它微型,是因为有别于秦始皇兵马俑真实复刻的比例,这座俑的人物比例较小,大肥猪也只有一只猪蹄大小。既是王侯望族,是绝不会囿于成本而做此选择的。由此可见,丧葬规格在西汉时期已礼制完备,即便是陪葬的兵俑,也必须遵循“不可僭越”的原则,自降规格,避免“以下犯上”。
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俑坑内微缩版的陶俑呈现出多姿多彩、造型丰富的特点,人物表情神态逼真,牲畜排列自然合理,建筑构造还原精细真实,简直就是一座两千年前的汉代大院的情景再现!
更为难得的是,这些塑造精细的陶俑身上遍施彩绘,以红色为主,间以黄色和白色,并一直保留至今。这在已出土的兵马俑中是较为少见的。
凭借着这些优势,山王庄兵马俑一跃成为国内已发掘的8座兵马俑坑中,最为综合性和生活化的一座。无论是最著名的秦始皇兵马俑,还是汉阳陵、杨家湾、长陵、狮子山等,都大多表现兵马出行的浩大盛况,却很少反映山王庄这种家族院落的场景,建筑陶俑件就更为稀少了。据悉,这些陶楼、陶阙大都在东汉陪葬坑中出现,在西汉坑中发掘到还是国内首次。
考古专家因此断定,这些陶器的主人必定是身份极其显赫之人,很可能是齐国王侯中年俸二千石以上的达官显贵,或是当地数一数二的名门大族。
不过可惜的是,墓主人身份的确定在此处出现了断层。整个陪葬坑中,并没有发现墓主人的身影。按照常理,主墓室应当就在陪葬坑不远处。据考古人员论证,陪葬坑东南胶济铁路的位置,曾有一个规模较大的封土,疑为主墓室的所在地。然而在1904年胶济铁路修至此处时,将封土夷为了平地。由于客观原因,现在目前无法对此位置进行考古发掘,只能就地保护了起来。山王庄兵马俑真正主人的身份,恐怕还将在黑暗中封存很长的时间。
本文图文作者均为“最笨旅行家石头”,首发于途鸦公号,版权所有,请勿搬运。
(约稿参考简介详询)
评论(0)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