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富蕴县城54公里的可可托海镇静谧优雅
明澈如镜的额尔齐斯河穿镇而过
可可托海镇位于阿尔泰山脉矿区
这里的三号矿脉是世界公认的
稀有金属“地质教科书”与“天然地质博物馆”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三号矿脉用丰富的矿物资源撑起了蹒跚学步的新中国,为新中国偿还苏联外债和“两弹一星”研究作出了卓越贡献。如今,巨大的矿坑以及矿脉内壁一圈一圈盘旋向下的车道,提醒着每一位参观者,这里曾发生过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今天的可可托海早已揭开神秘面纱,一代又一代人不懈努力,让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3年,可可托海矿区成为新疆首个国家矿山公园,后来又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矿区变景区,“红色”成了这里的底色,激励着小镇永不停歇向前走。
2021年1月
富蕴县可可托海矿山公园成功入选
自治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与此同时这组数字进入我们的视线
“111”、“40%”、“84”、“700”
从1950年到1998年,三号矿脉一直在开采。由于国防保密需要,一段时期里“可可托海”这个地名,完全从中国地图上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111”这个神秘编号。直到上世纪80年代,可可托海解密,世人才得知在祖国西北边陲小镇发生过这样一段不为人知的往事。
可可托海曾透支自己坚强的身躯,挺起了中国工人的脊梁。1960年,中国处于困难时期,苏联却撕毁协议,并要求中国限期偿还外债。全国进入自新中国成立后前所未有的极端困难时期,可可托海矿区随即展开了“保出口大会战”,偿还外债,矿工们用肩膀背、马车拉,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站在飞扬的粉尘中,以青春和健康为代价,将采出的矿石运往前苏联,为国家偿还了前苏联40%多的债务。
可可托海三号矿脉蕴藏着锂、铍、钽、铌、铯等84种稀有矿物,这座矿最让人感动的是它为新中国作出的巨大贡献: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所使用的铍、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所使用的锂、第一颗人造卫星所使用的铯、第一艘核潜艇联合试验所使用的钽铌均来自三号矿脉。
曾获得1956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称号的买迪·纳斯依当过人工手选矿工、爆破工,回忆当年,他会感慨工友们的命运。据统计,可可托海共埋葬了700多位建设者的忠骨。
然而,这段尘封的传奇并未被遗忘。2014年,可可托海成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干部红色教育基地。2015年,中国航天基金会授予可可托海“两弹一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称号。
可可托海依矿生、依矿兴
几十年前,可可托海默默不语
如今,可可托海地质陈列馆
要把那段激情岁月讲给世人听
走进地质陈列馆一楼展厅,采矿工人的塑像昂然而立、神采奕奕,把人带回那个浸透着汗水、淬炼着信念的艰苦年代。
讲述三号矿脉的先驱时,讲解员引述最多的话是:“苦我们也不能苦国家,卡我们也不能卡国家,难我们更不能难国家。”几句写在墙上的标语,让那段波澜壮阔的奋斗史变得生动起来,激励一代代矿区工作者赓续奋斗。
行走在陈列馆,一条条标语、一幅幅老照片、一个个老物件、一页页资料文献,让那段充满神秘色彩的时光平添了几分厚重。
陈列馆二楼展示了许多老物件,不少都是“矿二代”巴哈提别克·加斯木汗的收藏。2016年,地质陈列馆进行升级改造,2017年7月1日对外开放后,巴哈提别克把收藏的关于可可托海的老物件和珍贵资料归类整理后,全部捐献给了陈列馆。不仅如此,他还成了陈列馆一名义务讲解员。
“老一辈可可托海人用信仰之光扛起为国分忧、为国争光的重任,这段历史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铭记。”巴哈提别克说,收藏每一件物品都是在追寻可可托海的历史。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所有中国人都能记住这个为国争光的宝地。
评论(0)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