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凉山西昌,邛海泸山景区可以说是必打卡的地方,这里不仅有着优美的自然风光,也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整个景区甚至与西昌城区连成一体,依山而建的城市很多,城中带湖的地方也不少,但是山、水、城三者相依相融的独特自然景观却并不多见,而这里就恰好是其中之一。
位于邛海之滨的泸山,其主峰纱帽项海拔2317米,与邛海有着差不多800米的垂直落差,远观上去巍峨高大,可以说是西昌的天然绿色屏障,很多人会把这里作为西昌旅行的第一站,不为别的,就因为山上有着一座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
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背依青山、面临邛海,与其他很多博物馆不同,它的外形就很具有彝族古典风格,正前方一尊雕塑不仅身着彝族传统服饰,下面的四个大字“凉山之鹰”,也源于彝族为鹰的后代的传说,富含当地特色。
说到彝族,那可是我国第六大少数民族,不仅有着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有北部、东部、南部、东南部、西部、中部6种方言,其中包括5个次方言,25个土语,也有着自己的文字,被为表意文字,又称“音节文字”,史书中称“爨文”、“韪书”,或“罗罗文”、“倮文”等,足见彝族文化底蕴十分深厚,而凉山州正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这个1985年8月4日建成开放这个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也就成为了我国第一个民族博物,这些都在博物馆中有具体的介绍。
不过,你也许会好奇,这个博物馆叫做“凉山彝族奴 隶社会博物馆”,而非“凉山彝族博物馆”,这是为什么呢?原因也在彝族的文化上,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彝族都是等级森严的奴隶制社会,甚至到了50年代初,这里大部分地区仍旧保留着较为完整的奴 隶社会形态,社会成员按生产资料占有和严格的等级和血缘关系划为“兹莫”、“诺合”、“曲诺”、“阿加”、“呷西”5个等级,1956年实行民 主改革后凉山从奴隶社会一步跨千年飞跃到社会主义社会,因此这里也是全世界唯一反映奴 隶社会形态的专题博物馆。
不仅如此,在后面的分展厅内,还有彝族的生活用品、服饰配饰、宗教文化等内容的专题展,同样十分值得一看,有些展品虽是彝族文化,但是已经不能再制作,只有历史遗存,认真逛的话甚至半天时间都不够看,也可以说是为凉山之旅奠定文化基础。
加载更多
从泸山上下来,就可以直接到达邛海边,30平方公里左右让它成为四川省内的第二大淡水湖,早在汉朝时期,邛海就在《汉书》、《后汉书》之中分别以“邛池泽”和“邛河”之名而载入史册,而唐代以后民间普遍称“邛海”,这个名字也一直沿用至今。
在作为景区之前,它更重要的意义是作为西昌市区工农业及城镇生活用水水源,因此无论是水质和环境都是十分优秀,无论是大山雀、麻雀、红头长尾山雀,还是翠鸟、大嘴乌鸦、乌鸫等普通鸟类都能看到,共有三十多种鸟类在此栖息,冬天更有远道而来的西伯利亚红嘴鸥在此避寒,不用去到云南,邛海也是不错的观鸟胜地,这些鸟类既不怕生,也无攻击性,因此每年冬天来邛海边喂鸟,堪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典范。
当然,邛海本身的风光也可谓秀美,除了有泸山在侧,海山连为一体,交相辉映之外,邛海本身也有很多景观:前有月色小镇、观海湾、月亮湾等邛都新八景,后有梦里水乡、梦寻花海、梦回田园三大湿地群,成为中国最大城市湿地,现在更有海门渔村、海河天街、听涛小镇等12个旅游项目,可以说环海一周,哪哪都是景。
比如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大石板古村就是其中之一,整个古村始建于明代,重建于清代道光年间,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重镇和驿站,现在再次重新打造,可以说是又一次焕发了生机,里面还有一座清代建筑风格的寺庙灵鹰寺,遗憾的是现在还在封闭修建之中,期待开发的那一天。
加载更多
评论(0)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