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
2‖行程
3‖有的是故事的镇江
4‖入馆指南冲冲冲!
5‖镇江博物馆的青铜器
6‖镇江博物馆的陶瓷器
7‖镇江博物馆的金银器
8‖镇江博物馆的工艺品
9‖镇江博物馆的铜镜展
10‖镇江博物馆的近代史展
11‖镇江有条伯先路
12‖孙中山、卓翼堂与广肇公所
13‖云台山的主要看点
14‖一眼看千年的西津渡
15‖西津渡的四大类建筑
16‖西津渡的街巷
17‖西津渡的夜
18‖西津渡与历史上的文化名人
19‖煮面扔锅盖
20‖体验感不错的一家民宿
21‖上焦山的小tips
22‖上焦山的人生感悟
23‖焦山有一座定慧寺
24‖万佛塔的前身今世
25‖焦山与焦光
26‖别峰庵的故事
27‖焦山是一座书法之山
28‖焦山的亭楼阁房
29‖镇江有一座金山
30‖寺裹山的金山寺
31‖慈寿塔的故事
32‖金山寺1234
33‖游金山先逛这座园
34‖塔影湖贼拉棒!
35‖塔影湖的沿岸风景
36‖塔影湖畔的小展馆
37‖苏东坡与佛印
38‖金山寺里的咖啡店
39‖苍蝇小馆味道好
40‖北固山打卡攻略
41‖非同一般的铁塔
42‖北固楼与多景楼
43‖有关甘露寺的两则故事
44‖已经变了样的公祠
45‖有故事的亭
46‖很有镜头感的3条路
47‖景区外的小景点
48‖水上栈道上的风景线
49‖金山湖与长江路
50‖乖乖隆地洞的有家饭店
51‖喆·啡酒店的三OK
52‖不经意撞上的小看点
53‖后记
有人说:镇江是一座吃醋的小城,去了!一定会吃醋的。这会是真的么?走起~
Day1(2024.1.7):上海虹桥站→镇江站→西津渡→禅悦客栈
Day2(2024.1.8):禅悦客栈→焦山→金山→喆·啡酒店
Day3(2023.1.9):喆·啡酒店→北固山→金山湖→喆·啡酒店
Day4(2023.1.10):喆·啡酒店→镇江站→上海虹桥站
走过镇江,了解镇江,发现镇江,认识镇江,原来镇江是一座特殊的小城,而且有的是故事。
1、镇江是一座有历史的小城。镇江春秋时名为“朱方”,战国时名为“谷阳”,秦朝时名为“丹徒”,三国时名为“京口”,南朝时名为“南徐州”,隋朝时名为“润州”,北宋时名为“镇江”,然后“镇江”名字一直沿用至今,民国时期镇江还是江苏省会,这些古名深深的烙印在镇江的骨子里,像镇江有的市、区的名字,现在使用的就是古名。镇江现辖有丹阳、句容、扬中3个市,丹徒、京口、润州3个区以及镇江新区、镇江高新区2个国家级开发区,是江苏省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一个地级市。
2、镇江是一座慢节奏的小城。镇江总面积384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22万,镇江人常常调侃:镇江是误入苏南的江南小城,是最不“江南”的江南城市。苏南是经济富裕地区的代名词,而镇江“穷+破”是出了名的,GDP一直排名倒数,在江苏或多或少都有点瞧不起的味道,然而!镇江的人均GDP却总能排在江苏的前5名,仅次于苏州、无锡、南京、常州这几位老大哥,固然差距挺明显,但好歹还不至于被开除苏南籍。
从经济发展角度来说镇江就是这么一个慢节奏小城,工资水平比苏南其他城市差的老远,所以,镇江年轻人的职业发展一般都会选择沪宁线上出门右拐!也正是由于这种慢节奏,我觉得镇江还真的可以算是宜居城市,也就是很多人都会说的“适合养老”的城市,理由:镇江的房价和消费水平在苏南最低,生活压力相对来说也最小,半小时高铁到南京,一个半小时高铁到上海,沪宁线上的大中小城市都在活动半径以内,方便快捷,来去自由。
3、镇江是一座不一样的小城。镇江很奇怪!明明生在江南,却显出不一样的气质,走过看过后,我觉得镇江之所以镇江,是南北碰撞,才造就了镇江。
镇江在地理位置上,地处长江以南,是真正的江南!然而塑造出镇江独特气质的,也正是地理位置!镇江位于长江与京杭大运河十字交汇处,与北岸的扬州一起,构成了中国古代黄金水道的十字交叉部,镇江的整座城向北突出,成掎角之势俯瞰长江,好像在用力抵住长江的咽喉,由此!镇江自古以来一直是军事要地,在冷兵器时代,镇江俨然成了一座天然堡垒!相比苏南的其它城市,镇江少了些许宁静和稳定,总是和衣而卧,高度警惕,也就不可避免地少了一分苏南的温柔密语和松弛自在,镇江人不讲吴语(南京笑而不语),我想或许与此有关。
4、镇江是一座在发展的小城。镇江最繁华的商圈集中在京口区,市中心人气最旺的商圈主要是大市口商圈和镇江站商圈,前者以苏宁广场为主,后者以万达广场为主,是当地土著最爱去的两个商圈,入乡随俗,我们也去这两个商圈打卡了一下,有了新发现,镇江的消费也很超前!就说吃的吧~在这两个商圈吃的地儿都是人!还带排队的!满满的烟火气,各种大牌应有尽有,消费选择任我畅游,感觉不赖,很有人气!从这些繁华的景象中,我们看到了镇江在发展。
最新的“中博热搜榜”出炉了!100家受到网友高频搜索的博物馆荣誉登榜“2023年度全国热搜博物馆百强榜单”, 其中,镇江博物馆位列第62名。这个榜单是由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指导,博物馆头条和文博头条共同统计发布的,有着“热门博物馆风向标”、“优质展览大众指南”的称号,是国内博物馆行业唯一长期稳定发布的热度榜单。
这么受欢迎的热门博物馆当然要去!来到镇江,第一站就给到了镇江博物馆。
镇江博物馆座落在英国领事馆旧址上,位于西津渡古街一隅、云台山山脚一侧,距市中心约3公里,为国家一级博物馆,整座博物馆主要有:英国领事馆旧址、古代文物陈列展厅(6号楼)和近代历史陈列展厅(8号楼)三大部分组成。
英国领事馆旧址,由五栋东印度风格的建筑构成,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代文物陈列展厅主要设有《吴文化青铜器展》、《历代陶瓷器精品展》、《古代金银器精品展》、《古代工艺精品展》和《佛教文物精品展》五大基本陈列;近代历史陈列展厅,主要设有《奔流——镇江近代历史》基本陈列。
博物馆馆藏非常丰富,珍藏着从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的各类文物近3万件(套)、古籍书10万册,其中:国宝级文物1件、国家一级文物70余件、二级文物300余件。
打卡镇江博物馆,入馆指南请收好,放心冲冲冲!1、开放时间。周二-周日 09:00-17:00,16:00停止入馆,周一闭馆;2、预约入馆。进入博物馆要预约的,没有预约不能入馆,可以在微信公众号或博物馆官网上预约,只能提前2天预约,入馆时段为上午段09:00-12:00,下午段12:00-16:00;3、刷码入馆。预约成功后,凭预约二维码或身份证,按照预约时段,刷码入馆,错过时段,无法入馆;4、领馆闭馆。镇江英国领事馆是要买票的,20元/人,我们去的时候,被告知因施工暂停开放,没能入内;5、分别进出。英国领事馆旧址和古代文物陈列展厅(6号楼)位于伯先路西侧,近代历史陈列展厅(8号楼)位于伯先路东侧,三个展区内部无通道相连,需要分别进出。
最早的青铜器诞生于人类文明时期的青铜时代,出现于6000年前的古巴比伦两河流域,青铜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现,是一种世界性文明的象征,中国的青铜器开始于马家窑至秦汉时期,夏、商、西周被称为“青铜时代”,青铜器是中国先秦时代文明的标志性符号,制作精美的中国青铜器,在世界青铜器中享有极高的声誉和艺术价值。
中国的青铜器因地域、文化不同,有着浓厚的地方风格,形成了中原、巴蜀、楚吴越等不同地区的不同风格,这些青铜器,各展风姿,异彩纷呈;在镇江博物馆的《吴文化青铜器展》展厅中,展示了地处江南水乡的吴国青铜器,这些青铜器以器体轻巧薄小、纹饰朴素简洁的清新风格,在中国青铜器中独秀一枝,瑰宝溢目。
展厅里林林总总的青铜器中,印象最深的有三件器物,这三件器物均为镇江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第一件、青铜凤纹尊。青铜凤纹尊,年代为西周时期,是镇江博物馆藏品中唯一的国宝级文物,上世纪70年代出土于镇江丹阳司徒公社西周时期窖藏。尊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大中型盛酒器,这件器物有别于吴国的其它青铜器,侈口、垂腹、圈足,体形硕大厚重、纹饰精美华丽,为吴国时期青铜器之最。这件器物摆放在展厅的C位,彰显的地位不言而 喻。
第二件、青铜人面纹錞于。青铜人面纹錞于,年代为春秋晚期,上世纪80年代出土于镇江谏壁王家山春秋墓。錞于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军乐,敲击它,作为军队进攻和停止的号令,同时还可与铙、铎、钲等乐器合奏,也可与编钟、编磬相合奏,一般用于宴飨。
第三件、青铜鸟盖壶。青铜鸟盖壶,年代为西周早期, 上世纪80年代出土于镇江大港母子墩西周墓。壶为中国古代盛酒盛水之器,商代已有,春秋战国时期尤为盛行,吴国境内青铜壶出土较少,这件器物出土时,壶中还有残存酒液,弥足珍贵。
这些青铜器“深藏闺中”,却价值连城,开眼之余,不由得惊叹不已!镇江博物馆分别有“馆藏十宝”和“馆藏十五宝”的说法,这些宝贝不是去一次都能见得着的,要碰运气的!因为部分镇馆之宝并不是长期展出。我们算是幸运的,青铜器中的大器我们基本都看着了。哈哈~
说起陶瓷,还得从中国说起。
中国古代陶瓷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陶瓷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一项杰出创造!早在石器时代,中国就已经制造和使用陶器,然后新石器时代晚期创烧出印纹硬陶,商代早期烧制出原始青釉瓷,东汉中晚期烧制出完全成熟的瓷器,六朝时期陶瓷业迅速发展,唐宋时期大江南北名窑四起,南方青瓷+北方白瓷,交相辉映,到了宋代,瓷器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元明清时期陶瓷业的发展达到鼎盛,青花瓷、彩瓷、各种颜色釉瓷以及明清出现的紫砂器,使中国陶瓷工艺前所未有的冲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在镇江博物馆《历代陶瓷器精品展》展厅中,我们就可以看到这些多姿多彩的陶瓷器,这些上起新石器时代,下至明清时期的各类陶瓷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镇江地区古代陶瓷文化的发展进程。其中有9件藏品,地域特色明显、藏品非常珍稀,打卡博物馆千万不要漏掉哦。
1、吉州窑白地褐彩划花纹瓷罐。年代:元,上世纪60年代出土于丹徒县农机学院,直颈、溜肩、肩下内收、暗圈足,全器绘缠枝花卉纹。
2、越窑青釉羽翼纹瓷虎子。年代:西晋,上世纪 60年代出土于丹徒镇,虎身两侧刻划羽翼纹,四肢蹲曲、威武凶猛,胎浅灰色、全器施釉,为越窑同类文物中的上品。
3、瓯窑青釉鸡首瓷壶。年代:南朝,上世纪60年代出土于镇江市三官塘砖瓦厂南朝墓,高盘口、长颈、溜肩,鸡首高昂、双目圆瞪,全器施釉、釉色青绿,玻璃质感尤甚。
4、德清窑褐釉鸡首瓷壶。年代:东晋,上世纪70年代出土于镇江市阳彭山东晋城墓,德清窑是黑瓷和青瓷兼烧的瓷窑,以生产黑瓷为主,黑瓷的胎多呈砖红、紫色或浅褐色,这个鸡首瓷壶釉色滋润、釉光闪闪。
5、红陶魂瓶。年代:东汉,上世纪70年代出土于丹徒县三山公社东汉墓,瓶上部束腰葫芦形,鼓腹、平底,分塑四小罐和四人物俑,人物俑形象各异,为胡人形象,高鼻、束发上卷,明器。
6、越窑青釉鳖形瓷水注。年代:三国,本世纪初出土于镇江禹山北路“和融优山美地”工地六朝墓,器形为鳖形,鳖首昂起、外施青釉,背有波纹、造型生动,是国内首次发现的鳖形水注。
元青花海水龙纹香炉、景德镇窑缠枝牡丹纹双耳扁瓶、孔雀蓝釉堆塑云龙纹香炉都是最新出土、残片修复的,均为2012年出土于镇江京口闸遗址,尽管吉光片羽,但器型之大之美,感觉也是非同一般。
从这些展示的陶瓷器中,管中窥豹,可以领略到中国陶瓷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
早在夏商周时期,中国就已经出现了金银器,并开始制作和使用,商周时期的金银器主要是用于祭祀和礼仪,像著名的“司母戊鼎”,其鼎耳和鼎足上就镶嵌有金银,春秋战国时期的金银器变得精美了,像“银龙纹鼎”和“银虎纹鼎”,其鼎身上都镶嵌有金银制作的龙纹和虎纹,秦汉时期的金银器主要用于宫廷和贵族的礼仪和装饰,像 “金银错青铜器”,其青铜器上镶嵌有金银制作的图案和文字,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金银器主要是用于佛教和道教的仪式和装饰,像 “金银佛像”和“金银道像”,其佛像和道像上都镶嵌有金银制作的装饰,隋唐时期的金银器达到了一个新的巅峰,一直到宋元明清时期,出现了很多精美的金银器工艺品,这些工艺品美轮美奂,精美绝伦。
在镇江博物馆《古代金银器精品展》展厅中,我们看到了历朝历代具有代表性和不同品种的金银器珍品。
1、“寿比蟠桃”桃形鎏金银盏。年代:宋,上世纪80年代出土于溧阳县平桥乡小平桥村,银质、锤鍱呈带枝叶的半桃形,底部模压篆书“寿比蟠桃”四字,枝干断面上还錾刻出多圈年轮,以示桃的古老,既可用为把手端持,又可作银盏装饰,设计极为巧妙,纹饰、枝叶及题铭处均鎏金。
2、鎏金乳丁纹簋形双兽耳夹层银盏。年代:宋,上世纪80年代出土于溧阳县平桥乡小平桥村,银质、双螭龙耳、喇叭形高足,圆古腹部为雷纹地斜方格乳钉纹,纹饰处均鎏金,这是一件是宋代仿古工艺品中的代表作品。
3、凸花瑞果图鎏金银盘。年代:宋,上世纪80年代出土于溧阳平桥乡小平桥村,银质、宽沿、浅腹,盘心锤鍱凸花瑞果图,有佛手、石榴、香橼、荔枝及枝叶点缀其中,纹饰处皆鎏金。
4、金手镯。年代:南朝,上世纪70年代出土于句容陈武公社戴家大队14队,金质、呈不规则圆环式造型,光素无纹,由于使用而变形为梅花形,镯身外侧錾刻齿纹,齿痕深且宽,为采用锤揲、錾刻方法法制成。
5、银镀金凤冠。年代:清,上世纪60年代出土于句容黄梅清代墓,冠为银质,通体镀金,冠框用银镀金薄片制成,冠体饰四龙七凤,凤嘴衔串串流苏,缠枝牡丹对绕其间,冠顶缀两名手持笏板的朝官及“奉天诰命”四字,表明了凤冠拥有者朝廷命妇的身份及殊荣。
6、“天下太平”小金钱。年代:明,上世纪60年代出土于溧阳县城西公社上阁楼大队明墓,金质、锤鍱成方孔圆形,正面錾刻“天下太平”四字,此钱不属流通货币,属压胜钱类,用吉祥语作辟邪用。
7、鎏金鱼化龙纹大银盆。年代:唐,上世纪80年代出土于镇江丁卯桥唐代窖藏,银质、通体鎏金,内底錾刻一对龙首鱼身的鱼化龙纹,间以莲花、荷叶和7条游鱼,此盆金光灿烂,纹饰精美,线条流畅,动感极强,是唐代银器中的精品。
8、银鎏金花型盏一组。年代:宋,上世纪80年代出土于溧阳平桥乡小平桥村,银质、深腹、圈足,口呈十二单瓣莲花形,盏内壁花瓣上刻细密竖向叶脉纹,底心凸刻七子莲蓬,圈足一周錾刻单瓣覆莲纹。
9、鹦鹉纹银盒底。年代:唐,上世纪80年代出土于镇江丁卯桥银器窖藏,银质,盒已残破,仅存底部,锤鍱成四曲菱花形薄片,中心刻折枝花一朵,刻花均鎏金。
中国古代工艺品以其材质贵重、纹饰华美、工艺精湛、兼有异域特色与民族风格而为各时代、各阶层所珍爱,镇江博物馆《古代工艺精品展》展厅中,按照金属、漆艺螺钿、丝绸缂丝、雕镂、文房用品和玉石杂件六大类别,分别展现了中国古代工艺品传统制作的技术水平和艺术风貌,以及审美格调。近百件的展品,均是镇江博物馆从珍藏的古代工艺品中精选而出,年代主要以明清时期为主,分享几件很有看头的工艺品。
1、圆端砚。年代:明,砚台因其性质坚固,传百世而不朽,被历代文人视为珍玩藏品之物,其中,端砚与歙砚、洮砚、澄泥砚一起被称为中国四大名砚,端砚自唐代起被列为贡品,千百年来,一直是文人士大夫们所梦寐以求的高档、名牌文房用品。这块圆端砚,直径有23cm,配以名贵的紫檀作为砚盒,盒盖中间以玉石装饰,外观质朴又高贵,使之显得更加古朴凝重、贵气十足。
2、象牙八仙上寿臂搁。年代:清,这件象牙质地的臂搁,形似剖开的竹节,采用浮雕、透雕技法,刻工细膩、刀法精绝,布局合理、疏密得当,人物姿态各异、生动逼真,置于文房书案,是一件既实用又精致的艺术珍品。
3、齐白石刻青田狮子钮大石印。年代:民国,这枚印章为寿山冻石,刻于1935年,是齐白石“衰年变法”之后的作品,颇能体现齐白石印章的艺术风格和个性特色,印章是齐白石为时任江苏省民政厅厅长的赵启马录而篆刻,赵先生去世后,他的后裔将这枚印章捐献给镇江博物馆收藏。
4、铜镀金珐琅盆景。年代:清,这件展品放在了清宫遗珍展柜,初看还以为是盆景,走近细瞅,才看明白了!原来盆景中的植物、花瓣都是玉石制成,生动又奢华,着实让人赞叹不已!玉石盆景不仅能衬托贵族生活环境的堂皇富丽,像生盆景中的花果草木,永远鲜艳欲滴,也带有明显的吉祥寓意。这件盆景来自清代宫廷,最早收藏在中国第一座国立博物馆——前北平古物陈列所,目前被镇江博物馆馆藏。
5、双喜字堂幅。年代:清,中国是丝绸发明大国,织绣工艺历史悠久,其中,缂丝是织绣工艺中的经典和精华,常有“一寸缂丝一寸金”和“织中之圣”的盛名,摹缂常胜于原作,存世精品极为稀少,这幅双喜字堂幅,既有吉庆意义,又有装饰效果,缂丝工艺精湛,为珍品佳作。
6、紫檀木雕花罗汉榻。中国古人睡觉有大睡和小睡两种,大睡是指晚间正式的睡眠,小睡是指午休等小憩,大睡睡床,小睡睡榻,这罗汉榻便是用于小睡,自唐以来,通览历朝历代的绘画,可以频频见到古人以床榻为中心待客的场面,特别在清代,以罗汉榻待客的仪礼几乎成了定式,到了民国,床榻或炕,都是国人待客的最高级别,或是最私密会晤所在,罗汉榻的叫法虽然俚俗,但却是明、清宫廷“御座”的前身。这座紫檀木雕花罗汉榻,采用名贵的紫檀木制作,床围内侧雕刻九条龙纹,外侧雕刻花鸟,晚清时期由宫廷流散到民间,镇江籍收藏家袁左良于上世纪50年代捐赠给镇江博物馆收藏。
还有牙雕螃蟹(清)、史维高带盖紫砂壶(清)、桦木根雕水牛(清)、螺钿圆盘(清)、铜珐琅彩龙纹花瓶(清)、 “双喜”五蝠纹有柄铜镜(清)、福寿双全特大铜镜(清)、雕空百寿图檀香如意(清)、张鸣岐制紫铜炉(清)、手炉(清)等藏品,都让人大饱眼福,受益匪浅。
镇江博物馆的临时展览,我们遇上了“止水观澜——镇江博物馆藏历代铜镜文化生活展”,这个展览在博物馆6号楼书画展厅展出。
中国古代铜镜亦称“照子”、“铜鉴”,是古人梳妆照容的生活用品,是铸造和使用时间最长、流行区域最广的一种青铜器。中国古代最早的铜镜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齐家文化,一直延续使用至明清时期,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古代历史,中国铜镜的发展,历经了齐家文化到春秋时期的萌芽、战国的兴盛、两汉的繁荣、魏晋南北朝的中衰、隋唐五代的鼎盛、辽宋金的平稳发展,至元明清的日趋式微,铜镜以绚丽的纹饰、丰富的铭文,记录了各个时期古人社会文化生活的发展演变。
由于镇江处于控江河要津、扼漕运咽喉的地理位置,使得镇江成了八方辐转之地,各地的铜镜文化也在这里交汇融合,镇江博物馆馆藏铜镜数量非常丰富,品种十分齐全,这次展出的200余件铜镜都是博物馆精选出来的历代铜镜精品,基本上可以完整地串联起中国古代铜镜的发展脉络。
这些铜镜并非我们想象的都是圆形的,我们看到了不同形状的铜镜,有钟形、鼎形、心形、桃形、盾形,有正方形、长方形、亚字形、葵花形、菊花形,五花八门、形态各异;我们还看到了商代时期工艺较为粗糙的铜镜、春秋战国时期镜背开始纹饰的铜镜、汉代时期图案结构简单的铜镜、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出现大量纪年的铜镜、隋唐时期讲究装饰奢华的铜镜、宋元时期图案纹饰多样的铜镜、明清时期镜面简练适用的铜镜,从这些形形色色的铜镜中,我们管窥到了古代铜镜的兴衰更迭,探索到了古代铜镜绚丽多姿的微观世界。
这次展览至2024年3月31日,若你想对中国古代丰富多彩的妆奁文化有进一步的了解,若你想去跟铜镜打个“照面”或者想去“照一照”的,千万不要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哦!
《奔流——镇江近代历史陈列》,是镇江博物馆近代历史陈列展厅的常设展览。
展览共分7个部分,共展出文物375件(套):1、鸦片战争 血战镇江,2、镇江开埠 城市转型,3、辛亥革命 镇江光复,4、江苏省会 政治中枢,5、星火燎原 血染北固,6、镇江沦陷 团结御侮,7、留守坚持 城市新生。
整个展览以“奔流”为主题,用及其丰富的文物史料,采用特效灯光、背景投影、幻影成像等手段,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讲述了从1840年至1949年近代镇江的百年故事,重现了昔日镇江的街头巷陌,复原了百年蝶变的重大历史事件。
在这个展览中,我们读到了镇江这座小城,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第一与之关联:如镇江是第一个国际通商口岸和第一个由海入江后的商埠、第一个办理洋货内运子口税业务的最大口岸,又如镇江是第一个发现东晋时期的木船遗迹、第一个挖掘出唐代木船和考古确认镇江为唐代造船业全国最大,再如镇江是中国第一个航运业组织——江苏商船总会的成立地、中国第一条长途邮路——津镇骑差邮路的起点,镇江还有“天下第一江山”的北固山、“江南第一渡”的西津渡……
尽管镇江现在沦落为三线城市,存在感不强,民国时期江苏省会的最后辉煌已经谢幕,但从这个展览中,我们看到了曾经风光过的镇江,在历史上却是一座存在感很强的城市!我们常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未来的镇江会继续奔流、重塑辉煌么?
镇江有条伯先路。
这条路从迎江路口至京畿路口,全长仅400多米,路幅只有6米多宽,道路两旁都是梧桐树,这些梧桐树枝繁叶茂,树干粗壮,要两个人才能合抱住,有点年头了!镇江的近代建筑群就坐落在这条短短的道路沿线。
这组建筑群主要有:金山饭店旧址、江南饭店旧址、蒋怀仁诊所旧址、镇江商会旧址、广肇公所旧址、红万字会江苏省分会旧址和邮政局旧址等,整个建筑群满满的过去的那种味道,弥漫着浓郁的民国气息,建筑特点大致可分为3类: 1、西式风格建筑。青砖砌筑,饰以红砖弦边和图案,四坡水屋顶,临街各间设有券门拱窗;2、中西合璧风格建筑。青砖叠砌,平瓦屋面,设有挑式凉台,围以铁栏,楼后有花园;3、欧洲古典风格建筑。以红砖为主,砖、木、石混合结构,突出门楼,雕有花柱头,室内装饰富丽堂皇。
这些建筑或有些来头或有些故事,很是耐人寻味。像伯先路 29 号,原为国民政府苏、浙、皖邮政受理处处长屠家骅的公馆,边门上Guo民党元老于右任书的“捷径”石门额,至今还依稀可见;像伯先路 27 号,曾是宁波同乡会地址;像伯先路 73 号,原为洋务局遗址,后来改为镇江商会,于右任书写的“镇江商会”石门额,现在还高悬门上;像京畿路80号,为当时政府主建的一级邮政局,这些建筑中,伯先路 35 号的“蒋怀仁诊所”最为显眼,也最有故事。
蒋怀仁,外科医生,浙江奉化人,Jiang介石族侄,国字辈,Jiang经国、Jiang纬国尊称他为“怀仁哥”,当年蒋怀仁先生是镇江城妇孺皆知的人物,那时的镇江流传一首民谣:“肚子疼找蒋怀仁,冲开水烫小人”,是镇江最早的私人西医诊所,当年也曾是达官贵人云集的场所。
这座建筑为典型的西方罗曼式风格,是一座三层的楼房,房间大概有40多间,以红砖为主,间夹青砖,红木地板,楼房的第二、第三层有小阳台,石柱花饰门楼直至楼顶,建筑内有壁炉,屋面有烟囱,整座建筑用材非常考究奢华,建房时水泥中还渗有糯米浆汁,院后带花园,楼顶层竟然还专门修建了花园,楼上、楼下遍种奇花异卉,这种景观当时成为了江苏唯一的“空中花园”。这座美丽的花园洋房,还在1927年接待过Jiang介石Song宋美龄,成为蒋宋定情的见证。
抗战胜利后,这座漂亮的洋房被改为了“花园饭店”, 解放后,变成了镇江第一个税务局的所在地,后来一度成为镇江第一个兵役局,在上世纪的60年代,又改为镇江的第一所肝病医院,改革开放后,一度成为名都大酒店,现在为名医堂。
伯先路的这些建筑,是镇江民国历史的缩影,这些建筑就像是一座座雕塑,巍然屹立百年不倒!就像林语堂说的那样:“最好的建筑是这样的,我们深处在其中,却不知道自然在那里终了,艺术在那里开始。”
镇江广肇公所,位于伯先路 92 号,与镇江博物馆面对面。
广肇公所是清末民国时的粤商会馆,“广肇”代表广州和肇庆,建于1907年,省级文保单位。这是一座坐东朝西的中式建筑,围墙高筑,庭院深幽,有厅房、正房、偏房、厢房20多间,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建筑,一半是展厅,另一半已变成酒店,展厅是可以进去的,且免费!而酒店进去是有条件的,且看门口竖着的一块牌子“酒店大堂,谢绝参观”,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傲慢,你懂的。
说起广肇公所,孙中山与卓翼堂这两个重要人物不得不提!孙中山曾二次赴镇江视察,下榻地就是广肇公所,并在广肇公所发表演说。卓翼堂是广东籍火油商人,与孙中山是同乡挚友,是广肇公所主要建造人,卓翼堂经商很有一套,被镇江商界赞为“好义急公”之人,是在镇江的粤商中的佼佼者,他还给镇江留下了一笔不可移动的物质文化遗产,那就是以伯先路广肇公所为圆心,半径600米范围的八条街巷:吉庆里、寿康里、吉康里、吉安里、东长安里、吉瑞里、德安里、利商街,都是卓翼堂所建。
广肇公所有3个小看点,不容错过:1、大门雕刻。广肇公所大门正面门楼的石横额上,刻有“广肇公所”四个字,这是前护川督陈燏手书,大门设罩,雕有福、禄、寿三星及渔樵耕读、琴棋书画等传统习俗装饰,雕琢工致、细密精湛;2、入门壁碑。入门处墙上有一方《京江广肇公所碑记》壁碑,存世已逾百年,保存完好,记载了广肇公所的由来及重建始末;3、三足朝天耳银熏炉。三足朝天耳银熏炉的年代是清末民初,是广肇公所当时的高端定制伴手礼,由于年代久远,存世的实物非常稀少,展厅里的这座三足朝天耳银熏炉,是有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孟令博参照实物1:1手工复制的。
镇江云台山,曾用名:蒜山、算山,元代时期山上曾建银山寺,与金山对峙,又名银山、银台山,当地话“银”“云”读音相似,逐步演变成云台山。
镇江云台山主要看点:山脚下、半山腰和山顶上。
1、山脚下‖伯先公园。
伯先公园,位于云台山的山脚下,伯先路 13 号。赵伯先,镇江丹徒人,是著名的黄花岗起义的策划、组织和领导者,起义失败后悲愤成疾,病逝于香港,被孙中山先生追赠为上将军,后人为纪念这位民主革命先烈,在云台山脚下历时5年建造了伯先公园,于上世纪30年代初建成开放,伯先公园门前的马路原名南马路,公园建成后,将公园前的南马路,更名为伯先路。
伯先公园有很多名人题词题字,如公园门口右侧的“伯先公园”4个字,是由宋庆龄题写,又如公园门口左侧的“赵伯先简介”,是由孙中山先生的秘书田恒所写,再如赵伯先铜像前的“赵公伯先之像”6个字,是由肖娴书题、铜像碑文是由柳诒徵所题。
山脚下还有荷花池假山群、各种镇江湖石、赵伯先纪念馆等景点。整个公园的最大亮点是“太师椅”布局,当年在最低层平台的地形改造中,破云台山南坡为一弧形,挖土为池,堆石为山,攒石为谷,依山造势,建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荷花池假山群,这个弧形的假山群犹如一座“太师椅”,赵伯先铜像稳坐中间,体现出对英雄的敬仰之情。
2、半山腰‖民国建筑。
镇江云台山的半山腰,主要汇集了五卅演讲厅、绍宗藏书楼、齐云亭、算亭、翠绿茶社等民国建筑,还有几十棵银杏、雪松等古树名木。
五卅演讲厅是1925年8月,为纪念“五卅”惨案和镇江人民的爱国壮举而建造的一所纪念厅,有“建筑此厅,永示不忘”的碑文镌刻在基石上,现为省级文保单位;绍宗藏书楼为西式二层楼房形制,门柱上嵌有石刻“绍宗国学藏书楼”、“中华民国二十二年立”等字样,藏书楼的藏书达到8万册,为镇江近代尚存的较大的私人创办的藏书楼;齐云亭、算亭、翠绿茶社是上世纪80年代初复建的。
3、山顶上‖仿古建筑群。
镇江云台山的山顶上,是有飞云亭+萧爽轩+云台阁+曲廊组合成的建筑群,重建的这组建筑群仿宋元建筑风格,其中云台阁是收费景点,20元/人,共有四层,有楼梯也有电梯,在四楼可以360度无遮挡环视镇江全貌。
上镇江云台山山顶,有两条路径都可以到达,一条是台阶路,从伯先公园上山,另一条是斜坡路,从西津渡小码头街上山,若要不走回头路!要么台阶路上山、斜坡路下山,要么就是斜坡路上山、台阶路下山。
西津渡,是中国古代长江上的一个渡口,现在为镇江的历史文化街区,这里有唐代渡口客栈遗址、宋代铁柱宫遗址、元代昭关石塔、清代小码头遗址……这里有唐代原始栈道、宋元土石路面、明代青砖路面、清代乱石路面……这里有“因渡而生”的津渡文化、宗教文化、慈善文化、商贾文化、殖民文化和民国文化……这里还有众多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经历了许多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宗教等重大历史事件……所以!有人说:这里有一段看得见的过往今昔,这里有一段多元化的文化,这里有一段承载了太多太多的历史。
西津渡,三国时期名为“蒜山渡”,唐代时期名为“金陵渡”,宋代以后才称为“西津渡”,始建于六朝时期,历经唐宋元明清民国6个朝代,形成了如今我们看到的这个规模不大,却拥有3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14个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一个小小的街区!这里的主要看点:一眼看千年,关键词:亦古亦今。
1、小码头遗址‖清代。西津渡曾是长江下游的重要渡口,渡口原先紧临长江,清代以后,由于江滩淤涨,江岸逐渐北移,渡口下移到超岸寺旁,当年的西津渡现在离长江江岸已有400-500多米距离了,只剩下了遗址,这个百米距离告诉了我们西津渡的沧海桑田,也告诉了我们西津渡的变迁过程。
2、救生会、义渡局‖宋代。当年,镇江的绅士们为了济渡救生,在西津渡先后成立了京口救生会和镇江义渡局,各自设置救生红船和义渡红船,到了明代,一些乡绅募集资金兴起了民间救生慈善事业,并一直延续到清代,西津渡救生会是中国最早的江上救生组织,这栋建筑宋代始建,重建于清代康熙年间。救生会是要买门票的,救生会、观音洞联票30元/人。
3、观音洞‖宋代。这个观音洞是天然岩洞扩凿而成的,在观音洞旁的山岩壁间几个洞穴里,供有泥塑木雕的小佛像。
4、铁柱宫‖明代。铁柱宫是道教宫观,供奉着十二真君等近一百位神仙,铁柱宫屡建屡毁,现在的铁柱宫是本世纪初重建的。
5、昭关石塔‖元代。这是一座凌驾在路上的石塔,是国内仅存的过街石塔,人马可以从塔座下穿过,石塔位于西津渡古街核心,是古街的代表性建筑,塔下走人的设计,来源于佛经解释:人从塔下经过即为向佛顶礼膜拜。
6、路基‖宋元明清民国。这里展示的一段路有五层路基,宋代的路在最底层,元明清朝代的路一层一层铺在前一代的路的上面,层层叠叠一直到民国,台阶断层跨越了千年,看到这个路基,就是看到了千年的西津渡。
西津渡还有唐代曾是古人待渡时居住的客栈的“小山楼”,至今还保留了其原始的旅店功能,只不过,现在摇身一变,成为驴友们钟爱的国际青年旅社,还有像德士古火油公司旧址、亚细亚火油公司旧址等历史遗址,如今都以新的面貌呈现于世。
过去的西津渡已经一去不复返,如今的西津渡成了一眼看千年的好去处。
要说镇江文物古迹最多种多样、最集中完好的区域,当属西津渡!西津渡曾被中国文物协会原会长罗哲文先生誉为“中国古渡博物馆”,还多次登上了《国家地理杂志》,然而!西津渡迄今为止始终保持着很深沉、很低调,与一些名气响当当的古镇老街相比,西津渡显得格外的安静。西津渡说:伦家只想做一枚安静的美女子好不好!
西津渡除了文物古迹这个看点外,多元混搭的各类不同风格建筑也是一个主要看点,这些建筑风格迥异,相互映衬,大致可以分为四大类:
1、西式风格建筑和工业风建筑。这些建筑大多分布在西津渡的东北部区域,这个区域原来是英租界,有领事馆、工厂、公司等建筑,代表性建筑主要有:美孚火油公司旧址、亚细亚火油公司旧址、德士古火油公司旧址、税务司旧址、中国银行旧址、巡捕房、英国领事馆等,这些建筑现在已经鸟枪换炮,有的化身为酒店、画院,有的蜕变为影院、音乐厅,这个区域如今已被打造成欧陆风情。
2、中西合璧式风格建筑。这些建筑大多分布在西津渡的南部区域,有公所、商会、大户人家宅第等建筑,代表性建筑主要有:江南饭店旧址、镇江商会、大兴池、朝阳楼、老邮局、消防站、红万字会旧址等,这些建筑基本上原汁原味保存了下来。
3、宗教风格建筑。这些建筑比较分散,分布在西津渡的东西南北中,有寺庙、道观、石塔等建筑,代表性建筑主要有:超岸寺、铁柱宫、昭关石塔、地藏殿、普陀巌、都天行宫等,这些建筑大都历史悠久,年代遥远。
4、江南民居风格建筑。这些建筑大多分布在西津渡的中部和西北部区域,有民居群、戏台、庭院等建筑,主要以三间两厢为单元的通廊式民居和里弄式布局为主,一般均为二层小楼,青砖黛瓦、高墙深锁,花格窗棂、雕花栏杆,既不繁琐张扬,又不恢弘大气,构成了一种既对外封闭,又对内开放的空间模式,这种遗存的明清传统民居建筑,有着一种独特的韵味。
千年西津渡,有着逾越千年的一条条小街深巷,穿梭在纵横交错的街头巷尾,犹如穿越千年。走过这一条条小街,仿佛在静看小街显露的一段段往事,穿过这一条条深巷,好像在聆听深巷述说着一个个故事。这些街巷的往事和故事,很有历史。
1、五十三坡。佛教典籍《华严经》中有一个故事,说的是善财童子受到文殊菩萨的教化而幡然悟性,走遍全国寻访53位圣贤后大彻大悟,西津渡的“五十三坡”这个名字就是来源于此,“五十三坡”位于小码头街的最东面,实际上就是53级台阶,是进出小码头街的主入口,当人们每上一级台阶,仿佛就是参拜了一位圣贤,获得一份加持,达成一个心愿,走完53级台阶,也就意味着完成了对53位高人的求教,陶冶了情操,净化了思想。
2、小码头街。小码头街,以前就是长江边上的一个码头,人来人往逐步成街,小码头街始建于六朝时期,是西津渡古迹最多的一条街,整条街随处可见六朝至清代的历代历史踪迹,在这条街上,真正的可以做到“唐宋元明清,从古看到今”,昔日的码头主街,如今依然是西津渡的主街。
3、南星巷。这是一条南北走向的小巷子,南连云台山,北通小码头街,民间传说以前云台山上有座道观“斗姥宫”,供奉的是南极星君,南极星君被称为“寿星”,南星巷原来是条小路,是上云台山的近路,香客经常抄近路上山去朝拜,有个姓徐的富翁,发现了商机,就修筑了这条小路,还在这条小路沿线盖了许多房子,并给这条巷子取名“南星巷”。
4、卓翼堂巷。卓翼堂在镇江的商业版图之大、利益之丰,当时在镇江首屈一指,家大业大,成为广东、肇庆在镇江商界的首领,他支持孙中山的同盟会,并且捐赠巨资,可以这么说,卓翼堂对镇江的商业是有贡献的,所以!用他的名字作为巷名,也算是一种纪念。
5、利商街和利群巷。自从镇江开埠后,西津渡出现了很多洋行、商行,同时也出现了一批得利丰厚的富翁,有的街巷便用富翁的商号来定名,利商、利群这些与商业有关联的名字也顺理成章的被拿来做了街巷名,这些名字牢牢的刻上了那个年代的烙印。
6、义度码头街和义渡局巷。官渡是当时官方设立的驿站码头,义渡是当时民间设立的驿站码头,义渡的码头带有慈善的性质,是社会公益,用此作为街巷名字,表达了当时民间的一种心声。
西津渡的街巷有很多,往事和故事也有很多,逐一深挖,或许还有很多历史会浮出水面。
没去西津渡之前,听说西津渡夜景搞的不错,亲眼目睹后,果不其然!西津渡的夜,灯火璀璨,婆娑迷离,秀出了一个又炫又酷的千年古渡。
徜徉在夜幕下的西津渡,在大街小巷追逐着霓虹闪烁,五光十色的夜,顿时发现夜晚的西津渡与白天的西津渡完全不一样,白天的西津渡朴素无华,清纯淡雅,夜晚的西津渡流光溢彩,顾盼生辉,白天的西津渡人来人往,热气腾腾,夜晚的西津渡万赖俱寂,悄然无声,真可谓:白天不懂夜的黑!夜的黑不懂白的天!
我们到西津渡是周日,白天游人不算多,也不算少,没有拥挤感,游玩起来感觉安安合适,其实人太多、数人头不好玩,人很少、看不到人头也不好玩,人恰到好处、不多也不少,玩起来最舒服,心理感受也最酸爽。夜黑了!西津渡明显人少了很多,人去巷空,少了人气,整个西津渡感觉有点冷清。
白天沿着西津渡外围转了一圈,又穿街走巷了一回,怕有遗漏,晚上又转了一圈,可以说是把西津渡兜了个底朝天了。夜深了!很多店铺都关门打烊了,偶尔看到对面走过三三两两的几个人,估摸着和我们一样也是出来兜风的,在一个巷子口,遇上两个人从对面走了过来,檫肩而过时,觉得有点脸熟,寻思着在哪儿见过,细细一想,原来是中午吃锅盖面时的邻桌,彼此一个会心的微笑,算是江湖有缘,打过招呼了哈!
西津渡的夜~美的够可以的!西津渡的夜~我的感觉也是够可以的!
西津渡是镇江的文脉所在,文化底蕴十足,历朝历代的政治人物及文人骚客都曾在此登船远行或上岸游历,或多或少都与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像李白、孟浩然、王安石、苏东坡、米芾、陆游、辛弃疾,还有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都曾来过此地,并留下了许多为后人传诵的诗词。
如唐代张祜的《题金陵津渡》:“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又如宋代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锺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再如元代赵善庆的《水仙子·渡瓜洲》:“渚莲花脱锦衣收,风蓼青雕红穗秋,堤柳绿减长条瘦。系行人来去愁,别离情今古悠悠。南徐城下,西津渡口,北固山头。”从这些脍炙人口的古诗词中,我们仿佛看到了当年西津渡的繁华和辉煌。
历史上除了这些文化名人造访过西津渡,乾隆也到访过西津渡。民间有传说,当年乾隆在西津渡的待渡亭休憩,手下大臣备了渔具给乾隆消遣,鱼儿频频咬钩,满载收获,乾隆龙颜大悦,其实手下人早已暗中在水下布下一张大网,然后在网里放了一大群鱼,才使得乾隆屡屡得手,乾隆走后,当地人就把待渡亭叫做了钓鱼台。
过去的西津渡已经成为历史,但那些唐宋元明清的不朽的诗篇没有翻篇,依然在代代相传,这算得上是西津渡的文化财富吧!如今的西津渡已经有了新的内涵、新的活力,走过路过沾点文气,嘿嘿!莫错过哦。
中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各地有着不同文化和传统美食,其中面条是最受人们欢迎的食物之一,不论是北方还是南方都有着相应的面食文化,每一种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历史和独特的制作方式。像四川担担面、山西刀削面、武汉热干面、陕西油泼面,像河南烩面、重庆小面、延吉冷面、新疆拉面,还有北京炸酱面、杭州片儿川、兰州牛肉面、宁夏手扒面等,都是著名度很高的代表着当地特色的面条,大多数都吃过的,那你绝对是“面霸”!
在这些面条中,镇江的锅盖面被誉为“江南的天下第一面”,来到镇江,锅盖面的面子总要给的,像朕!来时锅盖面、去时也是锅盖面,给足了面子!
说到这个锅盖面,先要说一说镇江的“三怪”!这“三怪”指的是:香醋摆不坏、肴肉不当菜、面锅里面煮锅盖,当地民间还有“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尝三怪太遗憾”的顺口溜。锅盖面还与乾隆有着一份渊源。
话说乾隆下江南来到镇江,到张嫂小面店吃面,张嫂见皇上驾到,想着不能让皇上久等,盖上锅盖可以让面条煮熟快点,没想到心急慌忙,忙中出错,误拿了汤罐上的小锅盖,结果小锅盖被撂到面锅里了,结果煮出来的面条不粘不乱、不生不烂,软硬恰当、十分劲道,乾隆连声称赞好吃好吃。从此以后,镇江人煮面都开始扔锅盖了。
在西津渡一家小面店吃面,问老板煮面扔不扔锅盖呀?朕想瞅瞅是咋扔的呐!老板差点笑岔了气,忙说给朕找锅盖扔,找来找去没找着。得!原来的工艺都变样了,这面还好吃么? 吃过后,敢点评了,这面还真心好吃。朕吃的非常满意!
别以为吃碗面,随便吃吃就OK了,NO!吃锅盖面,是有流程的、有讲究的,好不好!!!这是正宗镇江人告诉我的吃面流程,你咋吃朕管不着咯喂:1、先喝汤再吃面。面上来后,先得捧起大腕喝几口汤,暖口暖胃,回味一下这汤的鲜美可口,然后再吃面;2、肴肉要蘸醋吃。肴肉千万不要放在面汤里,蘸着醋吃,把肴肉放在面汤里和着吃,一看你就是一个外乡人;3、碗中汤要干掉。面条吃完,碗中汤要全部干掉,滴汤不剩,光碗!
当吃完锅盖面,也就意味着把镇江这个“三怪”全部一网打尽了,以后也就见怪不怪了。
我们常说“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 那么在路上的同时,身体的安放、灵魂的休憩之所,其实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住的放心、睡的安心、休息的舒心,旅行才能有更飞扬的状态、更舒畅的心情、更激昂的体力。
对于我来说,出门旅行,找住的地儿往往很头疼,因为有选择困难症!然而,这次选择住的地儿时,一眼看到“禅悦”这两个字,就被吸引住了,一点都没纠结,毫不犹豫地定了下来。
这是一家隐藏在西津渡巷子里的巷子里的民宿,有点不太好找,地理位置很是不错,出门就是主街巷,前后左右四通八达,在这家民宿住了一宿,感觉这家民宿有着它独特的风格:异国风+禅意风=静心净心。
1、异国风。这是一栋两层楼的小院,天井、大堂、过道、楼梯、客房的室内陈设,满满的东南亚情调,佛龛、石刻、壁画、竹林、莲花灯等元素,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浓郁的异国风情,走在里面,如同置身于泰国。
2、禅意风。一走进民宿,就闻到了一股淡淡的熏香,如丝如缕、沁人心扉,衬托着幽暗的灯光、静谧的环境,旅途的疲劳一下子好像释放了,一种倒头就睡的欲望油然而生,这样的氛围营造,静心净心,很是禅悦。
禅悦,佛教里的解释:不仅仅是心理上的愉悦,它也被理解为一种身心的轻安感,在这样的民宿里睡上一觉,心情是安宁和快乐的,至少我的体验感还不错。
镇江不大,山也不高,但有三座山头的名头却很响亮,当地人戏称“名气比海拔更高”!这三座山头被称为“镇江三山”,即:焦山、金山和北固山。
这三座山头有两个共同点:一是都沿着长江,二是都有名寺坐镇,独特的地理位置形成了独特的江、山、寺组合,其中,焦山为长江中唯一的四面环水的孤岛而独树一帜,被誉为“江中浮玉”。
焦山有两个入口大门,东门和南门,东门走的是陆路,有桥可以直接驾车上岛,南门走的是水路,要坐摆渡船,摆渡到对岸,摆渡上岸后是山门,山门后面便是大名鼎鼎的定慧寺,是整个焦山的中心点。我们选择了坐摆渡船,感觉坐船上岛挺有意思的!上岛后,我们从定慧寺出发,先沿着江边栈道逆时针环岛一圈,再上山,上山路径有好多条,弯弯绕绕的,我们想这么一座小山头,岂不是任凭我们随心所欲,于是抄近路、走野路、探个险,岂料阴差阳错,一不小心走岔了,竟然无路可走了,小瞧焦山的代价就是只好折返回走,最后还是按图索骥、老老实实对着地图走!别看焦山不大也不高,环岛一圈再山上爬上爬下,又自作自受折腾了一下子,还是有点废脚的!
整个焦山景点主要分为四大板块:一是江岸风光。江边有亲水栈道,环岛看长江和自然湿地的盎然野趣;二是宗教景观。如:定慧寺、万佛塔、别峰庵、焦公寺、三诏洞、茗山法师纪念堂等;三是历史遗迹。如:碑林、古炮台、瘗鹤铭、乾隆行宫、板桥书屋、摩崖石刻等;四是园林景观。有亭阁桥园,如;百寿亭、观澜阁、圆通桥、喜雨桥、百草园、盆景园等。
去过焦山了,整理了一个小tips,希望能给你派上用场:1、焦山门票50.00元/人,包含摆渡船来回票;2、摆渡船运行时间:8:00-17:00,每班间隔15分钟;3、小岛上有摇橹红船乘坐的,散客25.00/人,包船280.00元/船,包含茶水、零食、水果和音乐;4、岛上没有卖东西的,水、干粮千万备一点。
我们上焦山的那天,刚好是阴天,一会儿下点毛毛雨,一会儿飘点小雪子,体感很阴冷,把江南的冬天衬托得很是江南!上焦山的人很少,一条船上只有七、八个人,因为冬天是淡季,整个焦山显得格外的宁静。
上岸后,一条船上的人分别奔向了四面八方,我们沿着江岸线开始环岛一圈,没有人跟进,显得有点落单和孤寂。默默地行走在栈道上,看到的景象是大自然给到了冬天最严酷的容颜:草木萧疏、万物凋零!叹息之余,唯有感概:四季之分,自有天理。忽然!在一片残花败柳中,看到有一排红杉树傲然矗立在江边,一片欣喜跃然脸上,这一片红杉树依然红颜不倒,给寒冷的冬天带来了些许色彩和温馨,瞬间有感:冬天虽然低调,但也是有温度的,冬天虽然傲慢,但也是浪漫的。
行走在焦山的江岸线上,只见冬天里、阴天下的长江,江天一色,风平浪静,配上芦苇、枯树、江中屿,野鸭、山崖、小渡船,此时此刻的此景此境,有着一种“古木鸣寒鸟,空山啼夜猿”的意境,这些自然天成的朴素元素,在镜头中倒是画面感十足,组合成了一幅幅既像素描,又像水墨画的画面,有着一股独特的韵味,我的感觉这是一种独有的清美!
其实,只有身临其境,才能体会到冬天的魅韵:冬天并非是凄凉的,也是诗情画意的,冬天并非是寒冷的,心中有热,就会温暖一身。假如这个世界没有了冬天,你没有看到过这个世界的飘雪,你就领略不到这个世界的神奇,假如这个世界没有了冬天,你没有领受过这个世界的酷寒,你就感悟不到这个世界的温暖。
万万没想到,在焦山的长江边上这么走一趟,有了很多感悟,如果说上升到人生感悟,我觉得也不夸张吧。
镇江有一座焦山,焦山有一座定慧寺,这座寺院的地位和杭州的灵隐寺不相上下,历史上的定慧寺可以说是赫赫有名。
定慧寺始建于东汉,历史上屡次更名,先后用过普济寺、普济禅院、焦山寺等寺名,直到康熙下江南时,改名为定慧寺,康熙亲自题写了寺名匾额后,寺名一直沿用至今,现在康熙的手迹还高高地悬挂在定慧寺的门额上。定慧寺是中国最早的寺院之一,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古刹之一,曾有“十方丛林”、“历代祖庭”之称,名头不小。施耐庵在《水浒》中是这样描述定慧寺的:“焦山有座寺,藏在山凹里,不见形势,谓之山裹寺。”《水浒》流传后,山裹寺的叫法在民间盛传,现在镇江的老辈人,依然习惯把定慧寺叫做山裹寺!远望或俯瞰定慧寺,忽隐忽现的掩映在山体竹林之中,的确山裹寺的叫法很形象、很生动。
定慧寺主要有三大看点:
1、建筑群。定慧寺建筑群有山门、照壁、钟楼、鼓楼、三诏坊、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等组成,山门牌楼的正面额枋“焦山胜境”,为定慧寺原方丈、中国佛教协会原副会长茗山所题,背面额枋“汉晋遗风”,为金山江天禅寺原住持、江苏省佛教协会原会长慈舟所书,整个建筑群为唐代宫殿式样,明代建筑风格。
2、御碑亭。定慧寺天王殿前原有两座御碑亭,现仅存东御碑亭,御碑亭为木结构的四角攒尖方亭,亭内竖立一块石碑,石碑四周及底座镌刻九龙云水深浮雕,刻工精湛、技艺高超,石碑正面刻着乾隆第一次南巡时作的《游焦山歌》,背面刻着乾隆第三次南巡时作的《游焦山作歌,叠旧作韵》,乾隆书法取法赵孟頰、董其昌,这块石碑的书法结体严谨、笔法流畅,线条匀圆、雍容俊逸。不知为何原因,亭子被上锁了,只能透过亭子的花格窗,看到里面的石碑。
3、古银杏。定慧寺里有三棵古银杏,编号0001的银杏树,植于东御碑亭旁,树龄已有850多年,编号0002、0003的银杏树,植于大雄宝殿前方两侧,树龄已有450多年,这三棵古银杏虬曲苍劲、屹立不倒,见证了定慧寺的历史变迁。
镇江焦山的顶峰有一座万佛塔,是焦山的标志性建筑,在焦山的任何一个方位、任何一个角落,抬头看到的最醒目的就是万佛塔,万佛塔的历史并不久远,但它的前身日久岁深。
1、万佛塔的前身。很久很久以前,一个名叫周文英的
人在焦山渡江时,遇到了大风大浪,于是祈愿平安无事,如果顺利过江,许愿在焦山建塔,后来果真风平浪静,平安过江后的周文英没有食言,捐了一大笔钱给焦山,用时9年建塔,并取名“镇寺塔”。这座塔还得到了不少文人墨客的青睐!宋代文人陈柏就登过镇寺塔,还当即写下了一首诗:“远寻兰若访参寥,仰见龙蛇窟宅高。试上云梯舒望怅,蓬莱咫尺限云涛。”
2、万佛塔的今世。据相关史料记载,镇寺塔毁于明代倭乱,以后焦山就没有塔了,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当时的定慧寺方丈茗山法师发愿重建佛塔,至此以后,孤寂了600多年的焦山顶峰,又重现佛塔雄姿,因塔内供奉万尊佛像,得名“万佛塔”。
万佛塔是一座仿明清风格钢混结构佛塔,当年有上海同济大学设计,塔基标高海拔70.4 米,塔体总高42米,七层八面,上有天宫,下有地宫,塔内有两套楼梯可以上下分流,每层四门相通,回廊相连,在任何一层都可以凭栏远眺长江和镇江城区;万佛塔门楼匾额为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朴初题写,塔内第一层供奉大愿地藏王菩萨2642尊,第二层供奉大悲观世音菩萨1652尊,第三层供奉大行普贤菩萨1500尊,第四层供奉大智文殊菩萨1200尊,第五层供奉东方琉璃光药师如来佛1100尊,第六层供奉西方阿弥陀佛940尊,第七层供奉本师释迦牟尼佛880尊;佛塔的外墙上铺装唐三彩护法诸天壁画,不过这些壁画经历风吹雨晒,都已经斑驳陆离,看不太清了,佛塔外为塔院,前门和后门的南北院墙上分别刻有最具代表性的碑文:“海不扬波”、“中流砥柱”八个苍劲有力的石刻大字。
现在的万佛塔,外部观感就是饱经沧桑,山上山下都有标牌提示:万佛塔正在修缮,不开放!所以上不了塔。登高焦山最高点,观瞻万佛塔,发现万佛塔南面靠山崖一侧有个碑亭,亭里有一块残缺的无字石碑,以为有典故,到处搜寻,终无结果,不知这里面又有着什么样的故事。
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焦山的神仙就是东汉隐士、也就是焦山的开山祖师爷——焦光。
提到焦光,还得从1800多年前东汉末年的一场大疫情说起。当时政局混乱、连年饥荒,瘟疫流行、天下大乱,有触目惊心的历史记载:仅仅十多年期间,这场大疫情就让整个北方人口减少了三分之二,这是多么恐怖的数字!也就是这个时间节点,一位山西名士焦光,携家带口、逃离北方,沿江而下、一路向南,焦光学问高深、精通医理,知道北方流行的大疫情,必须要用隔离的办法才能避祸,最后逃到了长江中的孤岛,一座远离人群的樵山,结草为庐,隐居下来。
焦光在当时名气很大,皇帝曾三次下诏书请他出山做官,都被他婉言谢绝,他不愿和腐败朝廷同流合污,拒不应召,隐居在山上采药炼丹,治病救人,后人为了纪念他,改山名“樵山”为“焦山”。现在焦山有4处地方,是纪念这位隐士的。
1、三诏洞。三诏洞位于焦山西麓的一处半山腰上,俗称焦公洞,洞高、阔各约四米,深约六米,洞前沿山筑了一间小屋,洞中有焦光塑像一尊,着隐士服、穿草鞋、手执书卷,神态怡然,栩栩如生。
2、三诏坊。三诏坊伫立在定慧寺东侧,牌坊两侧有一副楹联:“一心用功高卧山中修道业,三诏不起隐居洞里学无为。”
3、焦公纪念堂。焦公纪念堂在“三诏坊”后面,匾额两边也有一幅楹联:“焦隐名山赢得千秋佳话,大江浮玉喜看万里长流。”
4、焦公亭。焦山山门之后是放生池,池上有三座白石桥,其中两边的石桥上,各有一座桥亭,一座是“茗山亭”,纪念茗山大师,另一座是“焦公亭”,纪念焦光,“焦公亭”上的楹联为:“焦公隐居三诏不起,静老追远千里而来。”
镇江焦山曾经庵寺林立,香火旺盛,除了定慧寺外,大大小小的庵寺全盛时有18家,当时有“十八房”之称,一直到抗战时期,还有自然庵、玉峰庵、海云庵、海若庵、碧山庵、香林庵等小庵寺,上世纪40年代末,这些小庵寺均被并入定慧寺,湮没在历史的长河里,只留下了遗址和历史记载。在这些小庵寺中,只有一座别峰庵,历经千年风雨,独独幸存了下来,现在仍然矗立在焦山的一个小山头上。
焦山分东、西两峰,两峰之间还有一小峰,称别峰或别岭,别峰庵就座落在别峰之上,庵名也由此而来。这是一座小小的方形四合院,显得很是别致,院子内的大雄宝殿前两侧,分别种植着一棵桂花树和一棵枇杷树,其中桂花树树龄已有450多年,枇杷树树龄不详。
别峰庵始建于宋代,宋代高僧佛印法师有诗为证:“绝顶无寻处,何人为指南。回头见知识,原在别峰庵。” 明代诗人章诏也在别峰庵作过诗:“竹密凝无路,云开忽到门。转看诸院子,独见一峰尊。”还有一位清代书画家、诗人郑板桥也与别峰庵有着一段不解之缘。
郑板桥曾在别峰庵闭门苦读一年,考中进士,实现了人生重大转折,在别峰庵苦读中,写下了《焦山别峰庵雨中无事书寄舍弟墨》以及《焦山读书寄四弟墨》、《焦山双峰阁寄舍弟墨》等家书。郑板桥题过的匾额中,最为脍炙人口的是“难得糊涂”与“吃亏是福”这两副,其中“吃亏是福”就是当年郑板桥在别峰庵书写的,是题给他弟弟的,还有一幅对联:“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是郑板桥题给他自己在别峰庵小书屋的。
一座小小的别峰庵,有着一段段非比寻常的历史,看过了、了解了,也知晓了很多从前的故事。
镇江焦山有书法之山的美誉,因为焦山有一座在中国数一数二的碑林!焦山碑林主要有摩崖石刻与碑林陈列馆两部分组成。
1、摩崖石刻。摩崖石刻位于焦山西侧的崖壁,由于江水的长期冲刷,使得临江的崖壁既光滑又平整,于是古代文人墨客到此一游后,便留下了不少石刻。这段崖壁绵延150余米,现在尚存上起六朝、下迄民国的刻石80余方,这些刻石篆、隶、真、草、行诸体皆备,其中上品的有:唐《金刚经偈句》,宋米芾、贺铸、陈安民、陆游、赵孟奎、吴琚等题诗题记,明清方豪、洪亮吉、陶澍、康有为等题记。
2、焦山碑林陈列馆。焦山碑林陈列馆,又被称为宝墨轩,这是一座江南风格的小园林,庭院错落、回廊曲径,荫浓生香、景致细巧,400余方的的碑刻遗珍就被放置在园林中的回廊、殿宇、亭阁内,碑刻内容极其丰富,数量之多仅次于西安碑林,为江南第一大碑林。其中,著名的碑刻有:唐《魏法师碑》、宋米芾临《兰亭禊帖》、清《澄鉴堂石刻》等,最为珍贵的当属《瘗鹤铭》!
《瘗鹤铭》为焦山的镇山之宝,这块碑刻来自南北朝时期的齐梁,相传为陶弘景所写,是“大字之祖”,与陕西汉中的《石门铭》共同称王!前者为“碑中南王”,后者为“碑中北王”。自从焦山有了《瘗鹤铭》后,有名望的书法家都纷纷前往焦山,观摩《瘗鹤铭》,并留下了书法摩崖石刻的精品佳作。这块石碑曾沉入江底数百年,才被打捞上来,但已经支离破碎,字迹模糊,现在我们只能看到五大块的残片。
3、破体碑亭。在焦山,除了摩崖石刻与碑林陈列馆可以欣赏到形形色色的古代书法作品外,还有一个破体碑亭也可以欣赏到一种独具一格的书法作品,这种书法源于中国而盛行于日本,称为“破体”,这个破体碑亭也被称作“日本书道文化交流亭”,为上世纪90年代初镇江市对外友好协会与日本东洋书道艺术协会合建的,亭内置放了10多块破体书法石碑。
如果说西安碑林是雄浑敦厚的黄河文化的凝结,那么焦山碑林则是清奇独秀的长江文化的符号,北有西安碑林,南有焦山碑林,这两座碑林,一北一南,在中国的碑林文化中各领风骚!
亭台楼阁、轩榭廊舫是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中必不可少的元素,这些元素在镇江焦山有很多,其中一亭一楼、一阁一房有历史、有故事,有看点、有亮点。
1、壮观亭。壮观亭位于焦山西麓的半山腰上,明代天顺年间初建,明代正德年间重建,清代乾隆年间改建,亭名取自李白的“登高壮观天地间”,这里是观览长江的极佳位置,现在由于树枝遮挡,视野不那么流畅开阔,意境与古时候截然不同。这是一座六角亭,亭柱上刻有三副楹联,第一幅:“江天共一览,心迹喜双清”,第二幅:“砥柱镇中流,此外好穷千里目,海门吞夜月,何人领取大江秋”,第三幅:“金山共此一江水,五母来寻五色龙”,这三幅楹联将壮观亭周边的景色和气势,诠释得淋漓尽致,上世纪70年代末,赵朴初在这个亭里题诗,并与茗山法师唱和,一度传为佳话。
2、吸江楼。吸江楼位于焦山东峰的长江边上,原名“汲江亭”,初建于宋代,历史上的吸江楼曾经占据了焦山顶峰的最佳位置,被诗人陆游赞为“最为佳处”,随着朝代的更迭,反复移建、重建又移建,最佳位置结果还是不保,让位给了万佛塔,现在的吸江楼屈居在万佛塔东侧下方。这是一座八角形的小楼,共有两层,楼上四面开窗,可以八方观景,推开临江的窗户,长江就在楼下,貌似随时随刻都能呼吸得到江水的气息,取名“吸江楼”倒也贴切的很!匾额“吸江楼”有园林学家陈从周题名,另一块匾额“江山胜概”有书画家沈迈士题写。
3、观澜阁。观澜阁位于焦山定慧寺的东面,这是乾隆皇帝南巡时逗留的行宫,为一座精致小巧的古雅庭院,阁前有一排古枫杨异常秀丽,倒映在小河里,远山近水,有动有静,极有韵律,在楼上长廊观赏江景,视线所到之处,一览无余,“观澜阁”匾额为清代进士赵楫所书。
4、听竹山房。听竹山房位于吸江楼一侧,建在了原自然庵的旧址上,原有的自然庵是一座园中园,有池榭亭桥、假山竹径,当年在焦山是山中名园,如今我们看到的是以自然庵为蓝本,在本世纪10年代新建的,大门两侧的楹联取自郑板桥描述自然庵景色的诗句:“山光扑面经新雨,江水回头为晚潮。”古为今用,亦古亦今,一点都不违和。竹林环绕下的听竹山房,在风中、雨中、静寂中的山间,江南味显得格外的清丽!诗画感也显得格外的清奇!
镇江有一座金山。
据史记载,金山原是长江中的孤峰,随着山峰四面的江水涨沙,长江逐步北移改道,金山与南边的陆地渐渐地连在了一起,清光绪末年,已经可以骑马上金山了,至此以后金山登陆成功!现在的景区就是在原来的金山基础上扩建而成的。
一到金山景区大门,正面的两副楹联弹眼落睛,抓住了眼球,第一副:上联为“有山有水有林亭映带左右”,下联为“可咏可觞可丝竹怀抱古今”,另一副:上联为“一峰浮玉,十地布金,忆裴头陀江岸披缁,苏内翰山门留带,光阴瞻逝水,谁续胜缘,愿宏开宝宇琳宫,永镇苍崖翠壁”;下联为“万顷烟涛,千林风籁,想焦仙人幽岩瘗鹤,陆处士中泠品泉,卜筑有芳邻,堪寻陈迹,莫辜负莲花贝叶,同听暮鼓晨钟”。大门背面也有一副楹联,上联为“狂澜避地江成陆”,下联为“古塔擎天寺裹山”,横批“雄跨东南二百州”,这三副楹联很有气势、很有故事,将金山的地质地貌、神话传说和历史过往,完整概括!读完这三副楹联,代入感油然而生,立马想穿越!
走进景区大门,只见树木葱茏、花草茂盛,一边是一个荷花池,一边是一条无名小溪,有着一种很原生态的感觉,冬天游人稀少,景区里格外的安静。一泉路是景区的南北向主干道,将整个景区一分为二,分成了东部和西部两大块,东部区域主要有:金山寺、文宗阁、菩提植物园和金山文化博览园等,西部区域主要有:镜天园、百花洲、云根岛、天下第一泉和金山文化广场等。
走过金山,有几则小OK分享一下:1、开放时间。每日08:00-17:30,16:30起停止入内,江天禅寺17:00关闭,把握好时间点很有必要哦,OK!2、门票价格。50.00元/人,军人、记者、教师、老人等不同人群,有不同程度优惠或免票,可以享受优惠的不要错过哈,OK!3、游览线路。东部主景为金山寺,景点比较集中,但要爬上爬下,西部主景为塔影湖,景点比较分散,但平坦舒缓,可以先游玩东部景点再游玩西部景点,轻松,OK!
镇江金山寺,又名“江天禅寺”,“江天禅寺”是康熙赐名的,尽管康熙御笔亲书的匾额高高地悬挂在山门之上,但当地民众貌似很不给这位皇帝的面子,你题你的字,我叫我的名,一直我行我素,民间依旧叫着“金山寺”,个种原委只有天知地知。
金山寺,始创于东晋,当时寺名叫泽心寺,到了唐代,法海和尚在山中挖出黄金,然后重修寺庙,改名为金山寺,自此以后,金山寺进入了全盛时期,据史籍记载,当时和尚达3000多人,参禅的僧侣达几万人,一跃成为中国著名的寺庙,同时,唐僧在金山寺出家、白娘子水漫金山、梁红玉擂鼓战金山等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在民间流传开来,金山寺也由此名声远扬。
金山寺有两个独特之处,在中国众多的寺庙中凤毛麟角:
1、寺裹山。金山寺殿宇栉比、亭台相连,楼阁衔接、厅堂相邻,放眼望去,遍山布满金碧辉煌的建筑,看上去整个金山就是一座宏伟壮丽的寺庙,山的原样已经看不出来了,形成了一种“寺裹山”的独特风貌,金山寺只见寺庙不见山的“寺裹山”,与焦山只见山峦不见寺的“山裹寺”,与众不同、相映成趣。
2、山门。金山寺建筑格局独特,打破了中国大多数寺庙坐北朝南、寺分三路的建筑传统,而是依山就势、山门西开。民间有一个传说,最早寺庙的山门也是朝南的,由于山门口经常莫名其妙的发出轰轰响声,还屡遭火灾,以为得罪了南天门的玉皇大帝,边将山门改为西开,以避祸灾,山门这么一改,使得金山寺成了小众,现在的金山寺南面有门,但大门是关闭的,大门一旁有一扇边门可以进出。
殿上有楼、楼下有阁、阁中有亭、亭外有殿,金山寺的整体布局和细节处理确实巧妙精致!据说,北京万寿山的佛香阁、承德避暑山庄的金山亭、扬州瘦西湖的小金山等,均汲取了金山寺的建筑特色。
“塔,是高踞于众多建筑物之上的王者。”这是王川先生在《塔:王者之居》一书中对塔的定义,确实!塔不仅是释迦牟尼的象征,也是时空永恒的概念。中国古代佛教有一个风俗习惯,就是建寺同时建塔,特别是名山大寺,有寺必有塔!镇江金山寺也不例外,有一座慈寿塔屹立在金山的顶峰。
当地民间盛传慈寿塔是为慈禧太后60大寿而建,其实这是误传,这座塔与慈禧太后有一点点关系的确不假,其真实的历史故事却是另外一个版本。
金山寺始建于“南朝四百八十寺”的齐、梁时期,历经历朝历代,屡建屡毁,饱经沧桑,到了1900年的晚清时期,慈寿塔又毁于战火,当时的金山寺主持法师隐儒,发愿重建,他赴京向朝廷请愿,慈禧太后撂下一句话:“自行募修!”拂袖而去。坚忍沉毅的隐儒法师沿门托钵,多方募化,并得到两江总督刘坤一的支持,募银29600两,经过5年的艰辛努力,重建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慈寿塔。
那么!慈寿塔的塔名又是从何而来?这得倒回到宋代。宋代金山寺建了双塔:“荐慈塔”和“荐寿塔”,后来双塔毁于火灾,到了明代重建一塔,取宋代双塔中的各一字,取塔名为“慈寿塔”,晚清时期重建取名,只不过沿用了明代塔名而已,与慈禧太后过寿几毛钱关系都没有!
慈寿塔塔高36米,为砖木结构,八面七级,据说上到塔顶可以俯瞰金山寺全景,只不过现在不能登塔了,说是为了保护文物。登不了塔,那就读一下王安石的《金山》,来心领神会一下这首诗的意境,好比登过塔了一样:“数重楼枕层层石,四壁窗开面面风。忽见鸟飞平地上,始惊身在半空中。”
金山寺自创建以来,历代修葺,古迹甚多,除了山脚下的山门和山顶上的慈寿塔这两大看点外,还有1234,传说多多、故事也多多!这些看点基本可以说出个子丑寅卯,不管是正史也好,野史也罢,都挺有意思。
1、一台:妙高台。
古时候,金山还在江心的时候,站在妙高台上,可以俯视四面长江,江水至此,被金山迎头劈开,分为两股,向东奔腾而去,颇为壮观,宋代楼钥《妙高峰》诗曰:“一峰高出白云端,俯瞰东南千万山,试向岗头转圆石,不知何日到人间”。生动的描绘出当年妙高台的奇景!妙高台也是梁红玉擂鼓战金山、苏东坡赏月起舞的地方。现在站在妙高台上,全然看不到古时候的那种波澜壮阔,只不过是走过且过休憩过的毫不起眼的一个地方,不过!妙高台的历史故事和传说依然传盛不衰。
2、二阁:观音阁和夕照阁。
金山寺有镇山四宝:周鼎、东汉铜鼓、文徵明金山图和苏东坡玉带,据说珍藏在观音阁里,但我们只看到一些菩萨塑像,一宝都没瞧见!就在我们嘀咕的时候,一旁的一位游客怂了一句话,使我们如梦初醒,他说:“这四宝普通游客是根本看不到的!”阿欧~
夕照阁内有7块御碑,为乾隆南巡时,在金山留下的,石碑记载的内容大多是乾隆六次下江南到金山,对金山风景的评价和如何继承清室传统、统治大清帝国的决心;而民间广为流传的是:乾隆六下江南,六次到金山寺,其实是为了寻找自己的亲生父亲。
3、三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和韦驮殿。
天王殿是一座单檐歇山顶的清代古建筑,供奉的是笑口常开的弥勒佛,正面墙上刻有赵朴初题写的“东晋古刹”四个大字;大雄宝殿为重檐歇山式古建筑风格,最后一次毁于上世纪40年代,上世纪90年代原址重建,殿内供奉释迦牟尼、阿弥陀佛和药师佛三尊金身佛像,两边是十八罗汉像,“大雄宝殿”匾额为赵朴初题写;韦驮殿为偏殿,清代古建筑风格,供奉的是佛门的护法神韦驮。
4、四洞:法海洞、白龙洞、朝阳洞和仙人洞。
四洞洞洞有传说!其中法海洞最有故事。法海洞是个天然石洞,是法海来到金山时住的地方。法海其实是嘎嘎的Gao干子弟!他的父亲是唐朝宣宗皇帝的宰相裴休,被父亲送到庐山出家后,法海一心想干一番大事业,于是来到寺宇荒废、荆棘丛生的金山。法海找到了一个岩洞,住在洞里参禅打坐,原来住在洞里的白蟒便悄然隐退,另择宿处,法海到金山后,发愿修复寺庙,并断指一节,以表决心,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江边挖土时挖出黄金若干镒,法海报告润州刺史李奇,李奇又上报宣宗皇帝,宣宗下令把黄金给法海作修复庙宇之用,并赐名为金山和金山寺,法海也就此成了金山寺的开山祖师!洞内原来供奉一金身佛像,民间传说是法海肉身。
至于白龙洞、朝阳洞和仙人洞,各有传说!传说白龙洞是白蟒把原来的石洞让给了法海后的新洞穴,白龙指的就是这条白蟒,白龙洞深处有很细很长的石缝,人不过去,说是一直通往杭州西湖,当年白娘子便是从这变成蛇溜走的;仙人洞是吕洞宾打坐的地方,是道教遗存;过去的朝阳洞,太阳东升时,刚好射在一侧的石壁上,金碧辉煌、水天皆赤,是当时的金山一景!如今,此景已是过往烟云,无法复制。
除了这1234,还有康熙御书“江山一览”石碑的留云亭、藏有佛学经典孤本的藏经楼、苏东坡晚年写《楞伽佛经》的椤伽台……都是有着绘声绘色的传说和故事。
金山文化博览园位于镇江金山景区的东南角,主要有两大看点:一是展馆,二是园林。
1、展馆。博览园展馆共设有1个序厅和5个展厅,主题分别为:序厅‖水陆变迁,1厅‖华严金山 佛法千年,2厅‖水漫金山 神话人间,3厅‖金山风物 四宝同光,4厅‖擂鼓抗金 保我河山,5厅‖英才辈出 流芳千载,展厅内容把金山的历史、一系列神话故事及民间传说,介绍的比较全面完整,进入金山景区,我觉得第一站先去看这个展馆,对后面的游玩会有很大的帮助。
2、园林。博览园是一座仿古园林建筑,本世纪初新建的,园内建筑小巧玲珑,园中道路曲径通幽,面积不大,却变换无穷,曲曲弯弯的长廊将整个博览园围合成大小不一的庭院空间,产生了以小见大、步移景异的不同景致,用假山理水手法模仿自然造景,有着唐诗宋词抒情的意境,也有着江南园林独特的委婉细腻。
园内有一个白娘子的亭子供人参拜,看到有人磕头时,白娘子的手就会一抬一抬的,瞬间感到好搞笑,想笑又不敢笑出来,人家在虔诚的磕拜,我岂能笑喷,这不严肃啊!只好憋着!还好没有憋出内伤。一旁的一位游客说:机关就在团垫里,头一磕到团垫这个部位,就牵动了机关,白娘子就招手了。突然觉得这个博览园挺会玩的!园内还有一个古色古香的戏台和观看戏剧表演的茶楼,估摸着有时候会有节目表演。博览园门外是个大草坪,在这个点位仰看金山寺的“寺裹山”观感很不错!
金山西侧,有一条塔影湖,是上世纪50年代建设金山公园时开挖的人工湖,从湖的西侧远眺金山时,塔、庙宇和山峦倒映在湖水中,画面格外的诗情画意,于是当年就给这条湖取名“塔影湖”,以后金山公园与金山合成一个整体,成为了镇江著名的5A景区。
站在金山之巅,登高望远,环顾四周,俯视塔影湖,咋看都觉得有点眼熟,当看到湖中的三座汉白玉石塔时,杭州西湖小瀛洲顿时跳出了脑海,我们在塔影湖瞅到了苏堤、白堤的影子,也找到了断桥、玉带桥的替身,妥妥的一个微版西湖那!冬日里、阴天下的塔影湖,有着一种不一样的美感,“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用苏轼的这首广为流传的赞美西湖的诗来赞美塔影湖,感觉很般配、也很贴切!
塔影湖一年四季可以呈现出不同样式的美感,春天,波光粼粼,天朗气清;夏天,碧水荡漾,荷叶碧绿;秋天,烟波缥缈,云淡风轻;冬天,湖浅色淡,清雅别致;年复一年,花开花落,日复一日,云卷云舒,在我们的眼里,塔影湖美的够可以的!
在顶峰我们遇到一个当地人,扛着长枪短炮在对角度,找寻合适点位拍摄塔影湖,我们在一旁偷师学艺,依样画葫芦,嘿!拍摄出来的画面果真不一样!这位摄影家还传授了一些非常实用的小技巧给我们,嘎嘎~贼拉棒!这个拍摄塔影湖的最佳点位在金山顶峰慈寿塔西侧,在这个方位拍摄到的塔影湖,视角绝佳,画面绝妙。种草!
冬日里的塔影湖,清淡素雅,有着一种冰清玉洁的气质,漫步在长堤,或徜徉在湖畔,驻足在桥头,或休憩在亭间,塔影湖沿岸的风景,可以说读你千遍也不厌倦,镜天园、百花洲和云根岛,芙蓉楼、中泠泉和金山文化广场,这一道道景点通过塔影湖有机地连接串联了起来,让我们读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故事。
1、镜天园。镜天园的名字源自沈括的《夜登金山》:“楼台两岸水相连,江北江南镜里天”,园内主景为绿化搭出的“禅”字,这个字超大无比!只有在金山顶峰才能看到清这个字,不知道是我们眼大无光呢,还是山上树枝遮挡,我们在山头转了一圈,就是没看到这一景,郁闷~后来听说,在金山山头上是根本无法看到这个“禅”字的,只有登上慈寿塔高处才能看得到。不禁有点想不通了!慈寿塔不让登了,这道景岂不是形同虚设?!
2、百花洲。百花洲主要有主堂、水榭、门楼、石碑坊、百花仙子雕塑等,百花洲最出彩的季节当属春天!春天的百花洲百花盛开、花香鸟语,充满了色彩和活力,还有紫藤花开的时节,百花洲的紫藤长廊,也是引人入深的一道景观,冬天的百花洲相对来说非常单调。
3、云根岛。云根岛原是长江中的一排奇石,这组奇石天然形成、错综交杂, 随着金山与陆地的相连,云根岛也靠岸上陆了,云根岛的北面有一座亭子,隔着塔影湖与对岸的芙蓉楼遥遥相对,南面竖着一座石排牌坊,以纪念小岛的过去,这个小岛还与一位高人有关联,这位高人叫郭璞!是东晋著名文学家、训诂学家、道学术数大师和游仙诗的祖师,还是中国风水学鼻祖,岛上有郭璞的衣冠冢。
4、芙蓉楼。芙蓉楼为东晋刺史王恭所建,唐代后被毁,如今的这组建筑是上世纪90年代初在遗址上重建的,总体建筑由芙蓉楼、冰心榭、掬月亭及湖中三座石塔组成,楼、榭、亭之间回廓曲折、互相联通,煞是巧妙!当年王昌龄在芙蓉楼为好友辛渐饯别,写下了《芙蓉楼送辛渐》(二首),使得芙蓉楼闻名天下,这二首诗里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和“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一直被后人广为传颂,引用率很高。
5、中泠泉。这口泉原来在长江的江心,是万里长江中独一无二的泉眼,被誉为“天下第一泉”,随着沧海桑田,河道变迁,这口泉眼上岸了,与陆地融为一体,我们去的时候,刚好一个导游在给她的队员们讲解,于是蹭听了片刻,还听从了她的指令,一会儿跺跺脚、一会儿拍拍手,说是这样泉眼里会产生喷涌而出的现象,结果是集体跺脚、集体拍手,这个奇妙的现象就是没有出现,问这位导游此为何故?导游瞪了我一眼!这么一瞪,我算是明白了,脚白蹬了、手也白拍咯喂。据说中冷泉的水质甘冽醇厚、特宜泡茶,有“盈杯之溢”的说法。
6、金山文化广场。金山文化广场主要有:照壁、转经轮、撞钟架、因缘石、三福桥、佛教文化柱、宝相花地刻等看点,金山每年元旦的盛大的撞钟祈福活动,就是在这里展开的。
塔影湖畔,有一座两层的小白楼,悄悄地隐藏在葱郁的树林之中,别小看这座一点都不起眼的小白楼,里面可不简单!这栋小白楼名为“中泠阁”,其实是一个小展馆,展陈内容分为两部分:1楼‖天下第一泉历史文化展馆、2楼‖王仁堪纪念馆。
1、天下第一泉历史文化展馆。展馆运用图文和实物,介绍了中泠泉的发展历程,浅析了中泠泉的历史轨迹,同时记录了中泠泉每一次的辉煌时刻,展馆陈列了各个历史时期的帝王将相及文人墨客与中泠泉的渊源典故及碑刻题字,其中比较有价值的如:唐代张又新的《煎茶水记》、清代乾隆原题楹联:“泉冷石为瘦,峰高树与遥”、清代薛书常所撰的《中泠泉辩》、清代沈秉成《中泠泉记》碑刻及《中泠泉》泉名碑刻等。要想更全面、更立体的了解中泠泉,看看这个展馆很有收益,站在中泠阁2楼,还可以俯视中泠泉。
2、王仁堪纪念馆。纪念馆主要介绍了镇江知府王仁堪的生平与政绩,以及镇江民众对他的追念,馆内王仁堪雕像两旁的对联:“为民爱民亲民伟绩丰功垂青史,廉政勤政实政高风亮节启后人”,是对王仁堪一生的高度概括。王仁堪是晚清时期“清流派”的代表人物,先后考中举人和状元,因上书反对挪用海军军费,为慈禧太后庆寿修建颐和园,而被外放为镇江知府,在镇江他的清廉自守、施政为民的为官风范,被民众广为称颂!在他过世后,镇江民众在中泠泉的东面建了一座“王公祠”,以示纪念,又在中泠泉的西面建了一个八角凉亭,名为“鉴亭”,意取王仁堪高风亮节,如池水清澄鉴人。王公祠后来被毁,中泠阁是在原址上建立起来的,在中泠阁2楼,可以遥看鉴亭。
菩提植物园位于镇江金山寺的南面,是一处很容易被忽略的小景点,尤其是寒冬时节,万物萧条,似乎没得啥看, 但这里有一景春夏秋冬都可以看得到着,这道景伫立在植物园的中心位置,是一座苏东坡与佛印的雕像,从这座雕像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苏东坡与佛印的很多事儿。
苏东坡是无人不知的名人,而佛印可能很多人并不知晓,其实“佛印禅师”是朝廷赐号的金山寺高僧。苏东坡很喜欢与佛门高僧往来论道,探究佛理,与许多佛门高僧都有着密切的往来,然后跟从这些高僧学习佛法,其中佛印是与他情谊最为笃厚的高僧,他们之间的情谊远远超越了师徒之间的情感,成为亦师亦友的典范。他们时常一起游山玩水,吟诗作赋,谈禅论道,有时还相互戏虐,从中取乐,两个人经常会做诗来调侃彼此,并没有因此伤了感情,反而感情变得越来越深厚,由此还诞生出了很多有趣的故事,成为历代佛子津津乐道的佳话。
有一次,佛印教苏东坡坐禅,打坐了一个时辰,苏东坡觉得身心通畅、内外舒泰,便问佛印:“禅师,你看我坐禅的样子如何?”佛印说:“像一尊佛!”苏东坡听了这句话,心里很是得意。佛印随口也问苏东坡:“你看我的坐姿如何?”苏东坡看佛印心宽体胖、憨态可掬,就打趣他:“像一堆牛粪。”答后看佛印作何反应,只见佛印眼观鼻、鼻观心,一动不动地端坐着。苏东坡以为这次又让自己占了便宜,于是回家后在妹妹苏小妹面前炫耀,苏小妹说了一句话后,苏东坡恍然大悟,惭愧不已,深知自己禅功修为远不如佛印,苏小妹是这么说的:“今天输的是你!禅师心中有佛,所以才看你如佛;你心中有粪,所以才视禅师为粪。”
还有一次,苏东坡邀佛印乘船游玩,佛印拿出了一把印有苏轼诗词的扇子,苏东坡还以为这是好友在欣赏自己的才华,暗自得意,没料到佛印直接把扇子扔到了河里,说道:“水流东坡诗(尸)!”苏东坡是何等聪明之人,立刻明白了这是好友在捉弄自己,于是决定还回去!这时河边有一只狗在啃骨头,于是苏东坡回道:“狗啃河上(和尚)骨!”俩人相视片刻后,哈哈大笑。
温习一下苏东坡与佛印的这些幽默诙谐的故事,一笑之余,或许从中也能得到有关人生哲理的启示。
镇江金山寺里有一家咖啡店,位于金山寺南门的対街,一边是香烟袅袅的千年古寺,一边是香气缕缕的时尚小店,一古与一今、严肃与轻松的反差,有着一种强烈鲜明的对比。
坐在这家咖啡小店,仰头就可以看到鳞次栉比的古寺建筑群和巍峨屹立在山头的慈寿塔,抿一口清纯的咖啡,看一眼古老的寺庙,仿佛古今对话,此时此刻,可以任由思绪万千,浮想联翩。
这家咖啡小店,名叫“金山咖啡”,很小、很佛系,室内只能坐个五、六人,但室外有桌椅,可以坐很多人,小店虽小,但提供的饮品倒是齐全的,有咖啡、有热饮等,小店会给每个纸杯贴上不同的贴纸,这些贴纸都带有金山寺的元素,有点小心思在里面!下山后,我们在咖啡小店小坐了一会儿,喝一杯随缘,也算是有缘。
在小店停留片刻的时候,忽然莫名其妙的想起了林清玄先生说过的一段话:“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也许这是从寺庙出来,下山后喝了一杯咖啡后的突悟,瞬间觉得,上山的正确选择是逛寺庙,下山以后的正确选择就是喝一杯咖啡。你佛不佛?我佛了!
这家小店的沿街一排都是商店,有特产店、文创店和美食店等,金山寺山门斜对面还有一家佛印居素菜馆,咖啡小店的小姐姐告诉我们,隔壁的隔壁一家特产店二楼,拍摄金山寺的“寺裹山”位置绝佳,于是屁颠屁颠过去了,果然不错!这家店一楼、二楼都有休息的桌椅,尽管坐着休息!你就是不买东西,店里的店员也是很热情,在这里我没有看到市侩气,没有闻到铜臭味,这才是佛门净地该有的!强烈点赞!!! 他们的热情倒是把我们弄得有点不好意思了,买了一盒镇江醋糖尝尝,算是小小的答谢呗!
八珍面馆,是一家24小时营业的苍蝇小馆,位于镇江市中心解放路周边支路上的第一楼街,主营快餐简餐。
与这家面馆结缘,纯属偶然,是我们逛解放路的时候,穿街走巷,随意乱走时撞上的。面馆周边都是居民小区,里面都是带当地口音的在堂吃,还有外卖小哥在取食,于是想入乡随俗,看看他们吃点啥,咱跟!他们吃啥咱也吃啥。
早餐,大多数当地人都在吃面,发现有个现象,镇江人吃面不单单放浇头,还会点上一份熟食,镇江人吃的真多啊!真会吃!!见我们口音是外乡人,这个推荐锅盖面,那个推荐熬面,还一个劲的夸这个面馆的熟食很好吃,从这些食客那里我们了解到大多数镇江人的一天,都是从吃面开始的,去熟悉的店里点上一碗自己爱吃的面,新的一天元气满满,面子十足!因为锅盖面尝过了,我们选择了熬面。讨教当地人,才知道了老镇江熬面有三大特点:一是熬汤。熬汤是这道面的重中之重,必须用猪肉骨头汤煨鸡,考究的用鸽子煨汤吊味,吊汤时间不能低于4小时;二是煮面。煮面必须用大锅,面条只有八成熟的时候捞出来才好吃,绝对不能煮过头;三是浇头。一面一炒浇头为上,当日炒制浇头为中,隔日炒制浇头为下。吃熬面时,各种荤素浇头不讲究,喜欢什么就放什么,想放多少就放多少,两个字:随意!
当我的熬面端过来的时候,一股香味扑鼻而来,早已让我馋涎欲滴,垂涎三尺,呼呼呼!连喝三口汤,汤料浓郁鲜香,果真好喝!面馆里有免费的豆浆、白粥以及酱菜,老板娘还会问你要不要添面,顿时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
在镇江的最后一天,晚餐点了太多,吃不了就兜着走了,在酒店当夜宵吃,吃着吃着,突然想起了这家面馆的熟食还没吃过,于是跑到面馆买了半只咸水鸭,一吃竟然感觉比南京的咸水鸭要好吃(南京不生气哦),嘎嘎~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在镇江北固山登高望远,忆昔怀古时写下的千古名词。或许正是这首词的气壮山河和豪情悲凉,让我对镇江三山中的北固山情有独钟!镇江三山各有千秋,但我觉得北固山更玲珑、更奇秀、更出片。
北固山主要看点有:1座塔:铁塔,2座楼:北固楼、多景楼,4座寺祠:甘露寺、杨公祠、彭公祠、陶公祠,10座亭:清晖亭、半边亭、祭江亭、头头是道亭、御碑亭、是岸亭、数帆亭、凝虚亭、凤凰亭、临江亭。
游玩北固山,看全景点、一个不落,最新打卡攻略上线,快速解锁游玩密码,请收好:1、上山走古道。上北固山,东吴古道是必走之路,景区入口进去后,有个岔路,一条路通往雄浑门,雄浑门是东吴古道的起点,另一条路直接斜插到东吴古道的中部,是近路,若想看全景点,走到雄浑门的路,然后从东吴古道的起点起步上山;2、下山走龙埂。北固山中部有一条长廊,是上下山的必经之路,长廊尽头有个分叉口,一边是东吴古道,一边是龙埂,千万不要走东吴古道原路返回,要走龙埂,这条路沿途还有观景台、凝虚亭、中山纪念塔、鲁肃墓、太史慈墓和汉阙等6个景点;3、出口还有景。试剑石、凤凰池和北固山牌坊这3个景点是在景区出口外面,很容易被忽略,这三处景点也是有历史故事的。
塔一般都建在峰顶,但镇江北固山的铁塔却是个另外,没有建在山峰之巅,而是建在了半山腰处的一个平台之上,这座铁塔的来历非同一般,故事跌宕起伏。
中国现存较为完好的古铁塔有6座:镇江北固山铁塔就是其中一座,还有5座分别是:济宁崇觉寺铁塔、聊城隆兴寺铁塔、泰安天书观铁塔、咸阳千佛铁塔和当阳玉泉寺铁塔。
镇江北固山铁塔,因为靠近甘露寺,也被称作甘露寺铁塔。这座铁塔多灾多难,历经风霜,铁塔原名卫宫石塔,始建于唐代,为当朝宰相李德裕所建,目的是为唐皇李恒积德冥福,当时是一座木质结构塔,后遭火毁,宋代原址重建,把原来的石塔塔身改为铁铸,明代被海啸损毁部分塔身,再次重修,鸦片战争时期,英军入侵镇江,企图把整座塔偷走,由于塔身巨大厚重无法运输,幸运的躲过了英军洗劫,虽然躲过了这一劫,但没躲过随后的疾风雷击,塔身又一次毁坏,一直到上世纪60年代再度全面整修,这座铁塔不断被毁的命运才被终止,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全面整修后的铁塔。
如今的铁塔是各代古塔的组合体,塔基为唐代石塔遗存,第一、第二层塔身为宋代原来结构,第三、第四层塔身为明代补铸,塔基及残塔共有四层,残高约8米,塔形为楼阁式,塔身八面四门,铸有佛像及飞天图案,还有“国界安宁、法轮常转”等铭文。
上世纪60年代全面整修时,塔基地宫发现了2576件文物,出土了金棺、银椁、舍利子等大批珍贵文物,其中最有价值的当属李德裕亲自书写的《重瘗禅众寺舍利题记》石刻。
古时候的镇江,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在中国南北统一时期,它是沟通中国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在中国南北分裂时期,它是兵家必争之地,由于北固山横枕大江,地势险峻,那个时候,谁控制了北固山,就等于是控制了镇江,正由于这个因素,高耸在北固山山顶的北固楼与多景楼,自然而然格外的引人注目,由此也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这两座楼在过去,名气可不小!
1、过去的北固楼与多景楼。
北固楼始建于东晋,位于北固山后峰,最早的用途是军用仓库,历史上北固楼是屡毁屡建,北固楼之所以后来名声大噪,是因为曾经登上北固楼,而且留下了千古不朽佳作的名人不计其数,在这些人当中,影响力最大的是辛弃疾!辛弃疾在北固楼上留下了两首流传千古的名篇,其中“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故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人尽皆知,广为流传。可以这么说吧!如果没有辛弃疾的这两首词,北固楼就不会有这么大的名声,北固楼算是把辛弃疾绑定了。
多景楼始建于唐代,位于北固山后峰,与北固楼的命运差不多,也是屡毁屡建。多景楼真正名扬天下,应该是在宋代,当时许多文人雅客常来登楼观景,吟诗作赋,这些名人在多景楼加持留下的诗篇,声名远扬,如欧阳修的:“自古江山最佳处,况君谈笑有余才。” 范仲淹的:“北楼千尺午犹寒,冉冉飞尘不可干。” 曾巩的:“云乱水光浮紫翠,天含山气入青红。” 苏东坡的:“多景楼上弹神曲,欲断哀弦再三促。” 陆游的:“连山如画,佳处缥缈著危楼。” 陈亮的:“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 一座寻常小楼,有如此众多的名家再三题咏,想不出名都难那!
2、现在的北固楼与多景楼。
由于战乱祸害与自然灾害等因素,北固楼和多景楼兴废无度,更替不迭,北固楼于清末毁败殆尽,多景楼也已风雨飘摇,现在的北固楼和多景楼,是本世纪初复建和修缮之后的新楼,建筑形制完全是宋代风格。这两栋楼几乎都是实木打造,梁柱壮硕、榫卯结构、不用一根钉,用料非常考究,皆为柚木或楠木,防虫防蛀、清香袭人,典重沉稳、经久耐用,整体建筑依照宋代《营造法式》之规制,以歇山式、砖木混合并巧用古法,北固楼为“明二层暗三层”楼体格局,多景楼为“明二层暗一层”楼体格局。
这两座楼的顶层都有回廊,可以四面环视,八方观景,各楼层都设有琳琅满目的诗书画展览,这些诗书画既有古代名家大师的精品,也有当代新锐墨客的佳作,可谓:亦古亦今、切楼切景,内涵丰富、耐人寻味。
多景楼为维护“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称号,还是蛮拼的!据说,多景楼和黄鹤楼有一个古人知识产权的争议,镇江“三山”管委会准备为多景楼维权,通过法律途径主张权利。援引一位律师的话称:米芾的“天下江山第一楼”是专为镇江多景楼题写,并非为武汉黄鹤楼题写,武汉黄鹤楼南大门城墙上刻有米芾所题“天下江山第一楼”,有误导消费者嫌疑,违反了我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孰是孰非,拭目以待。
曾经热播的《甄嬛传》里有甄嬛被贬甘露寺这一剧情,还由此在网上流行过“看甄嬛传不看甘露寺”的梗,剧里的这个甘露寺是镇江北固山上的甘露寺么?
No!《甄嬛传》里的甘露寺与北固山的甘露寺风马牛不相及,一丢丢关系都么得!北固山的甘露寺关联的人物是:孙权、刘备和孙尚香。
《三国演义》第54回:“吴国太佛寺看新郎,刘皇叔洞房续佳偶”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故事情节大致是这样子:
赤壁大战后,刘备借东吴的荆州不愿归还,周瑜向孙权献计,以其妹妹孙尚香为饵,设下美人计,诱使刘备来东吴相亲,企图乘机扣留刘备,以讨还荆州。这一阴谋,被诸葛亮识破,于是将计就计,有赵云陪刘备过江到甘露寺招亲,并策动乔国老劝说孙权母亲吴国太允婚,没想到刘备被吴国太一眼相中,当即决定把其女儿孙尚香真的嫁给他,孙刘联姻弄假成真!刘备成婚后带着夫人逃出东吴,周瑜妙计落空,带兵追赶,又被诸葛亮的伏兵打败,不仅没有索回荆州,反而赔了孙尚香,“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典故就出自于此。从此以后,“甘露寺刘备招亲”的故事就被传为千古佳话,中国戏曲中经典的一出折子戏《甘露寺》就是讲的这个故事。罗贯中对这个故事有点戏说的成分,正史是:孙权嫁妹不是阴谋,而是政治联姻。
除了这个三国故事外,甘露寺还有一个民间故事,这个故事与北固山铁塔有关联。
这个故事是这样的:很久很久以前,北固山上的甘露寺砌好了佛殿,当家和尚感到美中不足的是缺一座宝塔。当晚长江风大浪急,一清早当家和尚跑到长江边取水,发现有一座铁塔被江水冲到了岸边,当家和尚欣喜若狂,这不是心想事成,正合我愿!镇江百姓听说北固山逆水淌来一座铁塔,都跑来看热闹。
这么厚重的铁塔怎么弄上山呢?当家和尚许愿:“谁要是能把铁塔搬上山,我就给他在北固山上塑像!”有四个人跃跃欲试,但都没能搬动铁塔,这时,当家和尚对这四个人说:“俗话说‘芦柴成把硬’,你们四个人力气聚到一起,一起搬,看能不能搬上山?”四个人齐心协力,一鼓作气,终于把铁塔搬上了山。
当家和尚高兴的不得了,连忙拖住这四个人,要他们留下姓名,一转眼这四个人消失得无影无踪,原来这四个人不是常人而是四大金刚。当家和尚凭自己的记性,按这四个人的高矮胖瘦,为他们在甘露寺里塑了四座像。所以,甘露寺里没有别的佛像,只有四大金刚。据说这则民间故事已经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镇江北固山的历史上出现过许多公祠,供奉一些曾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先贤,有彭公祠、杨公祠、陶公祠、冯公祠等,如今这些公祠,有的已成为遗址,有的已改变用途,其中彭公祠、杨公祠和陶公祠,还有踪迹可寻。
彭公祠祀彭玉麟,彭玉麟为清末水师统帅、湘军首领、曾任两江总督,与曾国藩、左宗棠并称大清三杰,与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并称“中兴四大名臣”,是湘军水师创建者、中国近代海军奠基人,“不要官、不要钱、不要命”的“三不要”是彭玉麟的为人准则,逝后被朝廷追赠太子太保,谥号刚直,并修建专祠祭祀。杨公祠祀杨岳斌,杨岳斌为清末名将、湘军水师统帅,有“湘军第一智将”称号,与彭玉麟共同执掌湘军水师,逝后被朝廷追赠为太子太保,谥号勇悫,并修建专祠祭祀。陶公祠祀陶骏保,陶骏保,镇江人,辛亥革命时期,曾任江浙联军参谋总长,被害后在北固山修建专祠祭祀。
现在的彭公祠,已经化身为一座江南园林格调的庭院,整个庭院连廊相接、院院互连,绿树掩映、佳木茏葱,走在其间,听着隔墙甘露寺的诵经声,闻着随风飘过来的香烟气,一种“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氛围扑面而来,一份清幽、一份淡雅,禅意袅袅、引人入胜。庭院里厅堂的陈设,红木家具、瓷器挂画,很是气派!有走进了大户人家的感觉。
现在的杨公祠,变成了甘露书场,据当地人介绍,有时候会有扬州评话等表演,小庭院里有两棵古树,格外惹眼,一棵是树龄约160年的雪松,一棵是树龄约180年的黄花风铃木。在原彭公祠厅堂一侧的墙壁上,有一块《彭杨二公祠》记碑,年代为清末,字迹已模糊不清,只能依稀看清个别字体,有关资料显示,这块记碑记载了彭杨二公祠建立的过程。
陶公祠原址已经不复存在,现在唯一能看到的是一块“陶公祠”的石碑与一块铭文石碑,这两块石碑被镶嵌在一座院墙上。
历史上的布局,甘露寺后面是北固楼,一左一右分别是杨公祠和彭公祠,再往西就是多景楼,如今布局似乎没变,还是原样,只不过有的原来的还是原来的,有的原来的已不是原来的了。
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中,亭是不可或缺的。俗话说:无园不亭,无亭不园,有山有亭,有亭有景。北固山亭不多,只有10座,在爬北固山的过程中,我只拍到了9座,这9座亭样式不一、形态各异,新旧参半、风姿绰约,亭亭玉立在北固山的东西南北,有的有故事、有的有传说、有的就是一个供人休憩的普通景观亭。
1、清晖亭。清晖亭位于东吴古道与龙埂的交叉口,现在是上下山的必经之路,这座亭最早是甘露寺的山门,抗战时期亭内四大天王塑像被日军炸毁,只留下了一座空亭,后来就将空亭改作清晖亭。
2、半边亭。半边亭位于甘露书场的北侧,亭内竖着乾隆的“甘露寺和苏轼韵”御笔诗碑,这是乾隆仿苏东坡诗韵的《游甘露寺》,石碑字迹清晰,保存完好。
3、祭江亭。祭江亭位于北固山的东北侧,原名北固亭,这个亭有个悲壮的故事,相传刘备西征入川后,孙权借称母病,骗得孙尚香回到东吴,在听到刘备兵败,死于军中,孙尚香悲痛不已,在祭江亭遥哭祭祀,而后投江殉情,后人为纪念孙尚香这位烈女,把北固亭改为“祭江亭”。
4、头头是道亭。头头是道亭位于北固楼东侧,紧邻祭江亭,站在这个亭可以俯视长江,但由于树枝遮挡,影影绰绰的,视野不是很好,只能看个大概,对这个亭的名字很好奇,想着应该有典故的,但找来找去就是找不着出处,阿欧!至今百思不得其解,为啥这个亭要叫头头是道亭?找不到答案,有点不爽!
5、御碑亭。御碑亭位于原彭公祠前院,为清代光绪亲笔题写的碑文,碑文内容主要是表彰玉麟、杨岳斌二位名将的功绩,1894年由两江总督刘坤一临摹石刻于北固山上。
6、是岸亭。是岸亭位于北固山西北侧,这座亭与众不同,不是直接在地面上,而是腾空的,与多景楼通过空中栈道连接在一起,走到此处,前面无路可走,被大江阻隔,唯有“回头是岸”!亭名很有寓意,煞是巧妙。
7、数帆亭。数帆亭,位于北固山西南侧,古时候坐在亭中可观览长江中过往的船只,可惜现在数不到船帆了,只能遥看远处的高楼大厦。
8、凝虚亭。凝虚亭位于北固山龙埂尽头,不远处是中山纪念林塔,这亭没有相关信息提示和介绍,看着亭子没有陈旧感,像是新建的。
9、凤凰亭。凤凰亭位于北固山景区出口大门外的凤凰池边,相传明太祖朱元璋曾在这座亭里召见镇江名流,希望更多的文人出来为国家效力,守法、守业、守诚,当时随朱元璋一起来的还有庐陵诗人王臣,写了一首诗记录此事,诗中有提到:“山云欲到龙初起,池水空清凤未还。”
北固山还有一座临江亭,位于北固山西南面的半山腰上,在北固山数帆亭的西侧,曾有一条下山通道,这条通道迂回到山下的雄浑门,临江亭就在沿途,由于山体有滑坡险情,现在通道被封闭了,所以这一亭也就无法看到。
镇江北固山有3条路,上、下山无论如何都会走到,走在这3条路上,古风扑面,很有镜头感,古时候波澜壮阔的场面呼之欲出。
1、第1个镜头‖东吴古道: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东吴古道是沿着城墙修建的一条山路,坡路和台阶交替,拾阶而上一点都不累,一边是巍峨耸立的城墙,一边是古木参天的树林,显得格外的森严壁垒。仰望城墙,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一点都不高,但在冷兵器时代,这样的城墙足够抗御入侵,据说古时候这里是上山的唯一通道,地势险峻,易守难攻,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隘口,身临其境,“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惊天动地的镜头迎面而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气壮山河的场景犹在眼前。这堵城墙下部是石块垒砌,上部是青砖砌成,现在保留下来的为明朝守将抗击倭寇时所筑的城墙。
2、第2个镜头‖长廊:人心如其面,谈笑伏兵戎。
从东吴古道上行到清晖亭,再到北固山峰顶,必须穿过一条长廊,这条长廊可不简单!“贾华伏兵长廊”的典故就出自于此,镜头来了:一群刺客躲在长廊后面,随时准备拿下刘备,“人心如其面,谈笑伏兵戎。”恰如其分,一点都不夸张。典故是这么说的:当年周瑜用美人计诓骗刘备到甘露寺相亲,孙权派大将贾华伏兵于长廊两侧,候命斩杀刘备,后被吴国太叱退。这个典故在镇江民间还流传着一个歇后语:甘露寺的伏兵——假话(贾华)。
这条长廊沿途有两幅石刻,来头不小!一幅是“天下第一江山”石刻,“天下第一江山”为南朝梁武帝萧衍登临北固山时即兴书题,南宋年间,镇江刺史吴琚重书了这6个字,清康熙年间,镇江通判程康庄临摹勒石。还有一幅是“宏开鹫岭”石刻,这是明代重修甘露寺时,明万历进士、书画家米万钟书赠。
3、第3个镜头‖龙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龙埂又名甘露岭,是北固山的一条山脊,连接着北固山的前、中、后峰三峰,为何名为“龙埂”?一来这条山脊形状像一条昂首、拱背、翘尾的巨龙,二来历史上的孙权、刘备、萧衍、朱元璋、乾隆等帝王都从这里走过,所以!“龙埂”的名号实打实的坐实了。
元朝之前,龙埂只不过是一条羊肠小道,两边滔滔江水、惊涛拍岸,“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镜头风起云涌、声势浩大,现在走在龙埂上,全然没有了峭壁如削、雄峙大江的那种夺人气势,仅有龙埂两旁的古树古木,还能依稀感受得到一点浓浓的古意。
镇江北固山除了景区内的景点外,景区外还有几处小景点。
1、凤凰池的往昔。
北固山景区出口外,有一个凤凰池,池边一侧是凤凰亭,另一侧是北固山牌坊,乍一看,这个池子又浅又小,貌不惊人,但历史上这个池子之处曾是长江的一个天然港湾,史书有记载:“能停大船若干。”足以证明当时这个港湾还是挺大的。沧海桑田,岁月变迁,长江改道后,这个港湾渐渐的缩成了一个池子,当年朱元璋就常在凤凰池边的凤凰亭,召见当地儒生,共商国是。现在我们看到的凤凰池是本世纪10年代重建的,尽管此凤凰池非彼凤凰池,但其历史还在。
2、孙权和刘备试剑的故事。
北固山景区出口外,有一座孙权和刘备分别举着两把宝剑的雕像,这座雕像说的是孙权和刘备试剑的故事。两人雄心壮志,都想取胜对方,一个愿景东吴兴旺,一个心想霸主之业,在北固山游山时,两人各怀心思,试探对方,各自剑劈一块巨石,来问天意,结果均剑落石裂,这两块石头由此名声大振。我们在雕像旁没有看到这两块试剑石,听有人说在凤凰池里,于是绕池一周,还是没见着,这两块试剑石去哪儿了呢?
3、刘备和孙权赛马的传说。
 北固山景区外的西面,在靠近江边的一侧悬崖上,有“勒马”两字的崖刻,这两个字讲述的是刘备和孙权赛马的传说。
当年,在北固山上,刘备嘲笑孙权“南人驾船,北人乘马”,孙权不服,缰绳一拎、一马当先,刘备礼让三分、紧随其后,其实孙权骑马功力只能说是“半瓶醋”,眼看着快要骑到悬崖边上了,刘备见孙权还没勒马,急赶上去,一把拉住了孙权的马缰绳,马停住了!因为马跑得快,老远地就应该把缰绳勒住,否则就刹不住了!如果刘备不及时勒住孙权的缰绳,真要冲下悬崖,掉入滚滚长江之中。把“勒马”刻在崖上,不仅仅是印记一个传说,我想更多的是对人生有点警示作用吧!山下的“勒马”崖刻和山上的“是岸”亭子这两道景观,给北固山增添了一点哲学味道。
4、文天祥镇江脱险史实。
北固山景区外雄浑门的斜对面,有一块刻碑,上面书写着“文天祥镇江脱险渡口遗址”,这块刻碑记录了南宋末年抗元名臣文天祥在这里成功脱险的史实。
当年,在南宋王朝岌岌可危之际,文天祥临危受命,奔赴元军军营谈判,不幸遭遇扣押,南宋投降后,文天祥被押解到镇江,等待船只北上元大都,在镇江百姓和义士的营救下,文天祥逃离关押点,潜行到北固山下的甘露渡码头,乘着夜色坐船离开镇江。文天祥虎口脱险后,打起帅旗,号召四方英雄豪杰起兵,收复失地。这块刻碑就是为纪念这位民族英雄镇江脱险而立的,但这块刻碑立的有点粗糙、有点敷衍,刻碑周围有点乱哄哄,刻碑上面还有涂鸦,对待这样一位大英雄,这样子的马马虎虎、漫不经心,好么?
5、开放式绿地的免费景观。
北固山景区的西面,北临金山湖,南接东吴路和长江路,有一大块开放式绿地,在蓝天白云的映照下,高耸入云的水杉,格外的醒目,也正由于寒冬里的这一抹红,吸引了我们,让我们踏足了这块绿地。这块绿地很开阔、很清静,当地人闲暇之余喜欢来这里放轻松,这是一道免费景观,走过路过当然不会错过。O(∩_∩)O哈哈~
镇江北固山北麓有一条水上栈道,这条栈道东起北固湾广场,西至甘露渡码头,与长江路湖滨风光带相连,栈道沿线山水相依、风光旖旎,主要看点有:甘露渡码头、水文潮位站和北固湾广场。
1、甘露渡码头。
过去的甘露渡曾是长江上的重要通道,是连接运河与长江的天然良港,为漕粮北运、商旅往返、货物集散的重要码头,不少名人在这里坐船并留下诗句,明代著名诗人王世贞曾写道:“金陵望中山抹烟,铁瓮城头浪拍天。居人尽说风波恶,江口何时不放船。”
甘露渡在民国时期被淤塞了,一直到本世纪10年代,在原址复建了甘露渡,才让古老的甘露渡再现了当年的风姿古韵。站在甘露渡码头,远望金山湖,碧波万顷、风平浪静,近看北固山,峰峦毓秀、山色明媚,好一幅山光水色的娟丽画卷!
甘露渡码头上,有石栏圈围起来,在面向湖面的一侧有两根石柱,石柱上有两尊雕刻精美的蚣蝮,这两尊蚣蝮,头上带角、身披鳞甲,面目狰狞、鼻阔嘴方,威风凛凛地蹲踞在石柱上,仿佛在守护着这一方山水。来到甘露渡,这两尊镇水神兽得好好瞅瞅。
2、水文潮位站。在栈桥的中段,我们会看见从北固山山脚一头伸出一座引桥,桥头上有一座白色的小房子,一侧有一刻度水位表插入水中,别小看这么一座不起眼的小房子,却是首批省级水利遗产哦!
这是一座有着百年历史的“水文潮位站”,为江苏省内唯一保存完整的水文站,也是见证长江水位历史演变的唯一水利建筑物。清末,中国开始有了官方的近代气象、水文观测机构,当时为了观测长江潮水位,在镇江北固山下设立了一座简单的“水文潮水位站”,到了民国时期,建造了一座坚固的岛式自记水位计台,这座水位计台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水文潮位站”的雏形,上世纪60年代、90年代分别更新换代,使用遥测装置,全天候自动记录潮水位变化。随着城市改造,拦江筑坝,原来流经北固山的长江变成了内湖,“水文潮位站”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成了文物保护单位。漫步在栈桥,看到这座小房子,其实看到了百年。
3、北固湾广场。
北固湾广场有“东吴胜境”主题牌楼、东吴文化长廊、京口宝鼎和游船码头等组成,以纪念208年镇江成为东吴政权中心。这里的游船共有3条线路:一条是北固湾码头→春江潮广场方向,往返时间约30分钟;一条是北固湾码头→如意江南方向,往返时间约1小时;还有一条是北圈湾码头→运河之母方向,往返时间约2.5小时。船型有快艇和画舫,价格30元/人-200元/人不等,包船价需面议。
走在水上栈道这道风景线上,可以溯古追风,品味镇江;可以乘坐画舫,领略山水;在这里!人在栈道走,水在脚下流;在这里!有江、有湖、有江湖;难怪有人说:镇江虽小,但霸气不小。
大约11000年之前,长江开始拥有了巨大的水量,当时的长江流经镇江、扬州一带时,江面宽至20公里,水域陡然开阔,江流趋于平缓,在多种水动力的作用下,镇江、扬州之间的水域逐渐变为喇叭形的河口,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在长江的孕育下,金山湖由一个长江的边滩发育成一条小河,逐渐形成一个内湖,在金山湖,现在还可以看到边滩、鬃岗、河漫滩等一系列长江堆积地貌,还能看到长江在北岸(凹岸)的冲刷现象和在南岸(凸岸)的堆积现象。如今的金山湖,经过镇江人的精雕细琢、耐心打磨,已然成了国内最年轻的城中湖,水域面积名列全国第七。
金山湖一侧,有一条长江路,这条路是镇江最早的一条马路,修建于19世纪中叶,先后使用过江边马路、苏北路等路名,上世纪90年代末,才更名为长江路,改名后的长江路,经过巧妙设计、精心打造,沿着金山湖构建成了一条景色旖旎的湖滨风光带,当地土著亲切的称这条路为“珍珠项链”。
长江路东起东吴路、解放路口,西至金桥大道、观音禅寺路口,把金山寺、西津渡、北固山三大景点串联了起来,沿途还有滨江公园音乐广场、春江潮广场、镇江金山1号游轮酒店和西津湾江文化公园等看点。
这条路是一条高颜值的路线,适合骑行、徒步、夜跑,在这条路上,可以看脚下潮起潮落,尽情领略山明水秀,在这条路上,可以观天上云卷云舒,尽心饱览湖光山色。
长江路沿途公共单车多的去!平常日的白天人很少,骑行在湖滨风光带,一路追风,自由自在,有多酸爽就别提了!
镇江“有家饭店”,是一家主理镇江本帮菜20年的老饭店,座落在解放路与长江路的交叉路口。从外表看上去这家饭店有点老旧,其貌不扬,但打卡后,觉得这家饭店份量足、味道好、口碑佳,套用镇江人的话来说:乖乖隆地洞,好吃的么得话讲额!
这家饭店有4道菜非得种草不可!种草1:老镇江盐水鹅和鹅杂拼盘。盐水鹅是淮扬菜的代表菜之一,淮扬人都好这一口,入乡随俗,必须尝一下!尝下来,感觉很是不错,味道咸淡适中,一点都不柴,属高品质的冷盘;鹅杂拼盘用的是鹅肝、鹅胗、鹅腰、鹅血等鹅身上最美味的部分,口感鲜嫩爽口,肥而不腻,味道清香,风味独特,这两道菜均是这家饭店的招牌菜。
种草2:古法虾仁爆鳝背。一直以为虾仁爆鳝背是杭州的一道名菜,没想到镇江的这道菜,颠覆了我固有的想法,整道菜洋葱打底,裹着浓浓的酱汁,虾仁Q弹,鳝背酥脆,或许是镇江出香醋的缘故,醋香来的要比杭州的更加浓郁香醇,但并不很酸、也不很甜,如果来碗面,用这道菜当浇头,绝对的老饕!
种草3:双蛋蒸肉饼。我很喜欢吃清蒸蛋,但自己总是蒸不好,很无奈!想吃清蒸蛋了,只好去饭店。这家饭店的这道菜用了鲜鸡蛋和咸蛋黄,然后搭配了肉糜一起蒸,鲜味被吊出来了,肉质弹牙,蒸蛋柔滑,口感上有层次,舌尖上有回味。
我们点的菜中,一道应季时蔬:荠菜口蘑烩马蹄,没有吃出该有的鲜味,有点美中不足。
旅行生涯中,住豪华酒店的套房也好,青年旅社的上下铺也罢,亦或搭个帐篷野外露营或在澡堂子里泡一晚,都各有情趣,这些形形色色的住宿方式,我都体验过,也都很享受!但住在以咖啡为主题的特色居住酒店里,还是头一回,这次在镇江,入住的喆·啡酒店就是这样性质的酒店。
走进喆·啡酒店的大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吧台和吧台一侧的前台,然后扑鼻而来的是一股浓浓的咖啡的香气,第一感觉好像是进入了咖啡馆,你可以坐在吧台,也可以坐在大堂,还可以坐在吧台后面的书房里,先品尝一杯来自酒店的欢迎咖啡;喝完欢迎咖啡,乘坐电梯上楼进入自己的房间,只见房间格调简洁,明亮宽敞,看到案几上酒店新鲜研磨的滴露挂耳式咖啡和手冲壶,貌似住进咖啡馆的感受油然而生。旅途中一杯完美的咖啡,给到的是风尘仆仆中的“啡凡”存在,同时也体会到了酒店的品质。
房间案几上有一本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据酒店人员介绍,酒店整体营造的氛围,是以咖啡为主题的生活方式,如复古的乔伊斯书吧、东方列车元素的火炉区、香氤氲的24小时咖啡厅以及古典风格的餐厅,设计灵感就是来源于这本书。
镇江喆·啡酒店很低调、很简朴、很内敛,入住两天,有3点我肯定要说OK的:一是前台给我们免费升级了房型,嘿嘿!肯定要说OK的!二是自助早餐中的红汤面呱呱叫,煎蛋要DIY的,忒有意思,肯定要说OK的!三是24小时随时随地都能享用到咖啡服务,肯定要说OK的!
去一个地方,有名气的高山流水要去看一看,没有名气的寻常巷陌也要去走一走,在镇江市中心走街串巷时,不经意间,我们撞上了几处很有意思的小看点。
1、解放路。解放路是镇江市中心的主干道,南起黄山东路,北至东吴路,道路两旁商业密布,市面繁华,在解放路中段街心花园一侧的人行道上,我们看到了一口名为“紫金泉”的古井。有记载,这口古井为宋代时期严氏家族的家井,在古代曾有“天下第二泉”的美誉,井铭为元代书法家赵孟頫题写。这口井据说直通南海,南海指的是浙江的普陀山,民间的版本是这样子的:以前这口井旁边有个寺庙,庙里有位老和尚,有一年,老和尚手捧紫金钵,一路化缘到普陀山朝拜观音菩萨,在溪水里洗紫金钵时,不小心失手,紫金钵随着溪水流进了大海,回到镇江后,老和尚拎着桶去紫金泉取水,竟然捞上了一只饭钵,细细一看,正是他在普陀山丢失的那只紫金钵。从此以后,这奇了怪了的事便在民间流传开来,这口井也随之走红。
2、第一楼街步行街。镇江第一楼街步行街,东连第一楼街,西止解放路,整条街有主题街区、过街连廊等,在这条街的中段有两棵古银杏,很吸睛,这两棵古银杏的树龄约有400多年,参天树冠已经相互交织在一起,严严实实的遮住了步行街的半边天,在霓虹闪亮、灯火辉煌的商业街里,古银杏的存在,使得这条街有了些许古朴,也有了丝丝古意。
3、万古一人路。镇江市中心有一条威风八面的“万古一人路”,这条路东接第一楼街,西达解放路辅路,据史记载,过去这个地方有个青苔寺,改为关帝庙后,庙门前书“万古一人”,后书“天人咸仰”,以后变成了道路,便取名“万古一人路”。这么霸气的路名,理所当然入选了《江苏十大霸气街巷》排行榜。
镇江还有很多稀奇古怪的街巷名,如:很搞笑的大爸爸巷、小爸爸巷、棒槌营,很有意境的桃花坞路、胭脂巷、仙鹤巷……我在想,这里面一定有内容!容我有时间,好好琢磨琢磨、研究研究。
评论(0)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