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在 南疆 预留多了自由时间,考虑从 喀什 出发,于是在携程上订了个两天团去西极。
一车四人,加上维吾尔族师傅海力力。很巧的是,同行的平姨也是 广东 的,去年退休,旨在游遍大 江南 北,立志70岁前去 北极 。另外一个,打量着应该同龄的小庄,情绪稳定,会照顾人。在祖国的最西边漫游,远离现代化的生活,只感受一望无垠的天,感受盘旋红土间的风,感觉时间仿佛被拉长了,静止了。
出发前,海力力带我先去办理了边防证。离开 喀什 ,一路往边境开,看到路边的两个石碑,“愿将此身长报国,风展红旗护西极”,就即将到边境站了。
古海遗址贝壳山
第一站先到的贝壳山。苍茫的几乎没有植被的层层叠叠的山,想到远古时代原来是一片海洋,在山上慢慢寻找贝壳化石的感觉,是真的很奇妙。景区不大,人也不多,我并无仔细找贝壳的兴致,因我以为贝壳山只是遗址,能捡的贝壳早就被捡完了。我的两个小伙伴一直在埋头找,越爬越高。
在一段无人的公路,我们忍不住下车,和延展开的公路来个合照。
天山和 昆仑山 两山交汇处
为了离得更近,我们走到栈道终点再往下的石头路上继续前行。天山山脉呈驼色, 昆仑山 脉呈黛色,走近拍照,更能贴近两山交锋的壮阔。在栈道下的石头路上走,柏油路上的一辆辆货车在山间呼啸着驶过,轰鸣声在夹道之间被放大,犹如巨物到来又被瞬间吞噬。
伊尔克什坦口岸
中国 最西极的口岸,毗邻 吉尔吉斯斯坦 。我们到的时候,刚好看到几个游客在胸前举着国旗与口岸合照。海力力在我们仨拍照之际,已与邻车的师傅熟悉起来,招呼我们回去吃切好的西瓜。
斯姆哈纳村
“一生只做一件事,我为祖国守边防”。本来行程不包含斯姆哈纳村,在平姐坚持下,我们开了进去。村子不大,村民自家也会发展简单的民宿。村民会说普通话的不多,却很热情,告诉我们一直往山上走,能俯瞰整个村落
我们在围观一老奶奶编织时,刚好有游客开车过来问民宿价格,村民领着游客进自家的院子,我贪玩跟着进去。民宿无非是村民简单开辟的房间,只有基础设施,条件可以说有点简陋。一个读小学三年级的小妹妹充当家里人的翻译,给客人讲价。小村一眼到头,方圆几里都是一片苍茫,人迹罕至,小妹妹上学离得较远,学校有班车接送。
得到允许后,推开院子的后门,映入眼帘是一小片的草地,在村民的棚房后是政府正在修建的城门和酒店。离开时,平姐和小庄给了小妹妹一些零食,海力力用维吾尔语和她说再见。
最后一缕阳光观景台网红打卡点,我们到的时候是晚7点,远远还没日落的时间,而前方的乌云已经逼近了。
西极界碑
这个时候搜索地图,会刚好看到我们就在鸡屁股那。
到西极一行,最期待的就是西极的日落。白天晴空万里,但到了这却变了天。我们在山脚时才晚9点,而西极的日落要等到11点。穿好羽绒服,做好在上面一个小时的准备便开始往上爬。爬上西极界碑不算累,但海拔3300m,还是得缓点走。
爬上顶后突然狂风大作,乌云密布,我们只能紧着往下赶。
下来后,我们去西陲马氏饭庄吃饭、到后面的酒店办理入住。待餐的当口,海力力兴奋地呼喊我们,外面有晚霞!我们杵在晚霞前,感叹若是待在西极久一点,是不是就能等到乌云散去后的一片晴空,如愿等到我们的日落。
六月西极的一天,沿袭 南疆 天气多变的“传统”,并未看到心心念念的西极日落,可也是很治愈。这里没什么人,只有山间的侘寂,在这里,孤独是常态。
DAY2行程导览
阿图什天门
可能前一天在西极吹了风,或是高原反应,头痛得很,凌晨起来上吐下泻,还很担心影响第二天的行程。早上起来,西陲马氏饭庄的老板给我煮了简单的西红柿汤暖了下胃,感觉好多了,和小伙伴们到酒店后面的草地边,刚好酒店老板的黑狗还有小黑崽也在,就一起耍了一会。它们很黏人,我们要走了还屁颠屁颠跟了一段路。
下午1点左右到 阿图什 天门,早上只喝了点汤的我开始发饿,只能到景区里的饭店找点吃的。饭店的服务员不会说普通话,店内也没有菜单,我们俩比划了很久,服务员尴尬地走开了,我在橱窗边上往厨房里喊着,“请问有什么面或者饭呢?”阿姨虽然回答了我,但我们像各说各的。幸好海力力过来给我解了围,而后我在吃面的期间,海力力充当了阿姨和游客的桥梁,他在出餐口那忙不迭地给两边翻译,游客都以为他是饭店的员工了。快吃完时,身后来了两桌本地初中生在用普通话交流,不禁感慨, 南疆 语言交流起码在新一代不会再有障碍了。
从景区买票后进入,开始是水泥路的缓坡,逐渐过渡到小石子路。看攻略说上下山大概3小时,并伴有陡峭的石子路,且我是徒步小菜鸡,还担心搞不定了。天门最后一段冲刺,就是大石子路,有点陡峭,有个女子喊害怕,她的伴侣边爬边说着 河南 话,“胆子放大不要怕”。爬过石子路是登顶的木栈道,旁边陡坡一小堆山羊在凌波微步,和隔壁栈道哼哧哼哧的游客形成鲜明对比。
我们爬得不算快,登顶后等待天门处的乌云散开,待了40分钟左右。上下山大概共两个半小时,山路还行,在此时我发现,我爬山的恐惧感不在于山,在于高度,我是真能恐高。
下山时在山脚依然能看到很多山羊,不怕人。 阿图什 天门除了外地游客,还有很多附近的本地人过来爬。我们刚好碰到一家四口,爸爸牵着女儿唱着山歌,歌声悠扬,在山谷间缭绕,妈妈和儿子走走停停,拍照捡石头,其乐融融。
一般游客首选 北疆 ,而到了 南疆 ,也极少会去西极。西极小众,基础设施还在建设提升,但仍有一群可爱的人,默默无声地守护着西陲。回来后,想起这一趟竟是最印象深刻,可能是贪恋逃离了纷扰世界后,灵魂片刻的安静。
END编辑 | 杲杲而华
(原文章公众号:山艺园,已通过原作者授权)
(以上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官方立场)
评论(0)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