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边疆的守护者
爱国之心
普遍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
然而能六十余年如一日
将之付诸实际行动的人却极为少见了
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一位来自 新疆 边陲小城的护边员——布茹玛汗·毛勒朵
她的故事,与石头紧密相连她的坚守,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普通人的不平凡
布茹玛汗·毛勒朵
一位普通的柯尔克孜族妇女
却用60余年守护着祖国的边疆
她的家位于
新疆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乌恰 县吉根乡
与 吉尔吉斯斯坦 接壤
1964年
19岁的布茹玛汗跟随丈夫
来到吉根乡冬古拉玛山口安家
24岁时成为一名真正的护边员
开始了她的护边生涯
布茹玛汗每天要走20多公里的山路
巡逻边境线
她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石一砾
任何石头的移动都逃不过她的眼睛
1986年7月的一天
她像往常一样巡逻边境
等她到达界碑时
她立刻察觉到界碑被人动过
于是立刻骑上马
长途跋涉60多公里
沿着崎岖的山路奔向边防部队
她带领士兵们迅速返回冬古拉玛山口
经过仔细观察
她发现界碑被移动了25厘米
于是她与士兵们一起
将界碑恢复到原来的位置
刻在石头上的爱国心
布茹玛汗依然清晰的记得
第一次雕刻“ 中国 石”的场景:
她像往常一样在山上巡逻
回来的路上突然变天
不一会儿洪水就来了
布茹玛汗从马背上摔下来
被困在了山里
突然她看着大小不一的石头
心里有了一个想法:
如果在石头上刻“ 中国 ”二字
即时她不在了
但是刻下的“ 中国 石”永远存在
于是就用柯尔克孜文刻下“ 中国 ”二字
刻完欣喜地将石头抱在怀中
心中的恐惧与不安也随之消失
后来听说汉字更容易写
便向部队里的士兵讨教
终于学会了“ 中国 ”二字的写法
她在60余年里
在10余万颗石头上刻下“ 中国 ”
以此作为巡逻的路标
2002年的夏天
布茹玛汗赶着100多只羊在外放牧
行至“老虎崖”时遭遇暴雨
天色渐暗,暴雨却仍未停歇
为了不让家人担忧
她决定冒雨赶羊回家
然而,暴雨倾盆,山间雾浓路滑
她在中途迷了路,心急如焚,不知如何是好
就在这时
她在远处看到了一块刻有“ 中国 ”字样的石头
那一刻,她激动得泪水夺眶而出
当她看到自己雕刻的“ 中国 石”时
她一下子跪倒在地
紧紧抱住它,放声大哭
正是这块“ 中国 石”的指引
让她安全地回到了家中
戍边精神的传承
布茹玛汗的父亲
对她的一生影响深远
父亲曾告诉她:
“能过上今天的好日子
要感谢解放军
这是解放军用生命换来的好日子
你们要守好边境线。”
布茹玛汗用一生的坚守
回应了父亲的教诲
布茹玛汗有数不清的“兵儿子”
她像对待亲生子女般对待他们
边防部队的士兵亲切的称呼她为
——“冬古拉玛妈妈”
习惯将她家的毡房称为“兵站”
她的爱,成为了守边战士们的力量
如今,布茹玛汗的五个子女也成为了护边员
陪伴母亲,继续走上这条艰辛的路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护边员的故事
传承这份爱国情怀
布茹玛汗将自己的房子
改建成了布茹玛汗毛勒朵戍边馆(下文简称“戍边博物馆”)
这里陈列着她的家传物品、荣誉证书
以及那些她亲手刻下的“ 中国 石”
每一件展品
都讲述着护边员们的故事
传递着他们的坚守和热爱
布茹玛汗·毛勒朵
一个普通的名字
一个不平凡的故事
她的坚守
让我们看到了爱国之心最真实的样子
她的故事
将永远镌刻在祖国的边疆
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
如果有机会
去 中国 西极感受一次心灵的洗礼吧
在祖国的最西边看一次最晚的落日
参加一次最西边的升旗仪式
参观戍边博物馆
拜访布茹玛汗·毛勒朵大妈
将这份爱国情怀
亲自刻进自己的心中
评论(0)
写评论...